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一、选择题
1.假如你去北京旅游,你可以参观下列哪个原始人类遗址( )
A. 周口店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元谋人遗址 D. 半坡遗址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在北京的原始人类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发现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人类学家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人”,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河姆渡遗址在浙江,不符合题意;
选项C元谋人遗址在云南,不符合题意;
选项D半坡遗址在陕西,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我国古代的原始人类遗址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山顶洞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代有哪一远古人群建造干栏式房屋,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河姆渡人,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长江下游的远古人类。他们过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屋,用船、筏载人和物、浮水采集,使用刀、匕、锤、铲、矛、碗、筒、小棍、器柄、纺轮、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养猪,狗和水牛等牲畜,还会挖掘水井。在河姆渡并出土了中国境内所发现最早的漆器,其陶器制作有一定的水准,估计最高烧成温度达1000摄氏度。
故答案为C。
9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居住房屋的知识,难度不大。抓住信息“建造干栏式房屋”是解题的关键,距今7000多年的河姆渡人,他们为自己建造的房屋是干栏式房屋,有利于防潮和通风。
3.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给出了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和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等信息,设问考查对应的原始人类,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20万年,他们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会使用天然火并能保存火种,几十人群居,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4.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农业生产的出现 B. 火的使用 C. 建造房屋 D. 使用陶器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能够种植水稻和粟,过上了定居生活,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5.列出史实中,与大禹有关的有( )
①治理水患 ②发明舟车 ③分封诸侯 ④建立夏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禹曾经治理黄河水患,造福百姓;大禹也是夏朝的建立者。②发明舟车的是黄帝; ③分封诸侯的是西周天子。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大禹有关的知识,难度不大。禹是传说中的是禅让制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也是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
9
6.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半坡居民会制作鱼纹彩陶盆,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的房子,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的房子,仔细审查①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抓住关键词“长江流域原始农耕”,这是居住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学生还需掌握河姆渡居民生活的年代、使用工具、使用的陶器等。
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答案】D
【解析】【分析】最早使用磨器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这个由书本知识可以得知,选D。河姆渡出现的是最早的稻米,C错误;山顶洞和北京人都没有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所以A B错误。
【点评】需要了解史前社会的一些简单历史常识。周口店出现了“北京人”。书本上有一张图片,展示的即是河姆渡居民最早种植粟。
8.“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2015年4月5日,万余名海内华儿女共祭“人文初祖”,这是祭拜( )
A. 黄帝 B. 炎帝 C. 蚩尤 D. 大禹
【答案】A
9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黄帝的贡献。相传黄帝创造指南车,和炎帝一起平定蚩尤,被誉为“轩辕氏”,由于他的杰出贡献,后人尊称他为“人文初祖”。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黄帝的贡献。
9.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七千年的原始居民是( )
A. 北京人 B. 河姆渡原始居民 C. 半坡原始居民 D. 大汶口原始居民
【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北京人、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都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答案是B。
【点评】对河姆渡相关知识点的考查。
10.国庆十一长假,小华高兴地到了元谋人遗址地去参观,他去的省份应该是( )
A. 云南省 B. 贵州省 C. 浙江省 D. 陕西省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到元谋人遗址地去参观”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是我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他们会打制石器,知道用天然火,采集和狩猎。1965年发现于云南省元谋上那蚌村附近。
故答案为A。
【点评】除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外,学生还要掌握元谋人出现的时间。
11.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
A. 中国人善于想象 B.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C. 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 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答案】D
9
【解析】【分析】相传黄帝所处的时代,各个部落经常打仗,黄帝联合炎帝打败了蚩尤,随后黄帝又打败炎帝,最后炎黄两大部落走向联合,形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所以我们今天经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黄帝和炎帝。
1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用排除法解题,根据所学知识,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会制造色彩鲜艳的彩陶。故题目中的①③与河姆渡有关。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河姆渡氏族的生活状况的认识。
13.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 饮食习惯 B. 劳动工具 C. 自然环境 D. 劳动技术
【答案】C
【解析】【分析】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湿润多雨,干栏式建筑具有通风、防潮性能;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少雨,房屋多一半地穴式。
【点评】关于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不同点,还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包括:半坡聚落距今约6000多年,位于陕西西安;河姆渡聚落距今约7000年,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半坡人最早种植粟,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
14.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其中以水稻为主要种植作物的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 )
A. 河姆渡原始居民 B. 半坡原始居民 C. 大汶口原始居民 D. 山顶洞人
9
【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不大。
15.在编演历史短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
A. 种植水稻 B. 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 C. 饲养猪 D. 制作陶器和玉器
【答案】B
【解析】【分析】A河姆渡人培育出世界上最早的水稻,比世界其他地区早3千多年,排除;
B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符合题意;
C河姆渡居民饲养家畜,排除;
D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简单的玉器使用陶器煮熟事物,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一时注意同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比较。
二、材料分析题
16.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北京人复原头像
材料二: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手是劳动的器官,发展较快,变得灵活轻巧。下肢用来支撑身体和直立行走,发展较慢。随着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脑也在缓慢地进化。
(1)依据上面的图片材料,指出北京人的头部与现代人有何区别。
(2)概括材料,指出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9
(3)北京人体质的进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等。
(2)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的腿骨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3)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和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等。(2)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北京人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的腿骨略长,能够直立行走;(3)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体质的进化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等。(2)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的腿骨略长,能够直立行走。(3)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北京人的有关情况和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生要识记有关的知识点。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1)在材料一所述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答案】(1)群居生活
(2)北京人也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当时的原始居民已会人工取火;从山顶洞人开始
【解析】【分析】(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食物获取困难,需要共同劳动去解决食物问题(比如在狩猎时需要多人配合),生存环境恶劣,需要群居生活来适应恶劣的环境。(2
9
)材料二证明了北京人也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火的发现和利用,对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意义。人类认识并掌握了火,就增强了同寒冷气候做斗争的能力。火可以烧烤食物,可以用来围猎和防御野兽,可以照明,烘干潮湿的物件以及化冰块为饮水等。所以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3)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可以看出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已会人工取火,我国最早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的是从山顶洞人开始的。人工取火的发明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正如恩格斯所说:“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是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人工取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第一个伟大胜利”。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远古人类的史实。(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远古人类的史实.(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18.近年来,名人故里争抢频频发生:抢完了李白,抢赵云;抢完了赵云,抢武松;抢完了武松,抢西门;抢完了西门,抢黄帝;抢完了黄帝,抢炎帝。名人故里遭争抢,名人究竟惹了谁?如何看待各地争抢名人故里问题,成为当下人们的热点话题之一。让我们一起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1)任务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海内外华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任务二: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时代有哪些重大的发明?
(3)任务三:你如何看待各地争抢名人故里的现象?
【答案】(1)黄帝和炎帝结成炎黄部落后,不断发展壮大,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炎帝: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传说他还会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黄帝: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
(3)争夺名人故里反映了各地政府对通过发展旅游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视。但是名人故里之争也反映了人们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忽视了对名人与文化的深层次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和炎帝结成炎黄部落后,不断发展壮大,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是中华大地的文化开源之祖,对中华的农业和文化有着极大地影响,所以中国人都会自豪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可知,炎帝时期的发明有:
9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传说他还会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黄帝时期的发明有: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做了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争夺名人故里反映了各地政府对通过发展旅游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视。但是名人故里之争也反映了人们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忽视了对名人与文化的深层次理解。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的原因。(2)本题主要考查炎帝和黄帝时代重大的发明。(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