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2016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新乡市2016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河南省新乡市华光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1.在下述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中:K+、Ba2+、I-、MnO4-‎ B.含有大量NO3-的水溶液中:NH4+、Fe2+、SO42-、H+‎ C.c(HCO3-)=0.1 mol·L-1的溶液中:Na+、K+、CO32-、Br-‎ D.强碱性溶液中:ClO-、S2-、HSO3-、Na+‎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含MnO4-的溶液呈紫红色,A错误;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Fe2+、NO3-、H+三者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lO-具有强氧化性,S2-和HSO3-具有强还原性,不能大量共存。HSO3-在强碱性溶液中也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考点:离子共存 点评:ClO-具有强氧化性,考生很容易忽视。‎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活化分子的每一次碰撞都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B 反应物用量增加后,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增大 C 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 ‎ D 加入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 ‎【答案】C ‎【解析】A 并不是活化分子的每一次碰撞都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只有方向合适才会发生有效碰撞,A错;‎ B 固体或纯液体用量的增加不会影响反应速率;B错;‎ C 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正确;‎ D 加入催化剂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错 选C.‎ ‎3.下面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B.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 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D.不同能量的电子在核外运动占有的区域形状可能不同 ‎【答案】AD ‎【解析】根据玻尔理论可直接判断B、C二项不正确;D项叙述“可能不同”是正确的,如2px与4py电子运动占有的区域形状相同,但它们的能量不同,1s与2p电子能量不同,运动占有的区域形状也不同。‎ ‎4.下列防止金属腐蚀的做法不可行的是 A.在某些工具的机械转动部位刷油漆以防锈 B.衣架和电线外面包上一层塑料层以防锈 C.在钢材制造的大型船舶上装上一定数量的锌块 D.自行车的钢圈和车铃上镀上一层铬,既耐腐蚀又美观耐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在某些工具的机械转动部位刷油漆,能隔绝空气和水,但转动部位漆易脱落,应该涂油,故A错误;B.衣架和电线外面包上一层塑料层,能隔绝空气和水,所以能防锈,故B正确;C.在钢材制造的大型船舶上装上一定数量的锌块,Fe、Zn和海水构成原电池,Zn易失电子作负极、Fe作正极,所以被保护,故C正确;D.自行车的钢圈和车铃上镀上一层铬,能隔绝空气和水,且Cr不易发生腐蚀,所以能防止铁生锈,故D正确;‎ 考点:金属腐蚀与保护 ‎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 mL 2 mol/L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100 mL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 B.对于可逆反应2CO+2NON2+2CO2,使用合适的催化剂,CO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都加快 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慢 D.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氢气的产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00 mL 2 mol/L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100 mL氯化钠溶液,降低氢离子的浓度,生成氢气的速率降低,A错误;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加快正逆反应速率,B正确;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与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无关系,C错误;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得不到氢气,D错误。‎ 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H2与O2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 B.能说明盐酸是强酸的反应:HCl+AgNO3=AgCl↓+HNO3‎ C.向NaCl和KI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先产生黄色沉淀,‎ 则Ksp(AgCl)< Ksp(AgI)‎ D.配制一定浓度的硫酸铝溶液时,应先加稀硫酸溶解硫酸铝固体,再稀释至所需浓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H2与O2的反应分子数减少,所以是熵减放热反应,故A错误;因为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HCl+AgNO3=AgCl↓+HNO3能发生,不能说明盐酸是强酸,故B错误;向NaCl和KI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先产生黄色沉淀,则Ksp(AgCl)>Ksp(AgI),故C错误;配制一定浓度的硫酸铝溶液时,为防止铝离子水解,先加稀硫酸溶解硫酸铝固体,再稀释至所需浓度,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反应方向、弱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 ‎7.大气中的SO2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最新研究表明,[N(CH3)4]2SO4(s)能与SO2进行如下可逆反应,使其可能成为绿色的SO2吸收剂[N(CH3)4]2SO4(s)+ SO2[N(CH3)4]2S2O6(s) ΔH<0 则用[N(CH3)4]2SO4(s)吸收SO2的适宜条件为 A.高温高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低压  D.低温低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反应[N(CH3)4]2SO4(s)+ SO2[N(CH3)4]2S2O6(s) ΔH<0知,该反应正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要想提高SO2的吸收率,使平衡向正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适宜的条件为低温高压,选B。‎ 考点:考查化工生产适宜条件的选择。‎ ‎8.将C mol/L的AlCl3溶液V1 mL加水稀释至V2mL,稀释后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令稀释后溶液中Cl-的物质量浓度为y,则:V1 mL×3Cmol/L=V2mL×y,解得y=,故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溶液稀释的计算。 ‎ ‎9.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干燥氯气时,插入干燥装置的导气管必须采用进气管长,出气管短的方式,图示操作方法合理,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选;B.通过焰色反应检验钾离子时,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以便滤去钠离子的黄色,该操作合理,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选;C.挤压胶头滴管,圆底烧瓶中的气球会立刻膨胀,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导致圆底烧瓶内气压迅速减小,该装置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选;D.氯化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但氨气与氯化氢又能够结合生成氯化铵晶体,通过加热氯化铵的方法无法获得氨气,实验室一般采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制取氨气,所以该操作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故D选;故选D。‎ 考点:考查常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判断 ‎10.如图,在置于空气的容器里盛有NaCl溶液,再放入缠绕铜丝的铁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铜丝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H2O→4OH- ‎ ‎ B.铁钉上发生的反应为:Fe-3e→Fe3+ ‎ C.NaCl的存在能加快铁钉的腐蚀速率 D.一段时间后铁钉上出现红棕色物质 ‎【答案】B ‎【解析】‎ ‎11.下图各装置中,不能发生原电池反应的是(容器中均为稀硫酸溶液)( )‎ ‎【答案】D ‎【解析】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活性不同的两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D项不能形成闭合回路,故不能形成原电池。‎ ‎12.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滴入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NH4+、Ba2+、AlO2-、Cl-‎ B.pH=13的溶液:Na+、K+、SiO32-、HCO3-‎ C.含较多的SO32-的溶液:H+、Ca2+、Fe3+、NO3-‎ D.澄清透明溶液中:K+、Na+、MnO4-、SO4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A.滴入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显酸性,则AlO2-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pH=13的溶液显碱性,则HCO3-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含较多的SO32-的溶液中,H+、NO3-与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澄清透明溶液中:K+、Na+、MnO4-、SO42-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正误判断 ‎13.对于可逆反应 2AB3(g) A2(g)+3B2(g) DH>0,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而图A表示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与题意不符,错误;图B表示升高温度时AB3%降低,上述平衡应正向移动,与题意吻合,正确;图C要从温度和压强两个角度全面判断,当温度一定时,压强增大,AB3%降低,平衡应正向移动,而实际上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不符合题意。当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AB3%降低,符合题意。故图C错误;图D表示高温时A2%低,增大压强时A2%增大。而实际上,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A2%增大,与题意不符;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A2%减小,也不合题意,错误。 ‎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图像。‎ ‎14.(10分)现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3份100 mL该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0.16 L气体;‎ 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白色沉淀,再将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发现沉淀部分溶解。‎ 根据上述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由第一份进行的实验对Cl-是否存在的判断是 (填“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或“不能确定”);‎ ‎(2)由第二份进行的实验得知该混合物中应含有 (填离子符号),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 ‎(3)第三份实验中最终得到的沉淀成分为 ;(填化学式)‎ ‎(4)综合上述实验,你认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该混合液中一定含NH4+、CO32—、SO42—、K+,可能含Cl—‎ B.该混合液中一定含NH4+、CO32—、SO42—,可能含K+、Cl—‎ C.该混合液中一定含NH4+、CO32—、SO42—,可能含Mg2+、K+、Cl—‎ D.该混合液中一定含NH4+、SO42—,可能含Mg2+、K+、Cl—‎ ‎【答案】(每空2分,共10分)(1)不能确定; (2)NH4+、9 mol ·L-1; (3)BaSO4; (4)B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可知原溶液中至少含有Cl—、CO32—、SO42—中的一种;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0.16 L气体,可知原溶液中含有NH4+,其物质的量为20.16L/22.4L/mol=0.9mo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0.9mol/0.1L=9mol/L;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白色沉淀,再将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发现沉淀部分溶解,可知原溶液中含有CO32—、SO42—,生成碳酸钡和硫酸钡,加盐酸后,碳酸钡溶解,剩余的是硫酸钡,原溶液中不含有Mg2+、Ba2+,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CO32—、SO42—,一定不含有Mg2+、Ba2+,可能含有K+、Cl—。‎ 考点:离子的检验,离子的共存,离子反应 ‎15.(3分)牙齿的损坏实际是牙釉质[Ca5(PO4)3OH]溶解的结果,在口腔中存在如下平衡:Ca5(PO4)3OH5Ca2+ +3PO43― +OH― 当糖附在牙齿上发酵时会产生H+,试运用化学平衡理论说明经常吃糖对牙齿的影响。‎ ‎【答案】‎ ‎①糖附在牙齿上发酵时会产生H+   1'‎ ‎②H+与牙釉质溶解得到的OH― 结合成水 1'‎ ‎③使该平衡右移,牙釉质溶解,经常吃糖会损坏牙齿 1'‎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给出已知条件,引导学生朝着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的角度去分析,当糖附在牙齿上发酵时会产生H+,然后与OH―结合,使平衡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牙釉质[Ca5(PO4)3OH]溶解,因此经常吃糖会损坏牙齿。‎ 考点: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的因素。‎ 点评:本题结合生活实际,事实上考查了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利用勒夏特列原理进行解析。‎ ‎16.Ⅰ.实验室有一瓶混有氯化钠的氢氧化钠固体试剂,经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82%,为了验证其纯度,用浓度为0.1mol·L-1的盐酸进行滴定,完成下列问题:‎ ‎(1)称取5.0g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配成500mL溶液备用;‎ ‎(2)将标准盐酸装在酸式滴定管中,调节压面位置在“0”刻度以下,并记录下刻度;‎ ‎(3)取25.00mL待测液。该项实验操作使用的主要仪器有(除锥形瓶外) ,‎ 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到溶液颜色由 色刚好变成 色为止;‎ ‎(4)某同学根据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待测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 ‎0.1000mol·L-1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溶液体积/mL 第一次 ‎25.00‎ ‎0.00‎ ‎26.11‎ ‎26.11‎ 第二次 ‎25.00‎ ‎1.56‎ ‎30.30‎ ‎28.74‎ 第三次 ‎25.00‎ ‎0.22‎ ‎26.31‎ ‎26.09‎ 请选用其中合理数据列出氢氧化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字):c(NaOH)= ‎ ‎(5)由于错误操作,使得上述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填写编号)‎ A.中和滴定达中点时俯视滴定管内液面度数 B.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装标准溶液来滴定 C.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装标准溶液来滴定 D.把配好的标准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净的试剂瓶中然后用来滴定 Ⅱ.含Cr2O72-的废水毒性较大,某工厂废水中含5.0×10-3mol·L-1的Cr2O72-。为了使废水的排放达标,进行如下处理:‎ ‎①绿矾化学式为FeSO4·7H20。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若处理后的废水中c(Cr3+)=3.0×10-6mol·L-1,则废水中c(Fe3+)= mol·L-1.‎ ‎(Ksp[Fe(OH)3])=4.0×10-38,Ksp[Cr(OH)3]=6.0×10-31)‎ ‎【答案】Ⅰ.(3)碱式滴定管(1分)红(1分)无(1分)‎ ‎(4)0.1044mol/L(2分)(5)CD(2分)‎ Ⅱ.①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2分) ②2×10-13(2分)‎ ‎【解析】‎ 试题分析:Ⅰ.(3)待测液为NaOH,选择碱式滴定管;用酚酞作指示剂时,滴定前,酚酞遇碱变红,到达滴定终点时观察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4)三次实验消耗标准盐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6.11、28.74和26.09,第二组实验误差较大,舍弃,求第一、三次实验的平均值为(26.11+26.09)÷2=26.10,由c(酸)V(酸)=c(碱)V(碱)可知26.10mL × 0.1000 = 25.00mL × c(NaOH),c(NaOH) = 0.1044mol/L。‎ ‎(5)A.中和滴定达中点时俯视滴定管内液面度数,导致标准液的体积读小了,所测浓度偏低,错误;B.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装标准溶液来滴定,导致碱液浓度变稀,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变小了,所测溶液浓度偏低,错误;C.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装标准溶液来滴定,导致标准液的浓度偏小,消耗体积偏大,所测溶液浓度偏高;D.把配好的标准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净的试剂瓶中然后用来滴定,导致标准液的浓度偏小,消耗体积偏大,所测溶液浓度偏高;答案选CD。‎ Ⅱ. ①Cr2O72-有较强氧化性,Fe2+有一定的还原性,在酸性介质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实验流程可知,第①步反应中Cr2O72-在酸性条件下将Fe2+氧化为Fe3+,自身被还原为Cr3+,根据守恒元素守恒及所处环境可知,还应有水生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r2O72- + 6Fe2+ + 14H+ = 2Cr3+ + 6Fe3+ + 7H2O。‎ ‎②根据据(Ksp[Fe(OH)3])=4.0×10-38,Ksp[Cr(OH)3]=6.0×10-31),废水中c(Fe ‎3+):c(Cr3+)=(4.0×10-38)÷(6.0×10-31)=2/3×10-7,若处理后的废水中c(Cr3+)=3.0×10-6mol·L-1,则废水中c(Fe3+) = 3.0 × 10-6 × 2/3 × 10-7 = 2 × 10-13 mol·L-1。‎ 考点:考查酸碱中和滴定,盐类水解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 ‎17.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A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若用含有0.2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制Cl2,制得的Cl2体积(标准状况下)总是小于1.12L的原因是 ‎ ‎(2)①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 ,现象是 。‎ ‎②装置D和E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 。‎ ‎③装置F的作用是 。‎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一个装置。你认为该装置应加在 与 之间(填装置字母序号),装置中应放入 (填写试剂或用品名称)。‎ ‎【答案】(1)MnO2+4H+ + 2Cl- Mn2++Cl2↑+2H2O 浓盐酸的浓度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变稀,变稀以后将不再反应;加热时浓盐酸因挥发而损失 ‎(2)①无水硫酸铜 白色固体变为蓝色 ②氯气无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 ‎③吸收氯气 (3)F G 湿润的淀粉-KI试纸(或湿润的有色布条)‎ ‎【解析】‎ 试题分析:(1)MnO2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锰和氯气、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2+4H+ + 2Cl- Mn2++Cl2↑+2H2O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制取Cl2,反应消耗氯化氢,同时反应需要加热,浓盐酸易挥发而损害,随反应的不断进行浓盐酸的浓度逐渐变稀,稀盐酸不反应不与MnO2反应;(2)①无水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蓝色五水硫酸铜晶体,可用来检验水,氯气易于碱反应,应用酸性干燥剂五氧化二磷干燥;②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③氯气易溶于四氯化碳溶液,可用来吸收氯气;(3)G装置用来检验HCl气体,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应排除氯气的干扰,在F吸收氯气之后要检验氯气是否完全除去,根据氯气具有强氧化性的性质,可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如不变色,说明已经完全除去。‎ 考点:考查氯气的制备和性质的检验 ‎18.研究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1)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 ‎ ,加热时,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H4)2SO4是常用的化肥和化工原料,受热易分解,某兴趣小组拟探究其分解产物。‎ ‎【查阅资料】(NH4)2SO4在260℃~400℃时分解产物不同。‎ ‎【实验探究】该小组拟选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和加热装置略)‎ 实验1:连接装置A→B→C→D,检查气密性。按图示加入试剂(装置B盛0.5000mol/L盐酸70.00mL)通入N2排尽空气后,于260℃加热装置A一段时间,停止加热,冷却,停止通入N2。品红溶液不褪色。取下装置B,加入指示利。用0.2000mol/L NaOH溶液滴定剩余盐酸,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5.00mL.经检验滴定后的溶液中无SO42-。‎ ‎①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内溶液吸收气体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mol。‎ 实验2:连接装置A→D→B,检查气密性。按图示重新加入试剂;通入N2排尽空气后,于400℃加热装置A至(NH4)2SO4完全分解无残留物。停止加热,冷却。停止通入N2,观察到装置A、D之间的导气管内有少量白色固体。经检验,该白色固体和装置D内溶液中有SO32-,无SO42-。进一步研究发现,气体产物中无氮氧化物。‎ ‎③检查装置D内溶液中有SO32-无SO42-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装置B内溶液吸收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⑤(NH4)2SO4在400℃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 + 2H2SO4 (浓) CO2↑ +2SO2 ↑+2H2O ‎(2)①圆底烧瓶 ②0.03 ③取少许D溶液与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盐酸,白色沉淀完全溶解,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D内溶液中有SO32﹣,无SO42﹣‎ ‎④NH3 ⑤3(NH4)2SO44NH3↑+3SO2↑+6H2O↑+N2↑‎ ‎【解析】‎ 试题分析:(1)硫元素是16号元素,则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 、CO2 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2)①根据仪器的特征,仪器X的名称为圆底烧瓶;‎ ‎②根据题意,B中盛有盐酸0.5000mol/L×0.07L=0.035mol,反应后的溶液用NaOH溶液滴定剩余的盐酸,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2000mol/L×0.025L=0.005,所以盐酸吸收气体消耗了0.035-0.005=0.03mol,根据NH3+HCl=NH4Cl,则装置B内溶液吸收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03mol。‎ ‎③根据SO32-、SO42-离子检验的方法,检查装置D内溶液中有SO32-无SO42-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取少许D溶液与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盐酸,白色沉淀完全溶解,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D内溶液中有SO32﹣,无SO42﹣。‎ ‎④装置B内溶液是稀盐酸,所以装置B内溶液吸收的气体是NH3。‎ ‎⑤根据题意,在400℃加热装置A至(NH4)2SO4‎ 完全分解无残留物,说明硫酸铵分解产生气体,停止加热,冷却,在装置A、D之间的导气管内有少量白色固体。经检验,该白色固体和装置D内溶液中有SO32-,无SO42-,说明生成的气体为SO2,进一步研究发现,气体产物中无氮氧化物,则另一种气体是氮气,装置B内溶液是盐酸,说明还有氨气生成,则(NH4)2SO4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氨气、氮气、SO2和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NH4)2SO44NH3↑+3SO2↑+6H2O↑+N2↑。‎ 考点:考查离子结构示意图,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NH4)2SO4受热分解产物的确定等知识。‎ ‎19.已知2H2(g)+ O2(g)===2H2O(l) ΔH = —571.6 kJ· mol—1‎ CO(g) + 1/2O2(g) == CO2(g) △H = -283 kJ· mol—1 某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4 kJ热量,同时生成3.6 g液态水,求原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物质的量。‎ ‎【答案】n(H2) ==0.2mol n(co)==0.20mol ‎【解析】‎ 试题分析:3.6 g液态水的物质的量是3.6g÷18g/mol=0.2mol,所以氢气的物质的量就是0.2mol。则根据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是571.6 kJ· mol—1×0.2mol÷2=57.16kJ,因此CO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13.74kJ-57.16kJ=56.58kJ,所以消耗CO的物质的量是56.58kJ÷283 kJ· mol—1=0.2mol。‎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点评:在进行反应热的有关计算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mol不一定是指1mol,例如在2H2(g)+ O2(g)===2H2O(l) ΔH = —571.6 kJ· mol—1中,表示每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是571.6 kJ。‎ ‎20.(1)写离子方程式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的离子方程式为 ;‎ b.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在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拆开写成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反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如2Fe3++Cu=2Fe2++Cu2+的拆写结果是:氧化反应为:Cu-2e-=Cu2+;还原反应 为:2Fe3++2e-=2Fe2+。请据此将反应:Fe+4H++NO3-=Fe3++NO↑+2H2O拆写成两个“半反应式”:氧化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还原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l3++3NH3·H2O=Al(OH)3↓+3NH4+ CaCO3+2H+=Ca2++CO2↑+H2O ‎(2)2H++SO42-+Ba2++2OH-=BaSO4↓+2H2O Ba2++SO42-=BaSO4↓‎ ‎(3)Fe-3e-=Fe3+ 4H++NO3-+3e-=NO↑+2H2O ‎【解析】‎ 试题分析:(1)氢氧化铝不能被氨水溶解,则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碳酸钙难溶,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 ‎(2)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时生成硫酸钡、硫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 ;在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此时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 ‎(3)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拆开写成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反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如2Fe3++Cu=2Fe2++Cu2+的拆写结果是:氧化反应为:‎ Cu-2e-=Cu2+;还原反应 为:2Fe3++2e-=2Fe2+。请据此将反应Fe+4H++NO3-=Fe3++NO↑+2H2O中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为Fe-3e-=Fe3+;硝酸根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还原反应为4H++NO3-+3e-=NO↑+2H2O。‎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21.A、B、D是由常见的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常温下A是淡黄色粉末,B、D是气体,F、G、H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水溶液均显碱性,E有漂白性。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A所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C的电子式 _____。‎ ‎(2)A与H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三周期第ⅥA族,;‎ ‎(2)3S+6NaOH2Na2S+Na2SO3+ 3H2O。‎ ‎【解析】‎ 试题分析:A、B、D是由常见的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常温下A是淡黄色粉末,则A为硫磺,A与D生成E,E有漂白性,则D为氧气,E为SO2 ,B、D是气体,则B为氢气,C为H2S ,F、G、H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说明含有Na元素,水溶液均显碱性,则H为NaOH,G为Na2SO3 ,F为Na2S ,据此解答。‎ ‎(1)根据上述推断,A为硫磺,硫元素为16号元素,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则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ⅥA族;C为H2S,电子式为。‎ ‎(2)根据上述推断,A为硫磺、H为NaOH,硫在NaOH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 + 6NaOH2Na2S + Na2SO3+ 3H2O。‎ 考点:考查无机物的推断,硫的性质等知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