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省珠海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唐朝时,所有诏敕既须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共认,后盖政事堂印.宋朝台谏制,“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其他权臣以纠正焉,由此可知唐宋时期.( )
A.皇帝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B.政事堂形成民主政治雏形
C.皇权外的决策机构已形成 D.已有了权力制衡分权机制
2.宋朝以来的江南地区,城市里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数百年后,该地区一些城镇拜财神习俗日益浓厚.这表明当时的江南( )
A.经济功能明显增强 B.经济对社会的影响力上升
C.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D.朝廷藉此强化财富思想
3.明成祖时,徽商…或以捐纳的方式,谋取“功名”虚衔,以保护子孙后裔科举“光宗耀祖”.清雍正时,废除贸易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这说明( )
A.富商大贾难成革新的力量 B.功名是富商大贾最终目的
C.海禁松弛仍有诸多的限制 D.重农抑商的观念根深蒂固
4.有学者认为唐代“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强调( )
A.七国之乱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5.茶叶原产地是中国,开始作为奢侈品引入英国,一个世纪后,茶叶成为英国人必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甚至引发了北美独立战争,乃至鸦片战争.这说明( )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世界贸易迅猛发展
C.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D.茶叶贸易引发社会变革
6.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
研究专题
论文数量(篇)
甲
722
乙
287
丙
614
丁
96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7.20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有《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法国革命史》等;同期近代中国的文献中多次使用“维新”、“革命”等词汇,这反映出当时( )
A.欧洲启蒙思想已经控制中国舆论界
B.民主革命力量完全超过改良势力
C.革命思想逐步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
D.资产阶级政体之争仍然持续进行
8.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同时中国对第三世界经济援助的支出数据不断上涨.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学术上侧重与英法关系的研究
B.“文革”严重干扰了经济建设
C.国民经济调整取得重大成果
D.中美苏关系影响到舆论与外交
9.西塞罗说:“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罗马法的发展主要是凭裁判官审判实践和法学理论,在改造和继承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表明( )
A.公平、正义、开放、灵活是罗马法的价值追求
B.自然法为罗马法注入了血液和灵魂
C.罗马法充分体现了法律公平和正义的原则
D.罗马法维系帝国,影响深远,缓和了矛盾
10.《大宪章》在人权保障上有较大的局限性.相比之下,《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的进步性表现在( )
A.逐渐实现人治向法治转变 B.人权保障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C.国王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 D.英国开始通过议会管理国家
11.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尔平认为,“国际自由经济的存在少不了要有一个霸主,历史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占主宰地位的自由强国,国际经济合作极难实现或维持,冲突将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材料表明( )
A.华盛顿政治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建立的
B.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美国有主导作用
C.发达国家不会导致经济秩序不平等
D.加强协商对话有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12.据教育部的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之后,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公办民助(如独立学院)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局面,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基于( )
A.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有重要影响
B.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C.民众对教育需求和弥补国家教育投入不足
D.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大众化
二、简答题
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现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外流现象.
时间
方式
对策
白银持续
大量外流
19世纪末
《马关条约》等
晚清政府雪上加霜,束手无策
20世纪中期
《1934年购银法》等
南京政府积极应对,进行币制改革
材料二
①19世纪末,由于战争、改革和新设备…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②1933年,美元贬值的300%.罗斯福新政时期,来自西部产银州的议员提出了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造成银价飞涨给中国等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危机.
③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法币取代银元,作为流通于市场的唯一货币形式.法币政策的实施,使国民政府加强了金融控制,增加了统治力量.
④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⑤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白银外流剧增的原因有哪些?为应对第二次白银外流危机,南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方面,分析美元(地位)发生数次变化的原因.
14.所谓新政,是指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革新的运动.比较著名的如中国清朝末年的新政、美国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等,这些新政均对当时以及其后的社会发展有著深刻的影响.阅读关于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下列是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
20世纪中期以前的部分书目
21世纪初的部分书目
塔格韦尔的《为民主而战》;伊克斯的《新民主》;华莱士的《新边疆》;埃诺迪的《罗斯福革命》;戴格勒的《超越我们的过去》;比尔德与史密斯合著的《未来的到来》;珀金斯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时代》;戈斯奈尔的《竞选者的冠军:罗斯福》;麦克唐纳的《复兴的威胁》;托马斯的《法西斯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等.
﹣﹣摘自胡国成《罗斯福新政研究状况简介》
托马斯•迪洛伦佐的《资本主义如何救了美国》;阿米蒂•什莱斯的《被遗忘的人:大萧条的新历史》(简介:19世纪30年代,大箫条的年代.罗斯福新政带领美国渡过难关﹣﹣这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但那些“被遗忘的人”、那些新政下的牺牲者,他们的故事、诉说的,全然不是这么回事);H.W.布兰茨的《本阶级的叛徒》;伯顿•佛尔森的《新政还是苛政:罗斯福的经济遗产如何伤害了美国》;伯顿•W.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等.
﹣﹣摘自凤凰网《美国涌动经济政策反思潮“衰落”情绪笼罩美国》
仔细阅读目录,指出从20世纪中期到21世纪初关于罗斯福新政主流评价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选做题A]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一条鞭法”的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粮,官为分界,在役应付.”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一条鞭法在中国赋役制度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改变了历代“赋”与“役”平行的征收形式,统一了役法…但在另一方面,当时中国民间极度缺乏白银,流通的是铜钱,而官方两税收的是白银.民间只有在交税的时候才会将铜钱折算成银子,所以要在缴纳两税的时候集中向商人兑换,而商人借此将银价抬高,这是明清延续的一大弊政,又被称为残民一条鞭.
﹣﹣《中国赋税史••张居正改革》
材料二 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驾而后知其驽良,今用人则不然.官不久任,事不责成,更调太繁,迁转太骤,资格太拘,毁誉失实.臣愿皇上慎重名器,爱惜爵赏.用人必考其终,授人必求其当.仍敕吏部严考课之法,审名实之归.
敕下吏部,慎选良吏,牧养小民.其守令贤否殿最,唯以己端洁,实心爱民,乃于上才考称职,不次擢用.若但善事上官,干理薄书,而无实政及于百姓者,虽有才能干局(按:有才干),止于中考.其贪污显著者,严限追赃,押发各边.
﹣﹣《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一条鞭法“又被称为残民一条鞭”?从内容方面,概括“一条鞭法”的积极影响.
(2)概括指出张居正整顿吏治的内容.并指出整顿吏治与张居正改革的关系.
[选做题B]
1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883年议会颁布《取缔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规定了选举费用的最高限额及其使用范围,由选举代理人,掌握选举费用,并及时监选官汇报全部账目.对选举中的贿选、款待、不正当影响等舞弊行为严加取缔.若违反上述法律,候选人剥夺竟选资格7年,选举代理人剥夺选举资格7年.
1880年选举中,全国的候选人共支出选举费1736781英镑,1885年降为1026645英镑,1900年降为777429英镑.不过这个法律仍有很多漏洞,某些财力充足的候选人可以提前投资“培养”选区.因此法案实施后,明目张胆的舞弊行为虽有所减少,但远未绝迹.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从理论上说,英国下院选举制看起来很“完美”. 按照规定:年满18岁的英国公民,不分种族、性别、贫富、职业,不受资格限制,都有选举下院议员的权利,选举实行一人一票,匿名投票.因此从形式上看,下院选举表达了平等、普遍、公正的原则,所有国民都参加到国家的政治进程中来了,体现着民主的特征.但理论与实践却会脱节,英国选举是个极好的案例.
﹣﹣钱乘旦《“说”与“做”的悖论﹣﹣英国议会选举与政党政治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议会选举制度安排上的优缺点.说明英国议会选举制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析英国颁布《取缔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法案的影响.
[选做题C]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做“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凡尔赛达成的和平曾被威尔逊梦想为是整体的和平与持久的和平,其实不然,它是不完全的和平,是一种非常不完美的产物,因为这种和平并不着眼于未来.而且不是出于人道精神而是出于对纯粹物质利益的理性考虑而产生.﹣﹣茨威格《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民众对威尔逊如此狂热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尔逊的“和平”为什么是“不完全的和平”.
[选做题D]
1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48年1月30日,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大党领袖甘地在祈祷会上被刺杀.甘地死后他一直受到广泛的评论.丘吉尔曾说:“见到甘地先生,…是令人作呕,他曾是一个妨害治安的天普中学出来的律师.现在在东方作出苦行僧的样子,半裸的在总督府前游行,却出名了”.与此相反,爱因斯坦这样评论甘地:“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
材料二 绝食的确制止了首都的猖獗暴行(印度教徒对印度境内的穆斯林进行屠杀).…毫无疑问,他减轻了印度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恐惧与担忧,使他们有一种相对的安全感.…在穆斯林世界中,甘地的形象有所改变,由原来的头号敌人变成了东方世界的杰出之子.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谈到了(甘地思想有)“一种为了印巴友谊而产生的新的了不起的感情愿望”.
﹣﹣[印度]克里帕拉尼《甘地》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丘吉尔和爱因斯坦为何对甘地的评价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甘地在穆斯林世界中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
2016年广东省珠海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唐朝时,所有诏敕既须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共认,后盖政事堂印.宋朝台谏制,“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其他权臣以纠正焉,由此可知唐宋时期.( )
A.皇帝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B.政事堂形成民主政治雏形
C.皇权外的决策机构已形成 D.已有了权力制衡分权机制
【考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着重是唐宋时期君主专制加强内容.
【解答】题中反映唐朝时,皇帝的诏令受到三省机构的限制,宋朝的谏官,“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评议到皇帝出行(的事),即皇帝也会脸上变色;如果评议的事与皇室江山有关,那连宰相也要待罪,说明谏官对皇帝的言行具有一定的制约影响,因此A项符合;B项内容与唐朝有关,但与宋朝无关,不全面,故排除;C项在君主专制下不存在皇权外的决策机构,故排除.
故选A.
2.宋朝以来的江南地区,城市里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数百年后,该地区一些城镇拜财神习俗日益浓厚.这表明当时的江南( )
A.经济功能明显增强 B.经济对社会的影响力上升
C.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D.朝廷藉此强化财富思想
【考点】宋朝的商业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认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解答】从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以来,江南经济发展,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导致市民阶扩大,从而出现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城镇中财神习俗日益浓厚,说明商品经济影响下,人们热衷于对财富的追求,因此材料体现了由于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故B项符合;A项经济功能明显增强和C项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在材料中末有体现,故排除;封建社会强调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未改变,故D项错误.
故选B.
3.明成祖时,徽商…或以捐纳的方式,谋取“功名”虚衔,以保护子孙后裔科举“光宗耀祖”.清雍正时,废除贸易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这说明( )
A.富商大贾难成革新的力量 B.功名是富商大贾最终目的
C.海禁松弛仍有诸多的限制 D.重农抑商的观念根深蒂固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A项材料没有反映相关信息,应排除.
从材料“以保护子孙后裔科举光宗耀祖”看,功名不是富商大贾最终目的,故B项错误.
材料“清雍正时,废除贸易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说明政府重在对商人的限制,而不是强调海禁.故C项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选D.
4.有学者认为唐代“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强调( )
A.七国之乱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考点】儒家思想的形成.
【分析】主要考查儒家思想,要求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认识儒家思想对封建统治的影响.
【解答】材料的意思是“君主不做君主的事情,臣子不尽臣子的本分,藩镇不听话,有权的大臣很嚣张,唐朝灭亡后有五代之乱”,故强调的是由于伦理纲常的破坏,才导致天下混乱的局面.因此C项符合;A项七国之乱是西汉时期,不符合;B项中把儒家的伦理纲常等同于宗法制,不符合;D项内容在题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故选C.
5.茶叶原产地是中国,开始作为奢侈品引入英国,一个世纪后,茶叶成为英国人必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甚至引发了北美独立战争,乃至鸦片战争.这说明( )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世界贸易迅猛发展
C.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D.茶叶贸易引发社会变革
【考点】鸦片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关键是清楚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
【解答】“茶叶成为英国人必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甚至引发了北美独立战争,乃至鸦片战争”,这说明茶叶贸易对社会变革产生重大影响,所以选D,ABC则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故选D.
6.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
研究专题
论文数量(篇)
甲
722
乙
287
丙
614
丁
96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考点】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武昌起义;戊戌变法的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史学理论中史学观念(革命史观),考查的知识涉及到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以及戊戌变法等近代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斗争.
【解答】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受苏联史学界影响,史学研究的指导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也就是革命史观.太平天国运动,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A项错误;
义和团运动也是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B项错误;
戊戌变法是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到维新变法,显然与当时的史学氛围不相符合,故C项正确;
辛亥革命,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D项错误.
故选C.
7.20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有《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法国革命史》等;同期近代中国的文献中多次使用“维新”、“革命”等词汇,这反映出当时( )
A.欧洲启蒙思想已经控制中国舆论界
B.民主革命力量完全超过改良势力
C.革命思想逐步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
D.资产阶级政体之争仍然持续进行
【考点】西方文化传入中国.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内容,了解中国由维新改道路向民主共和道路发展必然趋势.
【解答】20世纪前中国发生维新改良运动,但结果被清政府镇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暴露无遗,资产阶级兴起了民主共和革命的道路.因此材料中时间“20世纪初”、翻译出版“《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法国革命史》”等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故C项符合题意;B项”“民主革命力量完全超过改良势力”在材料中并不能体现,故排除;材料中并没有体现“资产阶级政体之争”故排除D.
故选C.
8.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同时中国对第三世界经济援助的支出数据不断上涨.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学术上侧重与英法关系的研究
B.“文革”严重干扰了经济建设
C.国民经济调整取得重大成果
D.中美苏关系影响到舆论与外交
【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的外交,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以及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的能力.
【解答】5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逐渐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把中国纳入与美国争霸的轨道,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如1958年苏联要求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1960年,苏联片面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了243个合同书,废除科技合作项目257个,给中国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同年,苏联在新疆挑起边境冲突事件,中苏关系恶化.
材料提到,“20世纪60年代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阶级斗争为纲的特点,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中国对第三世界经济援助的支出数据不断上涨”,也是受中苏关系的影响,中国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因此D项符合题意.ABC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故选D.
9.西塞罗说:“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罗马法的发展主要是凭裁判官审判实践和法学理论,在改造和继承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表明( )
A.公平、正义、开放、灵活是罗马法的价值追求
B.自然法为罗马法注入了血液和灵魂
C.罗马法充分体现了法律公平和正义的原则
D.罗马法维系帝国,影响深远,缓和了矛盾
【考点】罗马法.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律,要求掌握罗马法发展过程,并理解自然法的含义.
【解答】从题中的材料意思体现罗马法是在在法律的实践中和自然法的理论指导不断发展起来的,它是“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体现追求公平、正义的原则,从所学知识可知,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体现了罗马法的开放和灵活,因此A项符合题意;
自然法是在罗马法的实践和发展中形成的理论,两者相辅相成,B项中的表述不科学,故排除;
C项表述错误,当时是奴隶社会时期,奴隶没有社会地位,不受法律保护,因此不可能充分体现公平和正义的原则,故排除;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0.《大宪章》在人权保障上有较大的局限性.相比之下,《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的进步性表现在( )
A.逐渐实现人治向法治转变 B.人权保障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C.国王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 D.英国开始通过议会管理国家
【考点】英国《权利法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了解《权利法案》和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权力高于国王的权力,体现了由人治向法治转变,故A项符合;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英国《大宪章》对国王就开始有权力的限制,故C项不符合题意;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就控制议会管理国家,D项错误.
故选A.
11.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尔平认为,“国际自由经济的存在少不了要有一个霸主,历史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占主宰地位的自由强国,国际经济合作极难实现或维持,冲突将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材料表明( )
A.华盛顿政治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建立的
B.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美国有主导作用
C.发达国家不会导致经济秩序不平等
D.加强协商对话有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材料表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起了主导作用,推动世界一体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体现了作者的霸权思维.故B项正确.
A项材料没有反映,而且说法错误,应排除.
发达国家的主导会导致经济秩序不平等,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加强协商对话的信息,故D项错误.
故选B.
12.据教育部的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之后,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公办民助(如独立学院)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局面,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基于( )
A.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有重要影响
B.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C.民众对教育需求和弥补国家教育投入不足
D.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大众化
【考点】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答】本题为最佳选择题.题干材料问的是2000年以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原因.D项不是说的原因,故排除;ABC都是2000年以后办学方式多样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现象出现的原因,B项是根本原因.
故选B.
二、简答题
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现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外流现象.
时间
方式
对策
白银持续
大量外流
19世纪末
《马关条约》等
晚清政府雪上加霜,束手无策
20世纪中期
《1934年购银法》等
南京政府积极应对,进行币制改革
材料二
①19世纪末,由于战争、改革和新设备…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②1933年,美元贬值的300%.罗斯福新政时期,来自西部产银州的议员提出了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造成银价飞涨给中国等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危机.
③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法币取代银元,作为流通于市场的唯一货币形式.法币政策的实施,使国民政府加强了金融控制,增加了统治力量.
④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⑤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白银外流剧增的原因有哪些?为应对第二次白银外流危机,南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方面,分析美元(地位)发生数次变化的原因.
【考点】材料解析题;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国家干预经济模式;西方国家经济“滞涨”现象.
【分析】(1)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考查近代中国两次白银外流危机的原因以及南京政府解决的措施.
(2)本题考查美国经济的发展.考查20世纪30年代﹣70年代美元(地位)发生数次变化的原因
(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1)19
世纪末中国白银外流剧增的原因主要包括一系列战争的失败,巨额的战争赔款,洋务运动等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所需费用,编练新军的费用;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的费用;鸦片走私猖獗也会导致大量的白银外流.为应对第二次白银外流危机,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币制改革,白银国有,实行法币政策.
(2)本小问主要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30年代: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调整财政金融政策,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②40年代:美国大发战争财,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经济霸主地位.③70年代:美国出现经济“滞胀”现象,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大幅度下降;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欧共体、日本的冲击;贸易出现逆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
故答案为:
(1)原因:巨额的战争赔款;引进新设备、新技术的所需费用;编练新军(或筹划海防)的费用;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的费用;
措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币制改革.(法币政策、统一货币)
(2)原因:30年代: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调整财政金融政策,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40年代:美国大发战争财,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经济霸主地位.
70年代:美国出现经济“滞胀”现象,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大幅度下降;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欧共体、日本的冲击;贸易出现逆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
14.所谓新政,是指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革新的运动.比较著名的如中国清朝末年的新政、美国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等,这些新政均对当时以及其后的社会发展有著深刻的影响.阅读关于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下列是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
20世纪中期以前的部分书目
21世纪初的部分书目
塔格韦尔的《为民主而战》;伊克斯的《新民主》;华莱士的《新边疆》;埃诺迪的《罗斯福革命》;戴格勒的《超越我们的过去》;比尔德与史密斯合著的《未来的到来》;珀金斯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时代》;戈斯奈尔的《竞选者的冠军:罗斯福》;麦克唐纳的《复兴的威胁》;托马斯的《法西斯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等.
﹣﹣摘自胡国成《罗斯福新政研究状况简介》
托马斯•迪洛伦佐的《资本主义如何救了美国》;阿米蒂•什莱斯的《被遗忘的人:大萧条的新历史》(简介:19世纪30年代,大箫条的年代.罗斯福新政带领美国渡过难关﹣﹣这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但那些“被遗忘的人”、那些新政下的牺牲者,他们的故事、诉说的,全然不是这么回事);H.W.布兰茨的《本阶级的叛徒》;伯顿•佛尔森的《新政还是苛政:罗斯福的经济遗产如何伤害了美国》;伯顿•W.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等.
﹣﹣摘自凤凰网《美国涌动经济政策反思潮“衰落”情绪笼罩美国》
仔细阅读目录,指出从20世纪中期到21世纪初关于罗斯福新政主流评价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考点】材料解析题;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考查从20世纪中期到21世纪初关于罗斯福新政主流评价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解答】第一小问的变化主要从材料中概括即可.通过材料“塔格韦尔的《为民主而战》、伊克斯的《新民主》、戴格勒的《超越我们的过去》、比尔德与史密斯合著的《未来的到来》、珀金斯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时代》、戈斯奈尔的《竞选者的冠军:罗斯福》”等信息可以得出20世纪中期以前对新政的积极或正面评价占主流;通过材料“
布兰茨的《本阶级的叛徒》、伯顿•佛尔森的《新政还是苛政:罗斯福的经济遗产如何伤害了美国》、伯顿•W.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等”信息可以得出21世纪初对新政的负面评价占主流.
第二小问的原因主要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中期以前,1929年一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美国以沉重打击,为了摆脱危机,罗斯福进行了新政,缓解和摆脱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开创了美国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二战后初期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模式,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21世纪初,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使人们对以往新政作用的评价产生了怀疑和否定情绪;新政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
故答案为:
变化:20世纪中期以前对新政的积极或正面评价占主流,21世纪初对新政的负面评价占主流.
原因:20世纪中期以前①1929年一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破坏巨大,人们希望尽快摆脱困境,对新政寄予深切希望;②新政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或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来缓解和摆脱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③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遏制了法西斯势力;④开创了美国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二战后初期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模式,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⑤对战后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21世纪初①新政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使人们对以往新政作用的评价产生了怀疑和否定情绪;③学者希望从历史中借鉴经验教训,为政府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依据;④新政的历史负面影响显露,相关评价更客观;⑤历史研究视角的变化;⑥多元史观的影响.
[选做题A]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一条鞭法”的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粮,官为分界,在役应付.”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一条鞭法在中国赋役制度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改变了历代“赋”与“役”平行的征收形式,统一了役法…但在另一方面,当时中国民间极度缺乏白银,流通的是铜钱,而官方两税收的是白银.民间只有在交税的时候才会将铜钱折算成银子,所以要在缴纳两税的时候集中向商人兑换,而商人借此将银价抬高,这是明清延续的一大弊政,又被称为残民一条鞭.
﹣﹣《中国赋税史••张居正改革》
材料二 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驾而后知其驽良,今用人则不然.官不久任,事不责成,更调太繁,迁转太骤,资格太拘,毁誉失实.臣愿皇上慎重名器,爱惜爵赏.用人必考其终,授人必求其当.仍敕吏部严考课之法,审名实之归.
敕下吏部,慎选良吏,牧养小民.其守令贤否殿最,唯以己端洁,实心爱民,乃于上才考称职,不次擢用.若但善事上官,干理薄书,而无实政及于百姓者,虽有才能干局(按:有才干),止于中考.其贪污显著者,严限追赃,押发各边.
﹣﹣《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一条鞭法“又被称为残民一条鞭”?从内容方面,概括“一条鞭法”的积极影响.
(2)概括指出张居正整顿吏治的内容.并指出整顿吏治与张居正改革的关系.
【考点】材料解析题;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查张居正改革,要求把握一条鞭法的内容以及影响、张居正整顿吏治的内容.
【解答】(1)第一小问主要从材料一中获取有效信息概括即可.材料“所以要在缴纳两税的时候集中向商人兑换,而商人借此将银价抬高,这是明清延续的一大弊政,又被称为残民一条鞭”可以得出答案为商人抬高白银价格;政府税收政策的影响;商人的盘剥;地主转嫁税收负担;政治的腐败等.第二小问从内容方面概括即可.影响为简化了税制,降低了征税成本;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2)第一小问的内容主要对材料二概括即可.“用人必考其终,授人必求其当.仍敕吏部严考课之法,审名实之归”可以得出严格考核政绩;“慎选良吏,牧养小民.其守令贤否殿最,唯以己端洁,实心爱民,乃于上才考称职,不次擢用”“而无实政及于百姓者,虽有才能干局(按:有才干),止于中考.其贪污显著者,严限追赃,押发各边.”可以得出任人唯贤,不看虚名;注重实效和政绩;奖惩分明.第二小问根据张居正整顿吏治的内容分析即可得出整顿吏治与张居正改革的关系为整顿吏泊是张居正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了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
故答案为:
(1)原因:商人抬高白银价格;政府税收政策的影响;商人的盘剥;地主转嫁税收负担;政治的腐败等.影响:简化了税制,降低了征税成本;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2)内容:严格考核政绩;稳定官吏队伍;任人唯贤,不看虚名;注重实效和政绩;奖惩分明.
关系:整顿吏泊是张居正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于一支高效率的官吏队伍,保证了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
[选做题B]
1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883年议会颁布《取缔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规定了选举费用的最高限额及其使用范围,由选举代理人,掌握选举费用,并及时监选官汇报全部账目.对选举中的贿选、款待、不正当影响等舞弊行为严加取缔.若违反上述法律,候选人剥夺竟选资格7年,选举代理人剥夺选举资格7年.
1880年选举中,全国的候选人共支出选举费1736781英镑,1885年降为1026645英镑,1900年降为777429英镑.不过这个法律仍有很多漏洞,某些财力充足的候选人可以提前投资“培养”选区.因此法案实施后,明目张胆的舞弊行为虽有所减少,但远未绝迹.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从理论上说,英国下院选举制看起来很“完美”. 按照规定:年满18岁的英国公民,不分种族、性别、贫富、职业,不受资格限制,都有选举下院议员的权利,选举实行一人一票,匿名投票.因此从形式上看,下院选举表达了平等、普遍、公正的原则,所有国民都参加到国家的政治进程中来了,体现着民主的特征.但理论与实践却会脱节,英国选举是个极好的案例.
﹣﹣钱乘旦《“说”与“做”的悖论﹣﹣英国议会选举与政党政治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议会选举制度安排上的优缺点.说明英国议会选举制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析英国颁布《取缔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法案的影响.
【考点】材料解析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考查近代英国议会选举制度理论与实践以及影响.
【解答】(1)第一、二小问主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材料中“对选举中的贿选、款待、不正当影响等舞弊行为严加取缔”“
规定了选举费用的最高限额及其使用范围,由选举代理人,掌握选举费用,并及时监选官汇报全部账目”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优点为形式平等;简单易行;有利于政治稳定等;“某些财力充足的候选人可以提前投资“培养”选区.因此法案实施后,明目张胆的舞弊行为虽有所减少,但远未绝迹”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缺点为扭曲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多数党”政府可能建立在少数人支持的基础上(民意基础较为薄弱);影响选举的公平性.第三小问主要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主要从制度设计、英国当时的政治形势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2)柑橘材料“1880年选举中,全国的候选人共支出选举费1736781英镑,1885年降为1026645英镑,1900年降为777429英镑”可知,英国颁布《取缔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法案后选举费用不断地下降;“法案实施后,明目张胆的舞弊行为虽有所减少,但远未绝迹”可知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选举腐败行为,但有了一定的进步,选举行为得到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举的公平公正;有利于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故答案为:
(1)优点:形式平等;简单易行;有利于政治稳定.
缺点:扭曲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多数党”政府可能建立在少数人支持的基础上(民意基础较为薄弱);影响选举的公平性.
原因:制度设计存在缺陷;民主制度的完善是逐步的过程;现实政治环境的变化.
(2)影响:选举费用不断地下降;选举行为得到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举的公平公正;有利于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选举腐败行为.
[选做题C]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做“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凡尔赛达成的和平曾被威尔逊梦想为是整体的和平与持久的和平,其实不然,它是不完全的和平,是一种非常不完美的产物,因为这种和平并不着眼于未来.而且不是出于人道精神而是出于对纯粹物质利益的理性考虑而产生.﹣﹣茨威格《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民众对威尔逊如此狂热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尔逊的“和平”为什么是“不完全的和平”.
【考点】材料解析题;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不稳定性.
【分析】(1)本题考查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应把握凡尔赛体系的形成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凡尔赛体系的实质以及不稳定性.应把握凡尔赛体系的实质以及不稳定性的相关知识.
【解答】(1)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认知能力.需要从宏观上把握“一战”的相关知识,重点把握以下纬度:①一战的破坏性和灾难性;②欧洲人民渴望和平.③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作为世界和平的纲领,符合欧洲人民渴望和平的心理.
(2)本问需要学生具备回忆、再现以及分析、认知能力.需要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的不足和局限性.重点把握以下方面:①美国的真实意图在于争霸世界.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后各国之间的矛盾.③国际联盟没有起到真正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等.
故答案为:
(1)一战的巨大灾难性使欧洲人民渴望和平;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是世界和平的纲领.
(2)美国的真实意图在于争霸世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后各国之间的矛盾;国际联盟没有起到真正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选做题D]
1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48年1月30日,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大党领袖甘地在祈祷会上被刺杀.甘地死后他一直受到广泛的评论.丘吉尔曾说:“见到甘地先生,…是令人作呕,他曾是一个妨害治安的天普中学出来的律师.现在在东方作出苦行僧的样子,半裸的在总督府前游行,却出名了”.与此相反,爱因斯坦这样评论甘地:“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
材料二 绝食的确制止了首都的猖獗暴行(印度教徒对印度境内的穆斯林进行屠杀).…毫无疑问,他减轻了印度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恐惧与担忧,使他们有一种相对的安全感.…在穆斯林世界中,甘地的形象有所改变,由原来的头号敌人变成了东方世界的杰出之子.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谈到了(甘地思想有)“一种为了印巴友谊而产生的新的了不起的感情愿望”.
﹣﹣[印度]克里帕拉尼《甘地》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丘吉尔和爱因斯坦为何对甘地的评价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甘地在穆斯林世界中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
【考点】材料解析题;评价甘地.
【分析】本题考查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查对甘地的评价,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1)本小问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甘地领导印度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争取民族独立;而丘吉尔是英国首相,站在英国殖民者立场上,反对印度独立,故而贬低甘地;爱因斯坦倡导反战和平,故而高度赞赏甘地.
(2)第一问主要从材料中概括即可.“绝食的确制止了首都的猖獗暴行”“他减轻了印度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恐惧与担忧”“一种为了印巴友谊而产生的新的了不起的感情愿望”可以得出原因是制止暴行;制止宗教冲突;保护了穆斯林.第二小问主要从第一小问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影响是有利于缩小分歧,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缓和矛盾,推动地区和平.
故答案为:
(1)分析:丘吉尔站在英国殖民者立场上,更不主张印度独立,反对“非暴力抵抗”和与英国殖民者“不合作”的态度.故意贬低甘地.爱因斯坦倡导反战和平,高度赞赏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不同教徒间的团结,使印度摆脱英国实现民族独立.
(2)原因:制止暴行;制止宗教冲突;保护了穆斯林.
影响:有利于缩小分歧,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缓和矛盾,推动地区和平.
2016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