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九中2016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包头九中2016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30每题1分,31——50每题2分,共70分)‎ ‎1、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 国家“重商”政策确立 C.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 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2、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3、 康熙年间的《归安县志》(归安县,今浙江湖州市)记载:“归安诸乡统力农,修蚕绩,极东乡业织,南乡业桑菱,西乡业薪竹,北乡……业蔬、靛,荻港业藕,埭溪业苎,善琏业笔,菱湖业蚕,捻丝为绸尤工。”这表明当时的归安县 A. 较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 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工比较明显 C. 农业和手工业已经分离          D. 不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4、 中国传统工艺如蜀锦某些制作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究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 B.传统制作工艺难教难学 C.国家对技术传承重视不够 D.传统工艺品市场需求不足 ‎5、 有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 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B.棉纺织业兴起,以女性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 C.引进甘薯、玉米等新作物,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妇女地位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迁,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6、 西汉武帝接受桑弘羊的建议:“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置均输盐铁官。”这一措施 A.旨在推行郡国并行制        B.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C.抑制了地方经济独立       D.不利于官营手工业发展 ‎7、 宋初在都城东京实行坊市分离、四周设围的坊里制。但随着商品经济及贸易之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坊墙因阻碍商品交换而被拆除,但宋廷要求在三更以前结束买卖。到徽宗时,夜市迅猛发展起来,甚至在繁华商业区政府完全取消了时间限制,出现了“如去闹处,通晓不绝”的现象。这表明 A.经济发展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政策    B.统治者定都必须考虑到经济因素 C.封建制度严重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   D.都城是统治者坚强的“政治堡垒”‎ ‎8、 苏州盛泽镇“明初居民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 镇之第一。”明清时期盛泽镇的发展历程表明 A.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B.工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 ‎ C.重农抑商政策走向瓦解 D.海外贸易推动手工业兴盛 ‎9、 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这一事例 A.揭示了官商结合是晋商获利的主要途径 B.开创了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 C.说明了商帮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D.表明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0、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由此可见,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 A.西欧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欧洲对东方商品的渴求 C.垄断贸易引发激烈的商业竞争 D.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 ‎11、“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 B.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 C.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 ‎12、下面是1500年~1640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示意图,对该变化趋势的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A.殖民地为小麦出口提供广阔市场 B.货币贬值引起商品价格持续上升 C. 工业城市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 D.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随需求波动 ‎13、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花生和番茄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方兴未艾    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经济交流改变了亚欧的社会生活       D.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潮 ‎14、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 ‎15、亚当·斯密说:“没有广阔的国外市场,那在幅员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内市场的国家……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他论证的是 A. 市场和工业革命的关系 B. 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关系 C. 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关系 D. 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 ‎16、蒸汽机的推广也包含瓦特专利权的使用,瓦特因此成为很有钱的名人。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这表明 A.珍妮纺纱机的使用推动了发明不断涌现 B.英国在工业革命期间涌现出许多科学家 C.英国政府保障私有财产以鼓励发明创造 D.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开始有了专利保护法 ‎17、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对上述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新农机和新农技广泛使用 B.英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C.英国政府重视农业的作用 D.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发展 ‎18、历史学家钱承旦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就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03年收入最多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2/5,1867年则超过50%。钱先生利用这组数据要论证的观点可能是 A.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 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C. 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程度 D. 民主政治的完善加速了财富集中 ‎19、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英国完全取消《航海条例》 ‎ A.表明英国已无力主导世界市场 B.说明自由主义已成为英国的经济政策 ‎ C.是因为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反映出美国已成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强劲对手 ‎ ‎20、19世纪中期以后,随工业革命和民权运动的开展,1870年通过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规定:“已婚妇女因从事任何职业、工作或手工艺,或者因独自经营而得到的工资收入都应被视为和确认是她独自拥有和处理的财产。” 1875年,议会正式批准《婚姻及离婚法》,使离婚合法化,妇女也有权提出离婚。材料主要表明:‎ A. 妇女人格独立地位的法律确认         B. 工业革命极大推动妇女地位 C. 工业革命激发妇女的参政意识          D. 民主进程激发妇女维权意识 ‎21、《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A. 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 欧美国家对科学发明的投入加大 C. 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在于科技进步 D. 发明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 ‎22、“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这种生产组织方式 A.促进工厂制度的全面建立        B.推动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C.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3、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 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 ‎24、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丝、茶出口日盛。”材料直接反映的最主要问题是 A.中国官场腐败无能 B.外国商品对华输出造成小农减产 C.外国经济入侵严重冲击了中国民营手工业 D.外国经济侵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5、著名学者钱承旦在其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中国近代符合材料中“第三种可能性”的典型事例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26、李鸿章说:“西洋之国,岁入财富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自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福,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弊者。”下列企业最符合李鸿章意图的是 A. 福州船政局 B. 发昌机器厂 C. 江南制造总局 D. 轮船招商局 ‎27、近代以来,1898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1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年—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了 A.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 ‎28、依珀金斯所引资料,民族工业1912年至1921年净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1.7%,整个北洋政府时期平均发展速度为13.8%。……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华民国展品获得各类奖章1218枚,是各国获奖之冠。由此可见 A.北洋政府统治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B.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中国工业化 C.民族工业发展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D.经济工业化得益于政治民主化 ‎29、1918——1920年日本纱和印度纱的进口情况(上海)‎ 年代 日本纱 印度纱 合计 ‎1918.5——1919.4‎ ‎70891‎ ‎39251‎ ‎110142‎ ‎1919.5——1920.4‎ ‎34177‎ ‎138996‎ ‎173173‎ 增减 ‎-36714‎ ‎+99745‎ ‎+63031‎ 结合历史形势,对此表解读合理的是 A.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 与北洋政府发展经济的政策有关 C. 反帝爱国运动推动的结果 D. 国际关系影响中国进出口额变化 ‎30、为“谋国民生活的安定与抵御外侮的国防能力的充实”,《请积极发展民营重工业以充实国力案》指出:“为从事经济建设应速完成重工业”,由“中央予以指导,令各省分别举办,以民营为主,或官民合办,以助成之。”以上材料内容与下面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戊戌变法中“百日维新”法令         B.北洋政府初期奖励实业政策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31、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A. 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 B. 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 C. 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 D. 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32、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材料主要反映了 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 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D.政府维护地权流转 ‎33、我国东南地区,江浙一带,在宋代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这种变化反映了 A. 社会经济生产的转型 B.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 民间商业繁盛的局面 ‎34、清朝乾隆《吴江县志》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日夕治丝。”据此可知 A. 政府的倡导对工商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B. 新兴市镇的兴起侵夺了行政机构附属的经济职能 C. 当地丝织业逐渐从农家副业生产中独立出来 D. 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35、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36、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 A.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 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37、“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38、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39、随着欧洲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17世纪荷兰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郁金香泡沫”,由此可见,与这次金融泡沫直接有关的是 A. 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B.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中心的转移 C.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 D.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40、维基百科上说:“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这本质上体现了 A.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 B.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 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 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41、有历史学家慨叹:“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这说明 A. 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 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 发展资本主义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D. 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42、马克思曾经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也去制造这些机器了。”这说明 A. 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 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C. 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 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43、《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说:“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材料旨在说明 A.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B.工业革命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 C.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 D.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关系 ‎44、英国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赋予教区强制性要求贫民受雇于雇主的权力。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审查。1948年英国政府又制定了《国民扶助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括所有社会服务项目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包括全国所有公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英国福利体制评价正确的是 A.18世纪的救济措施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 B.新济贫法体现了对贫困者的人道主义援助 C.19世纪社会矛盾尖锐是英国救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因 ‎ D.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保障措施反映出政府职能扩大 ‎45、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A. 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 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 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 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46、1885—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田赋所占比例由38.6%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由18.8%上升到26.0%。这表明 A.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 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D. 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47、《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入田赋95,088,000库平银,关税21,989,000库平银,关税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这表明当时中国 A. 工业文明已成主流                     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告别小农经济时代                     D.贸易逆差得以扭转 ‎48、1895年12月《申报》刊出《论商务不宜掣肘》指出“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舟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处,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中国之大利归之于中国之民,而勿掣其肘”。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体现了利益分配中“一体均沾”原则 B. 是对《辛丑条约》中相关条款的应对 C. 是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列强商战的愿望 D. 迫使清政府实施新政、推行政治改革 ‎49、民国初期,(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这反映了当时 A.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  B.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治制度的逐步建立 C.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50、阅读下表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对该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棉纱进口 棉布进口 麦粉进口 钢铁进口 机器进口 生铁产量 下降38%‎ 下降20%‎ 下降15%‎ 增加20%‎ 增加20%‎ 增加30%‎ A. 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 B. 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C. 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D. 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 二、材料题(共30分)‎ ‎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共18分)‎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 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管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材料二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2)据材料二,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2分)及原因。(6分)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2分)‎ ‎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共12分)‎ 材料一 ‎(1)据材料一指出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并从文明史观角度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6分)‎ 材料二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从1870年至1913年, 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 (6分)‎ ‎1~5 CBBAB 6~10 CABCC 11~15 CBCDA 16~20 CDCBA 21~25 CBDDA ‎26~30 DDDCC 31~35 BDACB 36~40 DADDA 41~45 DBCDC 46~50 DBCBC ‎51、(1)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8分)‎ ‎(2)特点:基础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或重工业发展较为迅速)。原因:实现了关税自主;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 优势:使历史研究更加科学、严谨,更具说明力(10分)‎ ‎52、(1)特点:区域贸易向国际贸易转变(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或贸易范围扩大也可以);欧洲占据主导。推动人类文明的转型进步。(6分)‎ ‎(2)英国由独霸世界贸易到贸易比重降低;国际分工明显;国际贸易总量增长。(6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