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五校2016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北五校2016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孝感市五校教学联盟 期末联合考试 高 一 历 史 试 卷 命题人: 审题人: ‎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宋代,地方长官没有正式的特定设置,而由临时差遣的中央官担任,所以地方官多是“以某官知某州(府、县)事”,意思是“暂去管某州某府某县的事”。这说明宋代( )‎ A.注重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   B.地方管理体制日趋混乱 C.中央权力得到加强   D.地方自治权力有所增强 ‎2.古代希腊公共空间发达,至今尚存的神庙、露天剧场、体育场等即是证明,但私人空间却备受限制,如公民不参加“共餐”即丧失公民权。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 A.人人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B.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于城邦 C.公民权缺乏法律的保障 D.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3.《十二铜表法》规定:“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下列对这部法律评价正确的是( )‎ A.表明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B.维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C.确立了后世的立法规范 D.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 ‎4.下图为1853-1858年清朝户部银库结存实银数变化趋势。导致清政府财政匮乏的原因可能是由于( )‎ A.军费开销巨大 B.开展洋务运动,办军事工业 C.购买外国商品 D.支付甲午战争赔款 ‎5.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后,醇亲王摄政,缅甸《天南新报》就此事刊出“摄政王兴,摄政王亡,清国兴亡两摄政”的联文征对,同盟会《美洲少年周报》刊出“驱胡者豪,驱胡者杰,汉家豪杰再驱胡”的对句。这表明( )‎ A.满清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B.革命派驱胡目的是恢复汉族政权 C.中华民国已经成立 D.革命派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 ‎6.1940年,《抗建通俗画刊》刊载了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见下图),其昭示的主题是( )‎ A.抗战是一场持久战争 B.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C.中国能迅速赢得胜利 D.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7.右图是1932年皖西特委与苏维埃政府发放给农民的“合作社社员证”。这则史料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同时试图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过渡 B.革命根据地建设受到当时苏联建设模式的影响 C.蒋介石的围剿未对根据地造成影响 D.革命根据地正在进行土地改革 ‎8.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A处应填( )‎ A.铁犁牛耕的使用   ‎ 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 C.各诸侯国的变法 ‎ D.分封制解体 ‎9.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 A.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 C.量力而行 D.扬长避短 ‎10.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A.客观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11.《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一、二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私营 B.家庭手工业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12.1502—1505年,阿拉伯商船在印度洋的香料运载量从平均每年的350万磅骤减为不足100万磅。威尼斯商人于1504年再次驾驶商船前往贝鲁特和亚历山大购货时,突然发现市场上竟然没有香料出售。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葡萄牙人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B.西班牙人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C.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地中海的香料贸易 D.印度半岛战争频繁,香料生产停滞 ‎13.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该论文(  )‎ A.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了辩护 B.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开始 C.导致了新航路开辟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14.社会变革学派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 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 A.机器生产 B.垄断组织形成 ‎ C.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D.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15.下图是1500-1900年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示意图,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促进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在第④段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黑奴贸易攫取巨额财富 B.重化工业居主导地位 C.轻纺工业占主导地位 D.“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16.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17.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 A.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 B.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 C.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18.1902年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外国人以‘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他还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多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下列哪一项不能反映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的原因(  )‎ A.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 19. 下表所反映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创办的特点,分析正确的是( )‎ 上海 广东 江苏 天津 江西 浙江 四川 山东 湖北 河北 ‎46[来源:.Com]‎ ‎101‎ ‎30‎ ‎2‎ ‎5‎ ‎10‎ ‎5‎ ‎3‎ ‎3‎ ‎10‎ 山西 北京 安徽 福建 广西 辽宁 内蒙 湖南 吉林 陕西 ‎6‎ ‎6‎ ‎9‎ ‎3‎ ‎2‎ ‎4‎ ‎1‎ ‎1‎ ‎3‎ ‎1‎ 注:表中数据为1863—1912年的企业个数 A.投资规模大,资金多 B.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 C.轻工业发达 D.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20.右图是1953—1985年期间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表,表中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历史背景分别是( )‎ A.国民经济调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对外开放 D.实行“一五”计划、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1.《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 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 C.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     D.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22.1929-1933年,胡佛任总统四年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修建了37 000英里公路,国家公园增加了40%,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1930年胡佛水坝开工兴建。这说明面对危机,胡佛总统(  )‎ A.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对经济进行了大力度的全面干预 C.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 D.实施的措施成效显著,解救了经济危机 ‎23.下列示意图反映了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美国受经济危机的打击,经济地位呈下降趋势 B.苏联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斯大林模式 C.苏联经济增长表明当时正在实施新经济政策 D.美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的份额逐渐下降,但仍然高于苏联 ‎24.某地区一些国家签订了一份合作文件,包含如下主要内容。该文件是( )‎ l 完善成员国范围内没有国界的内部大市场;‎ l 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统一问题;‎ l 建立政治联盟,包括外交和防务政策;‎ l 发展各成员国在司法和内政(如移民、反恐等)的合作。‎ A.《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 B.《罗马条约》‎ C.《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 D.《欧洲联盟条约》‎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第1题16分,第2题18分,第3题18分,共52分)‎ ‎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宋恕等人认为:“盖欲化除文武满汉之域,必自更官制始;欲通 君、臣、官、民之气,必自设议院始;欲兴兵、农、礼、乐之学,必自改试令始。三始之前,尚有一始,则曰: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其原由为:“盖耳目不新,则精神不振,主持不彰,则趋慕不一”。康有为鉴于“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故“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刘力《衣冠之制的解体:中国传统服饰的近代化》‎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开始流行列宁装等,“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女孩子喜欢穿俄国风情的“布拉吉”。‎ 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1978年以来,人们服装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大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和连衣裙开始流行于市民的生活中。大型服装商场经常举办服装表演,日新月异的服装令人目不暇接。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唐装旗袍开始走向世界,中国服装在全球受到注目和尊重。‎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改易服饰”的核心思想。(2分)‎ (2)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民的服饰呈现出什么特点?反映出新中国在外交方面怎样的状况?(4分)‎ (3) 材料二中说“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这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状况?(4分)‎ (4) ‎1978年以来,中国人民的服饰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 ‎2.(18分)民生问题自古有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方式不尽相同。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933年起,美国各种名目的以工代赈计划纷纷出台。通过政府开支,大规模兴建公共设施使大批失业者重新就业。民间保土队吸取劳动力最多时达五百万人次,大部分是年轻男人和退伍军人。他们在山林中呼吸着新鲜空气,让阳光烤晒着肌肤,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重新获得“自我负责”的能力。施莱辛格写到:“(通过劳动,)他们肌肉结实了,体重增加了,自尊也回来了。”另一项解决大批失业人口就业问题的工程是田纳西流域的水利工程。工程共花费一千二百亿小时的劳力,相当于全中国的人口去服务三天。 ——谢炎《美国人个人主义价值观在新政中的体现》‎ ‎ 材料二: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拨款给贫困者以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带来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材料三: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既关系到广大种粮农民的利益,又关系到城乡居民的生活供应。可以说,粮食问题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的最大的民生问题。‎ 不仅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没有解决好苏联的农业问题,就是勃列日涅夫经营了十多年后,苏联的农业生产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这一时期,苏联政局稳定,在与美国的军事争霸中也不落下风。然而就在这种表面繁荣的背后,苏联却多次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从1971年到1974年,苏联实际的军费开支平均增长速度约达12%;1974年苏联的实际军费比1960年增加了三倍左右。1975年苏联的军费开支已占其国民总收入的五分之一,占其预算支出的35%。苏联的国民收入约相当于美国的66%(按苏联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而它的实际军费开支却比美国还要多20%。‎ ‎——《从粮食一路减产看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民生问题》‎ (1) 根据材料一分析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6分)‎ (2) 根据材料二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是如何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有何积极作用?‎ ‎(4分)‎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苏联始终没有解决好农业问题,原因是什么?(6分)‎ (3) 综合上述材料,关于民生问题,你有何启示?(2分)‎ ‎3.(18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成为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共同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期,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材料二: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 材料三:密歇根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评论道:“无论在局部地区,还是整个世界,如今的中国,信心倍增。中国的崛起源自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伟大改革。”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百年梦想,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画卷。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推动因素。(6分)‎ (2) 你赞同材料二的观点吗?说明理由。(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十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6分)‎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孝感市五校教学联盟 期末联合考试 高 一 历 史 试 卷 参 考 答 案 一、 选择题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B A D D B A B A B A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C B A C C B A D C C D 二、 材料题 ‎1.(16分)(1)思想:“易西服”是政治改革的开端和关键。(2分)‎ 俄式服装流行。(2分)‎ 反映出新中国在外交方面与苏联结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分)‎ 经济方面生产力低下,物资匮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每点2分,共4分)‎ 多样化。(2分)‎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人们思想解放,审美观念多元化;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2、(18分)(1)推行“以工代赈”;(2分)‎ 作用: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有利于经济恢复;维护了失业者的尊严;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2)建立“福利国家”制度。(2分)缩小了贫富差距,有利于社会稳定。(2分)‎ ‎(3)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进行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农业方面不顾具体气候、土壤条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违背了自然规律,导致粮食减产;勃列日涅夫依然沿袭了斯大林时期轻视农业的做法,重点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把主要力量放在扩军备战上,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每点2分,共6分)‎ ‎(4)要重视民生问题,改善民生,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如: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充分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若答出其它改善民生的内容,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3.(18分)(1)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方便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推动;两极格局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2)不赞同,该观点是片面的。(1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有利于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有其消极影响,由发达国家主导,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但总体上是利大于弊。(3分)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发展中国家,应积极面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而不应完全抵制。(2分)(只表明态度不说明理由不给分。)‎ ‎(3)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定;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经 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每点2分,共6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