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杭州高级中学高考模拟
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F -19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Cr- 52 Fe- 56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共10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对的得6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4.以下叙述的物理事实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离心现象是运动物体惯性的体现
B.燃气灶中尖端点火器及超高压带电工作的工人需穿戴含金属丝的特制工作服均运用了
静电屏蔽原理
C.汽车在水平圆弧道路上行驶,其牵引力和运动阻力与转弯所需向心力无关
D.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均指阻碍导体在磁场中相对运动的现象
15. 用两个力传感器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如右图所示。观察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真实实验曲线,可以得到以下实验结论( )
A.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同时变化 B.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C.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示数一定大小相等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产生在同一挂钩上
16.一个质量为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的间动摩擦因数为,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变化但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了秒。若要使物体在秒内运动产生的摩擦热能值最大,则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应为( )
A B C D
17.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固定两个等量正电荷,它们连线的中垂线上有、、三点,如图甲所示.一个质量的带正电小物块由点静止释放,并以此时为计时起点,并沿光滑水平面经过、两点,其运动过程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图线在点位置时斜率最大,则根据图线和题中已知量可以确定 (
A.、两点间的位移大小
B.点电场强度大小
C.、两点间的电势差
D.、两点间电势能变化大小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静电场、感应电场、磁场等均是客观存在的物质
B. 电势能是电荷、电场共同拥有且与电荷位置有关的能量
C. 做功是系统能量改变的唯一途径
D. 所有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的感应电动势均有相同的形成机理
题19图
19.未来的星际航行中,宇航员长期处于零重力状态。为缓解这种状态带来的不适,有人设想在未来的航天器上加装一段圆柱形“旋转仓”,如图所示.当旋转舱绕其轴线匀速旋转时,宇航员站在旋转舱内圆柱形侧壁上.可以受到与他站在地球表面时相同大小的支持力。为达到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旋转舱的半径越大,转动的角速度就应越大
B.旋转舱的半径越大,转动的角速度就应越小
C.宇航员质量越大,旋转舱的角速度就应越大
D.宇航员质量越大,旋转舱的角速度就应越小
20. 如图所示的直流电路中电源内阻小于与之串联定值电阻的阻值R0,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小于与之并联定值电阻的阻值R.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最右端滑向最左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压表的示数一直增大
B.电流表的示数一直增大
C.电阻R0消耗的功率一直增大
D.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值与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值比值保持不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8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 实验室课桌上已为学生准备了如图甲中的器材
(1)小明想用常规方法完成“探究做功与速度的关系”实验,该实验不需要的器材有__
(2)图乙是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两种穿法,比较合理的穿法认为是 (选填“A”或“B”)
(3)小明欲通过打出的纸带(图丁)来判断装置是否已经平衡摩擦力。根据小车运动方向和纸带点迹分布,为进一步平衡摩擦力,小明应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长木板与水平桌面的夹角。
(4)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所打的纸带如下图所示,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秒。为了测量做功后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根据下面所示的纸带回答),小车获得的速度是_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丁
(5)根据你做本实验的经历,实验中是如何简便有效测量对小车所做的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要测量一个电流表的内电阻(内阻约在,之间,其量程为),现提供的器材有: 电源E(,内阻)
电阻箱()、 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 (,)
标准电流表(量程),开关、、及导线若干
今有甲、乙两同学,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来测出内阻。
1。甲同学利用图甲的电路图来测量内阻,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电路图甲接好各元件,并使滑动触头先置端,断开开关,调电阻箱阻值到零
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触头于某一位置,使表达到满刻度
22题甲电路
22题乙电路
③调节电阻箱电阻值,使表电流为,记下电阻箱数值 ④待测电流表内阻
2。乙同学利用图乙的电路图来测得内阻,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电路图乙接好各元件,并使滑动触头先置于端,断开开关、、,调电阻箱阻值到零
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触头于某一位置,使表达到满刻度
③闭合开关,断开开关,调节电阻箱电阻值,使表电流仍为,记下电阻箱数值
④得待测电流表内阻
(1)在不考虑操作过程中失误的前提下,仅就电路设计而言,你认为能更准确地测出电流表内阻值的是___同学设计的方案
(2)请纠正你选择的方案在操作过程中的两处失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测量精度较差的另一个设计方案中要使实验误尽可能小,该方案中滑动变阻器选择_______。
23.甲、乙两船分别在同一条水流速恒定的河流中行驶,甲船从上游地向下顺水匀速行驶,乙船则同时从下游地向上逆水匀速行驶,两船出发后4小时在中点第一次相遇。甲船到地、乙船到地均立即掉头返回,两船在距第一次相遇点处第二次相遇。已知两船行驶的静水速度保持恒定。求:
(1)水流速度(单位:)
题24乙图
(2)该河流的河岸宽度为,当甲船以静水速度,乙船以静水速度分别垂直横渡到正对岸,甲船渡河所需的时间是多少?乙船的船头与上游河岸的夹角需多大?(可用三角函数表达)
24.直升机在救灾中常常发挥重要作用,山区救灾因地形限制需悬停空中向地面投放物资(如图所示)。空投物资一般只能从不高于处自由下落才能安全着地,而直升机安全悬停的高度比h要高得多,为此运输直升机中安装了投放物资的限速装置。有一类电磁型减速装置简化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半径分别为和的两个同心金属圆环可同时绕圆心自由转动,连接两圆环的固定金属杆的延长线通过圆心,足够长的刚性轻质细绳一端通过光滑滑轮挂救灾物资,另一端缠绕在大金属圆环上带动两同心圆环以相同角速度转动。圆环上的a点和b点通过电刷连接一个可调电阻,两圆环之间区域有磁感应强度且垂直于圆盘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垂放物资过程中细绳与大金属圆环间没有滑动,金属杆、金属圆环、导线及电刷的电阻均不计,空气阻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 质量物资安全地以最大速度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
(2) 利用该装置以最大安全速度匀速吊放物资,电阻两端的电势差及流过电阻的电流方向?(填“流向”或“流向”)
(3若以最大安全速度一次投放物资的质量为,可调电阻所需的阻值?
25.(1)如题25-1图所示,、、、是位于同竖直平面内圆周上四点,为圆周的最高点,为最低点。、为两根固定的光滑细杆,每根杆上各套着一个小滑环,两个滑环都从杆的最高点无初速释放,证明:两个滑环的滑行时间相等
(2)在建筑砂石料产地或粮库常将颗粒输送到高处落下在水平地面自然堆积成圆锥,其示意图如题25-2图所示;题25表格记录了一次在实验室中用干砂子模拟砂堆所测量的数据,表格中为圆锥高度,为圆锥底部直径。
L
H
题25-2图
题25-1图
H(cm)
4
8
10
12
14
20
L(cm)
50
50
50
60
70
100
题25表格
试简要解释数据表格所反映的物理现象并求砂子间的平均摩擦因数
(3)现需将总体积为且颗粒间摩擦因素为的砂子在水平平整场地中自然堆放,写出砂堆所需底部最小面积的表达式。(圆锥体积公式)
理综物理参考答案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D
D
AB
B
AD
21. (1)重锤、钩码 (2) B (3)减小 (4)GJ,0.65m/s。
(5)逐次增加橡皮筋条数,从同一位置释放小车,每次对车做功值与橡皮筋条数成正比。
22.(1) 乙
(2) a。连接电路时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先置于a端
b,电阻箱的阻值在测量前应先置于以上
(3)
23。解:(1)以岸为参照物
设AB相距x,水流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由题意
得: 有其他解法正确均给分
(2) 甲船垂直横渡正对岸,对岸速度
所需时间
乙船垂直横渡正对岸,船头与上游河岸的夹角满足
(1) 24。(1)
(2) a流向b
(3)
25。(1)设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沿杆下滑加速度
下滑位移
下滑时间
与下滑的角度无关,故两条不同路径运动时间相等
(2)阶段,底部圆直径未见变化,沙堆倾角的不断增加,反映了漏下的沙子在表面上的堆积而没有整体向下滑动,说明由于倾角过小,处于表面层的沙子满足关系。 (3分)
阶段,底部圆直径与沙堆高度成正比变化,说明沙堆倾角保持不变,漏下的沙子沿表面向下滑动,表面层的沙子满足:,砂石间摩擦因数基本不变,沙堆倾角将维持在最大角 (3分)
(3) 设出现最小面积时,有 (1分)
(2分)
由体积公式
得 (1分)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