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2016届中考历史最后冲刺模拟试题
(本试卷卷面总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曰齐。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2.右图是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秦朝文物,正面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该砖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砖文字体为小篆 ②内容歌颂秦的统一 ③制作年代在公元前221年之前
A.①②③ B.①② C. ②③ D.①③
3.“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
C.掀起了诸侯兴修水利的高潮 D.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融合
4.《清明上河图》再现了宋代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繁荣。下列有关该朝代经济发展表述最准确的是
A.宋代北方仍是全国经济重心 B.政府设立宣政院管理海外贸易
C.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 D.南宋时,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5.近代某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该条约最有可能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6.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在“设厂自救”浪潮推动下,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生产。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清政府的自救表现 B.都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C.都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 D.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7.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A.学习西方的技术 B.西方的学校教育
C.学习西方的制度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8.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材料中从“过去”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指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9.下表是中国纱厂1915~1919年盈利指数情况。对表中数据所含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年份(年)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73
21.43
70.56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 B.使中国民族工业从此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7
C.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D.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10.2015年9月3日是我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政府在这一天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下列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②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③洗雪了民族耻辱,完全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11.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下列史实与国共合作有关的是
①黄埔军校的建立 ②北伐战争的胜利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④抗日战争的胜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网络段子也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20世纪)①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山去,到敌人的后方去;②40年代,到辽沈去,到平津去,到长江对岸去;③5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④60年代,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以下对该网络段子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
段子
解 读
A
①
抗战时期,延安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进步青年向往的地方
B
②
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人民解放军开始进行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C
③
1953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D
④
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13.在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对众多的历史事件、历史要素进行关联分析。下列史实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人民政权巩固
C.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大跃进运动——工业大国之梦实现
14.下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图一1950年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图二1980年农民领取土地承包合同
A.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实施的土地政策
B.图一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图二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图一使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图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
D.两种政策都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5.有学者把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革命立国时代、改革建国时代、和谐富国时代”。其中,“改革建国”时代应始于
A.新中国的建立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7
16.毛泽东主席曾对美国总统尼克松说:“我们两家也怪得很,过去22年总是谈不拢,现在从打乒乓球起不到10个月就谈成了。”这里的“两家”“谈成”的结果是
A.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B.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C.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中国重返联合国
17.某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8.商鞅变法与大化改新的相同之处
A.都是在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 B.都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C.都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 D.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19.华盛顿、拿破仑、亚历山大二世作为著名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A.推翻了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 B.建立了资产阶级帝国,打击了封建势力
C.废除了农奴制度,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D.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0.构成“一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文献是①《雅尔塔协定》②《凡尔赛和约》
③《联合国家宣言》④《九国公约》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21.农夫伊万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对老婆说:“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油。”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柴。”伊万生气的把鱼扔回了河里。那鱼从水里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讽刺的是
A.新经济政策 B.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2.以下是某部战争回忆录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请判断,此段回忆录的背景是下列哪次军事行动
A.诺曼底登陆 B.珍珠港事件 C.柏林战役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3.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主要经济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
经济体
年份 比重
美国
欧共体
日本
其他国家
1955
36.3
17.5
2.2
44
1976
24.9
21.7
8.1
45.3
A.美国经济地位下降 B.欧盟成立促进经济发展
C.日本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D.其他同家经济发展停滞
24.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说,全球化时期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速度——特别是商业、旅行、通信和革新的速度,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和谁相连?怎样相连?”这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A.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航空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
25.图示法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面是不同时期世界形势示意图,其中能够反映当今世界形势的是
7
二、材料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8分,第27题9分,第28题8分,共25分。
26..国家权力的分布方式对社会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材料二: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四: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创造,却最终在15世纪之后输掉了竞争?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给出了他的见解:因为中国是如此执着的一个中央集权,……而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中国,则可以通过一个愚蠢的决定,阻止一切技术的进步,甚至销毁曾经的财富。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皇帝制度由谁建立?试用史实论证材料一中作者的观点。(3分)
⑵材料二中的“全体人民”指的是什么人?当时“全体人民”可以参加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2分)
⑶据材料三分析议会和国王权力之间呈现怎样的关系?这对该国政治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⑷材料四中美国学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1分)
27.经济发展是人类历史的一条永恒主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9分)
材料一:
7
图一 图二
(1)图一是春秋时期的铁制犁头,它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哪项进步?由此引发了春秋战国时期怎样的社会变革?
图二所反映的现象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材料二:
1870-1913年间世界工业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70—1913年间英、美两国在世界的经济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1分)
材料三:“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列宁在1921年的讲话
(3)结合所学指出,列宁是如何“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2分)
材料四:(苏联)五年计划(1928年-l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为应对材料中提到的“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采取的哪一政策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五年计划模仿的成功范例?该政策和苏联五年计划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试归纳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1分)
28.步入近代以来,世界政治舞台风云变幻,大国崛起,世界格局不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8分)
7
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威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三:如下图,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
图一 经济全球化的领跑者 图二 全球经济差距扩大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5——19世纪推动“欧洲崛起”的事件。(至少写两件)(2分)
(2)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世界”的因素。(2分)
(3)“群雄竞起”说明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
(4)材料二中“当今我们生活在最和平的时期”的论断,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2分)
(5)你能从材料三中获得什么信息?(回答一点即可)(1分)
7
九年级历史试题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A
C
A
C
C
B
B
D
C
B
D
A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D
D
D
B
A
B
A
D
二、材料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8分,第27题9分,第28题8分,共25分。
26..⑴秦始皇(1分)。明朝废丞相,设置厂卫特务机构,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1分);清朝设置军机处,使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1分)
⑵成年男性公民(1分)。公民大会(1分)。
⑶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1分);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法律基础。(1分)
⑷观点: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1分)
27.(1)牛耕技术的出现。(1分)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1分)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或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或使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1分)
(2)变化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1分)
(3)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2分)
(4)罗斯福新政(1分) 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1分)
(5) 生产力的发展(工具和技术的革新),劳动力因素,科技的进步,政策的调整或改革等)任意一点得1分
28.(1)西欧崛起事件:
经济上: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
政治上: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思想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科技上: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技兴起。 (任答其中两点得2分)
(2)美国主导世界的因素: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进行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任答其中两点得2分)
(3)一超多强,向多极化发展。(1分)
(4)①赞同。理由:“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发展;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等。
②不赞同。理由: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核威胁、恐怖主义威胁等。
(答其中任一观点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分)
(5)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境地;发达国家(或西方强国)是经济全球化的领跑者等;经济全球化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回答一点即可)(1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