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2015-2016学年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过敏原和抗原比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抗原和过敏原的来源是相同的
B.抗原和过敏原对人体致病机理相同
C.抗原对所有的人都会是抗原,过敏原则是对部分人起作用
D.经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不同,前者是组织胺,后者是球蛋白
2.生活中有以下现象:①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②由于惊恐、害怕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3.如图表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概念依次与a、b、c、d、e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
A.生命活动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反射弧、突触
B.物质出入细胞、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乙醇进出细胞
C.染色体、DNA、蛋白质、基因、尿嘧啶
D.具细胞结构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细菌、乳酸菌
4.将一株生长着的豌豆幼苗水平放置,经过一段时间,根能向地生长,茎能背地生长,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①重力影响生长素分布不均
②根近地一侧生长素的分布比背地一侧多
③根比茎对生长素反应灵敏
④茎比根对生长素反应灵敏
⑤根近地一侧生长快
⑥茎近地一侧生长快.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⑥
D.①④⑤⑥
5.下列与顶端优势原理无关的一项是( )
A.枝条扦插
B.茶树摘心
C.棉花打顶
D.果树修剪
6.当人再次感染了某种病原菌后,免疫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造血干细胞→B细胞
B.浆细胞→抗体
C.T细胞→效应T细胞
D.记忆细胞→浆细胞
7.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正确的是( )
A.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轴突
B.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C.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
D.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
8.如图表示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⑦在反射弧中可分别表示的结构是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B.当图中的感受器感受到寒冷刺激时,图中作为效应器的主要内分泌腺是甲状腺
C.当血糖含量升高时,参与主要调节活动的内分泌腺应为胰岛
D.上述涉及到的调节方式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很重要,主要用来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
9.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完全显性)独立遗传,则后代中( )
A.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
B.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
C.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
D.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
10.图表示用不同方法处理的胚芽鞘:①在尖端下方切去一小部分,②③插入不透水的云母片,④切断尖端后,插入琼脂块,给以单侧光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④向光弯曲
B.②④向光弯曲
C.①③向光弯曲
D.③④向右弯曲
11.下列关于人体血压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心排血量不变,血管管径变小,则收缩压也会相应升高
B.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动脉血压回升
C.心舒期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则舒张压降低
D.长期过度紧张,可使大脑心血管中枢平衡失调,导致血压升高
12.每年8月8日是我国“全民健身日”.许多人都在自己所在的地方,快乐、健康地从事着体育健身活动.下列有关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B.大量出汗的主要目的是排出代谢产物
C.由于产热大于散热,导致体温升高,人体感觉到“热”
D.肌肉运动所需能量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
13.人体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 )
A.单向
B.双向
C.单向或双向
D.不能确定
14.如图所示,兴奋既可以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以在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传递,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a处可实现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C.②③之间,Na+大量内流,③④之间,K+大量外流
D.神经递质一经a传递到b,将会引起b的兴奋并传导
15.刚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种到土壤里不能发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发芽是因为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生长素,生长受到抑制
B.不能发芽是因为块茎中含有较多的脱落酸,进入休眠期
C.要促使其发芽,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
D.要促使其发芽,可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
16.某种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一种蛋白质类毒素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体对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 )
A.与鼠疫杆菌合成、释放类毒素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B.该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
C.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17.如果割除幼鼠的胸腺,则此鼠的免疫状况是( )
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
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
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18.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
A.果实的自然发育成熟
B.正常人的体温调节
C.植物的向光性
D.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到甜味
19.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
B.体液是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
D.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血液两部分
20.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行反馈调节
B.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同时也能传导神经冲动
C.下丘脑既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也是温度感觉的中枢
D.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并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
21.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Ⅰ、Ⅱ、Ⅲ三种激素,下表表示的是注射相应激素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生理反应:
注射的激素
生理反应
Ⅰ
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
Ⅱ
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
Ⅲ
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
据此判断Ⅰ、Ⅱ、Ⅲ三种激素的化学名称分别是( )
A.胰岛素、生长激素、肾上腺激素
B.生长激素、胰岛素、肾上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D.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22.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
A.小红将酸奶饮入胃中
B.胰岛素被注射进皮下组织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内
D.受精过程中,精子进入卵细胞内
23.如图表示用燕麦胚芽鞘做的实验,A、B不给照光,C、D照右侧光,能够向左弯曲生长的是( )
A.
B.
C.
D.
24.可以证明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情况是( )
A.植物的向光性
B.顶端优势
C.生长素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D.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25.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中,激素调节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故不能口服
B.激素一经产生便被特异的运送至靶细胞
C.激素和酶一样只能在体内发挥作用
D.激素一旦发挥作用后便会灭活
26.如图是人体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①②③④过程均会加强
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③与④激素分泌量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D.⑤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
27.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线段表示静息电位,此时Na+内流
B.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
C.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28.某种抗癌药可以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据此判断短期内使用这种药物对机体产生最明显的副作用是( )
A.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
B.影响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造成糖代谢紊乱
C.影响血细胞生成,使机体白细胞数量减少
D.影响脂肪的合成,减少脂肪的贮存
2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转运
B.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C.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D.顶端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到抑制
30.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31.如图是某些信息传递过程的模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细胞产生的不同种类的信息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饮水过多和血液中水分增加时,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
B.寒冷时②的分泌量增加,②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递质
C.③的分泌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共同调节
D.产生④的细胞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被活化的B淋巴细胞
32.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骄阳似火的夏天中午,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时,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有( )
A.皮肤的血流量减少
B.汗腺分泌增强
C.皮肤血管收缩
D.汗腺分泌减少
33.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34.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 )
A.肾上腺
B.甲状腺
C.胰岛
D.性腺
35.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特定的激素有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
B.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立即转换并再次发挥作用
C.激素在体内含量极少,但能维持动态平衡
D.激素能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
36.图示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图中TRH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TH过量时会抑制TRH和TSH分泌
B.TSH是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功能的关键激素
C.TH和TRH通过拮抗作用共同调节TSH的分泌
D.缺碘性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液中TSH水平会降低
37.用某种致病的病原体对机体前后分别进行2次免疫,分别检测机体血清中的抗体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图中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该机体被免疫之前可能未接触过该种病原体
B.b点肯定是这次实验的第2次免疫的时间点
C.b点后发生的免疫反应过程与a点之后发生的过程基本相同
D.第1次免疫如果机体产生一定的患病症状,第2次免疫却不一定产生
38.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当生长素少,细胞分裂素也不多时,愈伤组织不分化
B.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由细胞内的色氨酸合成
C.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
D.生长素类似物施用时浓度过高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
39.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 )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
B.氨基酸、纤维素、二氧化碳、Na+
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40.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95℃的TaqDNA聚合酶的最适温度
B.DNA既溶于2mol/LNaCl溶液也溶于蒸馏水
C.用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来促进荔枝果实的成熟
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时,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进行低温处理
41.如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其中E表示感受器、A表示效应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处进行电刺激,则在A、E处均能测到膜电位变化
B.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C.②处进行电刺激,则B处将会出现兴奋传导现象
D.①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C处释放递质、传导兴奋
42.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43.如图为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此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44.下列有关顶端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除去顶芽可促进侧芽生长
B.顶端优势现象表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在林业生产中常需要保持顶端优势
D.切除顶芽,切口处涂以高浓度生长素,可以解除顶端优势
45.下列有关人体内发生的生理活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色盲男孩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两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动物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将会被灭活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迅速被分解
D.唾液淀粉酶随食物进入胃腔后将继续发挥催化作用
46.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
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4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骨髓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裂分化形成T细胞的过程体现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特点
B.效应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以迅速分泌出大量的抗体和淋巴因子消灭抗原
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主要吸附在皮肤、呼吸道、血细胞等细胞表面,当抗原再次侵入时会发生强烈的免疫反应而消灭抗原
D.抗体仅能由效应B细胞分泌,因而效应B细胞是具有免疫效应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淋巴细胞
48.如图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A、B、C 分别表示不同代谢过程.以下表达正确的是( )
A.C中水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产生于第三阶段,测定叶片的C的强度一定要将装置放在黑暗中
B.B在叶绿体囊状结构上进行,一定在黑暗中才可以进行
C.A中产生的O2用于C的第二阶段,生成CO2,释放出少量能量
D.X代表的物质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为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囊状结构
49.某高等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Ee,如图为该高等生物产生的配子,这种配子占全部配子的5%,动物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A _bbee个体的理论值是( )
A.10%
B.6%
C.5%
D.4%
50.在都不一样,其中父亲是A型血,女儿为O型血,儿子是该家庭中唯一的血友病患某家庭中,父亲、母亲、儿子、女儿4个人的血型者,则这对夫妇再生一个AB型血,不患血友病儿子的概率是( )
A.1/16
B.1/8
C.1/4
D.1/2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51.某同学接触了流感病毒并患了轻度感冒.请分析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1)流感病毒会引发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_免疫.如果要证明该同学体内是否产生了特定抗体,则可用相应的_________进行检测.
(2)成熟的B淋巴细胞的受体分子在合成后便移到_________上.该受体在特异性的与抗原结合后便使B淋巴细胞致敏,之后致敏B细胞开始分裂、分化,但一般该过程还需要_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_的刺激.
(3)若该流感病毒再次侵染人体,则_________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
52.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作答:
(1)①表示_________,d是_________细胞.
(2)与细胞f的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_________.
(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_(填字母).
(4)人体消灭结核杆菌的免疫方式是图中的_________(填编号).
(5)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_________(填字母),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_________.
53.基因疫苗是将编码病原体蛋白的基因插到质粒上,然后将之导入人或动物体内,让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其主要机制如下图: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构建重组质粒需要用到的酶有_________和_________;利用_________技术可以在体外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此时需要使用的酶是_________.
(2)接种基因疫苗后,目的基因经过_________和_________过程指导合成的病原蛋白将作为_________刺激人体,产生初次免疫.此过程中,细胞②经增殖、分化产生的细胞③能分泌_________,从而清除病原蛋白;这种免疫方式称为_________.
(3)与初次免疫比较,当机体再次接触该病原蛋白时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这与初次免疫时产生的_________(填图中的编号)细胞密切相关.
54.图为下丘脑与内分泌腺之间激素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激素分泌后通过_________运输到全身,每种激素都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是因为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与相应激素结合的_________.
(2)若内分泌腺X为甲状腺,则激素A为_________.若要证明激素B与激素C之间的关系,可在离体垂体组织中注射激素_________,然后检测注射前后其培养环境中激素_________的浓度变化来确定它们之间的调节关系.
(3)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_________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作用结果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属于_________调节.
55.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_________,即_________浓度促进生长,_________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
(2)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_________(填序号).
(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_________点左右(用字母表示).
(4)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B-C段时,其对曲线①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_.
2015-2016学年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0
1.过敏原和抗原比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抗原和过敏原的来源是相同的
B.抗原和过敏原对人体致病机理相同
C.抗原对所有的人都会是抗原,过敏原则是对部分人起作用
D.经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不同,前者是组织胺,后者是球蛋白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对比分析法;免疫调节.
【分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
2、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解答】解:A、过敏原是抗原的一种,它们的来源是不完全相同的,A错误;
B、抗原和过敏原对人体致病机理不同,B错误;
C、抗原对所有的人都会是抗原,过敏原则是对部分人起作用,C正确;
D、经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都是球蛋白,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过敏反应的概念及机理,能对抗原和过敏原进行比较,明确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会引起过敏反应,而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免疫反应.
2.生活中有以下现象:①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②由于惊恐、害怕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专题】材料分析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尿的排出属于非条件反射和人体神经系统的发育内容,排尿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其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等排尿反射高级中枢能对脊髓低级中枢施加易化或抑制性影响,以控制排尿反射活动.
【解答】解:婴幼儿由于高级中枢发育不完善,高级神经中枢不能控制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因此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
由于惊恐时,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异常,不能控制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也会出现无意识排尿,说明脊髓的低级反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控制.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和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3.如图表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概念依次与a、b、c、d、e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
A.生命活动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反射弧、突触
B.物质出入细胞、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乙醇进出细胞
C.染色体、DNA、蛋白质、基因、尿嘧啶
D.具细胞结构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细菌、乳酸菌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专题】概念图;物质跨膜运输;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1、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2、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
3、基因是DNA分子中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4、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其中细胞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非细胞生物为病毒.
【解答】解:A、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体液调节包括CO2、其它化学物质调节,A正确;
B、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包括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如乙醇进出细胞)和协助扩散,B正确;
C、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其中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就是基因,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而脱氧核苷酸的组成不包括尿嘧啶,C错误;
D、细胞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细菌包括乳酸菌、大肠杆菌等,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概念图,综合考查生命活动的调节、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生物的类别、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识记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识记生物的类别;识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概念图准确判断各选项.
4.将一株生长着的豌豆幼苗水平放置,经过一段时间,根能向地生长,茎能背地生长,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①重力影响生长素分布不均
②根近地一侧生长素的分布比背地一侧多
③根比茎对生长素反应灵敏
④茎比根对生长素反应灵敏
⑤根近地一侧生长快
⑥茎近地一侧生长快.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⑥
D.①④⑤⑥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其两重性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种类以及细胞的年龄有关.
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其次是芽,再次是茎.
根的向地性:由于根对生长素十分敏感,所以当植物横放时,在重力的作用下,生长素会向近地侧运输,导致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升高,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而远地侧由于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生长快,于是表现为根的向地性.
【解答】解: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重力影响生长素分布不均,①正确.
②由于受重力影响,根近地一侧生长素的分布比背地一侧多,②正确.
③根比茎相比,根对生长素反应灵敏,③正确.
④根比茎相比,茎对生长素反应不敏感,④错误.
⑤根近地生长素浓度高,为抑制作用,故近地侧生长慢,⑤错误.
⑥茎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但还没达到最适浓度,故生长快,⑥正确.
则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①②③⑥.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考生要能够识记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度,能够判断生长素浓度关系以及对器官生长的生理作用;明确根的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而茎未体现该特性.
5.下列与顶端优势原理无关的一项是( )
A.枝条扦插
B.茶树摘心
C.棉花打顶
D.果树修剪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专题】正推法;植物激素调节.
【分析】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导致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顶端优势体现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即低浓度促进芽的生长,高浓度抑制芽的生长.
顶端产生较多的生长素,生长素由顶端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离顶端越近的芽生长素的浓度越高,这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而顶芽处则由于生长素向下运输,生长素的浓度较低,所以生长的较快,这样就出现了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而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摘除茶树、棉花的顶心及果树的修剪都是去除顶端优势,降低侧芽生长素的浓度,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
【解答】解:A、柳枝扦插,利用了生长素促进生根的作用,A错误;
B、茶树摘心目的是促进侧芽生长,B正确;
C、棉花摘心,摘除顶芽,促进侧芽生长成枝条,达到高产的目的,C正确;
D、果树的修剪都是去除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的生长提高结实率,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顶端优势的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6.当人再次感染了某种病原菌后,免疫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造血干细胞→B细胞
B.浆细胞→抗体
C.T细胞→效应T细胞
D.记忆细胞→浆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效应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
2、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解答】解:当人再次感染某种病原菌时,发生的是二次免疫,此时记忆细胞识别抗原,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从而产生大量的抗体来消灭抗原.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和二次免疫反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7.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正确的是( )
A.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轴突
B.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C.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
D.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元的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后膜是神经元胞体或树突.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解答】解:在反射弧中,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即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8.如图表示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⑦在反射弧中可分别表示的结构是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B.当图中的感受器感受到寒冷刺激时,图中作为效应器的主要内分泌腺是甲状腺
C.当血糖含量升高时,参与主要调节活动的内分泌腺应为胰岛
D.上述涉及到的调节方式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很重要,主要用来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图中①表示传入神经;②表示大脑皮层对下丘脑进行的调控;③④⑥可看作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⑦表示传出神经.
【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①⑦在反射弧中可分别表示的结构是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A正确;
B、当图中的感受器感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因此该条件下,图中作为效应器的主要内分泌腺是甲状腺,B正确;
C、胰岛素是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使血糖浓度降低,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C正确;
D、图示涉及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而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主要依靠免疫调节,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图,考查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识记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相关激素,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9.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完全显性)独立遗传,则后代中( )
A.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
B.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
C.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
D.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已知两对基因(完全显性)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分别考虑每对基因杂交的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情况来答题.
【解答】解:已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现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分别考虑:第一对基因Aa×aa,后代表现型由2种,比例为1:1,基因型有2种,即Aa:aa=1:1;第二对基因Bb×Bb,后代表现型由2种,比例为3:1,基因型有3种,即BB:Bb:bb=1:2:1;再将两对基因综合考虑用乘法定律,所以后代的表现型有2×2=4种,比例为(1:1)×(3:1)=3:1:3:1;基因型有2×3=6种,比例为(1:1)×(1:2:1)=1:2:1:1:2:1.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
10.
图表示用不同方法处理的胚芽鞘:①在尖端下方切去一小部分,②③插入不透水的云母片,④切断尖端后,插入琼脂块,给以单侧光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④向光弯曲
B.②④向光弯曲
C.①③向光弯曲
D.③④向右弯曲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本题是对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及影响生长素分布的因素和植物弯曲生长的原理的综合性考查,回忆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及影响生长素运输和分布的因素、植物弯曲生长的原理,然后分析题图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解答】解:①单侧光照不能视尖端下部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于向光侧,因此①不能向光弯曲生长,而是向左弯曲生长;
②尖端下部插入云母片,生长素不能运输到尖端下部,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③胚芽鞘尖端下部的右侧插入云母片,因此尖端下部的左侧生长素分布多,向右弯曲生长;
④尖端下部插入琼脂片,不影响生长素向尖端下部运输,给以单侧光照射后,左侧生长素分布多于右侧,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故选:D.
【点评】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及影响生长素分布的因素、植物弯曲生长的原理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进行合理的推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1.下列关于人体血压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心排血量不变,血管管径变小,则收缩压也会相应升高
B.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动脉血压回升
C.心舒期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则舒张压降低
D.长期过度紧张,可使大脑心血管中枢平衡失调,导致血压升高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根据题意,收缩压是指人的心脏收缩时对血管内壁的压力,故若血管管径变小收缩压会升高;动脉血压的形成主要是心室射血和外围阻力相互作用的结果,降压反射活动减弱,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动脉血压回升;舒张压是指当人的心脏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时,产生的压力,若血液向外周流动速度减慢,会使舒张压升高;如果长期过度紧张,会导致大脑心血管中枢平衡失调,导致血压上升.
【解答】解:A、在心排血量不变的前提下如果血管管径变小,则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增加,所以收缩压相应升高,故A正确;
B、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动脉血压回升,故B正确;
C、若血液向外周流动速度减慢,会使舒张压升高,故C错误;
D、长期过度紧张,可使大脑心血管中枢平衡失调,导致血压上升,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血压的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分析的能力.
12.每年8月8日是我国“全民健身日”.许多人都在自己所在的地方,快乐、健康地从事着体育健身活动.下列有关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B.大量出汗的主要目的是排出代谢产物
C.由于产热大于散热,导致体温升高,人体感觉到“热”
D.肌肉运动所需能量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及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从事体育健身活动是有氧运动,在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细胞代谢增强,出汗的目的是增加散热,运动时产热等于散热,主要由有氧呼吸为肌肉运动提供能量.
【解答】解:A、运动时,机体需要消耗大量葡萄糖,此时胰岛素分泌减少,细胞代谢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A正确;
B、大量出汗的目的是增加水分蒸发时带走更多热量,从而增加散热,B错误;
C、运动时产热等于散热,体温不会升高,C错误;
D、人体运动时肌肉所需的能量主要仍是有氧呼吸提供的.
故选:A
【点评】此题重在考查人体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体温与产热和散热的关系等知识点.
13.人体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 )
A.单向
B.双向
C.单向或双向
D.不能确定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
【分析】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通过突触结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解答】解: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单向传递.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如图所示,兴奋既可以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以在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传递,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a处可实现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C.②③之间,Na+大量内流,③④之间,K+大量外流
D.神经递质一经a传递到b,将会引起b的兴奋并传导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⑤为静息电位,③为动作电位,②④分别表示产生动作电位和恢复静息电位过程中的0电位.
【解答】解:A、a处为突触前膜,只可实现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处为突触后膜,只可实现由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错误;
B、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B错误;
C、②③之间,Na+大量内流,③④之间,K+大量外流,C正确;
D、神经递质一经a传递到b,将会引起b处兴奋或抑制,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及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刚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种到土壤里不能发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发芽是因为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生长素,生长受到抑制
B.不能发芽是因为块茎中含有较多的脱落酸,进入休眠期
C.要促使其发芽,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
D.要促使其发芽,可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马铃薯块茎不能发芽的主要原因是脱落酸的浓度较高,处于休眠状态.用赤霉素处理,可以解除休眠,促进发芽.
【解答】解:A、马铃薯块茎种到土壤里不能发芽,其原因是块茎含有较多的脱落酸,A错误;
B、刚刚获的马铃薯块茎种到土壤里不能发芽,其原因是块茎含有较多的脱落酸,脱落酸会抑制种子的萌发,使土豆进入休眠期,B正确;
C、要解除它的休眠,促使其发芽,可用赤霉素处理,C错误;
D、要解除它的休眠,促使其发芽,可用赤霉素处理,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某种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一种蛋白质类毒素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体对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 )
A.与鼠疫杆菌合成、释放类毒素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B.该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
C.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1、外毒素是某些细菌代谢过程中向细胞外分泌的毒性蛋白,毒性较强;类毒素是外毒素经过甲醛减毒处理后的蛋白质,可用作疫苗使用;抗毒素是类毒素注入动物体内产生的相应抗体.
2、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属于体液免疫;治疗外毒素引起的疾病患者,需注射抗毒素治疗,注射类毒素只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解答】解:A、鼠疫杆菌属于原核细胞,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释放一种蛋白质类毒素,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
B、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参与体液免疫,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B错误;
C、从题意可见,外毒素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所以属于一种抗原,C正确;
D、类毒素引起机体产生抗体,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机体免疫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7.如果割除幼鼠的胸腺,则此鼠的免疫状况是( )
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
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
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解答】解: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在体液免疫中,绝大多数抗原需要T细胞呈递给B细胞;在细胞免疫中,靠T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死亡.因此割除胸腺的幼鼠没有细胞免疫,只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细胞的组成及免疫细胞的分化过程,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尤其是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的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
18.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
A.果实的自然发育成熟
B.正常人的体温调节
C.植物的向光性
D.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到甜味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专题】正推法;植物激素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3、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
【解答】解:A、果实的自然成熟是乙烯作用的结果,A错误;
B、正常人的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和体液调节,和甲状腺激素等有关,B错误;
C、植物生物向光性和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有关,C错误;
D、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到甜味,这是神经调节的结果,与激素无关,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动物的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首先要求考生识记植物五大类激素的功能和动物激素的种类及功能,能判断选项中各种现象是否是激素作用的结果,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9.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
B.体液是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
D.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血液两部分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体液由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解答】解: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A错误;
B、细胞外液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B错误;
C、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C正确;
D、由C分析可知,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对于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概念关系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0.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行反馈调节
B.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同时也能传导神经冲动
C.下丘脑既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也是温度感觉的中枢
D.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并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相关激素,也能传导神经冲动.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大脑皮层是温度感觉、渴觉等的中枢.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解答】解:A、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A正确;
B、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同时也能传导神经冲动,B正确;
C、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温度感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C错误;
D、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并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下丘脑的功能和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Ⅰ、Ⅱ、Ⅲ三种激素,下表表示的是注射相应激素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生理反应:
注射的激素
生理反应
Ⅰ
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
Ⅱ
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
Ⅲ
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
据此判断Ⅰ、Ⅱ、Ⅲ三种激素的化学名称分别是( )
A.胰岛素、生长激素、肾上腺激素
B.生长激素、胰岛素、肾上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D.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各种激素的名称和作用:
内分泌腺
激素名称
化学本质
主要生理功能
垂
体
腺
垂
体
促甲状腺激素
糖蛋白
促进甲状腺的增生与分泌
促肾上腺激素
39肽
促进肾上腺皮质增生与糖皮质类固醇的分泌
促性腺激素
糖蛋白
促进性腺生长、生殖细胞生成和分泌性激素
生长激素
蛋白质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催乳素
蛋白质
促进成熟的乳腺分泌乳汁
神经
垂体
抗利尿激素
9肽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催产素
9肽
促进妊娠末期子宫收缩
甲
状
腺
甲状腺激素
氨基酸衍生物
氨基酸衍生物
促进新陈代谢(糖的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升高
血糖、加强组织对糖的利用);促进生长发育,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胰
岛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29肽
升高血糖
B细胞
胰岛素
蛋白质
降低血糖 (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
肾
上
腺
肾上腺
皮质
糖皮质激素
类固醇
升高血糖、抗过敏、抗炎症、抗毒性
盐皮质激素
类固醇
促进肾小管吸收钠和钾
肾上腺
髓质
肾上腺激素
儿茶酚胺
增加心输出量,使血糖升高,
舒张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平滑肌
性
腺
睾丸
雄激素
类固醇
促进精子和生殖器官生长发育,
激发并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
卵巢
雌激素
类固醇
促进卵巢、子宫、乳腺等女性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
激发并维持女性第二性征
孕激素
类固醇
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和乳腺泡发育
【解答】解:根据各种激素的生理作用,分析表格可知:注射激素Ⅰ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则注射的是胰岛素;注射激素Ⅱ出现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则注射的是生长素;肾上腺激素能使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则注射的是激素Ⅲ是肾上腺激素.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各种激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考生对于各种激素生理作用的识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于各种激素的生理作用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有助于解答此类试题.
22.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
A.小红将酸奶饮入胃中
B.胰岛素被注射进皮下组织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内
D.受精过程中,精子进入卵细胞内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解答】解:A、酸奶进入胃液,胃液不是内环境,A错误;
B、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实质是注入皮下组织的组织液中,是进入内环境,B正确;
C、氧气进入红细胞内,细胞内的液体叫细胞内液,因此不是进入内环境中,C错误;
D、由C项分析可知,精子进入卵细胞内不是进入内环境中,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成分,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要点的理解和识记.
23.如图表示用燕麦胚芽鞘做的实验,A、B不给照光,C、D照右侧光,能够向左弯曲生长的是( )
A.
B.
C.
D.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胚芽鞘向光弯曲和生长的部位是.生长素能横向运输,其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引起横向运输的原因是单侧光或地心引力.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生长素能通过琼脂但不能通过玻璃片.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A、A不给照光,琼脂块不会阻挡生长素的向下运输,胚芽鞘直立生长,A错误;
B、B不给照光,左侧琼脂块不会阻挡生长素的向下运输,但是右侧玻璃片会阻挡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B错误;
C、C没有尖端,即使照右侧光也不会感光,而右侧放含生长素的琼脂,胚芽鞘尖端下部的右侧伸长区生长素浓度高,胚芽鞘会弯向对侧生长,C正确;
D、D玻璃片会阻挡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伸长区没有生长素,所以胚芽鞘不生长.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极性运输、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4.可以证明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情况是( )
A.植物的向光性
B.顶端优势
C.生长素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D.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解答】解:A、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运输到下部的伸长区,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弯曲,显示出向光性.因此,植物的向光性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A错误;
B、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导致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双重性,B正确;
C、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生长,C错误;
D、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生长,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特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中,激素调节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故不能口服
B.激素一经产生便被特异的运送至靶细胞
C.激素和酶一样只能在体内发挥作用
D.激素一旦发挥作用后便会灭活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酶和激素的区别和联系:
酶
激素
区
别
来源
所有活细胞
植物:一定部位的活细胞产生;动物:由内分泌腺细胞产生
本质
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的酶属于RNA
有机物,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的衍生物等
生理作用
催化功能
调节功能
作用范围与特点
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具有功能的专一性.
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具有作用部位的特异性,但一种激素可以有多种功能.
作用条件
受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
相同点
微量,作用大,属于高效能物质,
联系
激素对新陈代谢具有调节作用,离不开酶的催化;激素可以激活酶的活性;酶和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
【解答】解:A、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已被水解而不能发挥作用,A错误;
B、激素产生后会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只作用于靶细胞,B错误;
C、激素只能在体内发挥作用,而酶可以在体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体外发挥作用,C错误;
D、激素一旦发挥作用后便会灭活,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酶和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和激素的特征、发挥作用的场所、作用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区分两者,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6.如图是人体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①②③④过程均会加强
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③与④激素分泌量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D.⑤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由图可知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④肾上腺素,⑤抗利尿激素,6为大脑皮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人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这两种调节协调作用,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解答】解:A、寒冷刺激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故A正确.
B、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故B正确.
C、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主要是神经调节;故C错误.
D、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7.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线段表示静息电位,此时Na+内流
B.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
C.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a线段表示静息电位,图中刺激点后的电位变化曲线表示产生动作电位和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在反射弧上是单向传递的.
【解答】解:A、图中a线段表示静息电位,主要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A错误;
B、动作电位产生后,膜内外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就在膜内外分别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B正确;
C、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是经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弧中的突触结构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正确;
D、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基础是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和传递,意在考查提高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8.某种抗癌药可以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据此判断短期内使用这种药物对机体产生最明显的副作用是( )
A.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
B.影响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造成糖代谢紊乱
C.影响血细胞生成,使机体白细胞数量减少
D.影响脂肪的合成,减少脂肪的贮存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恶性肿瘤的防治.
【分析】由题意可知,药物能抑制DNA的复制,而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所以药物会影响细胞的增殖,如血细胞的生成,导致血细胞数量减少等,但不会影响细胞内各种物质的合成,因为物质的合成与DNA的复制没有直接的关系.
【解答】解:A、影响DNA的复制不会直接影响细胞内神经递质的合成,A错误;
B、抑制DNA的复制不会影响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B错误;
C、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因此影响DNA的复制就会影响细胞的增殖,C正确;
D、抑制DNA的复制不会影响脂肪的合成,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抑癌药物为素材,考查细胞增殖、DNA分子的复制和恶性肿瘤的防治,首先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发生的时期和癌细胞的特征;其次要求考生根据提供信息“某种抗癌药可以抑制DNA的复制”,推断该药物可能会对机体产生的副作用.
2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转运
B.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C.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D.顶端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到抑制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专题】正推法;植物激素调节.
【分析】1、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
2、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基因程序性表达的结果,而植物激素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生长素的两重性: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3、
【解答】解:A、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生长素进入琼脂块是简单扩散.A错误;
B、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依然进行极性运输,B错误;
C、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C错误;
D、顶端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顶端优势、生长素的运输和根的向地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30.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生长素不能通过玻璃片,因此单侧光照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胚芽鞘不会向光弯曲生长;b生长素可以穿过琼脂片,单侧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胚芽鞘无尖端,单侧光照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向光侧,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d若果只转动盒子,胚芽鞘会向右弯曲生长,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只有小孔部位受到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会弯向小孔生长.
【解答】解:A、a生长素不能通过玻璃片,a直立生长,A错误;
B、c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向光侧,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B错误;
C、d若果只转动盒子,因此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C错误;
D、d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只有小孔部位受到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会弯向小孔生长,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植物弯曲生长的原因,对于植物弯曲生长的原因的理解和应用的解题的关键,对于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经典实验的理解和灵活应用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1.如图是某些信息传递过程的模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细胞产生的不同种类的信息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饮水过多和血液中水分增加时,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
B.寒冷时②的分泌量增加,②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递质
C.③的分泌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共同调节
D.产生④的细胞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被活化的B淋巴细胞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间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解答】解:A、从图可知,当饮水过多和血液中水分增加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合成分泌减少,A错误;
B、寒冷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导致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而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②的分泌量增加,②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递质,B正确;
C、③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C错误;
D、B淋巴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在骨髓内成熟,再受到抗原及淋巴因子作用后活化,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情况.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相关激素,也能传导神经冲动.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温度感觉、渴觉等的中枢.
32.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骄阳似火的夏天中午,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时,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有( )
A.皮肤的血流量减少
B.汗腺分泌增强
C.皮肤血管收缩
D.汗腺分泌减少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人处于炎热环境中,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将兴奋传给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皮肤的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强,进而增加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33.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类型:分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和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抗力).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是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解答】解: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A错误;
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B错误;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不属于免疫反应,故C错误;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免疫类型的判别,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34.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 )
A.肾上腺
B.甲状腺
C.胰岛
D.性腺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查激素的分泌调节的方式,结合具体的激素进行分析.
【解答】解:A、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受垂体的调节: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刺激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然后再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A错误;
B、甲状腺受垂体的调节:例如外界条件寒冷,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
C、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不需经过垂体,C正确;
D、性腺也是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促性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性激素作用于性腺,性腺分泌性激素,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内分泌腺间的关系以及综合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平时要注意对知识点的总结: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部分肾上腺分泌的激素、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部分肾上腺分泌的激素、性腺)激素可影响这三种内分泌腺激素的分泌,对于其中类似的调节要放到一起进行识记.
35.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特定的激素有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
B.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立即转换并再次发挥作用
C.激素在体内含量极少,但能维持动态平衡
D.激素能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激素作用的特点是:微量而高效,由内分泌腺体分泌,只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通过体液运输等.
【解答】解:A、特定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A正确;
B、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立即灭活或被运走,B错误;
C、激素作用的特点之一是微量高效,在体内含量极少,但能维持动态平衡,C正确;
D、激素是信息分子,只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能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的特点,运走强化学生对激素作用特点的识记与理解.
36.图示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图中TRH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TH过量时会抑制TRH和TSH分泌
B.TSH是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功能的关键激素
C.TH和TRH通过拮抗作用共同调节TSH的分泌
D.缺碘性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液中TSH水平会降低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图示过程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解答】解:A、血液中的TH过量会抑制下丘脑分泌TRH和抑制垂体分泌TSH,A正确;
B、TSH是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正确;
C、TRH可促进TSH释放,TH可抑制TSH释放,所以TH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与TRH相互拮抗共同调节TSH分泌,C正确;
D、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反馈作用减弱,TSH增多,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37.
用某种致病的病原体对机体前后分别进行2次免疫,分别检测机体血清中的抗体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图中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该机体被免疫之前可能未接触过该种病原体
B.b点肯定是这次实验的第2次免疫的时间点
C.b点后发生的免疫反应过程与a点之后发生的过程基本相同
D.第1次免疫如果机体产生一定的患病症状,第2次免疫却不一定产生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由图分析可得,ab段属于初次免疫,b之后属于再次免疫.
2、在初次免疫反应中浆细胞由B细胞增殖分化,在再次免疫中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来.
3、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大量的抗体消灭抗原.
【解答】解:A、该机体被免疫之前可能未接触过该种病原体,A正确;
B、b点肯定是这次实验的第2次免疫的时间点,B正确;
C、b点后发生的免疫反应过程是再次免疫,a点之后发生的过程是初次免疫,C错误;
D、第1次免疫如果机体产生一定的患病症状,第2次免疫却不一定产生,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38.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当生长素少,细胞分裂素也不多时,愈伤组织不分化
B.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由细胞内的色氨酸合成
C.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
D.生长素类似物施用时浓度过高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
【考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分析】1、生长素含量比细胞分裂素含量高,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生长素含量比细胞分裂素含量低,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2、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解答】解:A、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当生长素少,细胞分裂素也不多时,说明细胞分裂素的含量较高,有利于芽的分化,A正确;
B、生长素为小分子的有机物,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由细胞内的色氨酸合成,B错误;
C、由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所以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可能不同,C错误;
D、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的作用,因此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而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两重性,施用时浓度过高可抑制生长,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39.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 )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
B.氨基酸、纤维素、二氧化碳、Na+
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织液中含有大量的水、二氧化碳、氧、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酶、激素、维生素、尿素等物质.激素、神经递质、血浆蛋白、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细胞内的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递质小泡等都不属于内环境.消化道、呼吸道及输尿管、膀胱内的物质都不属于体内环境.
【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均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A正确;
B、纤维素是植物特有的多糖,不是血浆的成分,B错误;
C、胃蛋白酶位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成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40.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95℃的TaqDNA聚合酶的最适温度
B.DNA既溶于2mol/LNaCl溶液也溶于蒸馏水
C.用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来促进荔枝果实的成熟
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时,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进行低温处理
【考点】用DNA片段进行PCR扩增;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植物激素的作用;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分析】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
2、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利用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茎秆伸长,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休眠,提早用来播种.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解答】解:A、TaqDNA聚合酶的最适温度为74℃,A错误;
B、DNA既可溶于2 mol/L NaCl溶液也溶于蒸馏水,B正确;
C、用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来促进荔枝果实的发育,应用乙烯来促进果实的成熟,C错误;
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时,将大蒜根尖进行低温处理然后在制成装片,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DNA的粗提取和鉴定,PCR技术,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实
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41.如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其中E表示感受器、A表示效应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处进行电刺激,则在A、E处均能测到膜电位变化
B.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C.②处进行电刺激,则B处将会出现兴奋传导现象
D.①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C处释放递质、传导兴奋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B、C、D、E分别是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和感受器.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①处进行电刺激,只能在A处测到膜电位变化,E处则不能测到膜电位变化,A错误;
B、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错误;
C、②处进行电刺激,兴奋能通过突触传到B处,使B处出现兴奋传导现象,C正确;
D、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①处进行电刺激,不能引起C处释放递质、传导兴奋,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及神经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天生的免疫.所以也叫天然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机体与外来微生物的接触后获得的,所以也叫后天免疫或获得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点: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解答】解:A、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如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的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能够遗传,A正确;
B、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于特异性免疫范畴,B错误;
C、记忆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产生的,C错误;
D、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意在考查学生区分相关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
43.如图为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此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突触前膜释放的γ-氨基丁酸能够促进突触间隙的Cl-内流,所以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图2中,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相同,都可以阻止钠离子内流,但作用机理不同.
【解答】解:A、神经细胞兴奋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A正确;
B、由图1知,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l-通道打开,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正确
C、分析可知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相同,但作用机理不同,C错误;
D、据图2知,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突触后膜的Na+通道未打开,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兴奋在突触间传递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44.下列有关顶端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除去顶芽可促进侧芽生长
B.顶端优势现象表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在林业生产中常需要保持顶端优势
D.切除顶芽,切口处涂以高浓度生长素,可以解除顶端优势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导致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除去顶芽后顶端优势解除,可促进侧芽生长,A正确;
B、顶端优势现象表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正确;
C、在林业生产中需要促进主干的生长,常需要保持顶端优势,C正确;
D、切除顶芽,切口处涂以高浓度生长素,仍保持顶端优势,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特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5.下列有关人体内发生的生理活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色盲男孩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两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动物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将会被灭活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迅速被分解
D.唾液淀粉酶随食物进入胃腔后将继续发挥催化作用
【考点】酶的特性;细胞的减数分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1、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在激素同受体结合后,激素原本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原来激素具有的生物学效应,就叫做灭活.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神经递质是由神经元释放的,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就被灭活.神经递质有兴奋和抑制两种类型.
3、在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最高;当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都会降低.当过酸、过碱、高温时,由于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酶失活后活性不可恢复.低温酶的空间结构没有遭到破坏,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解答】解:A、色盲男孩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有两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A正确;
B、动物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将会被灭活,B正确;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迅速被分解,C正确;
D、唾液淀粉酶随食物进入胃腔后将失去活性,作为蛋白质被胃蛋白酶分解发,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注意:①低温和高温时酶的活性都降低,但两者的性质不同.②在过酸或过碱环境中,酶均失去活性而不能恢复.③同一种酶在不同pH下活性不同,不同的酶的最适pH不同.④反应溶液酸碱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46.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
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图为反射弧的结构图,首先要根据C处的突触的结构判断兴奋传导的方向,再确定感受器和效应器,然后再逐项解答.
【解答】解:A、图中c处为突触的突触间隙,c处的上端表示突触前膜,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膜,c处的下端表示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一般指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而突触上兴奋的传导是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因此可以确定a端与感受器相连,b端与效应器相连,故A错误;
B、c处为两个神经元细胞的间隙,里面充满了组织液,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一部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故B正确;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该实验只能说明d点产生的兴奋可以传导到e点,但是由于缺少对照实验,不能证明e点的兴奋不能传递给d点,因此不足以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故C错误;
D、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刺激e点,e点的兴奋不能传至d点,因此也不能证明该药物的阻断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4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骨髓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裂分化形成T细胞的过程体现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特点
B.效应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以迅速分泌出大量的抗体和淋巴因子消灭抗原
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主要吸附在皮肤、呼吸道、血细胞等细胞表面,当抗原再次侵入时会发生强烈的免疫反应而消灭抗原
D.抗体仅能由效应B细胞分泌,因而效应B细胞是具有免疫效应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淋巴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
【分析】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
2、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产生的,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产生的.
【解答】解:A、骨髓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裂,在胸腺中分化形成T细胞,A错误;
B、抗体由效应B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的,B错误;
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少量分布,C错误;
D、抗体仅能由效应B细胞分泌,因而效应B细胞是具有免疫效应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淋巴细胞,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8.
如图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A、B、C 分别表示不同代谢过程.以下表达正确的是( )
A.C中水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产生于第三阶段,测定叶片的C的强度一定要将装置放在黑暗中
B.B在叶绿体囊状结构上进行,一定在黑暗中才可以进行
C.A中产生的O2用于C的第二阶段,生成CO2,释放出少量能量
D.X代表的物质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为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囊状结构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B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是细胞的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解答】解:A、据图分析可知:C 是有氧呼吸,测定叶片的有氧呼吸一定要在黑暗中进行,排除光合作用的影响,A正确;
B、B是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只要有ATP和[H]供应,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B错误;
C、A 中产生的O2用于C的第三阶段,生成H2O,释放出大量能量,C错误;
D、X代表的物质是ATP,移动的方向从叶绿体的囊状结构移到叶绿体的基质,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49.
某高等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Ee,如图为该高等生物产生的配子,这种配子占全部配子的5%,动物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A _bbee个体的理论值是( )
A.10%
B.6%
C.5%
D.4%
【考点】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细胞的减数分裂.
【专题】遗传基本规律计算;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基因Ab∥a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Ee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Ab∥aB发生了基因交叉互换.图甲中,基因组成为abE,这种配子占全部配子的5%,由此可以确定其它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基因Ab∥a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Ee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图中基因组成为abE的配子属于重组型配子,因此ABe、abe、ABE也均为5%,则亲本型配子AbE、aBe、Abe、aBe各占20%.
因此动物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A _bbee个体的理论值=2×5%×20%+20%×20%=6%.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基因的连锁与交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0.在都不一样,其中父亲是A型血,女儿为O型血,儿子是该家庭中唯一的血友病患某家庭中,父亲、母亲、儿子、女儿4个人的血型者,则这对夫妇再生一个AB型血,不患血友病儿子的概率是( )
A.1/16
B.1/8
C.1/4
D.1/2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正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血型是以A、B、O等三种遗传因子的组合而决定的,A型血的基因型为IAIA、IAi.B型血的基因型IBIB、IBi.AB型为IAIB.O型为ii.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遗传,儿子是该家庭中唯一的血友病患者,说明母亲是携带者.
【解答】解:父亲是A型血,女儿为O型血,可知父亲的基因型为IAi、女儿为ii.父亲、母亲、儿子、女儿4个人的血型都不一样,可推知母亲为IBi、儿子为IAIB.这对夫妇再生一个AB型血的概率为1/4.儿子是该家庭中唯一的血友病患者(与血友病相关的基因用H、h表示),则推知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XHY、XHXh,生一个不患血友病儿子的概率为1/2.那么生一个AB型血,不患血友病儿子的概率是1/4×1/2=1/8.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个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51.某同学接触了流感病毒并患了轻度感冒.请分析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1)流感病毒会引发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免疫.如果要证明该同学体内是否产生了特定抗体,则可用相应的抗原进行检测.
(2)成熟的B淋巴细胞的受体分子在合成后便移到细胞膜上.该受体在特异性的与抗原结合后便使B淋巴细胞致敏,之后致敏B细胞开始分裂、分化,但一般该过程还需要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的刺激.
(3)若该流感病毒再次侵染人体,则记忆细胞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解答】解:(1)流感病毒属于抗原,会引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2种特异性.如果要证明该可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检测同学体内是否产生了特定抗体,解相应的抗原进行检测.
(2)成熟的B淋巴细胞的受体分子在合成后便移到细胞膜上,该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便使B淋巴细胞致敏,之后致敏B细胞开始分裂、分化,但一般该过程还需要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的刺激.
(3)若该流感病毒再次侵染人体,则记忆细胞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使得第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
故答案为:
(1)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抗原
(2)细胞膜 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2
(3)记忆B细胞
【点评】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但必需熟记细胞免疫的过程.
52.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作答:
(1)①表示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d是效应T细胞.
(2)与细胞f的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d、e、g(填字母).
(4)人体消灭结核杆菌的免疫方式是图中的④(填编号).
(5)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b(填字母),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免疫缺陷病.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模式图;免疫调节.
【分析】1、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此两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为:
.
4、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5、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6、图示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图中细胞a是吞噬细胞,细胞b是T细胞,细胞c是B细胞,细胞d是效应T细胞,细胞e是记忆T细胞,细胞f是浆细胞,细胞g是记忆B细胞;过程①是吞噬细胞将信息呈递给T细胞,过程②是T或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③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过程④是细胞免疫,过程⑤是体液免疫;题图中的A是淋巴因子,B是抗体.
【解答】解:(1)图中细胞a是吞噬细胞,过程①是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过程;题图中的细胞d是效应T细胞.
(2)细胞f是浆细胞,可分泌抗体,而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所以与细胞f(浆细胞)产生B物质(抗体)的过程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图中a~g各细胞中,除了a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f浆细胞没有识别功能外,其它细胞b(T细胞)、细胞c(B细胞)、细胞d(效应T细胞)、细胞e(记忆T细胞)、细胞g(记忆B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4)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人体主要靠④细胞免疫消灭它.
(5)HIV侵染人体后主要攻击题图中的b细胞(T细胞),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缺失,该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免疫缺陷病.
故答案为:
(1)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 效应T
(2)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b、c、d、e、g
(4)④
(5)b 免疫缺陷病
【点评】本题结合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知识,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判断题图中的各部分的名称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53.基因疫苗是将编码病原体蛋白的基因插到质粒上,然后将之导入人或动物体内,让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其主要机制如下图: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构建重组质粒需要用到的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利用PCR技术可以在体外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此时需要使用的酶是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2)接种基因疫苗后,目的基因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指导合成的病原蛋白将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初次免疫.此过程中,细胞②经增殖、分化产生的细胞③能分泌抗体,从而清除病原蛋白;这种免疫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3)与初次免疫比较,当机体再次接触该病原蛋白时免疫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反应强度大,这与初次免疫时产生的④(填图中的编号)细胞密切相关.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免疫调节;基因工程.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基因疫苗的主要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呈递作用;②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过程;③表示浆细胞;④表示记忆细胞;⑤表示抗体;⑥⑦表示效应T细胞.
【解答】解:(1)构建重组质粒首先需要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然后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重组质粒;利用PCR技术可以在体外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此时需要使用的酶是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病原体蛋白是抗原.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过程中,B细胞经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能分泌 抗体,从而清除病原蛋白.
(3)与初次免疫比较,当机体再次接触该病原蛋白时免疫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反应强度大,这与初次免疫时产生的记忆细胞密切相关.
故答案为: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PCR 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2)转录 翻译 抗原 抗体 体液免疫
(3)反应速度快,反应强度大 ④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了基因工程以及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或细胞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54.
图为下丘脑与内分泌腺之间激素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激素分泌后通过体液(或血液)运输到全身,每种激素都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是因为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与相应激素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2)若内分泌腺X为甲状腺,则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若要证明激素B与激素C之间的关系,可在离体垂体组织中注射激素C,然后检测注射前后其培养环境中激素B的浓度变化来确定它们之间的调节关系.
(3)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作用结果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下丘脑合成激素A(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分泌激素B(促激素),作用于内分泌腺X分泌激素C,激素C反过来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表示负反馈调节.
【解答】解:(1)激素通过体液(或血液)运输到全身,每种激素都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是因为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与相应激素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2)若内分泌腺X为甲状腺,则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若要证明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之间的调节关系,可在离体垂体组织中注射甲状腺激素,然后检测注射前后其培养环境中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变化来确定它们之间的调节关系.
(3)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作用结果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故答案为:
(1)体液(或血液) 特异性受体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 B
(3)储存 (负)反馈
【点评】本题考查体液调节的特点、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血糖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55.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②(填序号).
(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D点左右(用字母表示).
(4)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B-C段时,其对曲线①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促进生长.
【考点】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分析】1、分析:“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可见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浓度比较敏感,①曲线是指生长素对双子叶植物的影响;②指生长素对单子叶植物的影响.
2、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解答】解:(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如图中的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抑制了①双子叶植物的生长,促进②单子叶植物的生长,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可见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浓度比较敏感,①曲线是指生长素对双子叶植物的影响;②指生长素对单子叶植物的影响.
(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d点左右.
(4)看图可知: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B-C段时,其对曲线①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促进生长.
故答案为:
(1)两重性 低 高 主动运输
(2)②
(3)D
(4)促进生长
【点评】本题考查了除草剂的原理,意在考查考生对于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