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知识点 1 升华
1.物质直接从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的过程称为升华。升华要________热量。
2.超市里出售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在饭店、舞厅、厕所等场所,能有效清新空气,预防感冒。这种现象是( )
A.熔化 B.升华
C.汽化 D.凝华
3.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用它发出的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失。这是由于黑色碳粉发生了( )
A.熔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固
知识点 2 凝华
4.物质从________态直接变为________态的过程,称为凝华。凝华要________热量。
5.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
A.河面上的冰 B.屋檐上的霜
C.草叶上的露 D.江面上的雾
6.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碘的熔点为113.7 ℃。采用图12-4-1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__,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________。(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图12-4-1
知识点 3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7.六种物态变化中,________、汽化、________都是吸热过程;与此对应的凝固、________、________则是放热过程。
8.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的消融——凝固(放热)
B.雾的生成——液化(放热)
C.露的产生——汽化(吸热)
D.霜的形成——升华(放热)
5
9.物态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把蔬菜用塑料袋密封包装,并放在阴凉处,可以加快水分蒸发,保持蔬菜新鲜
B.夏天,有人中暑后,我们往病人身上涂抹酒精可帮助病人降低体温,利用了酒精的升华吸热
C.北方冬天人们在菜窖里放几大桶水,可防止菜冻坏,利用的是水的汽化吸热
D.夏天常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利用了干冰的升华吸热
10.舞台上经常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 )
A.干冰升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
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干冰升华使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11.如图12-4-2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图12-4-2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12.某些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镀上去的原因是( )
A.金属直接粘到玻璃镜头上去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直接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13.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________(选填“内”或“外”)表面。
14.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句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霜前冷”说明霜是由于气温骤然________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而形成的;“雪后寒”是因为雪在熔化时需要________热,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15.电冰箱的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把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________,然后该制冷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冰箱内部的蒸发器迅速________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16.如图12-4-3所示,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停止加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图12-4-3
17.[2017·宿迁] 夏天从冰柜中取出冰棒,可以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产生,在冰棒包装袋外侧有一层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水蒸气
B.“白气”的形成需要放热
C.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白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18.[2017·广元] 端午节小丽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升华,后凝固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溶化,后凝固
19.[2017·烟台] 如图12-4-4所示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图12-4-4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下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7 ℃,碘的沸点是184.25 ℃,酒精灯的外焰温度约400 ℃,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如下表所示。
单位:℃
物质
水
酒精
煤油
碘
铜
铁
金
5
熔点(凝固点)
0
-117
-30
113.7
1083
1535
1064
沸点
100
78.5
150
184.25
2360
2750
2500
5
详解详析
1.固 气 吸收
2.B 3.C
4.气 固 放出
5.B
6.升华 熔化 凝华
[解析] 图甲,碘锤在水中加热,水的温度不高于100 ℃,碘的熔点为113.7 ℃,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华。图乙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 ℃,高于碘的熔点,碘吸热可能会熔化。当停止加热后,碘蒸气放热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发生凝华。
7.熔化 升华 液化 凝华
8.B [解析] 选项A中,冰的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选项B中,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该选项说法正确。选项C中,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选项D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9.D [解析] 塑料袋包装蔬菜可以减慢蒸发,故A错误。涂抹酒精是利用酒精的蒸发吸热,故B错误。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了水的凝固放热,故C错误。运输中用干冰给食品降温,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故D正确。
10.A [解析]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
11.A
12.C [解析] 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固态的金属直接变为了金属蒸气,这是一种升华现象;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受冷变为固态的金属膜,这是一种凝华现象。所以这层镀膜的产生是先升华后凝华。
13.凝华 内 [解析] “冰花”是室内较温暖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形成的,故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14.降低 凝华 吸
15.液化 汽化
16.升华 紫色碘蒸气消失,瓶内出现固态碘
17.B [解析] “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粒,凝华放热。
18.A [解析] 灯泡变黑是灯丝在高温下先升华为气态,后在玻璃泡上凝华形成的。
19.(1)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2)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
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 ℃,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由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