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复习选修4复习题(人教版2份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48讲 课型2:高考命题与题型方法研讨 ‎ ——考情分析·考向研判·题型突破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年份 题号 命题角度 备考建议 ‎2017年 Ⅰ卷 ‎47题 季札被历代儒者尊为贤人的原因及出使的意义 ‎1.关注中外历史人物在边疆问题、廉洁问题、国家统一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对其进行评价。‎ ‎2.特别要关注对思想发展尤其是儒家思想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历史人物。‎ Ⅱ卷 ‎47题 颜回被孔子看重及在后世受尊崇的原因 Ⅲ卷 ‎46题 陈云的经济思想及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 ‎2016年 Ⅰ卷 ‎48题 对唐朝名将高仙芝的评价 Ⅱ卷 ‎48题 对郑板桥书画艺术的认识与评价 Ⅲ卷 ‎48题 蔡元培在北大校务改革的原因、特点及贡献 ‎2015年 Ⅰ卷 ‎48题 对丘处机的评价 Ⅱ卷 ‎48题 对俾斯麦的评价 ‎2014年 Ⅰ卷 ‎48题 对包拯的评价 Ⅱ卷 ‎48题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的作用 ‎2013年 Ⅰ卷 ‎48题 韩愈对儒学发展的作用 Ⅱ卷 ‎48题 对王安石的评价 视角1 历史转折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并不否定领袖(英雄)‎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尤其是在历史转折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们往往会对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全国卷高考考查的这些历史人物往往是教材未涉及的,但考查的内容却源于教材并且又高于教材。考生要通过所学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方法来分析新材料,并从中提取关键历史信息,在此基础上概括归纳说明历史问题。‎ 例题1 (2017·课标全国Ⅲ,46)‎ 材料 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答案 (1)思想: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时代背景:苏联的经验教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为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了苏联经济模式的限制,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经济思想”结合“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可得出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第二小问“时代背景”可结合材料中的三个时期“全国解放后、中共八大、1979年春”对计划和市场的看法,得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不断探索;结合材料中“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可以得出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和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第(2)问,结合材料中三个阶段“全国解放后、中共八大、1979年春”陈云经济思想的变化,分别从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突破苏联模式的限制以及对中国现代化事业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贡献思考。‎ 视角2 中外思想文化史中的重要人物 评价中外思想文化史中的重要人物,不能用政治的眼光去评价,要站在文化的角度去评价。任何思想家的理论、思想、主义,任何文化人物的艺术科技成就,都离不开其历史时代,解答此类题目时都要联系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全国卷高考中,本类型的题目难度中等偏下,其答案大部分来自材料信息,考生解答时要注意充分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例题2 (2017·课标全国Ⅱ,47)‎ 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答案 (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淡泊达观”“尊敬老师……践行孔子的学说”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孔子对颜回的肯定、儒学的地位、统治者的推崇和需要等方面回答。‎ 真题典例 (2017·课标全国Ⅰ,47)‎ 材料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 题型特点 (1)在命题范围上多考查与某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历史教材以外的历史人物,而且多以中国历史人物为主;对近现代历史人物的考查更侧重于历史重要转折时期的历史人物。‎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在命题形式上,都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景,考查学生提取历史信息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设问一般为两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查历史人物行为、思想或文化成就产生的原因、特点并对该人物进行评价。‎ 答题思路 (1)抓住设问关键词,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归纳:第(1)问的关键词是“儒者”。“儒者”崇尚儒家经典和儒家文化,重诚信,守礼仪。在此基础上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归纳季札的哪些言行符合“儒者”的要求。‎ ‎(2)理解设问求答的方向,寻找答题的角度。第(2)问“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应指出在文化传播和文化认同方面的作用。根据第一段材料信息不难概括归纳。‎ ‎(3)表述成文:从材料中概括信息,文字表述简明扼要。‎ 参考答案 (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2)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 解题启示 全国卷对选修四的考查多考查教材以外的历史人物,尤其侧重于考查历史人物行为、思想、成就及历史地位或历史作用(影响)等内容。解答时,抓住设问关键词,选准答题的角度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概括归纳材料信息并尽最大可能利用所学知识。‎ 针对训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于成龙,清朝著名廉吏。1661年,他出任广西罗城知县,针对“城市残破”“民多饿死”的现状,“革大耗”“减盐引”。后来,他升迁四川合州知州,罗城人“遮道呼号,追送数百里”。1680年,他赴任直隶巡抚,即劾罢治罪贪赃枉法的青县知县赵履谦等官员,举荐德才兼备的霸州州判卫既齐等官员。赴任江南江西总督后,于成龙针对贪墨侈靡之风,颁布了《兴利除弊条约》《示案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时人记述,凡他所到之处,“官吏望风改操”。康熙帝曾召见于成龙,誉其为“清官第一”。1684年,于成龙病逝。遗物“帷笥(箩筐)中绨袍(旧官服)一袭,床头盐豉器而已”。‎ ‎——摘编自王晋玲、李峰《清初吏治清明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成龙推行廉政的主要特点。‎ ‎(2)有学者认为,“清廉官吏是历史上的客观存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 答案 (1)惩治贪腐,举荐廉吏、制订廉政规范,教化与惩处相结合;以身作则,坚持不懈。‎ ‎(2)客观存在:由于个人廉洁自律、社会期待、忠君爱民的儒家思想影响、统治者的推崇等因素,历史上廉吏不乏其人。‎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历史现象:由于制度和时代的局限,贪腐现象普遍存在,廉吏不具普遍性。‎ 课时作业 ‎1.(2018·延边高三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唐朝时著名高僧。幼年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专心致志研究佛学。在苦心钻研佛学中,玄奘发现当时国内佛教经论的体系杂乱,各家说法颇多分歧,听说天竺有很多佛经,于是决心西游,“以问所惑”。玄奘深知西行的艰难,所以除了积极学习梵文外,还有意经受各种痛苦的磨练,创造西行的条件。‎ ‎629年,玄奘踏上西行之路。跋涉近一年时间,经过数十个国家,终到天竺。即瞻仰佛教圣迹并随处求学,足迹遍及古印度四十余国,随后进入那烂陀寺学习。那烂陀寺是当时印度最大的佛教寺院和文化中心,那里学术思想自由活跃,经常举办各种讲学、辩论活动。‎ ‎643年春,玄奘带上多年搜集的佛经佛像,离印度返回祖国。回国十九年间,译出梵文经典七十四部,共1 335卷。除了将梵文译成汉文外,玄奘还将老子《道德经》等汉文译成梵文。同时,与弟子辩机合作,将西行经过撰成以行程为经、地理为纬,“推表山川,考采境壤,详国俗之刚柔,系水土之风气”的《大唐西域记》。这些记载成为研究这些地方和国家古代历史以及当时中西交通的宝贵资料。——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玄奘成为唐朝著名人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玄奘的贡献。‎ 答案 (1)原因:个人经历及勤学;处于盛世,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开放的对外政策与用人政策;那烂陀寺的开放及学术思想自由活跃。‎ ‎(2)促进中国与印度友好关系的发展;其著作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及当时中西交通的宝贵资料;精神难以忘怀,激励后世。‎ 解析 (1)原因从当时的政治、对外政策、文化交流、个人经历等方面概括。(2)贡献从对外关系、精神财富、史料价值等方面概括评述。‎ ‎2.(2017·青岛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1年,章士钊生于湖南善化县。幼读私塾,13岁时即开始研究柳文。1900年寄读于武昌两湖书院,后执教于家乡私塾。1902年,受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考入南京陆师学堂学习军事。次年进入上海爱国学社。任上海《苏报》主笔,连续登载反清文章并与黄兴等组织华兴会,从事革命活动。‎ ‎1914年,章士钊留英归国,其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系统论述了“调和立国”论。认为:专制者,兽欲也。遏此兽欲,使不得充其量,以为害于人群,必赖有他力以抗之。与此同时,他一再指斥另一种极端——“暴民专制”。他说:“往者清鼎已移,党人骤起,其所以用事,束缚驰骤卤莽灭裂之弊,随处皆有。国人乃皇皇然忧,以谓暴民终不足言治……”‎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摘编自《章士钊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章士钊早期经历所反映的时代特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章士钊的“调和立国”论。‎ 答案 (1)新旧思想交替;帝国主义侵华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清政府日益腐败,革命风起云涌。‎ ‎(2)积极:“调和立国”论反对专制,有助于反对袁世凯的复古逆流和专制统治,加速民主进程;反对暴力斗争,主张以调和立国,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宽容。‎ 消极:没有看到中国的封建势力根深蒂固;辛亥革命很不彻底,需要继续革命的必要。‎ 解析 (1)时代特色主要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概括。(2)评价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分析。消极方面可结合辛亥革命的缺陷分析;积极方面从反袁和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分析。‎ ‎3.(2017·唐山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问题,有学者认为这是“时代的选择”和“阶级的选择”。辛亥革命后,立宪派和革命派相互融合,两派之间的壁垒已不复存在,资产阶级内部的分野已渐次转化为“地方性利益集团的畛域”,而江浙集团这一地方势力的崛起,成为袁世凯“收拾局面”的支持力量。袁氏不同于一般的封建官僚,他是从政治上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官僚代表,在直隶、北洋任上,积极推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路线和政策,塑造了“锐意革新”的“一代强人”的社会形象,因此为中外所推崇,形成“非袁不可”的心理。孙中山与资产阶级的“隔膜和疏远”、民生主义思想的“超前发展”,使资产阶级普遍“难以忍受”,而导致被“遗弃”。当时资产阶级为了尽快统一全国,稳定社会秩序和免遭亡国,必须寻求与社会各阶级、各群体以至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平衡,实力雄厚的袁世凯遂成了维持“平衡”的“保护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加以评述。‎ 答案 (1)原因:资产阶级本体变化,江浙集团支持袁世凯;袁世凯的“强人”形象,为中外所推崇;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日益疏远;多方面力量所合成的“总力”向袁世凯倾斜。‎ ‎(2)评述:袁世凯统治期间,鼓励民族工业发展,使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新文化运动兴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袁世凯统治初期,政治环境较为宽松,政党政治有所发展。但袁世凯加强专制统治,镇压革命,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解析 (1)充分利用材料信息概括归纳,注意要全面分析。(2)联系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从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个角度进行评述。‎ ‎4.(2017·兰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马克思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将发生在更先进的工业社会,需要有相当发展的工人阶级和强大无产者的自觉。他曾认为俄国不具备爆发革命的条件。而中国由于其农业性质和农民人口占压倒优势,革命前景看起来就更加渺茫了。‎ 号召重述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以适应中国国情的思想家中最有影响的是李大钊。李大钊出生于农民家庭,但他在读书时就表现优秀,并最终成为一名大学老师。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领导了在北京大学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和列宁不同,李大钊把农民而不是城市工人看作革命变革的先锋队。马克思主义强调工人阶级,但工人阶级在当时的中国人口中只占一小部分,李大钊通过把中国社会叫无产者社会来证明他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立场作出转变的合理性。他认为,整个中国一直在遭受着资产阶级、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剥削,因此,被压迫的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需要统一起来并反抗他们的剥削。——《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预言。‎ ‎(2)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重述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主要观点。‎ 答案 (1)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先进的工业化社会发生;马克思是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预言的;先进的社会制度替代旧的社会制度,是在其原有制度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必然趋势,所以马克思的预言具有合理性。‎ ‎(2)结合中国国情;认为农民是革命的先锋队;把中国作为无产者整体。‎ ‎5.(2018·黄冈高三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潘恩抵美后,北美事件逐步走向武装抗英的高潮。但是,当时的北美人并未下决心独立。“国王仁慈,议会暴虐”的看法不仅在民间,甚至在军队中都很普遍。1774年9月第一届大陆会议的宣言犹在宣称完全忠于王室,依附大不列颠。……可是战争却在每天每夜、每时每刻地进行着,因此就出现了一个十分奇特的局面:战争在持续,但战争的前景却模糊不清。可以这样说,这时的北美大陆只有战争,没有革命。战争是在潘恩的《常识》发表以后,才获得近代意义的公民内容和划时代的历史地位的。1776年1月10日,潘恩在罗什等人的鼓动下,匿名发表他那篇惊骇世俗的小册子。在这本不过50页的小册子中,他宣称这些真理如常识一样自然可信:‎ ‎1.“乔治三世只不过是大不列颠皇家畜牲”,他是北美事件的首恶之源。英国王室并不神圣,因为据英伦三岛征服史记载,英王的“始祖是某一伙不逞之徒中的作恶多端的魁首”。‎ ‎2.“和解与毁灭密切相关”,“独立才是唯一的出路”。“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本身”,“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 ‎3.独立之后,实行共和政体,而不是恢复英国留下的制度。“让我们为宪章加冕,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推翻国王这一称号,把它分散给有权享受这种称号的人民”。“只要我们能够把一个国家的政权形式,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立的政体留给后代,花任何代价来换取都是便宜的”。——摘编自朱学勤《北美独立战争时期的独立思想启蒙者潘恩》‎ ‎(1)根据材料,概括潘恩《常识》发表的背景和主要主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潘恩的《常识》对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 答案 (1)‎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背景:北美武装抗英斗争出现了高潮,但还没有提出明确的独立要求;北美人民对英国国王抱有幻想使战争的前景模糊不清。‎ 主张:丢掉对国王的幻想,北美摆脱英国的控制而独立;北美建立共和制国家。‎ ‎(2)促进了北美人民独立意识的提高;推动了北美战争转向独立革命;影响了美国建国时政体的选择。‎ 解析 (1)第一问背景和主张都要从材料中概括。(2)第二问从民族意识、战争进程和政体选择等方面分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