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适应性试卷(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山西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适应性试卷(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2017届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负面“偶像”需要行业约束 行业约束的乏力,使得“偶像”负面影响缺乏制衡,对社会风气造成了持续性的破坏。由此,我们恐怕要付出演艺行业整体信用下降和下一代健康成长受阻的代价。‎ 近日来,年轻“偶像”负面新闻频发。某明星驾驶未悬挂号牌机动车上路,交通肇事后逃逸,面对舆论谴责,有粉丝团声援,有圈内人士站台,而当事人则轻描淡写。某演员忽视网友要求坚定启用台独演员,喧闹过后,事情朝着不了了之的方向发展。即使是违法,仍不妨碍造星流水线生产的“超级商品”继续掘金,暴露了当下娱乐业行业约束力的缺位。‎ 明星不仅是个体的自然人,更是资本重金打造的文化消费符号。不同于普通演员,明星尤其是所谓流行文化“偶像”,其表演具有银幕前与银幕后的双重属性。也就是说,在参与制作的音像、影像产品之外,“偶像”明星在公共空间中的言行,同样是整个流行文化产业链的一部分,对社会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观念和行为起着巨大的示范作用。‎ 因此之故,“偶像”明星应当承担与其社会影响相匹配的社会约束。在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对劣迹艺人是零容忍的。艺人违法或曝出丑闻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艺人要召开发布会公开道歉,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被经纪公司“雪藏”,彻底告别演艺事业。比如,2011年,16岁的日本艺人森本龙太郎因为未成年吸烟被演艺公司无限期雪藏。‎ 如此严厉的惩罚态度,一方面因为强有力的舆论监督,为平衡不良影响,电视台、广告商会自觉终止与负面“偶像”合作。另一方面基于日韩两国娱乐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已经形成了一套强有力的行业制度规范。比如,韩国演艺界的行业协会威信高,一旦艺人违法,协会轻则警告,重则直接封杀。尽管国情不同,但两相对比,这厢艺人甚至在接受调查的同时,还参与商业推广活动,艺人及其经纪公司无视社会舆论,报以能拖就拖、能躲就躲的消极态度,实在有天壤之别。‎ 如果行业内部对负面“偶像”缺少监督,反而为其站台洗白,就成了宣传负面言行的帮凶,更是做出了不良示范,即犯错者反而获益、违法者依然吃香。演艺行业缺乏权威性的行业组织,利益基础上的圈子意识、不得罪人的“好人”风气大行其道,是造成我国目前演艺行业负面行为得不到遏止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的一些行业协会组织在此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大部分艺人管理、规训仍旧主要靠各自单位和公司。而一些地方性质的演员工会,其会员主要是以影视拍摄基地内的群众演员为主,并不包括知名演员。一旦明星演员出现有悖职业道德和行规的问题,行业组织几乎发挥不了规范力与约束力。‎ 近几年来,“偶像”明星吸毒、嫖娼、交通肇事逃逸等违法行为屡屡发生,“破窗效应”愈演愈烈,对社会认知尚未成形的青少年产生了负面示范。关键是,舆论冷却之后,当事人照样粉 墨登场,负面行为成本太低,对社会风气造成了持续性的破坏。由此,我们恐怕要付出演艺行业整体信用下降和下一代健康成长受阻的代价。‎ ‎(节选自2016年6月28日《人民日报》)‎ ‎1.结合文章前三段内容,下面对“负面‘偶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现“偶像”负面影响缺乏制衡,对社会风气造成了持续性的破坏的原因是演艺行业缺乏约束力。‎ B.面对舆论谴责,有粉丝团声援,有圈内人士站台,这促长了明星驾驶未悬挂号牌机动车上路,交通肇事后逃逸现象的发生。‎ C.当下娱乐业行业约束力的缺位并不会妨碍造星流水线生产的“超级商品”继续掘金。‎ D.作为整个流行文化产业链的一部分,负面“偶像”明星在公共空间中的言行,对社会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观念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日本和韩国,艺人违法或曝出丑闻将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艺人要召开发布会公开道歉,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被经纪公司“雪藏”(如韩国艺人森本龙太郎),彻底告别演艺事业。‎ B.日韩娱乐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已经形成了一套强有力的行业制度规范。再加上强有力的舆论监督,为平衡不良影响,电视台、广告商会自觉终止与“偶像”合作。‎ C.造成我国目前演艺行业负面行为得不到遏止的主要原因是演艺行业缺乏权威性的行业组织,而利益基础上的圈子意识、不得罪人的“好人”风气大行其道则是重要原因。‎ D.行业内部对负面“偶像”缺少监督,并为其站台洗白,就成了宣传负面言行的帮凶,更是做出了“犯错者反而获益、违法者依然吃香”的不良示范。‎ ‎3.结合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旦明星演员出现有悖职业道德和行规的问题,我国行业协会组织几乎发挥不了规范力与约束力。‎ B.在中国,大部分艺人管理、规训仍旧主要靠各自单位和公司。一些地方性质的演员工会(不含知名演员)的会员主要是以影视拍摄基地内的群众演员为主。‎ C.“偶像”明星吸毒、嫖娼、交通肇事逃逸等违法行为屡屡发生,这潜移默化地对社会认知尚未成形的青少年产生了负面示范。‎ D.负面“偶像”犯错后过段时间照样粉墨登场,负面行为成本太低,对社会风气造成了持续性的破坏。由此,我们可能要付出演艺行业整体信用下降和下一代健康成长受阻的代价。‎ ‎【答案】‎ ‎1.C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C项,答非所问,“当下娱乐业行业约束力的缺位并不会妨碍造星流水线生产的‘超级商品’继续掘金”并不是对“负面‘偶像’”概念的解读,并且与原文意思不符合,原文是“即使是违法,仍不妨碍造星流水线生产的‘超级商品’继续掘金,暴露了当下娱乐业行业约束力的缺位”。‎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如韩国艺人森本龙太郎”张冠李戴,“森本龙太郎”是日本艺人。B项,“电视台、广告商会自觉终止与‘偶像’合作”错误,原文是“电视台、广告商会自觉终止与负面‘偶像’合作”。C项,选项关于主要原因和重要原因的表述有误,文中没有提到主要原因,而对重要原因的表述是“演艺行业缺乏权威性的行业组织,利益基础上的圈子意识、不得罪人的‘好人’风气大行其道,是造成我国目前演艺行业负面行为得不到遏止的重要原因”。‎ ‎3.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我国行业协会组织几乎发挥不了规范力与约束力”表述不准确,原文是说“目前,我国的一些行业协会组织在此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行业组织几乎发挥不了规范力与约束力”。‎ ‎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伶官①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注】①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宫廷里供统治者娱乐的人物。‎ ‎4.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C.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D.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一居士”即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B.晋王,中国古代王爵。中国古代册封的晋王较多,历史上有名的晋王有三国时期晋王司马昭、司马炎,两晋时期晋王司马睿等。‎ C.函,钱币术语,钱的方孔或者圆孔叫做函;文中“函”指的是木匣子。‎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著名的史论。作者认为,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的思想行为。‎ B.文章笔力雄健,表达情见乎辞,篇幅短小,但在气势的表达效果上相对较差。‎ C.欧阳修目睹国家积弱不振的现实和当权者的骄奢淫逸,忧心仲仲;欧阳修写这篇史论意在为当时的统治者敲响警钟,可谓寄语深长,发人深省。‎ D.在写法上,则欲抑而先扬,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答案】‎ ‎4.A ‎5.C ‎6.B ‎7.(1)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 ‎(2)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 ‎【解析】‎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断句,再通过一些特殊的标志词辅助判断。首先虚词“则”表顺承关系,其前应断开,由此可排除B、C两项。根据文意,“以一少牢告庙”是“从事”的宾语,不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A。‎ ‎5.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文中“函”指的是用木匣子装,名词作动词用。‎ ‎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但在气势的表达效果上相对较差”表述不准确,本文虽然短小,但是说理性非常强。‎ ‎7.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抓住关键词重点翻译。(1)至于:到了;何其:怎么那样;岂:难道;易:容易。(2)兴、亡:使动用法,使……兴、使……亡;逸豫:安乐;盛:兴盛;举:全。‎ ‎【备注】【参考译文】‎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只有乐工(是所溺的成分)吗?于是作《伶官传》。‎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8.上阕“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试作赏析。‎ ‎9.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表达的情感。‎ ‎【答案】‎ ‎8.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两句上句描写了天边淡云,云边孤雁;下句描写暮色四合,残阳如血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寥远凄清的暮秋图,抒发了词人深深的孤寂离愁。‎ ‎9.①“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包含着词人聚少离多、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②“回头烟柳渐重重”“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表达了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及别后的孤寂凄凉之情。‎ ‎【解析】‎ ‎8.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审题,“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是写景,词中写景主要是为了抒情,所以这两句主要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答题时先明确手法,再结合句子具体分析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9.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抓住重要意象和能表现情感的关键词分析具体抒发了哪些情感。从意象来看,“孤雁”“淡云”“寒日”共同营造了凄清之感,由此可以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孤独惆怅。而因何而愁,可以通过一些关键词感受到,“饮散离亭西去”,离别的凄凉油然而生;“浮生常恨飘蓬”,漂泊的孤独感清晰可见;“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非常形象的写出了离别后内心的情绪。‎ ‎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定风波》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2)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3)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一些易错字,如“佛狸祠”“吟啸”。‎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怪 人 ‎【乌拉圭】比亚 这是给牲口烙印的日子。早晨的阳光倾泻下来,照得人们头昏眼花。‎ 在用横木和立柱造的宽大畜栏里,一群小牛犊踢打着蹄子,眼里冒着火光,在弥漫的尘烟中急得团团打转。从那激怒的神色看,这样被囚禁在里头,它们再也不能忍受了。‎ 畜栏外面,准备套牲口前蹄的人排成两行,中间留一条通道。他们手握绳索,睁大眼睛,等待小牛出栏。‎ 在畜栏的门旁,巨大的火堆熊熊燃烧,火焰冲天。‎ 突然,套牲口的人拖出一头小牛来。当它走到场地上的时候,加乌乔②们发出一阵吼叫,吓得它发疯似的埋头奔跑起来。十几条套索在空中发着咝咝声,凶猛的小牛咆哮了一声,扑通倒在地上。勇士们一拥而上,把它捆缚起来,按在了地上。‎ ‎“烙!”一个人叫道。‎ 打烙印的人从火堆那儿跑了过来。‎ 火红的烙铁烙得小牛毛皮发着吱吱的声响,冒出一股白烟,发出一股臭味。然后,小牛被解下绳索,身上流着血,疼痛而悲哀地跑开了。加乌乔们却又说又笑地走向火堆,去享受他们套捉牲口的奖赏——畅饮那杯美酒去了。‎ 这种粗野而危险的活计,是加乌乔们最大的乐趣,他们从内心里感到高兴。但是在这一片欢乐的气氛中,只有马乌罗与众不同。他身体高大、粗壮,有点驼背,脑袋硕大,头发蓬乱,脸上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那个大鼻子:鼻梁高高地突起,在浓密的头发衬托下,就像是乱糟糟的黑色胡椒树丛中间的一座小石山。别人交谈的时候,他嘟哝;别人大笑的时候,他吼叫。‎ ‎“烙!这回该你了!”伙伴们着急地冲马乌罗喊道。‎ 他气呼呼地回答:“来了,哼!我又不是火车!”‎ 转回来的时候,他嘟嘟囔囔,推搡着人群往前走,或给狗一脚,或给一个男童头上一掌,什么借口他都找得到的。“这帮懒鬼!你们不知道给人让路吗?”‎ ‎“你们给这个怪物让路!”有人这样应答。马乌罗头也不回,粗言恶语地骂他一句,全是难听的字眼儿。‎ 老头儿马乌罗的为人一向如此:脾气暴躁,态度冷淡,出言不逊,像青榅桲一样苦酸。所以,人们都管他叫“怪人”。他那毛茸茸的狮子般的大头,他那被头发遮掩着的可憎的面孔,他那目光凶狠的小眼睛,他那嘶哑的嗓音和他那把总是插在腰间的长刀子,令人不禁感到几分敬畏。‎ 他是从何处来的呢?没人知道。可能是从地狱里来的,也可能是从某个狮子洞里来的。谁也不知道他的身世,但是大家都猜想:他准是一个有着不幸经历的强盗。一个怪人,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一个心灵干枯、心似铁石的人。他经常冲着大家抱怨,而不对着某个人。‎ 场地上忽然响起一阵可怕的叫喊。只见一头肢体伤残、秉性暴烈的四岁大公牛从地上爬起来,怒气冲冲地用蹄刨了刨地,接着痛苦而狂怒地向众人发起了攻击。加乌乔们大惊失色,恐惧地四处奔逃。那公牛三蹦两跳地蹿到火堆边。马乌罗还来得及躲开,他噌地一下爬到了畜栏的围墙上。‎ 但是,当他回头看时,发现下面有一个男童,一个六岁的男童,一只手提着一只吐绶鸡,另一只手抱着一个南瓜,吓得脸色铁青,呆若木鸡。马乌罗毫不犹豫地跳下去,伸手把他抓住,高高地举过头顶,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公牛的犄角。‎ 在场的二十个人异口同声地发出恐怖的叫喊,冒着红色火焰的木柴四处飞溅,烟雾弥漫,尘土飞扬,眼前的一切顿时变得模糊不清。‎ 当公牛被两条绳索套着犄角从烟雾中拖出来的时候,大家才看清这幅惨景,都惊呆了。‎ 那男童站在被公牛冲毁的火堆旁,面色如土,但是安然无恙。有着不幸经历的怪人马乌罗却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他的头枕着灰烬,结实的胸膛已经被公牛的凶恶犄角挑开。‎ ‎(朱景冬译,有删改)‎ ‎【注】①比亚纳(1868~1925):著名作家,其作品多取材于加乌乔的口头传说。②加乌乔:南美潘帕斯草原牧民的统称,意思是“孤儿”、“流浪者”,性格强悍而狂放。‎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由于即将被拖出去烙印,那群囚禁在用横木和立柱建造的畜栏里的小牛神色愤怒,眼冒火光,无法忍受。‎ B.加乌乔们打心眼儿里喜爱烙牛,是因为这项粗野危险的活计既紧张又刺激,事后他们还能畅饮美酒。‎ C.马乌罗的强盗经历、丑陋容貌和暴戾性格,使他受到加乌乔们的歧视,他被看成一个冷酷无情、心灵干枯和心似铁石的人。‎ D.作者一面同情被烙的小牛,一面也以欣赏的笔触描写了加乌乔们在烙牛中所表现出来的强悍、狂放品格。‎ E.大公牛狂怒地向人群进攻,马乌罗为拯救男童而殉难。作者通过这段传奇,热情讴歌了主人公舍己救人的高尚品格。‎ ‎12.“怪人”马乌罗与众不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说为什么对马乌罗“烙牛”的具体过程不着一字?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说主要由加乌乔“烙牛”和马乌罗“救童”两个片段构成。你认为哪个片段更精彩?请谈谈你的观点,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12.①形象上,他高大粗壮,有点驼背,发乱面丑,脑袋、鼻子硕大,目光凶狠,嗓音嘶哑;②性情上,他暴躁,冷淡,粗鲁,不太合群;③品行上,危急关头,别人四处奔逃,他挺身而出,舍己救人。‎ ‎13.①前文已对如何“烙牛”作了详尽细致的描写,此处不必重复;②塑造马乌罗形象的重心是后文“救童”一段,其“烙牛”仅是铺垫,应该略写;③可腾出笔墨来写平日的马乌罗,与前后文的紧张叙述形成对比,舒缓了节奏,使行文张弛有致。‎ ‎14.观点一:加乌乔“烙牛”的片段更精彩。‎ ‎①展示了加乌乔们的生活风情,凸显了其强悍、乐天的性格,强化了作品的地域文化内涵;②构成了理解主人公马乌罗的性情和英雄壮举的氛围和基础;③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烘托手法等,逼真呈现了烙牛过程,感染力极强。‎ 观点二:马乌罗“救童”的片段更精彩。‎ ‎①展示了马乌罗勇于牺牲的英雄壮举,完成了主人公的形象塑造;②作为小说的点睛之笔,表达了作品讴歌人性之美的主题;③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等,一步步推向高潮后戛然而止,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观点三:两个片段同样精彩。‎ ‎①都是小说的华彩段落,前者是铺垫,后者是高潮,共同完成了主人公的塑造;②二者相辅相成,通过“烙牛”的加乌乔们和“救童”的马乌罗形象的相互衬托,丰富并深化了主题;③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对比和烘托等多种手法,精细传神,画面感极强,一头一尾,交相辉映。‎ ‎【解析】‎ ‎11.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项,曲解文意,小牛神色愤怒,眼冒火光,无法忍受的是被囚禁在那样的畜栏里,而不是即将被烙印。C项,马乌罗的强盗经历只是人们的一种猜测,他“受到加乌乔们的歧视”无中生有。E项,“热情讴歌了主人公舍己救人的高尚品格”这一分析显得牵强附会。‎ ‎12.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怪”字来作答。小说先写其相貌和性情之怪,后写在生死关头,他却能舍己为人,毅然救下男童的特殊行为,展示其品行中不同于常人的一面。考生将这些内容加以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13.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文章题为“怪人”,作者立意的重点是主人公马乌罗,塑造这一形象的重点又落在后文的救童行为上,无须太多的笔墨写“烙牛”这一次要情节。所以无论是从故事情节的安排上,还是从表现人物的形象上,“烙牛”这一内容都应该略写。‎ ‎14.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探究性题目,考生要由文内拓展到文外,对文本作一定的归纳和概括,并由此展开,展开时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以自己的心灵与作品碰撞,产生独特的认知。‎ ‎ ‎ ‎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钱穆: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 潘剑冰 钱穆,字宾四,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其《国史大纲》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之一。1949年秋,任香港亚洲文商学院院长;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90年去世,是当代中国声名赫赫的一位文化宗师。‎ 在《国史大纲》的引论中,钱穆说:“唯藉过去乃可认识现在,亦唯对现实有真实之认识,乃能对现在有真实之改进。”“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浓厚之爱情,必须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经之历史有深厚之认识。”余英时认为钱穆毕生以抉发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为治学宗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历史的人总是好旧的,所以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钱穆在北京教书时,中式的长袍已经成了一种落伍的标志。但是钱穆看到好友陈寅恪穿长袍,他也改穿长袍,并把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以这样最直接的方式宣布自己将坚决捍卫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的。‎ 钱穆在燕京大学的时候,作为一所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大学,燕大的水电费催缴单都是用英文写的,对此,大家也觉得很正常。但是钱穆不干了,他每个月接到水电缴费单后都把它扔到一边。后来学校派人来质问这个“老赖”,钱穆告诉来人:“我是学校聘用的一个国文教师,不必要认识英文。为什么你们在中国办学校要用英文发通知?”‎ 钱穆在中学执教时有一段时间兼过英文课,他的英文水平看懂水电单绰绰有余,他的理由无非是外国人在中国办学校就得用中文,这种行为是一种保护民族文化的本能。为此,他不惜当刺头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与教师的宴会上,钱穆大胆直言,批评燕大各楼的起名问题,说入校门即见M楼、S楼,不伦不类,既然在中国,就应该起个中国名字才是。司徒雷登最终接受了钱穆的建议,事后,他按照各楼美国捐建者名字的汉译,将M楼改为穆楼,S楼改为适楼,办公楼命名为贝公楼。有人跟钱穆开玩笑说:“正是因为你的提议,学校以你的名字来命名一座楼,与胡适各分各占一楼,你真是荣幸啊!”新中国成立后,燕大并入北大,北大搬到了燕大的校园,现在北大校园的未名湖,就是当年钱穆起的名。‎ 在钱穆的心目中,一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髓首推其历史,他认为一个国民只有充分了解本国的国史,才能建立起对国家民族的“信仰”。‎ 钱穆欣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国”与“亡天下”有着本质的区别,“亡国”不过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这才是最可怕的。‎ ‎1950年秋,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期间历经坎坷与打击,艰辛难为外人道也。彼时已经功成名就的钱穆完全可以不用去自讨苦吃,但他看到许多流亡到香港的青年人彷徨无着,失去精神支柱,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责任,借由在百年殖民之地上办校之机,倡导中国文化,让流亡者别忘了要做中国人。‎ ‎1986年6月9日,九十二岁高龄的钱穆在台湾自己的寓所素书楼讲完最后一课,从此告别杏坛,他给自己的学生留下了最后赠言:“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毫无疑问,钱穆心中的“中国”正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中国。‎ ‎1990年8月30日晨,风雨之日,钱穆于台北杭州南路新迁寓所去世,享年96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1992年,钱穆魂兮归来,归葬太湖水滨。而他留在岭南的足迹,也被历史一路仔细搜集,成为后人阅读钱穆时一个绕不过去的章节。‎ 钱穆的学生余英时在他逝世后写下了这样的挽联:‎ 一生为故国招魂,当时捣麝成尘,未学斋中香不散。‎ 万里曾家山入梦,此日骑鲸渡海,素书楼外月初寒。‎ ‎(节选自《名人传记》2014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学生余英时认为,作为一代文化宗师的钱穆是以阐述和发挥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为毕生治学宗旨的。‎ B.“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一句看似闲笔,且有明显戏谑意味,但活跃了文章气氛,也自然引出了关于钱穆的轶事。‎ C.在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总是非常直接地宣布自己坚决捍卫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 D.钱穆同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天下”远比“亡国”要可怕,因为“亡天下”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 E.钱穆创办“新亚书院”时,已然功成名就,之所以要自讨苦吃,是要倡导中国文化,进而可以获得在殖民地香港办校的机会。‎ ‎(2)全文以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钱穆先生一生奉行保护民族文化的思想?‎ ‎(3)有人说余英时的挽联非常准确地概括了钱穆先生一生的治学和情怀,试进行简单分析。‎ ‎(4)结合全文,联系现实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钱穆捍卫民族文化的思想及行为的看法。‎ ‎【答案】(1)BD ‎(2)①钱穆坚持一生穿中式长袍;②钱穆在燕大教书时,不读英文的水电费催缴单;③认为燕大各楼名字应该用中文,并为北大未名湖起名。④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倡导中国文化,让流亡者别忘了要做中国人。‎ ‎(3)上联写钱穆平生治学宗旨及书斋岁月,希望通过历史研究,重铸民族精神,重新发扬光大民族灿烂文化;下联写钱穆前半生之选择及心怀故土乡魂的深情,表现了钱穆先生一生奔走大陆、香港、台湾,却始终不忘故土家园的情怀。这样一副挽联,是对钱穆一生最为深情和较为准确的概括。‎ ‎(4)①钱穆的思想和观点值得肯定。在当时的世界形势下,捍卫自己的民族文化,体现的是经世救国的责任心。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潮流中,我们应该坚守和捍卫本民族文化,比如 穿中式服装,起名要用汉字,过中国传统节日等,这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例如,现在有些企业喜欢为自己的产品起外国名字,这就是一种丧失本民族文化的体现。‎ ‎②钱穆的思想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他的思想和行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但世界在发展,文化也要有交流发展,我们要用更开阔的视野、更宽广的胸怀对待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吸取外来文化和文明的精华。比如他坚持使用汉字,现在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完全不懂不看英语也不行。‎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以阐述和发挥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为毕生治学宗旨的”表述与原文不符。原文表述是“余英时认为钱穆毕生以掘发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为治学宗旨”。C项“钱穆总是非常直接地宣布”曲解文意。原文是“钱穆以这样最直接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宣布”。E项“是要倡导中国文化,进而可以获得在殖民地香港办校的机会”理解错误。钱穆之所以在香港这个殖民地上办学,不仅仅是尽自己的责任,根本原因是借办校之机,倡导中国文化,让青年人具有精神支柱,别忘了要做中国人。‎ ‎(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全文表现钱穆先生一生奉行保护民族文化的思想的具体事例有:他穿长袍,并把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老;燕大的水电费用英文就拒交;钱穆认为燕大各楼名字应该用中文,并为北大未名湖起名;他看到许多流亡到香港的青年人彷徨无着,失去精神支柱,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责任,借由在百年殖民之地上办校之机,倡导中国文化,让流亡者别忘了要做中国人。对上述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发掘文本所反映的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一生为故国招魂”,写钱穆平生治学宗旨,即发掘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重铸民族精神,重新发扬光大民族灿烂文化。“当时捣麝成尘,未学斋中香不散”写钱穆的书斋岁月。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万里曾家山入梦” 写钱穆前半生选择奔走大陆、香港、台湾,只为保护、发扬民族文化。“此日骑鲸渡海,素书楼外月初寒”写钱穆心怀故土乡魂的深情。‎ ‎(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对钱穆捍卫民族文化的思想及行为的看法,考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一般我们是肯定钱穆的。因为不管是在当时的世界形势下,还是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潮流中,坚守和捍卫本民族文化永远是知识分子的责任。‎ ‎ ‎ ‎ 1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B.在开罗大学的演讲中,奥巴马表示,要和伊斯兰世界开诚布公地对话,寻找共同价值,支持穆斯林,并决心用美国的力量来解决最困扰伊斯兰世界的问题。‎ C.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之若素,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几辈子的。‎ D.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活得洒脱,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熟记常见成语的正确含义,明确其使用范围、对象、感情色彩等,放在语境中辨析。A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用来形容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使用对象有误。B项,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符合语境。C项,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不符合C项句意,C项是想表达居民在这里住久不愿搬家,应该用“安土重迁”。D项,水落石出: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与语境表达含义不符。‎ ‎ ‎ ‎ ‎ ‎17.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内导演的眼界越来越开阔,学习国外拍摄影片的力度也在增大。如何拍出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本土特色的影片,这是摆在中国导演面前共同的难题。‎ B.“一带一路”建设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它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C.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勇立时代潮头,引领“中国号”巨轮,向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彼岸奋勇前行。‎ D.“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完全放开后,广大民众对这项国策很冷静,并没有扎堆生孩子的现象出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A项,成分残缺,在“如何拍出”后加上“具有”。B项,“‘一带一路’建设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搭配不当,应改为“‘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D项,中途易辙,应把“自”提到“二孩政策”前。‎ ‎ ‎ ‎ ‎ ‎18.下列句子衔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在韩剧《假如爱有天意》中,贯穿整个剧集的是佛道中的“前世今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法原生,皆系缘分。_______;________。(节选自《唯美爱情的影像制作》)‎ ‎①偶然的相遇,蓦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 ‎②剧中两个人的父母因为战争而分离,结局是上一代的错过 ‎③这种缘分再续的禅理的融入使得观众在感受爱情的美好的同时,也愿意去相信爱情,相信来世今生 ‎④无论是死亡还是其他,此生缘分已尽,静待来生 ‎⑤下一代便是他们的来生,上一代的爱情最终在下一代的身上生根发芽,隐露着爱别离又相逢的宿命 A.②④⑤①③‎ B.①②⑤④③‎ C.①②④⑤③‎ D.②⑤③①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首先通读文段,明确话题中心,再根据上下句语义关系推断。第一空处紧承首句介绍剧情,②句表达的是此意,因此可排除B、C两项。再比较A、D两项,②④表达的是上一代错过,缘分已尽,静待来生。⑤①表达的是下一代的来生隐露着宿命,注定彼此的一生。③句总结爱有天意,缘分让人相信爱情,相信来世今生。故选A项。‎ ‎ ‎ ‎ ‎ ‎19.阅读下面两则新闻,回答问题。‎ 新闻1   据新华社北京2016年7月23日电 针对山西省严重暴雨洪涝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23日11时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查看灾情,协助和指导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 据山西省民政厅报告,7月18日以来,全省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引发严重暴雨洪涝灾害。截至23日10时,灾害造成阳泉、长治等11市66个县(市、区)112.2万人受灾,6人死亡,1.9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5万间房屋倒塌和严重损坏,近3万间房屋一般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92.9千公顷,绝收5.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4亿元。‎ 新闻2  今年入汛以来,南方各地普降暴雨,抗洪抢险形势十分严峻。江西鄱阳向阳圩决口、江苏常州武进滆湖堤坝漫堤、福建闽清坂东镇内涝被淹、湖北黄梅濯港镇考田河堤溃口……哪里险情最危急,哪里就会出现一支“橄榄绿”队伍的身影。(光明日报2016年7月24日)‎ ‎(1)请你为新闻1拟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 ‎(2)在洪灾面前,救援战士不惧艰险前去赴战,他们被称为“战斗在最前线的抗洪铁军”。对此,请你拟一则对联来表达你内心无比的敬意。(不超过20字)‎ ‎【答案】(1)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紧急驰援山西 ‎(2)示例:不忘初心永向前,一心为民勇担当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1)拟写新闻标题,首先读清题干要求,为新闻1拟写标题。拟写标题要注意五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再根据字数要求,保留主要信息即可。标题可以从导语里概括出来,“‎ 山西省严重暴雨洪涝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23日11时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查看灾情,协助和指导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要求不超过20字,保留主要事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紧急驰援山西。(2)要求拟一则对联来表达对救援战士的敬意。注意两方面,内容和形式。形式上要严格按照对联的模式,对仗工整,字数、平仄、押韵等符合要求,内容上表达出救援战士的精神和自己的崇敬即可。‎ ‎ ‎ ‎ ‎ ‎20.忻州形象标识以“天地人和、欢乐忻州”为核心传播理念。下图是山西忻州市的城市形象标识。请写出构图特点,并说明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答案】“忻”字为忻州市的简称,具有独特的识别度和唯一性。“天地人和”既包含了“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说,又象征今日忻州百姓安居乐业,和谐太平,契合“欢乐忻州”。忻州形象标识的设计图案可视化元素主要有白塔、纽带、红日、大河、蓝天、碧水等,以文化为切入点,采用草书的“忻”字为创意主体,艺术设计成蓬勃向上的朝日,耸立的五台山,奔流的黄河、汾河、滹沱河,飞舞的绸带和舞动的人等,凸显了忻州地域风貌和文化内涵。‎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整体阅读题干和图标,对图标有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其主题。另外,要注意图中的细节,描述构图特点时不要漏掉重要信息。如左上角的塔、太阳、山。对应主题山西忻州市的城市形象标识以“天地人和”为主要理念,可知中间一部分飘动的是具有文化色彩的草书“忻”字,再根据其主题对图案进行合理推断,像舞动的人,像黄河等,可以体现出地域特点。寓意从“天地人和”来揣摩,希望忻州人们安居乐业,和谐太平。语言表达要简洁连贯。‎ ‎ ‎ ‎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没有菊花,一捧“青草”送战友 从前线传回的数张照片中,维和官兵用一捧“青草”送战友的照片令人动容:没有寄托哀思的菊花,更没有表达留恋的白色康乃馨,在生态环境恶劣的南苏丹前线,维和官兵用一捧青草送别两位战友。‎ 亲临送别场景的维和官兵王东告诉记者,照片上的这捧“青草”,其实是中国营地上生长的一棵白色太阳花。“‎ 中国营地附近的太阳花几乎都是红色的,白色的太阳花我们只找到了这一棵。”王东介绍说,在遗体告别仪式上由太阳花配上青草做成的花束,由战友于明彬、宋晓辉献给两位牺牲战士。在维和前线,他们也是离牺牲战士最近的人。‎ ‎(来源新华网2016年7月28日电)‎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无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整体阅读材料,把握材料重心,抓住写作重点。本则材料的标题是“一捧‘青草’送战友”,要从标题入手,了解材料的主要事件,分析立意的侧重点。在生态环境恶劣的南苏丹前线,维和官兵用一捧青草送别两位战友。没有寄托哀思的菊花,更没有表达留恋的白色康乃馨,为什么是一捧青草呢?在第二段中维和官兵王东告诉记者这捧“青草”,其实是中国营地上生长的一棵白色太阳花。由太阳花配上青草做成的花束,由战友献给两位牺牲战士。“青草”在这里就象征了维和战士的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为了维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无私给予不求回报。立意时围绕这个角度即可,还要注意要求写成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