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6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卷3(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陕西省2016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卷3(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6年陕西省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卷(三)‎ ‎ ‎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秦以前有宗法,秦废封建,宗法与之俱废,萧何定九章,乃变为户法.宗法以宗为单位,户法以户为单位.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人口增长迅速 B.商品经济发展 C.专制权力加强 D.儒学成为正统 ‎2.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叙述不正确的是(  )‎ 时间(明代)‎ 弘治 嘉靖 万历 吴江县 ‎3市4镇 ‎7市4镇 ‎10市7镇 A.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3.清初,江西、江苏、福建等省,“佃田者不输租”已经“积以成习”,地主在出租土地时,往往要求佃农缴纳押金,租约期满再行返还.这从侧面说明(  )‎ A.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B.佃农风险意识增强 C.江南小农经济衰退 D.清初土地兼并严重 ‎4.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的普遍观念是: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如果被认为是“卖国”,那他根本就不能称作人.材料主要说明(  )‎ A.儒学观念的世俗化 B.儒家思想的法制化 C.程朱理学的系统化 D.外儒内法的社会化 ‎5.林则徐曾上奏皇帝,认为: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这折射出(  )‎ A.先进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 B.英国政府尚未做好发动战争的准备 C.国人对世界的认识要有渐进的过程 D.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 ‎6.“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 A.抵制外商,寓强于富 B.吸纳民间资本 C.发展民企,辅助军事 D.发展资本主义 ‎7.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 B.反映了国人消费能力的普遍提高 C.清末国人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内容均发生较大变化 D.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 ‎8.新中国初期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外交,阅读《新中国建国三个月内建交情况》.这一表格充分说明(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与其他国家正式建交情况 ‎1‎ ‎1949.10.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 ‎1949.10.4‎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 ‎1949.10.5‎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4‎ ‎1949.10.6‎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5‎ ‎1949.10.6‎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6‎ ‎1949.10.6‎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7‎ ‎1949.10.7‎ 波兰人民共和国 ‎8‎ ‎1949.10.16‎ 蒙古人民共和国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思想的指引 B.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外交凸显 C.社会主义国家是外交唯一主体 D.“一边倒”外交战略主要是对抗资本主义阵营 ‎9.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  )‎ A.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B.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C.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 D.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10.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 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11.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  )‎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允许市场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的思想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12.一位欧洲著名学者指出:“我们已经很难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欧洲是否算是统一.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如果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此学者的核心主张是(  )‎ A.建立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欧洲 B.欧盟是超越主权国家的区域实体 C.建立经济全球化对欧洲更重要 D.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正确潮流 ‎ ‎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84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较少 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 文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由于相对封闭的内 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 ‎﹣﹣祝西莹 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 材料二 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了中国,又把把中国的典籍宝藏翻译成欧洲文字,介绍 欧洲,大大深化了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 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文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当中国的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走俏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等现代仪 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 ‎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蛹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 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由景仰的维度走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以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 ‎ 材料三 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任何一个文明,不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否认这一点,你就无法参与全球精 神财富的大循环.‎ ‎﹣﹣摘自《南方周末》‎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及其启示.‎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上半期英美大事记 时间 英国 美国 ‎1900年 ‎ 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当于英国的89.2%‎ ‎1913年 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的14%‎ ‎ 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的38%‎ ‎1919年 从美国的债权国变成其债务国;开始失去世界金融中心的统治地位 一战中,美国借给协约国的战债约110亿美元;战后拥有世界黄金储备的40%‎ ‎1929年 占有世界贸易量份额13.3%‎ 占有世界贸易量份额14%;工业产值超过英、法、德总和 ‎1933年 ‎ 英国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额的7.73%‎ 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额的33.29%‎ ‎1934年 自由贸易政策寿终正寝 倡导贸易自由 ‎1944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根据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张振江《从英镑到美元:国际经济霸权的转移》等整理 ‎ 上表反映了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化货币的基本历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化货币的主要因素,并就其中某一个因素展开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5.【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 材料一、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 …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例,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 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 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 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颜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的特点.‎ ‎ 材料二、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 …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 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 …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l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邸”.‎ ‎﹣﹣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2)根据材料一、二,中国古代公房制与西方的官邸制的共同点.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 ‎16.【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 材料一 国王是上帝在尘世的代理,因上帝之名被尊为神…《圣经》里是把国君比作神,明确地把他们的权力与上帝的权力相提并论.臣民在议会(不过是国王的首要议事机构和工具)里所恳请之法律,只能由国王在议会的建议下制定.国王制定日常法令,没有国王的权威参与其间,议会无权制定任何法律或法令.‎ ‎﹣﹣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对议会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詹姆斯一世演讲的主要内容.‎ ‎ 材料二 良好的政府必定有一以贯之,堪与一种哲学体系堪与一种哲学体系相媲美的观念.所有的举措必定是深思熟虑的,举凡财政、政治和军事,惟须朝向一个目标,即国家强盛,国势昌隆.如此一种体制只能源于一个人的头脑,此人非君主莫属.‎ ‎ 君主是国家另一公仆,人们要求他为了国家的利益干练地工作,最起码要密切关注最重大的问题. 君主有责任重视农业,使商业和工业受到鼓励.他是一个应该时常警惕国家敌人行动的终身哨兵.‎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政治典范》‎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腓特烈二世与詹姆斯一世观点的异同.‎ ‎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材料 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1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举义时,他向滇军将士泣血致辞:“袁势方盛,吾人以一隅而抗全局,明知无望,然与其屈膝而生,毋宁断头而死.此次举义,所争者非胜利,乃中华民国四万万众之人格也.”1916年3月16日,蔡锷令右翼赵又新梯团自白节滩经双合场进攻纳溪侧背,为主攻;中路顾品珍梯团一部由渠坝驿沿叙永河向纳溪正面佯攻,朱德、张煦两支队从侧翼向兰田坝迂回前进,阻击泸州援纳之敌,刘存厚师进窥牛滚场,威胁江安守敌,掩护主力攻纳.17日,几路部队同时向敌发起进攻,连战皆捷,朱德一路甚至挺进到距泸州仅几公里的地方.经此一战,敌主力“第七师将校伤亡殆尽,士兵损失过半,已无再战能力.”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随之结束.孙中山曾评价护国战争:“云南起义,其目标之正确,作战之勇敢,以及民心之振奋,响应之迅速,与黄花岗之役,辛亥武昌之役,可谓先后辉映,毫无轩轾,充分表露中华民族之正气.”‎ ‎﹣﹣摘编自白寿彝《白寿彝史学二十讲:近代前编》‎ ‎(1)根据材料,指出蔡锷在护国战争中的作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护国战争的历史意义.‎ ‎ ‎ ‎2016年陕西省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卷(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秦以前有宗法,秦废封建,宗法与之俱废,萧何定九章,乃变为户法.宗法以宗为单位,户法以户为单位.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人口增长迅速 B.商品经济发展 C.专制权力加强 D.儒学成为正统 ‎【考点】汉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点是汉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重点掌握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秦汉专制权力加强.‎ ‎【解答】秦汉时期战争频繁,人口不可能增长迅速,A不符合历史事实;‎ 商品经济发展突出在宋代,材料也没有显示商品经济发展的信息,故排除B;‎ 儒学成为正统出现在西汉中期﹣﹣光武帝时期,与材料中的秦、萧何不符,排除D.‎ 根据题干可知秦朝废除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设立户法制度,可知是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C正确.‎ 故选C.‎ ‎ ‎ ‎2.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叙述不正确的是(  )‎ 时间(明代)‎ 弘治 嘉靖 万历 吴江县 ‎3市4镇 ‎7市4镇 ‎10市7镇 A.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考点】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 ‎【分析】本题考点是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掌握明清商业城镇出现的原因和反映的问题.‎ ‎【解答】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市镇数量变多”是本题的题眼,有一点务必明确,明代政府经济政策调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这些只能阻碍市镇发展,绝对不能促进了市镇发展,所以本题答案是B.而“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增多,是因为明代江南地区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ACD都是正确的描述.‎ 故选B.‎ ‎ ‎ ‎3.清初,江西、江苏、福建等省,“佃田者不输租”已经“积以成习”,地主在出租土地时,往往要求佃农缴纳押金,租约期满再行返还.这从侧面说明(  )‎ A.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B.佃农风险意识增强 C.江南小农经济衰退 D.清初土地兼并严重 ‎【考点】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重点掌握明清南方农业、商业的发展.‎ ‎【解答】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地主出租土地的时候要求佃农缴纳押金的原因在于“佃田者不输租”已经“积以成习”,因此地主的这一举措是受佃农习惯的影响,从侧面反映了佃农身份、地位的提高,也说明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故A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地主的风险意识的增强,故B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江南小农经济的衰退,故C错误;材料也不反映清朝初年土地兼并是否严重,故D不正确.‎ 故选A.‎ ‎ ‎ ‎4.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的普遍观念是: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如果被认为是“卖国”,那他根本就不能称作人.材料主要说明(  )‎ A.儒学观念的世俗化 B.儒家思想的法制化 C.程朱理学的系统化 D.外儒内法的社会化 ‎【考点】正确对待传统儒家文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了解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其目的是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特别强调“忠君就是爱国”“孝悌”思想.‎ ‎【解答】材料中“逆子”“乱臣”“卖国”是世俗道德、政治、人生观领域里不遵循“三纲五常”的体现,人们对此极为鄙视,说明了儒学观念的世俗化,故答案为A;‎ 材料没有体现儒家思想的法制化和程朱理学的系统化,故B、C不准确;外儒内法的社会化与材料表述没有任何关系,故D不准确.‎ 故选A.‎ ‎ ‎ ‎5.林则徐曾上奏皇帝,认为: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这折射出(  )‎ A.先进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 B.英国政府尚未做好发动战争的准备 C.国人对世界的认识要有渐进的过程 D.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 ‎【考点】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分析】本题考查林则徐开眼看世界,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师夷长技”.‎ ‎【解答】本题材料提到“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掉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认为可以抵制英国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林则徐对英国的认识不够全面,国人对世界的认识要有渐进的过程.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故排除.‎ 故选C.‎ ‎ ‎ ‎6.“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 A.抵制外商,寓强于富 B.吸纳民间资本 C.发展民企,辅助军事 D.发展资本主义 ‎【考点】洋务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意在考查洋务运动的目的和作用.‎ ‎【解答】题干中:“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即发展本国经济以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所以A符合题意.‎ 材料不能反映出吸纳民间资本的意图,所以B错误.‎ 材料没有强调与军事工业的辅助关系,所以C错误.‎ 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在本质上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故D错误.‎ 故选A.‎ ‎ ‎ ‎7.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 B.反映了国人消费能力的普遍提高 C.清末国人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内容均发生较大变化 D.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 ‎【考点】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考查清末国人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内容的变化.‎ ‎【解答】抓住题干“19世纪末期”,A项鸦片战争是184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当时中国被列强侵略已经有半个世纪之久,国人的消费水平不可能普遍提高,故B项不符合史实.‎ 由“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可以看出清末国人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内容均发生较大变化,故C符合题意.‎ 材料并没有体现小农经济破产的信息,故排除D项.‎ 故选C.‎ ‎ ‎ ‎8.新中国初期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外交,阅读《新中国建国三个月内建交情况》.这一表格充分说明(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与其他国家正式建交情况 ‎1‎ ‎1949.10.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 ‎1949.10.4‎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 ‎1949.10.5‎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4‎ ‎1949.10.6‎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5‎ ‎1949.10.6‎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6‎ ‎1949.10.6‎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7‎ ‎1949.10.7‎ 波兰人民共和国 ‎8‎ ‎1949.10.16‎ 蒙古人民共和国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思想的指引 B.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外交凸显 C.社会主义国家是外交唯一主体 D.“一边倒”外交战略主要是对抗资本主义阵营 ‎【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解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排除.‎ 表格反映我国主要和社会主义国家交往,体现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凸显,故B项符合题意.‎ 表格反映我国主要和社会主义国家交往,但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国家是外交唯一主体,故C项错误.‎ 题干未反映“一边倒”外交战略主要是对抗资本主义阵营,故D项排除.‎ 故选B.‎ ‎ ‎ ‎9.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  )‎ A.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B.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C.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 D.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考点】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特点的掌握.‎ ‎【解答】A、题干中只提到妇女在法律中的地位和权力,没有显示对平民权益的保护,故A错误;‎ B、根据材料“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和“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规定了在特殊情况下妇女的法律权力,但不能体现妇女与男子逐渐平等,故B错误;‎ C、根据题干,罗马法“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体现了罗马法在实践中的灵活性,故C正确;‎ D、任意裁判的权力是不符合古罗马的法治精神的,而且材料只是大法官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的运用法律,所以D错误.‎ 故选C.‎ ‎ ‎ ‎10.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 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经典力学;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 ‎【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经典力学和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重点考查英国代议制的形成与发展、近代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解答】A、注意时间信息“17世纪末”.早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议会已经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是通过16世纪宗教改革,排除A;‎ 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是在18世纪,进化论的提出是在1859年(19世纪中叶)由达尔文提出,排除B;‎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是在18世纪中期、相对论理论提出实在0世纪初,排除C;‎ 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提出、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是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两者都是在17世纪末,因此选D.‎ 故选D.‎ ‎ ‎ ‎11.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  )‎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允许市场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的思想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考点】新经济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通过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特点进行比较,利用排除法可选出答案.‎ ‎【解答】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所以A项表述有误;‎ CD均是在斯大林时期,因此不符合列宁这一限制条件,故排除CD项;‎ 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取消一切商品贸易,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只有新经济政策才恢复商品贸易,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因此B项正确.‎ 故选B.‎ ‎ ‎ ‎12.一位欧洲著名学者指出:“我们已经很难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欧洲是否算是统一.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如果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此学者的核心主张是(  )‎ A.建立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欧洲 B.欧盟是超越主权国家的区域实体 C.建立经济全球化对欧洲更重要 D.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正确潮流 ‎【考点】欧洲一体化.‎ ‎【分析】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考查欧盟的性质和特点.‎ ‎【解答】从题干的表述中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及效果.材料信息“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从实质内容来看…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可知,该学者强调的是欧盟超越主权国家的性质.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故选B.‎ ‎ ‎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84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较少 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文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由于相对封闭的内 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 ‎﹣﹣祝西莹 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 材料二 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了中国,又把把中国的典籍宝藏翻译成欧洲文字,介绍 欧洲,大大深化了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 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文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 ‎.当中国的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走俏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等现代仪 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 ‎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蛹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 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由景仰的维度走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以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 ‎ 材料三 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任何一个文明,不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否认这一点,你就无法参与全球精 神财富的大循环.‎ ‎﹣﹣摘自《南方周末》‎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及其启示.‎ ‎【考点】材料解析题;正确对待传统儒家文化;中西方文化交流.‎ ‎【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考查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2)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考查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 ‎(3)本题考查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以及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 ‎【解答】(1)依据材料中的“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由此可以总结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自发性;独立性;连续性;自我性.‎ 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可以总结出原因为: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结合所学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思想背景,分析出其原因还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延续;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长期占主导;儒家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 ‎(2)解答本题一方面需要结合材料分析归纳,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已学相关知识分析归纳,依据材料中“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等关键信息可以得出在东西方的交流过程中对东方的认识不断加深,改变了对东方理想化的认识;另一方面在中国衰落的同时欧洲却迅速发展,这便是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 ‎(3)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需要围绕所给材料及已学相关知识分析归纳,第一小问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首先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自然环境的阻隔影响了不同文明的交流;其次依据材料二可以得出贸易与科技的发展等因素使文明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最后依据材料三中“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可以得出文明的复杂性与多元化,使文明交流就更有意义了;‎ 第二小问启示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主旨可以从文明的交流以及文明的促进作用两个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故答案为:‎ ‎(1)特点:自发性;独立性;连续性;自我性 原因: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延续;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长期占主导;儒家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 ‎(2)东西方交流加深(欧洲人的认识趋于全面,改变了对东方认识的理想化);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差异或西方发展迅速与中国发展缓慢(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思想解放与因循守旧).‎ ‎(3)因素:地理环境等在自然因素的阻隔,使早期文明交流局限于毗邻地区;经济贸易与科技发展等,拓展了文明交流的范围;政治制度与思想观念的不同,使文明呈现出复杂性;文明的多元与共享价值,使文明交流具有互联的意义.‎ 启示: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文明交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上半期英美大事记 时间 英国 美国 ‎1900年 ‎ 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当于英国的89.2%‎ ‎1913年 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的14%‎ ‎ 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的38%‎ ‎1919年 从美国的债权国变成其债务国;开始失去世界金融中心的统治地位 一战中,美国借给协约国的战债约110亿美元;战后拥有世界黄金储备的40%‎ ‎1929年 占有世界贸易量份额13.3%‎ 占有世界贸易量份额14%;工业产值超过英、法、德总和 ‎1933年 ‎ 英国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额的7.73%‎ 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额的33.29%‎ ‎1934年 自由贸易政策寿终正寝 倡导贸易自由 ‎1944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根据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张振江《从英镑到美元:国际经济霸权的转移》等整理 ‎ 上表反映了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化货币的基本历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化货币的主要因素,并就其中某一个因素展开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考点】阐述见解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国际化货币.考查影响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化货币的主要因素以及对因素的认识.‎ ‎【解答】第一小问的主要因素,材料表格反映的是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化货币的基本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化货币的主要因素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相对成熟的金融市场;较高的贸易出口比例;较稳定的国内政局;较强的国际地位.第二小问是阐述见解题.题干要求就其中某一个因素展开说明.首先选择一个因素,如强大的经济实力,然后进行阐述,阐述时可从英国经济实力和英镑的地位的变化、美国经济实力和美元地位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说明,最后得出结论英美经济实力的变化深刻的影响了两国货币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与使用.‎ 故答案为:‎ 示例:主要因素:强大的经济实力;相对成熟的金融市场;较高的贸易出口比例;较稳定的国内政局;较强的国际地位.‎ 对某个因素展开说明:‎ 观点: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影响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化货币的重耍因素.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到1919年,英国经济实力逐渐下降,开始失去世界金融中心的统治地位,英镑的地位发生动摇,美国经济实力则开始超过英国;20世纪三十年代,受大危机影响,英国经济发展放级,美国则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走出低潮;二战后,英国经济进一步衰退,英镑失去了世界货币的核心地位;美国经济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最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总结:英美经济实力的变化深刻的影响了两国货币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与使用.‎ ‎ ‎ ‎15.【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 材料一、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 …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例,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 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 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颜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的特点.‎ ‎ 材料二、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 …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 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 …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l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邸”.‎ ‎﹣﹣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2)根据材料一、二,中国古代公房制与西方的官邸制的共同点.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 ‎【考点】材料解析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公房制与西方的官邸制.考查中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的特点以及与西方的官邸制的共同点、对西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 ‎【解答】(1)依据材料一“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等信息概括出特点是公有住房有明确的等级规格限制;公有住房及所有物品严禁私自增减;官员离职必须按清单归还所有物品.‎ ‎(2)本小问属于比较类题型,依据材料一“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依据材料二“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邸’”等信息来概括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一下认识实行官邸可以消除官员的后顾之忧;官邸的大小应适用而不能奢侈;官邸制有利于减少消费,促成廉洁之风.‎ 故答案为:‎ ‎(1)特点:公有住房有明确的等级规格限制;公有住房及所有物品严禁私自增减;官员离职必须按清单归还所有物品.‎ ‎(2)同:都由国家给官员提供公有住房;都有官员职务与住房规格标准的规定;都对官员公有住房规定了法律(或条例)规定.‎ 认识:实行官邸可以消除官员的后顾之忧;官邸的大小应适用而不能奢侈;官邸制有利于减少消费,促成廉洁之风.‎ ‎ ‎ ‎16.【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 材料一 国王是上帝在尘世的代理,因上帝之名被尊为神…《圣经》里是把国君比作神,明确地把他们的权力与上帝的权力相提并论.臣民在议会(不过是国王的首要议事机构和工具)里所恳请之法律,只能由国王在议会的建议下制定.国王制定日常法令,没有国王的权威参与其间,议会无权制定任何法律或法令.‎ ‎﹣﹣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对议会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詹姆斯一世演讲的主要内容.‎ ‎ 材料二 良好的政府必定有一以贯之,堪与一种哲学体系堪与一种哲学体系相媲美的观念.所有的举措必定是深思熟虑的,举凡财政、政治和军事,惟须朝向一个目标,即国家强盛,国势昌隆.如此一种体制只能源于一个人的头脑,此人非君主莫属.‎ ‎ 君主是国家另一公仆,人们要求他为了国家的利益干练地工作,最起码要密切关注最重大的问题. 君主有责任重视农业,使商业和工业受到鼓励.他是一个应该时常警惕国家敌人行动的终身哨兵.‎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政治典范》‎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腓特烈二世与詹姆斯一世观点的异同.‎ ‎【考点】材料解析题;“君权神授”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詹姆斯一世和腓特烈二世的思想.考查詹姆斯一世思想的主要内容、比较腓特烈二世与詹姆斯一世观点的异同点.‎ ‎【解答】(1)本小问的内容,依据材料一“国王是上帝在尘世的代理,因上帝之名被尊为神…《圣经》里是把国君比作神,明确地把他们的权力与上帝的权力相提并论”可以得出詹姆斯一世鼓吹君权神授,目的是为了较强国王的权力;依据材料一“臣民在议会(不过是国王的首要议事机构和工具)里所恳请之法律,只能由国王在议会的建议下制定”可以得出国王不受议会的约束,君主在国家政治和议会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制定法律的权力在国王而不在议会.‎ ‎(2)依据材料一“国王是上帝在尘世的代理,只能由国王在议会的建议下制定,没有国王的权威参与其间,议会无权制定任何法律或法令”、依据材料二“如此一种体制只能源于一个人的头脑,此人非君主莫属”可以看出二者都主张君主制,都强调君主在国家中的核心地位.依据材料一“因上帝之名被尊为神…《圣经》里是把国君比作神,明确地把他们的权力与上帝的权力相提并论”、“臣民在议会(不过是国王的首要议事机构和工具)里所恳请之法律,只能由国王在议会的建议下制定.国王制定日常法令,没有国王的权威参与其间,议会无权制定任何法律或法令”可以得出詹姆士二世强调君权神授,国王的权力不受任何约束,国王是来管理臣民的;依据材料二“君主是国家另一公仆,人们要求他为了国家的利益干练地工作,最起码要密切关注最重大的问题. 君主有责任重视农业,使商业和工业受到鼓励.他是一个应该时常警惕国家敌人行动的终身哨兵”可以得出腓特烈二世认为君主是国家的公仆,是为了整个国家富强而服务的.‎ 故答案为:‎ ‎(1)鼓吹君权神授,目的是为了较强国王的权力;国王不受议会的约束,君主在国家政治和议会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制定法律的权力在国王而不在议会.‎ ‎(2)同:都是君主制,都强调君主在国家中的核心地位.‎ 异:詹姆士二世强调君权神授,国王的权力不受任何约束,国王是来管理臣民的;腓特烈二世认为君主是国家的公仆,是为了整个国家富强而服务的.‎ ‎ ‎ ‎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材料 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1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举义时,他向滇军将士泣血致辞:“‎ 袁势方盛,吾人以一隅而抗全局,明知无望,然与其屈膝而生,毋宁断头而死.此次举义,所争者非胜利,乃中华民国四万万众之人格也.”1916年3月16日,蔡锷令右翼赵又新梯团自白节滩经双合场进攻纳溪侧背,为主攻;中路顾品珍梯团一部由渠坝驿沿叙永河向纳溪正面佯攻,朱德、张煦两支队从侧翼向兰田坝迂回前进,阻击泸州援纳之敌,刘存厚师进窥牛滚场,威胁江安守敌,掩护主力攻纳.17日,几路部队同时向敌发起进攻,连战皆捷,朱德一路甚至挺进到距泸州仅几公里的地方.经此一战,敌主力“第七师将校伤亡殆尽,士兵损失过半,已无再战能力.”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随之结束.孙中山曾评价护国战争:“云南起义,其目标之正确,作战之勇敢,以及民心之振奋,响应之迅速,与黄花岗之役,辛亥武昌之役,可谓先后辉映,毫无轩轾,充分表露中华民族之正气.”‎ ‎﹣﹣摘编自白寿彝《白寿彝史学二十讲:近代前编》‎ ‎(1)根据材料,指出蔡锷在护国战争中的作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护国战争的历史意义.‎ ‎【考点】材料解析题;“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蔡锷与护国战争.考查蔡锷在护国战争中的作为以及护国战争的历史意义.‎ ‎【解答】(1)依据材料“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举义时,他向滇军将士泣血致辞”、“此次举义,所争者非胜利,乃中华民国四万万众之人格也”、“几路部队同时向敌发起进攻,连战皆捷”等信息可以概括得出作为是勇于担当,不计较个人得失;面对危局,指挥得当,以少胜多.‎ ‎(2)依据材料“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随之结束”、“作战之勇敢,以及民心之振奋,响应之迅速”、“与黄花岗之役,辛亥武昌之役,可谓先后辉映,毫无轩轾,充分表露中华民族之正气”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归纳概括得出意义是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美梦;捍卫了民主共和政体;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一定程度上阻止日本独霸中国的计划;革命精神激励后人.‎ 故答案为:‎ ‎(1)勇于担当,不计较个人得失;面对危局,指挥得当,以少胜多.‎ ‎(2)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美梦;捍卫了民主共和政体;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一定程度上阻止日本独霸中国的计划;革命精神激励后人.‎ ‎ ‎ ‎2016年8月19日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