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总结与提升
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1.易错字音
凝(níng)望 袅(niǎo)袅 浣(huàn)妆
瞿(qú)塘峡 屋脊(jǐ) 谛(dì)听
娴(xián)熟 剔(tī)透 黑黝(yǒu)黝
瞬(shùn)间 眸(móu)子 深湛(zhàn)
恬(tián)雅 哈(hǎ)达 沟壑(hè)
烙(lào)印 镢(jué)头 皑(ái)皑
巉(chán)岩
2.易错字形
玲珑 险峻 秭归 峰巅 斑斓 眩目 摇曳
璀璨 古褐苍苍 颠簸 篝火 逶迤 安谧 缥缈
砭骨 喧嚣 倏地
3.多音字
(1)古刹(chà) 刹(shā)车
(2)调(tiáo)和 单调(diào)
(3)参差(cī) 差(chā)距 出差(chāi) 差(chà)不多
(4)忍俊不禁(jīn) 禁(jìn)止
(5)似(shì)的 相似(sì)
(6)折(zhé)服 折(shé)本 折(zhē)腾
4.形近字
(1)渺小 虚无缥缈
(2)喘气 惴惴不安 揣摩
(3)连缀 笔耕不辍 拾掇
(4)力挽狂澜 斑斓 无耻谰言
(5)脍炙人口 针灸
22
(6)摇摇欲坠 堕落
转弯抹角 如诉如泣 瞬息万变 稍纵即逝
扑朔迷离 娓娓动听 世外桃源 得天独厚
脍炙人口 一席之地 潸然泪下 首屈一指
万里迢迢 柳暗花明 分道扬镳
1.引用:他们行船的人有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那情形也就可想而知了。
2.比喻: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3.排比:看纽约,看这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好像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
1.移步换景:《巴东三峡》一文中作者按照自己的游踪,逆江而上,分别描写了西陵峡、巫峡、瞿塘峡不同的景色,运用这种移步换景的表现手法,使得叙述的层次清晰,描写的景物特点突出,富有画面感。
2.动静结合:《周庄水韵》一文中“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从“凝重的墨线”到“活泼流动的彩光”,由静到动,动静结合,生动地描写出了色彩交杂、摇曳多变的迷人风景。
3.对比:《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中,作者以“海洋的蓝”“天空的蓝”来和“青海湖的蓝”作对比,突出“青海湖的蓝”比“海洋的蓝”还要“纯正”,比“天空的蓝”还要“深沉”。
4.衬托:《走进纽约》一文中,作者先写了纽约街市的繁荣景象以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然后笔锋一转,写小松鼠的轻松自在,像“小天使小精灵似的”,享受老人及游客的“爱抚和面包之类的赏赐”,以此衬托出在纽约生活的人们的紧张繁忙。
22
关于旅行的名言:
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意酣歌。
——南史
旅行对我来说,是恢复青春活力的源泉。
——安徒生
对青年人来说,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对老年人来说,旅行是阅历的一部分。
——培根
中国十大旅游胜地:
万里长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安徽黄山、杭州西湖、广西桂林山水、西安兵马俑、苏州园林、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
关于游记的知识:
游记,顾名思义,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在现当代文学中,游记被赋予了历史与人文内涵,其中以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余秋雨的《山居笔记》、韩晗的《大国小城》、路东的《一路东去》最具代表性。
1.《巴东三峡》,作者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著作有《中国文学发展史》《魏晋文人思想论》等。
2.《周庄水韵》,作者赵丽宏,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生命草》《爱在人间》等。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作者冯君莉,当代女作家。
4.《走进纽约》,作者刘成章,当代作 家,其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二、单元检测卷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答案见131页)
(100分,90分钟)
22
题 号,一,二,三,总 分
得 分,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单于(chán) 烙印(luò)
袅袅(niǎo) 如诉如泣(qì)
B.倏地(shū) 古刹(shà)
怒吼(hǒu) 转弯抹角(mò)
C.喧嚣(xiāo) 浣妆(wǎn)
夔门(kuí) 娓娓动听(wěi)
D.斑斓(lán) 秭归(zǐ)
蔚蓝(wèi) 虚无缥缈(miǎo)
2.下列各项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悬崖绝璧古褐苍苍色彩斑斓晶莹剔透
B.张灯结彩 瞬息万变 稍纵即逝 潸然泪下
C.眼花缭乱 毅然决然 脍灸人口 温柔恬雅
D.分道扬镳 世外桃源 娓娓动听 打上铬印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这秋高气爽、暑威尽退的时节,若来武夷山小住几日,是再理想不过的了。
B.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
C.船从宜昌上驶,不到一刻钟,山就高起来,绵延不断 ,一直到重庆。
D.在悬崖峭壁的半腰间,稀疏的灯笼在暗影中飘摇前行,纤夫的号子声此起彼伏。
4.下列对句子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巫峡山的高峻,生动形象,将山写活了。)
B.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十分生动贴切,使湖水显得更娇美可爱。)
C.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既表达了对美景百看不厌的喜爱之情,又为画面增添了诗意。)
22
D.好像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四个“一切”,如此庞大的阵容将纽约如山的高楼尽情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切切实实体会到纽约的大和繁荣。)
5.(2015·郴州)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
②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
③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④而黄河也只有到了壶口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⑤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A.②④①⑤③ B.③④②①⑤
C.①⑤④②③ D.③①⑤②④
6.根据情境,补写下联。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小明去广州旅游,恰逢广州旅游局征集广州各景区的宣传对联。其中一句“黄花岗前看黄花,花开报秋至”的上联引起了小明的兴趣,但他一时没有想出合适的下联。次日清晨,小明来到了白云观游玩,他远眺着白色的云雾渐渐散去,太阳徐徐升起,立刻对出了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A.白云观里望白云,云去见日升
B.白云观里望白云,云散见日升
C.白云观里现白云,云去见日升
D.白云观里现白云,云散见日升
7.名著阅读。(4分)
(2015·漳州改编)……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将立到晌午时分,转来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A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A看时,只见都乱撺,口里说道:“快躲了!大虫来也!”(《水浒传》)
选段中A指代的人物是__________,出自名著中的精彩故事__________,这个故事的结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仔细观察下图漫画,完成问题。(10分)
22
(1)上图漫画揭示了什么现象?(5分)
(2)请你对画面中的人们说几句话。(5分)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周庄水韵》节选,回答问题。(16分)
最近一次去周庄,是在一个温暖的春夜。周庄正举办旅游节,古镇把这天当成一个盛大的节日。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船娘是一位三十岁的农妇,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橹,小船在平静的河面慢慢滑行,我们的身后,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船摇过桥洞,才发现从旁边交叉的水道中划过来一条张灯结彩的花船,船舱里,有几个当地农民在摆弄丝弦。还没有等我来得及细看,那花船已经转了个弯,消失在后面的桥洞里,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河面上飘绕不绝……我们的小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 ,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
22
点点星光。从河里抬头看,只见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小小的光点变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这满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失。当新的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
9.试概括本段文字的中心内容。(4分)
10.这段文字主要按空间顺序来写景,请根据选文填空。(4分)
先写岸上的楼房、小街,再写__________,描绘____________的景色,然后写__________,再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最后写______________。
11.选文中写“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一句,对后文写焰火起了什么作用?(4分)
12.“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这句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6分)
黄山冬韵
①古诗有云:“黄山四季皆胜景,唯有腊冬景更佳。”一句话道出了黄山冬季的韵味。
22
②冬雪也许是上天赏给黄山最大的恩赐了。随着冬季的来临,雪景成了吸引众人最大的魅力之一。经历过春夏秋三季漫长的等待,经历过呼啸北风的磨炼,经历过万千期待的心情,才有了这圣洁冬雪的沉淀。
③黄山的雪经常在夜里悄悄降临,那精灵般的雪花安静地飘落,根本听不见它簌簌落下的声音,犹如上天的礼物悄悄地洒落山巅。远处的山峰、常青的松树、曲折的山道上,到处都成了白色的世界。最美的是雪后天晴,一轮暖阳照耀山巅,晶莹剔透的雪花反衬着耀眼的阳光,而那空旷的天际展现出一片苍茫的蔚蓝,映衬着洁白的雪景,显得愈加彻底与纯粹。当云雾从山涧下升起时,氤氲了整个山谷,恰似给众山披上了一层洁白的轻纱,纱随风舞动,心随景跳动,一步一景,一景一画,宛若梦境游。原本青翠的松树上挂满了白色的雪花,在冷气的催动下结成了剔透的冰晶,在阳光下透着七彩的光,装点出了一片玉树琼枝的奇观。那深藏在雪花之中的艳红色野果与洁白的雪交相辉映,更是透出一片勃勃的生机。在那蕴藏下,是下一个春季即将到来的讯息。
④灵动纷飞的雪,飒爽晶莹的冰,壮美惊叹的日出,大气磅礴的云海,冬日的黄山有太多让人称赞和陶醉的所在。如果你来过黄山很多次,却没有观赏过黄山的冬雪,那么你只窥得了黄山的半面容颜。如果你看过黄山的冬雪,却没有领略过一次雪后的日出,分享那轮红日从山后喷薄而出的场景,那么你的此行或许是有些许的遗憾。如果你恰好也看到了日出,却没有欣赏过一场大气磅礴的云海,在山峰间汹涌澎湃,似乎要涌到你的脚下,那么你的此行也是不圆满的。所以在冬季来黄山,抱着一颗安静等待的心,才能收获一份最美的风景。
⑤冬天的黄山,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紫石峰的千年朱砂温泉,游客泡在暖意融融的温泉中,可赏缥缈云海、壮美雪景和奇幻雾凇,还能体验“雪中泡泉”的无限乐趣。漫山的奇松在冰雪的装饰下呈现出一片“玉树银花”的雾凇奇观,其间云雾缭绕,传说中的水晶宫似乎就在眼前。由于温泉池边古树环绕,游客还能近距离观赏“冰挂”奇景。树枝间的冰晶似层层银片相叠,又似串串玉珠垂挂,如梦似幻。抬头,飘舞的雪或轻落池中,或轻拂人的肩头,冰雪的清凉和温泉的暖意给人“冰火两重天”的奇妙感觉。
⑥泡完温泉,不妨漫步桃花溪畔,也可驻足白龙桥,桥上有形似龙头的巨石,惟妙惟肖。桥下的白龙潭则浪花飞溅,形如白龙飞舞,气势壮观。
(有改动)
13.文章详细描绘了黄山的哪种景色?(4分)
22
14.简要分析文章开头的妙处。(4分)
15.赏析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4分)
16.为什么说“在冬季来黄山,抱着一颗安静等待的心,才能收获一份最美的风景”?(4分)
(三)(2015·遵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黄昏断想
李洪武
①城市的喧嚣被客车甩在身后,返乡的心情急迫里带着轻松。
②甫进村头,天已近晚。秋树婆娑,月影在望。有炊烟,有晚露,伴着月的清辉,在不经意间触发了诗兴:原来诗歌就在这乡村近晚的炊烟里,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似乎到了浓得化不开的程度。我在村头下车,想体验久违的乡野暮景。一切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笔下多次出现的故乡小村依旧,静得像一幅画。四野平旷,蛩声入耳。
22
西天最后一抹晚霞把色彩随意在天幕上挥洒,似是倾尽一日的力量试图留给我渲染极致的印象。浓墨重彩的大写意在乡人匆匆的行色中不讨巧不媚人地铺排着。放羊归来的老汉,披一身晚霞,鞭声吆喝与羊咩犬吠相应和,处处自然,时时有趣。我仿佛天外来客,与这些真正的自然之子格格不入。
③放下行李,在奶奶的捶布石上小憩,凉意袭人,心中却倍感温暖,那是对家的渴望,是温馨的怀旧,是历经沧桑又长久疏离的感慨。摸摸平滑的纹路,嗅嗅苍翠的青苔,满怀情意。他们像故交等待着我的到访和归来,不嫌弃我的仆仆风尘,不聒噪我长时间的音讯不通。河边柳是上了年纪的时光记录者,应该存有我曾经水中摸鱼、河岸照影、树顶掏鸟蛋的儿时印记,也不会忘记我清明时给他留的伤痕、春来为他吹奏的柳笛音、夏夜在他怀里听到的乡情野闻。站起身,摸一摸粗糙的树皮,为他的隐忍无语叹服良久。手栽的白杨如今已高耸入云。他的身下有我捉蚂蚱和蟋蟀时跌跤的印痕,也有割草时用镰刀在他身上刻下的符号,那一年高考落榜和父亲怄气时的泪珠似乎也还在。飘舞的叶片似是声声召唤,唤醒我的记忆,带我回味那青涩的过往。奶奶的笑声、妈妈的唤归声在空气里酝酿,跟清风应和。沉浸在玩乐里、投身在游戏中、迷失在熔金落日和迷蒙烟树里的我不舍离去,而她们的呼唤化成了线,我变成了恋家的风筝身不由己地飞回来了。
④掌灯了,家成了温馨的壳,这壳里,爷爷的旱烟光、爸爸收工归来的疲惫身影、妈妈为爸爸拂尘时的小怒、奶奶灯下纺线时墙上的留影,变成清晰的画,在脑海里映过,在田野的寂寞和夜幕的纯净里放大。我告诉自己,于这一切,这一刻,我不是过客,也不是看客,我是个归人。
⑤老迈的爸爸早已经铺好了炕,躺上去,阳光的味道似与城市的截然不同,那里面,有我舍不掉的亲情和化不开的乡情。菜已上桌,酒瓶已开启,茶也正浓,推杯与换盏间放开了束缚良久的心胸。这时候,肝胆相照,心底无私,那是在城市的钢筋水泥和豪奢霓虹下体验不到的,那是放纵了身心投入天地宽阔里的舒爽和自适。
⑥几个月来,渴念在这一刻得以慰藉,但相见也预示着告别。我不知道,一旦离开,谁能为我梳理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让我在这宁谧的时空里永安我的魂灵。
(摘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7.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中心。(3分)
18.文中的小村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22
19.文章既描绘眼前景物,又回想往日美好生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20.请简要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三、写作(30分)
21.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景,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以“不会变的是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1)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2)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答案: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1.D 点拨:A项中“烙”应读“lào”;B项中“刹”应读“chà”;C项中“浣”应读“huàn”。
2.B 点拨:本题运用【偏旁辨字法、以义辨形法
22
】。A项中“璧”应为“壁”,“璧”是“玉字底”,指古代的一种玉器;“壁”是“土字底”,指墙或像墙那样直立的山石。C项中“灸”应为“炙”,两字都是火字底,都表示与“火”有关的意思。“炙”表示烤肉,“灸”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用燃烧的艾绒等熏烤一定的穴位或患部。D项中“铬”应为“烙”,“烙”是“火字旁”,指用烧热的金属器物烫,使衣服平整或在物体上留下标志;“铬”是“金字旁”,指一种金属元素。
3.B 点拨: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B 点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蓝锦缎”比喻湖面;用“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来比喻湖面上的涟漪。
5.D 点拨:本题运用【语句衔接排序判定法】。本题中心话题是句③“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句①和句⑤用“对比”手法说明“黄河的水”不同于“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句⑤中有一“又”字,所以句⑤在句①后面。句②进一步说明“黄河水颜色”,句④紧承句②,最后点明黄河到了壶口,“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6.B 点拨:根据情境,小明是远眺云雾散去,因此用“白云观里望白云”更为恰当,再结合上联“花开报秋至”中的“开”对应“散”更恰当,故选B。
7.杨志 杨志卖刀 杨志打死牛二,到官府自首,被发配充军,宝刀遭没收
8.(1)揭示了游客在景区攀爬、刻字等不文明行为。
点拨:仔细观察漫画中的文字(古树、留念等)和人物的表情动作,由此很容易推断出答案。
(2)示例:各位游客,文明出行,展示我们的良好形象,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爱护景区的一草一木,做一个文明的游客,好吗?
点拨:本题先写出称呼,然后用委婉的语言提醒游客注意自身的形象,爱护景点。
二、(一)9.本段主要描写了作者最近一次到周庄所看到的优美景色。(4分)
10.河中 水中朦胧 花船 古镇的欢呼(4分)
点拨:从选文中找出写作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11.以幽静暗淡的环境,衬托出节日礼花的光彩夺目,为下文作铺垫(4分)。
点拨:这句话写的是“静”的感觉,这和下文中写“闹”形成了鲜明对比,能更好地表现周庄多彩的美丽,同时也更加衬托出后面所写景色的绚丽。
12.通过水中的倒影来写天空的礼花(2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礼花的辉煌美丽表现得形象而生动(2分)。
(二)13.黄山冬雪(4分)。 点拨:阅读全文,可知文章主要描写了黄山冬雪的美丽景色。
22
14.引用诗句“黄山四季皆胜景,唯有腊冬景更佳”,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2分);点题,自然引出下文对黄山冬雪的描绘(2分)。
点拨:除了常规的“点题”、引出下文的作用外,还要注意引用诗句增强诗情画意的作用。
15.运用了比喻的修辞(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山云雾朦胧洁白的特点(2分),表现了作者对黄山冬雪的喜爱之情(1分)。 点拨:本题运用【赏析句子两要素法】。此处主要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16.灵动纷飞的雪,飒爽晶莹的冰,壮美惊叹的日出,大气磅礴的云海,冬日的黄山有太多让人称赞和陶醉的所在(2分)。而这些景色不一定在同一时间观赏到,所以要抱着一颗安静等待的心,才能收获一份最美的风景(2分)。
点拨:阅读第④段,结合本段中心句即首句,从这些优美景观不一定在同一时间能观赏到的角度回答。
(三)17.本文通过写久居城市的“我”黄昏返乡时的所见所想(1分),表达了“我”对城市生活的厌弃(1分),抒发了“我”对故乡的热爱与眷恋之情(1分)。
点拨:本题运用【记叙文主旨概括法】。寻找文章主旨的方法:①可以从文中的议论部分去找;②可以从文章的标题或重点段(如开头、结尾段)中去找;③可以从文章所写的人物语言中去找;④可以从文章中重复出现的语句中去找。最后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来概括。答题模式:本文通过记叙(描写)……,塑造(赞美或揭露)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读全文,明确人物是“我”,事件是黄昏返回故乡,写出见闻感受,表达的感情是对故乡的热爱、留恋。
18.景色宜人、宁静、和谐、温馨。(答出3点即可,每点1分)
点拨:文章中第②③段描写了小村景色以及作者对小村的感情。“秋树婆娑,月影在望。有炊烟,有晚露,伴着月的清辉”“小村像一幅画”可见小村的宁静、景色宜人;“鞭声吆喝与羊咩犬吠相应和”“那是对家的渴望,是温馨的怀旧”可见小村和谐、温馨。
19.虚实结合(1分),使文章内容更充实具体(1分),能更好地表现“我”对故乡的深厚感情(1分)。
点拨:解题时扣住关键词“眼前”“回想”,从中可以分析出作者使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通读全文,明确作者在文章中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作者对故乡小村的热爱、不舍、留恋之情。
22
20.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天晚霞的灵动与艳丽(1分),进而写出了故乡黄昏的美丽(1分)。
点拨:本题运用【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表达效果法】。首先要明确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拟人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再结合内容,扣住关键词“随意”“挥洒”答出“灵动”,扣住关键词“晚霞”“色彩”答出“美丽”。
三、21.思路点拨:此题目的关键词是“不会变”,所以考生应将审题重点落在“不会变”的补充语上,才容易将思路打开。一般来说,时空、物质随着沧桑岁月的磨砺是容易改变的,如季节、环境、人、事、物等,而精神意志、规律真理则是“不会变”的,如真情、精神、态度、信念等。考生在审题时除了要弄清题目内涵、明确写作重点、确定文章体裁、理清有关要求外,还要努力在思想和认识上再深入一层,避开大众化构思。例如,看到文题,很多考生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情感”。对此,我们除了应该拓宽角度外,还可以就“情”字进行定向探究。如写“不会变的是亲情”,可以将“亲情”明确为“父子情”“祖孙情”或“手足情”等;如写“父子情”应明确是写常年不见的思念之情,还是成长路上的感激之情;如写思念之情,就应深入挖掘储存在心底里的“冲突”“误解”“温馨的场面”“感人的话语”等细节来诠释、强化这种不会改变的思念之情。若是在补充题目时,能把这些细节通过题目体现出来,效果会更佳!
例文:不会变的是奉献
它一生只有三季的生命,它的外在形态几乎每一天都在变,但不会变的是奉献。
——题记
一、初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初春,树木纤细的枝头,点点绿芽冒出,是它告知人们春天的来临。人们看到它就仿佛看到了春姑娘的倩影——因为,它像是春姑娘不小心滴落在枝头的绿色芦荟汁,那么养眼,那么富有生命力。它在料峭的春风中舞动着自己的身姿,展示着自己那抹嫩绿,给这个春天带来了一丝温馨。
点评:
开篇题记简洁地点出“它”的“变”与“不变”,“它”是谁呢?设置悬念。
主体段落的三个片段开头都用诗句点明“它”在三个不同季节的奉献,紧扣文题。
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架构片段,处处扣题。处处突出“它”的奉献精神。
22
它奉献了自己,大胆地将自己展示在世人面前;它预示着春的脚步已踏入人间,给人们以生机勃勃的感觉,给人们以收获的希望,给人世间以万物复苏的生机。
二、盛夏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盛夏,骄阳不知疲倦地烤着大地,人们的汗像沸腾的热水,咕嘟咕嘟直往外冒。原本墨绿的它被晒蔫了,可依旧和伙伴们一起为人们撑起一把绿色的大伞,撒下一片绿荫,而它自己呢?却在默默注视着骄阳似火一样的目光。
它奉献了自己,勇敢地屹立在天空与大地之间;它不顾被烤焦的危险,毅然地庇护着人类,为人们闷热的心打开一扇窗,送去一份清凉。
三、金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花亦如此,何况它呢!
金秋,“金”字的由来也许就是因为它吧。在秋季,它脱去墨绿的衬衫,套上金黄的外套。但就如夕阳一般,虽然“无限好”,却“只是近黄昏”。当它挤掉身上的最后一抹绿色、套上满目的金黄时,就意味着生命的完结。这本该是悲楚的,但在它的身上我们似乎看不到那样的感伤——每当秋风拂过,它总是在空中翩跹起舞,当它“归根”时,也是那么从容,牺牲的同时,也不忘“化作春泥更护花”。
对“它”在金秋的生命形态和生活姿态的描述,再次表现“它”的奉献精神。
结尾点出“它”是树叶,揭开悬念,道出主题,立意高远而深刻。
22
它奉献了自己,为了次年的花叶能长得更加葳蕤。
它,就是树叶,虽然它的一生只有三季的生命,它的外在形态几乎每天都在变,但不变的是奉献,自始至终,从初春到盛夏到金秋,从生命的开始到终结。
总评:镜头剪接,层次井然。文章结构有条理,脉络清晰。树叶的一生只有三季,考生将文章分成三部分,截取树叶在不同季节不同的生命形态和生活姿态,来反映这变化之中蕴含着的不会变的东西,即生命的价值——为他人奉献,使得文章条理清晰,思想的表达层层递进。
设置悬念,卒章显志。开篇设置悬念,吸引阅卷老师注意,中间每一部分又用两句诗作为引子,引出“它”在不同的时期奉献的不同,却始终不道出“它”究竟是什么,后卒章显志道出主旨,揭开悬念,点题。构思可谓精巧,写作手法运用娴熟。
三、单元考点方法专项练
第一单元 散文专项☞(答案见145页)
, 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一、考点解说
表现手法是指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这类题一般要求考生对选文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考查考生体会写作技巧的能力。
中考这种题型主要的提问方式有:(1)选文(段)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2)选文(段)用了什么手法?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3)文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对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2
二、解题方法
此类题可运用表现手法的判定及其作用分析法。
分析散文表现手法可从以下方面进行:(1)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内涵,把握各自的作用(表达效果)。(2)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手法。对比、伏笔、铺垫、照应、悬念、欲扬先抑等技巧,讲究的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到作者构思之妙。(3)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分析表现手法的作用(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析手法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分析其在情节发展、人物塑造、表达主旨方面的作用。
散文常用艺术表现手法及答题模式一览表:
手法
答题模式
象征
运用象征,抓住……与……的相似点,通过对……形象的描述,更好地表现了……,含蓄而耐人寻味。
衬托
用……衬托……,使……特点更突出、鲜明,增强表现力。
对比
把……和……进行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或人物……的精神品质,鲜明地表现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欲扬
先抑
作者本意是……,而先……,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情节曲折生动。
托物
言志
借对……的描写,表现(阐述)了……的情感(道理),把情感(道理)表现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
伏笔
文章先写……,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铺垫
先写……,为下文的……作铺垫,突出重点,使情节衔接自然紧密。
照应
本文先写……,与下文的……遥相呼应,或结尾呼应开头,使文章前后贯通,脉络清楚,主题突出,结构严谨。
悬念
先把……抛给读者,设下悬念,后面对前面的悬念进行解释,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三、考点训练
22
(2015·云南)
别样山茶红
原因
①虽然被称为“春城”,但昆明的冬天也并非总是云柔风软、艳阳高照。只要寒流悄然来袭,便会乌云笼罩、气温骤降,使得街巷庭院披戴的明丽和心头身外缭绕的暖意顿时荡然无存。举目四望,山寒水瘦、翠敛红萎,一派晦暗阴沉。
②但即使在这样的寒凉和萧瑟里,也能看到一丛丛蔓延开去的高傲和矜持。它们……肆无忌惮地葱绿着,浓墨重彩地妍丽着。
③那是山茶。……即使天寒地冻,它们仍枝繁叶茂,千株万株喷红吐白,一如既往波光潋滟。
④是的,在百花之中,山茶是最持久的灿烂。从5月中旬开始,……一直延展到9月。
⑤接下来在金殿山茶园看到的悦目色彩是茶梅。它也是山茶的一种,……凋谢时,片片花瓣随风飘飞,漫起一袭彩色雨雾,铺下一块斑斓花毯。
⑥有趣的是,它的香消玉殒,宣告的却是各色常规山茶的怒放。……那被铺地锦绣托起的云霞,一直燃烧到次年4月底。到了5月,杜鹃红山茶就又轮回着开始了新一拨的激情涌动。
⑦可以说,这里一年四季茶花开不断,……
⑧在云南,山茶还是扎根于深远时光中的璀璨。……现存最古老的云南山茶,……树龄六百五十多年。而丽江玉龙雪山东麓的玉峰寺院内一年能开上万朵花、荫地面积全国最大的“茶花王”,树龄大约五百年。……
⑨让我对山茶之美有所顿悟的,却是这样一件事。
⑩那天,我去郊区农村看望一位妻儿早逝的独身老人。他的家,院墙多处泥块脱落,屋顶瓦沟枯草抖索。从厢房到堂屋,说话有回音却看不清周围堆放了些什么。但我们还是不期而遇或者说狭路相逢了,与山茶。它们一盆挨一盆摆放在地面坑坑洼洼的院子一角,绿叶像海水漾波,红花像火焰腾跳,拥挤着,喧嚷着,摇头摆脸,超越了这里的破败、空旷、凌乱、昏暗,那么醒目、夺目、灼目,迸溅出满腔欢喜,流溢出盈盈暖意,使得原本可能死气沉沉的一隅平添活泼生机。
⑪老人告诉我,……这些山茶是他在心情好时种下的,……山茶活了,长高了,枝繁叶茂了,好心情也就随之常驻常在了;山茶打苞了,骨朵饱满了、绽裂了,笑容也就随之在梦里开花。……
22
想不到老人对美的追求如此炽烈。是对山茶的爱,戳破了缠裹他的孤独,烧掉了包围他的凄凉。就是这生命中最原初的牵挂,鼓舞着他重构自己的人生。
⑫云南的山茶之所以特别多,特别绚烂,大多源于人工的精心种植,栽培养护。尽管栽护它的人境遇会有不同,但他们栽下的都是对于美的不竭的追寻,养护的都是对于美的永恒的渴求。
⑬别样山茶别样红,一枝一叶总关情。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有删改)
1.第①段描写寒流来时昆明冬天的景象,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品析散文语言)
一、考点解说
语言的风格特色就是文本呈现出来的语言个性,散文的语言不刻意雕饰却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却自得其意蕴。因此,对散文语言的赏析几乎是各考区散文阅读中不可或缺的考点,其题型主要有:(1)词语妙用: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2)佳句品析:品析哲理性语句、优美的句子或文章的主旨句等。
二、解题方法
本题型运用语句表达效果三角度赏析法。
(1)从用词的角度赏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入手。如遣词造句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鲜明性。①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②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③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④特别要注意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对这些关键性词语的赏析准确、到位了,也就完成了对句子的语言赏析。
(2)从修辞角度赏析: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迪;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情感;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种感情。
22
(3)从句式的角度赏析:常见句式有感叹句、疑问句(含反问句、设问句)、祈使句、陈述句(含肯定句、一般否定句、双重否定句);长句和短句;骈句(或叫整句)(含排比句和对偶句)和散句。感叹句情感强烈;疑问句发人深思;长句层层修饰、表意严密,短句节奏鲜明、简洁活泼;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具体答题步骤为:第一步,判定语句的赏析角度(词语、修辞、句式);第二步,结合语境来分析其作用;第三步找出该句和文章主旨的联系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模式为:本句运用了……的修辞(或句式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或人物)……的感情。
三、考点训练
(2014·泰安改编)
壶口的黄河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壶口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
3.第④段描写了壶口黄河的景色,语言特点是什么?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2015·铜仁)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⑦……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4.第⑧段与第⑨段之间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考点1〉(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一句中有哪些词用得精妙,请找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考点方法专项练
第一单元 散文专项
考点1:
三、1.用寒凉和萧瑟的气候,侧面烘托了山茶高傲、不畏严寒、持久灿烂的特点,为下文作铺垫。(2分)
2.托物言志(或象征、借物抒情);(1分)表达了作者对山茶的喜爱,对美的不竭追寻和永恒渴求。(2分)
考点2:
三、3.(1)用词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1分)(2)句式整齐,写出了黄河的气势。(1分)(3)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面对黄河的主观感受。(1分) 点拨:第④段中描写壶口语句中的“陷”“高”“形似壶嘴”用词形象,富有感染力;“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句式整齐,从侧面写出了黄河的气势;“耳朵渐渐聋了”“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面对黄河的主观感受。
4.对比的表现手法。(2分)作者通过对十多年前家门外的紫藤萝花和现在的紫藤萝花的不同命运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重新焕发生机的欣喜之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生命的感悟。(3分)
5.“挨、接、推、挤”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表现了紫藤萝花竞相开放、活泼热闹的情态。(2分)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