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封 试卷类型:B
珠海市2016届高三第二学期学生学业质量检测试卷
文综历史
第Ⅰ卷(共35小题,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市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子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据此推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C.“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D.“天下一家”“家国一体”
25.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据毛汉光统计,当时以科举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13%为小姓,寒门占18%。这说明
A.隋唐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特点 B.隋唐选举不再看重出身门第
C.隋唐科举实现了社会的平等 D.隋唐教育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27.宋代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谚云“苏湖熟,天下足”,但到了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而太湖平原则出现了粮食不能自给的情况。太湖平原的这一变化是由于
A.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B.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
C.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变 D.农业生产人口的增加
27.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28.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 D.推动实业救国
29.从兴中会、同盟会创立时的“驱除鞑虏”,到民国初肇时的“五族共和”,再到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轨迹是
A. 从反对帝国主义到民族自强自立 B. 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
C. 从暴力革命手段到和平主义思想 D. 从反满兴汉目标到联合满族人民
30.下面两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
年和b年分别指
A.1921年和1924 B.1924年和1927年
C.1927年和1928 D.1928年和1937年
31.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人均粮食产量比1913
年还要低。同年,中国各地的粮食供应紧张。这一时期中苏两国农业出现的问题
A.制约了中苏两国工业的发展 B.导致了市场经济模式产生
C.催生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D.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32.有关古希腊、罗马的相关表述适合出现在下列海报内容一栏的是
海 报
时间:公元2015年5月
主题: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影响
内容:……
①雅典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基础
②雅典工商业发展为欧洲近代经济奠定基础
③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④罗马法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律文件奠定理论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3.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的平衡”。
“地上的平衡”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这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确立国教
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经典力学体系创立
D.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问世
34.康德对法国大革命曾有如下评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
婪心和权欲的压迫,但决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新的偏见如同镜子一样,将会成为
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 群众的圈套。这表明在当时
A.法国大革命未取得理想成果
B.政治革命无法改变个人思想
C.法国大革命造成了新的偏见
D.新的偏见亟待思想革命破除
35.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表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年 份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2%
27%
37%
36%
43%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第Ⅱ卷(共13小题,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青年时忙于科举,经过26年努力,于1894年状元及第。甲午战争后,张謇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370所小学、6所中学和3所高等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济贫院、女红传习所……甚至还修了700余里的马路。由于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张謇于一战后破产。他晚年叹息:“幸哉一隅地,假息得苟全。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
——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
材料二 亨利·福特(1863~1947年)出身于美国密歇根州农民家庭,自幼对机械兴趣浓厚,视爱迪生为偶像。16岁离家出走,到底特律追寻理想。恰逢美国19世纪末的大发展时期,经过12年努力,1891年进入爱迪生公司,并成为发电机总工程师。他逐渐认识到汽油机才是未来主要动力,辞职创办汽车公司,走大众化、重视速度和效率的路线。但此时汽车还只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福特以失败告终。1903年,第二家亨利·福特公司开业,他驾驶的福特汽车能在40秒内跑完1英里,但投资人抛弃了他,并将公司名字改成凯迪拉克。第三家福特公司,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T型车一举成功,亨利·福特由此成为美国企业家的代表,也成为“从贫民到富翁”的美国梦的代表。
——根据《亨利·福特自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謇和亨利·福特创办实业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的事业发展之路一成一败的原因。(13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虽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毕竟是落后的小农经济的产物,是为旧的宗法制度和专制政治服务的,因而在当今工业化、法制化、民主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已成为过时无用的“古董”;也有人认为,儒家思想中有许多的精华,即便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以及全球化等条件下,其主张和价值观仍有着“大用”;又有人提出了其它的一些观点和认识。
仔细识读右边漫画,根据漫画提供的信息,并结合上述文字说明,选择一个角度,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对你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条理清楚;不论从何种角度或选择何种观点,只要言之有据,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评分。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规定条目分明,内容琐碎如“有暇时常至野外旅行”;“年未满六十岁者,不得设宴祝寿”;提倡“冷水洗浴”、节约运动、升降旗礼、清除垃圾和污水、灭蝇竞赛、禁毒等。“礼义廉耻”是其理论基础,着力服务当前工作一直是新生活运动的主要目标。1939年2月,蒋介石在演说中重新诠释“礼义廉耻”。如“义”应该由原来“正正当当的行为”发展成为“慷慷慨慨的牺牲”。
面对新生活运动提倡简朴风俗,有些人组织了“摩登破坏团”,以“排洋兴华”、“提倡国货”为行动指针,到处手执利剪,对过往行人身上所穿西服动刀,名曰:这是爱国行动。还有西方学者将新生活运动讽刺为“建基于牙刷、老鼠夹与苍蝇拍的民族复兴运动”。
——摘编自刘利民《新生活运动:构建社会理性的尝试》
(1)据材料概括新生活运动的主要特点。(不得照抄原文)(6分)
(2)简评某西方学者认为新生活运动是“建基于牙刷、老鼠夹与苍蝇拍的民族复兴运动”的观点。(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孙中山在所著的《建国方略》中说:“子之于革命建设也,本世界进化之潮流,循各国已行之先例,鉴其利弊得失,思之念熟,筹之有素,而后定为革命方略,规定革命进行之期为三:第一军政时期,第二训政时期,第三宪政时期。第一为破坏时期,拟在此时期内实行军法,以革命军担任打破满清之专制、扫除官僚之腐败……第二为过渡时期,拟在此时期内实行约法,建设地方自治,促进民权发达……俟全国平定之后六年,各县已达完全自治者,皆得选举代表一人,组织国民大会,以制定五权宪法,以五院制为中央政府:一曰行政院,二曰立法院,三日司法院,四曰考试院,五日监察院。宪法制定之后,各县人民投票选举总统以组织行政院,选举代议士以组织立法院,其余三院之院长由总统得立法院之同意而委任之,但不对总统法院负责,而五院皆对国民大会负责。……第三为建设完成时期,拟在此时期内实行宪政,此时一县之自治团体,当实行直接民权。”
(1)从材料看,孙中山如何“循各国已行之先例,鉴其利弊得失”? (6分)
(2)概括孙中山关于国家制度的设想,指出其积极意义。(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巴黎非战公约》全称《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
1927年4月,法国外长A.白里安向美国国务卿F.B.凯洛格倡议:美、法立即缔结废弃战争的协定,以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美国政府对此表示欢迎,同时建议该条约不应只限于美、法两国,而应包括主要大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该公约在美法两国提出的条约方案基础上签订。1928年8月27日由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波兰、英国、美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签订。至1933年,共有63个国家批准或加入。
公约包括序言和3条正文。主要内容是: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决;任何签字国如用战争手段谋求利益,即不得享受公约给予的益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非战公约》签订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巴黎非战公约》签订的的积极意义。(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583年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前往肇庆,开始了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事业。为了
能吸引人们到教堂,利玛窦在接待室里陈设了从澳门带来的当时西方所制造的时钟、时晷、
浑天仪等物;又在墙上悬挂了一幅用汉文标明地方的世界地图。为了迎合中国士大夫的自大
心理,他故意把地图上的第一条子午线的投影的位置转移,把中国放在正中。从1594年起,
他改穿儒服,戴上儒冠,并自称儒者。
1601年1月4日,利玛窦身穿儒服来到了北京城,受到了万历帝的优礼。他向万历帝传教时说:“上帝就是你们所指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补充而已。“他在北京住了十年,连续译著了《几何原本》《乾坤体义》《圜容较义》《万国舆图》等图书,其中有一些是与徐光启、李之藻等合译。
——摘编自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简析利玛窦在中国能顺利传教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利玛窦的活动。(9分)
珠海市2016届高三第二学期学生学业质量检测试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A
A
C
A
B
C
A
D
C
C
C
40.(25分)
(1)张謇:弃官从商,以实业救国为己任;依靠官府支持;产业种类丰富;热心公益事业。(6分)
福特:少年理想;依靠自主创业;执着于汽车产业;以大众化、平民化为目标;注重技术创新。(6
分)
(2)张謇失败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社会(遭受双重压迫);小农经济仍占主体;缺乏稳定的社会政
治环境;张謇个人投资过大,经营不善。(6分)
福特成功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注重创新;美国社会稳定,政策适宜;社会消费的迅猛发展;福特个人对市场把握准确。(7分)
41.(12分)
评分标准:(观点2分,说明8分,结论2分)
第一等: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9-12分)
第二等:观点较正确,史实基本准确,基本能史论结合,条理较清晰(6-8分)
第三等:观点基本正确,史实欠准确,不能史论结合,条理不够清晰(3-5分)
第四等:观点不正确,史实错误,或史实不能论证观点,缺乏条理(0-2分)
答案示例:
(1)观点一:“相斥”论。儒学与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一主多元化(或人本化)的时代要求相互排斥。(2分)
儒学是中国古代旧的小农经济的产物,与当代经济工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全球化的潮流不符;儒学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突出人治,与现阶段我国建设民主化国家的目标相悖;儒学坚持封建宗法制度、等级和尊卑观念,压制人性,违背了倡导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8分)
总结:儒学是为封建经济政治服务的思想体系,我们应予抛弃,另建符合我国现代化要求的思想体系。(2分)
(2)观点二:“相容”论。儒学价值观与基督教或现代普世价值观有相容相通之处,可以互补。(2分)
儒学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致良知”、“经世致用”等思想,重视个体道德修养,倡导
向上向善,这与以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是相容相通的;儒学倡导的诚信观,有利于扩大人们之间的互信,也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中的公平正义;儒学推崇“和”“合”思想,主张“和而不同”,有利于不同人之间的友好相处,也有利于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儒学主张“有序”,有利于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8分)
总结: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儒学的主体内容,使之为建立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服务。(2分)
(3)观点三:“互斥互补论”(综合观点一、二即可)。
(4)观点四:“发展”论。在“三化”的时代潮流下,传统儒学需要与时俱进,自我革新。(2分)
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和谐社会”理念,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等等,都彰显了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而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生态环境的恶化、贫富不均、道德滑坡等问题,都从反面印证了儒学“大一统”、“天人合一”、“和谐”、“大同”、“讲信修睦”等思想的巨大价值;同时,儒学确有自身的不足和矛盾之处,如维护专制,提倡人治、等级观、尊卑观等,不利于建设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8分)
总结:儒学需要自我扬弃,综合创新,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对接。(2分)(其它观
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有据亦可)
45. (15分)
(1)条目分明,内容琐碎;继承儒家文化传统;与国家政治生活紧密结合。(6分。每点2分)
(2)该学者的观点片面。(2分)他只看到了新生活运动的不足即过分关注百姓日常生活琐事,忽视了民族复兴。(3分)新生活运动对提高国民素质,转变社会风气起了一定作用;(2分)在一定程度上鼓舞抗战时期人民的斗志;(2分)继承并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2分)(9分)。
46. (15分)
(1)如何:吸收了西方的天赋人权、民主共和思想;(3分)五权分立的思想,并设计了实现民权的各个步骤。(3分)
(2)设想:实行县级自治;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中央政府实行五院制;总统由各县代表选举;总统组织行政院并须经立法院同意;中央五院都对国民大会负责;实行直接民权。(每点2分答3点即可)
意义:有利于推动革命运动;有利于保障民主,防止独裁;有利于中国社会的民主化。(答2点3分)
47. (15分)
(1)①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和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缓和了列强的矛盾冲突。②法国希望与美国结盟,使法国的安全得到美国的保障。③一战之后人民渴望和平,和平思想与和平运动得到发展。(每点2分)
(2)积极意义:①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普遍性国际公约的形式,正式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具有进步作用。②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③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审判德、日主要战犯(危害和平罪)的重要法律依据。④关于限制战争的基本原则,为其后的《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文件所继承,从而推进了宣布侵略战争违法的历史进程。(每点3分,答3点即可)
48.(15分)
(1)用西方科技成果博取中国人的好感;尊重并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皇帝与士大夫的认可;迎
合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每点2分,答3点即可)
(2)促进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开启了晚明士
大夫学习西学的风气,有利于西学东渐;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9分,每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