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16年高二语文6月质检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大连市2016年高二语文6月质检试卷(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二6月月考语文卷 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部分的研究者认为,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在古代还是现在,音乐与文学始终如两支根茎相连的双生花,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 西方文学对音乐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候的歌曲,受诗歌散文影响的作品最初出现在羽管键琴和击弦古钢琴曲目上,有些曲目是以《圣经》和希腊神话为主题的。而有着强大影响力的歌剧在古代就显示出音乐和诗歌的密切关系。歌剧的渊源,可追溯至古希腊悲剧,16 世纪末,意大利弗洛伦萨的艺术家认为,复调音乐的多声部织体严重阻碍了诗歌的情感表达,提出复兴古希腊的悲剧的艺术主张。于是出现了一批取材于希腊神话的歌剧,这类歌剧旋律呈现出单声部主调性的风格,具有朗诵性的特征。这是音乐史上重要的一步,当然这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文学密不可分。‎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音乐的发展更加异彩纷呈,偶然音乐、概率音乐、具体音乐、简约音乐等,各种难以归为某一流派的音乐大量涌现。现代派音乐作品中有一首著名的《4分 33 秒》,作曲家约翰·凯奇让演奏者走上台,翻谱,静坐,下台一共经历的 4 分 33 秒,由“无声的音乐”引导观众注意周围一切响动而形成“有声的音乐”,而每人心中的音乐也不同,更呈现出一种唯心的、偶然的不确定状态,这些音乐可以说与西方现代文学原本就是同根而生的。二战后,西方的物质文明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精神文明的危机,这时期的西方文学作品也带有很大程度的唯心主义的成分。因此,音乐和文学在现代社会这样一个相同的背景下,更呈现出一种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意识形态。法国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的诗集《邪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典型代表作品,而印象派作曲家克劳迪奥·德彪西从《邪恶之花》中所写的“飘在夜晚中的声音与香味”做出了他的《前奏曲》。‎ ‎ 西方如此,在东方,音乐与文学则更是不可分割。公元前 5 世纪,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历史局面,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这时期思想活跃,最为著名的则是儒、墨、道三家,而这时期的各种音乐思想也层出不穷,最为著名的就是“倡乐”和“非乐”。“倡乐”的代表为儒家,孔、孟、荀三人都有自己“倡乐”的音乐美学思想;而“非乐”的代表是墨、道两家,这些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音乐与文学都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文人感怀的主要方式,古琴这种乐器在这时已经受到了格外的推崇,出现了一大批的文人音乐家,最为有名的为曹植、嵇康、阮籍三人。“缘情度曲”是音乐对诗情的最好的解读方式,两宋时的周邦彦、姜夔可谓之代表。这时的音乐对于他们已不仅是用于娱乐,而与诗歌一样成为他们抒发感慨、寄托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 ‎1.下列关于“西方文学与西方音乐”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歌剧在古代就显示出对音乐和诗歌的强大影响,西方文学对音乐的影响可以追溯到 古希腊时候的歌曲。‎ ‎ B.歌剧的渊源,可追溯至古希腊悲剧,这类歌剧旋律呈现出单声部主调性的风格,具有朗诵性的特征。‎ ‎ C.二战后,音乐和文学在现代社会这样一个相同的背景下,更呈现出一种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意识形态。‎ ‎ D.现代派中有一首著名的音乐作品《4 分 33 秒》,这类有声的音乐可以说与西方现代文学原本就是同根而生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公元前 5 世纪,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历史局面,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而这时期的各种音乐思想也层出不穷。‎ B.“倡乐”的代表为儒家,“非乐”的代表是墨、道两家,“倡乐”和“非乐”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音乐思想,二者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的文人音乐家,其中曹植、嵇康、阮籍三人最有名, “缘情度曲” 是音乐对诗情的最好的解读方式。‎ D.两宋时期的音乐对于文人已不是用于娱乐,而与诗歌一样成为他们抒发感慨,寄托 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二战后的西方文学作品带有很大程度的唯心主义的成分。因此,西方某些现代派音乐作品也呈现出一种唯心的、偶然的不确定状态。‎ ‎ B.16 世纪末,在弗洛伦萨艺术家的艺术主张下出现的一批歌剧取材于希腊神话,音乐的这一重要发展同文学密不可分。‎ ‎ C.《前奏曲》的创作印证了,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下,音乐和文学呈现出一种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意识形态。‎ ‎ D.音乐与文学都是人们抒发感慨的艺术方式,二者就如同两支同根而生的双生花,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二、 古代诗文阅读(47分)‎ ‎(一)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9题。‎ 汪广洋,字朝宗,高邮人,流寓太平。太祖渡江,召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置正军都谏司,擢谏官,迁行省都事,累进中书右司郎中。寻知骁骑卫事,参常遇春军务。下赣州,遂居守,拜江西参政。‎ ‎    洪武元年,山东平,以广洋廉明持重,命理行省,抚纳新附,民甚安之。是年召入为中书省参政。明年出参政陕西。三年,李善长病,中书无官,召广洋为左丞。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其冬,封忠勤伯,食禄三百六十石。诰词称其专删繁治剧屡献忠谋比之子房孔明及善长以病去位遂以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广洋无所建白久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而帝心终善广洋,复召为左御史大夫。十年复拜右丞相。广洋颇耽酒,与惟庸同相,浮沉守位而已。帝数诫谕之。‎ ‎    十二年十二月,中丞涂节言刘基为惟庸毒死,广洋宜知状。帝问之,对曰:“无有。”帝怒,责广洋朋欺,贬广南。舟次太平,帝追怒其在江西曲庇文正,在中书不发杨宪奸,赐敕诛之。‎ ‎    广洋少师余阙,淹通经史,善篆隶,工为歌诗。为人宽和自守,与奸人同位而不能去,故及于祸。赞曰:明初管领枢要,率以勋臣领其事。其从容丞弼之任者,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而已。惟庸败后,丞相之官遂废不设。故终明之世,惟善长、广洋得称丞相。独惜善长以布衣徒步,能择主于草昧之初,委身戮力,赞成鸿业,遂得剖符开国,列爵上公,乃至富极贵溢,于衰暮之年自取覆灭。广洋谨厚自守,亦不能发奸远祸。‎ ‎    (选自《明史》)‎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寻知骁骑卫事 寻:不久 ‎    B.遂居守 居:居住 ‎    C.而帝心终善广洋 善:善待 ‎    D.率以勋臣领其事 领:处理 ‎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诰词称其专删繁治剧│屡献忠谋│比之子房│孔明│及善长以病去位│遂以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广洋无所建白│久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 B. 诰词称│其专删繁治剧│屡献忠谋│比之子房孔明│及善长以病去位│遂以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广洋无所建白│久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 C. 诰词称│其专删繁治剧屡献忠谋│比之子房│孔明│及善长以病去位│遂以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广洋无所建白│久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 D. 诰词称│其专删繁治剧屡献忠谋│比之子房│孔明│及善长以病去位│遂以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广洋无所建白│久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 ‎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流寓”指沦落异乡日久而定居。如《周书·庾信传》“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 B.“召广洋为左丞,时右丞杨宪专决事”,丞,汉光武帝始分左右丞。尚书左丞佐尚书令,总领纲纪;右丞佐仆射,掌钱谷等事,秩均四百石。‎ C.“剖符”是指封建帝王对有功之臣分封、授官。‎ D.“明年出参政陕西”中的“出”指的是做官。‎ ‎7.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爵”是君主国家贵族封号。中国古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B.“升”“迁”“擢”“陟”“领”等都表示提升官职。‎ C.“谏官”是职官名。专司谏诤之职的官吏。如御史、谏议大夫等。‎ D.“中书”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清代沿明制,于内阁置中书若干人。在清朝之位阶约为从七品,中书职能通常为辅佐主官,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 ‎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汪广洋仕途多舛。受杨宪的诬陷,被流放海南。直到杨宪被处死后,他才得到了平反,回到朝廷任职。‎ ‎    B.汪广洋辅佐太祖有功,太祖称赞其擅长处理复杂难办的事情,并多次献忠策,将他比作张良、孔明。‎ ‎    C.胡惟庸为刘基毒死后,太祖问及此事,广洋回说没有这样的事。太祖大怒,斥责他朋党欺君,将他贬谪广南。‎ D.汪广洋谨慎厚道,能坚持自己的操守,也不能够揭发奸人,远离祸端。‎ ‎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5分)‎ ‎ (2)广洋少师余阙,淹通经史,善篆隶,工为歌诗。(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0—11题 夜  雨 黄景仁【注】‎ 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注】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10.诗歌颔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 11.请结合全诗,赏析“百感新”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1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1分)‎ ‎①.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三峡》)‎ ‎②故虽有名马, , ,不以千里称也。 (《马说》) ③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④ ,俶尔远逝, 。(《小石潭记》)‎ ‎⑤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 。(《岳阳楼记》)‎ ‎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醉翁亭记》)‎ ‎⑦野芳发而幽香, 。 ‎ ‎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潮打空城寂寞回 ‎  “我没有罪。你们这样迫害我,将来历史会证明你们是错误的。”这是财经专家、文物保护专家朱偰的临终遗言。‎ ‎  在时间的长河中,追溯朱偰的人生路程,要从他的青少年时代说起。‎ ‎  1923年,年仅十六岁的朱偰离开故乡浙江海盐进入北大。在北京大学,朱偰学的是政治学。‎ ‎  1928年,意气风发的朱偰开始了留学德国的漫漫长旅。到了德国,入柏林大学,以财政学为专业。五年后,朱偰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南京任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年仅二十六岁。朱偰常针对当时国内的财政热点问题——废银圆实行纸币制、反洋货倾销、关税自主——做专题讲座,在各大报刊发表论文,声名鹊起,并使中央大学经济系以联系实际而著称,大盛时誉。‎ ‎  自从在中央大学执教开始,他与这个古城紧密相连,以至于将自己的生命镶嵌进这座古城。自1932年至1935年,朱偰开始考察金陵古迹,南京的陵寝坟墓、玄观梵刹、祠宇桥梁,城郭宫阙和南京城墙等,都是他视野所及的范围。他编撰出版了《金陵古迹图考》,又在两千余张照片中,精选317张,编成《金陵古迹名胜影集》一书。朱偰涌动着一腔对金陵古物的热爱,又为六朝陵墓摄影百张,编成《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 ‎  新中国成立后,朱偰被任命为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主管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上任不久,朱偰接到紧急报告,许多人在城南拆毁明代的古城墙。朱偰心急如焚,立刻赶到毁城现场。著名的石头城遗址被拆得面目全非,幸好最有代表性的地段鬼脸城还未拆除。‎ ‎  令朱偰感到痛心疾首的是,他们把古石头城上拆下的条石,敲成小石子用来铺路。焦急万分的他,赶到南京市政府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坚持要保护鬼脸城。他四处奔走,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呼吁,并电告文化部。‎ ‎  1956年9月23日,朱偰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南京市城建部门不应该任意拆除城墙》一文。这篇文章被《光明日报》转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朱偰为了保护南京城墙,对南京方面的批评,成为他被打为“右派”的祸根。在江苏省文化局的反“右派”斗争大会上,朱偰感到莫大耻辱,一时晕了过去,这更是成了以装死来负隅顽抗的“罪证”。‎ ‎  1959年,被打入另册的朱偰,被派到出版社当编辑,时常被发配到农场,从事割麦子、拉板车、垒猪圈等重体力劳动。在动荡的年代里,朱偰遭遇连续抄家,抄家之后是无休止的批斗。1968年7月15日,不堪忍受的朱偰以决绝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  朱偰去世十年后,获得平反。南京图书馆为他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2007年,朱偰诞辰百年,他的故乡海盐为他编辑出版了《孤云汗漫——朱偰纪念文集》。‎ ‎  石头城就是朱偰的命运。金陵古城经历千年的风雨,在时代的狂飙突进中,朱偰以一介书生的柔弱之躯,保护了南京古城墙和石头城。尽管古城不可避免地被拆除了一部分,但幸存下来的南京古城墙,就是朱偰的墓志铭。‎ ‎  (摘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  “父亲离去后,我们只能在梦中与他相会……”回忆起父亲朱偰,62岁的朱元春双眼充满了泪水。“明城墙还能够保存大部分,这是我父亲希望的,也是今天每一个纪念他的人所共同期盼的。”‎ ‎  “我站在南京的古城墙上,淅淅沥沥的秋雨越来越大了,我分不清自己的脸上是泪水还是雨水,我在内心呼唤着先生的亡灵,南京人民不会忘记为保护明城墙而逝去的你……”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会长丹青发出这样的感慨。‎ ‎  民进南京市委宣调处处长王长才说,纪念朱偰先生,不仅仅是纪念他对南京文物古迹保护所做的贡献,更重要的是继承他的精神,更好地保护南京的文物古迹。薛冰认为,朱偰先生所表现出来的知识分子的良知,对民族、国家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该让当下商业化的,或者只埋头于书斋、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知识分子警醒。”‎ ‎  (摘自《现代快报》,有删改)‎ ‎  相关链接 ‎  ①在文学创作方面,朱偰先后有几部游记作品出版。《行云流水》《匡庐纪游》《汗漫集》《入蜀记》,这四部游记作品,写山川名胜,展人文底蕴,记南北行旅,发思古幽情,被誉为“新徐霞客游记”。旅游、游记、摄影……是朱偰的业余爱好,但都已经达到专业水平。‎ ‎  ②金陵乃六朝古都,历代诗人有诸多吟咏的诗篇。朱偰对南京的评价深刻而饱含热忱,在比较中国的长安、洛阳、金陵、北京四大古都之后,他说:“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朱偰从德国留学回国后,在南京任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常针对当时国内的财政热点问题发表论文,获得了声名,并使中央大学经济系备受关注。‎ B. .这篇传记详尽地讲述了朱偰一生的经历,特别关注了朱偰为保护南京古城墙所作的贡献,他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后人的赞扬。 ‎ ‎  C.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城难免会受到破坏,但朱偰以一介柔弱书生之躯保护了南京明城墙的完整,使之免遭拆除。‎ D.新中国成立后,朱偰为了保护南京古城墙四处奔走,甚至敢于严厉批评市政府,这导致了他最终以决绝的方式选择了死亡。‎ ‎  E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期间,朱偰考察金陵古迹,编撰出版了《金陵古迹图考》《金陵古迹名胜影集》和《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三本介绍南京文物古迹的著作。‎ ‎(2)本文为什么在开头引用朱偰的临终遗言?请简要分析。(6分)‎ ‎(3)朱偰是如何将自己的生命镶嵌进南京古城的?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4)“潮打空城寂寞回”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金陵五题·石头城》,请结合材料,分析作者以该句为题目的妙处。(8分)‎ ‎  ‎ ‎ 第II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 ‎14.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会说话的人不止一种:言之有物,实为心声,一謦一欬,俱带感情,这是第一种:长江大河,源远美寻,牛溲马勃,悉成黄金,这是第二种:科学逻辑,字字推敲,  ,井井有条,这是第三种;嬉笑怒骂,  ,庄谐杂出,四座皆春,这是第四种;默然端坐,   ,片言偶发,快如霜刀,这是第五种;期期艾艾,随蕴词锋,似讷实辩,      ,这是第六种。 ‎ A.旁若无人  无懈可击  以守为攻  以逸待劳 B.无懈可击  旁若无人  以守为攻  以逸待劳 ‎ C.无懈可击  旁若无人  以逸待劳  以守为攻 ‎ D.旁若无人  无懈可击  以逸待劳  以守为攻 ‎1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以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作出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 B.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界学识、经验阅历、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大幅度提升。‎ C.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设立于1927年。该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旨在为了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 D.直隶总督署作为我们保定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需要科学维护,但其维修工程是否成功,还要看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1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 。 。 。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 记住死板的书本知识,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通过想象力来形成有针对性的问题,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①答案是否定的 ②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 ③阅读分为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④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⑥从而失去质疑精神。‎ ‎⑤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 A.②①④⑥③⑤ B.②①③⑤④⑥ C.⑤④⑥②③① D.⑤⑥④②③①‎ 五、写作(60分)‎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二6月月考语文卷 ‎1、C ‎2、D ‎3、A ‎4、B(出:京官外调)‎ ‎ 5.A ‎  6、D出,出京(做官)。‎ ‎7.B ‎8.C ‎9.(1)太祖严词斥责汪广洋,将他放逐回乡。杨宪再次奏劾,汪广洋被迁徙海南。杨宪被诛后,太祖召还汪广洋。 ‎ ‎(2)汪广洋年少时从师余阙,博通经史,善写篆体隶书,工于诗歌。‎ ‎    参考译文:‎ ‎    汪广洋,字朝宗,高邮人,后定居太平。太祖渡江,将他召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设置正军都谏司后,汪广洋被提拔为谏官,升迁行省都事,屡次晋升,成为中书右司郎中。不久又主持骁骑卫事,辅助常遇春管理军务。攻下赣州后,汪广洋留守,被授为江西参政。‎ ‎    洪武元年,山东平定,太祖以汪广洋廉明持重,命他管理行省,安抚、接纳新来归附者,百姓感到十分安定。这一年,汪广洋被召入宫任中书省参政。第二年,出任陕西参政。三年,李善长病,中书省无官,汪广洋被召为左丞。当时右丞杨宪专权断事。汪广洋对他的态度模棱两可,但仍然被他所忌恨,于是唆使御史弹劾汪广洋极不孝顺母亲。太祖严词斥责汪广洋,将他放逐回乡。杨宪再次奏劾,汪广洋被迁徙海南。杨宪被诛后,太祖召还汪广洋。这年冬天,太祖封他为忠勤伯,食禄三百六十石。诰词中称他善理繁难事务,并屡献忠策,将他比作张子房、孔明。当李善长因病辞官后,便以汪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相。因汪广洋提不出什么建议,时间一久,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而太祖内心始终善待汪广洋,又将他召为左御史大夫。十年又授为右丞相。汪广洋沉溺酒中,与胡惟庸同为丞相,只是随波逐流,保持官位而已。太祖曾多次告诫晓喻他。‎ ‎    十二年十二月,中丞涂节说刘基是被胡惟庸毒死的,汪广洋应当知道内情。太祖便问他,汪广洋回答:“没有此事。”太祖大怒,指责汪广洋结党欺君,将他贬往广南。船至太平,太祖追怒其在江西包庇文正,在中书省不揭发杨宪的奸罪,赐诏将其处死。‎ ‎    汪广洋年少时从师余阙,博通经史,善写篆体隶书,工于诗歌。为人宽和自保,与奸人同职而不能离去,所以最终招致杀身之祸。评论:明朝管理中央要害部门,大多是让有功勋的大臣处理这方面的事。然而徐达、李文忠等人多次受命征讨,不曾专门处理中书省的事务。从容承担这个职位的人,只有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罢了。胡惟庸事情败露以后,丞相一职就废弃不设置了。所以整个明朝,只有李善长、汪广洋能够称得上是丞相。唯独可惜的是李善长一介布衣,能够在刚开始的时候选择了明主,投身于其中,合力做事,成就了大业,得以剖符开国,在勋位上位列上公,以至于富贵到了极致,却暗自在衰暮之年自取灭亡。汪广洋谨慎厚道,能坚持自己的操守,也不能够揭发奸人,远离祸端。‎ ‎ 10.颔联运用对比手法(2分),把久旱逢雨后为农人感到的喜悦与害怕雨后道路泥泞为自己寄信的人难以到来的担忧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当时的矛盾心情。(3分)‎ ‎11.作者百感交集,情感复杂,既有对夜雨的喜爱,又有在外漂泊的孤独、书信受阻的担忧、生计没着落的痛苦,还有深切的思乡之情。(4分,对百感新的解释1分,任意写出以上三种情感3分)总领全诗,为下文抒发复杂的情感做铺垫。(1分)吸引读者阅读,引人入胜。(1分) ‎ ‎12、略 ‎13.(1)答E给3分,A给2分,D给1分。(C 项“保护了南京明城墙的完整,使之免遭拆除”错,文中说古城墙“被拆除了一部分”“保存大部分”。B项“详尽地”不妥。D项“这为他后来的死埋下了祸根”不完全正确。)‎ ‎  (2)①以朱偰临终的话开头,用了倒叙的手法,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为全文定下沉痛怀念的感情基调。③总起全文,为下文内容的展开做了铺垫。④朱偰临终的这段话表现出了他对自己事业的坚定信仰以及死时的冤屈,表现了作者对他遭遇的深切同情和不平。(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①他考察金陵古迹,编撰出版了《金陵古迹图考》《金陵古迹名胜影集》《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等多本关于金陵古迹的著作。、‎ ‎②他为保护金陵古迹批评政府、向各界呼吁,电告文化部并且发表文章。‎ ‎③为保护南京古城墙对南京政府提出的批评使他成为了右派,并且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并含恨离世。‎ ‎④去世十年后平反,骨灰安放于南京图书馆。(答三点即可,每点各2分)‎ ‎  (4)①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南京古城的追忆,表达了江山依旧,物是人非之感。‎ ‎  ②引用诗句作题目,增添了人物传记的文学性,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 ‎  ③暗示主旨:a.朱偰为了南京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借此表现出对他的赞美与追忆,为他的悲惨结局鸣不平b.提醒现在的人们应该对文物保护警钟长鸣,不要再出现这样的历史悲剧c.朱偰先生所表现出来的知识分子的良知、孤傲与清高,警醒当代学术专家应该固守信仰、坚守寂寞。(前两点各2分;后面从主旨上谈两点,言之成理即可得4分。)‎ ‎14.C ‎15.D ‎16.B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