重庆七中2015-2016高一下化学期中试卷(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重庆七中2015-2016高一下化学期中试卷(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学年重庆七中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 ‎ ‎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元素周期表是一座开放的“元素大厦”,元素大厦尚未客满.若发现119号元素,请您在元素大厦中安排好它的“房间”(  )‎ A.第七周期第0族 B.第六周期ⅡA族 C.第八周期第ⅠA族 D.第七周期第ⅦA族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氮分子的电子式: B.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溴化钠的电子式: D.水分子的结构式:‎ ‎3.下列实验装置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 B C D 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 验证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中和热的测定 分离四氯化碳和水 A.A B.B C.C D.D ‎4.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不包括(  )‎ A.原子半径 B.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C.相对原子质量 D.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5.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沸点:CH4>NH3 B.原子半径:Na>Mg C.热稳定性:H2S>HF D.还原性:I¯<Br¯‎ ‎6.我国科学家成功地研制出长期依赖进口、价格昂贵的物质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新元素 B.它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 C. O2与O2互为同位素 D.1mol O2分子中含有20mol电子 ‎7.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B.碳酸钙受热分解 C.镁条溶于盐酸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8.下列燃烧反应的反应热是燃烧热的是(  )‎ A.H2(g)+O2(g)═H2O(g)△H1 B.C(s)+O2(g)═CO(g)△H2‎ C.S(s)+O2(g)═SO2(g)△H3 D.H2S(g)+O2(g)═S(s)+H2O(l)△H4‎ ‎9.在一定条件下RO3﹣与R﹣发生如下反应:RO3﹣+5R﹣+6H+=3R2+3H2O,则下列关于R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R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VA族 B.R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 C.RO3﹣中的R元素只能被还原 D.R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 ‎10.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W、Z均为短周期元素,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Z<W<Y<X B.元素Y的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 D.W、Z的氧化物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11.下列变化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变化时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形成 B.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 C.变化时释放出能量 D.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分子种类增加了 ‎12.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3.根据元素周期律,由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事实(  )‎ ‎ 事实 ‎ 推测 ‎ A ‎12Mg与水反应缓慢,20Ca与水反应较快 ‎56Ba(IIA族)与水反应更快 ‎ B ‎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Ge也是半导体材料 Ⅳ族的元素都是半导体材料,‎ ‎ C ‎ 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 ‎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 解 间 ‎ D ‎ Si与H2高温时反应,S与H2加热能反应 ‎ 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 A.A B.B C.C D.D ‎14.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共有16种,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①都是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3;‎ ‎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 ‎③对应的含氧酸都是强酸;‎ ‎④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又叫气态氢化物;‎ ‎⑤气态氧化物与水反应都不会再生成气体.‎ A.全部 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④⑤‎ ‎1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  )‎ 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kJ/mol(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中和热)‎ C.S(s)+O2(g)═SO2(g);△H=﹣269kJ/mol(反应热)‎ D.2NO2═O2+2NO;△H=+116.2kJ/mol(反应热)‎ ‎16.将镁片、铝片平行插入到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用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该装置在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镁比铝活泼,镁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 B.铝是电池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C.该装置的内、外电路中,均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D.该装置开始工作时,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可不必处理 ‎ ‎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9分)‎ ‎17.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原子序数11~17的元素的有关问题.‎ ‎(1)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      ;‎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是      ;‎ ‎(3)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是      ;‎ ‎(4)写出(2)中的碱与(3)中的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最高正价与负价绝对值相等的元素的氢化物是      .‎ ‎18.现有8种元素的性质、数据如下表所列,它们属于第二或第三周期.‎ ‎ 编号 元素性质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原子半径(10﹣10m)‎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0.82‎ 最高或最低化合价 ‎+2‎ ‎+1‎ ‎+5‎ ‎+7‎ ‎+1‎ ‎+5‎ ‎+3‎ ‎﹣2‎ ‎﹣3‎ ‎﹣1‎ ‎﹣3‎ 回答下列问题:‎ ‎(1)③的元素符号是      ;⑧的元素名称是      ;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比较④和⑦的氢化物的稳定性(用化学式表示)      ‎ ‎(3)用电子式表示②和⑤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4)写出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它的氢化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写出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跟⑤的氢化物水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6)“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内需要一种化合物来吸收航天员呼出的CO2,你认为该物质应该由上表中的      元素组成(填表中编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吸收原理      .‎ ‎19.火箭推进器中装有还原剂肼(N2H4,又名联氨)和强氧化剂过氧化氢(H2O2),当它们混合时,立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 ‎(1)写出过氧化氢的电子式      ;肼的结构式      ;‎ ‎(2)已知0.4mol液态肼和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时放出256.6KJ的热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3)火箭推进器中的氧化剂还可以用NO2代替.已知有以下反应:‎ ‎①N2(g)+2O2(g)═2NO2(g)△H1=+67.7KJ/mol ‎②N2H4(l)+O2(g)═N2(g)+2H2O(g)△H2=﹣534KJ/mol 写出肼与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上述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出大量热量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      .‎ ‎20.氨的合成是一项重要的化工生产.已知合成氨有关能量变化的图象如图1.‎ ‎(1)反应N2(g)+3H2(g)2NH3(g)△H=      KJ/mol;‎ ‎(2)已知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化学键 H﹣H N﹣H N≡N 键能/kJ•mol﹣1‎ ‎436‎ X ‎946‎ 则表中X的值是      .‎ ‎(3)在一定条件下按图2实线I进行,改变某条件按图2虚线II进行,则该条件可能是      .‎ ‎21.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类似.‎ ‎(1)b为正极,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2)溶液中的OH﹣向      极移动(填“a”或“b”);‎ ‎(3)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 ‎ 三、实验题(本题共13分)‎ ‎2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1)甲同学在a、b、c三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mL水,再分别滴加几滴酚酞试液,依次加入大小相近的锂、钠、钾块,观察现象.‎ ‎①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      ;‎ ‎②反应最剧烈的烧杯是      (填字母);‎ ‎③写出b烧杯里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他设计了如下图装置验证C、N、Si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①写出所选用物质的化学式:A      ; B      ;C      ;‎ ‎②写出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④碳、氮、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 ‎(3)丙同学认为乙同学设计的实验不够严谨,应该在B和C之间增加一个洗气装置,该置中应盛放      (填试剂).‎ ‎ ‎ ‎2015-2016学年重庆七中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元素周期表是一座开放的“元素大厦”,元素大厦尚未客满.若发现119号元素,请您在元素大厦中安排好它的“房间”(  )‎ A.第七周期第0族 B.第六周期ⅡA族 C.第八周期第ⅠA族 D.第七周期第ⅦA族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稀有气体氡的原子序数为86,位于第六周期的零族,而第七周期排满应含有32种元素,以此来分析.‎ ‎【解答】解:因稀有气体氡的原子序数为86,位于第六周期的零族,‎ 第七周期排满应含有32种元素,‎ 则第七周期的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为86+32=118,‎ 则119号元素位于第八周期的第ⅠA,‎ 故选C.‎ ‎ ‎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氮分子的电子式: B.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溴化钠的电子式: D.水分子的结构式:‎ ‎【考点】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结构式.‎ ‎【分析】A、氮气分子的电子式没写出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 B、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 C、溴化钠是离子化合物.‎ D、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氧共价键.‎ ‎【解答】解:A、N2为非金属单质,N原子之间有3各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故A错误;‎ B、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 C、溴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与溴离子构成,故C错误;‎ D、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氧共价键,则H2O的结构式,故D正确;‎ 故选:D ‎ ‎ ‎3.下列实验装置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 B C D 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 验证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中和热的测定 分离四氯化碳和水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A.向容量瓶中转移液态时,需要用玻璃杯引流,玻璃杯下端放在容量瓶刻度线下方;‎ B.该装置右边不存在不存在得电子的离子,则无法构成原电池;‎ C.根据测定中和热原理及正确的操作方法分析;‎ D.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可通过分液操作分离.‎ ‎【解答】解: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要通过玻璃杯引流将液态转移到容量瓶中,玻璃杯下端放在容量瓶的刻度线下方,图示装置合理,故A错误;‎ B.该装置中,负极为锌,而右边烧杯中的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锌,不存在得电子的离子,该装置无法构成原电池,则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故B正确;‎ C.测定中和热时,需要用泡沫塑料保温隔热,两个烧杯口相平,用环形玻璃棒搅拌,图示装置能够完成中和热的测定,故C错误;‎ D.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可通过分液操作电离开四氯化碳和水,图示装置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D错误;‎ 故选B.‎ ‎ ‎ ‎4.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不包括(  )‎ A.原子半径 B.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C.相对原子质量 D.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分析】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解答】解: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但由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决定因素是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及同一元素的同位素原子在自然界中的物质的量分数,所以相对原子质量不呈周期性变化.‎ 故选C.‎ ‎ ‎ ‎5.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沸点:CH4>NH3 B.原子半径:Na>Mg C.热稳定性:H2S>HF D.还原性:I¯<Br¯‎ ‎【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分析】A、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 B、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 ‎【解答】解:A、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导致熔沸点反常的升高,故沸点甲烷小于氨气,故A错误;‎ B、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原子半径Na大于Mg,故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由于F的非金属性强于硫,故热稳定性H2S<HF,故C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而非金属性Br强于I,故还原性I¯>Br¯,故D错误.‎ 故选B.‎ ‎ ‎ ‎6.我国科学家成功地研制出长期依赖进口、价格昂贵的物质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新元素 B.它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 C. O2与O2互为同位素 D.1mol O2分子中含有20mol电子 ‎【考点】同素异形体.‎ ‎【分析】A. O2为单质,不是新元素;‎ B.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位素必须原子;‎ D.1个氧原子中有8个电子.‎ ‎【解答】解:A. O2为O原子形成的单质,不是新元素,故A错误; ‎ B. O2与O3都是氧元素的两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 C.同位素研究的对象是原子, O2与O2都是分子,不是原子,故C错误;‎ D.1mol O2分子中含有16mol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 ‎ ‎7.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B.碳酸钙受热分解 C.镁条溶于盐酸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或与水、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工业制水煤气、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解答】解:A.甲烷的燃烧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 B.碳酸钙分解是吸热反应,故B正确;‎ C.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 D.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 ‎ ‎8.下列燃烧反应的反应热是燃烧热的是(  )‎ A.H2(g)+O2(g)═H2O(g)△H1 B.C(s)+O2(g)═CO(g)△H2‎ C.S(s)+O2(g)═SO2(g)△H3 D.H2S(g)+O2(g)═S(s)+H2O(l)△H4‎ ‎【考点】燃烧热.‎ ‎【分析】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分析,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能量.‎ ‎【解答】解:A.生成气态水不是最稳定状态,应为液态水,故A错误;‎ B.应生成CO2,不是燃烧热,故B错误;‎ C.符合燃烧热的定义,故C正确;‎ D.不是生成的稳定的氧化物,应生成SO2,故D错误.‎ 故选C.‎ ‎ ‎ ‎9.在一定条件下RO3﹣与R﹣发生如下反应:RO3﹣+5R﹣+6H+=3R2+3H2O,则下列关于R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R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VA族 B.R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 C.RO3﹣中的R元素只能被还原 D.R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RO3﹣+5R﹣+6H+═3R2+3H2O中R元素化合价由+5价、﹣1价变为0价,则R的最低负价是﹣1价,则最高正价是+7价,‎ 该元素位于第VIIA族,其最外层有7个电子,该元素有正化合价,说明R元素是除F元素外的卤素,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RO3﹣+5R﹣+6H+═3R2+3H2O中R元素化合价由+5价、﹣1价变为0价,则R的最低负价是﹣1价,则最高正价是+7价,该元素位于第VIIA族,其最外层有7个电子,该元素有正化合价,说明R元素是除F元素外的卤素,‎ A.R位于周期表中第VIIA族,故A错误;‎ B.R位于第VIIA族,其氢化物的水溶液都呈酸性,且酸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故B正确;‎ C.RO3﹣中的R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C错误;‎ D.R2在常温常压下不一定是气体,可能是液体或固体,如溴、碘,故D错误;‎ 故选B.‎ ‎ ‎ ‎10.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W、Z均为短周期元素,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Z<W<Y<X B.元素Y的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 D.W、Z的氧化物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分析】X、Y、W、Z均为短周期元素,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X为Al、Y为Si、W为C、Z为N.‎ 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 B.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与水;‎ C.Y的氢化物为金属氢化物,属于离子化合物,稳定性较大;‎ D.CO、NO是不成盐氧化物.‎ ‎【解答】解:X、Y、W、Z均为短周期元素,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X为Al、Y为Si、W为C、Z为N.‎ 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Z<W<Y<X,故A正确;‎ B.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与水,故B正确;‎ C.Y的氢化物为金属氢化物,属于离子化合物,稳定性比SiH4强,故C正确;‎ D.CO、NO是不成盐氧化物,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错误,‎ 故选D.‎ ‎ ‎ ‎11.下列变化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变化时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形成 B.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 C.变化时释放出能量 D.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分子种类增加了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形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选; ‎ 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选;‎ C.物理变化时也能释放出能量,不能说明生成新物质,故C选;‎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种类变了,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故D不选.‎ 故选:C.‎ ‎ ‎ ‎12.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催化剂的作用.‎ ‎【分析】水的分解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中加入催化剂会降低活化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但反应热不改变.‎ ‎【解答】解:A、水的分解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图不符,故A错;‎ B、加入催化剂反应热不变,并且图象符合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B正确;‎ C、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相等,故C错;‎ D、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图象不符合,故D错.‎ 故选:B.‎ ‎ ‎ ‎13.根据元素周期律,由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事实(  )‎ ‎ 事实 ‎ 推测 ‎ A ‎12Mg与水反应缓慢,20Ca与水反应较快 ‎56Ba(IIA族)与水反应更快 ‎ B ‎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Ge也是半导体材料 Ⅳ族的元素都是半导体材料,‎ ‎ C ‎ 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 ‎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 D ‎ Si与H2高温时反应,S与H2加热能反应 ‎ 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 A.A B.B C.C D.D ‎【考点】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分析】A.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与水反应越剧烈;‎ B.处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处的元素具有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解答】解:A.同主族金属元素由上至下金属性增强,与水反应剧烈程度增强,金属性Ba>Ca>Mg,Ca与水反应较快则Ba与水反应更快,故A正确;‎ B.半导体材料通常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处,Si和Ge处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处,能作半导体,但C和Pb不能作半导体,所以第IVA族元素并不都是半导体材料,故B错误;‎ C.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由上至下非金属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减弱,非金属性Cl>Br>I,所以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故C正确;‎ D.同周期非金属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与氢气化合难度减小,非金属性S>P>Si,所以 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 ‎ ‎14.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共有16种,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①都是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3;‎ ‎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 ‎③对应的含氧酸都是强酸;‎ ‎④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又叫气态氢化物;‎ ‎⑤气态氧化物与水反应都不会再生成气体.‎ A.全部 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④⑤‎ ‎【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分析】①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②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反应中可以做氧化剂也可以做还原剂;‎ ‎③碳酸、亚硫酸以及硅酸等均是弱酸;‎ ‎④水在常温下是液态;‎ ‎⑤二氧化氮可以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 ‎【解答】解:①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是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3,故①错误;‎ ‎②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反应中可以做氧化剂也可以做还原剂,比如氯气和水的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②错误;‎ ‎③C、S、Si对应的含氧酸分别为碳酸、亚硫酸、硅酸,均是弱酸,故③错误;‎ ‎④氢元素的氢化物是水,水在常温下是液态,不是气态,故④错误;‎ ‎⑤气态氧化物二氧化氮可以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和硝酸,故⑤错误.‎ 故选A.‎ ‎ ‎ ‎1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  )‎ 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kJ/mol(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中和热)‎ C.S(s)+O2(g)═SO2(g);△H=﹣269kJ/mol(反应热)‎ D.2NO2═O2+2NO;△H=+116.2kJ/mol(反应热)‎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注意事项可知,需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H的正负号、数值、单位,燃烧热抓住1mol可燃物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中和热抓住生成1mol水,且利用燃烧与中和反应放热来解答.‎ ‎【解答】解:A、燃烧热要求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为1mol,得到的氧化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H2O的状态必须为液态,故A错;‎ B、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H应小于0,故B错;‎ C、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明了物质的聚集状态、△H的正负号、数值、单位,故C正确;‎ D、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注明物质在反应时的状态,故D错;‎ 故选C.‎ ‎ ‎ ‎16.将镁片、铝片平行插入到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用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该装置在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镁比铝活泼,镁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 B.铝是电池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C.该装置的内、外电路中,均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D.该装置开始工作时,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可不必处理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A、金属镁和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铝离子在过量的碱性溶液中不会产生氢氧化铝沉淀;‎ C、电池的外电路,是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而内电路,则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D、铝片表面的氧化膜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 ‎【解答】解:A、在NaOH溶液中,铝能与Na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该反应中,铝失电子作原电池的负极,而属镁和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在NaOH溶液中,铝能与Na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该反应中,铝失电子作原电池的负极,由于电池开始工作时,生成的铝离子的量较少,NaOH过量,此时不会有Al(OH)3白色沉淀生成,故B错误;‎ C、该装置外电路,是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而内电路,则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故C错误;‎ D、由于铝片表面的氧化膜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其不必处理,故D正确.‎ 故选D.‎ ‎ ‎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9分)‎ ‎17.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原子序数11~17的元素的有关问题.‎ ‎(1)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 Cl ;‎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是 NaOH ;‎ ‎(3)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是 HClO4 ;‎ ‎(4)写出(2)中的碱与(3)中的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OH﹣=H2O ;‎ ‎(5)最高正价与负价绝对值相等的元素的氢化物是 SiH4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分析】从11到17号元素,这几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元素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 ‎(1)除稀有气体外,同一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 ‎(2)同一周期元素,元素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强;‎ ‎(3)同一周期元素,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 ‎(4)强酸、强碱发生中和反应;‎ ‎(5)第三周期最高正价与负价绝对值相等的元素是Si元素,位于第IVA族,其氢化物为硅烷.‎ ‎【解答】解:从11到17号元素,这几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元素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 ‎(1)除稀有气体外,同一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原子半径最小的是Cl,故答案为:Cl;‎ ‎(2)同一周期元素,元素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强,第三周期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Na,则碱性最强的是NaOH,故答案为:NaOH;‎ ‎(3)同一周期元素,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第三周期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Cl元素,则酸性最强的是HClO4,故答案为:HClO4;‎ ‎(4)HClO4、NaOH都是强电解质,二者发生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答案为:H++OH﹣=H2O;‎ ‎(5)第三周期最高正价与负价绝对值相等的元素是Si元素,位于第IVA族,其氢化物为硅烷,化学式为SiH4,故答案为:SiH4.‎ ‎ ‎ ‎18.现有8种元素的性质、数据如下表所列,它们属于第二或第三周期.‎ ‎ 编号 元素性质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原子半径(10﹣10m)‎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0.82‎ 最高或最低化合价 ‎+2‎ ‎+1‎ ‎+5‎ ‎+7‎ ‎+1‎ ‎+5‎ ‎+3‎ ‎﹣2‎ ‎﹣3‎ ‎﹣1‎ ‎﹣3‎ 回答下列问题:‎ ‎(1)③的元素符号是 Li ;⑧的元素名称是 硼 ;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第二周期第VIA族 ;‎ ‎(2)比较④和⑦的氢化物的稳定性(用化学式表示) NH3>PH3 ‎ ‎(3)用电子式表示②和⑤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4)写出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它的氢化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3+HNO3=NH4NO3 ‎ ‎(5)写出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跟⑤的氢化物水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g(OH)2+2H+=Mg2++2H2O ;‎ ‎(6)“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内需要一种化合物来吸收航天员呼出的CO2,你认为该物质应该由上表中的 ①⑥ 元素组成(填表中编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吸收原理 2Na2O2+2CO2=2Na2CO3+O2 .‎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①没有最高价、只有最低价﹣2,可推知①为O;③⑥都有最高价+1,处于ⅠA族,且⑥的原子半径较大,故③为Li、⑥为Na;②有最高价+2,处于ⅡA族,原子半径大于Li,故②为Mg;④⑦都有最高价+5、最低价﹣3,处于ⅤA族,且④的原子半径较大,故④为P、⑦为N;⑤有最高价+7、最低价﹣1,则⑤为Cl;⑧只有最高价+3,处于ⅢA族,原子半径小于P,故⑧为B,据此解答.‎ ‎【解答】解:①没有最高价、只有最低价﹣2,可推知①为O;③⑥都有最高价+1,处于ⅠA族,且⑥的原子半径较大,故③为Li、⑥为Na;②有最高价+2,处于ⅡA族,原子半径大于Li,故②为Mg;④⑦都有最高价+5、最低价﹣3,处于ⅤA族,且④的原子半 径较大,故④为P、⑦为N;⑤有最高价+7、最低价﹣1,则⑤为Cl;⑧只有最高价+3,处于ⅢA族,原子半径小于P,故⑧为B.‎ ‎(1)由上述分析可知,③的元素符号是Li,⑧的元素名称是硼,①为O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VIA族,故答案为:Li;硼;第二周期第VIA族;‎ ‎(2)④为P、⑦为N,二者同主族,电子层越多非金属性越弱,故非金属性N>P,则氢化物稳定性NH3>PH3,故答案为:NH3>PH3;‎ ‎(3)②和⑤组成的化合物为MgCl2,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 故答案为:;‎ ‎(4)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硝酸,它的氢化物为氨气,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NO3=NH4NO3,故答案为:NH3+HNO3=NH4NO3;‎ ‎(5)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Mg(OH)2,⑤的氢化物水溶液为盐酸,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故答案为:Mg(OH)2+2H+=Mg2++2H2O;‎ ‎(6)“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内需要一种化合物来吸收航天员呼出的CO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该化合物为过氧化钠,由表中①⑥元素组成(填表中编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吸收原理:2Na2O2+2CO2=2Na2CO3+O2,‎ 故答案为:①⑥;2Na2O2+2CO2=2Na2CO3+O2.‎ ‎ ‎ ‎19.火箭推进器中装有还原剂肼(N2H4,又名联氨)和强氧化剂过氧化氢(H2O2),当它们混合时,立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 ‎(1)写出过氧化氢的电子式  ;肼的结构式  ;‎ ‎(2)已知0.4mol液态肼和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时放出256.6KJ的热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N2H4(l)+2H2O2(l)=N2(g)+4H2O(g)△H=﹣641.5kJ/mol ;‎ ‎(3)火箭推进器中的氧化剂还可以用NO2代替.已知有以下反应:‎ ‎①N2(g)+2O2(g)═2NO2(g)△H1=+67.7KJ/mol ‎②N2H4(l)+O2(g)═N2(g)+2H2O(g)△H2=﹣534KJ/mol 写出肼与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N2H4(l)+2NO2(g)=3N2(g)+4H2O(g)△H=﹣1135.7KJ/mol ;‎ ‎(4)上述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出大量热量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 生成N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 .‎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电子式.‎ ‎【分析】(1)肼分子式为NH2﹣NH2,每个氮原子形成三个化学键,过氧化氢分子式H2O2,每个氧原子形成两个共价键,据此书写;‎ ‎(2)依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写出,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反应焓变;‎ ‎(3)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热化学方程式;‎ ‎(4)肼燃烧生成氮气和水.‎ ‎【解答】解:(1)过氧化氢分子式H2O2,每个氧原子形成两个共价键,分子的电子式为:;肼分子式为NH2﹣NH2,每个氮原子形成三个化学键,结构式为:;‎ 故答案为:;;‎ ‎(2)0.4mol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32g肼燃烧放热641.625kJ;肼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2H2O2(l)═N2(g)+4H2O(g)△H=﹣641.625kJ/mol;‎ 故答案为:N2H4(l)+2H2O2(l)═N2(g)+4H2O(g)△H=﹣641.625kJ/mol;‎ ‎(3)已知①N2(g)+2O2(g)═2NO2(g);△H=+67.7KJ/mol,‎ ‎②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 依据盖斯定律②×2﹣①得到肼与NO2完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N2H4(g)+2NO2(g)=3N2(g)+4H2O(g);△H=﹣1135.7KJ/mol;‎ 故答案为:2N2H4(g)+2NO2(g)=3N2(g)+4H2O(g)△H=﹣1135.7KJ/mol;‎ ‎(4)肼燃烧生成氮气和水,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生成的物质无污染;‎ 故答案为:生成N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 ‎ ‎ ‎20.氨的合成是一项重要的化工生产.已知合成氨有关能量变化的图象如图1.‎ ‎(1)反应N2(g)+3H2(g)2NH3(g)△H= ﹣92 KJ/mol;‎ ‎(2)已知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化学键 H﹣H N﹣H N≡N 键能/kJ•mol﹣1‎ ‎436‎ X ‎946‎ 则表中X的值是 391 .‎ ‎(3)在一定条件下按图2实线I进行,改变某条件按图2虚线II进行,则该条件可能是 加入催化剂 .‎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1)从图象可知,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放热,△H=生成物能量和﹣反应物能量和;‎ ‎(2)据△H=反应物键能和﹣生成物键能和求算;‎ ‎(3)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了,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解答】解:(1)从图象可知,△H=生成物能量和﹣反应物能量和=﹣92KJ/mol,故答案为:﹣92;‎ ‎(2)△H=反应物键能和﹣生成物键能和,﹣92KJ/mol=3×436KJ/mol+946KJ/mol﹣6×X(N﹣H),所以X(N﹣H)=391KJ/mol,‎ 故答案为:391;‎ ‎(3)实线I比虚线II的活化能高,其他相同,说明使用了催化剂,因为催化剂是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故答案为:加入催化剂;‎ ‎ ‎ ‎21.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类似.‎ ‎(1)b为正极,发生 还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2)溶液中的OH﹣向 a 极移动(填“a”或“b”);‎ ‎(3)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NH3﹣6e﹣+6OH﹣=N2+6H2O .‎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Pt电子通入氨气生成氮气,说明氨气被氧化,为原电池负极,则b为正极,氧气得电子被还原,结合电极方程式解答该题.‎ ‎【解答】解:Pt电子通入氨气生成氮气,说明氨气被氧化,为原电池负极,则b为正极,氧气得电子被还原,‎ ‎(1)氧气在b极发生还原反应,则b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答案为:还原;‎ ‎(2)a极为负极,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答案为:a;‎ ‎(3)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故答案为:2NH3﹣6e﹣+6OH﹣=N2+6H2O.‎ ‎ ‎ 三、实验题(本题共13分)‎ ‎2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1)甲同学在a、b、c三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mL水,再分别滴加几滴酚酞试液,依次加入大小相近的锂、钠、钾块,观察现象.‎ ‎①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 验证锂、钠、钾的活泼性(或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 ‎②反应最剧烈的烧杯是 C (填字母);‎ ‎③写出b烧杯里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Na+2H2O=2Na++2OH﹣+H2↑ .‎ ‎(2)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他设计了如下图装置验证C、N、Si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①写出所选用物质的化学式:A HNO3 ; B CaCO3 ;C Na2SiO3 ;‎ ‎②写出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HNO3+CaCO3=Ca(NO3)2+H2O+CO2↑ ;‎ ‎③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2+H2O+SiO32﹣=H2SiO3↓+CO32﹣或2CO2+2H2O+SiO32﹣=H2SiO3↓+2HCO3﹣ ;‎ ‎④碳、氮、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氮>碳>硅 ;‎ ‎(3)丙同学认为乙同学设计的实验不够严谨,应该在B和C之间增加一个洗气装置,该置中应盛放 饱和NaHCO3 (填试剂).‎ ‎【考点】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分析】(1)由“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可知,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锂、钠、钾的金属性强弱;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 ‎(2)利用强酸制备弱酸进行,A是强酸,常温下可与铜反应,为硝酸;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C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则B为碳酸钙、C为硅酸钠,以此解答;‎ ‎(3)因硝酸易挥发,则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硝酸蒸气,则应用饱和碳酸氢钠除去硝酸,故答案为:饱和NaHCO3.‎ ‎【解答】解:(1)①由“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可知,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锂、钠、钾的金属性强弱,‎ 故答案为:验证锂、钠、钾的活泼性(或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②金属性K>Na>Li,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故反应最剧烈的烧杯是C,故答案为:C;‎ ‎③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Na+2H2O=2Na++2OH﹣+H2↑,故答案为:2 Na+2H2O=2Na++2OH﹣+H2↑;‎ ‎(2)①利用强酸制备弱酸进行,A是强酸,常温下可与铜反应,硝酸;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C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则B为碳酸钙、C为硅酸钠或硅酸钾,故答案为:HNO3;CaCO3;Na2SiO3(或K2SiO3);‎ ‎②烧瓶中发生硝酸与碳酸钙的反应,方程式为2HNO3+CaCO3=Ca(NO3)2+H2O+CO2↑,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H++CaCO3=Ca2++H2O+CO2↑,故答案为:2H++CaCO3=Ca2++H2O+CO2↑;‎ ‎③二氧化碳可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且生成碳酸钠,如二氧化碳过量,可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Na2SiO3=H2SiO3↓+Na2CO3或2CO2+2H2O+Na2SiO3=H2SiO3↓+2NaHCO3,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2+H2O+SiO32﹣=H2SiO3↓+CO32﹣或2CO2+2H2O+SiO32﹣=H2SiO3↓+2HCO3﹣;‎ 故答案为:CO2+H2O+SiO32﹣=H2SiO3↓+CO32﹣或2CO2+2H2O+SiO32﹣=H2SiO3↓+2HCO3﹣;‎ ‎④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由实验可知酸性:硝酸大于碳酸,碳酸大于硅酸,则非金属性氮>碳>硅,故答案为:氮>碳>硅;‎ ‎(3)因硝酸易挥发,则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硝酸蒸气,则应用饱和碳酸氢钠除去硝酸,故答案为:饱和NaHCO3.‎ ‎2016年5月7日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