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
[测试范围:第十二章 时间:3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以下温度最接近25 ℃的是( )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让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
C.盛夏中午的温度
D.人的正常体温
2.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图Z-1-1
3.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Z-1-2所示,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图Z-1-2
A.液化放热 B.蒸发吸热
7
C.凝固放热 D.升华吸热
4.如图Z-1-3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Z-1-3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
C.在第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5.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凝华的是( )
A.杯子里的开水“冒白烟”
B.泼水成冰凌
C.冬天的早晨树枝上出现雾凇
D.利用干冰生成了烟雾
6.五莲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而美丽。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从山中冒出的烟
B.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7.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Z-1-4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 )
图Z-1-4
7
A.水的温度 B.水的表面积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 D.水的质量
8.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青蒿素受热易失去活性,为了从溶液中提取青蒿素,她创造性地选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这是利用乙醚具有( )
A.较小的密度 B.较小的比热容
C.较低的熔点 D.较低的沸点
9.如图Z-1-5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Z-1-5
A.实验室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可以将体温计放入沸水内消毒
C.体温计测出的38.2 ℃属于人的正常腋窝温度
D.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完温度后都应用力甩几下
10.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Z-1-6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 ℃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图Z-1-6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9分)
11.在超市的冰柜里出售的海鲜和肉类周围都要铺上一层碎冰,
7
这是因为冰块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____(选填“吸”或“放”)热,从而起到保鲜的作用。如图Z-1-7所示是冰柜里的温度计,则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
图Z-1-7
12.小李同学看了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______℃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_____℃,只有当__________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13.在织布厂里,常有干湿泡湿度计,干湿泡湿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构成的,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______,所以,包着湿布的温度计的示数要比另一个温度计的示数______,在相同室温的条件下,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值越大,就表明室内空气越______(选填“干燥”或“潮湿”)。
14.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碘的熔点为113.7 ℃。采用如图Z-1-8所示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______。
图Z-1-8
三、实验探究题(21分)
15.小龙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过程如下:
7
图Z-1-9
(1)他按照图Z-1-9①组装实验器材后,还需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______。
(2)补全仪器后,给水加热至90 ℃时开始计时,读取温度计示数,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由表中数据可知,水从t=______min时开始沸腾;水的沸点T=______℃。
t/min
0
1
2
3
4
5
6
7
8
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3)根据数据可以推断,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在t=8 min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
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小龙观察并分别描绘了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两种现象。如图②所示为水沸腾________(选填“前”或“时”)的现象。
7
详解详析
1.B
2.A [解析] 冰雪融化,冰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A符合题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需要放出热量,B不符合题意;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需要放出热量,C不符合题意;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过程,需要放出热量,D不符合题意。
3.B [解析] 夏天温度高,盆里的水会不断蒸发,蒸发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篮子里的饭菜就不容易变质。故选B。
4.B [解析] 从图像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 ℃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80 ℃,故A错误,B正确;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从第5 min开始熔化,到15 min时熔化结束,整个熔化过程用了15 min-5 min=10 min。第10 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D错误。
5.C [解析] 开水“冒白烟”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不符合题意;泼水成冰凌,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树枝上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符合题意;干冰生成烟雾,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故D不符合题意。
6.D [解析] 雨后的山上总有很多的水蒸气,但是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的。山顶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雾。
7.B [解析] 观察图中情景,两滴水的表面积不同,显然,小明同学研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的关系。
8.D [解析] 在从青蒿这种植物里提取青蒿素时,不用水煮而是放在乙醚中煮,这是因为乙醚的沸点低;当乙醚沸腾后,继续加热,乙醚的温度不会升高,避免由于温度高而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
9.A [解析] 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A选项正确;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而水的沸点是100 ℃,不能将体温计放入沸水内消毒,B选项错误;人体正常体温在37 ℃左右,所以38.2 ℃不可能是人的正常腋窝温度,C选项错误;体温计使用之前要甩几下,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甩,D选项错误。
10.A 11.熔化 吸 -2
12.60 不会 60 醋全部汽化
13.吸热 低 干燥
7
[解析] 干湿泡温度计测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大致原理: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湿泡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慢,温度下降的较少,干湿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小;反之,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低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快,温度下降的较多,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大。
14.升华 熔化 凝华
[解析] 图甲,在水中加热,水的温度约为100 ℃,碘的熔点为113.7 ℃,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华。图乙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 ℃,高于碘的熔点,碘吸热可能熔化,当停止加热后,碘蒸气放热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则物态变化为凝华。
15.(1)停表 (2)5 99 (3)不变 (4)时
[解析] (1)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还需要用停表测量加热时间;(2)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从第5 min开始沸腾,沸点是99 ℃;(3)根据数据可以推断,水沸腾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在t=8 min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4)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温度,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地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所以图②是水沸腾时的现象。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