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数学(理科)
一、选择题:(共60分)
1.在数列中,=( )
A.11 B.12 C.13 D.14
2.已知集合,,则集合的子集的个数为( )
A. B. C. D.
3.下列有关命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命题“若,则”的否命题为:“若,则”.
B.线性回归直线方程恒过样本中心,且至少经过一个样本点.
C.命题“使得”的否定是:“ 均有”.
D.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
4.命题的否定是( )
A.且 B.或
C.且 D.或
5.已知集合,.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6.对于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是 “是奇函数”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已知等比数列{an}中,,,则( )
(A)3 (B)15 (C)48 (D)63
8.已知等差数列前9项的和为27,,则
(A)100 (B)99 (C)98 (D)97
9.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S=( )
(A)7 (B)11 (C)26 (D)30
10.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5=5,S5=15,则数列的前99和为( )
A. B. C. D.
11.定义“规范01数列”{an}如下:{an}共有2m项,其中m项为0,m项为1,且对任意,中0的个数不少于1的个数.若m=4,则不同的“规范01数列”共有
(A)18个 (B)16个 (C)14个 (D)12个
12.如图所示,点从点出发,按逆时针方向沿边长为的正三角形运动一周,为的中心,设点走过的路程为,的面积为(当、、三点共线时,记面积为0),则函数的图像大致为( )
二、填空题:(共20分)
13.若等差数列的前5项和,且,则 .
14.设函数, 若,________.
15.“”,“”,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的取值范围是 .
16.已知数列{an}满足a11,.若,且数列{bn}是递增数列,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共70分)
17.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
(1)求通项 (2)若=210,求n
18.已知集合,集合
(1)求集合; (2)若,求的取值范围.
19.已知,命题,命题.
(1)若命题为真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命题为真命题,命题为假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0.已知等差数列满足:的前项和为.
(1)求和; (2)求数列的前项和.
21.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点在抛物线上,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满足.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记,求数列的前n项和.
22.已知是等比数列,前n项和为,且.
(Ⅰ)求的通项公式;
(Ⅱ)若对任意的是和的等差中项,求数列的前2n项和.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观察数列各项的大小关系,发现从第三项起,每项的值都等于前两项值之和,因此.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数列的通项.
2.C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集合,,所以集合,集合的子集的个数为,故选C.
考点:1、集合的概念;2、子集.
3.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A中,命题“若,则”的否命题为:“若,则”;B中,线性回归直线方程恒过样本中心,不一定经过一个样本点;C中,命题“使得”的否定是:“ 均有”;D中,命题“若,则”是正确的,所以命题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故选D.
考点:命题的真假判定.
4.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的互为否定的关系可得:命题的否定是“或”故选D.
考点:命题的否定.
5.C
【解析】
试题分析:,,,,故选C.
考点:集合的运算.
6.B
【解析】
试题分析:因原命题不真,逆命题真,故是必要而不充分条件,选B.
考点: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
7.C
【解析】
试题分析:,所以.
考点:等比数列.
8.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已知,所以故选C.
【考点】等差数列及其运算
【名师点睛】等差、等比数列各有五个基本量,两组基本公式,而这两组公式可看作多元方程,利用这些方程可将等差、等比数列中的运算问题转化为解关于基本量的方程(组),因此可以说数列中的绝大部分运算题可看作方程应用题,所以用方程思想解决数列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9.B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次循环:;第二次循环:;第三次循环:,结束循环,输出,故选B.
考点:算法初步.
10.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已知条件,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列出方程组,求出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由此能求出an=1,从而推导出=,由此能求出数列的前99和.
解:∵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5=5,S5=15,
∴,
解得a1=1,d=1,
∴an=1+(n﹣1)=n,
∴==,
∴数列的前99和:
S99=1﹣++…+﹣
=1﹣=.
故选:A.
11.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必有,,则具体的排法列表如下:
【考点】计数原理的应用.
【方法点拨】求解计数问题时,如果遇到情况较为复杂,即分类较多,标准也较多,同时所求计数的结果不太大时,往往利用表格法、树状图将其所有可能一一列举出来,常常会达到岀奇制胜的效果.
12.A
【解析】
试题分析: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知,当时,,故在上的图象为线段,故排除B;当时,,故在上的图象为线段,故排除C,D;故选A.
考点:函数的图象.
【易错点睛】本题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与数形结合的思想应用,同时考查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图象可知需分类讨论求面积,从而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求得.分类讨论的思想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始终贯穿高中知识中.能够熟练掌握初等函数的图象、函数的性质、图象特点.本题难度中等.
13.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又,则,又,所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所以.
考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答案】1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
考点:分段函数及求函数值.
15.
【解析】
试题分析:由可得或,故,依据题设可知,即,由此可得:,解之得.
考点:充分必要条件及运用.
16.
【解析】
试题分析:易知,所以,又,故,所以,当是,上式也符合,所以所以,故.
考点:数列与不等式.
【思路点晴】这些题都是由递推公式推导通项公式,由和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可观察其特点,一般常利用“化归法”、“累加法”、“累乘法”、“构造等比数列”、“迭代”等方法.递推公式推导通项公式方法:(1)累加法:(2)累乘法:(3)待定系数法:(其中均为常数,)解法: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其中,再利用换元法转化为等比数列求解.
17.(1),;(2).
【解析】
试题分析:(1)先分析,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用首项和公差表示,联立方程组即可求得;(2)根据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和通项公式即可求得.
试题解析:
解:(1)设等差数列首项为,公差为d, 依题意可得,
解之得
∴
(2)由(1)可知,
即 =210
解之得 或 (舍去)
∴
考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
18.(1)(2)
【解析】
试题分析:(1)分别求解分式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可得到集合A,B;(2)由可得到两集合边界值的大小关系,即关于m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得到其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1)
即B={x|}
(2) BA.
考点:1.一元二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解法;2.集合的子集关系
19.(1);(2)或.
【解析】
试题分析:(1)借助命题的真假建立不等式求解;(2)先借助复合命题之间的关系和真假建立不等式,然后再解不等式即可获解.
试题解析:⑴因为命题,
令,根据题意,只要时,即可,
也就是;
⑵由⑴可知,当命题p为真命题时,,
命题q为真命题时,,解得
因为命题为真命题,命题为假命题,所以命题p与命题q一真一假,
当命题p为真,命题q为假时,,
当命题p为假,命题q为真时,,
综上:或.
考点:复合命题的真假及运用.
20.(1);(2).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列出关于首项公差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2)把(1)中的代入,可采用裂项法求和.
试题解析:(1)设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由题意可得,解得,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前项和为;
(2)设则,
所以.
考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项和公式及裂项求和.
21.(I);;(Ⅱ).
【解析】
试题分析:(I)由题意和,进而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由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得,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Ⅱ)由已知条件求得,利用分组求和的方法可求得.
试题解析:(I), 当时,
数列是首项为2,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又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满足,解得
,
(Ⅱ) ,
考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的关系;分组求和.
22.(Ⅰ);(Ⅱ).
【解析】
试题分析:(Ⅰ)求等比数列通项,一般利用待定系数法:先由,解得,分别代入,得,;(Ⅱ)先根据等差中项得,再利用分组求和法求和:.
试题解析:(Ⅰ)解:设数列的公比为,由已知,有,解得.又由,知,所以,得,所以.
(Ⅱ)解:由题意,得,即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则
.
【考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其前项和公式
【名师点睛】分组转化法求和的常见类型:
(1)若an=bn±cn,且{bn},{cn}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可采用分组求和法求{an}的前n项和.
(2)通项公式为的数列,其中数列{bn},{cn}是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可采用分组求和法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