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一中2016届高三文综历史三模试题(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河南南阳一中2016届高三文综历史三模试题(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2016年春期南阳市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 第Ⅰ卷(140分)‎ 本试题卷为选择题与非选择两部分。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24.西汉海昏侯刘贺当过27天皇帝,后被辅政大臣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为由奏请太后废黜。这一事件说明当时 A.外戚宦官势力专权乱政 B.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制约 C.“天人感应”学说深入人心 D.分封诸侯威胁中央集权 ‎25.唐代官营手工业中广泛采用奴隶制和差役制,而宋代官营手工业对军匠和民匠原则上实行雇佣制。由此可见,宋代 A.官营和私营手工业竞争激烈 B.政府传统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C.手工作坊雇佣关系普遍存在 D.工匠的身份及地位有所变化 ‎26.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 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 ‎2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 A.沿用旧制,鲜有改革 B.赋役沉重,百姓困苦 C.单一税种,没有差等 D.统一征缴,耗时费力 ‎28.十九世纪后期,清政府驻外使臣发回的上奏主要是政治与外交内容,从1903年开始,驻外领事与商务委员会陆续从海外寄回了大量的商务报告。这种变化表明 A.列强经济侵略加深 B.传统经济政策变化 C.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实业救国已成共识 ‎29.有学者认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大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属于资产阶级,他们革命的动力不是为资产阶级争取利益,而是从帝制统治和列强的窥视下拯救中国。因此,他们也代表了深受列强欺凌之苦的民族资本家的心声。材料表明革命派 A.进行革命的目标不明确 B.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C.有民族民主革命的诉求 D.已成为知识分子代言人 ‎30.下面是不同时期人们对中国抗战的评价情况表。三种评价表述的共同主题是中国抗战的胜利 A.是中国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一次重塑 ‎ B.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是中国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D.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31.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认为:“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行了“利改税”和“调节税”制度,力图给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从实践上确定了经济改革的市场取向 ‎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大活跃商品经济 C.对外开放加速了经济模式的有效转型 ‎ D.改革初期“左”倾思想对经济有影响 ‎32.据记载,在古代雅典的市政广场上,有一座“纪名英雄墙,”其顶端竖立着十个青铜雕像,分别代表十个部落,墙身用作公告栏。有关城邦的事务诸如公民大会和各项法令预案等皆公告于此,供人们讨论,而后在公民大会上投票表决。同时,公民大会通过的法令都刻在石碑上,然后公布于广场之上。据此可判断出,当时雅典政治的基本特征包括 A.民主、公平 B.民主、法制 C.自由、公正 D.法制、公平 ‎33.19世纪30年代,力主改革的辉格党领袖、英国首相格雷要求国王册封50名改革派贵族进入上议院,以保证改革法案在上议院通过。但持保守态度的国王拒绝了这个请求。于是,辉格党政府集体辞职。这表明在英国政治生活中 A.改革派与保守派势均力敌 B.国王拥有否决议会的权力 C.贵族势力逐渐被削弱 D.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 ‎34.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 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35.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这揭示了 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B.经济危机爆发的最根本原因 C.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终极归宿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势在必行 第Ⅱ卷(160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0.(25分)社会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发展的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英国形成了自然经济瓦解、原始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建立的历史巨变,重商主义走向全盛。1759年,亚当·斯密首次提出“看不见的手”。1776年,他的《国富论》的出版是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高峰。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巅峰,也开始走向极限,国内出现了市场失灵和社会问题,国外自由贸易政策难以为继,于20世纪初期形成重重危机。20世纪前期,英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西方经济大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史上最严重危机的时代,英国经济政策“重返”国家干预,形成第二次大变革。20世纪70年代,英国面临的危机重重,1979年起,奉行新自由主义的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形成了“权力与资本”的第三次结盟,重点是“重返”自由经济,即“解放市场和压缩大政府”。历史再次相似,新自由主义政策进入高潮也物极必反。工党在1997年大选中获压倒性胜利上台执政12年,提出两个政策思想:市场社会主义和第三条道路(在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中谋求新平衡)。 ‎ ‎ ——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 材料二 ‎ 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现代英国四次经济政策变革的主要原因。 (13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在制度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并简要分析其影响。(12分) ‎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书中指出,各种内外因素对近代中国大变革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复杂的网络运动。如下示意图:‎ 请从现代化、革命化、边缘化、衰败化四种趋势中任选一种,根据示意图,结合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的相关史实,对其内涵、原因、相关事件加以分析说明。‎ ‎(二)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45—48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后赵国的羯族人石勒,认识到羯族力量有限,他重用“博涉经史”的汉人张宾为谋主,言听计从,下令胡人不得凌辱汉人,派官员到各地劝课农桑。他不识字,却喜欢听人讲经、诵读史书,虽在戎马倥偬之中,也不稍懈怠。他设立太学和郡国学,用儒家经学培养包括羯族将领子弟在内的人才,并建立秀才、孝廉试经之制。‎ 氐族建立的前秦国君主苻坚,对汉族寒门士人王猛主张“宰宁国以礼,治联邦以法”,十分欣赏与支持。他广修学宫,亲临太学考试学生经义优劣。他对博士王审说,朕一月之内三次亲临太学,发现人才,躬亲奖励。其目的在于,不使周公、孔子的微言大义在我手里失传,是不是可以追上汉武帝、汉光武帝了? ——摘编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石勒、苻坚改革的相似点。(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石勒、苻坚政策的积极作用。(9分)‎ ‎46.(15分)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主权权力的界限由全体成员通过契约组合的国家,对其每一个成员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的方式来推动和安排各个部分。社会公约赋予了政治体制对其成员的绝对权力,这种权力受到公意的指导时,形成了主权。公民对主权应当服从,但主权者不能给公民加以任何对于集体毫无用处的约束。主权的行为是合法的约定,以社会契约为基础、对一切人都是同等的、目的是为了化共的幸福、有公共的力量和最高权力作为保障。主权权力虽然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但不能超出公共约定的界限。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 ‎。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的主要观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此等论调”为何是真极大胆之创论?从中外民主思想的变化中,谈谈你对人类民主发展的认识。(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美西战争是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仅剩的在美洲和亚洲的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发动的一场战争。由于实力的悬殊,战争最终以西班牙的求和告终。12月10日,双方在巴黎签订和约。根据和约,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取得波多黎各和关岛等殖民地,还以2000万美元的代价取得对菲律宾的宗主权;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在古巴政府建立前由美国占领。战争期间,美国还趁机兼并夏威夷群岛,并占领具有军事价值的威克岛。‎ 材料二 越南战争(1955年—1975年),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越南共产党称抗美救国战争,为越南共和国(南越)及美国对抗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又称越共)的一场战争。美国于1961开始介入越战,在历时12之后,于1973年被迫从越南撤军。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美西战争与越南战争的性质。(6分)‎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两场战争对美国产生的影响。(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辜鸿铭(1856—1928),祖籍福建厦门,他精通英、法、德等9种语言,他将中国经典古籍《论语》、《中庸》、《大学》等译成英文,在清末民初的中书英译中最享盛誉。他“长于西学,而服膺古训”,独尊孔子,却又放荡不羁,敢讽慈禧“万寿无疆,百姓遭殃”,敢骂袁世凯为“贱种”。时人称他为“怪杰”。北大讲学时,学生印象最深的要算那条拖在他脑后的长辫子了,学生嘲笑他,他反唇相讥:“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 辜鸿铭认为,中华民族养成了一种重感情、求忠厚、温良恭俭让的君子风度,是主“王道”的文化。而欧美一味恃强,是主“霸道的文化”,终致“酿成千古未有之战祸,饱受夫创巨痛深之苦。”其解决办法还得仰靠中国文化。他还说:“忠信,笃敬,德也,此中国之所长也;大舰、巨炮、力也,此西洋各国之所长也。”正因为中国人讲求精神,所以辜鸿铭认为中国史永不衰老的民族。而欧洲人,由于缺乏精神生活,空虚无聊,经常处于“感情与理智”、“心肠与头脑”的冲突之中,面对严重民族危机,辜鸿铭强调:“所恃以御侮而救亡者,独有以德服人之一理而已”。辜鸿铭对中国士大夫的两种极端心理给予批评:“自来我中国士大夫夜郎自大,其贻讥外人固不足怪,惟今日慕欧化者,又何前倨而后恭也。” ——据马克锋《中国近代文化思与辩》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述辜鸿铭的文化观。(6分)‎ ‎(2)结合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简要评析辜鸿铭的文化观。(9分)‎ ‎2016年春期南阳市一中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 历史答案 ‎24—28 BDBBB 29—33 CCAAD 34—35BA ‎40.(25分)(1)原因: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出现的原因是英国首先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急需倾销工业品,其产品具有竞争优势;20世纪前期,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英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管控;1979年起,英国“重返”自由经济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危机,经济发展出现滞胀,大规模福利政策导致财政困难;1997年,工党提出“市场社会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的原因是自由主义对经济的发展作用有限,其他政党开始上台执政并提出新的政策。(13分) ‎ ‎(2)表现:政治制度创新: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总统共和制(民主共和制也可)。(4分);‎ 经济体制创新:1933年实行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4分) ‎ 影响:确立和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4分) ‎ ‎41(12分)‎ 趋势 内涵 原因 相关事件 权重分 现代化 经济上的机器化大生产,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启蒙。‎ 外部: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的传入;内部: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制度和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1.对内涵把握准确、全面。(4分)‎ ‎2.对原因的分析不偏离主题。(4分)‎ ‎3.围绕核心列举事件。(4分)‎ ‎4.根据考生所答要点的情况,分层次给分。‎ 革命化 社会矛盾激化,引发政府与民众及其他社会力量之间的暴力冲突。‎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本国封建统治的压迫。‎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 边缘化 中国成为半殖民地,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降低。‎ 外国资本主义获取特权、丧权辱国的外交。‎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战争及不平等条约。‎ 衰败化 传统经济遭到破坏,自然经济解体;贫穷落后。‎ 外国列强勒索赔款、倾销商品,输出资本;国内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的压制。‎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民族工业短暂发展。‎ ‎45.(15分)‎ ‎(1)重用汉族杰出士人;重视儒家学说和教育;重视人才的选拔、考核和官员素质。(6分)‎ ‎(2)传承了中原文化,扩大了儒学影响;拓宽了官员任用渠道,巩固了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9分)‎ ‎46.(15分)‎ ‎(1)主权权力的界限是共同体和其成员之间的约定;主权是受公意指导的;主权权力不能超出公共约定的界限;( 6分)‎ ‎(2)原因:政治,君主专制加强;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文化的专制;(6分)‎ ‎ 认识:民主发展历程艰难;追求民主是时代之潮流;民主建设需从国情出发等;( 3分)‎ ‎47.(15分))‎ ‎(1)美西战争:美西争夺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3分)‎ ‎ 越南战争:南北越争夺国家政权的内战(或越共领导的抗击美国的反侵略战争)(3分)‎ ‎(2)美西战争:初步展示了美国日益增强的国力;加强了美国在加勒比海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地位;为其扩大对拉丁美洲和中国的侵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4分)‎ ‎ 越南战争:是美国在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使美国在与苏联的对抗中逐渐由强转弱;迫使美国改变对华的政策,积极寻求与中国的合作;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等社会问题;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创伤;(5分)(答一个要点得2分,2个要点得4分,3个要点得5分)‎ ‎48.(共15分)‎ ‎(1)文化观:中国传统文化优于西方文化;巾国传统文化主“王道”,重精神,西方文化主“霸道”,重物质与技术;用巾国文化改造西方文化;用传统文化作为强国御侮之道;既反对顽固排外,又反对迷信欧化。(答出3个要点即可6分)‎ ‎(2)清末民初,政局动荡,列强侵凌,民族危机严重;在西方文明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严重危机;各种救国思潮先后登场,巾国思想界矛盾与冲突激烈。(4分,答出2点即可)作为传统文化的捍卫者,辜鸿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作出重大贡献,其文化观具有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的积极作用。(3分)但他反对西方文化,忽视西方工业文明的优势,一味强调精神至上,这对中国学习西方走近代化道路又具有消极作用。(2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