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一中2016年春高二期终考前模拟/周练3
历史试卷
命题人:王英春 审核人:孟昭黎 6.27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1.西周建国以后开分封诸侯国,共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到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诸侯国国君谥号都称“公”甚至称“王”。这一现象反映出
A.政治分封等级制度森严 B.社会嫡庶差异明显
C.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D.礼崩乐坏有助社会转型
2. 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行文化渗透。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A.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
B.在当时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C.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中普遍实行
D.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和拓展了疆域
3.《吕氏春秋·慎势》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
A.保证贵族特权地位 B.加强了周王的权力
C.区分了血缘的远近 D.维护了社会的安定
4.某思想家认为:“亲以厚爱关子于安利而不听,君以无爱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故母厚爱处,子多败,推爱也。父薄爱教笞,子多善,用严也。”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的治国理念是
A.无为而治 B.礼法并用 C.礼乐仁政 D.严刑峻法
5.《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
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 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
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 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
6. 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吕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
A.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 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 D.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
7.公元前110年,西汉政府在全国推行均输法。据《史记·平准书·集解》:均输,“谓诸当所输于官者,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官更于他处卖之,输者既便,而官有利。”这表明西汉政府推行均输法
A.保护了小农经济 B.打击了豪商大贾
C.增加了政府收入 D.稳定了市场秩序
8.汉武帝将《孝经》列为各级各类学校必修课程,创立“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把遵守、践行孝道与求官任职联系起来。这些做法有助于
A.改造传统儒学 B.宣扬社会教化
C.打击豪强地主 D.选拔实用人才
9.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号为参知机务、参议得失等,也是宰相。此时决定政事之权已不全由三省长官,其后又有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名的他官参政。这表明
A.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B.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
C.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
10.有人说:“帝王们也是‘经济人’,……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据此,材料观点认为“重农抑商”政策
A.实现了其效用的最大化 B.始终是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贯穿了中国古代历史 D.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11.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12.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选举考》载:“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故当官少称职之吏,其弊三也。”此记载指出了
A.汉代察举令地方官推荐孝廉,束缚了士人的品德砥砺
B.魏晋九品中正制使豪族垄断仕途,形成了门阀政治
C.唐代进士科所考重视诗赋文章,考试科目欠缺实用性
D.明清科考以八股文为主,禁锢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13.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官僚的选拔和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两大问题。围绕这两个问题,在制度方面有重大突破的朝代是
A.元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1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材料反映出
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以降国力转趋衰弱
B.唐代建筑技术已达巅峰,后代难以超越
C.宋以后坊市制打破,无需维修城郭街道
D.宋代以降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
15.到了明代,土司制度日臻完备。“土司承袭之权握于中央,没有朝命不得承袭。明代特别重视对土司子弟的教化,并把入学读书习礼作为土司替袭的必由之路,借以‘变夷俗之陋,杜争夺之源’”。这说明
A.明朝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 B.土司长官世袭形成割据势力
C.土司制度改变了少数民族习俗 D.明朝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16.科举制发展到明朝不再是“全国统一划线”,而是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这个制度沿用于整个明清两朝。这一制度的出现主要由于
A.政治中心南移的影响 B.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C.中原地区战乱的影响 D.南北文化教育水平的影响
17.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
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D.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
18.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马克思的评论
A.对陈腐的天朝帝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B.强烈谴责了现代社会的代表英国政府
C.指出清朝因被排斥而孤立无依的事实 D.深刻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本质原因
19.在鸦片战争后10年里,各属国依旧来北京朝贡(朝鲜10次,琉球7次,越南和暹罗各3次)曼彻斯特商会当时声称:“我们同中国的贸易直到买卖权扩展到我们现在所局限的港口以外的地方,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这表明
A.鸦片战争后清王朝极力维持华夷藩篱 B.鸦片战争改变了东亚的政治格局
C.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英国的经济入侵 D.鸦片战争没有打开中国的大门
20.《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为《资政新篇》
A.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
C.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D.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
21.下表是1866—1868年国外棉布在中国的售价变化情况。据此表格信息可推出
时间
1866年
1867年
1868年
价格
2两9钱至4两/匹
2两5钱至3两/匹
2两2钱至2两5钱/匹
A.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强化 B.中国小农经济模式加速解体
C.中国民间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D.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激烈
22.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A.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洋务运动之后 D.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23.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为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当时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骛”的局面。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改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 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
C.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 D.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
24.1911年12月,孙中山说:“谓袁世凯不可信,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而其基础己远不如(清政府),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这说明孙中山
A.追求和平建国之路 B.被袁世凯表象迷惑
C.革命策略有合理性 D.圆满完成革命任务
25.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这反映出
A.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 B.民主共和成为大趋势
C.辛亥革命并非革命党一己之功 D.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好
2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A.正确分析认识了中国国情 B.准确实践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7.1933年,《申报》登载了这样一段评论:“在内外层层叠叠高压状态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材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社会主义建设在苏区获得成功 B.民族工业在大危机机遇下迅速发展
C.中国经济建设深受苏联思潮的影响 D.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严重
28.“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材料说明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C.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D.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29.从1936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生产,促进就业,改革币制,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将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这反映当时南京国民政府
A.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 B.改变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
C.为战争作准备 D.促进中国经济均衡发展
30.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
A.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 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
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D.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
31.孙中山说:“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这反映了孙中山
A.推崇民有民治民享 B.主张推翻专制统治
C.倡导进行社会革命 D.重视国民思想启蒙
32.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原则的指示》(1934年)、《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1935年)、《对内蒙古人民宣言》(1935年)等文件中,均明确表示不打少数民族土豪,不没收宗教上层人士的土地财产。这些政策在当时有利于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实现革命中心和任务的转移
C.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建立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33.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34.1945年7月 ,黄炎培到延安考察,与毛泽东进行了窑洞对话。黄炎培在谈到历史发展时,称历朝历代都没能跳出兴亡周期律,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毛泽东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跳出这一历史周期律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建立民主法制制度,扩大人民民主权利
B.实行一五计划,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进行三大改造,努力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D.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提高新中国国际地位
35.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要求各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阅看一些主要参考文件:
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是
A.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 B.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
C.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 D.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
36.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下表说法正确的是
时期
制度名称
国民革命时期
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
土地革命时期
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
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
解放战争时期
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
37.下表引自吴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改造问题》一书,该表能够说明当时
项目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公私合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
4257
6553
9297
10880
13401
13358
指数
100
154
218
255
315
314
私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
4357
5928
6801
7848
7222
6878
指数
100
136
156
180
166
158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 B.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经济恢复
C.和平过渡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原则 D.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合中国国情
38.1958年6月12月,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指出,“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的很!……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就不仅仅是现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这反映出
A.大众传媒传播信息推动社会发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科学家的工作热情
C.科学家的科学成果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D.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正潜滋暗长
39. 20世纪50年代全国各地掀起了大搞农具改革的运动,“河南省许昌市几个月就提出了改进工具的意见104万多条,商水县高庄乡两天两夜就创制农具390多件”。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中国原有农业技术落后 B.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
C.跃进战略影响技术革新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40.“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确立这一方针的历史文献是
A.《论联合政府》 B.《论十大关系》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41.1970年,毛泽东提出中央各部门要实行“虚君共和”,“中国很统一,但经济发展慢,欧洲不统一,但经济发展快。还是虚君共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调整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作为重点 B.主张扩大地方政府和企业自主权
C.跳出了一放就乱和一统就死的怪圈 D.强化统一领导和中央集权的原则
42.1984年,邓小平在谈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说:“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这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思想中
A.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 B.实事求是的原则
C.紧紧依靠群众的思想 D.全面改革的思想
43.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法国成为西方大国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中法建交
A.引发了西欧各国同中国的“建交热” B.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
C.表明法国开始走上自主外交的道路 D.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44.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重大活动。这反映我国的外交策略是
A.谋求与新兴民族国家的合作 B.开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积极开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D.睦邻友好促进周边局势的稳定
45.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A.建国初实行“一边倒”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支持联合国的工作
46.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的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互相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互利合作的经济关系
47.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于2014年6月25日至28日赴台湾访问,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踏上宝岛的土地。放在65年的时间长度、放在海峡两岸“战争与和平”、悲欢与离合的历史厚度去看,此访意义相当重大,堪称“两岸关系的一大步”。这说明
A.两岸政治关系获得实质性进展 B.“一国两制”受到台湾政府高层的认可
C.“九二共识”得到全方位体现 D.拓展交流渠道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48.1975年3月,美国取消了中国艺术团访美演出节目中的“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这首歌,从而使中国艺术团无法前往美国演出。这一现象说明
A.美国对外政策受冷战思维影响 B.“文革”波及到中国外交领域
C.中美关系依然处于对峙的状态 D.尼克松对华政策的反复无常
49.2014年1月,浙江宁波历史最悠久的电影院——民光影城被省商务厅授予“浙江老字号”铜牌。1931年宁波商人李济民投建该影城,上世纪50年代收归国有,虽因各种原因多次更名,但历经八十多年风雨沧桑,它已成为宁波的文化坐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座影城
A.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电影票价一度持续暴涨
B.在大跃进时期因日均放映数量过低而被收归国有
C.在20世纪50年代末以播放“革命样板戏”为主
D.在20世纪80年代的市场经济中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50.1970年电影《智取威虎山》中的时代英雄“杨子荣”的英武雄壮、浓眉腮帮、一脸正气的相貌特征成为当时全国的审美样本;而2014年徐克导演的同名影片中“杨子荣”则亦正亦“邪”,“匪”气十足。杨子荣“英雄”形象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对外开放的实施
C.现代主义的流行 D.“左”倾错误的纠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25分)
二、非选择题
5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家训是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孔臧在《与子琳书》中说:“侍中子国(孔安国),明达渊博,‘言不及利,行不欺名。动遵礼法,少小及长,操行如故……此汝所亲见。”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人刘禹锡在《名子说》中说:“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诗人王梵志的家训诗中就有这么几首,其一:“兄弟须和顺,叔侄莫轻欺。财物共箱柜,房中莫蓄私”;其二:“兄弟相怜爱,同生莫异居。为人欲得别,此则是兵奴”;《百行章》中有:“居家理治,每事无私。兄弟同居,善言和气。好衣先让,美食骏之。富贵存身,须加贩恤。饥寒顷弊,嚷味相存。”
宋代学者倪思在《经锄堂杂志》中说:“富家有富家计,贫家有贫家计,量入为出,则不至乏用矣。”明人姚舜牧在《药言》中说:“士、农、工、商各居一艺,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清人张英《恒产琐言》有:“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与读两字。” ——摘编自徐少锦《中国家训史》
材料二 晚清家训已经出现革新思想的变化,如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人才日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者多,留心本原之学者少……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墨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累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当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勿忘!勿忘!”梁启超给梁思成(建筑大师)的家信中说:“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市容极严整有新意,必须一往……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美,再入意大利,把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彻底研究了解。”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家训内容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家训内容的变化。(6分)
52.(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安史之乱导致财政收支恶化,唐朝政府开展官营盐业,全面垄断食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这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政府不得不增设相关的机构、官吏管理各个环节,导致机构庞大,经营和管理费用增加,又容易滋生腐败,损失垄断利润。针对这种情况,刘晏受命全面调整盐业的管理。他在产盐地区设立盐场、盐监、盐院,确保盐源的供给,精简管理机构,选派廉政又有实际业务能力的人充当要员,受中央直接领导;食盐的生产、收购、储存等业务还归官府,官方掌握食盐的定价权,然后卖给商人,由商人们去运送和销售;在缺盐或距离产盐区较远的地区设立仓储,运储食盐,在商人不至且盐价较贵之处,用平价出售,用以调节和稳定盐价。刘晏刚到任的时候,榷盐的总收入才四十万贯,到了代宗大历末年,榷盐收入达到六百多万贯,已占到国家财政总税收的一半。
——赵志浩《评唐代刘晏对盐法的改革》
材料二 中国盐业总公司创立于1950年,1964年由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盐行业。1995年国家对工业盐改计划调拨为合同订货。2014年10月,中国盐业协会披露:盐业改革方案的核心为废止盐业专营。
——据人民网等有关资料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刘晏盐法改革的特点及意义。(6分)
(2)材料二中的盐业改革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怎样的变化?谈谈你对当前我国盐业改革的看法。(5分)
二年级考前模拟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BDDD 6—10 CCBCD 11—15 BCBDD 16—20 BBDAC
21—25 BDDCC 26—30 DCDCD 31—35 DBCAB 36—40 CDDCD
41—45 BBDCC 46—50 BDAAA
二、非选择题
51.
(1) 特点: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突出灌输忠孝观念(或树立社会责任感);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传家。(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影响:有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形成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家风,维护家族团结;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承发展;有利于自然经济的发展。(4分)
(2)述:(变化)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注重培养世界视野。(2分)
评:近代家训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爱国救亡意识的感召、近代经济的发展、西学的传播、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影响都使家训增加了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家训内容的变化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挽救民族危机的愿望,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4分)(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均可展开评论,言之成理即可。)
52.
(1)特点:运用行政、财政和商业手段把食盐的专利权收归朝廷。(2分)
意义:扩大了征税范围;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对商人进行扶植和保护,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加大了对商业和市场的规范管理。(4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
(2)变化: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2分)
看法:盐业改革应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作用;盐业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应该加强对盐业的监管。(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