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模拟试题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历史试题
24.下图是西周中晚期的重要礼器青铜颂簋。颂簋制作精美,腹内和盖内都铸有铭文,内容相同,记述的是一位名叫“颂”的人直接受到周天子册命的情景。该青铜器
A.是研究西周历史较为可靠的资料 B.是西周中晚期青铜铸造术的顶峰
C.表明西周中期文字开始走向成熟 D.表明西周政治制度最终走向成熟
25.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 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这主要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
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
C.道家思想实现宗教化以后才被认可
D.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吸收
26.明朝一位学者指出:“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 段。”这揭示出宋朝
A.强干弱枝实现王朝鼎盛 B.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
C.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 D.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
27.历史上有名的“大帆船贸易”开始于明朝隆庆五年(1571),美洲的白银由西班牙帆船 从墨西哥出发,横越太平洋,运到吕宋岛,在那里与来自中国的商人交换货物。“大帆船贸易”
A.是中国与美洲直接贸易的开始
B.使中国与西方建立了贸易关系
C.促进了美洲地区的开发和建设
D.扩大了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28.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该主张意在
A.说明国际社会中强权政治盛行 B.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
C.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 D.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9.20世纪初,广东中部地区在织绣厂工作的女人很多,其中上千名女孩组成了一个专 门反对包办婚姻的协会,主张和丈夫过新式的生活,有回娘家看望母亲的合法权利。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传统的家庭格局逐渐改变 B.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C.工业文明推动了观念进步 D.女性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
30.五四游行总指挥傅斯年在运动后不久说:“我对这五四运动所以重视,因为它的出发 点是直接行动,是唤起公众责任心的运动。”该观点
A.认为五四运动是民众的自发行动
B.说明五四运动起到了社会动员作用
C.着重强调了五四运动的直接作用
D.揭示出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31.“30年前,中国人睁大了眼睛,惊喜地望着国门外陌生的世界,心中震惊着与世界的巨大落差;如今,中国人睁大眼睛,不再有焦虑和惊诧,而是从容地观察着国内国际的市场,捕捉财富的机会和给生活带来快乐的物质。”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B.思想观念融入了世界潮流
C.中国融入到全球化浪潮中 D.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中心
32.下图是古希腊雅典帕特农神庙的建筑残件——埃尔金大理石雕塑(局部)。伦敦现任市长对其颂扬道:“上面没有国王,没有法老,没有巴赛勒斯让阿谀奉承的侍臣跪舔自己的靴子。只有一种绝对明确的意识形态发挥作用——对人民力量的颂扬。”这段话表明
A.古代雅典不存在国王和宗教
B.古代雅典民主体现人民愿望
C.古代雅典人都享有民主权利
D.英国要再现古雅典直接民主
33.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北成说:“启蒙是什么?启蒙是让我们每一个人脱离我们自 己所招致的被监护的状态,我们每一个人要独立,在我们的面前没有神,没有那种一 定需要我们去崇拜的那样的权威。”这表明启蒙运动的主要价值是倡导
A.个人独立自由
B.社会民主平等
C.宗教信仰自由
D.民众彼此认同
34.对于英国福利制度的奠基性文献——《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社 会主义右派认为它“已经走到了通往莫斯科的半路上”,社会主义左派则认为它“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社会革命的实质问题上引开”。上述评价说明福利制度
A.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 B.有利于工人阶级参与政权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冲突 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35.2015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著文指出,新一波全球化“浪潮”正扑面而来,这次,规则之争成为焦点,区域互动或许才刚上路。“规则之争成为焦点”体现出
A.全球化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国际经济发展
B.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C.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失去主导地位
D.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输出的是羊毛、锡、皮革、奶油、其他矿产品和农产品,换来的是制成品。外国商人一直操纵着英国的羊毛及毛纺织品交易,来自海外贸易的商人资本在英国中世纪经济中一直是显著的,几百年间没有发生重大的改变。
从16世纪中期起,由王室向那些“具有足够企业精神,可资移植新技艺或者引进新制造业”的人士包括外国人颁发特许证,利用该垄断性的特许证制度来撬动产业升级。在伊丽莎白治下授予的55项垄断特权,有21项是授给外国人或归化英国的国民。同时,英国乘法国及尼德兰宗教迫害之机,通过各种移民优惠政策,造就了数十万之多的纺织工匠大移民,使得英国的纺织业决定性地形成了品种繁多、档次提升、工艺全能这样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梅俊杰《所谓英国现代化“内源”“先发”性质商议》
材料二
从现代化的角度看,英国以及欧洲的有利条件在于,它们实际上同处一个互动密切的列国体系中,所以,它们本质上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技术熟练的工匠们如同学者和艺术家一样,把整个欧洲当成自己的家”,一国在任何领域中的技术进步终究会较快地流向他国。
——摘编自戴维·S.兰德斯《国富国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中期前后英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1 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及欧洲走向现代化的有利条件。(6分)
(3)英国及欧洲的现代化发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6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引用了如下公式:
君主专制=天下独占+地位独尊+势位独一+权力独操+决事独断+兵、刑大权的强化 这一公式表明,君主专制制度就是君主权力的强化。
——据刘泽华《洞察中国古代历史的王权主义本质》整理
试结合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有关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君主专制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明代与西北少数民族实行茶马互市制度。朱元璋洪武(1368~1398年)年间实行了金牌制度,使中央政府有效地控制了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在当时,金牌具有法律作用,任何个人是不允许染指茶马贸易的,民间贸易在严厉取缔之列:“私茶出境,与关隘不讥者,并论死”。明初的这种规定得到了严格执行,对舞弊走私者严惩不贷,即使对王公贵族也不例外。……巡茶御史刘良卿说:陕西地区设立三茶马司以收茶易马,“虽以供边军征战之用,实以系番夷归向之心”。
材料二
弘治三年(1490),明廷接受御史李鸾的建议,允许西宁、河州和临洮三茶马司招集商人运茶,只是规定每位商人运茶不得超过3000斤,而官府收缴其中的40%的实物,剩余部分则允许商人自由出售。这实际上是中央政府承认了民间民族贸易的合法性,茶马互市中的“民市”也就名正言顺地有了一席之地,对于政府来说也是有坐收其利之功效。明朝中叶以后,日益兴盛的民间茶马贸易,成为各族贸易往来的主流。
——以上材料均摘自《政府专卖制度及其漕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初期“茶马互市”政策的目的。(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期以后“茶马互市”政策的变化及原因。(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过程似乎是容易些了,更多的困难留给了革命之后。由于清王朝不是由长期的剧烈革命斗争推翻的,因此也就没有为革命派在战争中创建一支坚固而强大的军队创造条件。在当时,虽然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在南方的一些省份,独霸一方的实力派们曾纷纷站到革命一边,但对于手中没有什么实力的南京临时政府来说,要控制和指挥这些军事力量是相当困难的。孙中山个人的威望和影响是形成临时政府权威基础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轻而易举”的革命无法为形成这样的领袖提供舞台。因此,利用领袖个人感召方来建立南京临时政府权威基础的条件并不充分。在上述条件下,南京临时政府只维持几十天,就不得不将权力移交给袁世凯,这就毫不奇怪了。
——摘编自马平安《(中国近代政治得失)导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不得不将权力移交给袁世凯的原 因。(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朝鲜战争是莫斯科在亚洲点燃的“一把火”,正是战后美国在日本占领问题上对苏联的排斥,促使斯大林必须将苏联的势力范围扩大到整个朝鲜半岛,以此压制日本。
——摘编自《朝鲜战争背后:斯大林想借三八线占领日本》
材料二
朝鲜战争战前的北南分裂局面,通过战争不仅没有解决,还进一步恶化,朝鲜半岛作为世界军事舞台上的一个热点持续至今。朝鲜战争改变了世界的战略格局,抗美援朝战争又改变了新中国的地位。直至今日,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那里的局势变化仍然关乎我国的安全。
——摘编自徐焰《朝鲜战争对中国及其他各方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的影响。(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6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徐光启看到外国传教士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他惊呆了:脚下的土地竟然是圆的!其后,走上了研究西学的道路。更为甚者,徐光启因此还加入了基督教,现在墓前就立有一个白色的十字架。
由利玛窦口译成中文,徐光启用笔记录下来的《几何原本》前六卷译出后,立刻引起巨大反响。今天我们数学课本里常用的“几何”“平行线”“三角形”“对角”“直角”“相似”等名词术语,都是由徐光启确定下来的。
徐光启编纂的《崇祯历书》,第一次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介绍了地球的经度和纬度,还在计算方法上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并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1644年颁行后,成为清朝一代通行的历法,成为200多年间中国官方的天文学体系。
徐光启形成了自己的科学思维,又研究涉猎了包括兵机、测绘、水利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徐光启并不觉得学习西方的长处就会毁灭自己的文化,认为只有中西学术文化贯通才能超过西方,一直主张平等的文化交流,有着显而易见的文化自信的底气。
——根据《后学楷模徐光启》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徐光启在中西文化交流上的主要贡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具有“文化自信”的原因。徐光启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精神遗产?(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