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中西方思想家讨论的重要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提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的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有的主张“人生而平等”.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有( )
①老子 ②孔子 ③普罗塔戈拉 ④斯多亚学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某历史学者指出,中国秦汉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①此时疆域最南已至南海郡
②多元一体局面开始形成
③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某学者认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该观点旨在强调( )
A.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B.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C.黄宗羲与卢梭的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D.黄宗羲的思想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4.《说文解字》中提到“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由此可见,史者应该( )
A.辩证看待历史现实 B.客观记载历史事实
C.全面记载历史发展 D.公正评价历史事物
5.苏格拉底说:“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对于苏格拉底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B.国家管理需要专业人才
C.直接民主不利于国家稳定 D.把妇女和外邦人排除在外
6.有位思想家在20世纪20年代针对世人对他的评价发出了如下感叹:“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7.一位学者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重要后果是( )
A.打开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8.如图是中国、美国和德意志在1750、1860、1900制造业产量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由此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工业发展不平衡导致国际关系日趋复杂
B.西方工业迅速发展,中国工业迅速萧条
C.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D.两次工业革命后美德工业跃居第一、第二
9.“不合宜者,渐渐消亡,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力.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材料中的“其说”是指( )
A.达尔文的进化论 B.卢梭的“天赋人权”思想
C.法拉第的电磁感应 D.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10.如图是画家张漾兮在《华西日报》上发表的漫画,漫画下面的文字是:“希特勒最后的领土要求.”,以下选项关于此图表述正确的有( )
①预示着希特勒将走向灭亡
②这是对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后的形势估计
③此时欧洲第二战场已经成功开辟
④此时德国的最后一次反攻已经宣告失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11.霍布斯鲍姆把1914﹣1991年这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他认为经历了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这股“改革与重组之潮”的共同之处是( )
A.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 B.扩大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C.继续推行自由主义思想 D.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
12.赫鲁晓夫曾强烈反感甲壳虫乐队,他说“苏联青年不需要这种刺耳的垃圾”,甚至宣称,“从萨克斯管到弹簧刀仅有一步之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良知复兴”运动在苏联受挫
B.苏联拒绝无用、堕落的音乐形式
C.经济结构决定苏联的消费水平
D.政治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
二、非选择题:
13.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促进、交替进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翻译英文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而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使用.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中国汉语中“科学”一词含义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五四”前后,处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关系上的不同.
(3)综合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
14.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使人类的脚步第一次从一个大陆跨到了另一个大陆,实现了汤因比所说的从草原到海洋的“革命性变革”.地理大发现一方面使人类对地球有了真实的了解,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空间基础;另一方面,地理大发现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各自的自给自足状态.因此,没有地理大发现就不会具有经济全球化萌生的前提条件.﹣﹣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
材料二:世界性网络,从1890年之后变得更加紧密.虽然从地理范围上看,它只是稍稍有所扩展而已,但是交往的规模和速度却得到了显著的增强,这主要是由来自技术的﹣﹣还有政治的﹣﹣各种变革所使然.﹣﹣(美)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
材料三:1929年以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政策宣告了一种全球化倒退趋向.那些自给自足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似乎最具有安然渡过难关的能力.意大利所遭受的损失就要小于其他国家,苏联似乎也是如此.﹣﹣(美)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地理大发现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世界性网络在1890年之后和1990年之后变得更加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从“技术的”和“政治的”方面分析这两个时期世界性网络更加紧密的原因.
(3)1929年以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哪些政策宣告了一种全球化倒退趋向?二战后初期又采取了哪些措施重建全球化并对这些措施进行简要评价.
2016年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中西方思想家讨论的重要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提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的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有的主张“人生而平等”.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有( )
①老子 ②孔子 ③普罗塔戈拉 ④斯多亚学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中西方文化交流.
【分析】本题考查中西方思想家的主张.考查孔子、普罗塔戈拉、斯多亚学派的思想主张.
【解答】老子主张朴素的辩证法和无为而治,题干材料没有反映,故①排除;“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属于孔子的主张,故②符合题意;“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塔戈拉的主张,故③符合题意;“人生而平等”是斯多亚学派的主张,故④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故选D.
2.某历史学者指出,中国秦汉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①此时疆域最南已至南海郡
②多元一体局面开始形成
③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汉“大一统”,联系所学知识,从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归纳.
【解答】秦朝的统一,确立了中国基本的版图,①中只是部分疆域范围,不全面,不符合,故排除①;
秦的统一,开始确立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故②符合;
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延续了二千多年,故③符合;
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开始成为正统思想,故④符合.
故选B.
3.某学者认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该观点旨在强调( )
A.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B.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C.黄宗羲与卢梭的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D.黄宗羲的思想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考查黄宗羲的思想.
【解答】黄宗羲只要求限制君权,属于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范畴,故A项错误.
说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使得思想界出现了像黄宗羲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民主思想,因此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故B项正确.
黄宗羲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没有产生重大影响,故C项错误.
D项的说法没有反映题干材料的主旨,应排除.
故选B.
4.《说文解字》中提到“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由此可见,史者应该( )
A.辩证看待历史现实 B.客观记载历史事实
C.全面记载历史发展 D.公正评价历史事物
【考点】历史与历史学.
【分析】本题考查历史与历史学.考查客观看待历史事实.
【解答】从材料中“记事”、“正也”可以判断出记载历史应该客观,准确.故A项正确.
B项材料未体现,应排除.
C项强调的是全面,与材料不符.
D项强调的是辩证,与材料不符.
故选B.
5.苏格拉底说:“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对于苏格拉底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B.国家管理需要专业人才
C.直接民主不利于国家稳定 D.把妇女和外邦人排除在外
【考点】苏格拉底.
【分析】本题以苏格拉底关于雅典民主政体的评价为切入点,考查了对课本雅典民主政治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材料的综合分析阅读能力.
【解答】A、苏格拉底的这句话未没有反映出,他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政治,课本知识中也未涉及到此类知识,故此项排除;
B、材料中指出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缺陷在于将权力交给了所有公民,又指出公民没有专长,从另一个层面,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的是国家应当由专业的人才来进行管理,故此项正确;
C、材料中未涉及到统治不稳定的问题,根据课本知识得知,民主制度是适合雅典小国寡民这种特征的,故此项错误;
D、雅典的公民指的是具有公民身份、有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年男性,确实是将妇女和外邦人排除在外,但是此题未涉及到这一点,故此项排除;
故选B.
6.有位思想家在20世纪20年代针对世人对他的评价发出了如下感叹:“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考点】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康有为的思想.考查对康有为思想的评价.
【解答】根据题干“20世纪20年代”,李鸿章在1901年已经去世,故A项排除.
“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说明其在戊戌变法前后思想发生变化,却又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前期主张维新变法,在封建顽固派眼中是“太新”;后期成为保皇党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主张保留君主,在革命派眼中是“太旧”,不合时宜.即康有为在维新变法期间主张君主立宪迎合历史潮流,后又主张保皇违背历史发展规律,故B项正确.
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思想,陈独秀主张民主科学思想,他们都不存在“太旧”的评论,故CD两项应排除.
故选B.
7.一位学者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重要后果是( )
A.打开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解答】依据题干“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即20世纪初,“世界大国们集体亮相”说明西方世界大国集体侵略中国,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以确定这一事件指的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带来的重要后果是使得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正确.
AC两项与中国无关,应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无关,故D项排除.
故选B.
8.如图是中国、美国和德意志在1750、1860、1900制造业产量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由此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工业发展不平衡导致国际关系日趋复杂
B.西方工业迅速发展,中国工业迅速萧条
C.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D.两次工业革命后美德工业跃居第一、第二
【考点】资本主义各国工业化过程比较;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各国工业化过程比较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重点比较东西方工业化的进程和成就.
【解答】根据材料来看,本题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中、美、德三国在1750年、1860年、1900年三个时间段各自的工业产值在世界上的比重,由数据比较来看,中国迅速萧条,美德迅速发展,所以B项符合题意;
材料并不能显示国家关系的紧张,所以A排除;本题材料反映的是工业产值在世界上的比重,并没有涉及劳动分工,故C排除;从材料看两次工业革命后美德工业发展迅速超过中国,但没有显示是否跃居第一、第二,故D排除.
故选B.
9.“不合宜者,渐渐消亡,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力.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材料中的“其说”是指( )
A.达尔文的进化论 B.卢梭的“天赋人权”思想
C.法拉第的电磁感应 D.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考点】进化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
【解答】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不合宜者,渐渐消亡,其合宜者,得以永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为生物进化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故A项正确;
材料表述与“天赋人权”思想不符,故B项错误;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为电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A.
10.如图是画家张漾兮在《华西日报》上发表的漫画,漫画下面的文字是:“希特勒最后的领土要求.”,以下选项关于此图表述正确的有( )
①预示着希特勒将走向灭亡
②这是对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后的形势估计
③此时欧洲第二战场已经成功开辟
④此时德国的最后一次反攻已经宣告失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考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分析】本题以是画家张漾兮的漫画为切入点,考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答】根据题干图片的时间“1944年9月21日”,②项易北河会师是在1945年4月25日,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④德国的最后一次反攻是在1945年3月6日﹣15日的“冬季春醒”行动,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从图片的骷髅和坟墓可知,这预示着希特勒将走向灭亡,故①正确;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是在1944年5﹣6月,题干时间是1944年9月21日,说明此时欧洲第二战场已经成功开辟,故③正确.故C项正确.
故选C.
11.霍布斯鲍姆把1914﹣1991年这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他认为经历了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这股“改革与重组之潮”的共同之处是( )
A.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 B.扩大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C.继续推行自由主义思想 D.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凯恩斯主义,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解答】依据题意,这股“改革与重组之潮”是指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是经济改革,没有转向政治改革,故A项错误;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扩大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故B项正确;
西方国家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而非自由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
美苏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B.
12.赫鲁晓夫曾强烈反感甲壳虫乐队,他说“苏联青年不需要这种刺耳的垃圾”,甚至宣称,“从萨克斯管到弹簧刀仅有一步之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良知复兴”运动在苏联受挫
B.苏联拒绝无用、堕落的音乐形式
C.经济结构决定苏联的消费水平
D.政治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
【考点】美苏冷战.
【分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考查美苏冷战对对思想文化交流的影响.
【解答】从材料信息看,赫鲁晓夫把英国的甲壳虫乐队看成“垃圾”“到弹簧刀仅有一步之遥”,会对苏联人造成不良影响,说明在当时美苏冷战的背景下,文化传播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选D项.其余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3.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促进、交替进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翻译英文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而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使用.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中国汉语中“科学”一词含义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五四”前后,处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关系上的不同.
(3)综合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
【考点】材料解析题;中西方文化交流;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考查19世纪末中国汉语中“科学”一词含义的变化及其原因、“五四”前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对待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
【解答】(1)第一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一“‘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可以得出从“科举之学”到“从事科学,讲求政艺”.
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19世纪末中国当时的形势可以得出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知识分子反思“师夷长技”(洋务运动)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
(2)本小问的不同,依据材料二“‘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五四以前,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以中国固有文化的眼光去赞赏西方文化.依据材料二“‘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五四以后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对中国封建专制和伦理道德进行猛烈批判;其实质是在用新文化反对旧文化.
(3)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二“五四以前,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五四以后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促进、交替进行;“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五四”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等特点.
故答案为:
(1)含义:从“科举之学”到“从事科学,讲求政艺”.
原因: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知识分子反思“师夷长技”(洋务运动)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
(2)不同:“五四”以前: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以中国固有文化的眼光去赞赏西方文化.
“五四”以后: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对中国封建专制和伦理道德进行猛烈批判;其实质是在用新文化反对旧文化.
(3)特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促进、交替进行;“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五四”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14.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使人类的脚步第一次从一个大陆跨到了另一个大陆,实现了汤因比所说的从草原到海洋的“革命性变革”.地理大发现一方面使人类对地球有了真实的了解,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空间基础;另一方面,地理大发现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各自的自给自足状态.因此,没有地理大发现就不会具有经济全球化萌生的前提条件.﹣﹣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
材料二:世界性网络,从1890年之后变得更加紧密.虽然从地理范围上看,它只是稍稍有所扩展而已,但是交往的规模和速度却得到了显著的增强,这主要是由来自技术的﹣﹣还有政治的﹣﹣各种变革所使然.﹣﹣(美)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
材料三:1929年以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政策宣告了一种全球化倒退趋向.那些自给自足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似乎最具有安然渡过难关的能力.意大利所遭受的损失就要小于其他国家,苏联似乎也是如此.﹣﹣(美)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地理大发现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世界性网络在1890年之后和1990年之后变得更加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从“技术的”和“政治的”方面分析这两个时期世界性网络更加紧密的原因.
(3)1929年以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哪些政策宣告了一种全球化倒退趋向?二战后初期又采取了哪些措施重建全球化并对这些措施进行简要评价.
【考点】探究型材料题;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分析】(1)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考查这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考查重建全球化的措施可对这些措施的评价.
【解答】(1)此问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要从地理大发现后对世界的影响和对欧洲、对美洲、亚洲,非洲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
(2)1890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西方国家加进了对全球的扩张,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1990年,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同时两极格局的终结,也有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经济大危机后,国家之间为了解决危机,大打贸易战,这是全球化的倒退.吸取这场大危机的教训,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逐渐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金融、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基础之上,它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关贸总协定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为:
(1)地理大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空间基础;地理大发现推动了殖民扩张和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性贸易成为可能,促成了“商业革命”;地理大发现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况,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
(2)1890年:“技术”的原因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的交通工具、新的通讯手段提供了技术条件;“政治”的原因是指在国际政治上,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全球扩张.
1990年:“技术”的原因是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从而推动了全球化;“政治”的原因是指苏东剧变,两极对峙格局结束,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推行,从而有利于全球化.
(3)政策: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
措施: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关贸总协定.
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金融、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基础之上,它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关贸总协定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016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