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江西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西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 文 命题:陈学敏 审题:陈书群、李丽君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潜意识的科学性 名柯 ‎  人类的心理是个非常复杂的课题。人类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但是,在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心理学只是混杂在哲学和神学当中,面目模糊的一种知识。‎ ‎  冯特,是公认的第一个把心理学转变成一门正式独立学科的奠基者,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心理学家。他的名著《生理心理学原理》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本心理学专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此举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就使得心理学如同其他学科一样被作为一门正式科学而进行研究。‎ 至今,心理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产生了很多心理学流派。其中,最受争议的当数弗洛伊德。他的精神分析学派一方面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另一方面却被有人认定为江湖骗术。而如今,他已经是公认的心理学大师。‎ 弗洛依德认为,意识是由不同意识水平的三个部分所组成的,这三个层次是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意识是最表层的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潜意识则是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关的欲望。这些原始冲动和本能多数不容于风俗、道德和法律,因而受到压抑,成为不被意识到的潜意识。‎ 人的潜意识就像一个大仓库,包含着许多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及各种欲望。在这其中,性欲是最主要的。前意识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前意识由那些不能立即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意识到的主观经验组成。前意识还扮演“警察”的作用,它鉴别那些与社会道德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阻止这些进入意识,而把它们压入潜意识当中,把意识和潜意识隔开。‎ 在心理学大师荣格看来,集体潜意识是一种更基本的潜意识。他认为,个体潜意识是人格的第二层,它是潜意识的表层部分,包括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属于个体性质的梦幻等;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底层的部分,它是人类在漫长的离世演变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沉淀物,包括人类的活动方式和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从来没在意识中出现过,是完全通过遗传而得来的。集体潜意识主要组成部分是原型,即一种本原的模型。荣格认为,原型是遗传的先天倾向,不需要任何帮助,就可使一个人的行动在一定的情况下与人类祖先的行动相似。‎ 弗洛姆把潜意识的概念进一步扩展,他提出了社会潜意识的概念。弗洛姆认为,每个社 会都有其特定的意识形态、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和禁忌。社会希望其所有成员的思想、感情都能在它所指定的范畴内进行,它允许社会成员保留那些符合社会规定的思想感情,而对那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思想感情要进行压抑,即把这些思想感情压到意识之下,使社会成员意识不到,存在一种社会过滤机制来压抑人们的这些思想、认识、态度和情感等。‎ ‎(选自《百科知识》)‎ 1. 下列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意识由不同层面但紧密关联的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组成。‎ B. 人们能够随意想到并清楚察觉道德主观经验构成了意识。‎ C. 潜意识包含着个人、集体、社会的各种原始冲动、本能及欲望。‎ D. 处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一番努力后可以意识到的主观经验构成潜意识。‎ 2.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 心理学单独成为一门科学仅仅只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但人类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却源远流长。‎ B. 心理学的历史尽管不长,但在这100多年的历史中却涌现出了诸多的心理学流派,其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影响最大。‎ C.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着眼于意识角度来研究人的心理,他们认为人类能清楚觉察道德只是意识,而前意识和潜意识根本无法觉察。‎ D. 弗洛伊德只认为人有个体潜意识,但他的后续者则认为潜意识还应有集体潜意识、社会潜意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冯特创建了有史以来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明确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实验方法,因而被誉为心理学的奠基人。‎ B. 精神分析学派在心理学界已经拥有了自己合理的地位,潜意识的理论也日渐为人们所接受。‎ C. 荣格认为弗洛伊德研究的潜意识尚不是人格结构中最底层部分,最底层部分应为完全通过遗传而得来的原型。‎ D. 弗洛姆的社会潜意识是在弗洛伊德、荣格的研究基础上的深入、拓展,他认为人的某些思想感情会受到社会的压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晁补之,字无咎,济州钜野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补之聪敏强记,才解事即善属文,王安国一见奇之。十七岁从父官杭州,稡钱塘山川风物之丽,著《七述》以谒州通判苏轼。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由是知名。‎ 举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神宗阅其文曰:"是深于经术者,可革浮薄。"调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初,为太学正,李清臣荐堪馆阁,召试,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章惇当国,出知齐州,群盗昼掠途巷。补之默得其姓名、囊橐皆审,一日宴客,召贼曹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来,一府为彻警。‎ 坐修《神宗实录》失实,降通判应天府、亳州,又贬监处、信二州酒税。徽宗立,复以著作召。既至,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起,为谏官管师仁所论,出知河中府,修河桥以便民,民画祠其像。徙湖州、密州、果州,遂主管鸿庆宫。还家,葺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慕陶潜为人。大观末,出党籍,起知达州,改泗州,卒,年五十八。‎ 补之才气飘逸,嗜学不知倦,文章温润典缛,其凌丽奇卓出于天成。尤精《楚词》,论集屈、宋以来赋咏为《变离骚》等三书。安南用兵,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诸郡武备,议者以为通达世务。‎ 注:贼曹,汉、魏、两晋、南朝郡县均置,主盗贼事。‎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B. 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C. 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D. 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晁补之,字无咎”,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B. ‎“举进士”,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C. 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明清两朝兼为最高学府。‎ D. ‎“迁”与文中的“调”“除”“拜”“徙”都是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其中“迁”指贬官。‎ 3. 下列各选项中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晁补之少有才名,颇具文采。苏轼看过他的《七述》后感到自愧不如,甚至觉得自己可以搁笔了。‎ B. 晁补之有治世之才。宋对安南用兵时,他著述《罪言》中的大意得到大家的肯定,体现他的政治才能。‎ C. 晁补之仕途坎坷。晁补之犯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降职通判应天府和亳州,不久又贬职监督处、信二州的酒科。‎ D. 晁补之执政爱民,深得民心。他在河中府修河桥方便了百姓,老百姓都画了他的像进行祭拜。‎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补之默得其姓名、囊橐皆审,一日宴客,召贼曹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来,一府为彻警。(5分)‎ 答:          。‎ ‎(2)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诸郡武备,议者以为通达世务。(5分)‎ 答: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夜长 张籍 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汉东西月色光。‎ 愁人不寐畏枕席,暗虫唧唧绕我傍。‎ 荒城为村无更声,起看北斗天未明。‎ 白露满田风袅袅,千声万声鹖鸟鸣。‎ 1. ‎“愁人不寐畏枕席”中的“畏”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赏析。(5分)‎ 答:          。‎ 2. 本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    ,    。”‎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暖墓穴 袁省梅 母亲的坟墓已经刨开了,等着明天与父亲合葬。老大一身白孝,蹲在坟前,瞅瞅老二,扁扁嘴,心说等老二来了,一起下去。老二在地头蹲一会站一会,孝子棍梆梆地戳着地边一块砖头,看老大一眼,倏地扭过头,装作没看见,却不往坟前去。‎ 老二和老大已经快十年不说话了。那年,老二的孩子初中毕业停了学,老二找老大帮忙给娃找个活儿干。老大的小舅子媳妇的舅舅在县里是个局长,老大的孩子大学刚毕业,就给找了份工作,安安稳稳地坐办公室拿工资。老二眼红,让老大给他小舅子媳妇的舅舅说说,给他孩子也找份工作。老大没把事情办成。老二孩子工作找不下,打架斗殴,偷人抢店,进了派出所。老二抱怨老大不出力,说要是旁人也就算了,可我是你亲弟弟,娃是你亲侄子,你不帮,存心害娃进监狱。老大说我腿都跑细了嘴都说破了,人家说娃只是个初中文化不行啊。老二说没有好活儿还没有赖的吗?你就是存心不帮还说一肚子人情话,你有半点人味吗?‎ 老二怨着怨着就怨出了一股恶气,呼哧呼哧跑到老大家,把老大家的锅碗砸得稀烂,电视机也被掀到了地上,摔得稀烂。老大媳妇火了,跑到老二家也砸了一通。从此,过年过节,老大老二也不走动。巷里碰了照面,也跟陌路人般,横眉对冷脸,谁也不理谁。‎ 父亲死了,灵堂设在老大家,停灵七日,供人祭奠。老二对媳妇说,养老送终是正事,咱不去老大家,在地里巷头等着,给爸送终。‎ 总管来了,提着一壶酒,看见地头的老二就高声大嗓门的斥责,眼瞅着天黑了,还不紧赶着下去暖墓穴,等啥哩。‎ 羊凹岭的习俗,亲人下葬前一天,儿女得下到墓穴查看亲人的“房子”——另一世界的“家”,不平的地方平整好,不阔的地方再挖大,还要在放置棺材的地方躺一躺,唤作“暖墓穴”。‎ 老二扯过酒壶,跟在总管身后,扑嚓扑嚓去了坟地。‎ 老大下墓穴里了,老二还是不下去,他要等老大上来再下。他不想跟老大碰面。‎ 总管又叫骂,下,等啥哩?就你弟兄俩,把你爸妈的墓穴弄好。‎ 老二不情不愿地嘟着嘴,把酒壶别在腰上,手撑着洞壁,蹬着壁上的脚窝子,下去了。‎ 墓穴里,母亲的棺材旁有一块空地,是放父亲棺材的。老大捏着手电筒,一手拍着黑土,一下一下,拍得很仔细。潮湿的土腥味夹着浓浓的腐烂味呛得老二直抽鼻子,忍忍,没打出喷嚏,一股悲凉却寒流样从鼻子里窜入,流遍全身,冰冷冰冷。老二不敢看母亲的棺材,薄薄的棺材板子已有缝隙。母亲就在那缝隙里。老二想着,泪水哗地涌了满脸,擦了一把,又涌了满脸。埋葬母亲时,他还小,十岁,不敢下去暖墓穴。老大抓着他的手,说,不怕,有哥哩,跟着哥。‎ 看老大一点一点地摩挲着洞穴的土,老二突然觉得心里潮潮的,好像看见妈在炕上纺线纳鞋底。妈手上总有做不完的活。大哥割草喂猪放羊担水,回来从草里给他掏摸出一个蛋柿子一个甜瓜。家里没有大牲口,犁地耙地,大哥就扛着疙瘩绳死命拉。冬季农闲,哥就跟爸去山上煤窑拉煤卖。大哥没上过学。爸供不起两个学生。哥总是说,二,你好好学,我和爸供你。‎ 真快啊。突然,老大说,妈都去了三十多年了。‎ 三十四年。老二心里说。他心里别扭着,还是不想搭理老大。‎ 争来争去也不过四尺宽的地。老大说着,就躺在地上。‎ 老二突然觉得老大也老了,声音苍老得像父亲。‎ 转脸,都走了。老大说。‎ 老二看见老大脸上亮亮的闪,叹息像从土里挤出来的,深沉,悲凉。‎ 老大起来了,指着地,说,你也躺躺吧,二。‎ 老二心头一颤,多少年了,没听过哥唤他“二”了。他别别扭扭地躺下来,眼前一片晦暗,洞口的光打在土壁上,很遥远,又似乎近在眼前,一抓就可以抓到的样子。那过往的日子呀。‎ 生死就这四米深啊。老大扶着母亲的棺材,唏嘘。‎ 老二爬起来,抬眼看老大,晦明中,老二看见老大黄瘦干枯的脸。几年的光景,都老了。‎ 老大又说,就剩咱俩了。‎ 老二咬着牙还是不说话,却咬不住泪,四十多岁的人像个小娃娃泪流的稀里哗啦。‎ 总管在洞口喊,好了就上来,奠上酒。灵前还有事等你兄弟哩。‎ 老大踩着土窝子上去时,老二在下面托着他一只脚,往上送。‎ 老大上去了,蹲在洞口,看老二上来了,伸出手,拽老二,说,回去,二,灵前上香。‎ 老二没说话,点点头,跟着老大去老大家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作品通过兄弟两人之间心理的描写和无声的对话,诠释出亲不亲一家人的主题,在任何时候,亲情和血脉是扯不断的,割不断的。‎ B. 小说善于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用“你就是存心不帮还说一肚子人情话,你有半点人味吗?”之语表明老二是一个胸无城府、喜欢骂人的人。‎ C. ‎“老大抓着他的手,说,不怕,有哥哩,跟着哥。”这句话中的动作和语言的细节描写透出哥哥对弟弟心存保护和疼爱之心。‎ D. 小说注重细微处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老二听到哥哥唤他“二”时,感到别别扭扭,眼前一片晦暗,认为是哥哥在嘲讽自己,令自己难堪。‎ E. ‎“老二咬着牙还是不说话,却咬不住泪,四十多岁的人像个小娃娃泪流的稀里哗啦。”这句话生动形象的把老二刻画成了一个孝子形象。‎ ‎(2)小说从“老二和老大已经快十年不说话了”写起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3)文中画线段落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6分)‎ 答:          。‎ ‎(4)小说为什么以“暖墓穴”为题?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叶嘉莹:用生命放歌,为文化传薪 陈玉洁 ‎1974年,叶嘉莹终于得以第一次回国探亲。当时她从加拿大经香港到广州,再从广州飞抵北京。三十年不通音信,当从飞机上看到北京城的两排灯火,“我想,那是不是我当年的旧游之地长安街呢?我就流下泪来了。”‎ ‎1977年再次回国,叶嘉莹发现,青年人在看《唐诗三百首》,西安、桂林的导游都会背诵古诗,周总理去世时天安门广场的悼念活动中,花圈和挽联上写的也都是旧体诗。“我想,我们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文化根底深厚的民族,虽然经过这么多的变乱,但在普遍的人民的心里,都还是很习惯旧诗词的。”叶嘉莹萌生了回国教书的念头。‎ ‎“一个人不经过绝大的困苦,不会觉悟。”经历过丈夫入狱、自己被捕、失去工作、女儿女婿离世的叶嘉莹,做出一个重大选择,毅然决定回国,把中国的古典文化传给年轻人。“我要把我投向古典诗歌,做古典诗歌传承的事业。”虽然在国外生活安稳,但“诗词的那生命、那感情、那文化,它的根,一定是在中国。”‎ ‎1978年,暮春的一个黄昏,叶嘉莹经过温哥华家门前的一片树林去寄信,向国家教委申请回国教学。满街的花树,一地的樱花,让她警醒年华似水,人生易老。‎ ‎1979年,叶嘉莹回国,先是被安排在北京大学教授古典文学,后应恩师顾随先生之友李霁野教授之邀,到南开大学任教。在海外每讲到杜甫诗“每依北斗望京华”时双眼就会满含泪水的叶嘉莹终于回到了祖国。‎ ‎“‎ 我为什么如此热衷于讲学?我越老,读古人的书籍,就越觉得我们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真是灿烂辉煌。我认为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生命的,是诗词的创作。不只因为语言文字有胜人之处,更是因为这些作者是用他们的生命来写作诗篇,用他们的生活来实践诗篇。这是这些作品之所以打动我的原因,也是我愿意把这些作品里他们的生命、他们的感情、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品格传给下一代的年轻人的原因。”‎ 有评论说,叶嘉莹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古典诗词专家,是因为她投入与付出的是生命,诗歌启蒙了她、丰实了她、支撑了她,反过来她又用一生的痛苦与欢乐报答诗歌。而叶嘉莹自己说:“我是真的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不管教《论语》《孟子》,还是唐诗、宋词,我是把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的体验、实践都结合在里边。”‎ 她说,自己虽然老了,但还有这么多年轻人。“我在等待,有没有一粒种子,因为我的讲解而留在年轻人的心里。多少年之后,我要等着这一粒种子,会发芽,会长叶,会开花。”‎ 刚归国时,南开中文系为叶嘉莹安排的课程是汉魏南北朝诗,每周上两次课,每次两小时。“文革”刚刚结束,学生们如饥似渴,不仅是南开学生,天津其他学校的学生也赶来听课,把一间大约可容纳300人的阶梯教室挤得满满当当。‎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她还受邀到全国几十所高校讲学;又应各社会团体邀请举办了数次颇有影响的古典诗词系列专题讲演。凡开讲时,必定人头攒动,从七八十岁的学者,到十七八岁的青年,无不欢喜赞赏。‎ ‎1989年,叶嘉莹退休。她每年用整整一个学期在国内讲学,其余时间则活跃在加拿大、美国及港澳台等地的古典诗词讲坛上。她的学生如今已经成长为遍布欧美大陆以及港澳台地区的著名专家、教授。还有一批欧美学生,已成长为汉学专家,活跃在欧美讲台,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她还捐献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10万美元)建立了“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用以吸引和培养国内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普及和研究工作。其中,“驼庵”是老师顾随的别号,“永言”则取自大女儿和女婿的名字。‎ 现在,叶嘉莹以90岁的高龄,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准备讲课、讲演、开会,看学生的论文……‎ 叶嘉莹崇尚钟嵘《诗品》中的话:“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让人在贫贱的时候不愁苦,让内心保持平和,没有比读诗更好的了。“诗是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品性的。很多人问我90岁怎么还这么健康?我说,是学诗的缘故。” ‎ ‎(选自《人民画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叶嘉莹,号迦陵,出身叶赫那拉氏,知名汉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古典诗词。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中国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多所大学客座教授。‎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满街的花树”,表现出叶嘉莹即将回国的愉快心情;“一地的樱花”,使她感到人生易老以及归国之急切。‎ B. 叶嘉莹出身显赫,却屡遭磨难,是中国古典诗词给予她生命的支撑,并最终让她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A. 叶嘉莹讲解古典诗词,会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其中,独具魅力,所以在国内讲课时,课堂总是人头攒动。‎ B. 建立“驼庵奖学金”是为了纪念叶嘉莹的恩师顾随先生;建立“永言学术基金”是为了纪念意外离世的女儿和女婿。‎ C. ‎“我说,是学诗的缘故”,表明是中国古典诗词让叶嘉莹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并最终让她获得了身心健康。‎ ‎(2)叶嘉莹为什么选择回国教学?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          。‎ ‎(3)叶嘉莹积极传播中国古典诗词,请结合材料说说其表现。(6分)‎ 答案:          。‎ ‎(4)叶嘉莹热爱中国古典诗词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析概述,并说说自己对古典诗词的看法。(8分)‎ 答案:          。‎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先生早年教学育人的风采我未能亲见,甚是遗憾;但我又是幸运的,承蒙先生不弃,耳提面命、    足以让我受用终生。‎ ‎②如今,视觉文化    ,图像和文本之间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图文关系正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 ‎③公众人物的一言一行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对社会风气舆论有重要影响,作为公众人物,更加应该    ,以身作则,奉公守法。‎ A.现身说法 来日方长 洁身自好  B.言传身教 来日方长 独善其身 C.现身说法 方兴未艾 独善其身  D.言传身教 方兴未艾 洁身自好 2.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房地产市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不少专家学者围绕当前房地产形势、发展及相关问题为主题展开讨论,或对以往的房地产情况进行总结,或对未来的房地产进行展望。‎ B. 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诗意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个性的泯灭以及生活的刻板化和碎片化。为了诗意地栖居,人类需要警惕被物化、异化的可能,需要自觉地寻找精神家园。‎ C. 我省今年以来降雨量异常偏多,赣江、抚河发生罕见冬汛;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D.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最近正式批准了我国嫦娥三号着陆区四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分别是广寒宫、紫微、天市和太微,可以在官方的天体地图中使用。‎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王澍的建筑设计好在哪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中国传统与现代建筑的相融方式,王澍在当代中国建筑界里提出了完全基于个人思考的回答。他所运用的思考方式和所设 计的建筑作品,展现了令建筑界无法回避的个人风格与逻辑,如果你不进入他的逻辑,你无法理解他,无法理解的事物是无法有效批判的;     。因此, 王澍的建筑设计是不能用一般意义上的好和坏来评价的。无论你喜欢他还是讨厌他,实际上,目前他所占据的位置,的确无人能敌。‎ A. 因为他有完整的逻辑体系,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你也无法有效批判他。‎ B. 自成一体的逻辑是严密而完整的,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你也无法全面批评他。‎ C. 而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你也许能理解他,但因其体系的完整和自成一体,你依然无法有效批判他。‎ D. 而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那么,你无法批评他,因其体系的完整和自成一体导致很难理解。‎ 1. 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出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述明确,每处不超过20字。(6分)‎ 即使你不是一个对城市改造十分敏感的人,蔓延各地的拆旧和仿古热潮也足以令你侧目。据学者的最新统计 ① ,如我们风闻过的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220亿元打造古滇王国、山东聊城古城改造……某种意义上,“拆旧”与“仿古”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看似矛盾却又并存的两大典型现象。拆旧,是因为 ② ;仿古,则是 ③ 。破与立之间,折射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 阅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1)从表中看出该地人口的特点是:①     ;②     ;③     。‎ ‎(2)针对65岁以上人口比率不断攀升的情况,提出你的建议:     。‎ 六、写作(60分)‎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生物学界沸腾了。来自条件不好、经费缺乏、人员很少的河北科技大学的名不见经传的副教授韩春雨发明了基因修饰技术,这项技术优于世界一流的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而且有可能会替代现有技术而成为最实用的,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发现具有带来技术和产业变化的潜能。‎ ‎“河北科技大学在哪里?”“韩春雨是何方神圣?”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 有人说:“是金子走哪都会发光。”‎ 有人说:“谁说必须要好的条件才能出成果!”‎ 还有人说:“这只是一个个例,大多数科学成果还是来自于那些有条件的好大学。”‎ ‎……‎ 对于这些争论,你有什么感受和看法,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江西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13‎ ‎14‎ ‎15‎ 答案 D D C C D A D B C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答案:D。‎ 解析:D项混淆概念,原文第5段“前意识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前意识由那些不能立即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意识到的主观经验组成。”可见,“处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一番努力后可以意识到的主观经验构成的”应该是“前意识”。‎ ‎2、答案:D。‎ 解析:A项偷换概念,“人类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却源远流长”错误,原文第1段“人类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B项夸大其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影响最大”错误,原文第3段“他的精神分析学派一方面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C项夸大其词,“而前意识和潜意识根本无法觉察”错误,第5段“前意识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前意识由那些不能立即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意识到的主观经验组成”由此可见前意识经过努力是可以意识到的。‎ ‎3、答案:C 解析:C项偷换概念,“最底层部分应为完全通过遗传而得来的原型”错误,原文第6段“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底层的部分”,“集体潜意识……是完全通过遗传而得来的”,“集体潜意识主要组成部分是原型”。由此可见最底层部分应为完全通过遗传而得来的集体潜意识,而原型只是集体潜意识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答案:C。‎ 解析:“读之叹曰”不可分开,排除AD,“博辩隽伟”不可分开,排除B。‎ ‎5、答案:D。‎ 解析:“迁”指升迁,左迁指贬官。‎ ‎6、答案:A 解析:苏轼看后并没有自愧不如。‎ ‎7、答案:(1)(5分)晁补之暗中记住他们的姓名,对他们的行装都了解得很清楚。一天,他设宴请客,传召贼曹官,并把捕贼的方法教给他,席间依次斟酒还没有斟完,贼曹官就已经把盗贼全部抓来了(“默得”,译为“暗中记录”;“审”,译为“清楚的知道”;“竟”,译为“结束”;句意2分)‎ ‎ (2)(5分)他写了《罪言》一篇,文章的大意是要选择仁厚勇略的官吏担任五管郡的郡守,并修理海上各个州郡的军事装备,谈论的人都认为他非常通达世务。(“为”,译为“担任”;“修”,译为“修理”;“以为”,译为“认为”;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晁补之字无咎,济州巨野人,太子少傅晁迥的五世孙,晁宗悫的曾孙。晁补之的父亲叫晁端友,擅长于做诗。晁补之生性聪敏,有很强的记忆力,他刚懂事就会写文章,王安国一见到他就感到很惊奇。他十七岁那年,父亲到杭州做官,他随同前往,他荟萃了钱塘山川风景人物的秀丽,写成《七述》一书,带去见杭州的通判苏轼。苏轼原先也想有所感赋,读了 他的书赞叹说“:我可以搁笔了!”苏轼又称赞他的文章写得博雅隽永瑰伟很有说服力,超过一般人甚远,以后一定会显名于世。因此人人知道了晁补之的名字。‎ 晁补之后来考中了进士,参加了开封府考试和礼部别院的考试,他都第一。宋神宗看了他的文章后说“:这是深于经术的,可以革除现在的浮藻风气。”他被调为澶州的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哲宗元初年(1086),他任太学正,李清臣推荐他可任馆阁,皇帝召他面试,他被升为秘书省正字,又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回朝廷后,任著作佐郎。章专擅朝政,他被遣出知齐州,当时有一群强盗白天抢劫街巷。晁补之暗中记住他们的姓名,并对他们的行装都记得很清楚。一天,他设宴请客,传召贼曹官,并以捕贼的方法教给他,席间依次斟酒还没有斟完,贼曹官就已经把盗贼全部抓来了,整个府城为此撤除了警戒。后晁补之犯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降职通判应天府和亳州,又贬职监督处、信二州的酒科。宋徽宗即位,又召他为著作佐郎。他到朝廷后,被提升为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并兼史馆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之祸起,他为谏官管师仁所弹劾,出知河中府,他在河中府修河桥以便民,老百姓都画了他的像进行祭拜。但他又被徙任湖州、密州和果州,后竟主管鸿庆宫。最后令他回家。他修筑了一座归来园以自娱,自号归来子,忘情于仕途,羡慕陶渊明的为人。徽宗大观末年(1110),他才出党籍,复起用为达州的知州,后改知泗州,不久,便逝世,年五十八。‎ 晁补之才气纵横飘逸,好学不知道疲倦,他的文章温润典雅瑰丽,至于它的超脱艳丽奇伟卓越似乎是出自于天成,非人工所能至。他尤其精于楚词,曾写了论述自屈、宋以来赋咏的《变离骚》等三本书。宋对安南用兵,他写了《罪言》一篇,文章的大意是要选择仁厚勇略的官吏做五管郡的郡守,以加强海上诸郡的武备等,谈论的人都认为他非常通达世务。‎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答案(5分):一个“畏”字,表现了诗人的愁苦无奈(1分)。诗人愁苦难以入眠,既想睡去又辗转难眠,只听“暗虫唧唧绕我傍”更加难眠(2分),塑造了一个因为寂寞愁苦而辗转难眠的诗人形象(2分)。‎ ‎9、答案(6分):本诗主要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2分)。诗人通过对秋夜天光月色、荒城田野、虫声鸟鸣的描绘(1分),营造了一种清幽、冷寂的氛围(1分),烘托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愁苦心情(2分)。(如果答“衬托”或“寓情于景”,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0、答案:(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答案(5分):A项得3分,C项得2分,B项得1分;选D、E项不给分。‎ 解析:B项“表明老二是…喜欢骂人的人”,文中内容并不能肯定推出这个结论;D项“认为是哥哥在嘲讽自己,令自己难堪”错误;E项“把老二刻画成了一个孝子形象”错误。‎ ‎(2)答案(6分):①交代背景:兄弟俩为了生活上的琐事心生隔阂;②为下文做铺垫:小说开头设置一个尖锐矛盾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③吸引读者:这样的开头令读者不禁思考兄弟俩究竟为何事竟然十年不说话,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答出一点得2分)‎ ‎(3)答案(6分):①运用心理描写(2分),②表现出老二回忆起年少时哥哥对自己的关心(2分);③说明他已经开始逐渐放下对哥哥的成见,呼应后文兄弟俩解开心结的情节(2分)。‎ ‎(4)答案(8分):‎ ‎①“暖墓穴”是羊凹岭的风俗,这个题目更能凸显地域色彩,增加故事的可信性;②“暖墓穴”使得兄弟俩必须一同处在墓穴中,为兄弟情感的转变创造了机会了;③“暖墓穴”中的“暖”字情感四溢,增强小说的感染力;④使小说主题得到升华,暖墓穴时兄弟俩情感的转变、前嫌的冰释,从而揭示了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世间最珍贵的主题。(每答出一点得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答案(5分):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E不给分。‎ 解析:D项建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有纪念老师和亲人的成分,但主要还是为了吸引和培养国内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普及和研究工作。A项“满街的花树”并不是表现即将归国的愉快,而是与“一地的樱花”一起表现人生易老以及归国之急切。E项“我说,是学诗的缘故”是为了印证“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与获得的荣誉无关。‎ ‎(2)答案(6分):①离开祖国多年,渴望回到祖国怀抱。②中国人习惯古典诗词。例如1977年再次回国,她发现青年人在看《唐诗三百首》,西安、桂林的导游都会背诵古诗词。③想把中国的古典文化传给年轻人,古典诗歌的根在中国。④年华似水,人生易老,人老思乡,叶落归根。(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3)答案(6分):①放弃国外安稳的生活,毅然回国,从事古典诗词教学和讲座。②不仅在国内各地,而且在欧美大陆以及港澳台等地,讲授古典诗词,传播中华文化。③捐资建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吸引和培养国内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普及和研究工作。④已经90岁高龄,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准备讲课、讲演、开会,看学生的论文等。(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答案(8分):原因: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而中国古典诗词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生命;(2分)②古典诗词启蒙了她,丰实了她,支撑了她,她用一生的痛苦与欢乐报答诗歌;(2分)③要向下一代、向全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使更多学生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2分)‎ ‎  看法: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我们要热爱古典诗词,并将其传承下去。(2分)(联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答案(3分):D。‎ 解析:【现身说法】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相,向人说法。现指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言传身教】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来日方长】来日:未来的日子;方:正。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表示事有可为或将来还有机会。【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独善其身】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洁身自好】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 ‎14、答案(3分):B 解析:A句式杂糅。“围绕……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和“以……相关问题为主题展开讨论”两个意思糅合在一起。C排序错误。“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应该改为“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险在前”。D成分残缺。“分别是……”前面加“它们(这四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可以……”前面加“它们(广寒宫、紫薇、天市和太微)”。‎ ‎15、答案(3分):C。‎ 解析:A、 B 语序与原文上句不协调。原文上句先说“不进入他的逻辑”这个前提,再说“无法理解”这个结果,然后进一步说“无法理解的事情是无法有效批判的”这个更深层的结果。D“体系的自成一体导致很难理解”的理解不合语境,“无法有效批评”也不合语境。‎ ‎16、答案(6分):①全国有不少城市欲斥巨资重建古城 ②旧的文化遗存“挡”住了城市发展的脚步 ③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发展契机(每空2分)‎ 解析:第一个空主要根据上文的“仿古”和下文的各地花大钱“复古”这些信息来填,后面是举出的例子,所以所写内容应该从全国的层面上来说;第二个空根据前文中“拆旧”“因 为”可见此空是对“拆旧”原因的解释,再联系文后“折射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填写的内容应该与“经济发展”有关系;第三个空既是对前面信息的仿写,也是对“仿古”的理解和后面信息的衔接,填写的内容应该突出“文化资源的发展”。‎ ‎17、答案(5分):(1)从表中看出该地人口的特点是:①人口出生率明显逐年降低;②青壮年人口增加,儿童数量减少;③老年人口逐年增加。(每空1分,共3分)‎ ‎(2)针对65岁以上人口比率不断攀升的情况,提出你的建议: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使老有所依、老有所养;②计划生育政策亟需调整。(答出其中一点,即给2分)‎ 解析:首先,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坐标曲线图曲线变化的规律。其次,归纳认读结果,注意:①重视数据变化。②把握考题要求。‎ 六、写作(60分)‎ 略。‎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