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一中学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历史(必修III)试题
一、 选择题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西汉海昏侯墓西室考古发现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上隶书撰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该材料说明
A.画像风格与后世文人画相同 B.西汉建立后有统一文字的举措
C.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 D.为研究孔子思想提供实物史料
2.《诗经》最先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后来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推动《诗》在名称上改为《诗经》的重要原因是
A.孔子整理编订 B.西汉儒学兴起
C.唐宋三教合流 D.宋代理学推动
3.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材料中的“他”是
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韩非子》
4.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但都是因应社会变迁,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节约,反对浪费;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减轻赋税; 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明何者较为适当?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C.三者立论互异,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根据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6
.韩非子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一描述,反映出( )
A.韩非子人性好利的思想主张
B.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激烈交锋
C.战国时以军功爵制激励百姓
D.诸侯争霸急需专制集权理论
7.古代中国所信奉的一些神秘数字,在班固的《白虎通》里均能找到宇宙依据,如“三纲法天地人”,“五常法五行”“六纪法六合”。汉代思想家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 B.强化君权神授的思想
C.制造人为的迷信思想 D.强调社会秩序的合理性
8.《周礼》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各分领六十官职,总数为三百六十。政令、礼仪、祭祀又都有阴、阳之分。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什么特征( )
A.天人合一 B.以人为本 C.刚健有为 D.贵和尚中
9.《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上述记载( )
①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观念 ②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
③体现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 ④记载荒诞不经,缺乏科学精神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10.魏晋时期势力极盛的门阀土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他们有的主张自然是本,名教(儒学)是末;有的更是猛烈地批判名教礼法。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思想格局的重大变化 B.集权政治的控制力减弱
C.社会精神信仰的全面缺失 D.受早期民主思想的影响
11.隋唐初创时,以儒经作为考试内容,“儒学多门,章句繁杂”,李世民令颜师古订五经文,撰成《五经定本》,又令孔颖达等作《五经正义》,作为儒学经典的正统解释。从此以后,经有定本,疏有正义。其主要目的在于( )
A.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 B.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C.确立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
12. 朱熹曾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他强调的是
A.“理”是世界的本原 B.成为“仁”者的重要性
C.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D.成为仁者的主要途径
13.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化主要归因于( )
A.科举制度不断成熟 B.理学正统地位确立
C.小农经济相对发达 D.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14.根据朱熹与他的弟子们的问答录《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日:‘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朝沿用
B.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度的批评
C.朱熹与黄宗羲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
D.中国的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
15. 宋代的婚俗中,“娶妻不顾门第,直求资财”的风气盛行,在通婚书上要写明男女家中财产状况,嫁娶论财的表现十分明显。在迎亲之前,男方要送花粉一类的东西“催婚”,女家要用帐幔、被褥之类的装点新房,称为“铺房”。以下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反映了传统婚俗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B.反映了儒家思想对婚姻的影响
C.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16.明朝有学者言:“负惟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A.否定君主专制 B.主张建立法制社会
C.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
17..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 )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海国图志》 D.《孔子改制考》
18.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这主要是因为( )
A.理学开始遭到批判 B.中国近代教育起步
C.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周礼》中的“同姓不婚”被规定于《唐律》中,尽管唐以后的政府在司法实践中不干
涉同姓为婚,但直到清代,“同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诸如此类立法和司法实践脱离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这反映了( )
A.唐代以来法律的儒家化 B.法制理念追求礼法结合
C.社会进步弱化宗法观念 D.制度建构经常不拘常格
20. 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根据你的判断,下列《孟子》一书最可能招致明太祖不满的一句是
A.“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B.“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D.“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1.《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
A.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的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22、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
A.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 B.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
C.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 D.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23、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反映的是作者( )
A、安史之乱后颠沛流离的生活 B、忧国忧民情怀
C、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 D、寄托自己的政治报负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24.据宋代笔记《醉翁谈录》记载:“柳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所至,(人)爱其有词名,能移商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人)多以金、物资给之。” 由此反映出宋代( )
A.词人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B.宋词颇受市民阶层的喜爱
C.市民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D.文学艺术呈现产业化趋势
25.宋朝时一次宫廷画院考试,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为题。应试画作多为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船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而获得第一名的画卷上,画的是一个船夫悠闲地躺在船尾,独自吹笛。这反映了宋代绘画注重( )
A.山水景物 B.真实情景 C.情趣意境 D.人物形象
26、“诗言志,歌咏言”,唐人杜牧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体现了他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 )
A、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 B、历史人物的真伪是很难明确的
C、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礼贤下士 D、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能抵抗流言
27.南宋绍熙年间,四川眉州人程舍人,刻印了王称所著的《东都事略》,在目录页上印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的声明。这说明当时
A.活字印刷得到推广 B.书商版权意识明显
C.民间文化市场繁荣 D.通俗文学作品普及
28、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十六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学( )
A.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B.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
C.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29、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 )
A.小篆 B.隶书 C.草书 D.楷书
30、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
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明代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民众生活 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C.中央集权制全面走向反动 D.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二 非选择题(4小题共40分)
31.(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载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年轻时,范仲淹曾勉励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张载读完仍未感满足,又读遍佛家、道家之书。几年后,又发现这些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回过头来求之六经,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回乡后,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对井田制,张载用心最多。他与学生买
了一块地,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企图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根据龚杰《张载评传》整理
材料二 罗伯特•欧文,1771年出生在英国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欧文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1800年,欧文管理了一个拥有2500多个工人的工厂。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始了第一步实验。他缩短了工人的劳动时间,禁止使用童工,取消针对工人的罚款制度,尽力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他创办了工人食堂、托儿所、幼儿园,设立工人学校,设立医疗费和养老金制度。欧文在提高了工人福利的同时也积攒了一大笔钱。
1821年,他公开提出建立一个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共同劳动的新社会。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从英国来到美国。他在印第安纳州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按照自己的理想建立起一个“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新和谐公社”的建立,引起了全世界注意,人们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热情参加和谐公社的建设。
——根据柯尔[英]《社会主义思想史•第一卷》和《欧文文集》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和欧文各自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张载和欧文都探索了理想社会,分析两者的异同。(6分)
32.(8分)克· 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
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1分)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3分)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
33.(10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与生活材料 二生活与观念
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
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
——《梦梁录》卷十八
图10 北宋东京(开封)内平面示意图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6分)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4分)
34(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
材料
甲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
乙
“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伏尔泰
丙
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
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 ——毛泽东
综合三则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
一、 选择题
1—5CBBDC,6-10ADACB,11-15BDABC,16-20DBCBA,
21_25BBABC,26_30ABACB
二、
31答案要点:(共10分)
(1)娱乐演艺场所。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32【答案】(1)张载:儒学危机和三教合一的趋势;商品经济繁荣对民俗民风的冲击;土地兼并严重。
欧文:工业革命开展,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出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尖锐;工人生活悲惨。
(2)异:①方式上:张载以复古的方式在儒家经典中寻找理想社会;欧文:根据自己的社会实践开创性地探索理想社会。
②内容上:张载的理想社会是以奉行儒家伦理道德和维持等级秩序为特色的;欧文的理想社会是财产公有,权利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
③前提:张载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欧文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
同:两者都缺乏实现的社会基础(空想);两者都充满了理想色彩;都强调天下大同(为公);都重视实验验证。
33(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给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佛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
34.(12分)示例一:主题:孔子的道德观。(2分)
史料解释:
①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姓道德的风向标。(2分)
②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顺应自然。(2分)
③毛泽东认为孔子倡导的道德具有虚伪性。(2分)
历史评价: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孔子道德经过历代学者改造是封建伦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道德具有普世价值,与西方的宗教神学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4分,必须答出中西两个角度,否则只能得2分)
示例二:主题:孔子的法治思想。(2分)
史料解释:
①孔子认为执法要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2分)
②伏尔泰认为孔子对古代法律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2分)
③毛泽东认为孔子不重视法律,忽视法律的作用。(2分)
历史评价:孔子看到了的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礼后法;孔子的法治思想对启蒙运动传播法治思想提供了的例证。(4分)