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18届)文科历史试题
命题人: 吴冬梅 审校人:高一历史备课组
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共6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2分,共6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2. 《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没被完全执行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3.“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此语描述的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
4. “到了11世纪,中国经济已经严重依赖现金替代物,……为了预防公众的混乱并保留其便利性,政府当局明令禁止私人团体发行纸币而将这一权力归国家专有。第一张官方印制的纸币于1024年出现在四川省,那里是早期印刷行业最为活跃的中心。”下列相关的解释与之相符的是
A.纸币产生根源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B.11世纪四川社会经济最发达
C.控制纸币发行是政府维持稳定的重要手段
D.纸币是商品经济衰退的产物
5.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他到浮梁买茶时顺便到“瓦肆”听戏
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D.他贩茶到海外,受“海禁政策”的限制
6.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7.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8.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判断表中企业
年份
地点
国籍
企业名称
1843
香港
英
阿伯丁船坞
1843
上海
英
墨海书馆
1845
广州
英
柯拜船坞
1845
宁波
美
美华书院
1846
广州
美
丹麦岛船坞
A.属于商品输出的形式 B.得到清政府的允许
C.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D.属于近代企业
9.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大纲》中写道:“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这一论述主要是针对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0. 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①把救亡图强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作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B.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低
C.近代社会形态的制约 D.资金少,技术力量弱
12.右图为1934年长江流域中外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
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此图所含信息显示了
A.中国内外贸易受到外国的控制
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C.洋务企业打破了外国垄断局面
D.中国近代航运业受到外国排挤
13.据记载:清朝末年的贵州新军服装开始有了突破,新军的着装学外国,戴大圆帽、穿军装、扎绑腿、戴肩章、穿皮鞋,一改旧时八旗、绿营的装束。这反映的实质是
A.经济近代化推动了近代服饰的变革 B.社会巨变促进军队形式上的近代化
C.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在内地传播 D.清政府改革军事,国防力量有所增强
14. 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15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以上情况表明
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C.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 D.西方文化传入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
15.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出
A.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 B.解决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因素
C.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东西方之间贸易
16.据估计,16世纪,英国一些富裕农民从贵族手中承租大片土地,再雇工经营,其收入达到土地租金的10倍。大约同时期的中国,地主雇工经营所得收入不足以超过地租收入,甚至不如地租收益。较之于中国,当时的英国更易于
A.抑制农村社会的贫富分化 B.推广大农场经营方式
C.迅速平衡城乡人口的分布 D.稳定农村社会阶级结构
17.下图是近代以来世界工业生产发展示意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a时期美德工业优势越来越大 B.b时期的发展得益于国际局势的稳定
C.a、b两时段的发展都得益于科技进步 D.该图体现了全球各地联系越来越强
18. 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 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 B.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C. 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19.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20.20世纪20年代,美国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
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福特一开先例,美国其他公司也一拥而上。这些外资企业的创办受
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赫鲁晓夫改革
C.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D.新经济政策
21.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
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22.与赫鲁晓夫改革相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突出特点是
A.打开了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 B.以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C.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 D.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
23.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24.1930年,假如你从中国广州出发,前往美国、英国、苏联,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A.中国:战乱频繁,逃亡的流民很多
B.苏联:机器隆隆,但人们衣着单调
C.英国:提高关税,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D.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25.“从1932年3月1日起,根据本法规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的免除课税的商品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的关税。”对英国《进口税法》的颁布,理解错误的是
A.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抵御外国商品的竞争
B.为了应付危机,解决危机的一种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客观上调解了英国与别国的贸易纠纷,推动英国经济发展
D.表明英国自由放任、自由贸易政策的失败
26.1973年底,一位到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索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皆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他是在
A.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纪念林肯做出的伟大贡献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27.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
A. 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B. 调节农业生产
C. 降低生活用品价格 D. 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28.
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上大部分经济生活包罗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
B. 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C. 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 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
29.今天的美国惠普公司不是惠普家族独家经营,也不是惠普家族独家拥有,它是由无数个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在经营,它是藏富于民的一种手段。这里“藏富于民”指的是
A. 管理者革命 B. 实现企业国有化
C. 福利制度的建立 D. 人民资本主义
30.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
A. 刺激社会消费 B. 改善劳资关系
C. 缓和社会矛盾 D. 重塑政府形象
31.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其主要变化是
A.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B.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的
C.社会福利的资金由个人缴纳和国家补贴组成
D.主要救济贫困工人
32.“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A.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B.与“重商主义”政策的主张基本一致
C.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并取得一定效果
D.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33.任何经济政策(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同一经济政策(体制)在不同时期所起
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②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③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美国的自由放任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4.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在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二战后,共经历了三次大调整这三次调整的共同影响是
A.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B.引发了三次科技革命
C.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D.引发了世界大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2分)
二.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35题20分,36题12分,共32分)
35.(20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宠。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 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
——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12分)
36.(12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6分)
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18届)文科历史参考答案
01-05 BABCA 06-10 AADBA 11-15 CDBBB 16-20 BCCBD
21-25 BCDDC 26-30 DDADC 31-34 ACDA
35.(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世界各国联系加强。
意义: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开创举办世博会的先河;提供了各国展示文明成果的重要平台,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经济文化交流。(8分)
(2)特点:中国:以传统工艺、美术、手工业品为主;有西方色彩。
西方:以先进科技成果、工业品为主。
原因: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手工业技术精湛;现代化滞后,工业发展程度低;中西文化交流增强。(12分)
36.(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6分)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