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中学2016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河北正定中学2016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基础知识部分(每题2分,共18分)‎ ‎1.以下加点字注音、字形均正确的一项是 A. 讪讪(shān) 嘲哳(zhāo zhā) 桌帷(wéi ) 以手拊膺(fǔ)‎ B.徒闻更九洲 璎珞(yīng luò) 马嵬(wéi ) 李氏子蟠(pān) ‎ C.扪参(mén) 陈抟(chuán) 渚清沙白 冰泉冷塞 D.虾蟆陵(há) 巉岩(chán) 榫头(sǔn) 间或(jàn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是 A.长久以来人事部门的管理观念是因人成事,其核心思想是要让人与事搭配,看重的是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职位。‎ B.当地除了一个城区和一个经济强县职工医保有累计结余外,市本级和其他约10个县市区均累计亏损,很多统筹地区早已寅吃卯粮。‎ C. 著名历史学家金克木是老当益壮,写文章灵感如泉,一发不可收,直到去世前的一个多月还给出版社寄去了一篇《倒读历史》。‎ D.不用讳言,从古到今,中国人眼中容得下小聪明,却容不下大智慧,容得下阿谀奉承,却容不下危言危行。‎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A.红旗中学虽然建校不久,缺乏教学管理经验,但可以向第三中学学习,可以在亦步亦趋的基础上,渐渐走出自己的路来。‎ B.吉林市中心商厦一楼窗户全部焊有粗粗的铸铁护栏,一位消防专家指出,这样的做法是消防法规所令行禁止的。‎ C.在实务操作中,由于税务稽查领域的政府权限处于强势,政策执行中又存在着宽泛的模糊地带,这就给部分官员上下其手提供了空间。 ‎ D.在NBA停摆期间,美国一些球星面对国外某些俱乐部开出的高额薪金铤而走险,到欧洲、亚洲的某些球队签约赚钱。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空间站中长出的红生菜是此前“龙”号宇宙运货飞船送来的,它们生长在一个特殊的“蔬菜盒子”里,是由位于美国威斯康星的麦迪逊轨道中心设计出来的。‎ B.菲律宾借口查处“非法捕鱼”为名,屡次进犯黄岩岛,并企图将其改名为“帕纳塔格礁”,中国外交部就此阐明了严正立场。‎ C.据《光明日报》报道,今秋开学,江苏扬州梅岭小学将在三至六年级开设哲学课,所用教材将由该校老师和外聘专家共同编写。‎ D.这些网络音乐产品含有宣扬淫秽暴力、教唆犯罪或者危害社会公德,已被列入网络音乐管理黑名单,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提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 B.“路遥热”的出现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好事情,它说明文学需要有大情怀和大境界,朴实无华而充满道德诗意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有生命力的,是不会过时的。‎ C.弱势群体的产生是由于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结果,给予这个群体关怀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 D.此次亚艺节晚会的演员阵容非常强劲,韩国小天王Rain、神话成员金东万、乐坛教父申圣勋,日本著名歌手西城秀树,以及萧亚轩、陶喆、费玉清等都位列其中。‎ ‎6.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①⑥②④⑤③ B.①⑥④②③⑤ C.④①⑥②⑤③ D.④②①⑥⑤③‎ ‎7.以下各项加线字词的注释有误的一项 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横绝峨眉巅(飞越) 连峰去天(距离)‎ B.侧身西望长咨嗟(叹息) 玉露凋伤 (白露) 艰难苦恨繁霜鬓(两鬓白发)‎ C.他生未卜(预料) 所守或匪亲(倘若) 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 D.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时) 暮去朝来颜色故(容貌)‎ ‎8.以下各项加字词注释有误的一项 A.河内凶(遇到饥荒) 寡人之民不加多(更) 填然鼓之(敲鼓) 是亦走也(逃跑)‎ B.锲而不舍(刻) 蒙故业(继承) 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 才能不及中人(平常的人)‎ 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弱点,毛病) 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 孝悌之义(敬爱兄长)‎ D.王无罪岁(年成) 虽有槁暴(虽然) 履至尊二制六合(登上) 委命下吏(委屈)‎ ‎9.以下各项加线字词注释有误的一项 A.西举巴蜀(攻取) 振长策而御宇内(震动) 金城千里(金子) 隳名城(毁坏)‎ B.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 赢粮而景从(担着)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匹敌,相当)‎ C.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的人) 吾师道也(学习) 习其句读者(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D.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 不耻相师(以…为耻) 六艺经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保持剧种艺术个性,警惕“泛剧种化”‎ 近年来地方戏曲获得了一些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剧种消失速度加快。剧种消失的原因是多样的,个性消失,存在的必要性消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如何保持剧种的艺术特性,警惕“泛剧种化”,值得重视。‎ 所谓“泛剧种化”,是指在地方戏发展中,出现消解剧种艺术个性、模糊剧种特征的现象。音乐最能集中体现一个剧种的个性特征,但是,当下地方戏曲剧种音乐的发展走了一条模式化的道路,不仅音乐技术甚至连音乐语汇都一概取自大剧种和外来音乐,唱腔上的“串秧子”、场景音乐的歌剧化也比比皆是。一出戏开演,如果提前不告知剧种,开幕曲响起,直至合唱出现,仍然无法辨别,是常有之事。可能直到主演开唱,方可恍然大悟。再细听下去,戏曲唱腔创作平庸,缺乏剧种音乐本来应有的鲜明、浓郁、抓人的风格神采。整台音乐歌剧化、西洋化问题严重,与本剧种的唱腔音乐几乎完全是两张皮。‎ 的确,绝大多数地方戏都是在近、现代兴起,处于急切谋求发展的“生长期”阶段。他们以开放的姿态向外界汲取营养,包括向比较成熟的京昆学习也没有错,但音乐应该表现戏曲的内在特征,而绝不能以学习为理由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直接运用京剧曲牌,使用京剧锣鼓,甚至套用京剧的唱腔、板式……导致地方剧种“京剧化”。‎ 地方戏的地方性,是其存在的逻辑和价值。不同剧种的艺术风格,表现了不同地区民众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地方戏作为不同地域文化模式的结晶体,形成于不同地区长期形成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中,同当地民众的语言、习俗、性格、气质、道德、情感等等具有紧密联系,同当地民众深层的心理内容形成对应,所以它们不仅独具风姿,也格外容易激活相应的心理和情感。“乡音耳熟”,地方戏因此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地方戏曲也以艺术美的独特性以及不可取代的技术积累和文化积淀,给异地观众带来“惊艳”感。同样是《白蛇传》,美丽善良多情的白素贞在京剧里是姓“京”,到了昆曲中便姓了“昆”,而常香玉演来则全然是一位河南白娘子。同样的喜怒哀乐,被不同的戏曲剧种表达出来,构成了戏曲舞台千姿百态的风貌,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所以,忽视剧种的个性价值,其实质是对戏曲文化多样性的不珍惜。轻易地丢弃地方特色来追求所谓的成熟,甚至不加分析地盲目要求每个剧种能古能今、能中能外,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一个剧种缺乏个性、缺乏独特的艺术创造,就会失去其本身的光彩,必将丧失被尊重和保护的资格,也终将被时代和观众所淘汰。‎ 因此,在当前地方戏的发展中,需要自觉地把对剧种建设的追求融入艺术剧目的创作中,保持剧种的艺术个性,努力克服“泛剧种化”毛病。特别是在当下信息传递快捷、剧种之间交流普遍的情况下,不仅需要本土创作者在唱腔音乐上坚守个性,同时还要在剧本文学、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珍惜剧种的艺术个性及文化积累。此外,许多新剧目在创作中喜欢外请主创人员,希望这些外请的主创人员也努力去了解和研究所涉足的剧种,对该剧种艺术有应有的尊重,而不是草率地用“通用”艺术语言去改造它们。‎ 当然,保持个性绝不等于不发展。地方戏从来都不是以一种狭隘的地方性来吸引观众的,而是兼以浓郁的民族民间审美情趣,和合乎规律的独特形态的美来完成艺术表达。人们对一个剧种传统经典唱腔的喜爱,并不仅仅因为乡音耳熟,更希望看到经过历代艺人集体创造和筛选后,艺术形式表现出的经典品质。把最深刻的东西,以最贴近民众的情感表达方式表现出来,这种表达应该是有趣、有味、也有技的。所以,在今天的剧种建设中,我们要把追求艺术个性同形式丰富、锤炼提升三者紧紧结合起来。‎ ‎10.下列关于“泛剧种化”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方戏曲剧种音乐技术、语汇和唱腔缺乏剧种音乐本身的风格神采,歌剧化、西洋化问题严重。‎ B.地方戏曲在发展的过程中,向比较成熟的京昆学习,运用京剧曲牌、锣鼓,套用京剧唱腔板式。‎ C.当下信息传递快捷,剧本之间交流普遍,大多数地方戏以开放的姿态向外界汲取营养。‎ D.轻易丢弃地方特色追求所谓成熟,不加分析,要求剧种能古能今,能中能外,使剧种失去本身光彩。‎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现在的地方戏,若不提前告知剧种,听众无法辨别出剧种,直到合唱出现或主演开唱,方可恍然大悟。‎ B.地方戏的价值,在于它的地方性,它表现了不同地区民众的思维、行为、情感方式,是不同地域文化模式的结晶体。‎ C.同样是《白蛇传》,不同的戏曲表达出的白娘子是不同的,这给异地观众能带来惊艳感。‎ D.地方戏的发展,需要本身已具有的艺术美,更需要锤炼提升,经过历代艺人的努力而表现出经典品质。‎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剧种消失加快,“泛剧种化”现象普遍,剧种的个性特色更加需要重视。‎ B.地方戏独具风姿,很容易激活民众相应的心理情感,可见地方戏同当地民众的语言、习俗、性格、气质、道德、情感等具有紧密联系。‎ C.忽视剧种的个性价值,就是对戏曲文化多样性的不珍惜,就必然导致戏剧发展失去光彩,失去艺术创造。‎ D.要保持剧种的艺术个性,离不开剧本文学、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珍惜剧种的艺术个性及文化积累,更离不开本土创作者在唱腔音乐上坚守个性。‎ 三、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申甫传 ‎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站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逐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 ① 媐(xī):嬉戏。 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ù):贫穷。‎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C.遽薄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 ‎14.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重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5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5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17~18题。(11分) ‎ 折桂令·问秦淮 ‎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7.“对比”是咏史怀古诗常用的手法,请分析本曲用了哪些对比?(6分) ‎ ‎18.“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 五、默写 ‎19.根据原文,填写下面空缺的句子。(8分,每题1分)‎ ‎(1)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2)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3)凝绝不通声暂歇。 , 。(白居易《琵琶行》)‎ ‎(4)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5)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6)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韩愈《师说》)‎ ‎(7) 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 ‎(8) ,无复鸡人报晓筹。(李商隐《马嵬》)‎ 六、小说阅读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裤先生 ‎ 老舍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荼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 ‎“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得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径自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床上。“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 ‎“你呢?”我问。‎ ‎“二等。快开车了吧?茶房!”‎ 他站起来,数他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我没有行李。”‎ ‎“呕?!”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 茶房从门前走过。“茶房!拿手巾把!”“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车还没停住,上面出了声,“茶房!”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坊,上面又打了雷,“茶房!”‎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干吗?先——生——”‎ ‎“拿茶!”‎ ‎“好吧!”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好啦!”‎ 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茶房”小一点。有时呼声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有趣!‎ 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 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我后悔了,赶紧地说:“是天津,没错儿。”‎ ‎“总得问问茶房。茶房!”我笑了,没法再忍住。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 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孔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 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 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 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C.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较讲究卫生。‎ D.“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 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 ‎(2)小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具体理由。(8分)‎ 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 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 ‎ ‎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目的。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解析】A.讪讪(shàn) 桌帏 抚膺 B. 更九州 李氏子蟠(pán) C.陈抟(tuán) 冰泉冷涩 ‎ ‎2.【答案】A 【解析】A项“因人成事”是指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含贬义,此处不合语境; B项“寅吃卯粮”指指这一年(虎年)吃了下一年(兔年)的粮。比喻经济困难,入不敷出,符合语境;C项“一发而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既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符合句义。“一发而不可收拾”:事情坏到无法挽回的地步了。贬义词。要注意区分。D项“危言危行”指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符合语境。‎ ‎3.【答案】C 【解析】 A项感情色彩不当,“亦步亦趋”贬义词。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顺从别人,跟着别人走;B项“令行禁止”意思是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而句中误作“禁止”;C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符合语义。D项不合语境,“铤而走险”指的是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句中“到欧洲赚钱”并不是冒险。‎ ‎4.【答案】C【解析】A项,偷换主语,应在“是由位于美国”前加主语“这个盒子”。B项,句式杂糅,改为“以查处……为名”或去掉“为名”。D项,成分残缺,“含有”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危害社会公德”后加“的内容”。‎ ‎ 5.【答案】B 【解析】A项:主客颠倒,应该“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是苏轼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C项“弱势群体的产生是由于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结果”是“由于……”和“是……的结果”两句的杂糅。D项“此次亚艺节晚会的演员阵容非常强劲”主谓搭配不当,“强劲”是“强有力”的意思,不能与前面的“阵容”搭配,应为“强大”。‎ ‎6. C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作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④提出“人们的习惯如何”总观点,①单独解释“艺术家”,乃“分说”的一部分,语段为“先总后分”的结构,所以,④应为最先;④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见”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①紧跟④;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这种观点”指的是④①⑥,接②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④①⑥②⑤③ 7. D坐:徒,空。 如听仙乐耳暂明(突然)‎ ‎8. D虽(即使)委命下吏(委托,交付)‎ ‎9. A振长策而御宇内(举起) 金城千里(形容词,坚固的)‎ ‎10.C(原文第三段,作者并不否定地方戏以开放的姿态向外界汲取营养)‎ ‎11.A(原文第二段,“是常有之事”“可能直到主演开唱”)‎ ‎12.D(递进关系错误。原文第六段,“不仅需要本土创伤者在唱腔音乐上坚守个性,同时还要……”‎ ‎13、D 【试题分析】卒,通“猝”,仓猝。‎ ‎14、B【试题分析】④是说权贵人。⑥是申甫死后。‎ ‎15.C【试题分析】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 ‎16.(1)申甫进入(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2)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1)注意: 补出开头主语,“乞”“故”“师”“事”各1分。(2) “数”“以”“干”“见”“听信”各1分】‎ ‎【参考译文】‎ 申甫,云南人,好为行侠仗义之事,口才很好。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曾在路上用绳子系着一只老鼠玩耍。有一个道人路过此地,就教申甫戏耍老鼠。他叫申甫从路边捡来几块石头,四散摆放在地上,把老鼠放到四散的石块之中,老鼠多次奔逃,都逃不出去。不久,一只狸猫被吸引过来,狸猫想抓老鼠,也始终无法进入石阵,狸猫和老鼠相持了很长一段时间。道人于是在申甫的耳旁悄悄地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八阵图,小孩子你想学吗?”申甫此时还小,不懂道人的话,当即回答说:“不想学。”道人就走了。‎ 明代天启初年,当时申甫已经做了和尚,在河南、山东一带来往,在佛法上没有什么造诣。他来到嵩山,又遇见自己小时候见到的道人,就要求学习道人的法术,拜道人为师。道人临走时,丢给他一卷书,就告别而去,不知到哪里去了。申甫打开这卷书,看到书里讲的都是古代的兵法,而且对车战的介绍非常具体。申甫就留在嵩山,学习了一年多,不再钻研佛学了。‎ 不久,申甫把兵书埋在嵩山下,前往颍州,在颍州人刘廷传处,做了他的门客。刘廷传,原先是颍州的大侠,门下有几百名食客,都喜欢谈论兵法,然而没有一人能比得上申甫。刘廷传资助申甫,让他前往京城。申甫多次拜见朝廷公卿,向他们介绍自己学到的兵法,然而始终没有人相信他的话。明愍帝即位,元兵从大安口入侵,很快逼近了京城,京城的九道城门白天都关闭了。在这种情况下,庶吉士刘之纶、金声知道形势紧迫,就向朝廷推荐申甫。明愍帝在便殿召见申甫,用温和恳切的言语慰劳他,申甫感激涕零,在便殿的台阶下磕头,大声呼喊:“我没有什么才能,愿意以死效忠陛下。”愍帝就当即授刘之纶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声以御史的身份任参军,而申甫任京营副总兵,然而实际上没有给申甫一兵一卒,只是让他自己去招募士兵。过了三天,只招募到少量的兵员,都是城里的穷人,不知道怎么使用兵器,而申甫学到的兵法,是擅长车战,士兵不能操练。申甫正要选个日子部署军队,还没来得及备战。正当这个时候,朝廷里的权贵们都不熟悉兵法,与刘、金二人的很多意见不一致,又妒忌申甫本来是个百姓,却得到越级任用,就出主意让他先出头去抵挡敌人,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地送来兵符,催促申甫出城迎战,而正逢武经略满桂在安定门外战败身亡。满桂,原先是大同总兵官,是知名的老将,因为支援朝廷赶往京城,明愍帝正倚重于他。满 桂兵败以后,京城朝野震惊,恐慌的情绪弥满全城。在这种情况下,申甫不得已,痛哭,趁着夜里带着手下的士兵用绳子吊下城墙,出了城,还没到卢沟桥,士兵就逃得所剩无几了。申甫亲自肉搏迎战,中了数十支箭,就这样被杀了。于是权贵们争相把责任推给申甫,而且嘲讽刘、金二人荐人不当。等到元兵撤退后,竟然没人理会申甫战死这件事。距离申甫死后几天,刘之纶又分八路出兵,赶往遵化,独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安营扎寨,遇见伏兵袭击,刘之纶监督将士拼死迎战,打了一天一夜,各路援兵没有赶到,刘之纶也战死了。‎ ‎17. ①今昔对比:秦淮河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萧条对比。②秦淮河今日美丽的自然景象(白鸟绿水黄花红叶)与破败的人文景观(破纸迎风,坏槛当潮)对比③白鸟绿水黄花红叶的美景与人事萧条(无人瞧、罢灯船、收酒旗)对比。④白鸟绿水黄花红叶的美景与哀情(目断魂销)的对比,【答出任意一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6分。】‎ ‎18.初秋景色。(2分)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或昔盛今衰的伤感、感慨、感叹。(3分)‎ ‎19.(1) 砯崖转石万壑雷 (2) 万里悲秋常作客 (3)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4) 蓝田日暖玉生烟 (5)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7) 白帝城高急暮砧。 (8)空闻虎旅传宵柝 ‎20 (1)【答案】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方法点拨】E项“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是通过马裤先生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做法体现出来,和我的言行关系不是十分的大,形不成鲜明对比。C项马裤先生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意在表现其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其实我们也看到,他并不是一个爱讲卫生的人。‎ ‎ (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艺术特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方法点拨】审清题干,第一段,意味着这样的开头对全文有重要作用,答题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答,看看这一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何作用,最后再思考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即可。‎ ‎【答案】①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方法点拨】这道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概括。概括的方法是“听其言,观其行”并结合文中的侧面描写。‎ ‎【答案】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 ‎ (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学作品形象看法的能力。‎ ‎【方法点拨】探究人物形象只要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这些人物在行文中的重要作用,回答分析时,只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 ‎【答案示例】观点一: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 ‎①“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②“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③“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 观点二: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 ‎①“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②“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特征不明显;③“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 ‎21【作文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做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是把握好审题立意。我们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以对话的形式叙述了整个故事。至于砍那棵树,这只是材料的形式。材料的关键点在于“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由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确定本题的立意: ‎ ‎1、目的、目标和信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目的和目标,做事不能盲目,随时变动,否则一事无成。 ‎ ‎2、认识自我。自己需要什么,自己该向哪个方面努力,要正确认识自我。 ‎ ‎3、人生的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关键在于规划。 ‎ ‎4、明确立场,坚持原则。站稳立场,明确自己的所需,不可随便改变自己的原则。 ‎ ‎5、坚持,人生贵在坚持,恒心铸就成功。 ‎ ‎6、诱惑。人生有许多诱惑,不能因诱惑而迷失自己我。‎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