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桃江一中2017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南桃江一中2017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201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 ‎1.A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区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且远离海洋,全年降水少,光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很丰富;而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位于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阴雨天较多,太阳能资源相对不丰富。故选A,不选B、C、D。‎ ‎2.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反光板聚焦太阳能发电,使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会降低地表温度,故A错;反光板的亮光会使过往飞机的飞行员眼花缭乱,但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故B错;分散的太阳能经过反光板聚焦后会使发电站上空的温度很高,导致过往鸟类被高温灼伤,故C对;太阳能光热电站与农作物产量无相关性,故D错。‎ 考点:本题组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架飞机从甲地(60°N,100°W)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8小时抵达乙地(60°N,80°E)。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飞机飞行航线(  )‎ A.一直不变 B.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C.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D.先向北后向南 ‎4.这架飞机若以同样的速度,沿60°N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约需要(  )‎ A.8小时 B.12小时 C.16小时 D.20小时 ‎【答案】‎ ‎3.D ‎4.B ‎【解析】‎ 试题分析:‎ ‎3.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是过这两点的地球大圆上被这两点分成的劣弧长。结合图示甲、乙两点位于相对的两条经线上,因此过这两点的大圆在一个经线圈上,又因为这两点均在北半球,所以过经线圈被它们分得的劣弧要经过北极点。因此最近的走法是先朝北再朝南。‎ ‎4.从甲到乙的最近航线的距离跨纬度60°,距离为60*111KM=6660KM,使用时间为8小时;而在60°N上飞行,飞了180°,路程只有赤道上的一半,相当于走了180×111×0.5=9 990KM,故推理所用时间为12个小时。‎ 考点:本题组考查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地图的基本知识。‎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完成下列问题。‎ ‎5.关于图中所反映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Z-x-x-k.Com]‎ A.图中河流的流向为从东北流向西南后再向南 B.陡崖的相对高度为大于100 m,小于200 m C.①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比②地多 D.甲丙两地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海上日出 ‎6.当地为发展旅游业,打算修建一条直达山顶(492 m处)的观光索道,最合适的选线是(  )‎ A.从甲处到山顶 B.从乙处到山顶 C.从丙处到山顶 D.从丁处到山顶 ‎【答案】‎ ‎5.B ‎ ‎6.A ‎【解析】‎ 试题分析:‎ ‎5.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判断河流流向由南向北再折向东北方向,A错;图中等高距为50米,陡崖处3条等高线重合,故其高差在100——200米之间,B正确;图中①、②、之间为山脊,受东南季风影响,②地处于山地迎风坡,C错;甲地在冬半年不能观察日出,冬季日出方位为东南方向,甲地东南方向为山地。D错。‎ ‎6.在甲与山顶之间修建索道,索道经过山谷上空,与地面高差大,可观赏急流及山谷两侧风光。甲村位于河流沿岸,游人还可以进行水上项目活动,丰富旅游的内容。A正确。‎ 考点: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旅游开发。‎ 很多户外探险爱好者连基本的地图判读都不懂就进山,是户外探险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下图中箭头表示地表径流的方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S点在T点西南方向 B.在P点可以看到T点 C.T处是集水线 D.在S处探险需注意洪水 ‎8.正确表示经过PQ的地形剖面图和经过S点的等高线图的是(  )‎ ‎【答案】‎ ‎7.C ‎8.A ‎【解析】‎ 试题分析:‎ ‎7.图中看出,S点在T点的东北方向;S处的径流向两边分流,说明为山脊,不会有洪水威 胁;PT之间有山脊S阻挡不能通视;T处为径流汇集的山谷,易发生山洪,不宜宿营。故选C。‎ ‎8.判断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P到Q依次经过山坡、山脊(S)、山坡、山谷、山坡、山脊、山坡,据此判断剖面图:山脊处的等高线凸向地处,山谷处等高线凸向高处,据此判断等高线的分布。故选A。‎ 考点:本题组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 下图为北印度洋(局部)洋流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图中①地的区时为(  )‎ A.7时 B.9时 C.12时 D.21时 ‎10.如果图中的虚线为晨昏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 A.8时 B.10时 C.18时 D.22时 ‎【答案】‎ ‎9.B ‎10.D 考点:本题组考查时差计算、晨昏线及其应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北京时间2015年6月22日0时38分,我国迎来2015年的夏至。下图为进入夏至时甲、乙、丙、丁四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2015年夏至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A.(23.5°N,136°W) B.(23.5°S,100°E)‎ C.(23.5°N,70°W) D.(23.5°S,136°W)‎ ‎12.关于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丙地一年中昼夜长短不变 ②丁地自转线速度最大Z-x-x-k.Com]‎ ‎③甲、乙两地纬度数相同,但分属南北半球 ④四地的纬度值丁>乙=甲>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1.C ‎12.D ‎【解析】‎ 试题分析:‎ ‎11.根据北京时间6月22日0时38分,可以求出12时的经线是70°W,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23.5°N,据此求取答案。‎ ‎12.丙地夏至时昼长12小时,说明丙地在赤道上,只有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①正确。 丁地夏至时昼长24小时,说明丁地位于北极圈及其以北,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丁地线速度较小,②错。甲地夜长18小时,昼长6小时,乙地昼长6小时,甲乙两地昼夜长短相同,位于南半球同纬度,③错。甲乙两地昼长6小时,位于赤道和南极圈之间,四地的纬度值丁>乙=甲>丙,④正确。①④正确,选D。‎ 考点:本题组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校在操场积雪融化期间,测得的某日每隔2小时记录的旗杆影子方向和长度(图中时间均为地方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3.与图示测量日期最接近的是(  )‎ A.12月22日 B.6月22日 C.3月21日 D.9月23日 ‎14.上述测量结束后一个月内,该旗杆正午的影长将(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答案】‎ ‎13.C ‎14.B ‎【解析】‎ 试题分析:‎ ‎13.由图可知,6:00时杆的影子朝正西,正午时影子在正北,18:00时影子在正东,可判断该日是春秋分日;题中观测时间是积雪融化期,应该是春分日。选C正确。‎ ‎14.根据上题,上述测量结束后一个月内,即春分后一个月内,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大,其旗杆正午的影长将逐渐变短。‎ 考点:本题组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下图示意我国30°N某地正午时房屋内的光照情况,表格数据为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 上的面积统计。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面积/m2‎ ‎7‎ ‎6.99‎ ‎6.98‎ ‎6.97‎ ‎6.98‎ ‎15. 根据图文材料信息,判断该地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江南丘陵 D.华北平原 ‎16.下列地理现象中,符合该地此时期情况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B.正处于6月 C.白昼逐渐增长 D.黑夜逐渐增长 ‎【答案】‎ ‎15.A ‎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15.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时间14:00时,太阳从该地正南方射入窗户,此时该地地方时为12:00,因此该地经度为90°E,结合其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青藏高原。‎ ‎16.由表格中窗影面积先变小后变大的变化可知,此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经过北半球夏至日。此时为6月份,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该地白昼较长,昼长变化为先变大后变小。‎ 考点:本题组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下图中L为北半球某一纬线,K为晨昏线,晨线与昏线分别交L于M、N。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7.若MN经度差为120°,此时,晨线交赤道于Q点。当Q点日落时,M的地方时为(  )‎ A.17:00 B.18:00 C.20:00 D.21:00‎ ‎18.若MN的经度差减小,则(  )‎ A.L纬线的纬度减小 B.海口地面物体正午日影渐长 C.北京日出更偏东北 D.K线最高纬度昼夜长短不变Z-X-X-K]‎ ‎【答案】‎ ‎17.C ‎18.D ‎【解析】‎ 试题分析:‎ ‎17.读图,MN经度差为120°,所以MN之间为劣弧,设K为晨昏线与某纬线切点,由材料可知M为晨线,则K点所在经线是正午12点,此时,M点的地方时为8点,晨线与赤道交点Q点日落时,要过12小时,所以日落时M点地方时为20点,C对。A、B、D错。‎ ‎18.纬线MN的经度差减小,说明晨昏线与纬线切点的纬度变低,出现极昼或极夜的范围变大,无法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B、C错。L纬线的纬度不会变化,A错。K线最高纬度是极点,MN的经度差减小时,极点的昼夜长短不变,D对。‎ 考点:本题组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下图是以极点C为中心的俯视图,AB是晨昏线,CD、CE是日期分界线,内圆表示极圈。读图,回答19~20题。‎ ‎19.此刻北京时间是(  )‎ A.6月22日11时 B.12月22日11时 C.6月22日5时 D.12月21日5时 ‎20.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我国各地日出东北方向 B.四川地区的白昼开始变长 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早 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答案】‎ ‎19.C.Com]‎ ‎20.A ‎【解析】‎ 试题分析:‎ ‎19.根据材料分析,B点是切点。CD、CE是日期分界,CE时刻是0点或是180°经线,CD位置不可能是昼半球或夜半球的中间的经线,时间不可能是0点,所以只能是180°经线。CE是时刻0点的经线。AB是昏线,BE位于夜半球,所以地球逆时针自转,图示区是北极俯视图。根据图中经线135°E,可以判断CE经度是45°E,时间是0点,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所以北京时间是6月22日5时,C对。 20.此日,赤道地区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 ,A对。四川地区的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B错。北半球纬度越高日出越早,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C错。南极地区是极夜,不适宜科考,D错。‎ 考点:本题组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时差计算、区域地理。‎ 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21.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 A.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B.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D.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 ‎22.图中(  )‎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 C.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D.形成时间顺序为②、①、③‎ ‎【答案】‎ ‎21.D ‎22.D ‎【解析】‎ 试题分析:‎ ‎21.图中地貌的形成与内外力作用都有关;既有褶皱又有断层,甲为向斜山,乙为背斜山,成因不同;丙河流发源于断层线上,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 ‎22.①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②处为向斜,水源充足,不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③处为岩浆岩,不可能含有生物化石,根据图示信息,地层形成时间顺序为②、①、③。‎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质构造、地壳物质循环。‎ 下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3.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⑤⑥④③②① C.④③②①⑤⑥ D.④③②①⑥⑤‎ ‎24.若①为石灰岩,则①与⑤接触地带易形成(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页岩 D.砾岩 ‎【答案】‎ ‎23.C ‎24.B ‎【解析】‎ 试题分析:‎ ‎23.应该先有沉积岩,再有岩浆岩侵入,而岩浆岩比侵入的岩石形成时间还要晚,⑤侵入到①中,故⑤晚于①;⑥又将⑤覆盖,故⑥较⑤晚;沉积岩越往下越老,故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⑤⑥,故选C。‎ ‎24.由于⑤为岩浆岩,在其形成过程中会产生变质作用,故其附近岩石会产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而①为石灰岩,其变质会形成大理岩,故选B。‎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下图是空间上气温为3 ℃的某等温面上等高线分布图(单位:m)。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5.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图示近地面(  )‎ A.①为海洋,④为陆地 B.①为谷地,④为山地 C.①为郊区,④为城区 D.①为陆地,④为海洋 ‎26.若图示近地面地势低平,气温都为21.5 ℃,则飞机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飞行时,飞行员感觉最颠簸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 ‎25.C ‎ ‎26.A ‎【解析】‎ 试题分析:‎ ‎25.图中①和④处气温都为3℃,但其海拔高度不同,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大致估计(可以以海平面来参考估计,不影响结论。)①处对应的近地面的气温为21℃,②处对应的近地面的气温为24℃。陆温和海温的变化有季节性,而此题中无相关的季节信息,所以A和C选项无法确定。B选项所述与推论相反,所以B项错误。D项城市和郊区存在温度差异,并且④比①对应的近地面温度要高,所以为城区。‎ ‎26.根据“图示近地面地势低平”这一条件,可以放到同一海拔高度-海平面进行讨论(不影响结论)。按照气温垂直递减率推算:①处气温应该为3.5℃,②处气温应该为2.3℃,③处气温应该为1.7℃,④处气温应该为0.5℃;而实际上这四处实际气温都为3℃,并且①处实际气温低于气温垂直递减率(理论温度),说明大气的垂直运动会更加激烈,会导致飞机的颠簸,②③④处实际气温都高于理论气温,说明大气的垂直运动较弱,所以选择A项。‎ 考点:本题组考查热力环流、大气运动。‎ 下图为陆地(用110° E代表)与海洋(用160° 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hPa)的时空分布状况。其中,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7.图中冬夏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洋流性质的变化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 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8.结合图中信息判断,正常年份,北半球冬季风风力最强的地区大致位于(  )‎ A.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 B.50 °N附近 C.中纬度地区 D.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 ‎29.图乙与图甲相比较,其变化对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 A.冬季风减弱,夏季台风偏多 B.冬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偏低 C.冬季寒潮增多,夏季北旱南涝 D.冬季气温偏低,夏季北涝南旱 ‎【答案】‎ ‎27.D ‎28.B ‎29.C ‎【解析】‎ 试题分析:‎ ‎27.由于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导致海洋和陆地吸收热量和放射热量不同,形成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夏季气压差不同。‎ ‎28.根据题干可知,甲图为多年平均,故为正常年份的气压差值,如果差值为正值,表示陆地气压差大于海洋,差值越大,陆地气压越大,故冬季风势力越强,图中在北纬50°附近,差值最大,故中纬度地区冬季风风力最强。‎ ‎29.对比两图可知,图中我国冬季气压差值加大,故冬季风势力强,冬季气温偏低,寒潮增多;夏季等压线数值增大,故夏季风势力弱,则会出现北旱南涝的情况。‎ 考点:本题组考查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季风。‎ 谚语“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形象道出了天气阴晴,气压、风向之间的影响与联系,下图中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某一低压中心的两条槽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0.用上述谚语来预测未来天气变化趋势,最适用的一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1.受③④之间槽线影响,③处将可能出现(  )‎ A.晴暖天气 B.台风 C.寒潮 D.连绵阴雨 ‎【答案】‎ ‎30.B ‎ ‎31.D ‎【解析】‎ 试题分析:‎ ‎30.根据所天气知识,谚语“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描述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图示天气系统为北半球的锋面气旋,②处即将受到冷锋的影响,故B项正确。‎ ‎31.③、④之间槽线应为暖锋,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而③处位于暖锋前,受暖锋影响,将出现连续性阴雨天气。‎ 考点:本题组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和6月份某时刻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2.此时,M、N两地天气现象的共同点、不同点分别是(  )‎ A.狂风暴雨、M地气温更高 B.天气闷热、N地风力更大 C.阴雨连绵、M地吹西北风 D.风和日丽、N地吹西南风 ‎33.若图中所示区域较长时间受该天气系统影响,则此时可能(  )‎ A.M河流域受洞庭湖的调节水量丰富 B.N河段抗洪抢险繁忙 C.洞庭湖因泥沙淤积严重而水位猛涨 D.N河段大力兴修水利 ‎【答案】‎ ‎32.C ‎33.B ‎【解析】‎ 试题分析:‎ ‎32.由图中分析得知,M处为低压槽,N处为低压中心,同以阴雨天气为主。M地位于低压槽的西侧,处于冷锋锋后,吹西北(偏西)风、气温较低;N地位于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风力微弱、气温较高。‎ ‎33.受该锋面影响,形成梅雨天气,会产生大量的降水,引起洪涝灾害,给长江荆江河段造成威胁,该河段正处于抗洪抢险繁忙时期。‎ 考点:本题组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等值线图的判读。‎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体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4.关于河流补给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雨水 B.②是高山冰雪融水 C.③是地下水 D.积雪融水是主要补给 ‎35.由统计资料可知(  )‎ A.曲线a是修坝前测得的径流量年变化 B.河流有两次汛期且都与气温有关 C.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 D.河流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答案】‎ ‎34.C ‎35.D ‎【解析】‎ 试题分析:‎ ‎34.根据图示不同水源补给的大小和时间的差异分析,图示②补给量最大,且主要分布于夏季,故判断为夏季降水;①主要在春季形成补给,故判断为春季的积雪融水;而③补给终年较稳定,故判断为地下水补给。‎ ‎35.曲线a变化较小,是修坝后测得的径流量年变化;该河流受夏季降水和春季积雪融水补给而形成双汛,夏汛与降水有关,由两个汛期可判断此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河流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考点:本题组考查河流的补给、等值线图的判读。‎ 第Ⅱ卷 二、综合题(共30分)‎ ‎36.读地球晨昏线示意图,回答问题。(7分)‎ 下图为晨昏线通过极点A后,与AC所在的经线相交于B点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最大的圆为赤道,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小虚线圈为极圈,C为极圈上的一点,B为经线AC段的中点。‎ ‎(1)晨昏线通过极点A之日,日期约为________月22日;通过B点之日,日期约为________月7日。Z.X.X.(2)晨昏线通过B点之时,(如图所示)一艘位于赤道的邮轮上的游客恰好看见日出,该邮轮所处的经度位置是____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 ‎(3)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与北京(40°N)所处纬度不同,但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的纬度是________。‎ ‎(4)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________,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________。‎ ‎【答案】‎ ‎(1)3 5‎ ‎(2)135°W 11°43′N(或11.75°)‎ ‎(3)16°34′S(或16.5°S)‎ ‎(4)延长,减慢 ‎【解析】‎ 试题分析:‎ 据图中0°和45°W经线可以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西经度度数减小的方向即地球自转方向),A点为北极点。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应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经线AC与45°W经线相对,经度为135°E,且为子夜线(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0时)。C点纬度为66°34′N,B在AC的中点,其纬度为78°17′N。‎ ‎(1)晨昏线通过极点A之日,即二分日,再根据该日过后北极附近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可以判断是春分。日期为3月21日左右。晨昏线通过B在日期上应该为3月21日至6月22日的中间,大致为5月初。‎ ‎(2)“赤道上的邮轮上的游客恰好看见日出”说明该游客所在地地方时为6时(赤道上6点日出),已知135°E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可计算地方时为6时的经线其经度为135°W。晨昏线通过B点时,B点为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根据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可计算此时太阳直射点纬度为11°43′N。‎ ‎(3)在太阳直射点南北两侧有两点其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这两点到直射点的纬度差相等。晨昏线通过B点时,太阳直射点纬度为11°43′N,从北京(40°N)到直射点纬度11°43′N的纬度差为28°17′,在直射点南侧与11°43′N纬度差为28°17′的纬度为16°34′S。‎ ‎(4)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即从5月初到6月22日左右,北半球上海的昼长时间逐渐延长,到6月22日左右昼长最长。地球公转向远日点(7月初)靠近,公转速度逐渐变慢,公转到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最慢。‎ 考点:本题考查时差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2.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3分)‎ Z-x-x-k.Com]‎ (1) 图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              、‎ ‎              和热带沙漠气候。(2分)‎ ‎(2)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3分)‎ ‎(3)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和七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从海陆热力差异、行星风系两个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响。(4分)‎ ‎(4)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悉尼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4分)‎ ‎【答案】‎ ‎(1)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2)南回归线横贯全境,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 ‎(3)一月: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 七月:澳大利亚大陆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Z-x-x-k.Com]‎ ‎(4)表现:悉尼冬夏气温温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 ‎2‎ ‎.篁岭(下图)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分析“篁岭晒秋”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10分)‎ Z-X-X-K]‎ ‎【答案】‎ 旅游价值:篁岭晒秋是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民俗文化产品价值高;(2分)篁岭晒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购物和农家乐开发价值等。(2分)‎ 有利条件:(篁岭晒秋)旅游产品独特,与附近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差异明显,可以实现产品互补;(3分)接近著名旅游景点(婺源、景德镇等),客源有保障。(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篁岭晒秋”属于民俗文化现象,具有观赏价值、体验价值、购物和农家乐开发价值等;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的评价,要根据所到的知识,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从游览价值、 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通达性、 距客源市场的远近 、地区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分析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旅游地理、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