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题(含答案吉林东丰三中)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2019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题(含答案吉林东丰三中)》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2018------2019上学期高一第一次质量测试 历史试卷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3小题。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将考号、座位序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并将考号、学科用2B铅笔涂黑。‎ ‎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 ‎     3.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对应题号位置,写在试卷上无效。‎ ‎     4.交卷时只交答题卡和答题卷。‎ 第I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从政权更替的角度看该段记载是指( )‎ A.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郡县制取代世官世禄制 C. 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 D.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2. 史学家张萌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 父系家长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度 ‎3.央视春晚成龙深情演唱《国家》,歌曲将国的强大与家的祥和完美呈现,诠释了国与家的血脉相连,让亿万中国人在感动之余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古代把“国”与“家”结合起来的制度是( )‎ A. 王位继承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 )‎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 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 ‎5.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发掘工作研究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出的西周社会最主要的特点是(  )‎ A.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来源:学科网ZXXK]‎ C.贵族集团内部等级严格 D.贵族阶层生活腐化,政治黑暗 ‎6.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一论述说明西周时期( )‎ A.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B.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 C.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 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7.《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段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   B.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C.王室衰微,分封制开始瓦解  D.西周青铜铸造水平高 ‎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人同伦 ‎9.历史学家钱穆说:“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且能维持此大一统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作者肯定了(  )‎ A.分封制度 B.郡县制度 C.行省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10.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 ) ‎ 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 C.肯定了统一货币的制度 D.肯定了秦统一文字的政策 ‎11.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 B. 嬴政自称始皇帝 C. 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 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12.历史上时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 A.秦朝郡县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 ‎13.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 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 ‎ C.隋唐的三省六部 D.宋朝的参知政事 ‎14.“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西汉的尚书台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宋朝的参知政事 D.元朝的行省制 ‎15.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重用身边人参与军国大事 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D.元代废除了三省只设中书省 ‎16.中国古代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 A.拓宽了官吏的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来源:学*科*网Z*X*X*K]‎ C.君主控制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 ‎17.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18. 宋太祖“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采取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唐末五代以来的哪一社会问题?( )‎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政 C.朋党之争 D.农民起义 ‎19.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 A.设殿阁大学时作为侍从顾问 B.设置军机处大学士以备顾问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20.明代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21.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22.材料一:“斯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始分立行中书省,……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泄露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地近内廷,……。”依据以上两则材料,可以获悉材料所述两个对应机构( )‎ A.最初均因征伐用兵之事而设 B.起初都是中央临时的派出机构 C.后来皆为中央常设行政机构 D.都有防止泄露军事机密的特点 ‎23.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由此可知当时( )‎ A.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 B.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 C.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 D.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 ‎2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D.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25.著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为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符合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 ‎ A.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 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26.明朝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上》云:“中外大小臣工上封事,外有通政司,内则会极门,俱有号簿,惟内阁独得进密揭,盖心膂近臣非百司得比。……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 A.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B.对其它中央机构有一定牵制 C.通过“密揭”,获得决策权 D.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27. 以下四种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郡县制→分封制→行省制→郡国并行制 B. 分封制→郡国并行制→郡县制→行省制 C.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D. 行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分封制 ‎28.下列选官制度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科举制 ②察举制 ③九品中正制( )‎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②①③ D. ①③②‎ ‎29.秦汉以来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 ‎ ‎①从郡县制发展为分封制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④逐渐淡化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④‎ ‎30.《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   )‎ ‎[来源:Z.xx.k.Com]‎ 第Ⅱ卷 非选择题(31小题14分,32小题各26分,共40分。)‎ ‎3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 ‎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 ‎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 材料四: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 ‎ ──《明史》卷72《职官志》‎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6分)‎ ‎ (2)根据材料三、四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什么?废丞相以后,明初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4分)‎ ‎ ‎ (3) 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4分) ‎ ‎37.(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 ‎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1) 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官吏选拔的标准是什么?(4分)‎ ‎[来源:学科网]‎ (2) 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4分)‎ (3) 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6分)‎ (4)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8分)‎ ‎(5)综上所述,你认为今天我们选拔干部时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4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B B C B C B D A D B B B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A A C A A D C A B C B C B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 ‎(1)皇帝制度(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郡县制。三省六部制。(6分)‎ ‎(2)相权威胁皇权。设置内阁制,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4分)‎ ‎(3)相权不断被分割削弱直至消失,皇权不断加强。(4分)‎ ‎32.【答案】‎ ‎(1)血缘、门第、等级。(任答两点即可) (4分)‎ ‎(2)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4分)‎ ‎(3)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6分)‎ ‎(4)积极影响: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6分)‎ 消极影响:后期只考四书五经,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培养的是对皇帝忠实的奴仆等。(2分)‎ ‎(5)原则:考试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拔制度应与时俱进,适时改革,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4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