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选择题
1.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蒋介石的魔爪”具体是指(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北伐战争
C.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D.南昌起义
2.“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你认为“红军急切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 )
A.准备北上抗日
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与北方抗日力量会合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3.下面是某班同学自编的一首歌谣:“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
A. 五四运动 B. 中共成立
C. 井冈山会师 D. 遵义会议
4.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 )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3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5.“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了( )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
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
D.长征胜利,红军开始抗战
6.这次会议召开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挥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这次会议使“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的原因是( )
A. 作出了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决定
B. 初步实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二次合作
C.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
领导地位
D. 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7.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下列长征途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 )
①遵义会议 ②巧渡金沙江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会宁会师 ⑥爬雪山,过草地 ⑦四渡赤水
A.①⑦②⑥④③⑤ B.①②④⑦⑥③⑤
C.①②④⑥⑦③⑤ D.①⑦②④⑥③⑤
8.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写道:“十余万共产党人于1934年10月逃出他们在江西的防御阵地……用一年时间步行约6000英里,这是人类耐久力的伟绩,至今仍具有传奇性.”他说的“具有传奇性”的“伟绩”是指(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百团大战
9.下列关于长征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准备了条件
D.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3
10.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奔向一个目标?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对“长征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 )
①革命英雄主义 ②革命集体主义
③革命乐观主义 ④个人自由主义
A. 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七律·长征》,回答下列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
(1)请你说说红军长征的原因和开始的时间。
(2)诗中第5句的军事意义是什么?第6句指的是何事?长征中最能体现毛泽东的军事才能的是哪一件事?说说《长征》反映了长征中的哪些事件?
(3)《长征》诗中说“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军”分别是哪些?
(4)学了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你认为长征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对此,你有何感想?
1.C 2.B 3.D 4.C 5.C 6.C 7.D 8.C 9.B 10.C
11.(1)由于“左”倾错误,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战略转移。1934年10月。
(2)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等。
(3)红一、二、四方面军。
(4)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乐观向上、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中国革命历尽艰辛曲折,胜利来之不易,应好好珍惜今天的生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