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溶液(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九单元溶液试题.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2019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溶液(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溶液(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九单元 溶液 目录:‎ 考点梳理 规律方法探究 自主测试 考点梳理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定义:‎ 溶液是_一种或几种物质_分散到___另一种物质__,形成的_均一___、_稳定____的_混合物。‎ ‎(2)特征:‎ 具有__均一__性、__稳定__性,属于__混合__物。‎ ‎(3)组成:‎ ‎①溶质:__被溶解_的物质。溶质可以是_固体、液体或气体__。②溶剂:__能溶解其他物质_的物质。_水__是最常用的溶剂,___酒精___和__汽油___也可以作溶剂。‎ ‎(4)质量关系:‎ ‎①溶液的质量=__溶质质量_+______溶剂质量_。‎ ‎②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__密度__。‎ 注意 ‎(1)溶液状态不一定是液态。‎ ‎(2)均一、稳定和混合物三个条件是判断体系是否是溶液的依据,缺一不可。‎ ‎(3)同一种溶液中溶剂只有一种,溶质可以有多种。‎ ‎(4)溶液的质量是溶剂和所有溶质的质量之和。‎ ‎(5)物质溶于水时,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加入的物质,如CaO溶于水后形成Ca(OH)2溶液,溶质是Ca(OH)2,而不是CaO。‎ ‎2.乳浊液与乳化现象 ‎(1)乳浊液:_小液滴__分散到__液体___里形成的___混合物____。其特征是:不__均一__、不____稳定__、长期放置易__分层____。‎ ‎(2)乳化现象:洗涤剂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的过程,形成的乳浊液能够___稳定_ (填“稳定”或“不稳定”)存在。‎ ‎(3)溶液和乳浊液的比较。 ‎ ‎3.溶解过程中的两种变化与溶液温度的变化 ‎ 12‎ ‎4.溶液的应用 ‎(1)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可使反应速率变_快___。‎ ‎(2)动植物对养料的运输、吸收只有在__溶液___的环境中才能进行。‎ ‎(3)医疗上的针剂通常配成溶液以方便使用。‎ ‎(4)对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进行利用。‎ ‎(5)对物质溶解后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进行利用。‎ 二、溶解度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 在一定_温度___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指明压强),在__一定量的溶剂_里不能再溶解__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__继续溶解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一般来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指明压强),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存在,若有,那么这种溶液就是__饱和__溶液。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液“饱和”或“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一般转化方法。‎ ‎2.浓溶液和稀溶液 ‎(1)区别:在一定量的溶液中若含溶质__较多__,属于浓溶液;若含溶质_较少,属于稀溶液。‎ ‎(2)注意:浓溶液_不一定__是饱和溶液;稀溶液_不一定___是不饱和溶液。‎ ‎3.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 在__一定温度_下,某固态物质在_ 100 g_溶剂里达到__饱和__时所溶解的质量。 ‎ ‎(2)四要素:‎ ‎①条件:一定温度。因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没有意义。‎ ‎②标准:100 g溶剂。物质的溶解量与溶剂量成正比,为了便于比较,要取等量溶剂,且溶剂质量为100 g,而不是溶液的质量。‎ ‎③状态:饱和状态。只有在一定温度下,100 g溶剂中溶质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溶质的量才是一个定值,且是最大溶解量。‎ ‎④单位:克。因为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质的质量,所以溶解度的单位为克。‎ ‎(3)影响因素:‎ ‎①内因:__溶质、溶剂__的性质。‎ ‎②外因:温度。‎ 12‎ 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增大___,如 KNO3_。‎ 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很小_____,如__NaCl____。‎ 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减小__,如_ Ca(OH)2。‎ ‎(4)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①定义:用横坐标表示_温度__,纵坐标表示__溶解度__,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 ‎③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为曲线“坡度”比较“陡”,如KNO3。‎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为曲线“坡度”比较“平”,如NaCl。‎ 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为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2。‎ ‎④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a.可以查出某种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b.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c.可以确定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状况。‎ d.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4.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_101 kPa和一定_温度_时气体溶解在_1体积_水里达到__饱和状态__时的气体__体积_____。 ‎ ‎(2)影响因素:‎ 12‎ ‎①内因:_溶质和溶剂_的性质。‎ ‎②外因:随温度升高而_减小__,随压强增大而__增大_。‎ ‎5.结晶 ‎(1)定义:溶解在溶液中的_溶质_从溶液中以__晶体__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2)方法:‎ ‎①___降温__结晶;‎ ‎②___蒸发溶剂__结晶。‎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溶质质量_与__溶液质量之比。‎ ‎(2)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 注意 ‎(1)配制溶液时,溶解不能在量筒中进行,一般在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 ‎(2)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一定要注意将浓硫酸加入到水中。‎ ‎3.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 12‎ ‎4.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或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直接应用公式。‎ ‎(2)溶液去水浓缩或加水稀释的计算,解此类题目抓住一点:浓缩或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即m1·a1%=m2·a2%‎ 或m1·a1%=(m1+m水)·a2%‎ ‎(m1·a1%+m2·a2%=(m1+m2)·a%‎ ‎(3)一定质量的溶液中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时,涉及溶液体积、密度的计算。‎ 应先根据公式m=ρV(即溶液的质量=溶液的密度×溶液的体积)进行换算,或先计算质量,再利用公式进行换算。‎ ‎(4)不同质量分数的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的计算。‎ m1·a1%+m2·a2%=(m1+m2)·a%‎ ‎(5)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规律方法探究 归类示例一 溶液的形成 ‎【例1】 溶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溶质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的液体,A项错误;溶液蒸干后,不一定都能得到固体溶质,如盐酸蒸干后不能得到固体溶质,B项错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但可以溶解其他溶质,C项错误;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因此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D项正确。‎ 12‎ 归类示例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例2】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 ②升高温度 ③降低温度 ④加入水 ⑤恒温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D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解析: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可以采取加入氢氧化钙、恒温蒸发水的方法;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故还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归类示例三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例3】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 ℃‎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B.当A中含少量B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 D.将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 ℃‎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解析:‎ 由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在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B>A,A项正确;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所以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B项正确;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饱和,C项正确;从t2 ℃降温到t1 ℃时A和B的溶解度都减小,都会析出晶体,都还属于饱和溶液,‎ 由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的溶质质量分数就大,t‎1 ℃‎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所以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由于C 12‎ 降温后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与t‎2 ℃‎时C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在t‎2 ℃‎时C物质的溶解度小于t‎1 ℃‎时B的溶解度但大于t‎1 ℃‎时A物质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C>A,故D错误。‎ 归类示例四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4】 在20 ℃时,将下列物质各20 g,分别投入80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是(  )‎ A.Na2O B.KNO3‎ C.CaO D.CuSO4·5H2O 归类示例五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例5】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进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2‎ ‎ ‎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烧杯  。 ‎ ‎(2)完成此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④③①②。 ‎ ‎①溶解 ②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 ③称量 ④计算 ‎(3)按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填名称) 玻璃棒 。 ‎ ‎(4)小婧按图2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民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小婧操作中的错误是  物质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她称取的氯化钠实际质量 为  12.0 g。 ‎ ‎(5)小民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水的密度约为‎1 g·cm-3)  18% 。 ‎ 解析:完成此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称取氯化钠时应注意左物右码,图2中物质的实际质量为15 g-3 g=12 g;原计划该实验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 12‎ 自主测试 ‎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 )‎ A.苏打水 ‎ B.冰水 C.石灰乳 ‎ D.液氧 解析:苏打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属于溶液;冰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不是溶液;石灰乳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故不是溶液;液氧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不是溶液。故选A。‎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碘酒中的溶剂是水 B.把食用油放入水里,并用力振荡,食用油是溶质 C.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D.将少量氯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溶剂是氯化钠 解析:碘酒中溶剂是酒精,A项错误;食用油不能溶于水,因此食用油不是溶质,B项错误;氯化钠溶液中溶剂是水,溶质是氯化钠,D项错误。‎ ‎3.下列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的是( D )‎ ‎①氢氧化钠 ②氯化钠 ③硝酸铵 ④生石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解析:氢氧化钠、生石灰、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故溶液温度不变。‎ ‎4.炎热的夏天,小林从‎5 ℃‎的冰箱冷藏室里拿出一杯底部有少量蔗糖晶体的a溶液。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b溶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5 ℃‎时,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室温下,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b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a溶液 解析:由题意知,5 ℃时,a溶液中有少量蔗糖晶体存在,故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A项正确;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b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B项错误;从5 ℃到室温,温度升高,晶体消失说明晶体已经溶解了,从而说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项正确;由于a溶液中比b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少,故b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a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D项正确。‎ ‎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将‎20 ℃‎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 ℃‎,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30 ℃‎时,向‎20 g甲固体中加入‎50 g水,充分搅拌后得到‎70 g溶液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12‎ 解析:要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必需指明温度,否则无意义,A项错误;将20 ℃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溶剂没变,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B项错误;30 ℃时,甲的溶解度为30 g,50 g水中只能溶解15 g甲固体,溶液的质量为65 g,C项错误;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所以,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可从甲、乙混合物中分离出甲,D项正确。‎ ‎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甲 等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 ‎ ‎(2)A点状态下乙溶液属于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 ‎(3)t‎2 ℃‎时,将‎15 g甲放入装有‎50 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 ‎ ‎(4)若想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得甲晶体,常采用 降温结晶 。 ‎ 解析:‎ ‎(1)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A点处在乙物质溶解度曲线上方,乙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3)t‎2 ℃‎时,甲的溶解度是‎25 g,将‎15 g甲放入装有‎50 g水的烧杯中,能够溶解‎12.5 g,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若想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得甲晶体,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7.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如图1是某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 12‎ ‎(1)用图1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②③①⑤④  。 ‎ ‎(2)若③中游码读数为1.2,则他称取NaCl的质量是 ‎5.8 g。 ‎ ‎(3)按照图1③称量的药品来配制溶液,该同学需要用水的体积是__52.2_mL。(水的密度为‎1.0 g·mL-1) ‎ ‎(4)他按图2量取水的体积,若其他操作步骤均无误差,则其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 ‎ 解析:‎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NaCl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NaCl和水,最后进行溶解,因此以上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③①⑤④;‎ ‎(2)由左盘中砝码的质量=右盘中氯化钠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因此他称取NaCl的质量=‎5 g+‎2 g-1.2 g=‎5.8 g;‎ ‎(3)由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氯化钠溶液的质量=‎5.8 g÷10%=‎58 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8 g-5.8 g=‎52.2 g(即体积为52.2 mL);‎ ‎(4)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若其他操作步骤均无误差,则其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 ‎ ‎ ‎8.50 ℃‎时,将‎12 g硝酸钾溶于‎48 g水中,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20%,将此溶液分为三等份: ‎ ‎(1)取第一份溶液,将温度升高‎10 ℃‎(无水分损失),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 ‎(2)取第二份溶液,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2倍,需加入硝酸钾晶体 ‎ 6.67  g,或者蒸发  10 g水。 ‎ ‎(3)取第三份溶液,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加水__20_____g。 ‎ 解析:50 ℃时,将12 g硝酸钾溶于48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将溶液分成三等份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每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 g,溶液的质量为20 g。‎ ‎(1)将溶液升高温度时,因溶质和溶剂都没有变化,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2)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2倍,则溶质质量分数变为40%。则设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100%=40%,x≈‎6.67 g;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100%=40%,y=‎10 g;‎ 12‎ ‎(3)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即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设加入的水的质量为z,×100%=10%,z=‎20 g。‎ 12‎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