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中学2016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黄冈中学2016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6年春季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名家的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 )‎ A.儒家思想占据主流思想 B.儒家思想积极入世的特点 C.名家和佛教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D.儒家思想本能排斥其它学说 ‎2.《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 A.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B.依靠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和谐有序 C.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D.己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3.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在儒学发展史上,《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下列评述错误的是( )‎ A.自古以来的儒家学说一直被称为孔孟之道 B.孟子地位的变化经过了一个“升格”的过程 C.“四书时代”的到来和程朱理学的兴起密切相关 D.“四书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 ‎4.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己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主要反映了( )‎ A.儒者脱离实际的社会空想 B.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中儒者的困境 ‎5.古代儿童启蒙读本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反映了( )‎ A.科举制下知识分子以安定天下为己任 B.古代知识分子以读书为唯一理想归宿 C.科举制度下公平公正的社会意识 D.科举制度下读书重学的社会风气 ‎6.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提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黄宗羲则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这两种思想( )‎ A.都带有一定的启蒙色彩 B.都反映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C.都体现了为民请命的责任担当 D.都具有批判君主专制的意义 ‎7.有学者认为:宋朝实行自由、开放的政策,大大激发了中国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创造出了许多新东西,使中国文明出现了飞跃性的进步。能够说明以上结论的是( )‎ ‎①建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文官政府 ‎②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③儒学走向思辨化、哲理化 ‎④士大夫文人画的成就达到顶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⑨④         D.①②③④‎ ‎8.明代中叶,昆曲兴起并逐渐成为戏剧主流。在江南,不仅城乡公开演出,士大夫的厅堂也成为表演场地。代表作品《牡丹亭》描述了女子追求自由爱情等内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昆曲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②江南经济繁荣有利于昆曲的发展 ‎③戏剧作品向理学的传统规范挑战 ‎④今天的京剧就是由昆曲发展而来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9.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中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文中的意思是( )‎ A.孔子经典是儒学的根本 B.四书、五经是儒学的根本 C.理学是儒学的根本 D.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10.《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几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 A.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B.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D.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11.19世纪《儒林外史》和《人间喜剧》分别在中国和法国刊印并开始流传。这两部名著都( )‎ A.迎合了当时政治发展的需要 B.折射了当时中法两国的社会百态 C.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强烈不满 D.反映了工业文明影响下的政治诉求 ‎12.《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剖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 )‎ A.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    B.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出现 C.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    D.传播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念 ‎13.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B.先进知识分子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C.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D.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 ‎14.晚清冯桂芬主张设立船炮局并聘洋人为师,“招内地善运思者从受其法……工成与夷制无辨者,赏给举人,一体会试;出夷制之上者,赏给进士,一体殿试”这反映出( )‎ A.科举制度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B.科举制度改革成为社会普遍愿望 C.工业文明冲击促进观念革新 D.西方列强侵略引发制度变革要求 ‎15.维新变法期间,中国出现了强学会、保国会、时务学堂等一大批组织。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从近代化角度上看,其反映了(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空前发展 B.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的更新 C.抵抗西方入侵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演进 D.中国社会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16.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 A.革命党人不懈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B.孙中山为让位袁世凯留有余地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高贵品质 D.建立中华民国只是权宜之计 ‎17.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胡适在1919年发表的《“新思潮”的意义》中说:“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即倡导“整理国故”运动。这表明胡适( )‎ A.对中国文化持全盘否定态度 B.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型 C.全盘西化的思想主张 D.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 ‎18.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平 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19.《论语》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与这场对话体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 )‎ A.因信称义 B.知识即美德 C.认识你自己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20.某学者在介绍《道德经》时说:老子认为文明是人类痛苦和罪恶的源泉。人类的智慧越高,知识越丰富,则痛苦和罪恶也就越大。与此持相反观点的思想家是( )‎ A.西塞罗           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斯多亚学派 ‎21.除了面貌形体神人相同,希腊诸神的性格气质、道德品质亦与人类毫无二致。他们不仅具有与人同样的喜、怒、哀、乐,而且在道德品质方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人类更富于虚荣心、更加忌妒成性,更加贪婪好色。古代希腊的宗教神话这种“神人同形共性”的特点( )‎ A.造成了虚无的神秘主义    B.带有浓重的人文主义色彩 C.造成了人神关系的内在混乱  D.孕育了人与人不平等的观念 ‎22.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对此有关评论错误的是( )‎ A.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大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 B.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大都是无神论者 C.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D.文艺复兴运动中,较少出现教会对人文主义者的残酷迫害 ‎23.狄德罗是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他指出:“能够实现人民自由平等的是政体,任何政体都是要改变的,……专制政体终会消逝,由适合人性的政体取而代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强调民主和法制 B.强调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 C.强调挑战王权专制,实现人民的自由平等 D.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权 ‎24.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这些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是( )‎ A.想象丰富,寄情人道感化    B.深刻剖析,批判社会现实 C.荒诞怪异,渲染精神创伤    D.典型刻画,讴歌劳工大众 卷II(主观题,共52分)‎ 二、主观表述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28题15分,共52分)‎ ‎25.(25分)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中国思想参与构建西方现代启蒙经验,不仅影响到启蒙运动中最活跃的阶层与人物、主要的思潮与论争。而且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层面上的意义,从天启神学到自然神学、从自然哲学到政治哲学再到政治经济学。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启蒙运动利用中国思想的过程与方式。启蒙思想从中国获得灵感,但中国并不是思想的对象,而是思想的方法,启蒙运动不断利用并不断扬弃中国形象,最终完成西方现代性文化的自觉。‎ ‎——摘编自周宁《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启蒙运动利用中国思想的过程与方式》‎ ‎  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部分启蒙思想家及其基本主张。‎ 人物 基本主张 莱布尼茨 ‎“逐渐把位于它们(中国与欧洲)两者之间的所有民族都引入一种更合乎理性的生活”“与柏拉图一样,孔子亦信仰一个唯一的上帝的存在”‎ ‎ ‎ 伏尔泰 ‎“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 ‎“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卢梭 中国人“虚有其表,思想极为贫乏”‎ 孟德斯鸠 ‎“从各方面看.中国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魁奈 ‎“财富是由土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农业”‎ ‎  材料三 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一的观点。(13分)‎ ‎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点及各自影响。(12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70年“文化大革命”时期辽宁小学语文目录 一、毛主席词一首 水调歌头·游泳 二、红心永向红太阳 三、诗二首 赞歌献给毛主席 主席啊,我们永远忠于您 四、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前进 一一热烈欢呼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成立 五、工人阶级恨透了剥削 六、……‎ 七、阶级斗争这根弦一分一秒也松不得 一一柳州机械厂工人纠察队对敌斗争的故事 八、为人民服务一一毛泽东 九、……‎ ‎1980年江苏小学语文教材目录 一、毛主席词两首 念奴娇·昆仑 沁园春·雪 二、论权威(节选) —— 恩格斯 三、伟大的普通劳动者 四、深切地怀念敬爱的董老 —— 舒怀 五、……‎ 六、地质之光 —— 徐迟 七、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八、路标 —— 魏巍 九、文艺评论的标准 —— 毛泽东 一○、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毛泽东 一三、岳阳楼记 —— 范仲淹 一四、梦游天姥吟留别 —— 李白 一五、张衡传 —— 范晔 一六、鸿门宴 —— 司马迁 ‎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份目录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说明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信息要明确,原因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 ‎ ‎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材料 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中期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总而言之,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白居易、元稹诗歌理论,基本上来自汉儒。《诗大序》(两汉时期诗学的重要文献,是对儒家“诗言志”学说的较为系统的阐发和总结)中说,所谓诗,可以观盛衰,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关教化,移风易俗”,这是白居易、元稹诗歌的主要思想渊源。立足于儒家诗教理论,白居易全面否定以往突破儒家诗歌理论的诗歌创作,他把《诗经》以下一千多年的诗歌发展史描绘为一部“诗道崩坏”、每况愈下的历史, 屈原、陶渊明、李白等人光照千古的诗作均因未直接描写时事、进行美刺劝惩而被加以贬抑 ……新乐府诗的创作不免会触动到权贵人士,因此在推展上并不顺利。 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遭谤被贬 ,远谪江州,新乐府运动也因之受挫。‎ ‎——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下)》‎ ‎  (1)根据材料概括唐中期新乐府运动对诗歌的改革方向。(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乐府运动进行评价。(9分)‎ ‎ ‎ ‎28.(15分)【中外历史人物传说】‎ ‎  材料一 该国(日本)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煤铁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无不利益。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 ‎——摘编自1874年1 2月1 0日李鸿章上同治帝奏折 ‎  材料二 1895年清日马关媾和谈判,下面是李鸿章在与伊藤博文会谈中的两段话。“余认为此次的战争得到两个好的结果,第一是欧洲的陆海军作战方式,被黄色人种成功应用得到了验证:第二是永眠的中华开始觉醒,日本给予清国的刺激,相信对我国将来的进步会发生最有益的影响。”“我国人民对贵国抱怨之声甚多,然与抱怨之感怀相比, 余个人也许应该感谢贵国唤醒了中华国人。”‎ ‎——摘编自宗泽亚《清日战争》(甲午纪念版)‎ ‎  (1)概括材料一、二中李鸿章的日本观。(6分)‎ ‎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鸿章的评价。(9分)‎ 答案与解析:‎ ‎1.B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并没有占据主流,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荀子和韩愈等儒家学者对名家和佛教思想中不切实际的观点持批判态度,折射出儒家积极入世、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思想特点,故B项正确;C项流于表面; D项明显是对材料的曲解。‎ ‎2.C 解析:“孝弟也者”指孝顺父母、关爱兄弟,可见强调血缘人伦关系。‎ ‎3.A 解析:孟子地位的变化经过了一个“升格”的过程,南宋理学家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所以称为 “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因此”孟子地位得到提升,宋朝以后儒家学说被称为孔孟之道。‎ ‎4.B 解析:(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己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可见体现了儒家强调社会责任感的思想特质。‎ ‎5.C 解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这首诗出自北宋年间著名学者汪洙的《神童诗》,大意是王侯将相本来不是天生的富贵种,贫穷人家的孩子发愤努力,也可以成为栋梁之材,好男儿应当发愤图强。体现的是科举制下公平公正的思想。‎ ‎6.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可以看出这两种思想都强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7.A 解析: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排除④即可。‎ ‎8.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①项表述本身不符合史实,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④项表述明显不正确,南方徽剧等剧种发展成为京剧的,而且与题干核心意思无关。‎ ‎9.A 解析:根据“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可见强调回归孔子儒学元典。‎ ‎10.B 解析: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这二则材料反映出君父在家庭、国家政治生活中特殊地位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故B项正确;皇帝与官吏之间是君臣关系,而非宗法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这种家长制作风体现的实质是封建特权思想,故C项错误;君父在家庭生活中也有着特殊地位,故D项错误。‎ ‎11.B 解析:《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进行了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进行了生动描绘。《人间喜剧》全面反映19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写出一部法国的社会风俗史。‎ ‎12.C 鸦片战争之前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视西方国家为“蛮夷小邦”,但是“平行之礼”的提出,冲击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13.D 根据所学知识,《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为挽救太平天国而采取的学习资本主义的方案,洋务运动是洋务派进行的一场学习西方、摆脱内忧外患的地主阶级的一场自救运动”,两者都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各自危机,D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只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全面的近代化此时尚未开始,A项错误;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没有反映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B项错误;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应是鸦片战争后新思潮的萌发,C项错误。‎ ‎14.C 冯桂芬为晚清思想家,他认为要用举人、进士的地位奖赏善于制造的人,是对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 ‎15.D 维新变法期间,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引领时代潮流,主张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 ‎16.A 临时政府是相对于正式政府而言的,根据宪法的原则,选举总统、成立一届政府需要召开国民大会,当时的中国尚未统一,还无法召开国民大会和制 定宪法,然后依据宪法选举总统,成立政府,所以,所以,当时的总统、政府都是临时的,“临时”的提法正好体现了革命党人不懈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17.B 胡适的“整理国故”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以世界的眼光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 ‎18.D 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19.C 材料中的言论说明孔子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由强调知识的作用,从而强调人的地位,也是人文主义的体现。所以二者观点最接近。‎ ‎20.C 从材料中可知,《道德经》认为知识越多罪恶越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就是美德,两者正好相悖。 故选C项。‎ ‎21.B 人神同形共性,体现的正是人文主义色彩,也是希腊文化的特质。‎ ‎22.B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大都是基督教徒,而不是无神论者。‎ ‎23.C 根据“能够实现人民自由平等的是政体”“专制政体终会消逝,由适合人性的政体取而代之”可见C正确;本题易错选A,但是材料没有突出法制。‎ ‎24.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A对应浪漫主义,B对应现实主义,C对应现代主义,D明显与题干不符。‎ ‎25.(25分)【参考答案】‎ ‎  (1)观点:西方启蒙运动利用了中国思想,其利用中国形象的过程也是扬弃中国形象的过程。(2分)‎ ‎  论证:①启蒙思想家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发现了神学智慧:②中国古人能从自然力量中运用理性建立高尚的道德与处世治国的智慧,为启蒙思想家建立自己的自然哲学提供了借鉴;③中国君主制的运作机制为西方政治哲学提供了重 要思路,在一些启蒙思想家眼里,皇帝成了人类理性在政治生活中的楷模;④卢梭、孟德斯鸠批判中国人及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⑤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以及所蕴含的理念为西方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经济理论提供了重要参考。(8分)‎ ‎  总结:启蒙思想家在对中国思想借鉴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创新,表现在从有神论到反教权主义,从开明专制到共和主义,从传统的重农主义到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产生。(3分,其他评析言之有理亦可)‎ ‎  (2)相似点:借助外来文化为思想武器;都进行过激烈争论;否定专制暴政,主张开明民主;都推动了各自的社会变革。(6分,任答三点)‎ ‎  影响:欧洲启蒙运动为摧毁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作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构建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蓝图,对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激励了中日等亚洲国家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3分)‎ ‎  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使人民追求真理和进步,并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条件。(3分)‎ ‎26.(12分)【参考答案】‎ ‎  评分说明:‎ ‎ ‎ 论证 一等 ‎(12-9分)‎ ‎①观点明确。‎ ‎②准确、充分运用历史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二等 ‎(8-5分)‎ ‎①观点明确。‎ ‎②能够运用历史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证,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 ‎①有观点。‎ ‎(4-0分)‎ ‎②运用历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逻辑关系不清。‎ ‎  示例:‎ ‎  不同:1970年的小学语文教材主体是毛泽东作品,以歌颂毛泽东和阶级斗争为主;‎ ‎  1980年的小学语文教材更加关注普通群众、历史、文学、科学各个方面。(4分)‎ ‎  原因:1970年中国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思想泛滥,“以阶级斗争为纲”,个人崇拜严重;1980年改革开放,结束了“左”倾错误,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新贯彻“双百”方针并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6分)‎ ‎  说明:语文教材目录的内容反映了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时代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2分)‎ ‎27.(15分)‎ ‎  (1)文辞质朴易懂,便于理解;内容要切中时弊,使闻者足戒;叙事要有根据,令人信服;词句通顺,合于声律,可以入乐:思想上要维护儒学正统。(6分,任答三点)‎ ‎  (2)唐中期新乐府运动的兴起,一方面利于针砭时弊,传承对国家、民族命运的社会责任感,推动政治清明、儒学的复兴,具有“经世致用”色彩。另一方面,它将文学的现实功利主义推向极端,使文学成为伦理政治的实用工具,抹杀诗歌的抒情性和形式美,扼制文学创作的多元发展。(9分)‎ ‎28.(15分)‎ ‎  (1)材料一:认为日本学习西方军事、工业技术有益于国计民生;认为随着实力增强,日本对中国有侵略野心。材料二:肯定日本成功学到了欧洲的作战方式,认为日本对中国的战争刺激了中国人的觉醒。(6分)‎ ‎  (2)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中国近代化作出了一定贡献:肯定日本学习西方的成就,表明李鸿章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较早地看出日本 对中国有侵略野心,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中国人的觉醒,说明李鸿章具有一定的远见。(9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