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雅安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雅安中学高2013级高考前模拟(一)‎ 语 文 ‎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70分)‎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抗生素的“末路来生” ‎ ‎ 楚云汐 ‎20世纪40年代,许多人做完阑尾手术后却没能活过来,但让这些人丧生的并不是手术本身,而是随之而来的病菌感染,在那个没有青霉素的年代,医生们对那些感染束手无策。不过,青霉素等抗生素出现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因此,抗生素是很多病人的救星,自从有了它们,许多绝症变成了可以轻松治愈的普通病症,比如肺炎等,而人类的寿命也因此得以延长。‎ 可是现在,由于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抗生素发展正在逐渐走向尽头。未来,我们甚至有可能重新退回到抗生素没发明之前的时代,仅依靠最原始、最天然的抗生素来帮助维持我们的生命。‎ 实际上,关于抗生素危机这件事,早在1945年就曾有人提过,而此人正是青霉素的发现者亚历山大·弗莱明。他在领取当年诺贝尔医学奖时警告世人说,如果人们缺乏科学常识,造成抗生素使用不当,那么,就会让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从而引发严重后果——不幸的是,这事儿让他言中了。现在,抗生素的耐药性成了困扰医学界的巨大难题,而造成此后果的最主要原因正是抗生素的使用不当。‎ 一个医学常识是,抗生素可以用来对抗细菌,但对病毒无效,可是,许多患了病毒性感冒或者流感的病人都要求医生给他们开抗生素处方。而为了尽快摆脱患者的纠缠,增加自己的收入,医生们常常会如他们所愿——反正,开出无用处方的医生不会受到处分,而那些使用抗生素对抗病毒感冒的病人也不会有什么生命危险。可正是这样滥用抗生素,才使得人体细菌百炼成钢,产生了抗药性。有时,即使医生遵守规范开出了抗生素,相当多的病人不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这同样会给细菌提供适应环境、伺机还击的机会。另外,在世界上很多地区都可以轻易获得人们想要的抗生素,而这进一步增加了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几率。可以说,那些“超级细菌”都是在这些机会中悄悄诞生的。等人类发现它们时,为时已晚。‎ 而且,抗生素使用不当的范围并不仅仅限于人类本身,在动物身上滥用的抗生素数量也大得惊人。而人类这么做却仅仅是因为想让牲畜健康地快速生长,从而提高产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做法对降低肉价有利,但是却在无形中为病菌提供了更多产生耐药性的温床。‎ 如今,随着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病原体越来越多,科学家终于重视起这个问题来了,在抗生素日渐枯竭的今天,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群体阻断药物——这种药物并不杀死病菌,而是阻止它们发动攻势,但是遗憾的是,现在这些药物还不能应用于临床,所以指望它们立即见效是不明智的。‎ 不过,另一些科学家另辟蹊径,他们想到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慷慨帮助。我们都知道,新鲜的空气和阳光对人体有益,却很少有人知道它们还是最天然的抗生素。穿窗而入的新鲜空气不仅能够稀释空气中病原体,还能有效地杀死它们,而阳光不仅同样具有杀菌作用,还能促进人体制造维生素D,使人自身的免疫系统得到增强。事实上,在人工抗生素没流行之前,很多医院利用新鲜的空气和阳光获得了好处。虽然与强有力的人工抗生素相比,空气和阳光的作用不显眼,但我们对它们视而不见,或者完全放弃显然也是不明智的。‎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14年3期)‎ ‎1.下列对于“抗生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抗生素的出现让医生有了应对术后病菌感染的方法,而在抗生素出现以前,术后病菌感染让医生束手无策,甚至令病人丧命。‎ ‎ B.抗生素的发展会因细菌的耐药性变强而逐渐走到尽头,作者预测,我们甚至有可能退回到抗生素发明之前的年代,而仅靠最原始、最天然抗生素杀灭细菌。‎ ‎ C.抗生素在动物身上的滥用,一方面能让牲畜健康地快速生长,提高产量,另一方面却于无形中为病菌产生耐药性提供了条件。‎ ‎ D.在抗生素没有流行的时候,新鲜的空气和阳光已经被医院用来杀灭病菌。但现在的人们,已经完全不知道它们的医学效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患了病毒性感冒的病人要求医生给他们开抗生素处方,他们服用抗生素对他们的病症并没有作用,反而会增强体内细菌的抗药性。‎ ‎ B.医生之所以会按照病人的要求给他们开抗生素处方,一方面是使用抗生素对抗病毒并不会有生命危险,一方面是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 ‎ C.人体细菌会因病人滥用抗生素而产生抗药性。而医生遵守规范开出的抗生素,只要病人按时服药,细菌就不会有伺机攻击人体的机会。‎ ‎ D.人们能轻易获取抗生素是细菌抗药性增强的原因之一,这一因素也导致了一些“超级细菌”的产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抗生素出现后,包括肺炎在内的多数绝症都可以被轻松地治愈。抗生素的使用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也使人类的寿命得以延长。‎ ‎ B.青霉素的发明者弗莱明早在1945年就提出了抗生素可能面临的危机,可是他的警告却没有被人们重视,以致危机真的出现了。‎ ‎ C.科学家们已开展一种群体阻断药物的研发,这种药物虽不能杀死病菌,却能使病菌不危害人体,这些药物现在还未应用于临床。‎ ‎ D.新鲜的空气和阳光是天然抗生素,它们都能帮助杀死致病病菌。此外,阳光还能促进人体制造维生素D,从而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段会宗字子松,天水上邽人也。竟宁中举为西域都护西域敬其威信三岁拜为沛郡太守徙为雁门太守数年坐法免西域诸国上书愿得会宗阳朔中,复为都护。‎ ‎ 会宗与谷永相友善。谷永予书戒曰:“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愿吾子因循旧贯,毋求奇功,万里之外以身为本。”‎ ‎ 会宗既出,城郭甚亲附。康居太子保苏匿率众万余人欲降,会宗奏状,汉遣卫司马逢迎。会宗发戊己校尉兵随司马受降。司马畏其众,欲令降者皆自缚。保苏匿怨望,举众亡去。会宗还,以擅发戊己校尉之兵,有诏赎论。拜为金城太守,以病免。‎ 岁余,小昆弥为国民所杀。征会宗为左曹中郎将,使安辑乌孙。立小昆弥兄末振将,定其国而还。明年,末振将杀大昆弥,会病死,汉恨诛不加。元延中,复遣会宗发戊己校尉、诸国兵,即诛末振将太子番丘。会宗恐大兵入乌孙,惊番丘,亡逃不可得,即留所发兵垫娄地,选精兵三十弩,径至昆弥所在,召番丘,责曰:“末振将骨肉相杀,杀汉公主子孙,未伏诛而死,使者受诏诛番丘。”即手剑击杀番丘。末振将兄子勒兵数千骑围会宗,会宗为言来诛之意:“今围杀我,如取汉牛一毛耳。宛王、郅支头县槁街,乌孙所知也。”昆弥以下服,曰:“末振将负汉,诛其子可也,独不可告我,令饮食之邪?”会宗曰:“豫告昆弥,逃匿之,为大罪;即饮食以付我,伤骨肉恩,故不先告。”昆弥以下号泣罢去。‎ 是时,小昆弥季父卑爰疐拥众欲害昆弥,汉复遣会宗使安辑。明年,会宗病死乌孙中,年七十五,城郭诸国为发丧立祠。‎ ‎ (节选自《汉书·段会宗传》)‎ 注:①小昆弥:乌孙人的首领被称为昆弥,乌孙有大小二昆弥,均受汉王朝册封。乌孙是汉代接连西方草原的重要民族之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竟宁中/举为西域都护/西域敬其威信/三岁/拜为沛郡太守/徙为雁门太守/数年/坐法免/西域诸国上书愿得会宗/‎ B.竟宁中举/为西域都护/西域敬其威信/三岁/拜为沛郡太守/徙为雁门太守/数年/坐法免/西域诸国上书愿得会宗/‎ C.竟宁中/举为西域都护/西域敬其威信/三岁/拜为沛郡太守/徙为雁门太守/数年/坐法免西域/诸国上书愿得会宗/‎ D.竟宁中举/为西域都护/西域敬其威信/三岁/拜为沛郡太守/徙为雁门太守/数年/坐法免西域/诸国上书愿得会宗/‎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护,汉代官名,宣帝时置西域都护,为驻守西域、控制西域各国的最高长官。‎ B.城郭,文中指在西域筑城定居的国家;城郭诸国,指在西域筑城定居的各国。‎ C.拜,古代指授予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文中的意思是和太守结成某种关系。‎ D.季,是指兄弟排行次序最小的或指排序最末的,如季父、季弟、季春等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会宗深受西域敬服。他到西域后,西域各国对他亲近顺从;康居太子想率万人投降;后来他病逝于乌孙国,西域各国为他发丧立祠。‎ B.段会宗受朋友看重和朝廷倚重。谷永认为段会宗凭自己的才能,在都城轻而易举就可以取得卿相职位;受命安抚平定乌孙国,出色地完成任务。‎ C.段会宗智勇双全。他曾见机行事,率三十人深入乌孙国,亲自诛杀末振将的太子番丘;遭几千骑兵包围后,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勇敢。‎ D.段会宗仕途并不很顺。任左曹中郎时,因犯法被免除职务;因擅调戊己校尉的军队,皇上下诏将功赎罪;任金城太守时,因病被免除职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年,末振将杀大昆弥,会病死,汉恨诛不加。(5分)‎ ‎(2)末振将负汉,诛其子可也,独不可告我,令饮食之邪?(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 谒金门 ‎ ‎ 李好古 ‎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于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李好古:南宋词人。 ‎ ‎8. 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现状?(5分)‎ ‎9. 本词的下片与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用“ , ”描写桃花源在暮春时节草美花纷的桃林美景。‎ ‎(2)庄子《逍遥游》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达一切繁华热闹、英雄事业终会荡然无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 选考题 ‎ 注意事项: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选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 父亲的树 ‎ 陈忠实 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 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下老家的必修课。或者说,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的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给自栽的枣树柿树和花草浇水;秋末扫落叶,冬天铲除积雪,每一回都弄得满身汗水灰尘,手染满草的绿汁。温习少年时期割草以及后来从事农活儿的感受,常常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 ‎ 前院的草已铺盖了砖地,无疑都是从砖缝里冒出来的。两月前回家已拔得干干净净,现在又罩满了。我的哥哥进门来,也顺势蹲下拔草,和我间间断断说着家里无关紧要的话。我们兄弟向来就是这样,见面没有夸张的语言行为,也没有亲热的动作,平平淡淡里甚至会让人产生其他猜想,其实大半生里连一句伤害的话从来都没有说过,更谈不到脸红脖子粗的事了。世间兄弟姊妹有种种相处的方式,我们却是于不自觉里形成这种习惯性的状态。说话间不觉拔完了草,之后便坐在雨篷下说闲话,想到什么人什么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雨篷下透过围墙上方往外望去,大门外场塄上的椿树直撑到天空。记不清谁先说到这棵树,是说这椿树当属村子里现存的少数几棵最大的树,却引发了我的记忆,当即脱口而出,这是咱爸栽的树。‎ ‎ 我便说起这棵椿树的由来。大约是在“三年困难”中最困难的一年,我正上高中,周日回到家,父亲在生产队出早工回来,肩上扛着镢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我在门口看见,搭眼就认出是一株椿树苗子。坡地里这种野生的椿树苗子到处都有,那时椿树结的荚角随风飘落,在有水分的土壤里萌芽生根,一年就可以长到半人高的树秧子。这种树秧如长在梯田塄坎的草丛中,又有幸不被砍去当柴烧,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椿树;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父亲手里攥着的这根椿树苗子是一个幸运者,它遇到父亲,不是被扔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了当柴烧,而是要郑重地栽植,正经当作一棵望其成材的树,进入郑重的保护禁区。 ‎ 我对父亲的一个尤为突出的记忆,就是他一生爱栽树。他是个农民,除了农作本职外,业余爱好就是栽树。我家在河川的几块水地,地头的水渠沿上都长着一排小叶杨树。地头的水渠里大半年都流淌着从灞河里引来的自流水,杨树柳树得了沃土好水的滋养,迎着风如手提般长粗长高。我的父亲还指望着在地头渠沿培植的这些杨树,能补贴家用,能供给哥和我的学杂费用。‎ ‎ 我在每个夏天的周日从学校回到家中,便要给父亲的那棵椿树秧子浇一桶水。这树秧长得很好,新发出的嫩枝竟然比原来的杆子还粗,肯定是水肥充足的缘由。这椿树就一直长着,直到现在。每隔一段时日抽空回到老家,到门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椿树,父亲就站在我的眼前,树下或门口;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没有任何烦恼……‎ ‎ 现在,在祖居的宅院里,两个年过花甲的兄弟,坐在雨蓬下,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却与无意中很自然地说起父亲的两棵树。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五年,他经手盖的厦屋和承继的祖宗的老房都因朽木蚀瓦而难以为继,被我们拆掉换盖成水泥楼板的新房子,只留下他亲手栽的两棵树还勃勃生机,一棵满枝尖锐硬刺的皂荚树,守护着祖宗的坟墓园,一棵 期望成材做门窗的椿树,成为一种心灵的感应的象征,撑立在家院门口,也撑立在儿子们的心里。‎ 每到农历六月,麦收之后的暑天酷热,这椿树便放出一种令人停留贪吸的清香花味,满枝上都绣集着一团团比米粒稍大的白花儿,招得半天蜜蜂,从清早直到天黑都嗡嗡嘤嘤的一片蜂鸣,把一片祥和轻柔的吟唱撒向村庄,也把清香的花味弥漫到整个村庄的街道和屋院。每年都在有机缘回老家时闻到椿树花开的清香,陶醉一番,回味一回,温习一回父亲。今年却因这事那事把花期错过了,便想,明年一定要赶在椿树花开的时日回到乡下,弥补今年的亏空和缺欠。那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 ‎(选自《陈忠实自选散文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对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回老家拔草常常能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原因是回老家后可以把在城里的很多丧气的烦乱事统统抛掉,不必去想。‎ B.文中“我”和哥哥拔草和闲聊的情景是一闲笔,其目的无非是说明他们间共同的语言不多,只是兄弟之情还非常浓烈。‎ C.从文中看,父亲栽树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可以通过种树卖钱来补贴家用,二是能够供给哥哥和“我”上学的费用。‎ D.父亲去世后,只留下的这棵树,它已经成为“我”心灵感应的象征,看到这颗树,“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和烦恼。‎ E.文章最后一段描写了椿树迷人的花香,但“我”却因事而错过,没能看到这美好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悔恨之情。‎ ‎(2)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3)综合全文,简要分析“椿树”这一意象在本文中的作用。(6分)‎ ‎(4)有人认为这篇散文叙述的只是作为平凡父亲的平凡小事;有人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见解。(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代儒宗马一浮 郭继民 ‎  学者刘梦溪曾以“高人逸士”评价马一浮。马一浮幼年时的“本是仙人种,移来高士家”的诗句似乎预示了其高人的走向。‎ ‎  马一浮幼年时即智慧过人。初始随母亲学文,母丧后,他的父亲请名仕郑举人来教。后举人辞馆,理由是这孩子才智超老师。父亲从此不再延师,听任自学。马一浮一生阅书无数,且过目不忘,被喻为中国20世纪的“读书种子”。青年马一浮在赴美期间,广泛涉猎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哲学、社会学等著作。后转赴日本学习日文和德文,并携德文版《资本论》回国,是将《资本论》原版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  中国当时的世界地位及西方人对中国的歧视促其写下了“沦海飘零国恨多”“国命真如秋后草”的诗句并最终东归。回国后,马一浮依旧热衷西学,翻译了《堂吉诃德》《政治罪恶论》等著作。自1906年起,他正式转向国学,并在广化寺潜心读书。三年内,他读完了36400余册的“四库全书”,并做了大量笔记,为其日后的国学研究夯实了基础。‎ ‎  马一浮的诗歌造诣极高,从11岁的神童诗到临终的绝笔诗,皆融入其性情与学问。他11岁即能依照限韵作出好诗。临终作《拟告别亲友》诗虽短短四十言,但集儒、释、道为一体,诗歌情感真挚,非有真性情者不能作出。熊十力早年曾评价说:“马一浮的学问,能百家之奥。其特别之表现在诗,后人能读者几乎等于零。”‎ 马一浮的书法亦精纯,他擅长草书,精于篆隶,风格凝练,法度谨严。书法家沙孟海曾说:“展玩马先生遗墨,可以全面了解他对历史碑帖服习之精到,体会之深刻,见解之卓越,鉴别之审谛,今世无第二人。”‎ ‎  1907年他曾表达了这样的心愿:“欲为儒宗,著秦汉以来学术之流派;为文宗,记羲画以降文艺之盛衰。”自此之后,他以传承儒学、“续接圣贤血脉”为己任,不为时局、世俗所动,终成一代醇儒。梁漱溟评价他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蔡元培曾请马一浮去北京大学任教,因不同意北大反孔、废经的教学理念,马一浮婉拒之。抗战期间,他为了保留一点儒家的种子,以传统儒家礼教的模式创办了一所书院——复性书院。他提倡精英教育,纯然以求学问道、传承圣贤血脉为目的,并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因此“谋职”或就业。此主张与熊十力产生了分歧。马一浮研儒,不在于义理,而在于复“性”。马一浮尝言,“我不会做官,只会读书”,可谓其志坚性醇的体现。‎ ‎  马一浮认为,儒学的真谛在于“指归”自己。他真切指出:圣贤唯有指归自己一路是真血脉。真儒者在于切身践行居敬存诚、涵养察识的功夫,而不在于言说。如果学人不能实下工夫、自治病痛、向上提持、自显性德的生命进路,那么多学何益,多说何益?‎ ‎  他的学术要旨就是“六艺统摄一切学术”。他认为,“六艺皆史”的主张“流毒天下,误尽苍生”,“学者须知,六艺本是人性分内所具的事,不是圣人旋安排出来的”。若把六经堪称史学甚至是考据学,那么心性之学就将蜕变,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马一浮所说的“统摄”,指融会贯通之义,它不仅仅是发生于六艺之间,即所谓《易》统《礼》、《乐》,《春秋》统《诗》、《书》等,而且六艺还可以统摄西学。“西方哲学所说的真、善、美,皆包含在六艺之中。《诗》是至善,《礼》、《乐》是至美,《春秋》是至真……若是西方有圣人出,行出来也是这个六艺之道,但是名言不同而已”。虽然其观点值得商榷,然而,他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马一浮终生追求并践行《易经》中“语默动静,贞夫一也” 的境界,纵观其洁净精微的人生历程,他已进入化境之中,正可谓:“性醇智商,道深行逸。默然不说,其声如雷。斯人已逝,精义常存。一代宗师,千古国粹。”‎ 材料链接:‎ ‎  ①马一浮除精通诗、书外,亦精于篆刻艺术,通于画理。沙孟海评价其印风:“朴茂高雅,纯用汉法……古意新姿,韵味无穷。”至于绘事,马一浮虽少践行,但也提出了卓然洞 见。他认为,绘事需要有两种准备:一是对艺术史的考察,二是对艺术理论的理解。作为“游于艺”的绘事最终应“归于仁”,以达到“以胸中至美至善之理想,改正现实之丑恶”。‎ ‎②他为我们树立了一种气质清明的文化典范,一个不沾尘俗、彻底刊落习气的纯粹学者的典范。他在纷乱的时代开启了一种文化境界,这就是“语默动静,贞夫一也”的境界。‎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正是因为马一浮启蒙早,幼年就跟着母亲学文,使得他才智极高,以至于后来他父亲请来的郑举人也辞馆不教,父亲也不再延师。‎ ‎  B.文章的题目是“一代儒宗马一浮”,但在行文的过程中却写到了他对西方之学的热衷,这样的写法有偏题之嫌疑。‎ ‎  C.梁漱溟对马一浮的评价,与马一浮欲为儒宗和文宗的心愿以及在纷扰世俗、动荡时局中志坚性醇的表现不无关系。‎ ‎  D.马一浮曾经提出“六艺统摄一切学术”的学术要旨,认为六艺之间有统摄关系,西学也合乎六艺之道,作者赞同马氏的说法的。‎ E.精通艺术和儒学的马一浮曾将二者联系起来,他认为绘事最终应归于仁,达到心中的至美至善之理想,改正现实的丑恶。‎ ‎(2)文章多处引用他人对马一浮的评价有何作用?(6分)‎ ‎(3)本文介绍了马一浮哪些儒学主张?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6分))‎ ‎(4)马一浮能成为“一代儒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车市进入“金九银十”‎,希望在产品和服务上 ,拉动需求。各大网站为您采集了各地最新热车降价行情,供您参考。‎ ‎②从“引资”到“选资”,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我国双向投资开启 的新航程,奏响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互动的“共赢曲”。‎ ‎③未来,国有企业应发挥这个优势,不断扩大对外投资与合作,带动基建、研发、材料等多个领域形成 的格局。‎ A.齐头并进 双管齐下 并驾齐驱 B.双管齐下 并驾齐驱 齐头并进 C.并驾齐驱 双管齐下 齐头并进 D.并驾齐驱 齐头并进 双管齐下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出汗是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汗腺功能不正常,当人体处在高热状态时,汗腺就不能发挥分泌汗液,人就会发高烧,心、脑、肝、肾及血液系统受损。‎ B.有专家指出,人们如果改变久坐、熬夜、不爱吃水果、爱喝滚烫水等不良生活习惯,就会被从“癌症候选人”的名单里删除。‎ C.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在大选中获胜后,她高兴地对记者说,中国是缅甸的重要邻国,应该重视开展与中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D.被誉为“象牙塔”的校园,往往被视作思想净土、道德高地,同时它也承载了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它对人们充满深切期待。‎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那些认为宣扬二十四孝就是鼓励天下的子女们真的去“卧冰求鲤、为母尝粪”的观点是荒谬的。正如今天我们教小孩子“凿壁偷光”的故事只是为了让他们明白要努力学习的道理而不是让他们去在家里的墙壁上砸一个窟窿一样,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二十四孝只是描绘一群人的孝行(当然,“埋儿奉母”的不算)的总和,其目的是让我们了解到孝的重要,为人子女应该尽孝的道理, 。‎ A.而绝不是要将二十四孝作为评价一个人“孝”与否的标准,更不是要人去机械的模仿 B.而绝不仅是要人去机械的模仿,而且是要将二十四孝作为评价一个人“孝”与否的标准 C.而绝不是要人去机械的模仿,更不是要将二十四孝作为评价一个人“孝”与否的标准 D.不是要人去机械的模仿,而是要将二十四孝作为评价一个人“孝”与否的标准 ‎16.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对于什么是幸福, ①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② 。完善主义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 ③ 。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才是一种快乐。‎ ‎17.下图为某学校“生命发展课程模型图 ”,请简要说明其三类课程的设置对象和目的。(6分) ‎ ‎ ‎ ‎ 人文素养 六、 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 人生有很多美好的事物:蓝天、净土、童真、感伤、自由……现实生活中的你,会在一种特别的经历中忽然感受到:有一种东西尤其值得珍惜。‎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语文参考答案 一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1. 答案:D 解析:“完全不知道”错误。原文有“却很少有人知道它们还是最天然的抗生素”‎ ‎2.答案:C 医生遵守规范开出的抗生素,病人要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才不会给细菌提供适应环境、伺机还击的机会。‎ ‎3.答案:A 解析:“多数绝症”与原文不符。原文为“许多绝症”。选项将“许多”换成了“多数”,使范围发生了变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4、A ‎ ‎5、C (文中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6、D(“左曹中郎”应为“雁门太守”)‎ 7、 ‎(1)第二年,末振将杀害了大乌孙王,赶上他又病死了,汉朝很遗憾不能亲自杀了他。(“明年”“会”“恨”各1分,大意2分)‎ ‎(2)末振将背弃汉朝,杀了他的儿子是可以的,难道就不能先告诉我们,让他吃(最后)一顿饭吗?(“负”“独 ”“令”各1分,大意2分)‎ ‎8、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燕子”喻指百姓,“旧巢”喻指家园,“愁不语”赋予燕子以人的情感,(1分)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国家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的艰难现状。(2分)‎ ‎9、同:都抒发了对达官贵人醉生梦死不顾国事的讽刺,都表达了对时局的深沉忧虑。(2分)‎ 异:①本词抒发了对戍边士卒的深切同情,对不思抗敌者沉湎歌舞、贪图享乐的强烈愤慨,对驱除侵略者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2分)②《泊秦淮》主要表达了对统治集团腐败昏庸的讽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2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1)D项3分,A项2分, E项1分,BC不给分。解析:B项,不是闲笔,是要表明他们兄弟间关系平淡又真实,同时还有引出下文对父亲栽树的回忆,与倒数第二段构成照应的关系;C项应是父亲栽树根本原因在于完成爱好外,还可补贴家用;E项作者没能回老家不免惋惜,“悔恨”太重。‎ (2) ‎①实写蜂鸣的祥和轻柔以及清新的花香;②暗含着作者老家村庄具有朴素、清新、宁静、祥和的乡味,没有“官商”、没有“肥瘦”的“浮尘”;③表达了作者对老家村庄的热爱和对父亲赞美之情。(每点2分)‎ (3) ‎①椿树是全文的线索,文章所写的内容均与椿树有关。②椿树象征着一生勤劳朴素善良无私的父亲。③椿树成为回忆父亲的切入点。(每点2分)‎ (2) 示例一:我认为这篇散文叙述的只是作为平凡父亲的平凡小事。①文章中叙述的父亲的确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和千千万万的父亲一样,既勤劳又善良淳朴。②文章选取的事例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父亲种树。父亲种树的原因一是业余爱好,二是卖钱养家。③在这些平凡的小事的叙述中,不仅丰富了人物性格,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更深沉的人文关怀,让人感同身受。(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 ‎ 示例二:我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①从情感上看,作者对父亲的爱似淡实浓,兄弟之间的情似淡实浓。②从手法上看,以“树”象征人,树人结合,意蕴深刻。③从语言上看,看似平实,实则富有表现力,在淡淡的叙述中表达深沉的爱。(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 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1)选C给3分,选E给2分,选D给1分。D项作者不是完全认同马一浮的说法的,从文章中“其观点值得商榷”可以看出;A项中才智高于母亲启蒙早并无绝对关系,其中的因果逻辑也不能成立;B项中“这样的写法有偏题之嫌疑”错。‎ ‎(2)①使传主形象更丰满;②体现了作者对传主的赞美和敬仰之情;③增强传记的真实性。(每点2分)‎ ‎(3)①儒学重在复“性”,不在于义理;②儒学的真谛在于“指归”自己,强调切身践行;③学术要旨就是“六艺统摄一切学术”,反对“六艺皆史”。(每点2分)‎ ‎(4)①天赋异人。智慧过人,连他的老师都因他“才智超老师”而辞馆;记忆力惊人,读书过目不忘。‎ ‎②志坚性醇。以传承儒学、“续接圣贤血脉”为己任,不为时局所动;不沾尘俗,一生只做学问。‎ ‎③博学多才。广泛涉猎了大量书籍,并三年内读完“四库全书”,为国学研究夯实了基础;诗歌造诣极高,书法精纯,精于篆刻,通于画理。‎ ‎④践行儒家思想。以传统儒家礼教的模式创办了复性书院,终生追求并践行《易经》中“语默动静,贞夫一也”的境界。(每点2分) ‎ 五、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B (双管齐下: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并驾齐驱:形容齐步前进;不分先后;也可指力量、水平、才能、程度等不相上下。齐头并进:有几个事情或多方面同时进行或不分先后地同时进行。)‎ ‎14、B(A成分残缺,“发挥分泌汗液”后面加“的作用”。C搭配不当,“开展……关系”改成“发展……关系”。D不合逻辑,将“它对人们”改为“人们对它”。)‎ ‎15、C ‎16、①主要有两个派别 ②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③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一处1分,两处3分,三处5分)‎ ‎17、 ①基础类课程的设置对象是“全体学生”,目的是夯实该类学生的基础。(2分)②拓展类课程的设置对象是“分层学生”,目的是开拓该类学生的视野。(2分)③研究类课程的设置对象是“个体学生”,目的是丰富学生个性。(2分)‎ 六、 写作(60分)‎ 18、 略 参考译文:‎ ‎ 段会宗字子松,是天水上邽人。竟宁年中,被举荐为西域都护,西域人敬重他的威望和信用。三年后,授官为沛郡太守,后调任他为雁门太守。过了几年段会宗因犯法被免官。西域各国上书表示希望派任段会宗,阳朔年中又被任命为都护。‎ ‎ 段会宗同谷永交情不错。谷永去信劝诫他说道:“像你这样的才能,在都城轻而易举就可以顺利取得卿相职位。希望您要按照旧有的惯例,不要追求奇特的功绩,万里之外应以身体为本。”‎ ‎ 段会宗已经出了边境,各国派子弟到城郊去迎接他。康居太子保苏匿率领一万多人想投降,段会宗就把情况上奏,汉朝派遣卫司马去迎接,段会宗调派戊己校尉的军队随同司马接受投降的人。司马畏惧投降的人多,打算叫投降的人都自己捆绑上。保苏匿于是产生了怨恨心理,就率领众人逃走。会宗任期满后回来,因为擅自派遣戊己校尉的军队,皇上下诏将功抵罪。授官为金城太守,因为生病被免官。‎ 过了一年多,乌孙小昆弥被其国内贵族所杀。朝延征用段会宗为左曹中郎将,派他前去安抚乌孙。段会宗立小昆弥哥哥末振将为小昆弥,安定了乌孙的内乱而还朝。第二年,末振将杀害了大乌孙王,赶上他又病死了,汉朝遗憾不能亲自杀了他。元延年中,又派遣段会宗发动戊己校尉和各国的军队,去诛杀末振将的太子番丘。段会宗恐怕大部队进入乌孙国后,惊动了番丘,让他逃走后不能再捉到,就把他所派遣的军队留在垫娄,挑选精干的持弩士兵三十人,从小路到达了乌孙王所在的地方,把番丘召来,责备他“末振将杀害骨肉至亲,杀了汉朝公主的子孙,没有来得及诛杀他就死了,使者奉皇帝命令来诛杀番丘”,就用手拿着剑杀死了番丘。末振将哥哥的儿子带领几千名骑兵包围了段会宗,段会宗就对他们说了来杀番丘的意思:“现在你们包围并杀我,如同取汉牛之一毛。宛王、郅支的头悬挂在槁街,你们乌孙是知道的。”乌孙王以下的人都畏服了,说:“末振将背弃汉朝,杀了他的儿子是可以的,难道就不能先告诉我们,让我们供给他最后一顿饮食吗?”段会宗说道:“事先告诉了乌孙王,让番丘逃走躲藏起来,就要 犯下大罪;如果供给他饮食后再交给我,那就伤害了骨肉的恩情,所以没有事先告知。”乌孙王和部下哭泣着撤兵而去。‎ ‎ 这时,小昆弥的叔父卑爰疐率领部众想加害昆弥,汉朝又派遣段会宗去安抚。第二年,适逢段会宗在乌孙国病死,享年七十五岁,西域各国为他发丧,建立祠庙。‎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