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试卷卷(共2套含答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试卷卷(共2套含答案新人教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 和 CO 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 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 曲线①表示 CO 含量的变化 B. 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 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 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2.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3.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 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 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 4.端午节吃粽子是传统习俗,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水洗糯米 B. 刀切肉块 C. 粽叶包粽 D. 烧火煮粽 5.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2 A. 振荡试管 B. 两人合作滴加液体 C. 过滤 D. 稀释浓硫酸 6.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给液体加热 B. 量取液体 C. 稀释浓硫酸 D. 测溶液的 PH 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8.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颜色 B. 密度 C. 可燃性 D. 溶解性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 A. A B. B C. C D. D 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铁钉生锈 B. 衣服晾干 C. 干冰升华 D. 剪纸成花 11.实验时取用液体药品时,液体没有规定用量时,一般取的体积为( ) A. 2mL~3 mL B. 1mL~2mL C. 7mL~8mL D. 10mL~11mL 12.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 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②③④⑤⑥⑦ B. ④⑤⑥⑦⑨ C. ①③④⑤⑧⑨ D. ②④⑥⑦⑨ 13.下列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本质区别的是(  ) A. 粮食酿酒 B. 铁生锈 C. 酒精挥发 D. 镁条燃烧 14.下列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 电解水 B.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C. 用钛合金制成飞机外壳 D. 食物腐败 15.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 发射火箭 B. 水车汲水灌溉 C. 太阳能供热 D. 风力发电 二、填空题 16.饮水与健康息息相关,营养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汽水等碳酸饮料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4 (2)大部分碳酸饮料都含有柠檬酸和磷酸,过量摄入会影响某元素的吸收,儿童缺少该元素可能导致佝偻病, 该元素为______。 (3)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 0.9%的氯化钠溶液,欲配制 1000g 生理盐水,实验步骤为:计算、 ________、量取、溶解;在量取水这一步骤中,若俯视读数,所配制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填偏大、偏 小,不变) (4)用新鲜水果榨制成的果汁中,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主要有水、无机盐、糖类和______。 17.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1)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___。 (2)“管道通”可使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其有效成分之一为氢氧化钠。在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其原 因是_____。 三、实验题 18.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Ⅰ_____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氢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氢气的速度,应选用装置__________(填编号) (3)D 装置收集氢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填编号)。 a.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4)若用 E 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四、科学探究题 19.实验一:根据下图回答问题。5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 (填写编号)。若选择 F 装置收集 氧气,则 气 体 应从 ___________ ( 填 “a”或 “b”) 口 进 入 。实 验 室 用 B 装 置 制 取二 氧 化 碳 气体 的 优 点 是 ________________ 。 (3) 图 C 为 实 验 室 用 5% 的 过 氧 化 氢 溶 液 制 取 氧 气 的 装 置 , 装 置 内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 ,装置中小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为配制 3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过氧化 氢 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 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 g。 实验二:鸡蛋主要由蛋壳、蛋壳膜、蛋白、蛋黄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蛋壳的主要成分是 CaCO3, 里面覆盖 一层蛋壳膜。嘉宝化学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蛋壳中的 CaCO3 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a.蛋壳经过科学检测其中含 CaCO3 的质量分数约为 82%~85%,含蛋白质质量分数 14-17%。b.蛋 壳膜中蛋白质含量约为 90%~93%。 (设计方案) 方案一:用“灼烧法”,将该蛋壳放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并采集相关数据进行测定。 方案二:用“酸处理法”,将蛋壳与稀盐酸反应后再进行吸收转变为碳酸钡进行测量处理。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略) 方案一:称取 12.0 g 蛋壳研磨成粉末置于通风橱中,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再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为 7.16 g。 方案二:用下图所示的连接实验装置,称取 12 g 蛋壳样品进行实验(假设其他成分均不与 HCl 反 应,装置 内试剂均足量。)6 (4)该实验装置的主要缺陷是_____。 (数据处理) (5)方案一:产生的 CO2 质量_____g,蛋壳中的 CaCO3 的质量分数为_____%。(保留一位小数) (6)方案二:根据方案二的实验内容,请用文字或图表说明该方案的数据处理方法:_____。 (评价反思) (7)方案二中装置 C 的作用是_____。 (8)方案一测定值与科学检测的数据有较大误差,主要原因是_____。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探究活动 1)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小丽同学按图 1 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 NaOH 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 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探究活动 2)能否通过证明有水生成来证明其反应的发生? (设计实验)小明同学取变色硅胶、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如图 2 所示的三个实验。 (小资料)a.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b.无水醋酸是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1)实验①、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三支试管中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4)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可以按照下表实验方法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说出对应的实验现 象和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7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 入少量氧化铜 _______ 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 反应 21.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乙炔由碳化钙(块 状固体,化学式为 CaC2)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猜想一:CaO;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三:Ca(OH)2。 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1)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____________,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2)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静置后取上层清液,___________,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结论:白色固体是 Ca(OH)2。由碳化钙与水反应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拓展应用)已知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纯净的乙炔, 要求做到节约、安全、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你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选填图中 装置序号)。参考答案 1.B 【解析】A、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含量降低,故曲线①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故错误; B、反应后有一氧化碳生成,故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反应,故正确; C、蜡烛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故错误; D、当氧气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时蜡烛就熄灭,故错误。故选 B。 2.B 【解析】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这一过程中落花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夜 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 一江水,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 B。 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 之,则是物理变化。 3.A 【解析】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都 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都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 化钠的碱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 A。 4.D 【解析】A、水洗糯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刀切肉块过程中没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粽叶包粽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烧火煮粽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 D。 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 于化学变化。 5.C 【解析】A、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图中所 示操作错误;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 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且无需两人合作滴加液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 过滤时,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 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装置错误。故选 C。 6.B【解析】A、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 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装置正确;C、稀释浓 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 水注入浓硫酸中;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 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 B。 7.C 【解析】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操作正确;B、取用液 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 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图中操作正确;C、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悬空在容器口的正上方,不 能伸入试管内部更不能靠到容器壁,图中操作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段浸 入水中,用两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正确。故选 C。 8.C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经过化学变化 表现出来的性质。A、颜色属于物理性质;B、密度属于物理性质;C、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D、溶解性属 于物理性质。 点睛∶物质常见的物理性质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 性等。物质常见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9.B 【解析】A、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先挤捏胶帽,排出空气,再将滴管伸入试剂中,错误;B、验满时,应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正确;C、量筒不能用于配制溶液,错误;D、 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造成液体沸溅,错误。故选 B。 点睛:使用注意事项有:1.不能加热和量取热的液体,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量筒里稀释溶液;2.量 液时,可将量筒倾斜,用倾倒的方法把所量液体倒入,边倒边看液面与刻度线,当液面接近所需刻度线时, 应将量筒放平,换用胶头滴管向里滴加,边滴边看,直到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与所需刻度线保持 水平为止;3.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 10.A 【解析】A、铁钉生锈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铁,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衣服晾干是水变成水蒸气 扩散到空气中去,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由固态变成了气态,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剪纸成花是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 A。点睛:判断一个变化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关键是看变化过程是否生成了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的 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11.B 【解析】实验时要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小量,固体只需盖满容器底 部,液体应取 1-2mL,故选 B。 12.D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①滴水成冰,无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③死灰复燃,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木已成舟,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火烧赤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⑤沙里淘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⑥火上浇油,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⑦百炼成钢,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⑧花香四溢,无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⑨玉石俱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D。 点睛: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3.C 【解析】A、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铁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 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酒精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C。 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 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14.C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 电解水,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B.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有新的物质 生成,是化学变化;C. 用钛合金制成飞机外壳,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 食物腐败,有新的 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 C。 15.A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 发射火箭,燃料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正确; B. 水车汲水灌溉, 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 太阳能供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 风力发电,没有 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 A。 16. 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钙元素 称量 偏大 维生素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打开汽水等碳酸饮料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2)大部分碳酸饮料都含有柠檬酸和磷酸,过量摄入会影响某元素的吸 收,儿童缺少该元素可能导致佝偻病,该元素为钙元素,钙元素是组成骨骼的重要元素。(3)生理盐水是溶 质质量分数为 0.9%的氯化钠溶液,欲配制 1000g 生理盐水,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在量 取水这一步骤中,若俯视读数,所配制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俯视读数比实际值大。(4)用新鲜水果榨制成 的果汁中,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主要有水、无机盐、糖类和维生素,水果富含维生素。 点睛∶配制 1000g 生理盐水,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量筒读数应平视,俯视或仰视都是 错误的。 17. D 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 【解析】(1)A 表示物质为易爆物;B 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炸;C 表示物质有强腐蚀性;D 表示严禁烟火; 故选 D;(2)“管道通”可使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其有效成分之一为氢氧化钠。在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 触,其原因是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 18. 试管 锥形瓶 C bac a 【解析】(1)根据常见仪器解答;(2)根据分液漏斗能控制反应速率解答;(3)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的操作方法解答;(4)根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解答。(1)写出仪器名称Ⅰ试管,Ⅱ锥形瓶;(2)分液 漏斗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目的。故应选用装置是 C;(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时应先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然后当气体收集满时, 用毛玻璃片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故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bac;(4)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应“短进长出”,故选 a。 19. 长颈漏斗 A b 可以控制反应的反生和停止 2H2O22H2O+O2↑ 形成液封 50g 空气中二氧化碳会 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4.84g 91.7% 可以在装置 A 前加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 B 灼烧时碳酸钙以外的物质反应也能够产生气体 【解析】(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加热,所以发生 装置选择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选择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b 口进入; 实验室用 B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控制反应的反生和停止;(3)图 C 为实验室用 5% 的过氧化氢溶液制 取氧气的装置,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装置中小试管的作用是:能使长颈漏斗 末端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设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 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 x,根据溶 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 300g×5%=x×30%,x=50g;(4)空气中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钡吸收,导致测 量结果偏大;(5)方案一:产生的 CO2 质量为:12.0g-7.16g=4.84g;设碳酸钙质量为 x, CaCO3CaO+CO2↑ 100 44x 4.84g x=11g, 蛋壳中的 CaCO3 的质量分数为:×100%=91.7%;(6)方案二:为了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干扰,可以在装 置 A 前加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7)方案二中装置 C 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 B;(8) 方案一测定值与科学检测的数据有较大误差,主要原因是灼烧时碳酸钙以外的物质反应也能够产生气体。 20. 溶液中红色变为无色 NaOH+HCl=NaCl+H2O 搅拌,使 HCl 与 NaOH 充分反应 证明无水醋酸、NaOH 固体均没有水,不能使硅胶变色 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 ①②中硅胶不变色,③中变红色 固体溶解, 溶液变蓝,无蓝色沉淀生成(必须答到无蓝色沉淀生成) 【解析】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探究活动 1】证明了盐酸和 NaOH 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溶液中红色变为无色,酚酞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OH+HCl=NaCl+H2O。玻璃棒的作 用是搅拌,使 HCl 与 NaOH 充分反应。【探究活动 2】能否通过证明有水生成来证明其反应的发生?【设计实 验】取变色硅胶、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1) 实验①、②的目的是证明无水醋酸、NaOH 固体均没 有水,不能使硅胶变色,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2)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 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影响实验效果。(3)上述三支试管中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①②中 硅胶不变色,③中变红色,③中生成了水。(4)按照下表实验方法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再加入少量氧化铜 固体溶解,溶液变蓝,无蓝色 沉淀生成 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 反应 点睛∶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无水醋酸是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酚酞遇碱变红,遇酸不 变色。 21. CaCO3 质量守恒定律 CaO 能与水反应 气泡放出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a(OH)2+CO2=CaCO3↓+H2O CaC2+2H2O=C2H2+Ca(OH)2 C E 或 F 【解析】【做出猜想】猜想一:CaO;猜想二:CaCO3;猜想三:Ca(OH)2;依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交流 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CaO 能与水反应;【进行实验】(1) 根据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如果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没有观察到气泡放出,则证明猜想二不成立;(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取少量白色固 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为 : Ca(OH)2+CO2=CaCO3↓+H2O ; 碳 化 钙 与 水 反 应 生 成 氢 氧 化 钙 和 乙 炔 ,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CaC2+2H2O=C2H2+Ca(OH)2;【拓展应用】由于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欲 制取并收集纯净的乙炔,要求做到节约、安全、随时发生、随时停止,根据分液漏斗能控制反应物的量, 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CE 或 F。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