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
说明:
1、 试卷分为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为100分
2、 本次考试范围以必修一
3、 要求规范审题、解题、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周朝国君宴请他国使臣时,宴席上的馔品和饮料的种类及摆放的位置都有规矩。宴席结束后,膳夫等人则将没有吃完的牛、羊、豚肉块盛装起来,一起送到来使下榻的宾馆。这些做法表明
A.周王怠慢使臣 B.周朝礼制规范
C.倡导勤俭节约 D.中原文明高雅
2、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说,帝王们“用一人焉,则疑其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权是加强集权的有效手段 B.监察制度有利于加强集权
C.通过人事变革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 D.黄宗羲借以抨击君主专制
3、“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一评价的制度
A.世袭制 B.军功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4、2012年的《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时认为:“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与此评论观点无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丞相制度 D.世官制度
5、《孔雀东南飞》通过描写因家长反对,刘兰芝、焦仲卿夫妻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表达了古代中国的广大人民要求争取婚姻自由的强烈愿望!然而在古罗马时代,“孔雀东南飞”这种悲剧并不会经常出现。对此你如何解释?
①罗马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罗马法强调“子女的财产权和婚姻自主权得到保证”
③罗马法制约或消除父家长权、夫权 ④奴隶、平民和贵族之间可以通婚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此语评论罗马法的视角是
A.社会变迁 B.阶级分析 C.道德标准 D.文明传承
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法官任职终身,除因违法失职经国会弹劾程序予以罢免之外,
总统和其他机关均不得任意将其免职。”这说明
A.美国建立了总统制共和国 B.美国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
C.美国用司法独立保障民主 D.美国总统权力在最高法院之下
8、《货币》一书载:在英国黄金博物馆中你们可以看到一个国王手上拿着一个金蛋,相应的谚语就是:你需要牢牢掌握一种权力,但也不能用力过大,否则就会把手中的金蛋捏碎。这体现出英国
A.国王掌握了裁决权 B.实行三权分立的体制
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D.是当时最富强的国家
9、如果没有一种制度上的保证,那么原本期望是为人民效力的联邦政府,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做到金蝉脱壳,变成一个凌驾于人民之上的怪物。这种制度保证指的是
A.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B.实行总统制,赋于行政、军事大权
C.实行分权制,通过制衡约束政府权力 D.实行选举制,用人民的选举权制约政府。
10、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反映了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反封建性 B.渐进性
C.普选制 D.法制化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使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战后开放的商埠均以沿海为主内地为辅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12、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发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关于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相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 B.革命性质 C.群众基础 D.民族主义
13、 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是着眼于
A. 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为满族效力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学术上,洪破除旧迷信,曾尊孔扬孟
14、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士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当指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剑新民主主义社会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15、人民大学李景治教授写道:“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荣耀,而公社委员却将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当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大街小巷,穿行于黎民百姓之间的时候,只觉得浑身不白在,甚至可以说是如坐针毡。”材料反映巴黎公社
A.财政困难,倡导勤俭节约 B.委员们具有“公仆”意识
C.坚决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16、美国驻苏大使乔治·凯南在致辞华盛顿的“八千字电报”中指出:“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所有国家,它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给非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乔治·凯南的这段言论是
A.阻止希特勒扩张 B.为“遏制战略”造势
C.促成北约的建立 D.推进马歇尔计划实施
17、唐代名臣范祖禹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
A.易形成冗官现象 B.降低了行政效率
C.减少了决策失误 D.加强了君主专制
18、在古希腊语中,"人民"主要指公民;美国宪法起草时所用的。人民,,一词原义极为狭窄;光荣革命后,有些英国作者所说的“人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于希特勒而言,则只有纯雅利安人才是真正的“人民”。‘由此可知“人民”一词
A.范围随时代发展而扩大 B.内涵具有较强不确定性
C.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D.是民主制度发展的产物
19、中国古代社会有“出妇之道”:女儿出嫁后,娘家的户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继承娘家财产;改姓氏;不在传统伦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中;若一个家族因罪连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受牵连。对以上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A.古代社会重男轻女 B.三纲五常束缚女性
C.妇女家庭地位低下 D.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20、“术者,因任面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入主之所执也。法者,宪令著于宫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这一主张的主要影响是
A.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 B.确立了法家主导地位
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权 D.确立了依法治国理念
21、“随着日本的投降,斯大林似乎没期望中国共产党立即起而夺取政权。他好像并不在意美国在中国的调停,实际上他建议毛与蒋达成某种协定。”这表明当时
A.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B.中国尚存在和平统一的机会
C.美苏关系尚未出现裂痕 D.苏联希望中共放弃武装夺权
22、“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作者旨在说明
A.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B.希腊文明的包容性
C.东方文明的先进性 D.希腊文明的民族性
23、“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和1689年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都可以看作是理性精神在政治生活中的典型体现,由此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和宗教宽容氛围结束了自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以来国内的各种政治冲突和宗教冲突,使得英国在政治妥协和宗教宽容的基础上迅速地走上‘日不落帝国’的辉煌道路。”材料主要强调了在英国走向强大的道路上
A.渐进改良的作用 B.立宪政体的作用
C.宗教宽容的作用 D.理性精神的作用
24、《大宪章》规定:“不征得王国一致的同意不得征收兵役免除税或捐助”,后人将其解释成“不 经 过人民的同意不得征收一切税”。后来,这个原则又被引申成“代表机关(即会议)决定赋税”的原则。这种变化表明大宪章
A.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B.对英国的历史进程影响不大
C.其本质内涵后世得以弘扬 D.确立的民主原则大于实际意义
25、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指出: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战国时代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材料反映秦汉帝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B.郡县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核心 D.皇帝制度
26、下表表明当时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 )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发起人
在议会中所占席位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A. 政党活跃 B. 共和是大势所趋
C.旧官僚投机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控制政局
27、北宋朝廷尽收州县之财,州县日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由于州县额定行政费用之外,
所收赋税“不留盈余”。或者“水早涛至,闾里萧然,农民菜色。而郡县且不能以
赈救,而坐至流亡”。这说明了
A.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划调整 B.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C.中央集权制阻碍社会进步 D.过分削弱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28、中国历史上累世同居的大家族被社会称为“义门”。元朝浙东浦江义门郑氏,“其家十世同居, 凡二百四十余年”,屡受朝廷褒奖。元末战乱,农民军多次进入浦江县,都互相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护送外出逃难的郑氏家人返回。这反映了
A.封建社会聚族而居的安全功能 B.儒家忠孝节义的道德底线作用
C.郑氏的善行义举赢得社会尊崇 D.郑氏结交农民军以求乱世自保
29、《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以致“历来办理夷务诸臣,但知有万年合约之名,而未见其文”。相反,英国人却将其刊刻成书,四处出售,“民间转无不周知”。清政府的行为成为国际外交史上的一个大笑话。由此可见,鸦片战争
A.有利于中国人接受近代法治观念 B.并没有对中国产生巨大灾难
C.清政府依然坚持天朝上国观念 D.有利于英国的思想在中国传播
30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批判》中提到:“其实是罗马人最先制定了……抽象的权利,抽象的人格权利。”“罗马人主要兴趣是发展和规定那些作为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的关系。”这说明罗马法:
A.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保留了习惯法的特征 D.蕴含着理性精神
第II卷(选择题,共40分)
31、(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德家们将中国声消苗绘为一个大家庭,他们的家庭价值观念延伸到社会领域。像朝廷一样,中国的家庭也是等级森严、父权至上和专断独裁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并且将家庭的领导地位传给长子。国家将对祖先的崇敬作为儒家礼教的内容加以推广,子女的孝道是家庭价值的基石。中国家庭的社会,据推测,已扩展成一个父系血缘群体,如宗族。在家庭内部,儒家的道德标准是妇女要服从男子的权威。中国的父母们重男轻女,女孩被家庭看作社会和经济的负担。明清两朝,加在女性身上的父权权威大概比中国任何时期都要严厉。
——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在14世纪末24世纪初,近代学校的创办实际上表明政府已经取代家庭承担教育的责任。因此,当国家干涉家庭关系时,家族社会的政治支撑也就土崩瓦解了。在晚清和早期共和时代的新法典中,已承认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男女平等、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等。外国商品的涌入和1895年以后外国人在中国设厂生产方面享有特权,给国内手工业和农业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被剥夺饭碗的手工业者和农民离开家乡进城谋生,同时也摆脱了家族和家庭对他们的控制,旧的家庭关系瓦解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家庭关系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试析为什么明清两朝“加在女性身上的父权权威大概比中国任何时期都要严厉”?(6分)
(1)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晚清家族社会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5分)
(2) 近代家族关系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现代化模式的什么特点?(2分)
3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明朝政府后,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重新确立了以明朝为宗主国的地区安全合作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凡是与明朝建立宗藩关系的国家,都须经过明朝的认可与册封,发生王位更替时,也要经过明王朝的许可,新王也须得到明朝的册封,这也被藩属国视作其政权合法性的标志。在这种宗藩关系下,明朝与藩属国之间,虽然名义上是君臣关系,但实际上对藩属国的内政并不干预,即使藩属国之间发生王位争夺的政变,明朝也很少出兵,而仅仅是对篡夺王位者予以道义上的谴责,或者积极从中斡旋。一般情况下,新的国王也会主动与明朝缓和关系,尽量争取明朝的册封和认可,这也是其寻求合法性与巩固权力所必需的。由此可见,明朝与藩属国的关系不同于西方的殖民侵略,对于这一点,即使是西方学者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如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就指出,明朝与藩属国的关系,“不是一种侵略性的帝国主义”,而是“表现出传统的‘文化主义’”。
——摘编自张献忠《略论中华文明没有侵略和称霸的基因》
材料二 美国无疑将变成一个帝国,但并不是历史上罗马帝国、中华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那种单纯幅员扩张所形成的帝国,也不是英法等欧洲国家那种建立在直接控制基础上的殖民帝国,而是一种新型的帝国一它以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贸易能力为基础,
要求其商品和影响力能够自由进入世界各地,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海外领土的直接控制以便节约政治和财政成本。用一句话归纳,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正是无孔不入的资本的逻辑。
不论是否有意,美国的海军扩建一开始就不是针对英国海上霸权的,甚至可以说美国从
未认真考虑过和英国进行一场海上较量。一些国会议员虽然叫嚷“美国舰队应该主宰大西
洋西部和太平洋东邵”,但在实际部署上,美国海军在大西洋方向完全处于防御态势,其战略构想以默认英国皇家海军对大西洋的控制为前提。这一点是与德国1897年以后海军扩建
最大的区别,后者的矛头恰恰明确指向英国。
——摘编自徐弃郁《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宗藩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弊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崛起方式不同于传统大国的地方,并分析其影响。(5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大国之路不同走向的主要因素。(3分)
33.(13分)近代以来,中国人从没有停止过对民主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开始了自己的西式民主制度实践。我们一下子就采用了被认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美国制度。……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只要民主共和的招牌挂在了中国的国门之上,我们就可以凭借最先进的制度一举赶超过去,成为最强的国家。
——《听张鸣讲民国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是怎样“开始自己的西式民主制度实践”的?分析当时人们愿望落空的原因。(5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胜利前夕召开的“七大”确立的“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的方针,……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政治文明历程》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至内战全面爆发,为实现民主和平做出和积极努力。(2分)
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本阶级民主。
——《新德意报》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探索出了哪些“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4 分)
(4)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BBCCB DCCCD ADBAB BBBDC BBDCA ADCAD
31、(1)特征:受宗法制影响,宗族观念浓厚;等级森严、父权至上;深受儒家伦理道德影响,重视孝道;重男轻女。
原因: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影响到家庭价值观念;理学处于统治地位,对女性的要求更加严格。
(2)因素:近代学校的创办,导致家族社会的政治支撑的瓦解;家庭社会的司法基础瓦解;外国经济的入侵瓦解了旧的家庭社会的经济支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民主进步思想的传播等。
(3)特色:与家族关系变化类似,中国的现代化不是内部自然发生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或:是在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压力下进行的)
32、(1)特点:注重地区安全与稳定;双方政治地位不平 等;二者关系松散(宗主国基本不干预藩属国的内政 或藩属国相对独立);处理双方关系以怀柔、安抚为 主;经济联系以朝贡贸易为主。(4分,任答四点 即可)
弊端:助长明朝统治者唯我独尊的白大心理,不利于 近代平等外交关系的建立;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造 成了财政紧张;松散的宗藩关系缺乏稳定性,不利于 抵御西方的侵略。(2分,任答两点即可)
(2)不同:不以单纯领土扩张为目的,而是要求向世界各地进行资本和商品扩张(称霸世界);不与传统大国(英国)军事争锋,积极扩张自己的实力。 (2分)影响:促进美国崛起,逐步掌握世界霸权;客观上推动世界经济联系加强;侵犯了相关国家的主权完整,及经济利益。(3分)
(3)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理念;世界各地的联系程度;时代背景。(3分)
33、
(1)史实;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
原因: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③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3分)
(2)①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②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2分)
(3)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基层民主自治制度。(4分)
(4)①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是艰难曲折的;
②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必须要与中国国情相适应。(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