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三)
理科综合试卷(生物部分)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80分。
第Ⅰ卷
注意事项
第一、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本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第1~6的相应位置。
第二、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计36分。在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
B.DNA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
C. 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C中
D.D可以运输养料、氧气、无机盐和胰淀粉酶等
2.下图表示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隔离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地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也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3. 据报道,奥地利科学家利用成人的皮肤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了“微型人脑”,该“微型人脑”组织已经达到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不能独立思考。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由成人皮肤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B.在培育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
C. 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癌变,其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 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坏死,则属于基因选择性表达
4.甲、乙、丙三种不同植物分别分布于X、Y、Z三个不同的栖息地中,将不同栖息地生理状态相似,数目相同的种子混匀,再均分三组,分别同时种植于X、Y、Z三个栖息地中的实验地块(各种子均能发育成植株,并结种子),经过一年后,收获所有植株的种子进行统计,得到如表结果。
实验地块
植株表现型及其比例
X
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6:3:1
Y
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6:1
Z
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3:4
下列有关说法不准确的是( )
A.一年后不同栖息地各种植物种子比例不同,反映了甲、乙、丙三种植物该年的 出生率不同
B. X实验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C. 若环境条件不变,预测几年内Y实验地块甲植株的数量将会增加
D. 若环境条件不变,预测Z实验地中的丙植物种群数量变化将呈“S”型曲线
5. 下列甲~丁分别表示某些生物学过程,下列对这些曲线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曲线中若B点表示胃蛋白酶的最适pH,则胰麦芽糖酶的最适pH可能左移
B. 乙图B点时某昆虫种群抗药个体所占比例大于A点时该种群抗药个体所占比例
C. 丙图若为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则B点时细胞原生质层的体积最大
D. 丁图中若B点时为茎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则A点时不可能是茎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
6.下图表示某些细菌合成精氨酸的途径,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 若产生中间产物Ⅰ依赖型突变细菌,则可能是酶1基因发生突变
B. 这三种酶基因有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C. 这些细菌的精氨酸的合成是由3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的
D. 若酶1基因不表达,则酶2基因和酶3基因也不表达
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三)
理科综合试卷(生物部分)
第Ⅱ卷
注意事项
第一、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第Ⅱ卷相应位置范围内,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二、本卷共3题,共44分。
7-Ⅰ.(8分)GLUT-4是细胞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胰岛素浓度升高时,GLUT-4从细胞内的囊泡转移到细胞膜上;胰岛素浓度降低时,GLUT-4通过细胞膜内陷重新回到囊泡。下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结合后,一方面促进糖原、蛋白质、脂肪合成,另一方面使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除图示过程外,胰岛素的作用还表现在。
(2)如果用药物抑制细胞内ATP的合成,会影响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速率,原因是
。
7-Ⅱ(8分)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的食欲。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1)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神经元A兴奋,神经元B受抑制,使信号分子x与y的比值,从而使饱中枢兴奋;同时使信号分子z的释放,饥中枢受抑制,降低人的食欲。大多数肥胖者血液中瘦素水平没有降低,推测其体内,从而使食欲失去控制。
(2)当人体大量进食后,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并将其转变为脂肪。据此可以推测当瘦素对胰岛素的分泌具有作用时,才可维持体内脂肪含量的稳定。
8.(14分)参考资料1:蚕豆病是一种伴X单基因遗传病,表现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病。g 基因不能控制合成G6PD,GF、GS基因均能控制合成功能正常的G6PD,分别记为G6PD-F、G6PD-S。
参考资料2:在人类胚胎发育早期,雌性体细胞的两个X染色体中会有一个随机失活(其上的基因无法表达),且这个细胞的后代相应的X染色体均发生同样变化。
下面图1是蚕豆病的遗传系谱图,图2为该家系几个成员的基因电泳图,根据参考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以下均不考虑新的基因突变与交叉互换)。
(1)蚕豆病患者平时不发病,当食用新鲜蚕豆等才发病 。说明患者发病是共同作用的结果。
(2)Ⅱ-8的基因型为。
(3)Ⅱ-7患蚕豆病的原因是:在胚胎发育早期,多数胚胎细胞中含基因的X染色体失
活。
(4)Ⅱ-7与Ⅱ-8婚配,①取这对夫妇所生女儿的组织,进行单克隆培养,分离其G6PD基因片段进行电泳,若电泳结果出现G6PD-F带,则可以判断其女儿的基因型为;②取该夫妇所生男孩的多种组织,进行与①的相同处理,若结果出现G6PD-F带和G6PD-S带,可以推测产生的原因是(父亲或母亲)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次分裂过程中不分离所致。
9.(14分)如图一所示,白光透过三棱镜后会按波长不同分散成为七色条带。现有多个图二所示的装置,A是活塞,B是玻璃罩,C是某植物,D是清水,E是红色水滴,F是带刻度尺的水平玻璃管,各个装置中植物的大小、生理状态都相同。将7套上述装置分别放在图一的1、2、3、4、5、6、7处,除光照外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且处于严格的最适状态,24小时后读取数据。每个装置红色液滴对应的初始刻度为0,零刻度右侧记为正值,零刻度左侧记为负值。请回答:
(1)图二装置实际上无法准确得到想要的数据,请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其能用于该实验测量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需要改动或添加的地方有:
①将7个装置中D里的清水改为。
②为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增加将装置中的C换成已经死亡的同样大小的植物的对照组。
③添加一个相同装置用于测量呼吸速率,D里的溶液应为,且将装置置于中。
(2)如果改进①中的某装置在某条件光照下所读数据是0,说明在此光照条件下,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如果改动①中的某装置在某条件光照下所读数据是3,③添加的装置中所读数据是-2,则该植物在该光照条件下的总光合速率是______。
(3)图三中若Ⅰ~Ⅴ表示该植物细胞某些代谢过程,a~e表示相关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则能在破伤风芽孢杆菌细胞中进行的过程是(用图中数字表示)。
(4)该实验目的是探究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三)
(理科综合试卷生物部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Ⅰ卷
(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
1
2
3
4
5
6
D
B
C
C
B
A
第Ⅱ卷
(本卷共3道题,每空2分,共44分)
7.Ⅰ(8分)
(1)胰岛素受体 GLIUT-4(转运葡萄糖载体)
抑制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或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2)ATP缺失,影响了囊泡上GLIUT-4(转运葡萄糖载体)移向细胞膜的过程
7.Ⅱ(8分)
(1)增加 减少
瘦素的受体失去功能(瘦素无法运输到下丘脑、血液中存在瘦素抑制剂)
(2)抑制
8.(14分)
(1)基因与环境
(2)XGSY
(3)正常(GF或XGF)
(4)①XGSXGF (两条X染体不作顺序要求) ②父亲 Ⅰ XY染色体
9.(14分)
(1)①CO2缓冲液(或NaHCO3溶液) ③NaOH溶液 黑暗环境
(2)等于 5
(3)Ⅴ
(4)不同波长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