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题(附答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题(附答案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 第一部分(共23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周庄古镇是江南水乡一颗璀灿的明珠,是东方的“威尼斯”。她清纯、娟秀、古典、精美,充满A(古老 古朴)的风情和现代生活的韵zhì( )。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yōu( )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lán( )的光点,迷离B(闪烁 闪耀),犹如风中yàng( )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而眩目的花纹……‎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 韵zhì( ) yōu( )然 斑lán( ) yàng( )动 ‎(2)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前面的横线上。(2分)‎ A B ‎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 ‎②有约不来过半夜。 。(赵师秀《 》)‎ ‎③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④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⑤故园东望路漫漫, 。( 《逢入京使》)‎ ‎⑥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⑦ ,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⑧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名著阅读。《海底两万里》(5分)‎ 所以这奶对我们来说是很有用的、可以保藏的食品,因为这奶可以制成咸黄油或奶酪,在我们日常食品中是很好吃的一种。 自这一天起,我心中很不安地看出他对于尼摩船长的态度愈来愈坏了,我决心要密切的注视加拿大人的行动。‎ ‎(1)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为什么对尼摩船长的态度愈来愈坏了?‎ ‎(2)将下列地点与事件对应起来。‎ ① 印度洋采珠场 A 捕杀儒艮 ② 托雷斯海峡 B 与鲨鱼搏斗 ③ 红海 C 击退土著人 ① ‎ ② ③ ‎ ‎4.请根据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对莲的描述,以“莲”为对象写出下联。(2分)‎ ‎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共3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6‎ 秋夜纪怀 [宋]陆游 ‎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 ‎5.请说说颔联“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 ‎ ‎6.诗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分) ‎ 阅读《河中石兽》,完成7-9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7.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 A 是非木柿 B 如是再啮 ‎ 斯是陋室 (《陋室铭》 ) 如其言 C 但知其一 D 当求之于上流 ‎ 但当涉猎(《孙权劝学》 ) 久之,目似瞑 (《狼》)‎ ‎8.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哪一项?(2分)( )‎ A其一犬坐于前 (《狼》)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C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D棹数小舟 ‎9. “老河兵闻之,又笑曰”一句中,老河兵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状态?(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1题。‎ 以工为师 ‎  万历末,詹懋举为颍州守①,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②,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③,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 6‎ ‎“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选自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记》)‎ ‎[注]①守:镇守,做……知州。颖州,在今安徽阜阳一带。②一过:一遍。③囊琴:用袋子装着琴。‎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若议其善否者。‎ ‎(2)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 ‎11.詹懋举以工为师的故事给人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阅读《紫藤萝瀑布》选段,完成12、13题。‎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计划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12.文段中划线处的“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有什么含义?(2分)‎ ‎13.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回忆十多年前家门外的那一大株紫藤萝有什么用意?(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 无人捡拾的柴禾(蒋殊) ‎ ‎①一到秋天,一见落叶,柴禾就映现在脑子里。‎ ‎②柴禾点燃,升起一团火焰,让人在温暖中无限欢喜。火焰之上,是满满一铁锅沸腾的小米粥,依次放入南瓜、红薯、豆角、面条,然后是盐,起锅前再烹些葱蒜。一锅和子饭,便洋溢在冬日的夜里。吱呀一声,将漆黑与寒冷关在门外。一家几代 6‎ 围在燃着柴禾的灶台边,就着明明灭灭的火焰,吃饭,闲话,间或孩子央大人说些故事。‎ ‎③柴禾像小山,整齐地码在不住人的窑洞里,有些就堆靠在院中墙边。小山般的柴禾安放在眼前,踏实了整个冬天。‎ ‎④秋叶落下,秋假来临。刚刚放学的孩子,进门扔下书包便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一人一只箩头撒丫跑进大大小小的树林里。一时间,满沟满岭撒满了孩子。他们不再俏皮,顾不得淘气,仔细拨开厚厚薄薄的枯叶,拨拉出一根根行走到生命极限的枯枝。秋日的假期,孩子们最累,要帮家里收秋,更要完成学校的任务——拣柴禾。学校会按年级给每个学生分配,谁五斤,谁十斤,一杆秤公平地不偏不倚。冬日的教室只有极少的煤,要保暖,就得自己动手,依赖一摞摞柴禾熬过漫长冬季。‎ ‎⑤在拣柴禾的问题上,孩子们从不偷懒应对。在完成任务之前,连睡个懒觉也小心翼翼。大人们一掀被子,便打着哈欠乖乖坐起。箩头就等在门口。迅速扒几口饭,提起箩头,一边出门一边呼唤心仪的伙伴。而被唤的人,也在慌乱地做着出门的准备。一阵风过后,两只箩头,两个或搭肩或牵手的伙伴,便直奔村中树林而去。连续几天的不松懈,学校的柴禾像小山一样坚守在各自的教室外边,井水不犯河水。‎ ‎⑥冬天里的每个家庭也需要柴禾。于是提起刚刚在学校倒空的箩头,再次跨过田野,跑向林间。没了硬性任务,孩子们有些松懈。累坏了的他们让自己舒展在落叶里,望着高高在上的树枝。一帮牺牲了玩耍时间的小孩子们,总是期待更多的树枝死去。急了便爬树,把要落不落的枝条折下来,悄悄压在箩头底。每一根枝条被不同的箩头,提回不同的院落迎接冬天,等待燃烧的时刻。‎ ‎⑦多年后,在城市里偶尔会看到落地的枯枝,怦然心动,然而此时已不再需要华丽的火焰。无人拣拾的枯枝,如同被倒掉的黄灿灿的小米,是一场奢侈的浪费。没有去到一个院子,没有经历一场燃烧,枯枝便失了存在的意义。‎ ‎⑧去年秋季,我回到故乡,回到小时候一到秋天就漫山遍野寻找枯枝的村庄,路过学校门外的一排枣树,横七竖八的枝丫落满地。村人说,漫山遍野拣柴禾的岁月,早已成了过去,现在人们都是用电、用煤气了。更重要的是,人少了。‎ ‎⑨村庄,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村庄。那时候,每个门里都住满了人,每个炕上都挤满了大人孩子,每个院子都鸡鸣狗叫,人声喧闹。满村的人,满屋的嘴,要吃饭,要取暖,要度过漫长的冬季。每个或精致或粗陋的灶台上,都要热烈地燃起跃动的火焰。火焰逼去严寒,让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有火焰的冬天,不再冰冷不再漫长,火焰会让人从头暖到脚,从前心暖到后背。因此,冬天的柴禾总是不够用,孩子们会在长长的秋季跑遍每一个有树的角落,拣回每一根脱落的枝丫。第一场雪来临时,孩子们跪在窗台边,脸挤脸贴在玻璃上,看雪一层层落在堆起的柴禾上。有时候,他们的母亲会跑进雪中,匆匆抱一捆柴禾进屋。带着雪的柴禾,在火里燃烧得更加欢快。‎ ‎⑩如今,学校还在那里,只是没了念书的孩子。许多院落空空,或者只剩了老人。老人们的冬天,单是脱了玉米粒的棒芯也烧不完。曾经稀少的玉米棒芯,堆了半院,等待幻化成细细的炊烟。拣柴禾的年代,一去不复返。‎ 6‎ 柴禾总是与炊烟相关联。柴禾少了,炊烟自然也细了,绵软了。做饭的时间到了,村庄才零零落落、慢慢悠悠地燃起几缕炊烟。老人们常常做一锅饭分几顿吃,因此他们的炊烟,往往是不等燃直,就又落下去。‎ ‎⑪枯枝无人拣拾,寂寞成了镜头里的风景。柴禾,是不是比我们更想念从前?‎ ‎(选自《光明日报》)‎ ‎14.请根据文中内容概括作者围绕“柴禾”写了哪些场景。(2分)‎ ‎15.联系全文,说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 ‎16.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4分)‎ ‎(1)无人拣拾的枯枝,如同被倒掉的黄灿灿的小米,是一场奢侈的浪费。‎ ‎(2)第一场雪来临时,孩子们跪在窗台边,脸挤脸贴在玻璃上,看雪一层层落在堆起的柴禾上。‎ ‎17. 文章结尾说“柴禾,是不是比我们更想念从前”,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的含义。(4分)‎ ‎18.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根据《无人捡拾的柴禾》中的相关内容,为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提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2分)‎ 链接材料: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特别是大城市转移,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并逐渐从人口空心化演化整体空心化,一些农村经济社会陷入整体性衰落与凋敝,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更甚。 (选自《光明日报》)‎ 第二部分(共40分)‎ ‎19.作文:请以《别说我不在乎》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6‎ 6‎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