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命题教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美学是由“三家组成的,即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儒家美学是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道家美学是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禅宗美学是以六祖慧能为代表。
儒家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占正统地位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处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就是儒家思想。儒家突出一个“仁”字。“仁者爱人”,其实就是讲和谐,儒家尤其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儒家的思想是“入世”,道家的思想是“出世”,禅宗的思想是“循世”。我们可以各列举一位唐代的诗人来说明。儒家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毫无疑问是杜甫,杜甫被称为“诗圣”,因为他是典型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道家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是大诗人李白,李白被称为“诗仙”,因为他是典型的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禅宗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是大诗人王维,王维被称为“诗佛”,因为他是典型的禅宗思想的代表人物。
三种美学,在一代文人身上不是截然分开的。虽然杜甫是以儒家为主,李白是以道家为主,王维是以禅宗为主,但并不是说他们身上就没有别的思想。杜甫身上也有道家的东西,李白身上也有儒家的东西,王维身上也有儒家甚至道家的东西。比如,王维进朝做官肯定要按儒家的方式行事,上朝是儒家,退朝是禅宗。所以说,他们每个人身上三种美学都有,只不过是每个人更侧重哪一种。另外,一直讲“儒道互补,庄禅相通”,这八个字概括了三种美学、三种文化相互渗透的特点。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如果大家去过青岛崂山,就能发现山上佛教的庙宇和道教的道观和平相处,互不侵犯。我们国家没有一个宗教能占统治地位,但是什么教派都能留下来。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在中国都有分支,但是谁也不占统治地位。
再一个是艺术作为精神的家园给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精神的空间,尤其是道家和禅宗。刚才讲了儒家是“入世”,但是在历代知识分子失意的时候,道家和禅宗往往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比如说中国画家中著名的“元代四大家”、“明代四大家”、清代
“扬州八怪”全都是寄情于书画,在道家和禅宗里面尽情地遐想。而西方就不一样了,西方很多知识分子功成名就以后都自杀了,包括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等。如德国哲学家尼采,他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大哲学家,他的名著《悲剧的诞生》中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但是,十分可惜的是尼采自己就没有做完这场梦和演完这幕剧,他在功成名就之后反而自杀了,因为他钻研越深入,越找不到精神的家园。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也是一个典型例子,茨威格就是在拿了文学大奖以后和他的妻子双双服毒自尽的,既不是经济原因也不是生病导致的,就是因为他觉得越写下去越找不到精神的家园。而中国的文人可以在艺术里面找到精神的家园,失意之后往往到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的精神家园中寻找寄托。
1.下列关于原文“传统美学”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美学是由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三家”组成的。儒家美学以孔孟为代表,道家美学以老庄为代表,禅宗美学以六祖慧能为代表。
B.就儒家、道家和禅宗“三家”政治思想而言,在唐代的典型代表是:“诗圣”杜甫代表儒家思想,“诗仙”李白代表道家思想,“诗佛”王维代表禅宗思想。
C.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在我国,没有一个宗教能占统治地位,但都能保留下来,世界上三大家教在中国也有分支。
D.中国的文人失意之后往往到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的精神家园中寻找寄托,由此可见,中国文人可以在艺术里面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突出一个“仁”字,“仁者爱人”就是讲和谐。儒家在中国古代社会是由正统地位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处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就是儒家思想。
B.虽然杜甫是在儒家为主,李白是以道家为主,王维是以禅宗为主,但并不是说他们身上就没有别的思想。三种美学,在一代文人身上不是截然分开的。
C.道家思想是“出世”,禅宗思想是“循世”,在历代知识分子失意的时候,道家和禅宗作为精神的家园给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提供了唯一的精神空间。
D.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拿了文学大奖以后和他的妻子一同服毒自尽,既不是经济原因,也不是生病导致的,就是因为他觉得他写下去越找不到精神的家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三者具有相互渗透的特点,“儒道互补,庄禅相通”就是很好的说明。
B.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如青岛崂山上佛教的庙宇和道教的道观可以和平相处,互不侵犯。又如王维身上既在儒家的东西,也有道家的东西。
C.道家和禅宗往往成为历代知识分子失意时的精神家园,如中国画家中的“明代四大家”“扬州八怪”等都是寄情于书画,在道禅里尽情的遐想。
D.西方很多知识分子越钻越深,越来越迷茫,缺少研究道禅一样的美学,所以他们功成名就以后都自杀了,如哲学家尼采就是其中之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B.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C.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D.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5.对文中加点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子,先秦称诸侯的儿子,后称官僚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B.封邑,即封地,古代国君赐给卿、大夫等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C.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官职,位于士之下、卿之上,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
D.四维,指礼、义、廉、耻等,古代统治者以此为治国之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仲家境贫困,和鲍叔牙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牙却一直很好地对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来
B.鲍叔牙深信管仲做事不顺,当官不成,原因是机遇不到,他坚信管仲是治国之才,时来运转,会发挥潜能。
C.文章第二段饱含着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是礼赞,表达了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D.文章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重点写鲍叔牙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暗示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2)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8.前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9.对第三首诗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化而来。
(2)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中,作者以“蓬”“雁”自比,表达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道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风 语
胡炎
风,卷着梦的香气,一阵一阵,撩得人难受。
村头老杨树下,他蹲着,目光铸在密匝匝的枝叶间。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金光灿灿,晃得人眼晕。抬手捋一把,那叶子全是钱,新崭崭香喷喷,揣进怀里,平素蔫软的腰杆硬是生生挺得笔直。
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最后一支抽尽,再把烟屁股捡起来,点燃,狠狠地补几口。
心,也给灼得火烧火燎:这财,别人发得,我怎就发不得?
“爹!”进家,他叫。
“弄啥?”爹不看他,手里的锤子起起落落,只顾自加固他的锄头。
“钱……我得用。”
爹的手停了,翻他一眼:“那是留着给你娶媳妇的。”
“媳妇不急,钱急。”他给爹敬支烟。
“到底弄啥?”
“正事,别问!”他把字咬得很重。
爹不再言语。这是他唯一的儿。儿一贯是老实本分的,他不能不依他。
叔、伯、舅、姑……挨个借了个遍。然后村西的、村东的,南头的、北头的,挨门槛进,讨好的笑,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
“就你,也做白日梦?”村人的眼里,满是鄙夷和不屑。
他依旧笑,心里却骂:“狗眼看人低,等着瞧!”
购置设备、联系货商、组织人手……第一批成品终于出炉,没想到,事儿来了。
一块黑转,拍晕了他:“敢跟老子抢生意?”
他摸索着爬起来,捂着流血的后脑勺:“疤哥,我不懂事,您老人家大人大量,抬抬手,给兄弟条生路。”
疤哥叉着腰:“这砖,挨得亏不亏?”
“不亏。”
“想不想再挨一砖?”
“疤哥,您说笑。”
“识相点,拜老子的山头,有钱大家赚。”
“懂了,疤哥,您是爷。”
“好孙子。”疤哥又朝他后脑勺拍了两下,这次不是砖,是手。
有了疤哥,生意竟出奇地红火。
人前人后,便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老实蛋子”,好烟潇洒地掷过去,说话便有了十足的底气。
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
唯有爹,一张瘦瘦的黑脸平静得像十月的秋空,怎也拧不出个表情。或许在他心中,只有锄头、泥土和庄稼,那是他生命的全部。
这晚,他置了好酒、好菜,硬把爹从牛棚子里拉到餐桌旁。
“爹,喝一口解解乏,咱爷儿俩好好说说话。”他捧起酒碗,敬爹。
爹的手沾满泥土,接过碗,却没喝。沉吟一会儿,爹说:“带上酒菜,跟爹走。”
他不知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拾掇了酒菜,跟着走。
月光下,爹的身影更显瘦削,那是日晒的、风吹的、雨淋的。他不由心痛,日后,是得让爹好好歇歇,可劲享一把清福了。
出村向北,穿过一片树林,半山坡上,是自家的祖坟。
墓碑前,摆好酒菜。爹拉他一把:“给先人跪下。”
四周静得出奇,唯有虫声唧唧。
爹说:“儿呀,当着先人的面,你要说实话。”
“嗯。”
“你干的,是正经营生吧?”
“是……”他低着头,不敢看碑。
“那就好,咱家世世代代没啥本事,可都是老实人、正经人,你爷走时跟我说,种好田,养好儿,吃安稳饭是大福。可别辱没了祖宗。”
“……”他哑然,心底里被一只手狠狠掏了一把,底气全给掏光了。然而,一阵风吹过,底气一下子又回来了。
订单越来越多,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
车买了,楼盖了,漂亮媳妇娶了,四面都是风光。唯有爹,照样耕他的田、犁他的地、侍弄他的庄稼。地是他的命,随他吧。
然而有一日,他从风声里,听到了异样。
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脊骨一软,腰杆竟再也挺不起了。
两月后,一条新闻充斥大街小巷:全国特大地沟油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这天,荒草历历的祖坟前,爹长跪不起。末了,一头撞在墓碑上。
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撩着很多汉子的心。一张张焦裂的嘴,吐出一团团墨蓝的烟雾,在风中飘呀飘,飘呀飘……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与“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前后呼应,前者是“他”发财梦的开始,后者暗示“他”发财梦的破灭
B.“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的描写,暗示“他”当时正在对怎样做地沟油生意做周密的思考,但后面挨砖的情节表明“他”没有把疤哥考虑进去
C.小说的语言十分生动,如“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中的“拉伤”一词运用夸张的手法,把“他”陪着笑到处借钱的情态写得淋漓尽致
D.爹带着“他”到祖坟前询问生意的情节,说明爹知道“他”做非法生意后,希望“他”改邪归正,但爹的这一做法并没有产生作用。
E.从“满是鄙夷和不屑”和“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拖了起来”可以看出,小说中的村人鄙视穷人,巴结有钱人,这加深 小说对人性的揭示。
(2)小说中的“他”有着怎样的人生“三部曲”?请简要分析。(6分)
(3)“他”做的不是正经生意,这在小说中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三处。(6分)
(4)小说最后一段写得极妙,试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作用的理解。(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莎士比亚传
在英国中部、伦敦西北面的沃里克郡,有一个普通的小镇,名叫斯特拉特福,莎士比亚就是诞生在这个小镇上。
7岁那年,莎士比亚进了镇上的文法学校。除了在学校读书以外,少年时代留给莎士比亚深刻印象的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茂密荒凉的亚登森林从北方一直伸展到斯特拉特福镇周围,莎士比亚在童年是就听说过有关这个森林的许多故事。后来,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这部喜剧里特别提到故事里的英雄罗宾汉。
莎士比亚在童年的时候还听过一些可怕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讲到有几个极其丑陋的巫婆,她们能预言人的未来。后来,莎士比亚在悲剧《麦克白》中生动地描写了三个巫婆的形象。
1575年7月,伊丽莎白女王到离斯特拉特福镇不远的肯尼沃斯城堡做客,欢迎仪式上,许多人装扮成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牧神、海神、河神和其他各种神怪,走在游行的队伍里。11岁的莎士比亚也见到了这次欢迎仪式的盛况。
当时英国已经有不少流浪的剧团多次到过斯特拉特福镇。少年时代的莎士比亚有很多机会观看戏剧演出。;少年莎士比亚对演戏很感兴趣,也许这正是他把毕生贡献给戏剧的最初的原因。后来他在戏剧《哈姆莱特》里满怀亲切之感地描写了流浪剧团的演出情况。
16世纪是文艺复兴时代,那个时代的精神是进取的、开放的,许多年轻人都不安于现状,想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莎士比亚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气氛中离开他的故乡小镇,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更多更大的发展机会的。1587年左右,莎士比亚来到伦敦,开始了他的新生活。他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590—1600年)以写历史剧、喜剧为主,有9部历史剧、10部喜剧和2部悲剧;第二时期(1601—1607年)以写悲剧为主,写了3部罗马剧、5部悲剧和3部“阴暗的喜剧”或“问题剧”;第三时期(1608—1613年)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
莎士比亚已经逝世300多年了、几百年来,不同的民族都用各自的语言赞扬过莎士比亚,历代的大作家们几乎都将莎士比亚视为不可逾越的艺术高峰。他们都认为莎士比亚是不朽的。
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戏剧家本.琼生评价他:“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17世纪英国伟大的诗人、一个真正的清教徒—弥尔顿也对莎士比亚推崇备至。
17、18世纪的一些古典主义作家,如德莱顿、蒲柏等人不得不赞美莎士比亚“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德莱顿语)。
到了19世纪,莎士比亚更是风靡全欧洲。雨果、司汤达等人在与古典主义做斗争时,都高举莎士比亚的大旗。18、19世纪的许多大作家如伏尔泰、雨果、屠格涅夫、罗曼.罗兰等都曾或多或少地对莎士比亚作品进行模仿,在作品中留下了莎士比亚的影子。
到了20世纪,莎士比亚在国际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更加突出,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莎学批评流派和令人眼花缭乱的莎剧舞台艺术。心理学、美学、语言学、社会学等新兴的学科都以莎士比亚的作品为研究对象,使莎士比亚的作品在新的时代产生了新的价值。
现在全世界有众多的莎学研究机构,每年都会举行世界性的莎士比亚研究会议,全世界还有各种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刊,莎士比亚图书馆等。
在电影和电视出现以后,莎士比亚的戏剧更是不断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世界文学史上那些不朽的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总体上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把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精神有机地融合为一体。莎士比亚的戏剧常常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性的某些本质特征。莎士比亚的创作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真实性是他遵循的根本原则。莎士比亚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源于生活的材料写进作品,必然会唤起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又是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他常常以诗人般的激情,抒情的笔调和浪漫的风格,歌颂人文主义者理想中的社会和人际关系。这一点在他的喜剧创作中尤为突出。莎士比亚把现实的世界与幻想的世界相对照,以此鼓励人们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摘编自《莎士比亚传》)
相关链接
①莎士比亚独自来到伦敦后,最初是给到剧院看戏的绅士们照料马匹,后来他当了演员,演一些小配角。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开始独立创作。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下(《莎士比亚的故事》)
②莎士比亚曾说:“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奋斗一生,可永远长眠。”“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我没有路,所以不需要眼睛;当我能够看见的时候,我也会失足颠仆,我们往往因为有所自恃而失之于大意,反不如缺陷却能对我们有益。”(《莎士比亚经典名言》)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莎士比亚从小除了接受学校教育外还广泛接触到校外生活,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这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生活基础。
B.莎士比亚在悲剧《麦克白》中描写的三个巫婆的形象就是他童年时听说过的非常可怕的故事中能预言人的未来的极其丑陋的巫婆。
C.莎士比亚受到许多赞扬,古典主义作家德莱顿、蒲柏等人都不得不赞美莎士比亚“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
D.莎士比亚曾在少年时代多次观看流浪剧团的戏剧演出,他对演戏很感兴趣,这是他把毕生贡献给戏剧并取得成就的真正原因。
E.莎士比亚在具有进取、开放精神的时代气氛中离开了他的故乡斯特拉福特镇,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
(2)文中说“少年时代留给莎士比亚深刻印象的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具体指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莎士比亚的戏剧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请结合材料简要阐述。(6分)
(4)莎士比亚为什么能成为不朽的大家?请结合材料分析探究其原因。(8分)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基础知识(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中国的老百姓即使生活再贫困也不愿意安土重迁,离开自己的家乡。
②他本来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结果过犹不及,一身奇异的装扮反而令人难以接受。
③这本书全面叙述土家族的起源、繁衍、生存、战争和迁徙,天文地理、人间万象、生命领域、哲学世界无所不至。
④曾几何时,女性只能是交换马匹和玉米的财产,哪里有自己的人权和自由的?
⑤盛夏的夜晚,街上灯火阑珊,热闹非凡,时不时能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⑥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天职。
A.①③④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⑤⑥
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国内导演的眼界越来越开阔,学习国外拍摄影片的力度也在增大。如何拍出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本土特色的影片,这是摆在中国导演面前共同的难题。
B.由于装备昂贵,冰场数量有限,冰壶运动在中国很难培养广泛而深入的群众基础,其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C.一些地方之所以会出现对污染企业及其排污行为监管不力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与过于看重这些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从而忽视环境保护有关。
D.“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完全放开后,广大民众对这项国策很冷静,并没有扎堆生孩子的现象出现。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注重学英语是好事,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富表现力、最有魅力的语言之一。 ① 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学习汉语的名国人越来越多,我们自己 ② 应该学好汉语,用好汉语。 ③ 某些人以能讲英语为荣,说话时 ④ 夹上许多“洋文”,而母语的使用 ⑤ 白字连篇,出尽“洋相”。
A.①随着 ②因此 ③然而 ④甚至 ⑤却是
B.①因为 ②就 ③所以 ④总要 ⑤就会
C.①因为 ②更 ③然而 ④只要 ⑤就会
D.①随着 ②更 ③但 ④总要 ⑤却是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色
绿色
蓝色
例如,普洛克拉斯早就断言:“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亚里士多德也曾讲过:“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些正是数学研究的原则。”数学家徐利治说:“
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字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即所谓数学美。”数学美有别于其他的美,没有美妙的声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动人的节奏,没有深邃的语言,它却是一种独特的美。正如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美作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可见,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日-21日
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下图是里约奥运会会徽,请
写出构图特点,并说明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
顺。(5分)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日前表决通过了《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这部俗称“好人法”的条例,鼓励和倡导普通市民参与紧急现场救护活动,并且紧急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不承担法律责任。此条例11月1日起正式实施。针对这一《条例》,有市民认为发现有人突然病倒、意外受伤等紧急情况,伸出援助之手本是人之常情,无需制定法律条文;但也有人认为就现在的情况看出台这个条例很有必要,出台前述免责条例,让出手相救的好心人免除了后顾之忧。
对于以上的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银川一中2017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 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B项中“就儒家、道家和禅宗三家政治思想而言”一句偷换概念,从原文第二段各列举一位唐代诗人来说明和第一段中国传统美学是由三家组成可看出
2.C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在历代知识分子失意的时候,道家和禅宗作为精神的家国给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提供了唯一的精神。”唯一这一修饰词语,与原文理解有误。
3.D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D项中“缺少研究道禅一样的美学”,表述有误,原文“他钻研越深入,越找不到精神家园”
4.D
5.C “位于士之下,卿之上”错,应为“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6.D 重点写管仲的贤能,写与鲍叔牙交往是为了衬托管仲
7.(1)管仲被重用以后,在齐国执掌齐国的政事,齐恒公因此成就霸业。
(2)凭着小小的齐国地处海滨,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国家富有,武装力量长强盛。
8.诗人借秋雁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抒发了自己浓浓的思乡(游子的思乡)之情。
9.用夸张手法,诗人想象自己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林”,既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又写出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10.(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3)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11.(1)答A给3分,答C给2分,E给1分;答B、D不给分。(B项对“怎样做地沟没生意做周密思考”错误;D项他爹对他做非法生意并不明了;E项鄙视穷人,巴结有钱人说法不准确,村里人未必巴结,也可能是羡慕。)
(2)①最初,“他”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是个“老实蛋子”。②由于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他”开始制造并售卖地沟油,依靠这一非法生意,成为村里的风光人物。③违法的“他”受到法律制裁,被判无期徒刑,“他”要在狱中度过一生。
(3)①开头部分“他”的心理活动“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暗示发这种财是违法的。②父亲问“他”要钱做什么时,“他”只是说“正事”,却不明说,暗示这事见不得人。③“他”的生意由黑社会头子疤哥罩着才能顺利,暗示“他”的生意是违法的。④在祖坟前,父亲问“他”干的是不是正经生意,“他”回答父亲时吞吞吐吐,内心不安,暗示他做的不是正经生意。(任答三点即可)
(4)示例 ①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与开头“风卷着梦的香气”相照应,首尾圆合,同时点题“风语”。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一张张焦裂的嘴”,是对小说开头部分“他”抽烟沉思情节的一个补充,完善了开头部分“他”的形象。③深化了小说主旨,结尾部分的描写表明,还有许多汉子禁不住金钱的诱惑,可能坠入犯罪的深渊,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④把写景与写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如“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表面是写风在吹,实际是写人在做发财梦。写烟雾在风中飘呀飘,其实是说人对发财有着无限的遐想。
12.(1)A(2分) E(3分) C(1分) BD不给分(B项表述错误,文中只是说“后来,莎士比亚在悲剧《麦克白》中生动描写了三个巫婆的形象”;C项“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是德莱顿语;D项,文中说“也许这正是他把毕生贡献给戏剧的最初的原因。
(2)①古老森林及相关故事;②丑陋可怕的巫婆;③女王欢迎仪式的神话色彩;④流浪剧团的演出。
(3)①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精神融为一体;②现实主义精神体现在: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真实性为根本原则来揭示人类生活和人性的某些本质特征;③浪漫主义精神体现在:诗人般的激情,抒情的笔调,浪漫的风格,歌颂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中的社会和人际关系。④对照现实与幻想,以此鼓励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融合。
(4)①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少年时,见闻丰富,进入社会后从事过多种平凡的工作,积
累大量生活素材;②对戏剧充满深厚兴趣;③自强自立,面对冷嘲热讽矢志不喻;④勤劳一生可得永眠;⑤有良好的时代氛围,在进取、开放的文艺复兴时代,受到较好的熏陶。
13、C、安土重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过犹不及:过:过分;犹:像;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无所不至: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曾几何时: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
灯火阑珊:阑珊:零落,稀疏。灯火稀少。比喻冷落寂寞的境况。
义不容辞: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14、C、(A、成分残缺:在“世界眼光”前加“具有”B、重复啰嗦:“堪忧”的意思是令人忧虑或值得忧虑 D、语序不当:把“自”提到“二孩政策”的前面)
15、D、
16、①许多学者都这样认为 ②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动感的画面) ③数学美具有丰富的内涵
17、三个连在一起的抽象人形手腿相连一起舞动,组成了里约著名的面包山形象;黄绿蓝三种颜色代表巴西的国旗;深蓝色的“Rio 2016” 则是对这个标志事件时间意义上的界定;五环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标志,代表奥林匹克精神。其寓意是:主办城市里约一片繁荣景象,人们跳着桑巴舞邀请所有人来到这里感受一种热情、精致的生活方式,共同分享并传播着热情好客的氛围。
18、作文立意可以从对待《条例》不同态度入手,①乐于助人,是一种朴实的中国传统美德。好人也需要立法保护,不知道该高兴还是失望?是啊,发现有人突然病倒、意外受伤等紧急情况,伸出援助之手本是人之常情。救死扶伤是义务,何必要立法呢。从道德面上升到法律层面,让人会不会感觉到社会温暖的一面没了有的是冰冷的法律条文。
②但立法也是有针对性的,由于担心遭遇麻烦、被人讹诈,不少人不敢出手相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果只是从道义的角度呼吁人们增强社会责任感,效果无疑微乎其微。因此,出台前述免责条例,让出手相救的好心人免除了后顾之忧。相信还有更多的地方会用“急救免责”来破解“不敢救”难题。不过,相关部门还要让更多的人不仅敢救,而且会救。无论伤患者及其家属还是“好心人”都不希望急救变成“瞎救”,甚至造成新的伤害。所以,“急救免责”需要更多掌握急救技能的志愿者作为支撑。遗憾的是,国内在这方面所开展的培训还不普及,培训效果也不如人意。在此,更期望我们的急救培训工作能让更多的普通人成为“有一手”的急救志愿者。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急救技能,普通人才敢于救人。否则,你再免责,他也不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