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县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卷(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上杭县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卷(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 ‎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字是不要本钱的,喝一杯滋味好的酒,你称赞它“美”,看见一朵颜色很鲜明的花,你称赞它“美”,碰见一位年轻姑娘,你称赞她“美”,读一首诗或是看一座雕像,你也还是称赞它“美”。这些经验显然不尽是一致的。究竟怎样才算“美”呢了?一般人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做“美”,但是都知道什么样就是愉快。拿一幅画给一个小孩子或是未受艺术教育的人看,征求他的意见,他总是说“很好看”。如果追问他“它何以好看呢”他不外是回答说:“我欢喜看它,看了它就觉得很愉快。”通常人所谓“美”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 不仅是普通人如此,许多声名煊赫的文艺批评家也把美感和快感混为一件事。英国十九世纪有一位学者叫做罗斯金,就曾经很坦白地告诉人说:“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从愉快的标准看,血色鲜丽的姑娘引诱力自然是比女神雕像的大;但是你觉得一位姑娘“美”和你觉得一座女神雕像“美”时是否相同呢?《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想来不一定有什么风韵,在艺术上却仍不失其为美。英国姑娘的“美”和希腊女神雕像的“美”显然是两件事,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罗斯金的错误在把英国姑娘的引诱性做“美”的标准,去测量艺术作品。‎ 美感和快感究竟有什么分别呢?有些人见到快感不尽是美感,替它们勉强定一个分别来,却又往往不符事实。英国有一派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就是如此。他们所见到的分别彼此又不一致。有人说耳、目是“高等感官”,其余鼻、舌、皮肤、筋肉等等都是“低等感官”,只有“高等感官”可以尝到美感而“低等感官”则只能尝到快感。有人说引起美感的东西可以同时引起许多人的美感,引起快感的东西则对于这个人引起快感,对于那个人或引起不快感。美感有普遍性,快感没有普遍性。这些学说在历史上都发生过影响,如果分析起来,都是一钱不值。拿什么标准说耳、目是“高等感官”?耳、目得来的有些是美感,有些也只是快感,我们如何去分别?“客去茶香余舌本”,“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等名句是否与“低等感官”不能得美感之说相容?至于普遍不普遍的话更不足为凭。口腹有同嗜而艺术趣味却往往随人而异。陈年花雕是吃酒的人大半都称赞它美的,一般人却不能欣赏后期印象派的图画。‎ 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别的。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饥时要吃饭,吃了饭也就得 到快感。喝美酒所得的快感由于味感得到所需要的刺激,和饱食暖衣的快感同为实用的,并不是起于“无所为而为”的形象的观赏。‎ 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既忘去自我,自然不能觉得我是否欢喜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所引起的是不是快感。我们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自己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如果自己觉得快感,我便是由直觉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感的态度便已失去了。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到过后才回忆起来。比如读一首诗或是看一幕戏,当时我们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虽然没有风韵,但在艺术上具有审美价值,能唤起读者的审美体验,成了具有快感的形象。‎ B.有的美学家认为只有像耳、目等“高等感官”可以尝到美感,而鼻、舌、皮肤、筋肉等等“低等感官”则不能。‎ C.用普遍与不普遍来判断快感与美感,这显然是错误的,对同一个艺术品,人们获得的美感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美感与快感常常同时存在,如“客去茶香余舌本”,通过所谓“低等感官”的舌既能尝到快感也能拥有美感。‎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最易引起快感的东西也不一定就美,“享乐主义”美学是我们要摒弃的错误的美学观念。‎ B.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往往要在专注于审美对象的状态中忘去自我才能获得。‎ C.美感和快感是可以并存的,比如读一首诗,当时我们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 D.一个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与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比起来,前者只能让人获得快感,后者只能让人获得美感。‎ ‎3.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美感”的一项是(3分)‎ A.金圣叹读到《水浒传》中林冲山神庙杀敌时情不自禁地大呼:“杀的快活,杀的快活!”‎ B.《红楼梦》“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林黛玉听“皂罗袍”一曲,心旌摇荡,如醉如痴。‎ C.苏轼由于人生失意、仕途不如意,心情苦闷,常借酒浇愁,酒后写出许多诗篇,留传后世。‎ D.山影集团年度大戏《琅琊榜》精彩的剧情吸引了广大观众,许多观众与剧中人物同喜同悲。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韶,字元伯,学涉有器量,与弟彦、虔、蕤并为孝文赐名焉。韶又为季父冲所知重。延兴中,补中书学生,袭爵姑臧侯,除仪曹令。时修改车服及羽仪制度,皆令韶典焉。迁给事黄门侍郎。后依例降侯为伯,兼大鸿胪卿,黄门如故。孝文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曰:“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帝称善。迁太子右詹事,寻罢左右,仍为詹事、肆州大中正。出为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帝自邺还洛,韶朝于路,帝言及庶人恂事曰:“卿若不出东宫,或未至此也。”‎ 宣武初,征拜侍中,领七兵尚书,除抚军将军、并州刺史。以从弟伯尚同咸阳王禧之逆,免除官爵。久之,兼将作大匠,敕参定朝仪律令。及吕苟儿反于秦州,除抚军将军、西道都督,行秦州事,与右卫将军元丽,率众讨之。事平,即真,玺书劳勉,复其先爵。时陇右新经师旅,百姓多不安业,韶善抚纳,甚得夷夏之心。‎ 孝明初,自相州刺史入为殿中尚书,行雍州事。后除中军大将军、吏部尚书,加散骑常侍.后出为冀州刺史,清简爱人,甚收名誉,政绩之美,声冠当时。明帝嘉之,就加散骑常侍,迁车骑将军,赐剑珮、貂蝉各一具,骅骝马一匹,并衣服寝具。韶以年及悬车,抗表逊位,优旨不许。转定州刺史,常侍如故。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正光五年,卒于官,年七十二。诏赠帛七百匹,赠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司空公、雍州刺史,谥曰文恭。既葬之后,有冀州兵千余人,戍于荆州,还经韶墓,相率培冢,数日方还,其遗爱如此。永安中,以克定秦、陇功,追封安城县开国伯,邑四百户。 ‎ ‎(节选自《北史•李韶传》)‎ ‎【注】即真:谓官吏由代理而转为正式职务悬车:致仕,辞官居家 抗表:呈上奏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 B.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 C.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 D.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给事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是皇帝的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 B.迁,意思是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晋升。‎ C.从弟指同曾祖父或祖父,不同父亲,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即堂弟。‎ D.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在他们生前根据其功绩或德行获得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文帝想迁都,召集众位侍臣商议。李韶认为洛阳是皇权聚集地,几百年基业,且地处中土,方便四方朝贡,建都最好不过了。‎ B.吕苟儿在秦州反叛,李韶跟元丽一起带兵讨伐并平息叛乱,恢复了爵位。陇西刚刚经过战乱,李韶善加抚恤并安顿,得到了少数民族百姓的拥戴。‎ C.李韶历任地方官职,都能做到清正廉明爱护百姓,政绩突出,在当时颇有盛名。‎ D.明帝嘉奖李韶,封赏甚厚。但李韶推辞将要告老还乡,请求不要加封,明帝仍然颁旨加以优待。并升任李韶为定州刺史,担任跟过去一样的常侍职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5分)‎ ‎ ‎ ‎(2)既葬之后,有冀州兵千余人,戍于荆州,还经韶墓,相率培冢,数日方还,其遗爱如此。(5分)‎ ‎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登新平楼① 李白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 ‎[注]此诗约作于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秋,为诗人离开长安,西游邠州时所作。新平楼,位于邠州新平县(今陕西彬县)。‎ ‎8.本诗的“天长落日远”与王维诗句“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所表现的意境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9.本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望岳》中“ , ”两句,写时已薄暮,山中云气层出不穷,诗人像着了迷似的。‎ ‎(2)韩愈《师说》中,认为弟子可以为师,师也可以为弟子,即“能者为师”的原因是“ , ”。‎ ‎(3)苏轼《赤壁赋》中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惆怅、失意的胸怀的两句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王国维“道器合一”的文史治学 周传家 ‎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早在1902年,梁启超就发表文章批评旧史学的弊端,大声疾呼号召“创新史学”。1919年,毛子水发表《国故与科学精神》,批评“国故”和旧史学,引起张煊的反驳,新旧两派展开激烈交锋。1923年,胡适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指出:“国故”即“国学”,涵盖“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他主张“打破一切的门户成见,拿历史的眼光来整统一切”,提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 王国维深受梁启超新史学观点及胡适“整理国故”口号的影响,坚持从历史着眼,主张“欲知古人必先论其世,欲知后代必先求诸古”,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特别是他以专门史形式呈现出来的《宋元戏曲史》,“求事物变迁之迹而明其因果”,拓展了传统历史学的广度和深度,不仅成为新史学的典范,而且是公认的中国戏曲史的开山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国维治戏曲史,不仅坚持历史的观点,而且走的是“即器即道”的文化史路数,从严密的考证出发,用史料说话,绝非虚玄论道,同时也不停留于文化表象就事论事。他溯源探流,追求道器结合一一于形下之器透视形上之道,又让形上之道坐实于形下之器,使戏曲这一中华元素从文化事象娓娓道来的展示中得以昭显。‎ 王国维治戏曲史,不仅有“史识”一一别具只眼,更重要的是有“史胆”一一良知和担当。王国维幼年即喜读《汉书》,早年的《咏史诗二十首》不局限于个体的人生感慨和悲欢心绪,总揽全局,分咏相对完整的“中国全史”,“议论新奇而正大”。处在大厦将倾、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面对文物制度的崩溃、历史延裂的残酷现实,王国维“毋忘其天职,而失其独立之位置”,怀着对中国文化灭绝的深度恐惧感,通过古器物、古文字以及古史研究,说明中国文物制度的真实性,表达中国文化复兴的理想。‎ 读王氏之《咏史诗二十首》,不由得使人想起2000多年前屈原的《天问》。屈原有感于楚国的危机和忧患,叩天问地,在对有关天、地、人的某些传说质疑的过程中,体现出他的怀疑精神、思想观念及其为楚国现实政治服务的意图;王国维在《咏史诗二十首》中,面对苍茫历史“呵而问之”,同样是通过卒章显志的惯常创作模式,试图从中发现中国文化的兴衰存亡之道,为风雨飘摇的中国传统文化确立一个历史根基。这绝非迷古恋古,而是民族情怀和爱国精神的生动体现。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咏史诗二十首》就是20世纪的《天问》,王国维就是现代中国的“三闾大夫”,连他结束生命的方式也酷似屈原怀忠而自沉汨 罗。‎ 王国维具有扎实深厚的国学功底和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他在《殷虚书契考释•后序》中指出:“我朝学术所以超绝前代者,小学而已。”他以这种具有科学性质的小学工具来衡定历史存在之真伪,重证据,重事实,不肯在没有确凿证据时乱下结论,更不会想当然地凭空捏造,欺世盗名。对于“不通字例、来习旧艺”之“俗儒鄙夫”的“肆其私臆,无所忌惮”,他深恶痛绝,讥之为“鬼魅之易画”。但他不是迂腐学者、冬烘先生,他“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从而“移一时之风气,示来者以轨则”。这种采用古今中外结合的“古史新证”手段,对于今天的“古史研究”也颇有超越之处,因而成为王氏之学所具有的重要现代学术特征之一,开一代之学术和学风。‎ 吴梅是南派昆曲的著名学者,其曲学研究涉及度曲、制曲、曲史等众多领域,在曲学方面,钱基博先生甚至认为,吴梅代表着20世纪前半期昆曲曲学的最高成就。就治学而言,王国维和吴梅之间有许多共性,也各有其特色。两者走的均是“即器即道”、道器兼容的路子,窃以为王氏更钟情于“道”,而吴氏则偏重于“器”。‎ ‎(有删减)‎ 相关链接:‎ ‎①王国维吸收了西方输入的文学史观念,对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线索进行了严密的考证和分析,开创了“戏曲史”研究的新领域。他在研究中借鉴了中西诗学中的某些思想意蕴,提出了许多合理而又富有启发性的理论观念,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有理论上的重要突破。‎ ‎②《宋元戏曲史》中体现的研究方法,是王国维对戏曲研究的一个突出贡献,被人评其为“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王国维的胞弟王哲安将其兄的研究方法概括为:乾嘉学风的严密实证和西学的逻辑推演的相互制约和影响。‎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随着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风潮,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新旧两派展开激烈交锋,其中梁启超、毛子水、胡适处于同一阵营,观点一致。‎ B.王国维修治的《宋元戏曲史》,是一部专门研究宋元戏曲发展脉络及其演变逻辑的戏曲史专著,是新史学的典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把《咏史诗二十首》看做20世纪的《天问》,把王国维看做现代中国的“三闾大夫”,是因为王国维如屈原般具有民族情怀和爱国精神。‎ D.王国维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现代学术特征,开一代之学术和学风,为后代的“古史研究”提供了示范和准则,即便在今天也不落后。‎ E.作者认为王国维偏重于“道”,而吴梅偏重于“器”,但后者曲学研究涉及众多领域,代表着20世纪前半期昆曲曲学的最高成就。‎ ‎(2)结合材料,具体阐释“道器合一”的含义。(6分)‎ ‎(3)王国维在治学方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王国维治学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 ‎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武则天虽然身居内宫,却对扬州漕运案 ,命狄仁杰为钦差彻查案件背后隐藏的元凶主谋。 ‎ ‎②诸葛亮经过缜密的思考,对赤壁之战的局势 ,认识到如果杀死曹操,则北方必然大乱,孙吴就会趁机得势。 ‎ ‎③这个会场的指示图上,用三个国家的文字标明的路线十分清楚,让人 ,极大地方便了来参会的代表。‎ A. 了如指掌 洞若观火 一目了然 B.洞若观火 一目了然 了如指掌 ‎ C.了如指掌 一目了然 洞若观火 D.一目了然 洞若观火 了如指掌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一个孩子学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 。人们的书写潦 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A.电子信息化办公对汉字书写构成了冲击 B.电子信息化办公冲击了汉字书写 C.汉字书写被电子信息化办公冲击了 D.汉字书写难以取代电子信息化办公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 习近平强调,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 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① 。要突出问题导向,② ,做要针对问题改,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③ ,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 ‎16.下面是我国“植树节节徽”,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5分)‎ ‎ ‎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我选择的立场就是继续成为这样一个思考者和批判者,如果可能的话,也想成为一个预警者,无非是盛世危言嘛,我希望被嘲笑,希望自己所有的担心都落空,非常希望。‎ ‎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 ‎ 做一个建设者,永远比单纯的希望砸烂它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 ‎ ‎——马海祥博客 ‎ 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 ‎——《人民日报》 ‎ 对于“批判者”和“建设者”,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 ‎ ‎ ‎ ‎ ‎ ‎ ‎ ‎2.D(原文英国姑娘的“美”和希腊女神雕像的“美”显然是两件事,一个是只能引起快 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罗斯金的错误在于把英国姑娘的引诱性做“美”的标准,去测量艺术作品。(注意:原文中“英国姑娘的‘美’”不是真正的美感,是指像罗斯金一样用引诱性去衡量这个姑娘得到的快感)如果不拿引诱性去测量,那么一个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可以让人产生美感。)‎ ‎3.C(“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借酒浇愁起于实际需要,故该项属于“快感”范畴。‎ ‎4.B (在A.C两项各有一处错误,分别在“冀州”和“百姓”后,D项则兼有这两处错误。)‎ ‎5.D(A项中的“给事黄门侍郎”在官员传记中并不少见。B项中的“迁”是个多义项的常用词,有“升迁、贬谪”等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语境,可以推断此处是“升迁”的意思。C项中的“从弟”在中学课本中出现过,不难判断。D项“谥号” 也是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指死后才追赠的称号。)‎ ‎6.B (A项突出李韶的才能,关于迁都事宜,颇有政治见地。C项概括分析李韶为官清正,富有盛名。D项突出李韶颇受明帝赏识。B项突出李韶处事能力,平息叛乱,战后抚恤百姓,都完成得很出色。但按照原文“甚得夷夏之心”的表述,李韶除了“得到少数民族百姓拥戴”外,显然同样得到汉族百姓拥戴。所以,B项所述不完整,与原文有些出入,应该是正确选项。)‎ ‎7.(1)(5分)君子所犯的过错,就好比日蚀月蚀:犯错的时候,人们都看得见了;改正的时候错误,人们都仰望着他。(译出大意给2分;“过”“食”“更”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下葬之后,有一千多名冀州士兵,到荆州戍守,回来经过李韶的坟墓,争相为坟墓添土祭奠,几天后才回去,李韶去世后还受爱戴到这般地步。(译出大意给2分;“戍”“还”“相率”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李韶,字元伯,博学有器量,和弟弟李彦、李虔、李蕤都是由孝文帝赏赐名字。李韶深受叔父李冲器重。延兴年间,增补为中书学生,承袭姑臧侯爵位,被任命为仪曹令。当时修改车服和羽仪制度,朝廷都命令李韶主持。后升任给事黄门侍郎。再后来依据旧例降侯爵为伯爵,兼任大鸿胪卿,仍然担任黄门侍郎。孝文帝将要制定迁都计划,下令推荐侍臣,访求旧例。李韶应对说:“洛阳是九州旧都,七百年基址,地处中原腹地,方便四方国家朝贡,皇上要建都,没有比这更好的地方。”皇帝认为他讲得对。升任他做太子右詹事,不久取消“左、右”职衔,李韶仍然担任詹事、肆州大中正。后出任安东将军、兖州刺史。皇帝自邺城回洛阳,李韶在路上迎接,皇帝说到庶人元恂的事时,说:“如果你没有离开东宫,或许不至于此。”‎ 宣武初年,李韶被征召授予侍中,担任七兵尚书,任抚军将军、并州刺史。因为堂弟李 伯尚跟咸阳王元禧谋逆受牵连,被免除官爵。很长一段时间后,又兼任将作大匠,奉皇帝诏令参与制定朝仪律令。吕苟儿在秦州反叛,被授予抚军将军、西道都督,兼管秦州事务,和右卫将军元丽一起率领军队讨伐他。事情平定,转为正式职务,皇帝下诏加以慰劳和劝勉,恢复他原先的爵位。当时陇右地区刚刚经历过战争,百姓大多还没有安于本业,李韶认真安慰,很受少数民族及汉族百姓喜欢。‎ 孝明初年,由相州刺史入朝任殿中尚书,兼管雍州事务。后来任中军大将军、吏部尚书,加封散骑常侍。后出任冀州刺史。清正廉明爱护百姓,名誉很好,政绩突出,名盛一时。明帝嘉奖他,加封散骑常侍,升任车骑将军,赐给剑珮、貂蝉各一封,骅骝马一匹,以及衣服寝具。李韶以年迈为由,上书推辞官爵,皇上表彰但不同意他的请求。改任定州刺史,但仍然担任常侍。他前往中山上任,冀州老百姓都来送他出了西境,聚在一起哭泣,二州地域相连,老百姓早听闻他有德,到任后,定州州内十分安定。正光五年,在任上去世,时年七十二岁。皇上下诏赠帛七百匹,赠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司空公、雍州刺史,谥号为“文恭”。下葬之后,有一千多名冀州士兵,到荆州戍守,回来经过李韶的坟墓,争相为坟墓添土祭奠,几天后才回去,李韶去世后还受爱戴到这般地步。永定年间,因为平定秦、陇州的功绩,追封安城县开国伯,赐予食邑四百户。‎ ‎8.同:都写出天地的辽远和视野的开阔,渲染了空旷、静寂的氛围。‎ 异:本诗以“落日”距人遥远来衬托秋空的茫无边际,给环境着上了苍茫、沉郁的色彩。王诗则状写黄河浩荡,红日西沉的画面,侧重于展现大漠的奇特壮美、雄浑寥廓。‎ ‎9.尾联中,诗人极目远眺,想要望见故都,但目之所及,却只有苍茫的天地。诗人因此触景生情,引发了远离故都,思归不得的伤感,暗寓了自己壮志未酬、处境困窘的忧伤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 ‎【解析】‎ ‎8.‎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比较鉴赏试题,解答该题,应当结合两首诗歌的具体诗句分析,首先分析出它们各自描写了什么意境,然后归纳异同即可,“天长落日远”描写的是天地的辽远的景象,王维诗句“长河落日圆”也写出了周边的辽远阔大,这是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可以联系诗人的情感分析,本诗展现的是苍茫、沉郁的色彩。王诗则写出大漠的奇特壮美的风光,雄浑寥廓。答出相同点,给2分;答出不同点,进行简要分析的,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尾联中,诗人已点明了全诗情感的属性是“愁”,因此,本题回答时,重在于答出“愁”的具体内容或产生原因。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和首联内容,可以清楚地看出来,“愁”的直接原因是“去国”和“怀归”,但这只是表面的原因,深层的原因则应当是 诗人的怀才不遇、壮志未酬。而这种忧愤的背后,就应当有忧君爱国的影子,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几万里”一词,解读出“忧虑国事”的情怀。答出什么情感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1)(选B给3分,选D给2分,选C给1分)(A项“观点一致”于文中无据;C项“王国维如屈原般具有民族情怀和爱国精神”只是原因之一;E项“吴梅代表着20世纪前半期昆曲曲学的最高成就”并非作者观点。)‎ ‎(2)①道”指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和规律(事物变迁之迹与其因果)。②“器”指文化现象(史料)。③“道器合一”指通过文化表象探索文化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又用文化发展的脉络和规律证实文化表象(于形下之器透视形上之道,又让形上之道坐实于形下之器)。(每点2分)‎ ‎(3)①坚持了历史的观点:主张欲知古人必先论其世,欲知后代必先求诸古;②道器结合:主张从严密的考证出发,用史料说话,溯源探流,追求道器结合——于形下之器透视形上之道,又让形上之道坐实于形下之器;③采用古今中外结合的“古史新证”的手段: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④吸收了西学逻辑推演的方法。(每点2分)‎ ‎(4)①他有史识,有眼光,别具只眼,善于借鉴、吸收古今中外在治学方面的观念②他有良知担当:他试图发现中国文化的兴衰存亡之道,为风雨飘摇的中国传统文化确立一个历史根基③他治学严谨:他治学从严密的考证出发,用史料说话;重证据,重事实,不乱下结论,不欺世盗名。④他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和开拓精神,不迂腐,不守旧。‎ ‎12.A ‎13.C 试题分析: A.不合逻辑,“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应去掉“不”。B.搭配不当,应为“这有利于社会矛盾的解决和社会责任的分担”;D.成分残缺,应在“音像制品”后加“的行为”。本题充分体现了高考贴近生活、联系现实的特点。解答语病题最好的方法是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首先从语法上判断句子有无毛病,然后看逻辑上有无不妥之处。‎ ‎14.B ‎15.①关键在做②学要带着问题学③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 ‎16.图标由五棵树形、“中国植树节”和日期构成。“五棵树”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至5棵,而且三棵树是“森”,两棵树是“林”,可会意为“森林”。整体表示着绿化。‎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解答本题,要注意图形中的五棵树的变形体以及意义。然后结合植树节可得出寓意。‎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五、分析解读: ‎ ‎1.先要研究三则材料各自的含意。看含意是选择的基础,首先得知道材料的含意,弄清楚了含意,才知道自己更欣赏谁,才能选择。看含意是比较的基础,比较,主要是比较含意,也是自己选择的理由。‎ ‎2.“批判者”与“建设者”各代表一类人。弄清楚它们的含意,辨析概念很重要。在这基础上比较、权衡,写出更欣赏谁。 ‎ ‎3.对于“批判者”和“建设者”,你更欣赏谁?这句话是说在这两者之间选出一个你更欣赏的,可是作文材料给了三种情况:做批判者、做建设者、既做批判者又做建设者。我想这三种选择哪一种都可以,都是符合题意的。所以这句话不如改成:以上三种情况,你更欣赏谁? 选做批判者,最次,因为它只预警无解决办法;选建设者属中等,选做批判者和建设者最好。 ‎ ‎4.作文的基本思路:选择+比较、理由+结论。 ‎ ‎5.主要运用比较思维和因果思维。‎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