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黑龙江大庆一中)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黑龙江大庆一中)》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大庆一中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日期:9 月 4 日 命题人:袁 媛 审题人:郝玉新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谈起快速发展的网络文学,人们对网络创作所对接的文学传统,似乎关注不多。事实上,网络文学 传承中华文学传统,网络创作秉持中华文学立场,不仅是对网络文学的一种期待,而且也是许多优秀网 络作品的一种内在品质。‎ 网络文学是伴随互联网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兴文学形态。网络技术可以“无中生有”,网络文学 却需要技术联姻和精神传承。有网络作家曾说过:“网络文学的父亲是网络,母亲是文学。”网络是当 代高科技的代表,文学则是人文精神的体现,科技与人文在网络文学旗帜下达成统一。网络文学创作同 人类任何一种精神生产一样,不是白手起家、从零开始,也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既定的、从过 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的创造。‎ 网络文学虽然有些“另类”,但网络文学毕竟还是文学,它仍然需要赓续文学传统,在继承中创造, 始于返本而得以开新。不仅网络写作的语言表达古已有之,许多网络作品的情节设置等也都能找到传统 文学的影子,受益于传统文学千百年的艺术积淀。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文学的思想蕴含、价值营造等观 念层面的东西也无不渊源有自,可以从传统文学的文化母题中找到它们的历史基因。比如,明清时期的 四大名著,《西游记》写神魔、《三国演义》写历史、《水浒传》写侠义、《红楼梦》写才子佳人,可 以说是类型化的长篇小说。网络上数量最大的幻想类作品如玄幻、仙侠等,与近现代文学史上的金庸、 古龙等人的武侠小说不能说没有渊源关系。《择天记》等众多热门小说展现的玄幻世界,均可在传统神 话中找到源头。‎ 文学是变化的,正所谓若无新变,不能代雄,特别是在急剧变化的时代就更是这样。不过,不管怎 么变,网络文学终归还应该是文学,大凡是文学就该有一些属于文学的不变的东西。这个不变的东西是 什么呢?多年前就有作家提出,网络改变的只是文学载体、阅读习惯和表现方式,不能改变文学本身, 如情感、想象、良知、语言等文学要素。‎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网络文学要往前走、向上走,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 优质源头,离不开文化立场的主体定位,即时接优秀文学传统,使网络文学成为新时代中国文艺建设性 的积极力量。从古代神话到《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直到现当代优秀 文学传统,这一中国文脉对于网络文学创作不仅有用,而且有效,不仅不能终止于网络,而且应该在网 络文学中得到传承和弘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网络文学从传统 文学中吸取养分,必将促使自己从“高原”走向“高峰”,创造出新境界。‎ ‎(摘编自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创作并非“从零开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虽然人们好像不太关注网络创作与文学传统的关系,但事实上网络文学蕴含着中华文学的传统和 立场。 B.网络文学离不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随着网络技术越来越先进,网络文学也会走向进一步繁荣。 C.网络文学虽有些另类,但其中的思想蕴含、价值营造等则与传统文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D.在当前社会历史条件下,凝聚着中国力量优质源头的网络文学正为我国文艺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篇便直入论题,点明网络文学与文学传统的内在联系,奠定了全文论述的基础。 B.第二段引用某网络作家的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网络文学赖以存在的两个基础。 C.文章列举四大名著,与《择天记》等网络文学形成对比,论证了网络作品应从传统中汲取营养。 D.文章从多个角度对要表现的观点进行论证,既有说理,又列举实例,易于读者接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与人类其他精神生产一样,网络文学创作不存在从零开始和随心所欲,而是在继承之上的创造。 B.网络文学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但其语言表达、情节设置等在传统文学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原型。 C.文学的发展是求变的,但情感、想象、良知、语言等文学本身的要素却不会因时代而变化。 D.网络文学要想从“高原”达到“高峰”,创造出新境界,就需从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学中汲取营 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个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那些微凉的片段 何红雨 有时候,会想起许多,童年的、少年的光阴。 那些光阴,带着无限的美好,穿越了或阴冷或明亮的时日,一一将我裹挟,使我常常梦想可以回到 以前的以前。 童年,我的童年,其实是缺少玩伴的。那时候,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母亲又体弱多病,因而那 时的我是有些卑微的,进而,会自卑,甚至很多时候,会没有勇气去加入她们中间,去玩那些快乐的游 戏,也常被他们中的强者嘲笑或欺负。‎ 还记得,有个女孩子,小名叫玉儿,比我大半岁,那时候她非常的霸道,偶尔和她们一起玩时,她 总会欺负我,说我是没有爸爸的“野孩子”,软弱的我那时只会哭泣,只会悲伤……而那时候,我在内 心是多么盼望父亲能够常在我的身边啊。‎ 后来,有一次,父亲终于回来了,是在腊月的天气,非常寒冷,而我那时却顾不得寒冷了,只是一 直央求父亲,带我出去玩。父亲答应了。他似乎明白了我幼小而敏感的心事,他将我架在他的肩上,带 我出门了。我要父亲带我在附近的小巷里转,随便地转,父亲很快乐,一路给我唱着歌儿,都是他们那 个年代所流行的老的革命歌曲。而我,则在父亲的肩上幸福甜蜜地笑着,我要求父亲多转会儿,我说我 很喜欢被父亲这么“架着”。其实,喜欢这样只是一小部分,最重要的是我想要炫耀,给那些总是嘲笑 我也欺负我的小玩伴瞧——我是有父亲的,我并不是“野孩子”,我也拥有她们所拥有的快乐和溺爱, 而且,我的父亲远比她们的父亲爱孩子。‎ 少年时代,我渐渐变了,似乎有些忧郁,又有些羞涩。 那时的自己特别虚荣。而那时候,我们的日子是非常拮据的。母亲因病早已退休在家,只有非常微 薄的收入,而姐姐也待业在家,全家的开销只靠父亲那并不太多的工资和稿费。 那年,大概是我刚入中学的那年冬天吧,我不愿意穿棉衣,虽然母亲亲手为我缝制了桃红色底子,‎ 上面缀有白色花儿的大襟棉袄。母亲说,大襟的棉袄穿着才最暖和。可是,我还是不愿意穿上它,我宁 愿自己冻着,也还是不愿意穿。天气已经渐渐转凉,可我还是穿着姐姐退下来的旧毛衣,罩了姐姐退下 来的旧的已经褪色的外套去学校,母亲、父亲、姐姐都要我穿上棉衣,可是,我始终固执地坚持——不 9‎ 冷,真的不冷。我就是不愿意穿上棉袄。说不冷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凄凉的也是悲伤的。她们又怎么会 了解我虚荣的内心呢。为什么不愿意穿棉衣,是我不冷吗?当然不是,我那时总是瑟缩着,微微蜷缩着 身子去学校,我之所以说我不冷,其实只是为了想要一件羽绒衣,因为那年特流行又轻又薄的羽绒衣。 记得有次我和母亲提起,我说,妈妈我想要一件羽绒衣呢。可是,母亲当即就回绝了我,她只说,乖啊, 咱家没那么多闲钱,等以后有了条件了妈妈一定买给你……‎ 多年以后,当我懂得了父爱、母爱,当我拥有了一定的财富,当我经历了也明白了什么才是真爱时, 我会偷着笑话自己。笑话自己童年、少年的一些故事,会觉得,那些渴望贪婪、虚荣隐忍其实都是美好 的,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讲,它们都是有些可笑的,但是,那确是完全本真的自己。‎ 那时候的想法或者需求,在而今物欲都非常满足的今天,在我已经走过了一小半人生的今天,其实 是那么的可爱。虽然,那些愿望或者要求在当时只是难以实现的奢望,透着浅浅淡淡的凄凉,甚至有些 悲凉是贯穿了我生命的许多光阴的。可是,我依然觉得,在许多年之后,在我终于悟出了人生的许多道 理后,那些零碎的片段,其实也是我人生的一种难得的插曲,使我能够常常回味,也在这样的回味中想 念、感怀许多,也总是通过它们来思索人生的更多道理。‎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介绍父亲和母亲的情况,这是“我”童年时感到卑微的原因,而且家庭情况到了“我”少年时,‎ 不仅没有改观,可以说更为艰难。 B.我在寒冬腊月央求父亲带“我”出去玩,架在他肩上多转一会儿,目的就是为了向那个老是欺负我 的玉儿显摆,向她证明我也有父爱。 C.童年时的“我”很少和伙伴们玩,即便偶尔玩玩,还总是被比“我”大半岁的玉儿欺负,这样写表 现了“我”的软弱,也为接下来写父爱作铺垫。 D.尽管冬天很冷,但是因为虚荣心,“我”用对寒冷的隐忍来表达自己对羽绒衣的渴望和对家庭的不 满,而没有顾及母亲的感受。‎ ‎5.画线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5 分)‎ ‎6.文章为什么以“那些微凉的片段”为题?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 分)‎ ‎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道德修养。2000 年,浙江省把每年 12 月 9 日定为 18 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随后,广 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 ‎2018 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建议以国家立法形式规范 18 岁“成人节”仪式,以加强 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把仪式所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 量。‎ ‎(摘编自章正《代表委员建言:立法规范 18 岁“成人节”仪式》) 材料二:‎ 在孩子 16 岁时,英国家长一般会为他(她)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笔者曾参加 一个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人礼。一阵音乐过后,年轻的主角神情严肃地面朝着祖辈的墓碑,聆听父亲 讲述家族发展史:“我们家积累的这些财富,都是祖祖辈辈辛苦打拼得来的,你已经成年,要继承祖辈 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为整个家族争光。”随即,伯叔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共同的话题,最后年轻 的主角也发表了“成人誓言”。笔者的一位朋友也对他的成人礼记忆犹新: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 英国的船票,而他在法国期间,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餐馆、夜总会或城市环卫部门打工。‎ ‎(摘编自曾祥伍《在英国参加成人礼》) 材料三:‎ 9‎ 9‎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 材料四:‎ ‎(摘编自沈慧《“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情感变化情况调查》)‎ 9‎ 材料一: 孔子认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 可谓之“成人”。中国古代男子满 20 岁行冠礼,女子满 15 岁行笄礼,行礼后,开始享有“成年人”的 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 1994 年。中共中 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满 18 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2001‎ ‎2016 年 6 月 9 日,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市区县教育局及高中的负责人观摩了省内某高中毕业典礼 暨成人礼活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也派出代表出席活动。该活动共有四个 篇章:拼搏、成人、感恩、飞翔。‎ 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千余名毕业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步入校园,沿着呈现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 活泼可爱到风华正茂的 18 年生活轨迹照片的长廊步入典礼会场。‎ 9‎ ‎“我宣誓,从今天开始,我以孝心对父母,以诚心待他人,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我宣 誓,从今天开始,在新的起点我将更加努力!因为有我,人民将更加幸福;因为有我,家园将更加美好; 因为有我,祖国将更加昌盛“……”千余名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宣誓他们已经成人,将肩负起社会 责任。礼毕,学生们纷纷将鲜花献给身边的家长,并与家长紧紧拥抱。‎ ‎(摘编自《合肥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示范活动纪实》)‎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先圣孔子认为“成人”应该在危难、财利等面前仍然不忘道义和担当,能够在困顿之中坚守人 生志向。 B.《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各地举办成人仪 式活动。 C.我国的“成人节”仪式应该和公民意识教育以及国家观念教育相结合,从而给学生成长提供精 神动力。 D.成人礼的宣誓词能够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增强学生对家园和国家的奉献 意识。‎ ‎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我国传统文化对“成人”十分关注,不仅理论上有所阐发,而且“成人礼”活动从古至今延续 不断。 B.“成人节”早已在许多地方通过各种形式确定下来,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 立法。 C.“成人礼”不仅是仪式,更是具有实质意义的要求,公民在成人之后应当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 能力。 D.“成人礼”不应该只是学校单方面举办的活动,更应该得到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和 支持。‎ ‎9.中英两国当代的“成人礼”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小题。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 ‎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 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 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 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 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因谢不审,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 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 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寻 以 父 卒 /乞 奔 丧 /不 许 /三 请 乃 许 /阁 臣 之 得 终 /父 母 丧 者 自 廷 和 始 也 /服 甫 阕 /即 召 至 B.寻 以 父 卒 /乞 奔 丧 /不 许 /三 请 乃 许 /阁 臣 之 得 终 父 母 丧 者 /自 廷 和 始 也 /服 甫 阕 /即 召 至 C.寻 以 父 卒 乞 奔 丧 /不 许 /三 请 乃 许 /阁 臣 之 得 终 /父 母 丧 者 自 廷 和 始 也 /服 甫 阕 /即 召 至 D.寻 以 父 卒 乞 奔 丧 /不 许 /三 请 乃 许 /阁 臣 之 得 终 父 母 丧 者 /自 廷 和 始 也 /服 甫 阕 /即 召 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庶吉士”,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 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B.“七庙”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帝王 的宗庙。“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七庙”也是这个意思。 C.“宫市”,旧制,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由官府承办,向民间采购。中唐以后,宫市改由太监直 接办理,成为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最残酷的方式。 D.“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宪宗、孝宗都是庙号。‎ 庙号起源于秦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杨廷和善于钻研,志存高远。他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 志向远大,有成为宰辅重臣的愿望。 B.杨廷和注重礼制,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再三请求允许自己奔丧,皇上终于答应了;还劝武 宗要参加七庙祭祀、孝顺供养两宫太后。 C.杨廷和不畏权势,敢于直谏。他极力劝谏皇上不要听信邪恶小人的话,要效法宪宗、孝宗爱护人 民节省财物的做法。后来追究了拟旨人的责任。 D.杨廷和体恤民情,爱惜民力。因江东一带连年歉收,杨廷和等人不愿派官员督促织造,且趁机极 力劝说不要派遣,但皇上没有听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 9‎ 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 ‎ 9‎ 家言,郁然负公辅望。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 ‎(2)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 9‎ 躬七.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 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 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 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 9‎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江亭 杜甫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注】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本诗起笔照应标题,交代了作者在一个温暖的天气里游览江亭、吟诗望远,自然引出后文的内容。 B.诗人运用王羲之“坦腹”的典故,除了写出自己舒身仰卧、坦露胸腹的状态,更是为了显示自己才华 卓异。 C.颔联写诗人观水望云,俯仰之间,动静相衬,与“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中王维的宁静内心高度 吻合。 D.颈联运用叠词将晚春的寂寂、万物的欣欣向荣传神显现,融情入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E.尾联有版本作“故乡归未得,排闷强裁诗”,看似跳跃,其实与前文有内在的衔接,也未为不可。‎ ‎15.本诗貌似闲适,实则不然。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 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初露锋芒 一日干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 机器人。 B.“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 人。‎ C.“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 机器人。‎ D.“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 机器人。‎ ‎20.下面是承德中学文学社社长给该校校长写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在表达上不妥当,请找出来并改正。 (5 分)‎ 尊敬的程校长: 您好!‎ 9‎ ‎(1)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听了诗人的话后,所弹曲调一改前风,使得“‎ ‎”然后用“座 ‎我是敝校星云文学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放飞梦想》的书。这本书收录了我社同学的 102‎ 9‎ 中泣下谁最多”设问,将诗人与他人对比,一句“‎ ‎”尽显其悲伤凄切。‎ ‎篇大作,是我们文学社成员智慧的结晶。请您抽出时间拜读,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您是著名的教育家,‎ 9‎ ‎(2)《登高》中“ , 。”两句从空间、时间两 方面着笔,表达了诗人无限深沉悲愁的情感。‎ ‎(3)韩愈《师说》中,揭示本文写作缘由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9 分)‎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 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 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 30 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 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 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 ‎16 天撰写 450 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 ‎能得到您的鼎力相助,我社一定会蓬荜生辉。希望您能同意,在此敬谢不敏! 祝您工作顺利!‎ ‎ 改为 ‎ ‎ 改为 ‎ ‎ 改为 ‎ ‎ 改为 ‎ ‎ 改为 ‎ ‎‎ 承德中学星云文学社 2018 年 5 月 6 日 9‎ ‎21.下面是某校“消防疏散体验”流程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 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5 个字。(6 分)‎ 消防疏散 体验 疏散工作 安全工作 ‎9 月 8 日 9‎ 班主任 ‎听警笛 ‎负责人 9‎ 9‎ 指定路线 ‎集合学生 维持秩序 ‎指定出口 9‎ 最后 操场集合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饶宗颐是著名国学大师,他达古通今,学贯东西,在学问的天地里硕果累累。有人说:“他有三颗 心,第一颗叫好奇心,第二颗叫孩童心,第三颗叫自在心,一颗比一颗高”。持着这三心,饶宗颐在智 慧的求索中执着,而不为执着所累,最终成为一代宗师。‎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9‎ 大庆一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答案 1. C ‎ 2. C ‎ ‎3. B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不太关注网络创作与文学传统的关系”错误,原文“人们对网络创作所对接的文学传统,似乎关注不多”;B项,“随着网络技术越来越先进,网络文学也会走向进一步繁荣”,原文“它仍然需要延续文学传统,在继承中创造,始于返本而得以开新”,除网络外,还要有“文学传统”这一条件;D项,“凝聚着中国力量优质源头的网络文学”错误,原文“网络文学要往前走、向上走,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优质源头”,未然和已然混淆。‎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C项,“四大名著,与《择天记》等网络文学形成对比”错误,它们是相同的,不具有对比的关系。‎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情节设置等在传统文学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原型”错误,原文“许多网络作品的情节设置等也都能找到传统文学的影子”,选项以偏概全。‎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4. B。“目的就是为了向那个老是欺负我的玉儿显摆”可能流于狭窄,原文中有“也常被他们中的强者嘲笑或欺负”,“最重要的是我想要炫耀,给那些总是嘲笑我也欺负我的小玩伴瞧”两句,嘲笑和欺负“我”的人不一定就只有玉儿一个。‎ 5. 母亲的“当即回绝”与前文“我们的日子是非常拮据的”相呼应,突出我家的贫穷。 补叙我坚持不穿棉袄的真正原因,有消除悬念的作用,使情节更完整。 表现我当时的不懂事,写出了母亲的无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 6. 内容上,这篇文章写出了我的成长,特别是多年后对父爱和母爱的理解,而“那些微凉的片段”则突出了我多年的感受。 结构上,全文主要回忆我童年和少年的岁月往事,而这些往事是以片段形式呈现的。 艺术效果上,用微凉来修饰片段,赋予片段以温度,容易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每点2分,共6分)‎ ‎7.(3分)B   ‎ ‎8.(3分)A ‎9.(5分)‎ 形式上:英国较为多样化,更具个性特征;中国有相关法规、政策支持,以集体活动方式举行,更为规范统一。(2分)‎ 9‎ 内容上:英国强调家族责任的担当意识和个人独立生活的能力;中国强调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3分)‎ ‎10.D ‎11.D(庙号起源于商朝,秦朝将庙号连同谥号制度一并废止。)‎ ‎12.C(“后来追究了拟旨人的责任”错,原文是“帝因谢不审”)‎ ‎13.(1)(皇上)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和美酒、银两和丝织品(或:财物)。杨廷和上书推辞,趁机请武宗回京,武宗没有回复。(关键词:“因”、“使1”、“谢”、“报”,各1分,意思1分)‎ ‎(2)杨廷和等不从命,趁机极力说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不要派遣。皇帝催促更为急迫,并告诫不要轻慢阻扰固执任性。(关键词:“趣”“戒”“渎”“执拗”,各1分,意思1分)‎ ‎【参考译文】‎ 杨廷和,表字介夫,新都人。父亲杨春,官居湖广提学佥事。杨廷和十二岁时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成化十四年,十九岁,比他父亲先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杨廷和长得英俊潇洒,性格沉静稳重,周密审慎,写文章简洁流畅有章法。喜欢考察研究掌故、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心怀成为宰辅重臣的愿望。乾清宫发生火灾,杨廷和请武宗避开大殿,下诏批评自己的过错,征求正直之言。趁此与下属官员一起上疏,劝武宗早些上朝,晚些退朝,亲自参加七庙祭祀,尊崇对两宫太后的孝顺供养,勤于每天的经史讲习。又面奏皇上广开言路,通达民情,遣还边兵,革除宫市,节省土木建筑,减轻织造负担,一共十多条,都切中时弊。但武宗不省察。不久因父亲去世,请求允许奔丧,武宗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武宗才答应。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从杨廷和开始。服丧期刚满,杨廷和就被武宗召回。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皇上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和美酒、银两和丝织品(或:财物)。杨廷和上书推辞,趁机请武宗回京,武宗没有回复。杨廷和又与大学士蒋冕骑马到居庸关,想亲自出塞请武宗回来。皇帝命令谷大用把守关门(不允许他们出关),他们才回京。皇帝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各做旗帜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说:“这是民间百姓用来表示对故旧的亲热罢了,天子是最为尊贵的,我们不敢亵渎奉献这些。”皇帝再次派使臣前来说明意思,但杨廷和执意不从,武宗只好作罢。江东一带连年歉收,而宦官又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工部和给事、御史进谏,都不听从,催促内阁起草敕书。杨廷和等不从命,趁机极力说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不要派遣。皇帝催促更为急迫,并告诫不要轻慢阻扰固执任性。杨廷和极力劝谏,说:“臣等及满朝大臣、谏官的话都不听,反而听信几个邪恶小人的话,陛下能只与这二三个奸邪小人共同治理祖宗的天下吗?宪宗、孝宗爱护人民节省财物的美好政绩有很多,陛下不效法,偏偏效法那些不足效法的,这是为什么呢?”因而请求追究拟旨的是何人,怀疑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自己的私欲。皇帝就推辞说不清楚,只是告诫所遣宦官不要过分放肆而已,但不予阻止。杨廷和起先屡次上疏请求退休,后来请求更加坚决。三年正月,皇帝允许杨廷和离职。第二年六月,杨廷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过了很长时间,皇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积聚的粮食还有多少,李时回答说:“还可以支付几年。”皇帝感慨地说:“这是杨廷和的功劳啊!不可以抹杀。”‎ ‎14.BC B项“更旨在表明自己才华卓异”错误。C项颔联诗人的内心感受与王维这句诗中不同。‎ ‎15.①颔联写诗人无意与流水相争而愿与白云一起悠闲,看似恬淡,实则写出了诗人原有的满腔抱负及竞争之心。只因流水缓缓、白云悠悠,并因客观形势才暂缓入世之心。②颈联融情入景,写出内心的寂寞,众荣独瘁的悲凉。③尾联更是通过皱眉的神态将自己对江东战事的关切、忧虑时局的苦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 诗歌赏析:‎ 杜甫居于成都草堂时,生活暂时比较安定,有时也到郊外走走。表面看上去,“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和那些山林隐士的感情没有很大的不同;然而一读三、四两句,区别却是明显的。‎ 9‎ 从表面看,“水流心不竞”,是说江水如此滔滔,好象为了什么事情,争着向前奔跑;而我此时却心情平静,无意与流水相争。“云在意俱迟”,是说白云在天上移动,那种舒缓悠闲,与我此时的闲适心情全没两样。仇兆鳌说它“有淡然物外、优游观化意”(《杜诗详注》)是从这方面理解的,可惜只是一种表面的看法。‎ ‎“水流心不竞”,本来心里是“竞”的,看了流水之后,才忽然觉得平日如此栖栖遑遑,毕竟无谓,心中陡然冒出“何须去竞”的一种念头来。“云在意俱迟”也一样,本来满腔抱负,要有所作为,而客观情势却处处和自己为难。在平时,本是极不愿意“迟迟”的,如今看见白云悠悠,于是也突然觉得一向的做法未免是自讨苦吃,应该同白云“俱迟”才对了。‎ 王诗“流水如有意”,“有意”显出诗人的“无意”;杜诗“水流心不竞”,“不竞”泄露了诗人平日的“竞”。真是“正言若反”,在作者却是不自觉的。‎ 下面第三联,更是进一步揭出诗人杜甫的本色。晚春本来并不寂寞,诗人此时处境闲寂,移情入景,自然觉得景色也是寂寞无聊的了;眼前百草千花争奇斗艳,欣欣向荣,然而都与己无关,引不起自己心情的欣悦,所以就嗔怪春物的“自私”了。当然,这当中也不尽是个人遭逢上的感慨,但正好说明诗人此时心境并非是那样悠闲自在的。读到这里,回顾上联的“水流”“云在”,写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岂不是更加明白了吗!‎ 杜甫写此诗时,安史之乱未平。李光弼于是年春间大败于邙山,河阳、怀州皆陷。作者虽然避乱在四川,暂时得以“坦腹江亭”,到底还是忘不了国家安危的,因此诗的最后,就不能不归结到“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又陷入满腹忧国忧民的愁绪中去了。‎ ‎16.(1)满座重闻皆掩泣 江州司马青衫湿 (2)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7. B ‎ 18. D ‎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初露锋芒:比喻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语段强调人工智能,“九歌”只是在“作诗”上显示一下本领,用“牛刀小试”。一日千里:比喻进步或发展极快。日新月异:形容发展、进步很快。二者基本相同。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文中对象是“‘张小明’记者”,后面是“一战成名”应用“不负众望”。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语段强调“没必要的担心”,用杞人忧天。‎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前面是“学习”,同时注意“学习”和“掌握”的先后顺序。‎ ‎【19题详解】‎ 9‎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这个句子共有两处错误,第一,“第一款”是顺序,“国内”表领属,领属在前;第二,“综合”修饰“利用”。‎ ‎【点睛】语序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定语语序不当、状语语序不当、修饰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语序不当、逻辑语序不当等。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蓝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多层修饰语,看谁离谁最近,离得最近就应该紧挨着。关联词语,看前后主语是否一致,一致主语在前,不一致关联词语在前。“和”“或”顿号等注意查找逻辑对应和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被字句,把字句前面加否定词或能愿动词要放在“把”和“被”的前面。此题属于定语语序不当,注意跟例句对照分析。此题重点考核定语语序和修饰语语序。‎ ‎20.答案:①“敝校”改为“咱们学校”(或“学校”,或删掉“敝校”)‎ ‎②“大作”改为“作品”(或“文章”)‎ ‎③“拜读”改为“阅读”‎ ‎④“蓬荜生辉 ”改为“倍感荣幸”‎ ‎⑤“敬谢不敏”用词不当。删除或改为“在此先表谢意”‎ ‎21.示例:本次“消防疏散体验”拟于9月8日举行,分疏散和安全两个方面。警笛响后,班主任集合学生,按照指定路线疏散学生;负责人到指定出口,维持秩序,保证学生的安全。最后到操场集合。 ‎ ‎(答好这样的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看出所给构思图形的构思特点,二是将所给构思信息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三是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 ‎22.【写作提示】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饶宗颐先生的“三颗心”实际上是他的人生态度和他达古通今,学贯东西,成为国学大师的条件。“好奇心”是他研究学问,孜孜不倦的兴趣动力。“孩童心”就是要保持孩子般的纯真,表现了他对学术研究的专心与虔诚。“自在心”就是佛教所说的心离烦恼之系缚,通达无碍;又可理解为安闲自得,无拘无束;表现了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学生可以选取一个角度确定立意,也可以综合对“三颗心”的理解确定立意。‎ 9‎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