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第四学段考试
历史科试卷
命卷教师:高二历史集备组 审卷教师:陈秀琴
试卷总分:100分 完卷时间:90分钟
一、 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48分)
1、《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
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2、据研究,唐代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难分因果。而军功也是拜相的
方式,出将入相是这一时代为官者的理想追求。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A.士族垄断仕途 B.科举制度形同虚设
C.选官方式多样 D.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
3、在中国传统理念里,龙凤呈祥,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民间匠师也有“龙愁,凤喜,
狮子笑”的口诀。但《大明律》中却规定:“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
一百,段匹人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4、据《太平天国史料专辑》记载,迟至1861年,在江苏吴江地区拥有三四千亩土地的大
地主柳兆熏还能收到租米1300余石。这说明( )
A.太平天国尚未控制该地区 B.吴江地区的土地关系没有改变
C.大地主支持太平天国运动 D.太平天国的政权性质已经蜕变
5、《驴背集》中载“京畿东南各属,一倡百和,从者如归。城市乡镇,遍设神坛,坛旁刀戟林立”,激发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广泛参与的爱国热情。对这一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促使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反清斗争
C.表达了中国近代化的诉求 D.反映了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中华民族危机加剧
6、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的一张宣传画,画中文字意为“中国正在帮助我们”“救援中
国!”这说明抗日战争( )
A.是最早开始的反法西斯战争 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C.是全民族联合一致的反侵略战争 D.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7、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敭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
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
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
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清末舆论界支持革命
C.巡抚张曾敭徇私枉法 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
8、下图是对近代文献使用“革命”、“维新(含改革、改良)”的次数统计。对该图解读不
正确的是( )
A.两词使用次数开始增加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关
B.190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说明革命力量超过改良势力
C.192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受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
D.两词使用次数能够体现改革与革命势力的消长趋势
9、1930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及红军攻打中心
城市的计划,并发出了“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号召。这属于( )
A.符合国情的革命计划 B.目光短浅的右倾思想
C.脱离国情的盲目行动 D.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策略
10、1949年9月,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此为重大事件,今后之立国原则与设施要点,
俱在此中也”。“此”重大事件是指通过或发表了( )
A.《新民主主义论》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论十大关系》
11、1978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前12条都
是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改变了以往先规定公民义务,再规定公民权利本末倒置的做法。
但宪法在增加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同时,也规定公民有“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
的权利。这反映了( )
A.民主集中制原则还需要恢复 B.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正式确立
C.民主法治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12、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1957年8月3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
定”;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
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材料说明了( )
A.国务院当年的规定缺乏法律依据
B.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D.劳教制度的制定与废除体现了时代的需要
13、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的
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
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反映出( )
A.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变化 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基本成型
C.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条件渐趋成熟 D.中美两国间的最大障碍已解决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
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
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
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上逑材料体现了新中国( )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 B.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愿望
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 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15、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
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6、《希腊哲学史》中写道:“(城邦)一旦制定了法律,它就作为共同条例公诸于众,平
等地不偏不倚地对待所有的人。……它又是城邦一致协议而规定的,以此规范每个公民的
生活。”这表明古希腊法律( )
A.反映了城邦居民的共同意愿 B.是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工具
C.限制了城邦公民的自由权利 D.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17、柏拉图说:“闲暇乃是智慧产生的主要条件,……而绝对的平等会使智慧边缘化,从
而无法实现普遍正义”。下列对柏拉图言论的解读,准确的是( )
A.闲暇是智慧之源 B.对民主政治存在偏见
C.民主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 D.雅典民主政治是虚伪的
18、罗马法是建立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之上的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它对简单商品生产的一
切重要关系如买卖、借贷等契约以及其财产关系都有非常详细和明确的规定,以致一切后
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所以恩格斯说“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
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的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 他旨在强调罗马法( )
A.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B.具有永恒性和普遍适用性
C.适用商品交换有持久生命力 D.代表法学最高成就具有超前性
19、英国1701年通过的某法案中有这样一条规定:法官的任免应由议会决定,被议会定
了罪的人国王不得任意赦免。这一条款宣示了( )
A.国王失去了所有权力 B.司法权独立于王权
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D.君权神授原则打破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正如整个世界感受过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
顿的汽船……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他强调
的是( )
A.理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
B.经济全球化是由于先进工具的创制引发的
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很快被世界接受并实践
D.民族主义顽强地对抗着现代化对全球的影响
21、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22、列宁于1917年3月从瑞士发电报给俄国同仁:“完全不得相信新政府,一丝一毫也不
支持……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布尔什维克的一党专政”。这说明列宁( )
A.主张必须推翻沙皇政府 B.对民众的现实诉求清楚
C.要求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反思巴黎公社失败教训
23、从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就有25
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虽然相互指责对方的行为,但是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
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下面是对“这场危机”
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原因是美国要改变在核力量对比的不利地位
B.凸现了冷战中两个超级大国爆发核战争危险
C.危机说明美苏争夺由欧洲、亚洲扩展到非洲
D.体现了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
24、“美国的政治精英始终将美国妆扮成“世界各国的民主自由楷模”,是“世界新秩序
的领导者”。正如戴维·兰普顿所说的,“美国人最支持这样的外交政策,实施这一政策能
令人信服地既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又能服务于美国的理想”。美国政治精英们构筑的理想从
本质上反映了美国( )
A.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 B.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
C.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 D.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
一、 材料阅读题(共4题,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东汉]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四 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纵然事过境迁,后代人都不了解了,即其在当时也不能尽人了解得,但到底这不是一秘密。在当时,乃至在不远的后代,仍然有人知道得该项制度之外在需要与内在用意,有记载在历史上,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及创立的目的。(3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3分)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共15分)
材料一 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自缢;1649英国查理一世走上断头台。
材料二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的贸易特权。19世纪初,贸易垄断权被逐渐取消,1858年,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
十三行是1685年清朝在广州设立的外贸商行,依靠政府给予的特权垄断海外贸易。1842年,贸易特权被取消, 1856年,十三行毁于大火。
材料三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内容包括制止日本或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的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经济援助与经济合作等,中苏结盟。
1951年9月,《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签订,内容包括维护和平、经济合作、共同防卫等,美日结盟。
材料四:下列两幅图片,描述的是现代史上同一历史事件
(1)据材料一,是什么事件造成英国查理一世暴亡的?(1分) 两位君主身后中英两国历史的走向有何不同?(2分)
(2)材料二中东印度公司和十三行这两个外贸公司都在19世纪中期消失,请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其原因。(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苏结盟和美日结盟的历史背景。(2分)这两个结盟对五十年代中国和日本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4分)
(4)比较材料四两幅图片(含注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作者设计意图分别是什么?(2分)
27、阅读材料,从全球视角看国家发展和外交制度 (共16分)
材料一、西欧9—13世纪是封建庄园兴盛时期,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为城市贵族。教会虽然在文化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但教会并不能完全扼杀人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渴望。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做“世俗的拉丁诗”。
——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1—13世纪的西欧和中国宋元时期的共同之处。(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阐析中西首脑外交的发展历程。(8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结合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相关史实,说明在中西文明的交融中,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是如何取得社会进步的。(6分)
28、历史人物的演讲稿,是后人研究历史的珍贵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9分)
材料一 我们也有东西,一定可以胜过他,……我们的主义思想,亦要比他新,……我们为自卫为公理而战,这种战争,是为义战,义战是战无不胜的。……我们一定要团结统一,来抵御外侮,来完成我们自己的使命。
——蒋介石《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1934年7月13日)
材料二 美国当时突然发现,苏联军队正在东欧建立政府;而原来许多美国人认为美苏关系会是合作关系,但结果却变成了敌对关系。
——基辛格《在北京外交学院的演讲》(1983年11月9日)
(1)材料一中,蒋介石在演讲时面临着怎样的时局?他认为抵御外侮要靠哪些“东西”?(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最初10年怎样的国际格局?当时苏联采取了哪些与美国针锋相对的措施?(4)
(3)在研究历史时引用历史人物的演讲稿应注意什么?(1分)
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C
B
B
D
B
A
B
C
B
C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B
C
D
C
C
B
A
A
C
B
B
二、材料阅读题
25. (1)原因: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出现;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血缘关系疏远)。(1点1分,任意答对两点2分)
破解:统一国家;(1分)推行郡县制。(1分)
(2)演变:汉初诸侯王实际统治其封国,分官设职大致模仿朝廷;(1分)后来诸侯王完全失去军政权力(诸侯王国成为相当于郡一级的行政单位)。(1分)
(3)性质:具有地方行政机构和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2分)
目的: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1分)
(4)外在:时代的变化。(1分)
内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君主专制统治。(2分)
26. 【答案】(1)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分)
不同:中国满清入关,改朝换代,社会形态没有实质性转变;
(1分)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制订《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社会转型(1分)
(2)原因:19世纪中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和逐步完成;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在国内开展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东印度公司已不适应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必须取消;(1点1分,任意2点2分)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 (1分)清政府被迫改变闭关锁国政策,对外开放,取消十三行贸易特权。(1分)
(3)背景:二战后,两极对峙,美苏冷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上“一边倒”;美国敌视新中国;美国控制日本,民主改造日本,“扶植”日本遏制苏联和中国等。(任答2点,2分)
影响:对中国: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抗美援朝,中美敌对关系加剧;学习苏联模式,在苏联的帮助下制订“一五计划”,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整个体制带有严重的苏联烙印;由于苏联的大国霸权主义,50年代末,中苏关系日趋恶化。(任答2点,2分)
对日本:日本在美国的保护和扶持下,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朝鲜战争,美军的大批军事订货,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日本在政治上严重依附于美国,外交上失去独立性;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美日矛盾日益突出。(任答2点,2分)
(4)意图:图1意图告诉大家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美国通过援助复兴西欧并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分) 图2强调共同前进,其意图是肯定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1分)
27. (1)共同: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新兴城市和新阶层出现;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化兴起;但旧的经济体制和思想束缚依然存在。(1点1分,任意2点共2分)
(2)示例:古代西方,在专制统治之下,首脑外交是主要形式;古代中国由于实行朝贡外交,不存在首脑外交。 (2分)
到近代,由于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民主法治的建设,外交不再由首脑把持,被职业外交取代。中国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也形成了职业外交。 (2分)
20世纪中前期,在世界大战、冷战等大国对弈中,大国之间首脑外交再次出现并走向成熟。(1分)随着国际地位提高,中国也开始参与到首脑外交的舞台。(1分)
八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和多极化趋势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提供的便利条件,使首脑外交更加盛行,由少数大国之间发展到广泛参与,外交活动的内容从政治扩展到经济、生态等领域。中国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积极主动的开展首脑外交。(2分)
(3)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和纲常伦理前提下,学习西方科技。在此指导下,洋务派开办机器工业,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2分)
19世纪末,以康有为首的维新派把儒学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宣传维新思想,进行了戊戌变法,形成了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分)
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把西方民主制度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结合,创立了三民主义理论,以此指导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民主化的进程。 (2分)
28. (1)时局:国内处于内战对峙,国共双方正在进行第五次围剿和反围剿;国际上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后,进而向华北进逼。(2分)
东西:三民主义的指导;正义的力量;全民族团结抗战。(2分)
(2)格局:美苏不断对抗,形成两极对峙格局。(1分)
措施:1947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l949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3分)
(3)注意:演讲及演讲内容涉及的时代背景;演讲者的价值取向、政治倾向、阶级属性、国家立场等。(1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