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省潍坊一中高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食重金属盐引起人体中毒,可喝大量的食盐水解毒
B.光纤通信使用的光缆主要成分是Si,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材料主要是SiO2
C.陶瓷、砖瓦、玻璃、水泥等,都是硅酸盐产品
D.钢铁制品和铜制品既能发生吸氧腐蚀又能发生析氢腐蚀
2.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
B.标况下,2.24LNO2分子总数小于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的CCl4中含有的C﹣Cl键数为0.4NA
D.6.8g液态KHSO4中含有0.1NA个阳离子
3.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X、Z同族,Y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Z、W单核离子均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B.W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Z
C.南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止2种
D.因为X的氢化物分子间有氢键,所以X的氢化物较Z的氢化物稳定
4.屠呦呦1971年发现、分离、提纯并用于治疟新药“青蒿素”,拯救了数千万人的生命.青蒿素分子结构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
B.青蒿素是芳香族化合物
C.青蒿素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D.青蒿素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解释都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操作
现象
结论解释
A
过量铁粉加稀硝酸充分反应,滴入KSCN溶液
产生红色溶液
稀HNO3将铁氧化成Fe3+
B
某实验小组从资料上获得信息:Fe3+可以氧化银单质.他们用这种方法清洗一批作了银镜反应的试管,配制了Fe3+浓度相同的FeCl3溶液和Fe2(SO4)3溶液,分别用于清洗实验.
用FeCl3溶液清洗比Fe2(SO4)3溶液清洗得干净
他们认为Fe3+氧化银单质的过程可能是一个可逆过程:Fe3++Ag⇌Fe2++Ag+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
溶液变浑浊
碳酸酸性强于苯酚,溶液中还有Na2CO3生成
D
相饱和碳酸钠溶液通过量CO2气体
产生沉淀
因为析出Na2CO3
A.A B.B C.C D.D
6.我国科学家在天然气脱硫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利用如图装置可发生反应:H2S+O2─H2O2+S↓.
已知甲池中发生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B.H+从甲池移向乙池
C.甲池中碳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Q+2H+﹣2e﹣=H2AQ
D.乙池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H2S+I3﹣═3I﹣+S↓+2H+
7.在某温度时,将n mol•L﹣1氨水滴入10mL 1.0mol•L﹣1盐酸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氨水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Kw=1.0×10﹣14 mol2•L﹣2
B.水的电离程度:b>c>a>d
C.b点:C(NH4+)>C(Cl﹣)>C(H+)>C(OH﹣)
D.25℃时NH4Cl水解常数为(n﹣1)×10﹣7 mol•L﹣1(用n表示)
二、必做部分
8.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Al与CuCl2溶液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红色物质附着于铝片表面
ⅱ.大量无色气体从红色物质表面逸出,放出大量的热
ⅲ.烧杯底部出现白色沉淀
(1)现象ⅰ中的红色物质是 .
(2)经检验现象ⅱ中的无色气体为氢气.
①甲认为Al与H+反应产生了氢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存在大量H+的原因 .
②氢气从红色物质表面逸出的原因是 .
(3)探究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
查阅资料:Cu+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Cu(NH3)2+(无色),该无色物质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
乙认为白色沉淀可能是CuCl,并通过实验证明其猜测正确,实验步骤如下:
a.取白色沉淀,充分洗涤;
b.向其中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
c.取其中一份无色溶液…
d.将另一份无色溶液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蓝色.
①步骤c的实验方案是 .
②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uCl溶于浓氨水的原因 .
(4)探究CuCl产生的原因.
①丙猜测可能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因为Cu具有 性.
②取Cu粉与1mol/L CuCl2溶液混合,无白色沉淀产生,丙再次分析Al与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改进实验方案,证明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改进之处是 .
9.低浓度SO2废气的处理是工业难题,目前常用的两种方法如下:
方法Ⅰ(图1):
(1)反应器中发生反应:3H2(g)+SO2(g)⇌H2S(g)+2H2O(g)
①H2S的稳定性比H2O (填“强”或“弱”),原因是 ,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
②S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T)、压强(P)的变化如图2所示,随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K的变化趋势是 .比较P1和P2的大小关系 ,请简述理由 .
(2)工业上先用二乙醇胺吸收H2S,然后在再生塔中加热分解重新获得H2S,主要目的是 .
(3)燃烧室内,1mol H2S气体完全燃烧生成固态硫磺及气态水,释放a kJ能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
方法Ⅱ(图4):
(4)Na2SO3溶液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是 .
(5)通过电解法可分离NaHSO3与Na2SO3混合物,实现Na2SO3的循环利用,示意图如图3:简述分离NaHSO3与Na2SO3混合物的原理 .
10.从古至今,铁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发生了巨大变化.
(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 (填字母
序号).
a.Fe b.FeO c.Fe3O4 d.Fe2O3
(2)现代利用铁的氧化物循环裂解水制氢气的过程如下图所示.整个过程与温度密切相关,当温度低于570℃时,Fe3O4(s)和CO(g)反应得到的产物是Fe(s)和CO2(g),阻碍循环反应的进行.
①已知:Fe3O4(s)+CO(g)⇌3FeO(s)+CO2(g)△H1═+19.3kJ•mol﹣1
3FeO(s)+H2O(g)⇌Fe3O4(s)+H2(g)△H2═﹣57.2kJ•mol﹣1
C(s)+CO2(g)⇌2CO(g)△H3═+172.4kJ•mol﹣1
铁氧化物循环裂解水制氢气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②下图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Fe3O4(s)和CO(g)反应达平衡时CO(g)的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i.反应Fe3O4(s)+4CO(g)⇌3Fe(s)+4CO2(g)△H 0(填“>”、“<”或“=”),理
由是 .
ii.随温度升高,反应Fe3O4(s)+CO(g)⇌3FeO(s)+CO2(g)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是 ;104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是 .
(3)①古老而神奇的蓝色染料普鲁士蓝的合成方法如下:
复分解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如今基于普鲁士蓝合成原理可检测食品中CN﹣,方案如下:
若试纸变蓝则证明食品中含有CN﹣,请解释检测时试纸中FeSO4的作用 .
三、选考题【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11.水处理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根据水中Ca2+、Mg2+的多少,把天然水分为硬水和软水,硬水必须经过软化才能使用.
①硬水软化的方法通常有 、 和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树脂使用了一段时间后,逐渐由NaR型变为CaR2(或MgR2)型,而失去交换能力.把CaR2(或MgR2)型树脂置于 中浸泡一段时间,便可再生.
②当洗涤用水硬度较大时,洗衣粉与肥皂相比, 洗涤效果较好,原因是 .
(2)工业上常用绿矾做混凝剂除去天然水中含有的悬浮物和胶体,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要将待处理的水pH调到9左右,再加入绿矾.请解释这一做法的原因: .(用必要的离子方程式和文字描述).
(3)最近我国某地苯胺大量泄漏于生活饮用水的河道中,当地采取的应急措施之一是向河水中撒入大量的活性炭,活性炭的作用是 .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12.已知 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的周期数等于其主族序数,B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snnpn,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E是第四周期的p区元素且最外层只有2对成对电子,F元素的基态原子第四能层只有一个电子,其它能层均已充满电子.
(1)基态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 .
(2)B、C、D三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3)BD32﹣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为 杂化;CA4+的空间构型为 (用文字描述).
(4)1mol BC﹣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 NA.
(5)D、E元素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 (填化学式),理由是 .
(6)C、F两元素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C原子的配位数是 .若相邻C原子和F原子间的距离为a cm,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 g/cm3(用含a、NA的符号表示).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13.有机化合物N是合成药物洛索洛芬钠(治疗关节炎)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R、R′、R″、R1、R2、R3、R4均为烃基)
ⅰ.RCNRCOOH
ⅱ.R′CH=CHR″R′COOH+R″COOH
ⅲ.
(1)B的化学名称是 .
(2)D能使溴水褪色,其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D的结构简式为 .
(3)已知烃A的一元取代产物只有一种,A的结构简式为 .
(4)C→E的反应试剂和条件是 .
(5)G的结构简式为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乙二酸>G>M
b.B→D→F均为取代反应
c.H能发生加聚、缩聚反应
(7)M→N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16年山东省潍坊一中高考化学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食重金属盐引起人体中毒,可喝大量的食盐水解毒
B.光纤通信使用的光缆主要成分是Si,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材料主要是SiO2
C.陶瓷、砖瓦、玻璃、水泥等,都是硅酸盐产品
D.钢铁制品和铜制品既能发生吸氧腐蚀又能发生析氢腐蚀
【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分析】A.食盐水不能解重金属盐中毒;
B.二氧化硅具有对光良好的全反射作用,Si为常见的半导体材料;
C.陶瓷、砖瓦、玻璃、水泥的主要成分均为硅酸盐;
D.铜制品不能发生析氢腐蚀.
【解答】解:A.食盐水不能解重金属盐中毒,则误食重金属盐引起人体中毒,可喝大量的牛奶、豆浆等解毒,故A错误;
B.二氧化硅具有对光良好的全反射作用,Si为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则光纤通信使用的光缆主要成分是SiO2,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材料主要是Si,故B错误;
C.陶瓷、砖瓦、玻璃、水泥的主要成分均为硅酸盐,则都是硅酸盐产品,故C正确;
D.铜制品不能发生析氢腐蚀,则钢铁制品既能发生吸氧腐蚀又能发生析氢腐蚀,故D错误;
故选C.
2.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
B.标况下,2.24LNO2分子总数小于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的CCl4中含有的C﹣Cl键数为0.4NA
D.6.8g液态KHSO4中含有0.1NA个阳离子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氯气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即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据此解答即可;
B.二氧化氮自身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二氮,据此解答即可;
C.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据此解答即可;
D.液体KHSO4,只能电离出钾离子,不能电离出氢离子,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A.氯气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2.24L氯气不能完全转化,转移电子数小于0.1mol,故A错误;
B.NO2发生反应:2NO2⇌N2O4,所以2.24LNO2分子总数小于0.1NA,故B正确;
C.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状态,即2.24L的四氯化碳不是0.1mol,故C错误;
D.6.8g液态KHSO4的物质的量=0.05mol,液体KHSO4,只能电离出钾离子,不能电离出氢离子,故有0.05NA个阳离子,故D错误,
故选B.
3.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X、Z同族,Y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Z、W单核离子均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B.W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Z
C.南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止2种
D.因为X的氢化物分子间有氢键,所以X的氢化物较Z的氢化物稳定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则核外各电子层的电子分别为2、6,应为O元素,X、Z同主族,则Z为S元素,W为短周期元素,而且W的原子序数大于S,所以W为Cl元素,Y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则Y为Na元素,结合元素的性质及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该题.
【解答】解: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则核外各电子层的电子分别为2、6,应为O元素,X、Z同主族,则Z为S元素,W为短周期元素,而且W的原子序数大于S,所以W为Cl元素,Y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则Y为Na元素.
A、HCl为强酸,Cl﹣不水解,故A错误;
B、C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S,不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不能判断酸性强弱,故B错误;
C、X、Y、Z分别为X为O、Na、S,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由Na2SO3、Na2SO4、Na2S2O3等,故C正确;
D、氢化物的稳定性与共价键有关,与氢键无关,O﹣H键能大于H﹣S键能,所以H2O的稳定性大于H2S,故D错误.
故选C.
4.屠呦呦1971年发现、分离、提纯并用于治疟新药“青蒿素”,拯救了数千万人的生命.青蒿素分子结构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
B.青蒿素是芳香族化合物
C.青蒿素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D.青蒿素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A.根据结构简式确定分子式;
B.含有苯环的有机物是芳香族化合物;
C.含有酯基、卤原子、肽键的有机物能发生水解反应;
D.碳碳不饱和键、醛基、连接苯环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解答】解:A.根据结构简式确定分子式为C15H22O5,故A正确;
B.含有苯环的有机物是芳香族化合物,该有机物不含苯环,所以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故B错误;
C.含有酯基、卤原子、肽键的有机物能发生水解反应,该分子中含有酯基,所以能发生水解反应,故C正确;
D.碳碳不饱和键、醛基、连接苯环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该分子中不含碳碳不饱和键、醛或连接苯环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结构,所以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D正确;
故选B.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解释都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操作
现象
结论解释
A
过量铁粉加稀硝酸充分反应,滴入KSCN溶液
产生红色溶液
稀HNO3将铁氧化成Fe3+
B
某实验小组从资料上获得信息:Fe3+可以氧化银单质.他们用这种方法清洗一批作了银镜反应的试管,配制了Fe3+浓度相同的FeCl3溶液和Fe2(SO4)3溶液,分别用于清洗实验.
用FeCl3溶液清洗比Fe2(SO4)3溶液清洗得干净
他们认为Fe3+氧化银单质的过程可能是一个可逆过程:Fe3++Ag⇌Fe2++Ag+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
溶液变浑浊
碳酸酸性强于苯酚,溶液中还有Na2CO3生成
D
相饱和碳酸钠溶液通过量CO2气体
产生沉淀
因为析出Na2CO3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A.过量铁粉,反应生成亚铁离子;
B.氯化银的溶解度比硫酸银的小;
C.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D.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的小.
【解答】解:A.过量铁粉,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故A错误;
B.氯化银的溶解度比硫酸银的小,Fe3++Ag⇌Fe2++Ag+,FeCl3溶液中的氯离子能使平衡向右移动,故B正确;
C.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钠碱性较强,能与苯酚反应,故C错误;
D.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的小,析出碳酸氢钠,故D错误.
故选B.
6.我国科学家在天然气脱硫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利用如图装置可发生反应:H2S+O2─H2O2+S↓.
已知甲池中发生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B.H+从甲池移向乙池
C.甲池中碳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Q+2H+﹣2e﹣=H2AQ
D.乙池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H2S+I3﹣═3I﹣+S↓+2H+
【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分析】A、装置是原电池装置,据此确定能量变化情况;
B、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
C、甲池中碳棒是正极,该电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D、在乙池中,硫化氢失电子生成硫单质,碘单质得电子生成I﹣,据物质的变化确定发生的反应.
【解答】解:A、装置的是原电池装置,根据图中信息知道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错误;
B、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甲池中碳棒是正极,所以氢离子从乙池移向甲池,故B错误;
C、甲池中碳棒是正极,该电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AQ+2H++2e﹣=H2AQ,故C错误;
D、在乙池中,硫化氢失电子生成硫单质,碘单质得电子生成I﹣,发生的反应为H2S+I3﹣═3I﹣+S↓+2H+,故D正确.
故选D.
7.在某温度时,将n mol•L﹣1氨水滴入10mL 1.0mol•L﹣1盐酸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氨水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Kw=1.0×10﹣14 mol2•L﹣2
B.水的电离程度:b>c>a>d
C.b点:C(NH4+)>C(Cl﹣)>C(H+)>C(OH﹣)
D.25℃时NH4Cl水解常数为(n﹣1)×10﹣7 mol•L﹣1(用n表示)
【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分析】A.根据图象可知,a点时溶液温度小于25℃,则水的离子积小于1.0×10﹣14 mol2•L﹣2;
B.b点时溶液温度最高,说明氨水与盐酸恰好反应,则b点溶质为氯化铵,铵根离子促进了水的电离,则此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由于d点溶液pH未知,则无法判断a、d两点水的电离程度大小;
C.该关系c(NH4+)>c(Cl﹣)>c(H+)>c(OH﹣)不满足电荷守恒;
D.25℃时溶液的pH=7,则c(H+)=c(OH﹣)=10﹣7 mol•L﹣1,c(NH4+)=c(Cl﹣)=0.5mol/L,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NH3•H2O)=(0.5n﹣0.5)mol/L,然后结合铵根离子的水解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
【解答】解:A.水的离子积与温度有关,a点时溶液温度小于25℃,则水的离子积Kw<1.0×10﹣14 mol2•L﹣2,故A错误;
B.b点溶液温度最高,说明此时两溶液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铵根离子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则a、d两点都抑制了水的电离,则b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由于d点混合液的pH不知,则无法判断a、d两点水的电离程度大小,故B错误;
C.b点时溶液的pH<7,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Cl﹣)>c(NH4+),溶液中正确的离子浓度大小为:c(Cl﹣)>c(NH4+)>c(H+)>c(OH﹣),故C错误;
D.根据图象可知,25℃时溶液的pH=7,则:c(H+)=c(OH﹣)=10﹣7 mol•L﹣1,c(NH4+)=c(Cl﹣)=0.5mol/L,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NH3•H2O)=(0.5n﹣0.5)mol/L,则25℃时NH4Cl水解常数为:K==(n﹣1)×10﹣7,故D正确;
故选D.
二、必做部分
8.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Al与CuCl2溶液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红色物质附着于铝片表面
ⅱ.大量无色气体从红色物质表面逸出,放出大量的热
ⅲ.烧杯底部出现白色沉淀
(1)现象ⅰ中的红色物质是 Cu .
(2)经检验现象ⅱ中的无色气体为氢气.
①甲认为Al与H+反应产生了氢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存在大量H+的原因 Cu2++2H2O⇌Cu(OH)2+2H+ .
②氢气从红色物质表面逸出的原因是 Cu和Al在酸性条件下形成原电池,Cu为正极,H+在正极表面得电子生成氢气 .
(3)探究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
查阅资料:Cu+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Cu(NH3)2+(无色),该无色物质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
乙认为白色沉淀可能是CuCl,并通过实验证明其猜测正确,实验步骤如下:
a.取白色沉淀,充分洗涤;
b.向其中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
c.取其中一份无色溶液…
d.将另一份无色溶液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蓝色.
①步骤c的实验方案是 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再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
②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uCl溶于浓氨水的原因 CuCl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CuCl(s)⇌Cu+(aq)+Cl﹣(aq),加入浓氨水,浓氨水与Cu+反应生成Cu(NH3)2+,Cu+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促进CuCl溶解 .
(4)探究CuCl产生的原因.
①丙猜测可能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因为Cu具有 还原 性.
②取Cu粉与1mol/L CuCl2溶液混合,无白色沉淀产生,丙再次分析Al与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改进实验方案,证明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改进之处是 加热 .
【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分析】(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后面的金属,铝和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
(2)①氯化铜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溶液显酸性;
②氯置换出铜附着在铝表面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反应,铜做负极,溶液中氢离子在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
(3)①依据实验步骤可知步骤d是验证Cu+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Cu(NH3)2+(无色),该无色物质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所以步骤c是验证白色沉淀可能是CuCl,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氯离子;
②氯化亚铜白色沉淀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加入浓氨水会和亚铜离子形成Cu(NH3)2+(无色),平衡正向进行促进沉淀溶解;
(4)①若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元素化合价分析可知铜化合价0价变化为+1价,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做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②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过程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反应过程非常大量热量,证明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CuCl,可以加热观察是否生成白色沉淀.
【解答】解:(1)铝的活泼些大于铜,和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铝表面析出红色的铜,
故答案为:Cu;
(2)①氯化铜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溶液显酸性,CuCl2+2H2O⇌Cu(OH)2+2HCl,溶液中存在大量H+的原因是因为水解生成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H2O⇌Cu(OH)2+2H+,
故答案为:Cu2++2H2O⇌Cu(OH)2+2H+;
②氯置换出铜附着在铝表面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反应,铜做负极,溶液中氢离子在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反应为2H++2e﹣=H2↑,
故答案为:Cu和Al在酸性条件下形成原电池,Cu为正极,H+在正极表面得电子生成氢气;
(3)①依据实验步骤可知步骤d是验证Cu+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Cu(NH3)2+(无色),该无色物质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所以步骤c是验证白色沉淀可能是CuCl,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氯离子,步骤c的实验方案是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再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生成白色沉淀判断氯离子的存在,
故答案为: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再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②氯化亚铜白色沉淀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加入浓氨水会和亚铜离子形成Cu(NH3)2+(无色),平衡正向进行促进沉淀溶解,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uCl溶于浓氨水的原因是:CuCl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CuCl(s)⇌Cu+(aq)+Cl﹣(aq),加入浓氨水,浓氨水与Cu+反应生成Cu(NH3)2+,Cu+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促进CuCl溶解,
故答案为:CuCl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CuCl(s)⇌Cu+(aq)+Cl﹣(aq),加入浓氨水,浓氨水与Cu+反应生成Cu(NH3)2+,Cu+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促进CuCl溶解;
(4)①若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元素化合价分析可知铜化合价0价变化为+1价,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做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铜表现的是还原性,
故答案为:还原;
②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过程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反应过程非常大量热量,证明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CuCl,可以加热观察是否生成白色沉淀,若加热出现沉淀说明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若不出现沉淀说明Cu与CuCl2溶液不能反应生成了CuCl,
故答案为:加热.
9.低浓度SO2废气的处理是工业难题,目前常用的两种方法如下:
方法Ⅰ(图1):
(1)反应器中发生反应:3H2(g)+SO2(g)⇌H2S(g)+2H2O(g)
①H2S的稳定性比H2O 弱 (填“强”或“弱”),原因是 氧和硫元素处于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
②S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T)、压强(P)的变化如图2所示,随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K的变化趋势是 减小 .比较P1和P2的大小关系 P2>P1 ,请简述理由 当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3H2(g)+SO2(g)⇌H2S(g)+2H2O(g)平衡正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 .
(2)工业上先用二乙醇胺吸收H2S,然后在再生塔中加热分解重新获得H2S,主要目的是 富集H2S(获得高浓度H2S) .
(3)燃烧室内,1mol H2S气体完全燃烧生成固态硫磺及气态水,释放a kJ能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S(g)+O2(g)=2S(s)+2H2O(g)△H=﹣2a kJ/mol .
方法Ⅱ(图4):
(4)Na2SO3溶液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SO3+SO2+H2O=2NaHSO3 .
(5)通过电解法可分离NaHSO3与Na2SO3混合物,实现Na2SO3的循环利用,示意图如图3:简述分离NaHSO3与Na2SO3混合物的原理 阳极2H2O﹣4e﹣=4H++O2↑,c(H+)增大,H+由a室经阳离子交换膜进入b室,H+与SO32﹣结合生成HSO3﹣,Na2SO3转化为NaHSO3.阴极2H+﹣2e﹣=H2↑,导致HSO3﹣⇌H++SO32﹣正向移动,Na+从b室进入c室,NaHSO3转化为Na2SO3 .
【考点】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分析】(1)①分子晶体的稳定性与中心原子的非金属性有关,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
②平衡常数指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3H2(g)+SO2(g)⇌H2S(g)+2H2O(g),随着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硫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化学平衡常数K的变化趋势是减小,比较P1和P2的大小关系,需当温度一定时进行比较;
(2)工业上先用二乙醇胺吸收H2S,然后在再生塔中加热分解重新获得H2S,主要目的是去除杂质,获得高浓度H2S;
(3)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写出热化学方程式,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的焓变;
(4)Na2SO3水溶液吸收SO2生成酸式盐NaHSO3;
(5)电解法可分离NaHSO3与Na2SO3混合物,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生成氧气,氢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亚硫酸氢根离子,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导致HSO3﹣⇌H++SO32﹣正向移动,NaHSO3转化为Na2SO3.
【解答】解:(1)①氧和硫元素处于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所以稳定性:H2O>H2S,
故答案为:弱;氧和硫元素处于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
②3H2(g)+SO2(g)⇌H2S(g)+2H2O(g),二氧化硫为反应物,图示压强一定,随温度升高,二氧化硫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所以化学平衡常数K的变化趋势是减小,当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3H2(g)+SO2(g)⇌H2S(g)+2H2O(g)平衡正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从图示可知,同温度下,P2的SO2的转化率增大,所以P2>P1,
故答案为:减小;P2>P1;当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3H2(g)+SO2(g)⇌H2S(g)+2H2O(g)平衡正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
(2)生成的硫化氢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二乙醇胺能吸收H2S,不吸收水蒸气,然后在再生塔中加热分解重新获得H2S,主要目的是富集H2S(获得高浓度H2S),
故答案为:富集H2S(获得高浓度H2S);
(3)1mol H2S气体完全燃烧生成固态硫磺及气态水,释放a kJ能量,2mol H2S气体完全燃烧生成固态硫磺及气态水,释放2akJ能量,放热,△H<0,所以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H2S(g)+O2(g)=2S(s)+2H2O(g)△H=﹣2akJ/mol,
故答案为:2H2S(g)+O2(g)=2S(s)+2H2O(g)△H=﹣2akJ/mol;
(4)Na2SO3水溶液吸收SO2生成NaHSO3,反应为Na2SO3+SO2+H2O=2NaHSO3,故答案为:Na2SO3+SO2+H2O=2NaHSO3;
(5)通过电解法可分离NaHSO3与Na2SO3混合物,阳极2H2O﹣4e﹣=4H++O2↑,c(H+)增大,H+由a室经阳离子交换膜进入b室,H+与SO32﹣结合生成HSO3﹣,Na2SO3转化为NaHSO3.阴极2H+﹣2e﹣=H2↑,导致HSO3﹣⇌H++SO32﹣正向移动,Na+从b室进入c室,NaHSO3转化为Na2SO3,实现Na2SO3的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阳极2H2O﹣4e﹣=4H++O2↑,c(H+)增大,H+由a室经阳离子交换膜进入b室,H+与SO32﹣结合生成HSO3﹣,Na2SO3转化为NaHSO3.阴极2H+﹣2e﹣=H2↑,导致HSO3﹣⇌H++SO32﹣正向移动,Na+从b室进入c室,NaHSO3转化为Na2SO3.
10.从古至今,铁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发生了巨大变化.
(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 c (填字母
序号).
a.Fe b.FeO c.Fe3O4 d.Fe2O3
(2)现代利用铁的氧化物循环裂解水制氢气的过程如下图所示.整个过程与温度密切相关,当温度低于570℃时,Fe3O4(s)和CO(g)反应得到的产物是Fe(s)和CO2(g),阻碍循环反应的进行.
①已知:Fe3O4(s)+CO(g)⇌3FeO(s)+CO2(g)△H1═+19.3kJ•mol﹣1
3FeO(s)+H2O(g)⇌Fe3O4(s)+H2(g)△H2═﹣57.2kJ•mol﹣1
C(s)+CO2(g)⇌2CO(g)△H3═+172.4kJ•mol﹣1
铁氧化物循环裂解水制氢气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C(s)+H2O(g)═H2(g)+CO(g)△H═+134.5kJ•mol﹣1 .
②下图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Fe3O4(s)和CO(g)反应达平衡时CO(g)的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i.反应Fe3O4(s)+4CO(g)⇌3Fe(s)+4CO2(g)△H < 0(填“>”、“<”或“=”),理
由是 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升高,CO的体积百分含量增大,可逆反应Fe3O4(s)+4CO(g)⇌3Fe(s)+4CO2(g)逆向移动,故△H<0 .
ii.随温度升高,反应Fe3O4(s)+CO(g)⇌3FeO(s)+CO2(g)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是 增大 ;104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是 4 .
(3)①古老而神奇的蓝色染料普鲁士蓝的合成方法如下:
复分解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是 3[Fe(CN)6]4﹣+4Fe3+═Fe4[Fe(CN)6]3↓ .
②如今基于普鲁士蓝合成原理可检测食品中CN﹣,方案如下:
若试纸变蓝则证明食品中含有CN﹣,请解释检测时试纸中FeSO4的作用 碱性条件下,Fe2+与CN﹣结合生成[Fe(CN)6]4﹣;Fe2+被空气中O2氧化生成Fe3+,[Fe(CN)6]4﹣与Fe3+反应生成普鲁士蓝使试纸显蓝色 .
【考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
【分析】(1)天然磁石成分为四氧化三铁;
(2)①Ⅰ.Fe3O4(s)+CO(g)⇌3FeO(s)+CO2(g)△H1═+19.3kJ•mol﹣1
Ⅱ.3FeO(s)+H2O(g)⇌Fe3O4(s)+H2(g)△H2═﹣57.2kJ•mol﹣1
Ⅲ.C(s)+CO2(g)⇌2CO(g)△H3═+172.4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计算Ⅰ+Ⅱ+Ⅲ得到铁氧化物循环裂解水制氢气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i.图象分析可知,随温度升高CO体积分数增大,说明达到平衡状态后,升温平衡逆向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ii.高于570°C,随温度升高,反应Fe3O4(s)+CO(g)⇌3FeO(s)+CO2(g)平衡正向进行,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增大,结合三行计算列式计算得到平衡浓度,平衡常数K=;
(3)①[Fe(CN)6]4﹣和Fe3+反应生成Fe4[Fe(CN)6]3蓝色沉淀;
②若试纸变蓝则证明食品中含有CN﹣,Fe2+与CN﹣结合生成[Fe(CN)6]4﹣;Fe2+被空气中O2氧化生成Fe3+;[Fe(CN)6]4﹣ 与Fe3+反应生成普鲁士蓝使试纸显蓝色.
【解答】解:(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磁铁成分主要是四氧化三铁,选c,
故答案为:c;
(2)①Ⅰ.Fe3O4(s)+CO(g)⇌3FeO(s)+CO2(g)△H1═+19.3kJ•mol﹣1
Ⅱ.3FeO(s)+H2O(g)⇌Fe3O4(s)+H2(g)△H2═﹣57.2kJ•mol﹣1
Ⅲ.C(s)+CO2(g)⇌2CO(g)△H3═+172.4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计算Ⅰ+Ⅱ+Ⅲ得到铁氧化物循环裂解水制氢气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s)+H2O(g)═H2(g)+CO(g)△H═+134.5 kJ•mol﹣1 ,
故答案为:C(s)+H2O(g)═H2(g)+CO(g)△H═+134.5 kJ•mol﹣1 ;
②i.当温度低于570℃时,Fe3O4(s)和CO(g)反应得到的产物是Fe(s)和CO2(g),阻碍循环反应的进行,图象分析可知,随温度升高CO体积分数增大,说明达到平衡状态后,升温平衡逆向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
故答案为:<;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升高,CO的体积百分含量增大,可逆反应Fe3O4(s)+4CO(g)⇌3Fe(s)+4CO2(g) 逆向移动,故△H<0;
ii.高于570°C,随温度升高,反应Fe3O4(s)+CO(g)⇌3FeO(s)+CO2(g)平衡正向进行,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增大,1040℃时CO体积分数为20%,结合三行计算列式计算得到平衡浓度,设起始浓度CO为1mol/L,消耗CO浓度为x
Fe3O4(s)+CO(g)⇌3FeO(s)+CO2(g)
起始量(mol/L) 1 0
变化量(mol/L) x x
平衡量(mol/L) 1﹣x x
=20%
x=0.8mol/L
K==4,
故答案为:增大; 4;
(3)①[Fe(CN)6]4﹣和Fe3+反应生成Fe4[Fe(CN)6]3蓝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CN)6]4﹣+4Fe3+═Fe4[Fe(CN)6]3↓,
故答案为:3[Fe(CN)6]4﹣+4Fe3+═Fe4[Fe(CN)6]3↓;
②基于普鲁士蓝合成原理可检测食品中CN﹣,碱性条件下,Fe2+与CN﹣结合生成[Fe(CN)6]4﹣;Fe2+被空气中O2氧化生成Fe3+;[Fe(CN)6]4﹣ 与Fe3+反应生成普鲁士蓝使试纸显蓝色,
故答案为:碱性条件下,Fe2+与CN﹣结合生成[Fe(CN)6]4﹣;Fe2+被空气中O2氧化生成Fe3+;[Fe(CN)6]4﹣ 与Fe3+反应生成普鲁士蓝使试纸显蓝色.
三、选考题【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11.水处理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根据水中Ca2+、Mg2+的多少,把天然水分为硬水和软水,硬水必须经过软化才能使用.
①硬水软化的方法通常有 热煮沸法 、 药剂法 和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树脂使用了一段时间后,逐渐由NaR型变为CaR2(或MgR2)型,而失去交换能力.把CaR2(或MgR2)型树脂置于 5%﹣8%的食盐水 中浸泡一段时间,便可再生.
②当洗涤用水硬度较大时,洗衣粉与肥皂相比, 洗衣粉 洗涤效果较好,原因是 肥皂易与Ca2+,Mg2+生成沉淀 .
(2)工业上常用绿矾做混凝剂除去天然水中含有的悬浮物和胶体,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要将待处理的水pH调到9左右,再加入绿矾.请解释这一做法的原因: Fe2+在碱性条件下易被氧化成Fe3+,进而水解生成Fe(OH)胶体,起到较好的混凝作用,4Fe2++O2+2H2O+8OH﹣=4Fe(OH)3(胶体) .(用必要的离子方程式和文字描述).
(3)最近我国某地苯胺大量泄漏于生活饮用水的河道中,当地采取的应急措施之一是向河水中撒入大量的活性炭,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附泄漏在河水中的有机物 .
【考点】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
【分析】(1)①硬水软化的方法通常有①热煮沸法②药剂软化法③蒸馏法④离子交换法⑤电渗析法⑥离子膜电解法;
用磺化煤(NaR)作离子交换剂:2NaR+Ca2+=CaR2+2Na+,2NaR+Mg2+=MgR2+2Na+,用5%﹣8%的食盐水浸泡可使失去软化能力的磺化煤再生:CaR2+2Na+=2NaR+Ca2+,MgR2+2Na+=2NaR+Mg2+;
②肥皂易与Ca2+,Mg2+生成沉淀,洗涤效果不好;
(2)由于FeSO4•7H2O溶于水后显酸性,而Fe2+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被氧化成Fe3+,所以要将pH调到9左右,变成效果更好的三价铁离子;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1)①硬水软化的方法通常有①热煮沸法②药剂软化法③蒸馏法④离子交换法⑤电渗析法⑥离子膜电解法;用磺化煤(NaR)作离子交换剂:2NaR+Ca2+=CaR2+2Na+,2NaR+Mg2+=MgR2+2Na+,用5%﹣8%的食盐水浸泡可使失去软化能力的磺化煤再生:CaR2+2Na+=2NaR+Ca2+,MgR2+2Na+=2NaR+Mg2+;
故答案为:热煮沸法;药剂法;5%﹣8%的食盐水;
②肥皂易与Ca2+,Mg2+生成硬脂酸钙、硬脂酸镁沉淀,洗涤效果不好,洗衣粉不与Ca2+,Mg2+生成沉淀,洗涤效果较好,
故答案为:洗衣粉;肥皂易与Ca2+,Mg2+生成沉淀;
(2)Fe2+在碱性条件下易被氧化成Fe3+,进而水解生成Fe(OH)胶体,起到较好的混凝作用,发生的离子反应为4Fe2++O2+2H2O+8OH﹣=4Fe(OH)3(胶体),
故答案为:Fe2+在碱性条件下易被氧化成Fe3+,进而水解生成Fe(OH)胶体,起到较好的混凝作用,4Fe2++O2+2H2O+8OH﹣=4Fe(OH)3(胶体);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泄露在河水中的有机物,故答案为:吸附泄漏在河水中的有机物.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12.已知 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的周期数等于其主族序数,B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snnpn,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E是第四周期的p区元素且最外层只有2对成对电子,F元素的基态原子第四能层只有一个电子,其它能层均已充满电子.
(1)基态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 .
(2)B、C、D三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N>O>C (用元素符号表示)
(3)BD32﹣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为 sp2 杂化;CA4+的空间构型为 正四面体 (用文字描述).
(4)1mol BC﹣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 2 NA.
(5)D、E元素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H2O > H2Se (填化学式),理由是 H2O中共价键的键能高于H2Se .
(6)C、F两元素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Cu3N ,C原子的配位数是 6 .若相邻C原子和F原子间的距离为a cm,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 g/cm3(用含a、NA的符号表示).
【考点】晶胞的计算;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A的周期数等于其主族序数,应为H元素,B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snnpn,n=2,应为C元素,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应为O元素,则C为N元素,E是第四周期的p区元素且最外层只有2对成对电子,应为Se元素,F元素的基态原子第四能层只有一个电子,其它能层均已充满电子,为Cu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的周期数等于其主族序数,应为H元素,B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snnpn,n=2,应为C元素,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应为O元素,则C为N元素,E是第四周期的p区元素且最外层只有2对成对电子,应为Se元素,F元素的基态原子第四能层只有一个电子,其它能层均已充满电子,为Cu元素,
(1)由以上分析可知E为Se元素,最外层有6个电子,价电子排布图为,故答案为:;
(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由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由于O原子核外价电子排布式2s22p4,而N原子核外价电子排布式2s22p3,2p亚层属于半充满的稳定结构,难失去一个电子,因此第一电离能较大的为N元素,则顺序为N>O>C,故答案为:N>O>C;
(3)CO32﹣中心原子形成3个σ键,孤电子对数为=0,杂化轨道的类型为sp2,NH4+中心原子形成4个σ键,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故答案为:sp2;正四面体;
(4)CN﹣与N2为等电子体,含有C≡N键,则1mol BC﹣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2NA,故答案为:2;
(5)非金属性O>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键能越大,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则H2O>H2Se,故答案为:H2O;H2Se;H2O中共价键的键能高于H2Se;
(6)由晶胞结构可知,N原子位于定点,个数为8×=1,Cu位于棱,个数为12×=3,则化学式为Cu3N,晶胞中位于定点和棱心的位置最近,则N原子的配位数是6,
若相邻C原子和F原子间的距离为a cm,则边长为2acm,晶胞的体积为8a3cm3,晶胞的质量为g,则密度为g/cm3=g/cm3,
故答案为:Cu3N; 6;.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13.有机化合物N是合成药物洛索洛芬钠(治疗关节炎)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R、R′、R″、R1、R2、R3、R4均为烃基)
ⅰ.RCNRCOOH
ⅱ.R′CH=CHR″R′COOH+R″COOH
ⅲ.
(1)B的化学名称是 1,3﹣丁二烯 .
(2)D能使溴水褪色,其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D的结构简式为 Cl﹣CH2﹣CH=CH﹣CH2﹣Cl .
(3)已知烃A的一元取代产物只有一种,A的结构简式为 .
(4)C→E的反应试剂和条件是 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 .
(5)G的结构简式为 HOOC﹣CH2CH2CH2CH2﹣COOH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
a.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乙二酸>G>M
b.B→D→F均为取代反应
c.H能发生加聚、缩聚反应
(7)M→N的化学方程式为 .
【考点】有机物的推断.
【分析】E发生氧化反应得到G,结构G的分子式可知E为环烯,A的分子式为C6H12,其一元取代产物只有一种,则A的结构简式为,C为,E为,G为HOOC﹣CH2CH2CH2CH2﹣COOH,M为C2H5OOC﹣CH2CH2CH2CH2﹣COOC2H5,M发生信息iii中的取代反应生成N为.由B系列转化得到G,可知B与溴发生1,4﹣加成生成D为Cl﹣CH2﹣CH=CH﹣CH2﹣Cl,D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为NC﹣CH2﹣CH=CH﹣CH2﹣CN,F发生水解反应生成H为HOOC﹣CH2﹣CH=CH﹣CH2﹣COOH,H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G,据此答题.
【解答】解:E发生氧化反应得到G,结构G的分子式可知E为环烯,A的分子式为C6H12,其一元取代产物只有一种,则A的结构简式为,C为,E为,G为HOOC﹣CH2CH2CH2CH2﹣COOH,M为C2H5OOC﹣CH2CH2CH2CH2﹣COOC2H5,M发生信息iii中的取代反应生成N为.由B系列转化得到G,可知B与溴发生1,4﹣加成生成D为Cl﹣CH2﹣CH=CH﹣CH2﹣Cl,D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为NC﹣CH2﹣CH=CH﹣CH2﹣CN,F发生水解反应生成H为HOOC﹣CH2﹣CH=CH﹣CH2﹣COOH,H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G.
(1)B的化学名称是1,3﹣丁二烯,故答案为:1,3﹣丁二烯;
(2)D的结构简式为:Cl﹣CH2﹣CH=CH﹣CH2﹣Cl,故答案为:Cl﹣CH2﹣CH=CH﹣CH2﹣Cl;
(3)A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4)C→E发生卤代烃消去反应,反应试剂和条件是: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
故答案为: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
(5)G的结构简式为:HOOC﹣CH2CH2CH2CH2﹣COOH,故答案为:HOOC﹣CH2CH2CH2CH2﹣COOH;
(6)a.G中烃基较大,溶解性小于乙二酸的,M属于酯,难溶于水,故a之间;
b.B→D属于加成反应,故b错误;
c.H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含有2个羧基,能发生缩聚反应,故c正确,
故选:ac;
(7)M→N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2016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