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同步训练(共5套教科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节认识声现象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46.0分)‎ ‎1.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340m/s                                        B. 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快                                        ‎ C.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音调高                                        D.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逐渐降低 ‎2.   在学校“迎新”元旦文艺会上,小华同学与小梦同学分别用笛子和小提琴演奏了《永远不要说放弃》,为全校师生献上了精彩的表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笛子可以在太空中演奏,笛子声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根据音调可以分辨出笛子声和小提琴声                                        ‎ C. 动听的音乐声不会成为噪声                                        D. 小提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3.   下列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 调整吉他琴弦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弦发声时的音调            B. 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                                        ‎ C. 邮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                                        D. 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使泡沫屑会不停地跳动 ‎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 C. 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5.   在海洋中声速是随海水深度、温度、含盐量变化而变化的。图是声速随海水深度变化的图,Za、Zb分别为海面、海底坐标。从图中可判断,海下用声波传递信息其效果较快的是(  )‎ A. 在海底与海面之间                         B. 在海下各处一样                         C. 在海底                         D. 无法判断 ‎6.   如图所示,下列民族乐器中,是利用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 A. 琵琶                  B. 二胡               C. 笛子                 D. 编钟 ‎7.   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在研究电磁波和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时,按以下步骤做试验:将A手机悬挂在密封瓶内,如图所示,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可以看到A手机来电显示出B手机的号码,并且听到了A手机发出的响铃信号音。接着将密封瓶内的空气抽出,如果这时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你认为可能出现的情况时(  )‎ A. 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看不到B手机的号码 B. 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能看到B手机的号码 C. 能听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看不到B手机的号码 15‎ D. 能听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能看到B手机的号码 ‎8.   在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开启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                                        B. 蜡烛火苗抖动是因为声音传播信息                                        ‎ C. 抽出罩中的空气声音越来越大                                        D. 钢尺伸出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高 ‎9.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吉它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B. 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地球与月球间的距离                                        ‎ C. 高架桥两侧建有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吹奏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色 ‎10.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声的音叉一定在振动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 C. 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D. 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超声波产生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自然界的火山爆发时会产生次声波                                        ‎ C.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 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1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B.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 C. “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音调 ‎13.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物体振动得越快,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 15‎ C. 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 利用“B超”进行体检,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14.   探究活动中,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非常重要。例如,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条件时,将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水花四溅。以下活动中所用方法与上述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 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引入了光线 B.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等大的两个棋子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 测量人体体温时,利用体温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来显示人体的温度高低 D. 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发声手机置于瓶内,不断抽出瓶内气体,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 ‎15.   蝴蝶飞行时,能依靠翅膀振动发出次声波。与超声波相比,次声波的显著特点是(  )‎ A. 有较好的方向性                         B. 穿透能力较强                         C. 易于获得较集中的能量                         D. 很容易绕过障碍物 ‎16.   学习了声音部分后老师指导同学们制作小乐器。如图是小华制作的可以吹奏的水瓶琴。以恰当的角度吹不同的瓶口会发出“do”“re”“mi”“fa”“so”的声音来。关于水瓶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吹奏水瓶琴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瓶子里的水产生的 B. 发出的“do”“re”“mi”“fa”“so”…的声音是声音的响度不同 C. 水瓶琴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 饶有兴趣演奏发出的声音对于上无声自习的同学不是噪声 ‎17.   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曾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钟声是由钟体振动产生的                                        B. 钟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C. 钟声对睡觉的人来说是乐音                                        D. 诗人根据音调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18.   下面四句话摘自一位同学学习“声现象”时总结的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B.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C. 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D.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的音调 ‎19.   下列关于声音和光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B. 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 当某人向平面镜走近时,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 在河岸边看到“鱼在云中游”的奇景,“鱼”和“云”分别是折射和反射形成的 ‎20.   下列选项对图中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图中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5‎ B.  图中的两列声波的音色相同 C.  如图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图中的海豚只能接收到超声波 ‎2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吉他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                 C. 音乐一定不会成为噪声                 D. 振幅大小决定音调的高低 ‎22.   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设备中,不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 A. 工业上使用的探伤仪                         B. 微波炉                         C. 医院的“B”超                         D. 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23.   如图所示,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 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B. 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 C. 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                                        D. 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 ‎24.   “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使声带______发声,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这里的高音和低音是指声音的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5.   将耳朵贴在长铁轨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轨的另一端,你会听两次敲打的声音,听到的第一个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的,听到的第二个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的。‎ ‎26.   2018年4月,我国自主研发的隐形战机“歼‎20”‎进入了全新升级阶段。升级后的机身材料和涂层能更好的吸收雷达发射的______(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飞行时,以______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飞机使用的军用航空燃油属于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7.   在百米赛跑中,若计时员以听到发令枪声才开始计时,记录成绩为13.9s,则该运动员的真实成绩应该______13.9s。(选填>,<,=)‎ ‎28.   清晨,同学们常能听到校园的树上不时传来鸟鸣声,是由于鸟的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______发出声音;然后通过______传到同学们的耳朵 ‎29.   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人的说话声吓跑,表明______。‎ 15‎ ‎30.   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时,手机中的发声体在______。能判断出与我们通话的人是谁,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如果把一手机设置为响铃状态,放进真空罩中,用另一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罩内手机信号灯闪烁,但我们听不到手机的铃声,可见______能在真空中传播。(填“电磁波”或“声波”)‎ ‎31.   “我是歌手”的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美妙的歌声是通过______传到现场观众耳朵里的。‎ ‎32.   ‎2017年8月29日,昆明地铁3号线正式通车运营。列车车轮上新增了车轮降噪环,有效降低过弯道时轮轨摩擦发出的声响,这是在______(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每到一站时,车厢内喇叭会提醒乘客下车,提醒的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 ‎33.   如图是课本中出现几幅图: (1)甲图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为______。 (2)乙图为筷子提米实验,米受到筷子对它的摩擦力方向为______。 (3)丙图用力按压时,里面的浮沉子______(选填“向上运动”“向下运动”“不动”)。 (4)丁图电能表读数为______kW•h。 (5)戊图验证了______。‎ ‎34.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专家搜救队和生命探测仪在抢救生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专家搜救队在搜救被困人员时,主要是通过喊话和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救、呻吟、敲击声,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进行施救。被困人员通过敲击发出求救信号,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 (“固体”“液体”或“气体”)传给搜救人员的,搜救人员喊话的声音越大,声音的______越大,声音就会传的越远。 (2)生命探测仪:光学生命探测仪将一根柔软细长的光纤管伸进瓦砾堆中扭动前行,搜救人员利用观察器可以看清瓦砾深处的情况,光沿弯曲的光纤传播是利用了光的______原理;生命探测仪利用感知______(“红外线”或“紫外线”)差异来判断不同的目标,因此在黑暗中也能确定生命体。‎ ‎35.   三月初的南京梅花山,到处都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我们能听到小鸟的叫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能分辨出黄鹂的“歌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种类的小鸟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能闻到花香,说明花朵中的芳香油分子在______。小鸟在树木中飞翔,以小鸟为参照物,树木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36.   小华在家里吹奏笛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______产生的,小华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笛声通过______传到妈妈的耳朵里。‎ ‎37.   小明家使用的是一款国产品牌汽车,如图所示,车内装有先进的倒车雷达系统。这个系统是利用______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工作的:小明发现照明大灯的灯泡内有两根灯丝,当控制手柄拨到近光位置时,近光灯丝发光,当控制手柄拨到“远光”位置时,近光灯丝和远光灯丝同时发光,这说明两根灯丝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是______‎ ‎38.   如图所示是央视“是真的吗”某期节目画面:把塑料桶底钻一个圆孔,用厚塑料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会看到纸杯纷纷落下,听到的声音是物体______产生的,观众欣赏到的央视节目是卫星利用______将信号传到地面的。‎ ‎39.   如图所示,在酒杯中加适量的水,用手摩擦杯子口沿,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杯子______产生,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改变酒杯中的水量,会使声音的______发生改变。‎ ‎40.   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音乐声越大,小人舞动的越剧烈,说明物体的______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41.   根据以下示例,写出以下三点在各方面应用中的相关事例(每种各举一例)示例:太阳光: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合成(1)红外线(2)超声(3)凸透镜:______、______、______。‎ ‎42.   (1)如图1,木块的长度是______cm; (2)如图2,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_,物物体的重力为______N; (3)如图3,用抽气机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听到的电铃声将______。实验说明声音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15‎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认识声现象同步训练(含答案)‎ ‎【答案】‎ ‎1.  D       2.  D       3.  D       4.  D       5.  C        6.  C       7.  B       8.  A       9.  A       10.  A        11.  B       12.  B       13.  A       14.  C       15.  D        16.  C       17.  A       18.  C       19.  B       20.  C        21.  B       22.  B       23.  A       ‎ ‎24.  振动;音调        25.  铁轨;空气        26.  电磁波;飞机;不可再生        27.  >        28.  振动;空气        29.  气体和液体能够传声        30.  振动;音色;电磁波        31.  音调;空气        32.  声源处;振动        33.  真空不能传声;竖直向上;向下运动;1537.7;电流的迅速变化可以产生电磁波        34.  固体;响度;反射;红外线        35.  空气;音色;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运动        36.  振动;音调;空气        37.  超声波;并联        38.  振动;电磁波        39.  振动;空气;音调        40.  振动;振幅        41.  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进行遥控;医院的B超利用超声波给病人进行检测;照相机利用凸透镜作镜头照相        42.  4.50;0.2N;3.6;变小;真空       ‎ ‎【解析】‎ ‎1.  ‎ 解: A、真空不能传声,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 B、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与次声波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 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不是指歌曲的音调高,故C错误; D、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故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逐渐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速和介质种类、介质温度都有关系,和声音的种类无关;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4)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速度、音调和响度的区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2.  ‎ 15‎ 解:A、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但声不能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笛子和小提琴振动物体的材料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故B错误, C、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的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所以悦耳的乐声也会成为噪声,故C错误; D、小提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而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与发声物体的材料有关,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是不同的; (3)噪声是发生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的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4)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是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  ‎ 解:A、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故这样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不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故A错误; B、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这是乐音和噪声,不是声产生的条件,故B错误; C、邮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这是减弱噪声的传播,不是声产生的条件,故C错误; D、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使泡沫屑会不停地跳动,说明鼓面振动发声,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故D正确。 故选:D。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音色是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1)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入耳处减弱; (2)在物理学上,有规则的振动是乐音,无规则的振动的噪声;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物体发声的条件: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此题是考查声音的相关知识,要结合声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4.  ‎ 解:A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故A、B错误; C、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 D、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D正确。 故选:D。 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不能传声; ③发声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发声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是声现象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5.  ‎ 解:声波传播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盐度和海水深度等,温度越高,声速越大,盐度及静压力的增加也会引起声速的增大,其中温度的变化对声速的影响最大。 观察图象可知,Za、Zb分别为海面、海底坐标;在海水中某处声音的传播最小速度v0,海洋表面和海底之间的中部区域内,随着海底深度的减小和增加而增大,到达海底比到达海面速度变化的快。 故选:C。 声波传播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盐度和压强(深度)等。其中温度的变化对声速的影响最大。据此结合图象分析。 图中给出了声速随深度z的变化关系,明确图中v0最小速度,出现在海洋表面和海底之间的中部区域内是解题的关键。‎ ‎6.  ‎ 解: A、琵琶是弦乐器,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故A不符合题意; B、二胡是弦乐器,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故B不符合题意; C、笛子是管乐器,吹笛子时,通过空气柱的振动产生声音,故C符合题意; D、编钟是打击乐器,是靠钟的振动发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能发声。 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并会结合具体乐器分析乐器发生的原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7.  ‎ 15‎ 解: 将A手机悬挂在密封瓶内,将密封瓶内的空气抽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如果这时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但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可以看到A手机来电显示出B手机的号码,故B正确。 故选:B。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本题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声音产生的原因及声音的传播条件,属于基本内容。‎ ‎8.  ‎ 解: A、家用轿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了回声定位原理,发出的是超声波,它表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A正确; B、蜡烛火苗抖动是因为声音传播能量,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声音会越来越小,故C错误; D、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若仍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频率会变慢,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低,故D错误。 故选:A。 (1)现代汽车广泛利用了倒车雷达,它在工作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4)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本题考查了防止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以及声的利用,具有一定综合性,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9.  ‎ 解: A、弹吉他时,琴弦的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不能利用回声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故B错误。 C、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吹奏笛子时,用手按住不同的孔,改变了笛子内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故D错误; 故选:A。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消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③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4)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真空不能传声以及噪声的控制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10.  ‎ 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故A正确; 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 C、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能防治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 D、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害产生时会发出次声波,故D错误。 故选:A。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声波产生。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减弱噪声的途径以及对次声波的了解,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 ‎11.  ‎ 15‎ 解: A、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只有声音的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达到一定响度,且有介质和耳朵正常的情况下,人才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 B、自然界的火山爆发时会产生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故B正确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D错误。 故选:B。 (1)物体振动不一定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合适,有一定响度,且有介质和正常的耳朵的情况下,人才能听到声音; (2)火山爆发、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 (3)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品质; (4)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本题考查了与声现象有关的多个知识点,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需要我们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2.  ‎ 解: 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 C、汽车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 故选:B。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3)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 (4)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本题需要学生掌握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的特征,是一道声学基础题,是中考的热点。‎ ‎13.  ‎ 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物体振动得越快,产生声音的音调越高,故B错误; 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不可以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利用B超进行体检,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4)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们对声音这一概念的基本认识,属声学基础题。‎ ‎14.  ‎ 解: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条件时,将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水花四溅。通过水花四溅,知道发声体在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 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直线传播时规律,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B不符合题意; C、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故C符合题意; D、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发声手机置于瓶内,不断抽出瓶内气体,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在此基础上得到真空不能传声,采用的是推理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所谓“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15.  ‎ 解: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 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可见次声波的显著特点是很容易绕过障碍物,故D正确。 故选:D。 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约等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而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 本题考查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课后要多看一些课外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16.  ‎ 15‎ 解: A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空气柱长度越短,音调越高;因此甲的音调最高;丁瓶的音调最低;故AB错误; C、水瓶琴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 D、饶有兴趣演奏发出的声音影响到同学的学习,故对于上无声自习的同学是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中的空气;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通过分析每个音阶对应的振动频率可以得出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影响人或动物正常生活、休息等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频率与音调高低关系的理解和掌握。重点是弄清发声体。‎ ‎17.  ‎ 解:A、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钟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钟声影响了人的正常休息,所以对睡觉的人来说属于噪音。故C错误; D、不同材料的物质发声结构不同,所以钟发出的声音音色与其它的物质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人是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故D错误。 故选: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分类,凡是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休息的声音都可以称之为噪声;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此题考查声音的多个知识点;深入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声音的三个特征,正确理解噪声的含义,可做出正确选择。‎ ‎18.  ‎ 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故A错误。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中减弱噪声,而不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错误。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C正确; D、“不敢高声语”指的是不敢大声说话,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4)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生活中有时人们把声音的高低和大小弄混,要注意理解。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9.  ‎ 解: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A正确; B、蝴蝶飞行时,扇动翅膀的频率在5次/秒左右,低于20Hz,所以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故B错误; C、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所成的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故C正确; D、看到的鱼是由水中的鱼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是鱼的虚像。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空中的白云以水面为反射面在水中形成的虚像。故D正确。 故选:B。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波声,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3)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 (4)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同时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本题考查声音与能量、声音的特性,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光的反射和折射,是一道综合题。‎ ‎20.  ‎ 15‎ 解: A、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若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是为了研究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频率的关系,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若要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需要保持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尺子的力度,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两列波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其响度相同;相同时间内,甲、乙振动的次数相同,频率相同,所以它们的音调相同;但是它们波形的形状不同,说明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摩托车上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虽然海豚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20000Hz(是超声波),但它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很大,所以能听到超声波以外的声音;故D错误。 故选:C。 (1)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2)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据此分析回答。 (3)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到20000Hz之间,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声学一些基础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特别是声音的三个特性以及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21.  ‎ 解: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吉他靠的是弦的振动而发声的;故B正确; C、音乐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声,故C误; D、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频率,发声体振动越快,则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D错误。 故选:B。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弦乐器都是弦的振动而发声的; (3)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休息及干扰需要听到的声音,都是噪声; (4)乐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和音色;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幅,振幅越高,响度越大。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声学一些基础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和影响因素。‎ ‎22.  ‎ 解: A、工业上使用的探伤仪听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微波炉采用电磁波工作,故B符合题意; C、医院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解决此题要知道超声波的特点是:超声波在传播时,方向性强,能量易于集中,所以超声波能在各种不同媒质中传播,且可传播足够远的距离。 此题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应用原理,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23.  ‎ 解: 如图的实验中,当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水量越小,音调越高。 由题意可知,这里的“声音不同”是指音调,则应围绕音调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即探究“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是最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 故选:A。 明确用手摩擦杯口时,其发声的原因与发声物体是什么,然后再进一步判断对其发声的音调产生的影响。这里的“声音不同”是指音调,则应围绕音调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在分析音调的变化情况时,明确振动的物体是什么,影响因素是什么,在探究时,则要选择最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24.  ‎ 解:“呼麦”中的声音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正确;声音的高、低指的是音调,不是响度。 故答案为:转动;音调。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本题通过蒙古族特有的演唱方式“呼麦”,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音调的相关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考查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25.  ‎ 解:把耳朵贴在长铁轨的一端,在铁轨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轨,声音分别从铁轨、空气中传播,则要听到2个声音,一个声音是从铁轨传来,另一个是从空气中传来的,这说明了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 故答案为:铁轨;空气。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本题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人听到两个声音是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 ‎26.  ‎ 15‎ 解: (1)“歼20”的机身材料和涂层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有良好的吸收作用,电磁波不能反射回雷达,就避开了雷达的探测; (2)飞行员相对于飞机位置不变,则以飞机作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 (3)太阳能、风能是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消耗后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电磁波;飞机;不可再生。 (1)“隐形战机”将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吸收,电磁波不能反射回雷达,就避开了雷达的探测; (2)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是静止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3)能够短时间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是可再生能源,不能得到补充的是不可再生能源。 本题考查了隐形战机隐形的原因、参照物以及能源分类的应用,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27.  ‎ 解: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 因为v=, 所以少的时间为t==≈0.29s; 故该运动员的真实成绩应该>13.9s。 故答案为:>。 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少的刚好是声音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 声音和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能忽略声音的传播也需要时间,看到烟才是计时员计时较准确的时刻。‎ ‎28.  ‎ 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鸣膜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鸟鸣声是靠空气传到耳朵中的。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①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的了解。其中①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是经常考查的重点内容,一定要熟练掌握。‎ ‎29.  ‎ 解:钓鱼时,河岸上的说话声可以通过空气和水传递到鱼的耳朵里,会把鱼吓跑,这说明气体和液体能够传声。 故答案为:气体和液体能够传声。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30.  ‎ 解:手机的发声体振动会发出声音,每个人的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拨打罩内的手机,看到手机信号灯在闪烁,说明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但在外面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电磁波。 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此题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声音产生的原因及声音的传播条件,知道音色是辨别发声体的重要特征。‎ ‎31.  ‎ 解:(1)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琴弦的长度变化,振动的频率会变化,则音调改变;故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美妙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故答案为:音调;空气。 (1)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且声速与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明确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2.  ‎ 解: 列车车轮上新增了降噪环,有效降低过弯道时轮轨摩擦发出的声响,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车厢内喇叭会提醒乘客下车,提醒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声源处;振动。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减弱噪声的途径和声音的产生原理,基础性题目。‎ 15‎ ‎33.  ‎ 解: (1)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密封的玻璃瓶中,用抽气机向瓶外抽气,听到手机铃声越来越小,这是因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由此推出:真空不能传声; (2)筷子提米实验中,将米提起来并能在空中静止,则米受到平衡力作用,平衡力的方向相反,已知米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所以米受到筷子的摩擦力是竖直向上的; (3)挤压大塑料瓶,瓶内空气被压缩,瓶内气压增大,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小瓶中,它的重力增大,重力大于浮力,所以小瓶会向下运动; (4)图中所示电能表的读数是1537.7kW•h; (5)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正极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电路中有时断时续的电流出现,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产生的电磁波被收音机接收到,听到“咔咔”的声音,该实验验证了电流的迅速变化可以产生电磁波。 故答案为:(1)真空不能传声;(2)竖直向上;(3)向下运动;(4)1537.7;(5)电流的迅速变化可以产生电磁波。 ①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②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③在气体质量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④电能表常用计量单位是kW•h,数值的最后一位是小数; ⑤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导体周围就会产生电磁波。 此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认真读图,确定考查的知识点,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34.  ‎ 解:(1)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专家搜救队通过喊话和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救、呻吟、敲击声,被困人员通过敲击发出求救信号,声音主要是通过固体传给搜救人员的,搜救人员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进行施救。这种搜救方式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的特性;搜救人员喊话的声音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声音就会传的越远; (2)光学生命探测仪将一根柔软细长的光纤管伸进瓦砾堆中扭动前行,搜救人员利用观察器可以看清瓦砾深处的情况,光沿弯曲的光纤传播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因为只要有温度的物体就都能发出红外线,温度越高,红外线越强;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利用感知温度差异来判断不同的目标,因此在黑暗中也能确定生命体的位置。 故答案为:(1)固体;响度;(2)反射;红外线。 (1)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在常温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它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2)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时要发生反射;红外生命探测仪的原理--利用感知温度的差异来判断不同的目标。 此题综合考查了声音能传递信息,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响度,需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认真思考才能解答。‎ ‎35.  ‎ 解: (1)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大多是通过气体传播来的;我们还能分辨出黄鹂的歌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种类的小鸟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 (2)我们闻到花香,是花朵中的芳香油分子在空气中发生了扩散现象,说明花朵的芳香油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鸟在树木中飞翔,以小鸟为参照物,树木与小鸟间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空气;音色;做无规则运动;运动。 (1)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都是通过气体、液体、固体三种介质传播来的。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 (2)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物体为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为静止的。 本题考查了多个知识点,仔细分析就会得出答案,是一道基础题。‎ ‎36.  ‎ 解:(1)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小华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大),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3)我们听到的声音大多都是通过气体传播的,笛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 故答案为:(1)振动;(2)音调;(3)空气。 (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听到的声音大多都是通过气体传播的; (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多个知识点,运用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音的特征知识可解答此题。‎ ‎37.  ‎ 15‎ 解: (1)车内的倒车雷达系统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2)这种灯泡内两根灯丝是并联的,因近光灯丝既可以单独发光,也可以和远光灯丝同时正常发光,所以它们是并联的。 故答案为:超声波;并联。 (1)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2)根据串联电路不能独立工作、并联电路可以独立工作判断两灯丝的连接方式。 本题考查了超声波的应用以及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属于基础性题目。‎ ‎38.  ‎ 解: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观众欣赏到的央视节目是通过接受卫星所发射的信号实现的,这种信号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它是利用电磁波实现信息传送的。 故答案为:振动;电磁波。 (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卫星通信是一种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电磁波将信号传到地面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声音的产生、运用和卫星通信的简单认识,知道真空不能传声,但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且能记住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可解决该题。‎ ‎39.  ‎ 解:在酒杯中加适量的水,用手摩擦杯子口沿,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杯子振动产生,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改变酒杯中的水量,会使杯子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所以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调。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然后明确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由此解答。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中考物理的考点。‎ ‎40.  ‎ 解: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乐声越大,小人舞动的越剧烈,说明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振动;振幅。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本题重点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把喇叭的振动转换成小人的舞动,体现了转换法的思想。‎ ‎41.  ‎ 解:(1)红外线: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进行遥控;红外线夜视仪等; (2)利用超声波携带的能量可以对人体进行检查,如B超、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3)凸透镜的成像是对凸透镜的一个重要利用,如:用在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的镜头; 故答案为:(1)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进行遥控;(2)医院的B超利用超声波给病人进行检测;(3)照相机利用凸透镜作镜头照相。 红外线的热效应强,穿透力强,如红外线夜视仪,遥控器等; 超声波能够携带能量,对超声波应用也应从它携带的能量入手; 凸透镜这种光学元件,在光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作为放大镜使用,也可用作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的镜头。 关于超声波的应用、红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些知识的考查,一般难度不大,如何将题目中提到的物理情景与对应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42.  ‎ 解:(1)由图知物体的长度是‎6.50cm-2.00cm=‎4.50cm。 (2)由图知3N刻度线与4N刻度线间有5个小格,则最小分度值为=0.2N,由图知物体重力为3.6N。 (3)用抽气机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钟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听到铃声变小,当中招内没有空气,即为真空时,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1)4.50.(2)0.2N;3.6.(3)变小,真空。 (1)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物体的端点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物体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2)最小分度值是相邻两刻度线示数大小;弄清最小分度值,由图可读出测力计示数,即物体的重力大小。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根据声音传播的条件分析解答。 最小分度值是测量仪器两相邻的刻度线间距表示的示数大小,对测量仪器读数时,要先分清最小分度值是多少。‎ 15‎ 15‎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