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二中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连江二中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中国文化是一种入世的文化,中国伦理是一种入世的伦理。但是,这种入世文化与入世伦理的持存和运作的条件,是在文化结构和精神结构中必须存在某种退出机制或撤出机制作为互补和互动,就像在出世文化中必然要求入世的机制或必然要求以入世为前提一样。正是这种反动才使入世具有精神上的自我调节功能,这正是儒家与道家生长的哲学土壤,‎ 就伦理世界而言,儒家以入世的态度建构和维护伦理实体,即通过以“伦理上的造诣”为本质的道德世界或道德自我意识的建立,使个体皈依于实体。儒家伦理中个体对实体的皈依,乃是一种悲怆情愫,或者说儒家伦理正是试图培育这种悲怆情愫。由此才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孔子的“三畏”中,以“畏天命”为首,为什么在儒家入世文化中要悬置一个作为最高范畴的“天”,为什么要始终不放弃追究“莫之为而为”的“天”和“莫之致而至”的“命”。‎ 但是,儒家伦理难以回答一个问题:在个体与实体,在入世过程中遭遇矛盾甚至尖锐冲突时怎么办?儒家以修身养性的德性修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可最终消除二者之间的紧张,是“宁可改变自己的欲望,而不改变社会的秩序”。但是,事实上这种道德性的进取并不能或者说并不在任何境遇下都能真正消除这种紧张。道家以从伦理世界中退隐的方式,并通过在道德世界中培养和形成从伦理世界中退隐的能力和品质,即退隐的“伦理上的造诣”解决个体与实体的矛盾,维护伦理实体。通过否定欲望的价值,以维护伦理实体和伦理世界的秩序。儒家与道家,在终极意义的价值取向方面却殊途同归。可以想见,如果没有道家的这种在文化结构和伦理精神结构中的退出机制,仅以儒家的入世,伦理实体和伦理世界的秩序总难以避免被颠覆和破坏的危险。‎ 庄子的哲理寓言“曳尾于涂”中得到典型的诠释。一只乌龟,正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摇着尾巴,有人欲取它的壳供奉于庙堂之上。这只乌龟到底是想被杀以后为人供奉,还是混迹于泥水之中?庄子的选择是:“曳尾于涂”。“曳尾于涂”正是道家式退隐取向的文学表述。‎ 中国社会的结构是家国一体,与这个结构相联系的伦理精神的特点是整体至上、人伦至上。个体没有被给予应有的地位,血缘、宗法、等级三位一体的各个层次的伦理关系对个体无疑是一种叠加的束缚,儒家伦理所要求的,就是在这个关系缜密的伦理世界中安伦尽份,坚持义务的绝对性。然而个体毕竟在现实世界或教化世界中是一个不可抹杀的存在。道家通过从伦理世界中的退出,通过在道德与自然、义务与现实关系中对自然和现实价值的否定,达到伦理世界的稳定和个体精神世界的平衡。这种取向是一种消极的个人主义,是对现实世界、伦理世界的消极认同和消极维护。‎ ‎1.下列关于“入世与隐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儒家是中国伦理精神中的入世结构,以入世的态度建构和维护伦理实体,因而个体皈依 于实体。 ‎ B.敬畏天道,敬畏命运,着重实体,就是入世文化道德自我意识中对待伦理实体的情感和 ‎ 态度。‎ C.儒家入世是改变自己的欲望,而不改变社会秩序;道家隐世则是否定欲望的价值,用来 维护实体。 ‎ D.儒家以入世的态度建构和维护伦理实体,即通过以“伦理上的造诣”为本质的道德世界 ‎ 或道德自我意识的建立,使个体皈依于实体。 ‎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道家在理论层面始终与儒家哲学、儒家伦理相互动和“反动”,构成了中国道德哲学体 系的辩证结构。 ‎ B.道家坚持各种伦理义务履行的绝对性, 儒家则追求兼顾达到伦理世界的稳定和个体精神 世界的平衡。 ‎ C.儒家、道家都追求“伦理上的造诣”,内涵不相同,却都是在思考个人之于社会、伦理 的意义和价值。 ‎ D.道家通过退隐的“伦理上的造诣”解决个体与实体的矛盾,维护伦理实体。 ‎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儒家伦理试图培育个体对实体皈依的悲怆情愫,因而需要在儒家文化中悬置一个作为最高范畴的“天”。 ‎ B.基于儒家伦理存在着其理论体系中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于是就需要一种缓解和消除紧张的退出机制。 ‎ C.庄子哲理寓言“曳尾于涂”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强调个体在社会实体和伦理世界中的超脱和解脱。‎ D.“家国一体”的中国社会结构导致的结果是个体必然淹没于叠加束缚,纷繁复杂的各种人伦义务之中。‎ ‎【答案】‎ ‎1.C ‎2.B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C.“ 儒家入世是改变自己的欲望,而不改变社会秩序;道家隐世则是否定欲望的价值,用来 维护实体”这两种取向都需要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就伦理世界而言”。‎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B.“ 道家坚持各种伦理义务履行的绝对性, 儒家则追求兼顾达到伦理世界的稳定和个体精神 世界的平衡”张冠李戴。表述中儒家、道家理念颠倒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D.“‘家国一体’的中国社会结构导致的结果是个体必然淹没于叠加束缚,纷繁复杂的各种人伦义务之中”属于强加因果关系。原文理解有:中国社会的结构是家国一体,与这个结构相联系的伦理精神的特点是整体至上、人伦至上。个体没有被给予应有的地位,血缘、宗法、等级三位一体的各个层次的伦理关系对个体无疑是一种叠加的束缚。‎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 安守忠,并州晋阳人。晋天福八年,以守忠为牙内指挥使,领绣州刺史。周显德四年春,改鞍辔库使。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未几,改卫州刺史。‎ 宋初,入为左卫将军。蜀平,太祖知远俗苦苛虐,南郑为走集之地,故特命守忠知兴元府以抚绥之。四年,改汉州刺史。时寇难甫平,使车旁午,公帑不足,守忠出私钱以给用。每遣使,太祖必戒之曰:"安守忠在蜀,能律己以正,汝行见之,当效其为人也。"开宝五年,知辽州。民有阴召并州寇谋内应者,事泄,守忠悉斩以徇。九年,命将征太原,守忠受诏与孙晏宣由辽州入,既而与路罗寨监押马继恩遇,乃相与会兵入贼境,燔寨四十余,获牛羊数千。‎ 雍熙二年,改知易州,徙夏州。每西戎犯边,战无不捷。淳化二年,徙知雄州。方与僚佐宴饮,有军校谋变,擐甲及阍,阍者仓卒入白。守忠言笑自若,徐顾坐客曰:"此辈酒狂尔,擒之可也。"人服其量焉。明年,加耀州观察使,兼判雄州。未几,召还,条陈边事,敷奏称旨,赐钱五百万。五年,又知沧州。至道初,移雄州。三年,复知沧州。拜感德军节 度观察留后,徙宋州,兼制置营田使。威德兼著,吏民不忍其去。咸平三年,入觐,遣还未行,暴卒,年六十九,赠太尉。‎ 守忠谨悫淡薄,为治简静。太祖居藩日,素相厚善,及受禅后,每优任之,守忠处之益谦。从征太原,多与谋略,人罕知之者。所至藩郡,乐施予,丰宴犒,且喜与士大夫游从,故时论多与之。‎ ‎ (节选自《宋史 安守忠传》)‎ 4.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受禅后,每优任之 受禅 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淳化二年,徙知雄州 徙 迁徙 C.入觐,遣还未行 入觐 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 D.以守忠为牙内指挥使,领绣州刺史 领 统领、兼任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B.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C.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D.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6.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安守忠谨慎诚实,淡泊名利,处理政务简要平静,太祖驻守藩镇时,就一向优厚的对待他,太祖即位之后,更是常常优先任用他。‎ B.安守忠在蜀地任职时,能严以律己,为人诚实,为官清廉,由于战争刚刚平息,官府库藏的钱财不足,他便拿出自己的钱来补贴。‎ C.安守忠军事才能卓越,战功显赫,征伐太原,烧毁四十多寨,缴获牛羊数千头,但因不是主帅,所以很少有人知晓他参与了谋略。‎ D.安守忠熟悉边防事务,善于驾驭整个局面,面对军校的阴谋叛变,不仅有胆,而且有识,所以能处变不惊,在谈笑间消除祸端。‎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民有阴召并州寇谋内应者,事泄,守忠悉斩以徇。(5分)‎ ‎ (2)所至藩郡,乐施予,丰宴犒,且喜与士大夫游从,故时论多与之。(5分) ‎ ‎【答案】‎ ‎4.B ‎5.D ‎6.C ‎7.‎ ‎(1)有人暗中招引并军入侵谋划内应,事情败露,安守忠把他们全部斩首示众。‎ ‎(2)他每到一个藩镇,都乐善好施,摆设丰富的盛宴犒劳将士,并且喜欢与士大夫交往,所以当时的舆论大多赞许他。‎ ‎【解析】‎ ‎4.‎ 试题分析:B.“淳化二年,徙知雄州”大意理解是“淳化二年,转为雄州知州”,可见“徙”的含义是“转任,调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要先推知句子大意,本句大意理解是“正值淮南刚攻下,命令安守忠急速前去宣布告谕。当时藩镇大臣傲慢不顺从,接待朝廷使者大多很傲慢,安守忠以正礼相待,不辱使命”。‎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从征太原,多与谋略,人罕知之者”是来印证“首忠处之益谦”的,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参与谋略的主要原因应为他的谦逊。‎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1)“阴”暗中;“泄”泄露;“悉”全部;“徇”斩首示众。(2)“犒”犒劳;“游从”交往;“与”赞赏,称赞。处理了这些考点,还要注意补充省略成分,要调整语序,使翻译的句子语意通顺。‎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翻译】安守忠字信臣,并州晋阳人。后晋天福八年,任命安守忠为牙内指挥使,兼任绣州刺史。后周显德四年春,改任为鞍辔库使。正值淮南刚攻下,命令安守忠急速前去宣布告谕。当时藩镇大臣傲慢不顺从,接待朝廷使者大多很傲慢,安守忠以正礼相待,不辱使命。不久,改为卫州刺史。‎ 宋朝初年,安守忠入朝为左卫将军。蜀地平定后,太祖知道边远地区苦于严苛残暴的统治,而南郑是交通要冲,所以特别任命安守忠为兴元府知府加以安抚。四年,改为汉州刺史。当时战争刚刚平息,朝廷使臣来往纷繁,官府库藏的金帛不足,安守忠拿出自己的钱来提供使用。每次派遣使臣,太祖必定告诫他们说:“安守忠在蜀地,能严以律己,你们此行见到他,应当效法他的为人。”开宝五年,任辽州知州。百姓中有人暗中召来并州的叛军谋划作内应,事情败露,安守忠把他们全部斩首示众。九年,朝廷任命将领征伐太原,安守忠接受诏令与孙晏宣由辽州进入,不久与路罗寨监押马继恩相遇,于是会合兵力深入敌境,烧毁四十多寨,缴获牛羊数千。‎ 雍熙二年,改任易州知州,调任夏州知州。每次西戎侵犯边境,安守忠战无不胜。淳化二年,转为雄州知州。正与僚属宴饮时,有军校阴谋叛变,披甲到了门口,守门人仓促进去禀报。安守忠谈笑自如,慢慢回头看着座上宾客说:“这人饮酒发疯罢了,捉住他就可以了。”人们佩服他的气量。第二年,加官耀州观察使,兼任知州雄州。不久,召回,分条陈述边境之事,符合皇帝旨意,赐给钱五百万。五年,又为沧州知州。至道初年,转为雄州知州。三年,再为沧州知州,授职为感德军节度观察留后。转任宋州,兼任制置营田使。安守忠的声威德行都很显著,官吏百姓不忍他离去。咸平三年,入朝晋见皇帝,派遣回去还未出行,突然死去,享年六十九岁,赠官太尉。‎ 安守忠谨慎忠厚淡泊名利,处理政务简要平静。太祖为节度使时,对他很好,太祖登上皇位后,常优先任用他,安守忠由此更加谦逊。跟随征伐太原时,常常参与谋略,但人们很少知道这些事。每到一个藩镇,安守忠都乐于施予,会安排丰盛的宴席犒劳大家,并且喜欢与士大夫交往,所以当时的舆论大多赞许他。‎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11分)‎ 野步 宋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 倚仗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 红他枫叶白人头。‎ ‎8. 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野步者形象?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9. 这两首诗末尾两句都用了同一种手法表现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8.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2分)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仗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9.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2分)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情感,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的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醉之情和盘托出;(2分)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他是“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 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的时光,它撩起了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的感觉形象的表达出来。‎ ‎【解析】‎ ‎8.‎ 试题分析:野步,意即郊野散步。周诗中描写的是诗人漫步郊野所见到的春日景色。春 天的麦田是如草地般的绿色,东风吹过,麦田里一阵翠浪软软向远方飘去。稻田里的肥水滋养着新生的青蛙,让它们尽情欢叫。告别稻田,诗人又来到了一片野地,看到一对蝴蝶飞舞,它们忽高忽低,好像喝醉了酒一样,在醇美的东风中,留恋于野草香花,安逸自然。赵诗写“倚杖郊原作近游。”“倚杖”是说腿脚不便,“近”是指无力走远。“峭寒”指秋风萧瑟。如此就写出了一个柱杖老者在秋风中漫步近郊的情形。‎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双蝴蝶烂醉东风”“秋风管闲事”都是拟人的手法。‎ 本来蝴蝶舞姿蹁跹,应十分清醒才是,可诗人偏偏认定它们的舞蹈是喝醉酒导致的。推其情理,诗人漫步田野,目遇翠麦,耳听新蛙,时感东风拂体,早就恨不得醉倒在这暖暖的春风里了。诗人将这种情感外施于物,一口断定蝴蝶是喝醉了,并因此而“羡”,更显得诗人对春日野景陶醉无穷。‎ 本来秋风没有感情,也不好管闲事,枫叶之红、青丝之白,都与秋风没半点关系。这里的秋风,实际上已经超出它本身的含义,成为了整个秋天、甚至永远无情地流逝着的时间的代表,正是无情的岁月逼红了枫叶,也催老了诗人。‎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的名句 ‎ ‎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在唐代的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从师心理是_____, 。‎ ‎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作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靡之风。‎ ‎【答案】(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2)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解析】‎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烟 娘 ‎ 墨中白 天空白云朵朵,满院桃花飘香,江大佬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江大佬有心事。泗州知府白一品的岳母要过六十大寿,满城官贾争相准备。白知府放出话来:“祝寿节目可以演,贺礼不能收。”得知这一消息后,江大佬就一直在琢磨着送什么祝寿节目最好。‎ 让烟娘去吧。看着愁眉苦脸的东家,管家向他推荐了烟娘。‎ 烟娘是江大佬从徐州回泗州时偶遇的,当时见她带着个小男孩,拿着行李,行走不便,就停下马车,捎带上他们。得知江大佬就是泗州城有名的江大善人,烟娘就有意傍他做个靠山。到了泗州,烟娘并没有下车,要跟着江大佬回家表演烟戏给他看。‎ 喜欢看戏的江大佬没有拒绝。‎ 祝寿那天,江大佬带着烟娘去了。‎ 果如管家所言,看压花场,听泗州戏,众人反应平平。轮到江大佬送祝寿节目了,烟娘莞尔一笑来到厅前,端好大烟斗,装上烟丝,张口含住烟嘴,点燃烟丝,便大口吸了起来。‎ 烟娘边吸边嘘,只见烟进,不见烟出,就像是在“吃烟”,待把烟气全都吞进了肚子里,烟娘端来一杯浓茶,一仰脖子“咕咚咚”全倒进肚子里。‎ 饮完浓茶,烟娘张大嘴巴,就有一团烟气徐徐从她的嘴巴里飘升出来,很快变幻成一座大山,山上还立着一棵松树。众人正惊奇间,烟娘用力一吸,山和松树转眼竟被她吸进了口中。随后,便听到烟娘咽喉间有一种声音传出来。她示意人们到近前仔细瞧看,只见她吐出的烟雾先化作一片云海,上面一人拄拐,一人摇扇,一人骑驴,一人拍板,一人吹笛,一人手提花篮,一人肩背长剑,还有一女子手执荷花……‎ 八仙祝寿,好呀!众宾客禁不住齐声赞叹。‎ 烟娘一张嘴,从嗓子眼又飘出四朵云,瞬间变幻成四只展翅飞翔的仙鹤,在大厅上空飞舞盘旋起来,过了一会儿,仙鹤收起翅膀,现出“寿比南山”四个篆字,随后一点点儿地化去。‎ 表演完烟戏后,烟娘要离开江大佬。江大佬真诚挽留,恳请他们娘俩在江家住下。见东家满心诚意,烟娘就长期住了下来。‎ 江大佬的爱妾紫云见烟娘长得细皮嫩肉,颇有几分姿色,心中闷闷不乐起来。每次做衣服时,紫云总让自己儿子官儿穿新衣服,把官儿穿过的旧衣服送给烟娘的儿子杆子穿,还不让官儿同杆子一起玩。‎ 烟娘见了很是生气,说:“都是小孩子,还分什么高贵低贱?”烟娘把官儿和杆子同时拉进自己的裙子底下,紫云惊恐地起身抢夺孩子,可拉起来一看,两个孩子都变成了官儿,形体相貌、着衣说话都一模一样。‎ 烟娘说:“现在相同了!”‎ 紫云十分恐惧,恳求说:“把他们变回原来的样子吧,今后,我待杆子一定像官儿一样。”‎ 紫云再也不敢用对待女佣的态度待烟娘和杆子了。‎ 一次,紫云和烟娘喝酒赏月,心情舒畅的烟娘就多贪了几杯酒,看着酒醉的烟娘,闻着她身上飘来的浓浓烟草味,紫云顿生杀机,悄悄摸过那杆长烟斗,对着烟娘的脑袋狠狠砸了下去,咣当一声,烟娘应声倒地。紫云一看,却是一段三尺余长的柳木。她惊慌失措,拿来斧头将柳木劈碎,放进灶堂,一把火烧了。柳木快要烧尽时,烟娘端着大烟斗,从屋里走出来,说:“夫人怎么能和我开这么残酷的玩笑呢?”言谈笑语和从前一样。‎ 江大佬得知此事,很是生气,大骂紫云。紫云自知理亏,想想后果,也害怕起来。‎ 不知谁把此事传到白知府那里,江大佬忙去向知府解释清楚。‎ 离开府衙,江大佬回到家,紫云却不敢认他。原来站在紫云面前是两个一模一样的东家,她分辨不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就跪求烟娘。‎ 烟娘任由紫云跪拜在地,说:“东家是泗州有名的大善人,这样的善人,越多越好!想让东家属于你,就和东家一样,善待众生吧。”‎ 说完这些话,烟娘就走了,却并没有带走杆子。‎ 过了一段时间,紫云眼里的两个东家逐渐靠近,合成了一个江大佬。‎ 紫云一谈起这事情,心就惊慌。江大佬就怪她不该那样对待烟娘,更怨她多疑,家里怎么会有一个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呢?‎ 东家不信,紫云就不敢再提烟娘了,一心念起佛经来,有空她会把杆子和官儿一起拉进怀里,疼得要命。 (摘编自2012年9月3日作家网,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压花场、泗州戏的表演观众反应平平与烟娘的表演博得满堂喝彩形成对比,活画出 ‎ 烟娘技艺的高超,也为后文紫云的嫉妒埋下伏笔。‎ B.小说一波三折,开头描写江大佬的愁眉不展,再写烟娘表演大获成功,悲喜变换快 ‎ 速,情节跌宕起伏,极富戏剧性。‎ C.“烟娘莞尔一笑来到厅前”表现了她对其他表演的不屑一顾,也说明她成竹在胸,相 信自己的表演一定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 D.紫云杀死烟娘这一情节曲折、紧张,非常荒诞,活人居然变成一段三尺余长的柳木,‎ 本已被杀的烟娘竟安然无恙,让人瞠目。‎ E.紫云是小说中的反面人物,她的嫉妒、狠毒反衬了烟娘的善良,小说最后描写紫云 彻底改变,也是因为受到烟娘的感召。‎ ‎(2)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结合文章谈谈你对烟娘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6分)‎ ‎(4)作为一篇具有传奇色彩的小说。本文在行文上有哪些特色?试选择两个角度,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探究。(8分)‎ ‎【答案】(1)(5分)(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得分)‎ ‎(2)(6分)①用白云、桃花这些美好的景物,反衬江大佬焦急、郁闷的心情。②营造飘逸、清朗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3)(6分)烟娘是一位似仙非仙的传奇女子。烟娘知恩图报,还能够将两个人变得一模一样,把自己变成柳木(2分)她有高超的技艺,表演的烟戏堪称一绝;能将烟雾千变万化,演化出各种形态,博得众人喝彩(2分)她善良温和,对他人大度,是善的化身。即使是面对紫云的谋害,她也是用办法劝其向善,而不是报复,最终感化了紫云。(2分)‎ ‎(4)(8分)①题材独特新奇。小说选择的故事颇具神奇色彩,想象丰富,表现了对人 性中恶的鞭挞和对善良品性的褒扬,传达出劝人向善的主旨。②故事情节离奇生动,迷幻曲折。善于设悬念,抖包袱,引人入胜。如烟娘的死而复生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一急一缓,张弛有致。③用文学的语言讲述故事,叙述婉转动人。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抒情、议论等较少,全文采用第三人称,娓娓道来,凭情节和人物命运调动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④语言典雅而不晦涩,富有民族化、通俗化、生活化特色,颇具古雅色彩和历史韵味,既有文学意蕴,又有生活气息。(每点4分,答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紫云的嫉妒”是因为“见烟娘长得细皮嫩肉,颇有几分姿色”;C项,“对其他表演的不屑一顾”于文无据,也不符合烟娘的性格;E项,“受到烟娘的感召”太笼统,主要因为烟娘的教训。‎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①审题目——明确要求;②审位置——这段文字在文章的开头,可知有渲染气氛的作用;③审关系——看清小说的题目和下文有关的故事,可知反衬了人物的 ‎ 心情。要考虑此处景物描写与全文的关系及景物描写的作用。描写了白云、桃花这些美好的景物,自然反衬江大佬焦急、郁闷的心情。刻画人物心理、渲染气氛等是 景物描写的作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①审题目——明确明示与暗示要求,明示“简要分析”“烟娘”的形象;暗示是“怎样”,言外之意不止一点。②审文本——搜索文中有关烟娘的故事、言行 和作者的议论。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点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要结合文本分析,找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区域。做好本题要从情 节入手,表现烟娘形象特点的情节主要有演烟戏,教训紫云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①审题目要求——要求指明“行文上有哪些特色”;②“选择两个角度”,“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探究”。回答本题考生可从题材,主题,情节,语言等角度答题。对小说表达技巧性的题目,在组织答案时一般遵从如下思路:①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②表达了什么内容。 (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③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陈众议 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1965年10月的一个周末,幸运女神真正眷顾了马尔克斯。那天是晴日,他和妻子梅赛德斯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驱车从喧闹的墨西哥城到风景如画的阿卡布尔科过周末。行至半途,马尔克斯突然产生了灵感。他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对梅赛德斯说:“请给我10个月时间,我的小说着床了。”说罢,他掉转车头,匆匆赶回了墨西哥城,把自己关进了狭小的书房——他的“魔巢”。待他抱着一叠厚厚的书稿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8个月。稿子是打印出来的,一式两份。他把两份稿子全部交给了梅赛德斯说:“给你。”‎ 他明显瘦了,而且胡子拉碴,像漂流回来的鲁滨逊。梅赛德斯接过书稿后开了一句玩笑:“是难产。”除此之外,他们就再也说不出别的话来了。他们不知道是应该庆祝还是应该哭泣。其时,梅赛德斯变卖了所能变卖的一切,而且已经债台高筑。为了不影响丈夫写作,她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咬牙坚持了漫长的18个月。‎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同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如果因事致使工作被耽误,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 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大约有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这不可谓不魔幻。但这是有历史原因的。首先,20世纪80年代,冷战尚未结束,东西方两大阵营和全世界对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拉美作家的评价都非常高,甚至超乎寻常的高度一致。这客观上对他进入中国起到了推动作用。其次,拉美作家的成功对中国作家无疑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再次,他的作品确实不同凡响。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莫言获得诺奖前不久说,终于读完了《百年孤独》,“当初生怕读完了它,自己就不会写小说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以莫言为例,他的中后期作品主要写本土内容,将注意力转向本土资源,甚至来源于童年时期听过的神怪故事。这并非是简单模仿,用莫言的话说,他是在跟马尔克斯搏斗,这种搏斗即为摆脱其影响,也为寻找属于自己的主题——替民族发声、替民族治病、承担家国道义的雄心壮志。 (有删改)‎ 相关链接:‎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文中称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在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期间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2014年4月18日,病逝于墨西哥城,享年87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作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的马尔克斯以一部《百年孤独》而闻名于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又创作了《霍乱时期的爱情》,可见其创作生命力之旺盛。‎ B.马尔克斯原计划10个月创作完成的《百年孤独》,实际用了18个月,因为多出了8个月,造成梅赛德斯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债台高筑。‎ C.在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门庭若市,为躲避各种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找安宁。‎ D.马尔克斯的作品进入中国后风靡一时,对中国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是作品的形式被关注,后是作品的精神本质被关注。‎ E.马尔克斯的作品从拉美传入中国,并且他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方式深刻影响了中国人,这里面有除了作品本身以外的其他原因。‎ (2) 哪些原因促成了马尔克斯的成功?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 文章详细写了《百年孤独》诞生的过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 作者曾说马尔克斯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同时又是这个世界最孤独的人,两者是否 ‎ 矛盾?请结合材料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 ‎ (1)D3分A2分E1分 ,BC 不得分 ‎ (2)抓住灵感,埋头创作:为了创作 《百年孤独》,他把自己整整关了18个月,期间,他明显瘦了,而且胡子拉碴;家人的支持:他的妻子梅赛德斯为了不影响他的创作,变卖了家里所有之前的家当,咬牙坚持了18个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即便在成名之后,他仍然按照自己惯有的时间作息,如果当天的工作中断,他总设法在第二天弥补;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答出三点即可)‎ ‎(3)《百年孤独》的写作与马尔克斯的成名之间关系密切。通过描写《百年孤独》的诞生过程,更能突出传主的精神品质,丰富传主形象。与马尔克斯成名之后成为“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呼应标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4)不矛盾。自《百年孤独》上市后,马尔克斯功成名就,各色人物各种荣誉蜂拥而来,马尔克斯内心充满了成功的喜悦,成为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但是那些关注她的人都怀着各自的目的,他们并不关注马尔克斯内心的需要,他们需要的只是马尔克斯头上的光环;马尔克斯的一切暴露在公众之下,作为平凡人的幸福一去不复返了。他成为世界上最孤独的人。ƒ在现实生活中,孤独能帮助我们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做好事情。许多伟大的人,比如鲁迅正是在孤独中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 ‎【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造成债台高筑的原因是多出了8个月”,无中生有。C项,《百年孤独》上市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非获奖后;另外,“不速之客”不是指来访者不怀好意。E.马尔克斯的作品从拉美传入中国,并且他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方式深刻影响了中国人,这里面有除了作品本身以外的其他原因。‎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马尔克斯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有他自己的坚持不懈,也有家人的支持。除此之外,还有灵感和他的责任感。“马尔克斯突然产生了灵感。他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对梅赛德斯说:‘请给我10个月时间,我的小说着床了。’”“待他抱着一叠厚厚的书稿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8个月。”“为了不影响丈夫写作,她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咬牙坚持了漫长的18个月。”“《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文章详细写了《百年孤独》诞生的过程,写马尔克斯创作的艰辛和孤独,是为了突出马尔克斯坚持不懈的品质;是为了与后文他成名之后的喧嚣形成对比,这部在孤独在创作的伟大作品,让全世界认识了他,让他成了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当然,详写《百年孤独》诞生的过程,也可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传记内容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考点: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政府内部离心离德,已经“变天”的国会处处作梗,任期尚有两年的奥巴马急欲留下政 ‎ 绩,不仅迄今乏善可陈,倒显出 的窘境。‎ ‚在这年夏季反“扫荡”战役中,盐阜、苏中区军民在新四军军部的统一指挥下,多点开 ‎ 花,密切配合,使敌 ,对粉碎敌之“扫荡”起到决定作用。‎ ƒ面对网上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等金融互联网新模式,《巴塞尔Ⅲ》‎ 所确立的监管法律制度显得有些 。‎ A.左支右绌 捉襟见肘 顾此失彼 B.顾此失彼 捉襟见肘 左支右绌 C.捉襟见肘 左支右绌 顾此失彼 D.左支右绌 顾此失彼 捉襟见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出现了问题。“顾此失彼”指顾了只一个,又顾不了那个。“捉襟见肘”指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大型历史画作《残日·一九三九·南京》再现了当年南京大屠杀时日军肆意杀戮中国平民,真是惨绝人寰,目不忍睹。‎ B.陶渊明的外祖母是陶侃的女儿,一个外祖母是很可能向外孙谈起自己父亲的,那么陶侃的一生可能对陶渊明有很深的印象,不也很自然吗?‎ C.尽管尚无明显迹象表明遗产税是否在我国开征,但在专家看来,厘清遗产税的本质和目的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D.俗话说,平安是福。对于群众而言,社会平安有序、人民安居乐业,是检验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最有效的标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再现了平民”之后加上“的情景”。B项主宾颠倒,“陶渊明对陶侃的一生印象深刻”。C项的“目前的”“当务之急”语义重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在北京举行的“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上,代表们认为:_______,“数字地球”都具有重要意义。‎ ‎ ①无论是推动当前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②无论是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③开拓未来的新天地 ④还是开拓未来知识经济的新天地 ‎⑤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⑥还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A.②③①⑥ B.①③②⑤ C.②⑥①④ D.①⑤②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考虑“无论”与“还是”组合;③⑤两句排除在外。②⑥写社会与人民,属于生活范围;①④写当前与未来,属于时间范围。‎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请紧扣下面句子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继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5分)‎ ‎“仁”是儒家文化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仁”的思想。  ‎ ‎【答案】示例一:《论语》中既有“克己复礼为仁”的行事准则,也有“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的谆谆告诫,也有“仁者爱人”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精神。‎ 示例二:动荡交织渴望人性彰显,生灵涂炭渴望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渴望和平安宁,罗贯中在刘备身上所体现出的体恤军士、爱民如子的崇高品德,成为《三国演义》里“仁”的典范。‎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运用排比修辞手法,阐述“仁”的思想。这样学生要结合《论语》中有关“仁”的名句,如“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或是《三国演义》中在刘备身上体现出来的“仁”者风范进行叙写。‎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17.下面是关于高中生零花钱的调查,请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根据以上图表,请你提出三条对中学生合理花费零花钱的建议 建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建议一:根据实际,计划开支。不要零碎的、频繁的问父母要钱。‎ 建议二:坚持记账,节约开支。自己手中的前怎么花,坚持记账,尽可能节约。‎ 建议三:“好钢用在刀刃上”。尽可能把零用钱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充分发挥每一分钱的合理使用价值。‎ ‎【解析】‎ 试题分析:理解图标要先明确这是关于高中生零花钱的调查图。先概括三个图表各自反映的情况,图一可见高中生零花钱的主要来源是父母;图二可见高中生零花钱在100元到300元不等。图三可见高中生零花钱主要用于玩游戏和吃零食。如此,针对这些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中华狗肉文化历史悠久,狗肉是中国传统美食。最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指狗肉具有滋补阳气,对肾脏和胃有益的功效。另一方面,在游牧民族文化中,狗不仅是生活的助手,也是家庭的一员。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宠物狗也进入了人们的家庭,扮演着人们生活伴侣的角色。‎ ‎2014年6月20日,广西玉林荔枝狗肉节高调开幕,志愿者拦车救狗,志愿者呼吁当地民众不要再这样大规模地食用狗肉,希望大家禁食伴侣动物。狗肉吃不吃?拦车救狗要不要?这件事引起了媒体的争议。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自选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尊重生命 在一片废墟中,嘲笑一只蜗牛愚笨的在残垣上爬行,掉下来,然后再爬--在一段羊肠小道上,诧异一只蚂蚁不自量力背着千斤“干粮”赶路---在一段屋檐下,叹息小燕子尝试飞翔却永远也飞不起来---嘲笑它们这些弱小的生命之后,试问生命究竟有多重?其实,你尊重生命有多少,生命就有多重。‎ 尊重生命与拥有生命是与生俱来的感动。就如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总想独立前行,旁人却总搀扶,总是担心,而他的父母却说:“请尊重他。”对于一个懵懂的孩子而言,他根本不懂何谓尊重,然而就是在这无知背后,蕴含的却是对生命质量足值的称量。拥有了生命就意味着需要彼此尊重,哪怕它微乎其微,哪怕它年幼无知,哪怕它如沧海一粟,尊重生命是不以他残缺了什么来衡量的,而是从人格上尊重他。 ‎ 生命是平等的,平等的生命才能创造出人格的升华。就如南宋词人李清照慨叹“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魂”;文天祥仰天长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安尼萨利文教诲海轮“生命与生俱来平等,他不会因你的残疾而抛弃你。”对生命有足够深刻地认识,不会因为黑暗笼罩而忧伤,尊重生命才能呈现出生命绚丽的色彩,哪怕以身殉国,哪怕孤独无 助,哪怕无人理解。只有尊重生命,生命才不会因一个人的离去而落泪,才会诞生出重于泰山般的伟大。尊重生命,才会创造出和谐的氛围,在同一片蓝天下,展现奋进的画卷。就如作家张贤亮理解“和谐社会”时所说:“‘和’的右边是个‘口’,就是说人人都有饭吃,‘谐’的左边是个‘言’,就是人人都可以说话。”尊重生命,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才不会因冷漠而迷失了温暖他人的双目。‎ 尊重生命,哪怕无法用语言诠释,哪怕用行动难以表现,哪怕用眼神难以言明,然而只要心中存在一种尊重,一种感情就足矣。生命的高度无法丈量,却可以仰望,生命的重量无法称量,却可以尊重,下一刻,我们就会理解——蜗牛的爬行是为了超越生命的高度,蚂蚁的身负重担是为了担负起生命的厚重,燕子无数次飞翔是为了画出生命最美丽的弧线,尊重生命从尊重微不足道的事物开始吧!‎ ‎【解析】‎ 试题分析: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所反映出的信息有: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是对生命的尊重;一方面是强身健体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保护动物的文明需求……两方面的矛盾既可以看作为文化差异,也可以理解为对文化习俗的扬弃。因此可以立意:众生平等,尊重生命;理性对待传统文化;君子和而不同;尊重他人的正常需求、合理选择;等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