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是汉代画像石《周公辅佐成王图》。几位同学就这幅画像石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推测,其中与历史实际基本吻合的是
A.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周王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图中周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严格履行
D.图中周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德成为政治权力之间的主要纽带
2、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制度上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 B.家国一体 C.官僚政治 D.天下为公
3、 “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 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
4、 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 B.①②⑥⑤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5、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6、 下表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 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B.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C.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7、《通典·职官》载:“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大司马、丞相是为三公,皆宰相也。”汉成帝此举意在
A.提升御史地位 B.提高行政效率
C.抑制丞相职权 D.完善监督体制
8、
明朝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上》云:“中外大小臣工上封事,外有通政司,内则会极门,俱有号簿,惟内阁独得进密揭,盖心膂近臣非百司得比。……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A.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B.通过“密揭”,获得决策权
C.对其它中央机构有一定牵制 D.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9、 “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材料中所述的机构应是
A.枢密院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
10、“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材料中的“不满意测试”
A.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B.使地域政治开始取代血缘政治
C.开启了希腊历史的古典时代 D.易导致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11、古代雅典的陪审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这种做法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人人平等 B.民主监督 C.法律至上 D.轮番而治
12、《十二铜表法》第三表规定:“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六十日。在此期内,债务人仍可谋求和解: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三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定的金额。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该材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A.注重证据,维护和平 B.注重程序,灵活性强
C.注重形式,保护平民 D.注重执行,条文清晰
13、罗马的万民法和中国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产生了相似的作用。它们都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
14、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15、美国总统与德国皇帝的相同之处有
①都是国家元首 ②都是军队的最高统帅 ③都有权解散议会 ④都掌握行政权
A.①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
16、美国1787年宪法第六条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均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前述之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州议会议员,合众国政府及各州政府之一切行政及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誓愿拥护本宪法。”该条款体现了
①宪法至上 ②主权在民 ③中央集权 ④三权分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7、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18、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这段话的含义表明,这场战争
①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 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
③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过渡 ④是一场反封建的战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9、“《天朝田亩制度》表现了农民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即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有巨大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在实质上又带有反动性。”其“革命性”主要体现在
A.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
C.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D.调动农民革命、生产积极性
20、《辛丑条约》签订后,英国公使曾说过一句话,你认为他讲的最有可能是
A.我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B.在这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C.中国征收关税应与我们共同商定
D.我们在上海开设工厂更便利了
21、“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条款的根本目的在于
A.限制袁世凯 B.维护共和制 C.扩大内阁权利 D.反对封建专制
22、关于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纲领的主要内容及评价,表述正确的有:
①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②党的迫切任务是打倒封建军阀 ③中共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 ④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农运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拥有一支强大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取得新民主主义胜利的重要保证。下列对于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历程说法正确的是
A.南昌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军旗升起的地方
B.根据八七会议的决议,1927年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在湘赣边发动秋收起义
C.1930年11月中共在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领导根据地斗争
D.1934年10月红一、二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24、193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个决议中说:“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这说明当时中共
A.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性 B.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C.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D.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25、《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炮火中飘扬!飘扬!”歌词所反映的事件
A.出现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粉碎了日军灭亡中国的野心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D.反映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情况
26、下列表述符合下图军事行动的是
A.全国基本解放 B.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C.人民解放军开始发动三大战役 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覆灭
27、1848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著作的内容还包括:
①肯定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②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要被社会主义取代。
③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④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革命存在和平夺权的可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8、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A.推翻了专制王朝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改变了社会性质 D.促进了本国的近代化
29、《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
30、2005年3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有关对该项政治制度的评说不正确的是
A.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关系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已形成
B.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正式行使其参政、议政的职权
C.1954年,政协会议停止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D.新时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之进一步完善
31、下图是201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图标,对西藏自治区成立解读正确的是
①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②自治区政府有权对本民族事务实行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促进了民族团结 ④藏民族在自治区内享有高度自治权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2、2008年12月15日,台湾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台湾当局允许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C.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D.“九二共识”的达成
33、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和成熟。下列选项符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
A. “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34.、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些史实反映出
A.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已开启 B.中美关系面临转折的契机
C.美苏在军事防务中直接对抗 D.中美苏构成了制衡的局面
35、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从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①积极开展睦邻友好交往 ②积极参与地区合作与交流
③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④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
36、(15分)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大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说:“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一一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一一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787年制宪会议关于立法问题的争论(节选)
主张
争议项目; g% I8 F% P) Y- d# i H2 ?
弗吉尼亚州代表; g% I8 F% P) Y- d# i H2 ?
新泽西州代表; g% I8 F% P) Y- d# i H2 ?
立法机构; g% I8 F% P) Y- d# i H2 ?
由两个部门组成; g% I8 F% P) Y- d# i H2 ?
只有一个部门; g% I8 F% P) Y- d# i H2 ?
立法权; g% I8 F% P) Y- d# i H2 ?
来自人民; g% I8 F% P) Y- d# i H2 ?
来自各州; g% I8 F% P) Y- d# i H2 ?
立法原则; g% I8 F% P) Y- d# i H2 ?
立法有多数同意即可通过; g% I8 F% P) Y- d# i H2 ?
少数票数反对即可阻止立法; g% I8 F% P) Y- d# i H2 ?
立法权力范围; g% I8 F% P) Y- d# i H2 ?
立法机构可以为全国性的事务立法; g% I8 F% P) Y- d# i H2 ?
立法机构只能为有限的事务立法; g% I8 F% P) Y- d# i H2 ?
立法机构可以否定所有州的法
立法机构可授权行政机构强制服从
律; g% I8 F% P) Y- d# i H2 ?
法律; g% I8 F% P) Y- d# i H2 ?
注:弗吉尼亚州占美国总人口的20%,新泽西州占美国总人口的5%
——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材料三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摘录:
第一条 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七条 建立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二十条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中的哪项措施最能体现恩格斯的论述。分析该措施的历史影响。(3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上述争论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哪两大矛盾?(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争论在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达成妥协的。(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德国宪法中的民主因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2分)
37、(15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为赢得更多的国际空间,先后提出了“一边倒”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材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
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制精神。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边倒”方针提出的“复杂的国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践意义。(5分)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建国后初期,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新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实践?(5分)
(3)据材料三,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制定、调整和发展的基本认识。(2分)
38、(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19世纪中日两国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一一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而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地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
——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治维新“欧化”的主要措施。(5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现代化变革尝试”。(3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2分)
39、(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孙中山和甘地都对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解决农民的痛苦,归结是要耕者有其田。这个意思,就是要农民得到自己劳动的结果,要这种劳动的结果不令别人夺去了。……统一之后,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
一一《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所谓禁止洋布,便是抵制英国进口的纺织品,他认为这是经济侵略手段之一,使得印度原有的纺织工业一落千丈。更深入一层的观察,他根本反对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因为那是资本家压迫劳工。……当然他更是一位爱国者,藉着纺纱织布鼓舞着亿万的印度人民,走向团结为国的一致目标之下,不为谋利,同时却是帮助他人,至少是充分做到自服其布。
一一吴俊才《印度史》
请回答:
(1)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经济主张。(3分)
(2)开展家庭纺织运动是甘地经济自主运动的主要内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提倡手工纺织运动的作用。(3分)
(3)据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和甘地对待西方工业文明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经济主张的共同目标。(4分)
21~25 BCACA 26~30 DADCB 31~35 CDCBA
36、(1)措施:财产等级制(1分)
影响:打击了旧氏族贵族的统治;扩大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2分)
(2)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1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1分)。
妥协: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分)参议院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多少选出。(2分)
(3)建立代议制机构;依宪法治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议会拥有立法权。(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得分)
(4)认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多元化;民主和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政治体制建设需要结合国情。(2分,任答两点即可得分)
37、(1)国际背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冷战开始。(2分)
意义:赢得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利于巩固政权、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利于维护世界和平。(3分)
(2)目的:消除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3分)
实践: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2分)
(3)原因: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体现国际法治精神。(3分)
(4)认识:外交政策契合了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外交政策宗旨是服务国内建设(外交是为内政服务的);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2分,任答2点)
38、(1)特点:“欧化”和“日本化”相结合;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相结合。(2分)
措施:“欧化”: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引进西方民主政体,建立宪政体制;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3分)
(2)影响:拉开了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序幕。(1分)
尝试:废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选派留学生等。(2分,写出2点即可)
(3)共同之处:向西方学习;促进本国近代化。(2分)
39、(1)主张:耕者有其田;振兴实业;节制资本。(3分)
(2)作用:有利于抵制英国经济侵略;有助于农村手工业的发展,改善民众生活;激发了人民的民族意识,推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展。(3分)
(3)态度:孙中山:主张发展实业(或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甘地:反对大机器生产。(2分)
目标:经济独立自主;人民生活改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