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遂宁市高中2016级第四学期教学水平监测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27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角色(jiǎo) 楔子(xiē) 差不多(chà) 卓有成效(zhuó)
B.提防(dī) 罪愆(yǎn) 汗涔涔(cén) 湛蓝青天(zhàn)
C.镣铐(liào) 蟊贼(máo) 和稀泥(huò) 前合后偃(yǎn)
D.国粹(cuì) 脑髓(suǐ) 涮羊肉(shuà) 金蝉脱壳(qiào)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煞尾 寒暄 两全其美 引吭高歌
B.脉膊 造孽 身首不全 礼尚往来
C.誓愿 囊括 委屈求全 苌弘化碧
D.亢旱 戕害 激流勇退 不明不暗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美国财政部长近日表示,一个繁荣稳定、能够而且愿意在全球经济中发挥带头作用的中国,与美国的利益休戚相关。
B.这位老师教学有方,经常在课堂上故弄玄虚,以启发学生,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
C.他还只是个学生,犯了点小错是不足为训的,你也不要太过责备。
D.在对沿街乞讨的流浪人员和精神病患者的强制管理中,“影响市容”成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透过近期频繁的“美韩”联合军演,我们不仅可以预见东亚及泛太平洋地区军事格局的发展脉络和走向,而且能解读出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
B.有些国家用传统现实主义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能源问题,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增加能源需求品头论足,鼓噪“能源威胁论”。
C.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4 500元,比原先的一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
D.专家提醒,家长应尽量避免给孩子购买颜色特别鲜艳的玩具,因为这些玩具可能会诱发孩子
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的疾病发作。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未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得诸遗传,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成于环境,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决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役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他的诗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
5.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格律是诗歌变化中的不变化者,是诗歌的群性特征,是诗歌创造需遵循的原则,是诗歌产生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
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真正的诗人能让格律受他役使。
C.格律不能束缚天才,古今大艺术家都从格律入手,在整齐求得变化,其作品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
D.格律会被一些大艺术家突破,他们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进入了脱化格律的境界,达到了“从心所欲”的极境。
6.下列观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在理智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
B.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有群性和个性之别,但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是不能产生艺术的。
C.艺术创作只一味注重齐整或变化都是单调,应从变化入手,在整齐之中求变化,在变化之中求整齐,以避免单调。
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对矛盾,艺术家要打破这个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7.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既有群性,也有个性。群性由遗传得来,不易变化;个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
B.如果不是诗人,不管他写诗是否遵循格律,其诗歌都是腐滥的,因此只有诗人创作诗歌时才应遵循格律。
C.作者用打网球的比喻,旨在说明将格律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时,就可以超越格律的束缚而达到自由的创作境界。
D.“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但这并不意味着道德境界高的人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陆贾,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有口辩,居左右,常使诸侯。
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贾赐佗印为南越王。贾卒拜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帝大说,拜贾为太中大夫。
贾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贾曰:“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以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有惭色,谓贾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国。”贾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称其书曰《新语》。
孝惠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及有口者。贾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有五男,乃出所使越橐中装,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为生产。贾常乘安车驷马,从歌鼓瑟侍者十人,宝剑直百金,谓其子曰:“与女(通“汝”)约:过女,女给人马酒食极欲,十日而更。所死家,得宝剑车骑侍从者。一岁中以往来过它客,率不过再过,数击鲜,毋久溷女为也。”
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右丞相陈平患之,力不能争,恐祸及己。平常燕居深念。贾往,不请,直入坐,陈平方念,不见贾。贾曰:“何念深也?”平曰:“生揣我何念?”贾曰:“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谓极富贵无欲矣。然有忧念,不过患诸吕、少主耳。”陈平曰:“然。为之奈何?”贾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则士豫附;士豫附,天下虽有变,则权不分;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臣常欲谓太尉绛侯,绛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欢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厚具乐饮太尉,太尉亦报如之。两人深相结,吕氏谋益坏。陈平乃以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钱五百万,遗贾为食饮费。贾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籍甚。及诛吕氏,立孝文,贾颇有力。
(选自《汉书·列传第十三》,有删节)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 迎接
B. 毋久溷女为也 打扰
C. 绛侯与我戏,易吾言 轻视
D. 为陈平画吕氏数事 谋划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客从高祖定天下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B. 乃公居马上得之 今其志乃反不能及
C. 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 秦王为赵王击缶
D. 然有忧念,不过患诸吕、少主耳 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满分123分)
注意事项:
1.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
四、(31分)
10.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乡使秦以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4分)
▲
(2)与女约:过女,女给人马酒食极欲,十日而更。(4分)
▲
11. 陆贾在汉王朝建立和稳定的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功绩,请结合全文概括。(5分)
▲
12. 用斜线(/)给下面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限划8处)(4分)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1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菩 萨 蛮
北宋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1)简析“声声写尽湘波绿”中“绿”的妙处。(4分)
▲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弹筝者的形象。(4分)
▲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六个小题)(6分)
(1)人生如梦,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3) ▲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薄雾浓云愁永昼, ▲ 。 (李清照《醉花阴》)
(6)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 ,而位居我上。”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7)顾吾念之, ▲ ,徒以吾两人在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8)廉颇闻之,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
渐
丰子恺
①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故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这在女人恐怕尤为必要:歌剧中,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实则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渐渐”变成的。
②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不暗合于这法则。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荫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我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然而由冬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夏,由夏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冬,其间实在没有显著的痕迹可寻。昼夜也是如此:傍晚坐在窗下看书,书
页上“渐渐”地黑起来,倘不断地看下去(目力能因了光的渐弱而渐渐加强),几乎永远可以认识书页上的字迹,即不觉昼之已变为夜。黎明凭窗,不瞬目地注视东天,也不辨自夜向昼的推移的痕迹。儿女渐渐长大起来,在朝夕相见的父母全不觉得,难得见面的远亲就相见不相识了。往年除夕,我们曾在红蜡烛底下守候水仙花的开放,真是痴态!倘水仙花果真当面开放给我们看,便是大自然的原则的破坏,宇宙的根本的摇动,世界人类的末日临到了!
③“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④“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坐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所以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得太长。象现在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们搭船乘车的期间的寿命,也许在人类社会上可减少许多凶险残惨的争斗,而与火车中一样的谦让,和平,也未可知。
⑤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15. 下面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4分)
A. 文章中的“渐”是一种事物累积、时间流逝的形态。作者认为事物的变化是在“渐渐”的过程中发生的,这变化没有具体形迹,难以捉摸把握。
B.“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中,作者用“圆滑”一词意在突出人生由于岁月的“渐”的冲刷而变得为人处世不讲原则。
C. 文章末尾引用白居易的诗歌,意在说明生命短暂,就像石头相撞的那一瞬间所发出的一点火光,因此要品味人生,学会欣赏,化瞬间为永恒。
D. 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时间意识,把握好时间,把握好生命,做一个有“大人格”“大人生”的人。
E.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感悟生命的真谛。通过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来分析人生的发展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微妙进行的。
16.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渐”这一现象的?请简要概括。(6分)
▲
17. 丰子恺的散文擅长形象说理。文章第④段“乘火车”的事例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
▲
18. 文中说“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请结合文本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表达简洁。(6分)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朱自清《匆匆》
(2)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塞涅卡
▲
六、(10分)
19.为了参加学校课本剧比赛,某班同学根据班固的《苏武传》编写了话剧剧本。请对照下面的原文选段和剧本选段,合理想象,补写出剧本空缺处的舞台说明。要求:①说明人物的神态、动作;②不可照搬原文;③每处不超过20字。(4分)
原文: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武不应。律曰:“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选自班固《苏武传》,有删改)
剧本:
卫律 副将犯罪,你应当连坐。
苏武 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
卫律 你……( ①▲ )
(苏武面无惧色,冷笑一声,扭过头去。)
卫律 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朝,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会像我一样。
(苏武不答话。)
卫律 今天不听我的劝告,以后你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 ( ②▲ )你本是汉朝大臣,不顾恩德,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作奴隶,我要见你做什么?
20.在“唐诗宋词”的选修学习中,我们通过品读经典名篇,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了他
们的悲欢离合。请仿造例句,自选两位诗人(词人),续写两个句子。要求:(1)内容应结合所选诗人的作品意境来表现其内心世界;(2)句式与例句相似,构成排比。(6分)
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贬谪的无奈。
▲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在2014年的网络流行语中,“有钱就是任性”高居榜首。网友们还掀起了一波造句热:“有貌就是任性”“有闲就是任性”“有才就是任性”……这些流行语反映的人生态度、价值追求、社会心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2)前不久,成都一位女司机随意变道惹怒后车的男司机,一怒之下,男司机逼停女司机,任性地将其暴打一顿。任性,让女司机受伤,让男司机被抓。
(3)《现代汉语词典》对“任性”一词的解释为: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
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任性”的思考。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遂宁市高中2016级第四学期教学水平监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C。解析:A项“角”应读jué;B项“愆”应读qiān; D项“涮”读shuàn
2、A。解析:B项,“膊”应为“搏”;C项,屈—曲;D项,“激”应为“急”。
3、D。D冠冕堂皇: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A休戚相关形容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B故弄玄虚:故:故意;弄:玩弄;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这里应该用循循善诱。C不足为训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4、B。解析:A项,“不仅”和“而且”之后的内容互换;C项数字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D项,句式杂糅,应去掉“发作”。
5、B(A项格律“是诗歌产生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不合文意,原文说只讲不变的格律是不能产生艺术的。C项“都从格律入手”表述绝对,原文说“大半从格律入手”。D项理解有误,大艺术家并未突破格律,而是脱化格律,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极境)
6、C(“应从变化入手”不合文意,原文否定“从变化入手”,提倡“寓整齐于变化”)
7、B(强加因果)
8、A。(武力,征战)
9、C。(C.介词,替。A.介词,凭……身份;介词,把。B.代词,你的;副词,竟然。D.转折连词,但是,然而;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0、(1)假使秦国在统一天下后能够实行仁义,效法古代圣贤,陛下哪能够拥有天下呢?(“乡使”、“法”、“安”各1分,大意1分)
(2)我和你们讲好条件,我到谁家,你们要给我的人马好酒饭,尽量满足欲望,每十天更换一家。(“女”、“过”、“极欲”、各1分,大意重在“更”1分)
11、(1)从高祖定天下(2)拜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3)提出逆取顺守,著《新语》。(4)协和文武,将相安刘(5)诛吕氏,立孝文
【参考译文】
陆贾,楚国人。作为宾客跟从高祖平定天下,以有口才善辩而闻名,在高祖左右,常出使诸侯。
当时,国家刚刚稳定,尉佗平定了南越,因而在那裹称王。高祖派陆贾赐尉佗印,让他为南越王。陆贾最后拜尉佗为南越王,让他向汉称臣,遵奉汉朝的命令。陆贾回来报告,皇帝非常高兴,拜陆贾为太中大夫。
陆贾经常在皇帝面前谈《诗经》、《尚书》。皇帝骂他说:“你老子我是在马上得天下的,为什么要研究《诗经》、《尚书》呢?”陆贾说:“在马上得天下,难道也可以在马上治天下吗?况且商汤、周武王以武力夺取天下却以仁义守住天下,文武并用才是长久的治国之术。以前吴王夫差、智伯都因穷兵黩武而灭亡;秦国一味使用刑法不知改变,终于亡了国。假使秦国统一天下后能够实行仁义,效法古代圣贤,陛下哪能够拥有天下呢?”高帝不悦而有惭愧的神情,于是对陆贾说:“你试着为我撰写一下秦失掉天下而我能够得到天下的原因及自古以来的成败之国的情况。”陆贾共写了十二篇。每上奏一篇,皇帝都认为写得好。左右的官吏欢呼万岁,称陆贾的书为《新语》。
孝惠帝时,吕太后专权,想封几个姓吕的为王,害怕大臣谏诤。陆贾自知无法和吕太后争辩,于是病休回家。因为好畤的田地好,就搬到那里定居安家。他有五个儿子,于是拿出出使南越时所得到的珠宝财产,卖了千金,分给儿子,每人二百金,让他们用作生产。陆贾常坐安车驷马,率歌舞弹琴的十个侍者,还有一把价值百金的宝剑,对他的儿子说:“我和你们讲好条件,我到谁家,你们要给我的人马好酒饭,尽量满足欲望,每十天更换一家。我在谁家死,谁就得到这把宝剑和车马侍从。一年之中,我还要到其他地方去作客,你们每家不过轮流两三次,在你们家时,要给我新鲜东西吃,我不会长久打扰你们。”
吕太后时,让吕氏称王,吕氏家族独揽大权,打算劫持少帝,篡夺刘氏天下。右丞相陈平为此很担忧,力量不足以与吕太后相争,恐怕会祸及自己,于是衹能静居深思。陆贾前去问候,他一直进入陈平房中坐下,陈平正在思虑,没有看见陆贾。陆贾说:“想什么问题这么沉思啊?”陈平说:“你揣度我在想什么?”陆贾说:“您位居上相,食邑三万户的封侯,可以说极为富贵而不需要什么了。然而你有忧虑,不过是担心诸吕和少帝罢了。”陈平说:“对。怎么办呢?”陆贾说:“天下安定时,大家注意的是丞相;天下危急的时候,大家注意的是将军。如果丞相和将军联合,那么人民才会全心归附;人心归附,天下即使有变乱,权力不会分裂。权力不分裂,为国家打算,在两位人士的掌握中了。我常想和太尉周勃谈谈,绛侯周勃总是与我开玩笑,不重视我的话。你为什么不和太尉多交往,加深交情?”陆贾又为陈平策划关于吕氏的事数件。陈平采用了他的计谋,于是用五百金为绛侯周勃祝寿,与太尉欢饮,太尉也回报他。这样两个人的关系密切了,而吕氏的阴谋也更加遭到破坏。陈平便用一百个奴婢、五十乘车马、五百万钱送给陆贾作为吃饭饮酒的费用。陆贾又用这些财物在朝廷的公卿中游说,名声因此越来越大。直到吕氏被诛杀,立孝文帝为皇帝,陆贾都是很出力的。
12、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每划对2处得1分)
【参考译文】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的,死并不是难事,勇敢面对死亡这才是难事。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身边侍从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势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士人却往往因为胆小懦弱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又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就智慧和勇气来说,他可以说是兼而有之啊!
13、(1)①“绿”为湘水及其周围原野的色调。(1分)②以水喻声,把《湘江曲》化为可见的湘江绿波;(1分)③借典传情,乐曲中蕴含的哀怨借“湘水女神”浪漫的悲剧故事传出;④“绿”属冷色调,给予人心理上一种凄婉(哀怨)之感。(2分)(第3点答不到不扣分)
(2)技艺高超、哀艳动人(美丽、幽怨或凄婉,意思近即可)的歌女。(2
分)上片从演奏的内容情调方面写弹者。起笔两句,弹筝者用筝声给听者展现了一幅“湘江水绿”凄婉动人的画面。“纤指”二句,写其指法细腻,传幽恨。幽恨能“细传”,足见有很高的技艺。下片转写弹者的情态。“当筵”二句:“秋水”代指清澈的眼波,“慢”,形容凝神,指筝女全神贯注;“玉柱斜飞雁”,写筝柱之形,未离开弹筝者所传的幽恨。结尾两句:“春山”,指像山一样弯弯隆起的双眉,女子凝神细弹,从容沉静,随着乐曲进入断肠境界,筝女敛眉垂目,双眉微蹙,含情脉脉,外在之神态传内在之深情,意态凄婉,精致蕴藉。(分析2分,结合全词内容有所分析即可)
14、(1) 一尊还酹江月 (2) 回首向来萧瑟处 (3) 把吴钩看了 (4) 烽火扬州路
(5) 瑞脑销金兽 (6)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7)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8)肉袒负荆
15、BC(B“圆滑”是比喻说法,意在突出人生由于时间的渐变而失去了个性,C引用白居易的诗歌意在强调人生在世,渺小短暂,不必斤斤计较)
16、(1)人生在变,这种变是渐进的,让人不知不觉的;(2)世间万物时刻在变化而又让人无法觉察;(3)有“大人格”“大人生”不为“渐”所迷,有着超旷的胸怀和达观的人生态度。(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17、作者借“乘火车” 的事例揭示了一种人生态度,即在短时间内,人们也许能做到明达,谦让,平和,不计较得失;但时间久了,就很少有人能做到。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引起读者对生命的思索。
18、示例:珍惜时间,把握好人生的每一个瞬间。时间是稍纵即逝的,时间的流逝是悄无声息的、不易觉察的,然而生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并有效地利用时间,从而增加生命的分量。
19、(4分)示例:①佯装愤怒,举剑直指苏武 ②转过脸,以蔑视的眼神望着卫律,痛骂(每小题2分,能依据原文提示,符合情境即可)
20、苏东坡在赤壁矶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李清照在梧桐雨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愁苦涂满了生命的黄昏。
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