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一、单选题
1.香港某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提到:“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材料中的“诸侯”产生于( )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奴隶制
2.巨大的商代司母大戊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
A. 畜牧业发达 B. 原始农耕出现 C. 铁器开始使用 D. 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3.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 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有学问的人增多 B. 读书人吵吵闹闹,各自著书立说
C. 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封建制度 D.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急剧变化
4.为什么说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
A. 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B. 用甲骨文能够记载的内容已经十分丰富
C. 是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文字 D. 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
5.商朝时,人们把刻在龟甲、兽骨上文字叫( )
7
A. 金文 B. 象形文字 C. 楔形文字 D. 甲骨文
6.小红对《管子》一书非常感兴趣。她从中了解到春秋时齐国已经开始使用一种新型材料制成的农具应是下列哪种材料制成的( )
A. 木材 B. 石头 C. 青铜 D. 铁
7.夏商两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三朝的灭亡,给后任君主的主要启示( )
A. 提倡改革 B. 重视教育 C. 发展经济 D. 以民为本
8.有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春秋战国思想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选项
第一步
第二步
①
提出庄子是到家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观点作证据
②
提出孟子是儒家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观点作论据
③
查阅到孔子“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等相关史料
得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的结论
④
查阅到孙膑“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等相关史料
得出孙膑是兵家鼻祖的结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 铲除商的残余势力 B. 保卫镐京 C. 发展社会经济 D. 巩固统治
10.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本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
A. 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 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违法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 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 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7
11.下列有关孔子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春秋时期鲁国人 B.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C. 他把自己的言论整理成《论语》 D.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12.某同学利用下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由此可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A. 七国之乱 B. 春秋五霸 C. 战国七雄 D. 秦灭六国
13.“(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材料体现的是( )
A.周初分封
B.商鞅变法
C.秦设郡县
D.汉初分封
14.历史文物是人类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观察如图所示文物,它出现于哪一时期( )
A. 原始社会后期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7
15.商朝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它们是下图中的( )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③
16.晋与谁争夺中原地区( )
A. 齐 B. 楚 C. 燕 D. 韩
17.《尚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当时人们使用的文字主要是( )
A. 刻画符号 B. 小篆 C. 金文 D. 甲骨文
18.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
A. 周武王 B. 齐桓公 C. 晋文公 D. 楚庄王
19.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行被记录在( )
A. 《论语》中 B. 《诗经》中 C. 《道德经》中 D. 《春秋》中
20.“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的歌词,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
A. 黄炎部落在涿鹿打败蚩尤 B. 夏王朝的建立 C. “禅让”制的实行 D. 制定历法,称“夏历”
二、材料分析题
7
21.观察下面两幅著名的青铜器代表作品,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我国青铜文化最灿烂的时期是哪个朝代?
(2)请按顺序写出图A和图B青铜器的名称。
(3)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回顾这一时期还有什么重要的文明成果?它的地位如何?
22.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书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材料三: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形成了哪些等级?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诸侯向天子履行哪些义务。此外,诸侯享有什么样的权利?
(3)西周实行这一制度有何作用?
(4)材料三中“周室衰微政由方伯”说明了什么?
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苛政猛于虎。”“仁”就是要爱人,理解和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 “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要扰民,要“无为而治。”
材料三:治国须“严刑峻法”。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分别是谁的主张?
(2)你认为治理国家应施行“仁政”还是“法治”?为什么?
24.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
(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商君”指的是谁?
(2)写出秦国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
(3)商鞅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你觉得商鞅的死值不值得?
7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A
14.【答案】C
15.【答案】D
16.【答案】B
17.【答案】D
18.【答案】B
19.【答案】A
20.【答案】B
二、材料分析题
21.【答案】(1)商朝。
(2)图A:四羊方尊;图B:司母戊鼎。
(3)甲骨文;它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22.【答案】(1)分封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义务:交纳贡赋、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服从调兵、定期朝见;权利:管理诸侯国内的土地和人民;可以在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稳定政局,也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
(4)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渐衰落)。
23.【答案】(1)孔子;庄子;韩非子。
(2)“仁政”讲求以百姓为核心,民贵君轻,符合现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如果没有法律的准绳社会就会大乱;“法治”指依法治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前提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和准绳;不管仁政还是法治只要有理有据就可以。
7
24.【答案】(1)商鞅变法 ; 公元前356年; 商鞅
(2)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3)成功了。因为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值得。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