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本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第I 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左传》记载,当公元前661年狄人从北方侵略邢国和卫国时,管仲力劝齐桓公救邢国,理由是狄犹如豺狼,华夏诸国是兄弟之邦,齐国有责任援救邢国。这说明当时
A.霸主有义务保护小国 B.分封制影响依然强大
C.形成华夏共同体观念 D.蛮族严重成胁华夏族
2. 周初,为巩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在财产,权力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确立了宗法制。西周中期后,东进军事活动减缓,土地财产小能无限分封,各国又采取便于集权的“大小宗制”。这反映了
A.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现实需要决定宗法制的演变
C.血缘亲疏关系决定分封制等级 D.大小宗制取代嫡长子继承制
3. 汉武帝时期,各郡国多设均输官和盐、铁官,扩大均输业务,凡商贾所贩运的货物,只要有利可图,均输官都以地方所收租赋为本钱,购置当地土产,转运到外地牟利。这一措施
A.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体现了汉代已出现官商合作的雏形
C.不利于私人商业发展 D.反映了经济发展决定政府机构职能
4.据记载,唐代中后期,长安胜业坊出现卖燕饼的店家,宣平坊内有卖油的油坊,延寿坊有,鬻金银珠玉者等。这表明
A.唐朝取消了对商业的时间限制 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坊市格局
C.当时城市职能发生了根本变化 D.唐朝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5. 下图“孝”字,据说是理学大师朱熹的手书。字形正看是一子跪地抱拳侍奉梳着高高发髻的老人,反看是一只正在拳打脚踢的猴子。这福字意在劝告人们要孝敬父母,否则便畜生不如。这表明程朱理学
A.规范了伦理道德 B.强调孝的重要性 C.区别了儒佛特征 D.提高了儒学地位
6. 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这表明
A.元代地方势力强大 B.民放文化影响制度
C.区城经济均衡发展 D.中央强化管理地方
7. 隆庆元年,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东西“诸番”进行贸易,史称“隆庆开关”。这一变化的出现标志着
A.重农抑商政策面临着重大的转型 B.海上丝绸之路较以前有重大发展
C.民间海外贺易活动有了合法地位 D.朝负贸易渐为民间海外贸易取代
8.下图为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增长表,造成清代人口能够远远超过明代的原因是
A.统治者政策的实施 B.高产的农作物的引进
C.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D.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9. 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其实目的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10.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消政府的拥护者。1 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11. 1904年,上海商人朱爵谱打算在海门设厂,张謇利用自己的状元及”总理通海一带商务”的身份,两次上书商部,说朱爵谱“因贫生贪,因贪生妒”“利令智昏,无理取闹”。要求商部命令朱爵谱“另行择地”。结果,朱爵谱被迫放弃计划。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矛后重重 B.张謇借助封建官府势力垄断断市场
C.民族资产阶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D.封建势为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2. 近代前期广告宣传上多数是有辫子的人物形象,而到1912年广告人物开始不断出现短发相(如下图所示)。这反映了
A.封建正统思想地位的动摇 B.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C.经济发展改变了生活观念 D.社会转型引发思想观念分化
13.陈独秀主张“崇实际而薄虚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伦理观念,力倡“生活神圣”、“利用厚生” ,强调现代……社会利益由个人利益积合而成,自利心和公共心为经济之两大砚柱。对材料观点的准确解读是
A. 批判儒家重义轻利观 B.肯定传统经世致用思想
C.导致社会私欲的膨胀 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14.在近代,章太炎强调史学有助于国民“爱其国家”、知其“国情”;陈坦撰写《元西城人华化考》,行文严谨冷峻,关注的却是中国人被人最看不起” “有人主张全盘西化”一类问遨.这反映了二位学者都
A.具有很强的现实关怀 B.深受文明史现的影响
C.采纳了阶级斗争观点 D.弘扬传统儒学的作用
15.1921年,孙中山发表演讲《五权宪法》,提出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补入考试权和监察权,五权制衡,实现“人民有权,政府有能”。让“自由的力量”和“维持秩序的力量”达到平衡。根除西方“议会独裁,政府无能”的流弊。下列对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孙中山五权宪法中设想的政府,职能比西方代议制下的政府强
B.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和训政理论一脉相承
C.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深受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
D.孙中山试图用政治精英的力量来平衡民意,防止民意被滥用
16. “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 据此,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7. 1937年8月,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在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成立大会陈词:“我们要保全国家的完整,保护民族的生命,应该尽人人的力量,来低抗敌人的侵略。我们妇女也是国民一分子……打仗的时候男子要上前线杀敌,后方工作是我们的责任”, 宋美龄意在强调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在的重要件 B.前线杀敌和后方工作同是胜利保障
C.争取国家胜利是公民的基本责任 D.男子妇女均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责任
18. 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这一变化
A.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 B.旨在用法律限制城市人口规摸
C.旨在减少农村人口,保障农民就业 D.说明”二元结构”模式适台中国
19. 古希腊有学家芝诺有一个重要理论: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居民,不应该根据他们各自的正义的准则,分别成立独立的城邦和团体;而是应该让所有人都属于一个团队和一个政制,我们应享有一种共同的生活和共同的秩序。芝诺的这一“重要理论”
A.违背了自然法的精神 B. 蕴含着朴素的契约观念
C.否定了希腊城邦政治 D.服务于罗马帝国的扩张
20. “新英格兰的其他殖民地都是在没有得到母国的援助和几乎没有让母国知道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那里的移民虽然并小否认宗主国的无上权威,但他们并没有去宗主国寻找权力的根源,而是自己建立政权,只是三四十年代之后,在查理二世在位时期,这些殖民地的存在才根据皇家的特许状而合法化了。”材料旨在说明
A.法国启蒙思想对北美洲的影响 B.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基本特点
C.美国政治体制产生的历史渊派 D.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
21.德意志帝国的中产阶级认为,“为了在这个社会中维护和巩固内部和平,无偏见地解决由于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所引起的暴力问题,一个强大的、超越社会对立之上的王权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这表明当时德国
A.君主政体得到各阶层拥护 B.资产阶级放弃了民主诉求
C.威权统治有其时代合理性 D.王权中立消解了阶级冲突
22. 1848年,马克思、思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 (共产党人) 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表明
A.思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问
C. 19世纪末社会土义运动走向低潮 D.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
23. 1923年,基辛格断言,今后世界将走向美、欧、中、日、俄以及印度、巴西等国组成的多级格局、1999年,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超极大国并不愈味着世界是单级的。以上言论表明
A.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大势所趋 B.世界“一超多强”局面终结
C.美国民众大多赞成多级格局 D.美国学者的全球化意识趋同
24.阅读下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
美国的官方黄金持有量和对外美元债务表(单位:10亿美元)
A.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丧失 B.美国政府积极对外输出黄金和美元
C.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危机 D. “双挂钩”机制有利于美国经济扩张
25.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种文学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画派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25分,27题13分,28题12分,共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宋代以后到清代,这是中国固有丈化复兴和进步的时代。这时期,此前的贵族没落了,君主得以建立位裁政治,与此相应,中国官僚群体最后形成,并开始出现平民主义倾向,文化回归到庶民手中,形成中国特色的近代。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摘编自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论》
材料二 如果把宋代放到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经历着逐渐走向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社会变迁过程。自古认为务农才走“本”,宋人却提出士农工商皆本业。官府热衷于审核交易契约,而不限制土地买卖。商人非常活跃,他们不仅促进都市有业的繁荣,还使商业的触角延伸到了农村。人们的家世身份背景趁于淡化,科举取士“不问阀阅”。书院提倡相时独立的教育理念、学术思想和人生价值。丈化普及向民间渗透。蒙学不仅教儿童识字,更把儒家的理念、价值变成现实的社会规范,传达到百姓中去。从唐到宋,都市景观变化明显,宋代开封、临安展现出一种开放式的街市状态,官房、民户、商家泥杂毗邻。大都市海纳百川,城内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群众喜闻乐见的市井文化,在瓦舍、勾栏、街市通衡中热闹缤纷。
——《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关于宋代历史再认识的维度》
材料三 新教改革与君主国家的出现颠覆了欧洲的宗教和政治传统,同时,人口的迅速膨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生长,……商人和制造业者不再对地方行会言听计从,而是越来越以市场为导向,组织挽划白己的生产与贸易。……私有主体组建了一系列配套组织机构和服务行业,推动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例如银行出现在欧洲所有重要商业城市中:它们创立基金,为商入、企业保管财产,提供贷款帮助他们进行新的商业投机。……迅速增长的财富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同时也瓦解了长久以来一成不变的农村生活方式。……资本主又还引发了道德问题。中世纪神学家认为谋利活动是不道德的,将从事这种活动的人视作奸商.……需要有人来为此辩护,将资本主义描述成一种让整个社会都受益的经济体制,在早期宣扬这种观点的人当中,最重要的是苏格兰哲学家亚当·斯密。他认为个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能够带来普遍的社会繁荣。……西欧在经历宗教、政治、经济和社会转变的同时,思想和文化上也经历了一场洗礼。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宋朝和西欧近代在社会变化方面的相似之处.(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内藤湖南“近世史应从宋以后开始”这一观点的认识.(13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7. 近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问题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提坝、桥粱、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
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与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吏为合理的分配。
问题二 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2012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问题三 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1)根据材料,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5分)
(2)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6分)
(3)根据对材科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2分)
28.以下是东西方学者有关君主的言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言论
发表者
发表时间
出处
“明主之道,臣不得以行义成荣,不得以家利为公,功名所生必出于官法”
韩非子
公元前3世纪后期
《韩非子》
“对于国王和王国(制度)来说,世界上再没有比这个制度更好、更审慎.再没有比这个方法更安全的了。”
马基雅维利
1513 年
《君主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黄宗羲
1663 年
《明夷待访录》
“国王的私人利益首先就在于人民是软弱的、贫困的,并且永远不能够抗拒国王。……专制制度之统治臣民并不是要为了他们的幸福,而是要使他们贫愁困苦以便统治他们。”
卢梭
1762 年
《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两个观点,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l-5: CBCAA 6-10:DCBAB 11-15:DDAAB 16-20:DCABC 21-25:CDAC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25分,27题13分,28题12分,共50分)
26.(25分)
(1)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商人群体的壮大,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的发展;家庭观念、社会关系发生变化;旧的道德价值体系面临危机、新的思想观念出现;世俗化的文化发展;城市与农村的联系加强;社会变化是全方位的。(12分,任答6,点即可)
(2)评分说明:对观点中的“近世(代)”这一概念进行阐释(2分);有自己明确的观点3分);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知识多角度地对观点进行说明论证。(8分,每个角度2分)
答案示例:
示例一:近世(代)的基本含义包括:经济的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的世俗化、理性化、大众化;人际关系的平等和社会的多元开放等。
赞同内藤湖南的观点,宋代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宋代历史发展表现出了与近代两方相似的近代化的特征。经济方面,民间力量为主体的商品经济,城市经济发展;社会方面,市民阶层出现并小断壮大;思想方面,理学兴起,儒学强调修身养性,满足平民的世俗化精神需求;文化领域,词、曲、话本、风俗画等大众化文艺兴起;政治方面,越来越多的平民子弟通过科举制进入仕途,政权的平民色彩更浓。宋代历史发展的平民化、世俗化反映了历史的转型和社会的进步。
示例二:近世(代)的基本含义包括:经济的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的世俗化、理性化、大众化;人际关系的平等和社会的多元开放等。
不赞同内藤湖南的观点,宋代并不具备与近代西方相似的近代化特征。政治上,虽然平民参政机会增加.但很本上仍是传统的专制集权制度,并未建立民主法治的体制;经济上,城市经济的一定发展.但并未改变自然经济占主体的格局,也未出现资本主义经济;理学发展了儒学,进一步适应了社会需要,但基本内容并未改变传统儒学对人性的压制和漠视,并未出现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潮流;社会上,商人及市民阶层地位有所提高,但没有形成独立的资产阶级。宋代历史局部出现近代化的趋向,但从整体上说,并未发生近代化的转型。
(考生另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论证合理,均可酌情给分。)
27.(13分)
(1)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实行以工代赈;关注弱势群体;致力缩小贫富差距等。(任答3点即可,3分)
意义:1929 ~1933年,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分,任答两点即可)
(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现象,需要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以走出困境;福利制度本身存在弊端,过度的福利也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过高的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6分)
(3)民众和政治团体必须放弃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着眼于长远利益;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2分,任答两点即可)
28.(12分)
观点一:韩非子:主张君主集权,树立君主权威。(l分)
史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l分)
评析: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形成。政治上,国家分裂,政局动荡.宗法分封崩溃,各国国君要富国强兵,成就霸业;新兴地主阶级要取得统治地位。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和新兴地上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为秦始皇结束分裂,完整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但易导致统治者的暴政与严刑酷法,激化阶级矛盾。(4分)
观点二: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l分)
史实:认为君臣关系应是平等的师友,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言论自由,设立检查和咨询机关“学校”;用“法治”取代“人治”。(l分)
评析: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政泊上,明清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强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思想上,思想文化专制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冲击了专制统治,具有初步的反专制民主色彩;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对未来社会的设计也没有跳出中国古代理想化的明君加贤臣的统治模式,没有动摇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也没有在中国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