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摸底测试(一)
历 史 试 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最显著的特征是
A.通过构建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巩固统治
C.通过分封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D.将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强化王权
2.《荀子·富国篇》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夫天地之生万物也,固有余足以食人矣。”这反映出古代农民提高农业产量的主要方法是
A.种植五谷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男耕女织
3.“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的中国古代机构是
A.唐朝门下省 B.宋朝中书门下 C.元朝中书省 D.明朝内阁
4.明朝初年,商业发展出现了“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湘、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现象。这概括描述了当时
A.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 D.南北方商品流通活跃
5.《南京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实际上
A.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华贸易的公平性 B.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表明英国被迫对中国做出有限的让步 D.大大便利了英国人对华资本输出
6.1895年4月以后,《申报》有关中日战争的报道中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正面报道开始增加,这反映了
A.国人对洋务运动的反思 B. 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管控
C.民众开始关注日本文化 D.报刊等传媒业迅猛发展
7.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当学
生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进发时,使馆区的外国军警却以某不平等条约的名义对学生的爱国行为予以阻挠!下列关于这段历史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去使馆区抗议“巴黎和会了损害中国利益”。
B.在这次运动中政府支持了学生的爱国行为
C.该不平等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
D.该运动未能阻止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8.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项目
1912年
1936年
轻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54.7%
14.3%
出口比例
10.9%
25.2%
重化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13.7%
47%
出口比例
3.6%
6.9%
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
9.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
A.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B.《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电视剧《老农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男劳力全被召去炼铁,眼见地里丰收的地瓜没人收,牛大胆说顾不了了,先让女劳力在地头挖坑把地瓜埋地里,等上面检查完了再说,然而检查通过后,地瓜却烂在了地里。故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1.某同学在自主复习时写下了下图所示的笔记。据此判断,其复习主题应是
A.新中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制定 B.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12.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有记载:1969年4月林彪向“九大”作报告,不再用在此之前美国是中国头号大敌的说法,并形容苏联同样对中国有重大威胁。林还重申毛泽东在1965年的讲话——除非中国领土受到侵犯,也无意对外掀起战争。这表明中国
A.试图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 B.全面改善中美关系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开始构建新的国际战略同盟
13.“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中“新阶段”最主要的含义是
A.交往扩大,使欧洲市场扩大为世界市场 B.引起早期殖民扩张
C.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14.“蝴蝶拍一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这是由气象学家提出的混沌学理论。下表对应符合该观点的是
蝴蝶拍翅膀
产生的风暴
A
宋代商业空前繁荣
江南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B
英国等完成工业革命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1929年的大危机
苏联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崛起
15.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A.三权分立制 B.联邦体制 C.民主共和制 D.总统制
16.当巴黎公社战士还在浴血奋战时,马克思就指出,不管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如何,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这里所说的“新起点”的依据是
A.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B.建立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成功地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战斗 D.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7.《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这段话的含义是
A.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B.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
C.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 D.代议制民主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18.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利益
19.《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20.针对欧盟的发展,1994年法国外长阿兰·朱佩阐述“建立一个三重联盟”的概念,提出“‘伙伴’国家的外环由东欧和中欧国家组成;中环由同意接受某些领域的共同规则(单一市场、关税同盟等)的成员国组成;内环由那些愿意并能够在防务、货币一体化、外交政策等方面比其他成员国走得更快的国家结合而成”。这样的考虑
①基于成员国各自实际情况 ②加剧了国际格局的剧烈变动
③深化同环成员国间的合作 ④体现了“利益差别性”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出自《十二铜表法》的一些法律规定:
第五表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七表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第九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材料二 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责、勤、宾等),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材料三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2分)
(2)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2分)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原因。(3分)
(3)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落实的?(3分)20世纪末中国“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什么?(1分)
22.(13分)对于英国外交,基辛格博士曾深有感触,认为其“具有适应环境变化而调整自己的不寻常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8年10月9日,在保守党的年会上丘吉尔正式抛出其“三环外交”的方针。他说:“当我展望我国未来时,我认为,在自由民主国家中存在着三个大环。……对于我们来说,第一个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我国、加拿大和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域以及美国在其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大环是并存的,如果它们连结在一起,就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或联合的力量足以推翻他们,或者甚至向它们挑战。……我们是在这三个大环中都占一大部分的唯一国家。事实上我们正处在连结点上。这个岛位于许多空中航线的正中心,我们有机会把他们全部连结在一起”。
——汉里德,奥顿《西德、法国和英国的外交政策》
西欧六国在建立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共同体时,都没有忘记战后竭力鼓吹欧洲联合的英国,它们邀请英国参加进来,……但却被英国拒绝了。……丘吉尔曾用“with”而不是“of”来形容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他说:“我们有我们的梦想,有我们的任务。我们与欧洲大陆相联,但并不包容在里面。我们是和欧洲在一起,而不是属于它。我们同它利益与共,但并不被它吸纳。”
——《论冷战时的英国与欧共体》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降到第五位,增长率直线下降。……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英国于1960年1月为了抵制六国经济共同体而组织的非欧共体国家的七国自由贸易区)也远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英国从七国贸易中得到的好处根本比不上它不参加欧共体所带来的损失。欧共体六国之间由于互减关税,实行了人员、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其经济迅猛发展,远非英国所能比。美国对欧洲的投资的重点也转向欧共体。……法国打算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的想法更让英国寝食难安。此时英联邦对英国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据。……英国决定向欧共体寻找出路。1961年9月正式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
——《论冷战时的英国与欧共体》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提出“三环外交”方针的背景及其主要目的。(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欧共体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8分)
23.二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常常依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作出适时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乔治·盖茨(Gorge M.Guess)把美国对外经济援助分为五个阶段,即战后救济阶段(1946-1948)、遏制阶段(1949-1960)、进步联盟阶段(1961-1972)、新方向阶段(1973-1980)和私人资本阶段(1981-1986)。
——转引自娄亚萍《试论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
材料二 (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我首先提出一个原则:我们将继续承担我们业已承担的义务条约,……我们以往的政策是向别的国家提供武器、人员和物资以帮助它们反抗侵略,保卫自己。过去我们在朝鲜就是这么做的,在越南我们也是这样开始的。我说,但是从现在起,我们只准备向那些愿意承担责任以自己的人力来自卫的国家提供物资和军事经济援助。只有一种例外情况:如果一个核大国对我们的盟国或友邦发动侵略,我们就要用核武器作出反应。
——[美] 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 20世纪最后的10年里,……(美国)参与调解了世界上一些重要地区的冲突,……。美国决心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几乎一有机会就毛遂自荐,扮演调解人的角色,……美国把自己看做是全球民主体制的发源地和保护人,越来越频繁地扮演裁决他国选举是否公正的法官。倘若达不到它的标准,美国马上实施经济制裁,要么以其他方式施压。
——[美]基辛格《美国的全球战略》
材料四 “因此,今后10年美国外交方略的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将是……锁定于亚太地区。”“……我国国内的经济复苏将取决于出口和美国公司开发亚洲广阔和不断增长的消费基群的能力。在战略上,无论是通过捍卫南中国海的航行自由、应对北韩的扩散问题还是确保该地区主要国家的军事活动的透明度,保障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对全球的发展越来越至关重要。”“……毫无疑问,美国有能力在本世纪保障和延续我们的全球领导地位,正如上个世纪一样。”
——[美国现任国务卿]希拉里《美国的太平洋世纪》(2011年10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在“遏制阶段”美国的主要对外援助政策。该政策仅仅以“遏制”为目的吗?说明你的理由。(3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外交政策作出了哪些调整?指出影响其外交政策调整的外部主要因素。(4分)
(3)据材料三,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哪些角色?分析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4分)
(4)材料四中美国的这项外交政策的调整被称为“重返亚洲”。综合材料三、四,指出美国由“全球奔走”到提出“重返亚洲”的主要背景及真实目的。(3分)
24.(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2年3月5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令:“满虏窃国,易于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以腥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或遁入流,以终余年……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以除虏俗,而壮观瞻。”
材料二 (建国初期)受当时强劲的革命思潮的影响,中国人的服饰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呈现出学习借鉴苏联服饰的趋势。在当时,服装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外,更承载者表达政治倾向和社会主义国际阵营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政治使命。苏联服装成为思想进步、追求革命的象征,主导着当时人们的服饰取向与选择。列宁装、依照苏联坦克兵服装设计的“坦克服”、根据苏联款式仿制的各种“布拉吉(连衣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闪耀在民众服装中的亮丽风景。
——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文化大革命”兴起,在“破四旧”运动中,谁的穿戴如果被认为不符合无产阶级式样,或带有“封、资、修”的影响,就会在大街上被勒令停下来,强制剪掉头发,撕烂衣服,红卫兵拿着剪刀专干此事,小脚裤管是他们最为仇视的对象,见了就剪。
——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社会服饰变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分)
(2)著名历史学家冯尔康先生曾说:“冠服、发型的形成同人们的政治意识紧密联系。”因此,在特定历史时期,相对应的服饰就成为特定的政治符号。(8分)
请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25.(11分)社会发展既要重视以人为本,又要注重法制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的根本吧!
材料二 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
材料三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
——王守仁
材料四 黄宗羲以“托古改制”的笔法,肯定“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而批评三代以下之“法”为“一家之法”。他倡导民治、反对君主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他指责封建法律是一家之法、非法之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其积极意义何在?(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和秦朝的不同之处,汉初这种立法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守仁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内容(1分),并分析他强调该核心内容的社会政治背景。(3分)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影响。(2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 DBADB 6-10 AACCB 11-15 CAABB 16-20BADDD
21.(11分)
(1)差异:《十二铜表法》注重法律公平,公民平等;唐律赋予贵族、官僚一定的法律特权,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2分)
(2)表现: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2分)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列强扶植袁世凯等大小军阀,社会长期动荡不安;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3分,若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给2分)
(3)落实: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选举人大代表,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立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区域自治等制度。(3分)
目标: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分)
22.(13分)
(1)背景:战后英国政治经济地位下降;美苏冷战,敌视对抗。(2分)
目的:企图利用英国在地缘政治上的优势,挽救和恢复国际地位;充当欧洲联合的旗手,借以提高政治地位;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借以抗衡苏联;维护殖民体系。(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分)
(2)转变:由战后初期的保持距离甚至对立(拒绝)转变为申请加入欧洲共同体。(2分)
原因:摆脱经济困境的需要;为了扭转日趋下降的国际地位;美国对欧共体重点投资的刺激;抑制法国势力扩张的需要;传统的欧洲均势政策已经不适应国家发展要求;与英联邦的关系淡化;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并未给英国带来巨大利益;欧共体发展迅速,前景大好。(答出其中六点即可,6分)
23.(14分)
(1)政策;马歇尔计划(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不是,还有扩大美国市场、借经济援助控制西欧的目的。(3分)
(2)调整:与盟友的关系,继续承担条约义务,但希望盟友分担责任;战略重点调整,由直接的军事干涉转向为盟友提供军事经济援助和核保护伞。(2分)
原因:欧洲日本崛起;陷入越战泥潭;苏联逐渐成为超级大国;第三世界和中国崛起。(2分,任2点2分)
(3)冲突调解人、民主保护人和法官。一方面缓和冲突、有利于形势稳定;同时,也成为冲突的制造者,干涉他国内政等行为造成他国或地区混乱。(4分)
(4)背景: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亚洲崛起。(2分)
目的:建立单极世界,维持世界霸权。(1分)
24.(11分)
(1)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政治变革的促进;外来文化的渗透。(3分)
(2)范例:
在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服饰是一种特定的政治符号。(2分)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创立民国,随后中山装、西装以及改进后的旗袍流行,凸显了人们对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2分)
建国初,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象征着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及中苏友好关系的开创。(2分)
文革时期,民众服饰的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的盛行,体现了极“左”的革命色彩。(2分)
25.(11分)
(1) 仁 (1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谐社会人际关系。(1分)
(2) 汗:减轻刑罚,断狱从轻;秦:严刑酷法。吸取秦亡教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4分)
(3) 核心内容:致良知。背景:明代中后期,政治黑暗;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伪善流行。(4分)
(4)思想:倡导民治,主张立公法。(1分)
影响:揭露和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