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
1.揭开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 孟良崮战役 B. 挺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千里跃进大别山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第三子目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内容:“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可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故选B。A选项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选项使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D选项渡江战役的胜利,结束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千里跃进大别山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间、目的和意义。
2.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
A.重庆 B.南京 C.上海 D.延安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重庆谈判的史实。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从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抓住信息“(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是解题的关键,1945年的重庆谈判,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
3.“双十协定”签订后,中国人民沉浸在民主和平的期待和喜悦中,哪一历史事件突然打碎了人们的梦想( )
A. 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
11
B. 蒋介石攻打陕甘宁解放区
C. 蒋介石攻打山东解放区 D. 蒋介石进攻大别山
【答案】A
【解析】【分析】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命令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因此这一历史事件突然打碎了人们的梦想。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解放战争的发展历程。
4.1949年5月,国民党第126军305师915团在黄石港起义,该团团长是( )
A. 张湘泽 B. 马祥雅 C. 郭坚 D. 郭鉴淮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由黄石港起义可知是郭坚,答案选C。
【点评】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5.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 千里跃进大别山 B. 百万雄师过大江 C. 挺进大西南 D. 会师大西北
【答案】A
【解析】【分析】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发动了重点进攻,造成中原地区兵力空虚。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大,人民解放军转入战地反别阶段。【点评】考查千里跃进大别山
6.“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重庆谈判开始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辽沈战役胜利 D. 南京解放
【答案】B
11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直插大别山地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其它各战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进攻。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事实。
7.“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共产党军队的规模已稳步地扩大……共产党在1947年下半年发起了全面进攻”。下列属于这一“转折点”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行动是( )
A. 挺进大别山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A
【解析】【分析】1947年,刘邓大军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是解放战争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行动,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知识点。
8.1945年,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的喜悦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 渴望和平,争取民主
【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却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重庆人民对中共代表团的到来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反映的正是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的愿望。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重庆谈判的有关内容。本题难度适中。
9.“1948年,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歼敌47万,解放东北全境。”这句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11
A. 渡江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辽沈战役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历史的准确识记。
10.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B. 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 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 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答案】A
【解析】【分析】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从1946年1月到6月, 全面内战还未爆发,因此BCD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是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的反映,选项中A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战爆发有关知识的识记。
11.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描述的军事行动发生在( )
A. 北伐战争时期 B. 红军长征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D
【解析】【分析】从题文中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可以看出是渡江战役,它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钟山代指南京。1949年4月,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南京的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渡江战役。
12.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要求:“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体现这一战略方针的军事行动是( )
11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由材料里的“解放战争第二年”可以知道,此题考查学生对1947年解放战争发展情况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标志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3.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战争”是指( )
11
A. 护国战争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时间是194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所以题干所指的战争是解放战争。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
14.那场军事史上少有的千里行军,吹响了国民党覆灭的号角,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这是对下列哪一事件的评述( )
A. 长征 B.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
【答案】C
【解析】【分析】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5.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5”、“毛泽东”、“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应该是( )
A. 遵义会议 B. 西安事变 C. 中共七大 D. 重庆谈判
【答案】D
【解析】【分析】通过“1945年”、“毛泽东”、“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我们可判断出这件大事指的是重庆谈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重庆谈判。本题难度适中,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还要掌握其他事件的相关知识。
16.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11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 “要和平,争民主”
【答案】D
【解析】【分析】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是为了和平、民主。【点评】本题侧面反映了毛泽东奔赴重庆谈判的目的
17.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C
【解析】【分析】材料中“傅作义、和平解决、树立了榜样”这些词语告诉我们,材料讲的是有关北平和平解放的史实。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平和平解放的准确识记。
18.某班同学展开北京夏令营活动,在北京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上写道:“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三年以来”所指的历史时期是( )
A. 解放战争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五四运动时期 D. 民主革命时期
【答案】A
【解析】【分析】三年1946---1949,选A【点评】考查解放战争开始结束的时间
11
19.下图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有: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解放区、辽沈战役、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南京解放、北平解放。据图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⑥⑤ B. ②①③④⑥⑤ C. ②①④③⑥⑤ D. ①②④③⑤⑥
【答案】C
【解析】【分析】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发生在1947年夏、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1948年9月发动了辽沈战役、1946年6月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1949年4月南京解放、1949年初北平解放,所以答案是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
20.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解放战争中,以徐州为中心,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成为规模最大的一次决战的是(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题文材料“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解放战争中,以徐州为中心,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可知是淮海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中调动了民工达500多万人,大小车88万辆等,从粮食弹药的接济、医疗救护等方面为作战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解放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深厚的兵源,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了后方,人民群众的大力支前,这就是保证人民解放军打胜仗,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淮海战役。
二、材料分析题
11
21.看下边的图片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骑马之人是谁?图片中的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何事?
(2)图中的骑马人在当时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做“李得胜”,想想是什么意思?
(3)图片资料所传递的信息中,我们认为有许多东西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请你至少指出两点。
【答案】(1)毛泽东,1947年3月转战陕北。
(2)谐音:正义的事业必定胜利之意。
(3)与群众同甘共苦,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解析】【分析】中共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1947年3月转战陕北。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做“李得胜” 谐音是正义的事业必定胜利之意。【点评】考查转战陕北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军第二年的作战任务是:举行全国性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到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1)国民党军队是什么时候开始把战争引向解放区的?
(2)‘第二年”,指的是哪一年?“外线”是指什么地方?
(3)“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在军事上是怎样实施的?
【答案】(1)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2)1947年,“外线”指国民党统治区。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解析】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区。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点评】考查全面内战爆发及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1
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战(指抗日战争)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甚有赖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摘自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
材料二:“本人此次来渝,系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之邀请,商讨团结建国大计。……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1945年8月毛泽东抵达重庆时在飞机场的谈话摘录
材料三:“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他们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我们去,我们去了,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谈判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毛泽东1945年的一次谈话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真实目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前往重庆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这次谈判取得了什么成果?
(4)毛泽东为什么说“我们去得好”?
【答案】(1)表面上是共商国家大计。实际上是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2)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4)是指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向人民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内争不容再有。……甚有赖
11
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可以看出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的目的是为了共商国家大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为了拖延时间,位内战做准备。
(2)根据材料二中“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可知,毛泽东前往重庆的目的是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庆谈判的结果最终签订了《双十协定》,双方对和平建国达成一致。
(4)根据材料二中“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他们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我们去,我们去了,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可知,“去的好”是指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向人民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
故答案为:(1)表面上是共商国家大计。实际上是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2)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3)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4)是指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向人民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重庆谈判基础知识即可作答,有一定难度。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