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市2016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诊断性试卷(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四川绵阳市2016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诊断性试卷(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6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12题 ‎ ‎1.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这反映了 A.秦国经济较其它诸侯落后 B.秦国政权的集权趋势加强 C.秦国盛行残酷的人殉制度 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 ‎2.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至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广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手工业发展 B.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C.大一统局面形成 D.科举制度全面实施 ‎3.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哲学化、思辨化,并影响到艺术领域。苏轼在论画时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 A.天人一理 B.格物致知 C.反省内心 D.心外无物 ‎4.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一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这一成就 A.奠定现代生物分类学基础 B.借助西学东渐的科技成果 C.体现承古萌新的文化特色 D.反映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5.魏源曾盛赞美国民主制度“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可不谓周乎!”据此可知魏源 A.对美国民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 B.深入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C.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D.看到了近代美国在制度上的长处 ‎6.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寮之中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这一社会现象反映出 A.近代社会转型曲折艰难 B.晚清改制缺乏社会基础 C.国人思想守旧不愿革新 D.士大夫研习西学已成风尚 ‎7.部分学者认为,日军如果像古代游牧民族那样自北而南攻取武汉,可以把中国切为两半,但日军没能实施其既定战略,这是国民政府在战略指导方面的成功。学者肯定的战役是 A.徐州会战 B.太原会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8.1956年中共“八大”报告指出,“二五”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这个报告 A.纠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失误 B.总结了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C.反思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 D.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9.“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他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一主张最有可能出现于 A.文艺复兴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法国革命时期 ‎10.下表为1820—1913年英美进口关税率统计表。据此可以推知 A.英美两国实行不同关税政策 B.英国的工业化水平高于美国 C.自由贸易推动英美工业革命 D.关税战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11.下图所示局面的出现 A.标志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B.朝鲜半岛政治分裂的开始 C.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 D.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12.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实行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东方政策。这反映了当时的德国 A.经济发展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欧共体成立后推动北约东扩 C.拉拢东欧国家以实现国家统一 D.世界多极化趋势下政策调整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共6题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时代,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陆路为主的交通格局,背靠海洋,面向北方,以长城为,中心,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成为对抗、交流、融合的两大主要势力,……这一时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族群、集团、部落、宗教、文化等形成了嵌入式互动格局。……正是这种嵌入式互动才使得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得以形成,也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 ‎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郑和又六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通过三角贸易,欧洲人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的白银和黄金,用来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再运回欧洲,……19世纪以后,西方列强倚恃坚船利炮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来,中国悠久的丝绸之路由此蒙上一层重重的雾霾。‎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材料二  下表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 年代 ‎1978‎ ‎1985‎ ‎1986‎ ‎2007‎ 初级产品 ‎53.5‎ ‎50.5‎ ‎36.4‎ ‎5.1‎ 工业制成品 ‎46.5‎ ‎49.5‎ ‎63.6‎ ‎94.9‎ 示意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单位:百分比)‎ ‎——表、图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转化的原因,分析不同时代丝绸之路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历史资料 ‎15—17世纪 原产美洲的烟草、西红柿、花生、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传入欧洲、亚洲、非洲,小麦、水稻、甘蔗等物种由欧洲传入美洲 ‎1839年 英国工厂工人总数为419560人,其中女工为242296人 ‎1919年 从巴黎到布鲁塞尔的国际民舷客运航线开通 ‎2015年 中国“双十一”全球狂欢节总交易额为912.17亿元 美国“黑色星期五”当天网购销售额为27.2亿美元 提取材料信息,以“世界市场与社会生活”为视角提炼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刘邦建汉,恢复调整秦朝上计制度,令张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县、道“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郡、国“岁尽,遣吏上计”。各郡、国上计于朝廷的计簿中,有关于各郡、国的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的数量,也有关于各郡、国的盗贼多少以及边郡地区的戍卒、设施等不同簿籍。‘丞相受计(有时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器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并“课其(指地方官)殿最,奏行赏罚”。由于上计制度同朝廷对郡、国地方官的考核制度密切相关,一些官员上计时虚报成绩以逃避考核的现象便时有发生,早在汉武帝时,就曾出现“流民愈多”而“计文不改”的弄虚作假的状况。‎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上计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上计制度的作用。‎ ‎16.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民主体制和随之而来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根据近代早期的英国法律,表达对政府的批评言论,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会受到惩罚。英国殖民者将上述法律带到了大西洋彼岸。1735年,纽约报纸发行人彼得·曾格,因发表批评纽约总督威廉,科斯比的言论,而受到指控,罪名是煽动诽谤。但是,曾格的律师成功地说服陪审团判曾格无罪,理由是曾格所发表的情况属实。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 ‎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由言论 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人民知情的权利”,即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如果把民主体制理解为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那么,政府的事务实际就是人民的事务,而这也是自由的新闻机构的角色与公民的民主关注的汇合点”。‎ ‎——摘编自梅尔文·乌罗夫斯基《人民的权利——个人自由与权利法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新闻出版自由权利得以确立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言论和出版自由”是美国民主社会的一个基石的原因和影响。‎ ‎17.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910944‎ ‎100‎ ‎28302403‎ ‎100‎ ‎5299517‎ ‎100‎ ‎1914‎ ‎105207580‎ ‎108.5‎ ‎16696945‎ ‎58.9‎ ‎4951471‎ ‎93.4‎ ‎1917‎ ‎51989185‎ ‎53.6‎ ‎——‎ ‎——‎ ‎2309160‎ ‎43.6‎ ‎1918‎ ‎49890293‎ ‎51.5‎ ‎——‎ ‎——‎ ‎1568853‎ ‎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多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作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 ‎18.历史人物的评说 梁启超论李鸿章 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 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只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 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 ‎——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要以李鸿章为线索来勾勒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 ‎(2)概述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材料中秦国并没有和其他诸侯国对比经济实力,所以无法看出是先进还是落后,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可知当时秦国聚敛资源能力较强,故B项正确;“秦国盛行落后的人殉制度”并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不能反映农业发展的现象,故D项错误。‎ ‎ ‎ ‎ ‎ ‎2.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由材料“商业发达的城市广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可知,农业、手工业发展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也促进商业发展,不是主要因素,故B项错误;秦汉时期也形成了大一统局面,没有形成商业发展的城市,所以也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科举制度全面实施不利于商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 ‎ ‎ ‎ ‎ ‎3.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苏轼的意思是山石、竹木、水波、烟云的形态会随时间、地点、天气等条件发生变化,但这些事物都是有“常理”的,再变也有一定的规律。只有深入体会这些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才能将物象活的精神凝聚于笔墨形式之间。这与朱熹的“格物致知”观点相符,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理是外在的,万物均蕴含着理,主张格物致知,故B项正确。“天人一理”是哲学观,材料中是方法论,故A项错误;“反省内心”“心外无物”是王阳明心学的主张,故C、D两项错误。‎ ‎ ‎ ‎ ‎ ‎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根据所学知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运用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首创按照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首类为纲,次之为目,再次是药名、产地、形色、气味、性能等。这种分类思想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源泉之一,体现了承古萌新,故C 项正确;奠定现代生物分类学基础仅是一个方面,不全面,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高超,超过西方,与西学东渐无关,中国近代科技成就借助西学东渐的成果,故B项错误;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材料中体现不出,故D项错误。‎ ‎ ‎ ‎ ‎ ‎5.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魏源只是认识到美国民主制度的先进,作为早期关注世界形势的士大夫,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分析问题,故B项错误;魏源属于封建士大夫,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可不谓周乎!”认为美国民主制度比中国的“管家之局”要好很多,故D项正确。‎ ‎ ‎ ‎ ‎ ‎6.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根据材料信息“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可知,封建士大夫避谈改革,怕影响个人利益,反映了改革很艰难,思想进步阻力较大,实现社会转型曲折艰难,故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士大夫有谈避西学新法,没有提到其他阶层,晚清改制缺乏社会基础体现不出,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士大夫有谈避西学新法者,怕自己受牵连,不能代表国人思想也守旧,故C项错误;士大夫研习西学已成风尚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 ‎ ‎ ‎ ‎7.C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淞沪会战是国民政府主动挑起的,目的就是把日军由南向北的战略进攻方向引向由东向西的不利战略,故C项正确。中国军队坚守徐州地区达5个月之久,充分实现了以空间争取时间的目的,从而为中国军队在武汉的集结、布防赢得了时间,故A项错误;太原会战地理位置很明显不符合,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那样自北而南攻取武汉,……这是国民政府在战略指导方面的成功”可知不是武汉会战,故D项错误。‎ ‎ ‎ ‎ ‎ ‎8.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建国以来的经济建设。由材料中“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这将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等信息可以得出,材料主要阐述了自由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这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反思,故C项正确;纠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失误是中共八大之后,故A项错误; “一五”计划与题干中“二五”计划不符,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故D项错误。‎ ‎ ‎ ‎ ‎ ‎9.B ‎【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材料为马丁·路德观点,他认为世俗权力应该在精神生活中执行它的职务,反映了其要求世俗权力高于宗教神学权力的思想,这一主张出现于宗教改革时期,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只是借助文艺形式反对教会,没有明确提出世俗政权参与其中,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时期把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法国革命时期推翻王权,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 ‎ ‎ ‎ ‎10.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由表格信息可知1875年后英国降低关税,不收取进口关税,而美国仍收取进口关税,英美两国实行不同关税政策,故A项正确;英美进口关税率统计看不出两国工业化水平高低,故B项错误;“自由贸易推动英美工业革命”与表格信息不符,且应该是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故C项错误;“关税战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表述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 ‎ ‎ ‎ ‎11.D ‎【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形成。根据所学可知“冷战”只是延伸到亚洲,不能说全面展开,“冷战”的重心在欧洲,故A项错误;朝鲜半岛政治分裂开始的标准应该是建立了大韩民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故B项错误;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建立,故C项错误;1953年的朝韩军事停火,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故D项正确。‎ ‎ ‎ ‎ ‎ ‎12.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执行哈尔斯坦主义,坚持联邦德国在国际上代表整个德国,不承认二战后的欧洲边界和民主德国,除苏联外不与任何同民主德国建交的国家建立和保持外交关系。此政策使联邦德国与苏联东欧长期对立,加深对美国的依赖。1969年勃兰特出任总理,放弃哈尔斯坦主义,正式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民主德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新东方政策反映联邦德国在国际形势缓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的外交,提高国际地位的倾向,故D项正确;经济发展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体现的是日本,故A项错误;欧共体成立后推动北约东扩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拉拢东欧国家与实现国家统一不矛盾,故C项错误。‎ ‎ ‎ ‎ ‎ ‎13.(1)转化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明朝前期国力强大;郑和下西洋。‎ 不同影响:陆上: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海上: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变化: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逐渐上升,其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上升最快,且机电产品跃居首位。‎ 因素: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趋势;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或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郑和又六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说明明代国力强盛;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及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丝绸之路的推动。第二小问,依据材料“正是这种嵌入式互动才使得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得以形成,也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可知陆上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并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2)问, 第一小问,依据第一栏表格可知初级产品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逐渐上升;由第二栏表格柱形图可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上升最快。第二小问因素从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第三次科技革命等方面回答。‎ ‎ ‎ ‎ ‎ ‎14.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社会生活变迁;社会生活变迁推动世界市场向纵深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具规模,推动玉米、小麦等作物在世界范围内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交往习惯等发生很大改变,中美等国的大型网络购物活动,促进了全球化市场的发展。‎ 综上所述,世界市场与社会生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市场的影响。首先明确世界市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依据材料进行充分论证说明,如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推动玉米、小麦等作物在世界范围内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然后总结其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 ‎ ‎ ‎ ‎15.(1)承袭秦制,有所损益;政府重视,制度严密,内容详实;经济管控与吏治建设相结合。‎ ‎(2)便于中央及时了解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等状况,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便于考核官吏与澄清吏治,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巩固封建国有经济,促进西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整顿吏治实际效能有限,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官员贪腐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西汉上计制度改革。第(1)问,材料“恢复调整秦朝上计制度”体现了汉承秦制;“上计制度同朝廷对郡、国地方官的考核制度密切相关”体现了其与政治建设相结合;规定细致,有制度保障。第(2)问,作用结合政治、经济上的影响回答,但也要看到其不足之处。‎ ‎ ‎ ‎ ‎ ‎16.(1)条件:有追求自由、民主的传统;受启蒙思想影响;通过典型案例打破“因言获罪”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载入宪法。‎ ‎(2)原因:实施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促使政府公开和透明。影响:是美国维持民主社会的重要保障。‎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第(1)问,结合所学美国独立战争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启蒙运动主张权利的自由和平等;在美国作为殖民地时,人民就积极追求自由和民主,有着光荣的传统;依据“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可以得出通过典型案例打破“因言获罪”的法律;依据“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可以得出言论和出版自由载入宪法。‎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言论出版自由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依据材料“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人民知情的权利‘,即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可以得出言论出版自由可以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促使政府公开和透明;第二小问从保障美国民主社会的作用回答其影响。‎ ‎ ‎ ‎ ‎ ‎17.(1)英、法、德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 ‎(2)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印度成为英国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被骤然打断并引起很大混乱。‎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问,由三国输华货物总值纵向对比可知,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依据材料出处,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缩减,原因在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即可。‎ 第(2)问,材料二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出了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第二部分分析了一战对印度的影响,英国殖民地的身份是印度卷入战争的原因。第二小问,要注意审题,要求回答“直接后果”,根据材料第二部分概括即可。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考虑,限于分值,简要回答即可。‎ ‎ ‎ ‎ ‎ ‎18.(1)李鸿章几乎参与了那段历史的所有重大事件,是那段历史的焦点人物。他个人的生平正是那段历史的见证。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将,是中国近现代化的先驱;近代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不平等条约也是由他代表清政府签订的;梁启超想以李鸿章洋务运动的失败经验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 ‎(2)梁启超肯定了李鸿章所从事的洋务活动,又批评李鸿章不懂得国家强大的根本所在;指出李鸿章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一定的责任,但国家的实力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在外交方面,李鸿章采取联一国制一国的策略,得不偿失,引发列强瓜分狂潮,但内政不修是外交失利的根本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李鸿章。‎ 第(1)问,李鸿章几乎参与了那段历史的所有重大事件,是那段历史的焦点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将,举办众多的洋务 企业和项目,对中国近代化贡献大;由于在清政府之中独特的地位,内政、外交方面有很大的发言权,近代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不平等条约也是由他代表清政府签订的。他个人的生平正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第(2)问,梁启超肯定了李鸿章所从事的洋务活动,从器物上向西方学习是一种进步;又批评李鸿章不懂得国家强大的根本所在;指出李鸿章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一定的责任,但国家的实力是决定胜败的关键,胜败决定在战争之前;在外变方面,李鸿章主张以夷制夷,采取联一国制一国的策略,得不偿失,引发列强瓜分狂潮,但内政不修是外交失利的根本原因。‎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